轻量型网片腹膜前疝修补手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手术的对比

合集下载

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的比较观察

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的比较观察

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的比较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的比较效果情况。

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0例和腹膜前疝修补术组30例。

观察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腹膜前疝修补术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膜前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比较腹股沟疝作为普外科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腹股沟周围有缺陷或者是周围组织结构比较薄弱,从而造成腹腔内的脏器向体表方向发生突出。

腹股沟疝一旦形成,往往无法自愈,需要修补术进行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0例,年龄35岁-76岁,平均年龄42.2±12.1岁,临床分型:直疝19例,斜疝11例,腹股沟包块直径(4.9±2.1)cm,腹膜前疝修补术组30例,年龄36岁-77岁,平均年龄43.6±12.5岁,临床分型:直疝21例,斜疝9例,腹股沟包块直径(5.1±2.0)cm,纳入标准:60例腹股沟疝患者参照临床症状和辅助性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病例,并且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本项调查。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临床论著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喻大军江西省靖安县中医院,江西 靖安 330699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 在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方式进行手术,实验组则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方式进行手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症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手术时间两者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方式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手术的并发症发症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环填充式修补术;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根据相关实验,两种方式具有较多的相似性[1],本文因此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和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患者资料 在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共25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51.51±4.93岁),对照组(共25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2.82±5.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在实验前已为所有患者讲述实验全过程,所有患者同意实验并签署实验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方式进行手术,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手术人员将患者的腹股沟连同皮下组织一并切出一道5 cm 的切口,之后切开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至外环口,在找到疝囊后,将大的疝囊进行切除并止血翻回腹腔,对小的疝囊则不进行切除,直接翻回腹腔,若疝囊极大,则在固定后进行低位截孔处理,并放置引流管,完成后将疝囊的内环切口进行网塞填充处理。

腹股沟疝手术中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临床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手术中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临床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手术中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临床效果对比张建荣【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手术中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持续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麻木感、局部异物感、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潴留、疝囊积液、疝囊水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前间隙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均能够用来对腹股沟疝进行有效治疗,但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更具优势,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05【总页数】3页(P704-706)【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疝环充填式修补【作者】张建荣【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 22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1临床上,腹股沟疝属于常见外科疾病的一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金标准为无张力疝修补[1]。

以往临床上通常会强调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膜前间隙修补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3]。

为此,本文针对腹股沟疝手术中腹膜前间隙修补、疝环充填式修补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2年2月—2017年2月纳入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60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05±3.12)岁,疾病类型:复合疝3例,股疝2例,直疝12例,斜疝13例。

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21±3.26)岁,疾病类型:复合疝4例,股疝1例,直疝11例,斜疝14例。

腹膜前平片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术后生

腹膜前平片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术后生
①梧州市工人医院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1 通信作者:朱刚健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15 May, 2019
2 cm 位置作斜切口,切口与腹股沟韧带保持平行,至耻骨上部 1 cm 位置,切口长度 5~6 cm;逐层切开患者皮肤,对皮下脂肪 进行分离,直至腹外斜肌腱膜,完全暴露外环,切开腹外斜肌 腱膜,对精索进行游离,见疝囊后实施分离,较小疝囊游离后 翻至腹膜腔中,无须进行结扎处理;疝囊较大至阴囊患者,实 施横断处理,缝合近端疝囊,而后翻至腹膜腔中,实施远端止 血;较大的直疝患者,回纳疝囊后给予可吸收线缝合。分离腹 膜前间隙,而后置入改良 Kugel 平片。修剪另一块网片,于内 环位置预留 0.5 cm2 小孔,用于精索通过,网片内侧缝合至耻骨 结节,覆盖 1.5~3.0 cm,近耻骨结节位置和腹直肌鞘进行缝合, 并加固,而后对腹外斜肌腱膜与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常规 组患者给予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前期切开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见疝囊后进行高位游离,直至腹膜外脂肪,而后将其翻转回纳 到腹腔当中,网塞底部和疝囊最低点进行缝合,在疝囊处填充 圆锥形网塞,缝合边缘固定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另一块 补片置于耻骨结节和内环上方的腹股沟管后壁中,而后逐层缝 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肿块完全消 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肿块大部分消失为有效;与上述描述 均不相符为无效,治疗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 )/ 总例数 ×100%。 对患者进行为期 3 个月的随访,统计其术后复发情况。应用 SF-36 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本量表分为躯 体质量、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四项内容,每项包括 10 个评分条目,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使用 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 率 (%) 表示,采用 字2 检验,计量资料以 ( x-±s ) 表示,采用 t 检 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5.45%(42 例 ),术后复发率

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我院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229例进行研究,并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103例)和对照组(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2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21±12.03)min、住院时间为(5.22±1.35)d、疼痛持续时间为(1.11±0.51)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2%,同对照组患者的(55.21±12.25)min、(5.91±1.62)d、(2.66±1.11)d和19.04%相比,P<0.05。

结论: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标签: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在临床上,腹股沟疝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手术为治疗其的主要方法,手术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

为进一步了解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特从我院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229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收治的229例腹股沟疝患者,并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3例,男97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59.52±1.15)岁;96例为单侧疝,7例为双侧疝;对照组126例,男111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57.61±1.13)岁;109例为单侧疝,17例为双侧疝。

对229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选取平卧位,在其腹股沟区做斜行切口,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暴露疝囊,之后游离疝囊和精索,回纳疝囊后将填充式网塞置入疝环内,用可吸收线对其实施间断缝合固定网塞,放置网片于精索后方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

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

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对60例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n=30)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进行治療,对照组(n=30)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1例(3.33%),对照组复发2例(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方法对无张力腹股沟斜疝进行修补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复发率少,但两者经过对比分析,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无张力腹股沟斜疝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标签:腹膜前间隙;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和婴幼儿,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相差悬殊,大约在15∶1以上[1-2]。

腹股沟疝最多发的区域在于腹壁和大腿交界处的三角区间,主要是因为腹壁下动脉通过该区间,腹股沟疝可根据疝环与动脉间的关系分为斜疝和直疝,但斜疝发病率要比直疝高[3]。

虽然腹股沟疝发病多,单治疗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比较简单,临床上常采用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对腹股沟区薄弱、缺损的区域进行修补治疗,是根治腹股沟疝最好的方式[4]。

为有效对比这两种方式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了60例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比较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其中男56例,女4例;年龄12~64岁,所有患者经过确诊均患腹股沟斜疝。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3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

轻量型网片腹膜前疝修补手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手术的对比研究

轻量型网片腹膜前疝修补手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手术的对比研究
中华 疝和 腹壁外 科杂志 ( 电子版 )02 2月 第 6卷 第 1 Ci e aA& ̄ nl 21 年 期 h JH mi b n a w S gEet cEio)F b ay2 1 , l N . ・ 1 ・ t (l m di 。er r 0 2Vo6,o 1 r c tn u 1
C r so i uhrZ O ( - n E m i: ob o n 7 om i cr orp n n a to: H U 3 0 u , — al huaj 6 @h tal o e d g 2j z u . n
【 bt c】 o jcv T o pr t l i lr us o oe eai e i bten A s at r be i te o cm a h cn a e l f pn r in hr a e e e e ic s t prg n w
【 e od】 H ri i i ; e irah ;r et e ;i te h m s K y rs w e a n n H mo hpyPe ro a L h i t e n ,g a u l r pi nl g w g h
随着 人工 合 成材料 学 的不 断发 展 及人 们 对 腹股
作者单位 : 0 0 河北 医科大学第二 医院胃肠外科 、 0 00 5
疝与腹壁外科 通讯作者 : 周保军 , — i:hu ajn7 omm .o1 Emalzobou 6 @ht 1ca

1 ・ 中华疝 和腹壁外 科杂志 ( 2 电子版 )02年 2月 第 6 第 1 Ci e i 21 卷 期 lnJHr a a n

资 料 与方法
、 一
沟疝发生机制和术后复发机制认识 的不断深入 , 无 般资料 张力 疝修 补 术 已成 为 当 今 腹 股 沟 疝 修 补 的 主 要 术 选取 20 09年 1 月 至 2 1 1 0 0年 1 河 北 医科 大 1月 式 。开放 式无 张 力 疝 修 补 的 手 术 方 式 繁 多 , 修 补 学第 二 医 院住 院 患 者 中 , 侧 腹 股 沟 疝 男 性 患 者 疝 单 材料 各种 各样 , 术效 果 不尽相 同 , 文对 轻 量 型 聚 6 。 随机 分 为 二 组 : 量 型 网 片 腹 膜 前 修 补 组 手 本 0人 轻 丙烯 网片进行 腹 膜前 修补 手术 和重 量 型 网片 疝 环充 ( 用 Ar m 的 Prll l 采 tu i a l e 丙 烯疝 网片 )0例 ; a e F x聚 3 填式疝修补术 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24 期2018 Vol.5 No.2495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陈 剑(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盐城 224563)【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5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疝环填充式组与平片式无张力疝组,各25例。

其中疝环填充式组采取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治疗,而平片式无张力疝组患者采取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结果 平片式无张力疝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疝环填充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是采取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住院费用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4.95.01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为男性,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股沟处有突出体外的包块且患者在站立时出现包块突出的情况。

对于腹股沟疝疾病一般采取修补术治疗,主要分为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但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尚不明确[1]。

本院自2015年5月起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采取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5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疝环填充式组与平片式无张力疝组,各25例。

在疝环填充式组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均(53.96±8.26)岁;在平片式无张力疝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7~79岁,平均(54.01±8.31)岁;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