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学科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初中学科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初中学科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初中生涯是学生在学术上的重要阶段,需要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以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学科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这些学科的知识点的全面归纳:语文: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主要包括词语、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了解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学习诗词歌赋、文言文等古典文学体裁。

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四则运算、方程式、不等式、平面几何等基本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英语: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音表达,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培养阅读和写作习惯。

物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

学生需要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物理思维和实验精神。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学科,初中化学主要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的学科,初中生物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遗传、生态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基本原理和生物体结构,理解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科学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研究,初中历史学习主要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历史规律和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初中地理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环境与资源等方面。

安徽初一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安徽初一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安徽初一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生活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要面对的是新的学科和知识点。

为了帮助安徽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下面将对各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I. 语文1. 文言文- 基本句型和常用表达- 名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2. 现代文-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理解主旨大意和关键词- 阅读技巧和扩展阅读II. 数学1. 整数- 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四则运算- 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3. 几何- 长度单位的换算-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III. 英语1. 词汇- 基本词汇和常用短语的学习-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 词汇拼写和用法的应用2. 语法- 句型的构成和基本语法规则- 动词时态和语态- 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 根据文章推测意思和推理判断- 阅读速度和识别信号词IV. 物理1. 力学-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概念- 牛顿三定律- 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2. 光学- 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 光的颜色和光谱V. 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合物的命名和反应式2. 物质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中和和盐的形成- 燃烧和腐蚀反应VI. 生物1. 细胞学-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 细胞器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 多样性与环境-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上述是对安徽初一各科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努力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进步!。

2023深圳中考知识点归纳

2023深圳中考知识点归纳

2023深圳中考知识点归纳深圳中考作为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的重要考试,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以下是2023年深圳中考各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语文- 文言文阅读:重点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理解古文中的成语、典故。

- 现代文阅读: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

- 作文:练习不同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并掌握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

# 数学- 代数:掌握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和运算。

- 几何: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圆、多边形的性质。

- 统计与概率: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 英语- 词汇:扩充词汇量,掌握常用词汇和短语。

- 语法:熟悉各种时态、语态、句型结构。

-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

- 写作:练习写作技巧,包括书信、议论文等。

# 物理- 力学: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

- 电磁学:掌握电场、磁场的基本知识和电磁感应现象。

- 光学和热学: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热力学基础知识。

# 化学-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平衡原理。

- 化学计算: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相关计算。

# 生物- 细胞生物学: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与进化: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生物进化的过程。

- 生态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历史- 中国古代史: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 世界历史:学习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明。

# 地理- 自然地理: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和地貌等。

- 人文地理:学习人口、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 政治- 政治理论:掌握基本的政治概念和理论。

- 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理解其政治意义。

# 信息技术- 计算机基础: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 网络技术:学习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

七年级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年级,学科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等学科。

以下是对七年级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1.语文:七年级语文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知识包括字词的构造、同义词和反义词、词语搭配、词语辨析以及常用成语、谚语和俗语等,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取信息和推理判断。

写作方面,学生需要学会书写各种文体的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数学:七年级数学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代数式与方程、图形的认识与运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内容。

重点知识包括整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认识和运算、代数式的展开和因式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以及统计图表的读取和绘制等。

此外,要求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英语:七年级英语主要包括单词、词组、句子的掌握与运用、基本语法知识的学习以及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初步了解等内容。

重点知识包括基本单词的拼写、词组的理解和应用、基本句型的构造和变换、基本时态的运用、熟练运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等。

同时,要求学生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和阅读理解。

4.历史:七年级历史主要学习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

重点知识包括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以及世界古代文明的基本知识,如埃及、希腊、罗马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和历史地位。

5.地理: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地球和地图、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重点知识包括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环境、地图的使用和制作、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此外,要求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各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等。

6.政治:七年级政治主要学习国家政治制度和公民道德与伦理的基本知识。

初中学科知识点重难点归纳

初中学科知识点重难点归纳

初中学科知识点重难点归纳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接触到了多个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也相对较多。

有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起来也不困难;而有些知识点则相对较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数学、语文、英语三个学科出发,对初中阶段的重难点知识点进行归纳。

数学:1. 方程与不等式: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是基础,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不等式的解法,学生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理解,特别是涉及到有理系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解集的问题。

2. 几何推理: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其中几何推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几何基础,能够运用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推理,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几何定理和性质。

3. 数据与统计:数据处理与统计是数学的具体应用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描述和解读。

语文: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中的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随着学段的推进,阅读理解题目的难度也会逐渐增加,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挖掘文章的细节、主旨和隐含意义。

2. 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同时,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素材和写作结构的清晰度也是一个挑战。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诗文阅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文,了解古人的思维和世界观。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古文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古文中的词句。

英语:1. 语法知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语法是基础。

初中英语重点涉及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等各个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和了解这些知识点的用法和特点。

2. 阅读理解:和语文学科类似,英语也有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听力理解:英语听力是初中英语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初中各科知识点全集整理

初中各科知识点全集整理

初中各科知识点全集整理语文1. 词语运用a) 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区别和运用b) 成语、俗语和谚语的意义和用法c) 词语辨析和用词准确性2. 语法知识a)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和变化规则b) 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c) 时态、语态、语气和句式的运用3. 阅读理解a)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段落大意b) 掌握推理判断和事实细节的提取c) 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速读、略读和精读等数学1. 数的认识和运算a) 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及相互转换b) 四则运算和简单的代数运算c) 分数运算和常见的分数应用问题2. 几何图形a)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及特征b) 角的概念和种类,如直角、锐角和钝角等c) 比例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3. 线性方程与函数a) 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b)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图像的绘制c) 图表分析和函数关系的应用英语1. 词汇与语法a) 基本词汇量的积累,如常见单词和短语表达b) 时态和语态的运用,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c) 从句的语法结构和连接词的使用2. 阅读与听力理解a) 短文和文章的理解与翻译b) 基本听力技巧和信息提取能力c) 阅读和听力材料的练习和模拟测试3. 写作与口语表达a) 书写规范和句子结构的组织b) 书面表达、口头表达的技巧和方法c) 日常交际和情景对话的练习与应用物理1. 物质和运动a)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c) 力、能量和功的关系与计算方法2. 热与能a) 温度与热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b) 物体的热传递和热平衡c) 能量转化与利用的原理和应用3. 光与电a) 光的传播与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b) 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组成c)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与计算化学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a) 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概念b)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 酸、碱、盐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解2. 物质的变化和反应a)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b) 配平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c) 常见化学实验和实验方法的操作3. 物质与能量a) 化学能的转化和反应热的计算b) 燃烧和腐蚀等过程中的能量释放c)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态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历史1. 古代史a) 重要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b) 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秦始皇和汉武帝c) 中华文明的扩展和影响,如丝绸之路的建立和繁荣2. 现代史a) 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如蒸汽机和电力革命b) 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和毛泽东c) 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国际关系,如冷战和全球化3. 地理知识a) 世界地理和国际组织的基本了解b) 中国地理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c) 地球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挑战综合科学1. 科学方法与实验a) 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b) 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c) 科学推理和验证实验结论的有效性2. 生物学基础a) 生物的构造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b) 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c) 健康生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方法3. 科学技术与社会a) 新技术和科学发现的应用和影响b) 信息时代和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c) 科学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与挑战这是初中各科知识点的全集整理,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和综合科学等学科的重点知识。

初一全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全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全科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一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开始,也是学生接触到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的阶段。

在这一年级,学生将开始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课程。

本文将对初一全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学科的重要知识。

语文:1. 词语理解与运用:学习词语的意思、用法和搭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了解主谓宾的句子结构,并学会分析和改造句子。

3.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4. 作文写作:学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数学:1. 数与代数:学习整数、有理数、小数、分数等基本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图形与几何: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认识线段、角的概念,学习测量图形的长度、角度等。

3. 数据与概率: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方程与不等式:初步接触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英语:1. 词汇与语法:学习常用单词和词组,掌握基本的句型和语法规则。

2. 听力与口语:培养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3. 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细节信息。

4. 写作:掌握基本写作技巧,如写信、写日记等,提高写作水平。

物理:1. 物理量与单位:了解物理量的概念和常用单位的换算。

2. 运动学:学习直线运动和平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并能解决与运动有关的问题。

3. 热学:了解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学习热传递和热效应的原理。

4. 声学: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声音的基本特征和声音的测量。

化学:1. 物质与能量:了解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元素与化合物:认识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称、符号及其重要性质。

3. 实验与技术:学习科学实验方法和常用的实验仪器,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4. 酸碱与盐:初步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常见实验现象和应用。

史上最全的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史上最全的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史上最全的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13、汉字1、字音2、字形4、含义5、色彩9、词语6、近义词辨析7、熟语8、关联词语12、标点符号10、点号11、误用辨析27、基础知识15、修辞13、常见修辞格14、辞格辨16、词类20、语法17、短语47 18、复句初19、辨析修改病句中21、作家作品语24、文学文化常识22、名篇名句文23、文化常识26、语言表达——25、简明、连贯、得体28、常见实词45、知识体系31、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29、常见虚词34、古代诗文阅读32、实词、虚词30、一词多义33、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断句)35、文体知识36、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37、作文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38、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44、现代文阅读39、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40、重点词语的理解41、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2、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43、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46、中考复习21、有理数(正数与负数)2、数轴6、有理数的概念3、相反数4、绝对值5、有理数从大到小的比较7、有理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律17、有理数8、有理数的减法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0、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16、有理数的运算11、有理数的除法、倒数12、有理数的乘方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代数式1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2、列代数式15、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23、代数式的值18、单项式27、整式的加减20、整式的概念19、多项式24、合并同类项25、去括号与添括号26、整式的加减法28、等式及其基本性质29、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198 32、一元一次方程30、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初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3、代入(消元)法中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4、加减(消元)法数193 36、相关概念及性质学数39、二元一次方程组37、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与38、一元方程组的应用40、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代45、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41、不等式的解集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2、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46、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47、幂的乘方、积的乘方51、整式的乘法4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49、多项式的乘法56、整式的乘除50、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5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55、整式的除法5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54、同底数幂的除法57、提取公因式法61、方法58、运用公式法63、因式分解59、分组分解法62、意义60、其他分解法66、含字母系数的一元65、分式的乘除法——64、分式的乘除运算一次方程72、分式69、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67、分式方程解法、70、分式的意义和性质增根71、分式的加减法68、分式方程的应用75、数的开方73、平方根与立方根374、实数86、二次根式的意义76、最简二次根式79、二次根式的乘除法77、二次根式的除法78、二次根式的乘法87、二次根式8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80、二次根式的加减法81、同类二次根式85、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8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84、有理化因式88、直接开平方法89、配方法193 9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90、公式法198 数98、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91、因式分解法初与100、二元二次方程组92、一元二次方式根的判别法中代102、一元二次方程99、*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数数94、分式方程的解法学97、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95、*无理方程的意义、解法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96、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应用10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0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06、一次函数104、一次函数图象的图象和性质10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8、二次函数——107、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113、函数及其图象109、平面直角坐标系110、函数111、函数的图象112、反比例函数4116、线段、角114、线段115、角117、相交线、对顶角、邻角、补角120、相交线118、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119、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6、相交、平行123、平行线121、平行线概念及性质122、平行线的判定124、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25、命题、公理、定理127、三角形三边关系129、与三角有关的边128、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分类、134、全等三角形角平分、中线、高135、等腰三角形133、直角三角形——132、勾股定理131、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30、三角形的内角136、轴对称139、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38、三角形137、基本作图140、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44、平行四边形141、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149、多边形142、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151、四边形150、中心对称143、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145、梯形的相关概念148、梯形146、等腰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194 147、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空156、比例线段间158、相似图形157、相似多边形152、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198 与155、相似三角形15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初图15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中形161、解直角三角形159、解直角三角形数163、解直角三角形160、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公式学162、锐角三角形164、圆的有关概念及对称性16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66、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的圆172、圆的有关性质167、三角形的外接圆168、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169、圆心角、弧、弦、弦心距185、圆170、圆周角定理171、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17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74、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75、三角形的内切圆176、切线长定理179、正多边形和圆——178、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80、圆周长、弧长183、弧长和扇形面积181、圆、扇形、弓形的面积182、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侧面积184、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86、几何体、几何图形187、平均数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初中几何公式包括:线、角、圆、正方形、矩形等数学学几何的公式初中几何公式:线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初中几何公式:角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初中几何公式:矩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初中几何公式:菱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初中几何公式:正方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初中几何公式:等腰梯形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初中几何公式:等分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初中几何公式:圆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②直线L和⊙O相切 d=r③直线L和⊙O相离 d﹥r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 ﹥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 ﹤d ﹤R+r(R ﹥r)④两圆内切 d=R-r(R ﹥r) ⑤两圆内含d ﹤R-r(R ﹥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 ≥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 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 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定理 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成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 边形的面积Sn=pnrn/2 p 表示正n 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 表示边长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 个正n 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 ×(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 ∏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n ∏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密度公式: V m=ρ浮力公式: 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 浮=ρ水gV 排 F 浮=G压强公式: p =S Fp =ρgh 帕斯卡原理:∵p 1=p 2 ∴21或22F 1L 1=F 2L 2或写成:21F F =滑轮组: F = n 1G 总 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G s =2 h 机械功公式:W =F s功率公式: P =t W机械效率: 总有用W W =η×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电流定义式: t QI =欧姆定律: R UI =电功公式: 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