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充填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田的应用

合集下载

高压充填防砂工艺现状及应用效果分析

高压充填防砂工艺现状及应用效果分析

高压充填防砂工艺现状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孤东油田是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自20世纪80年代投入开发以来,防止油层出砂已是维持油田正常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随着油田的开发,防砂工艺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采油23队的主导防砂工艺—高压充填绕丝管防砂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下步整改方向,进一步提高防砂工艺开发水平。

关键词:高充绕丝堵塞携砂比渗透性1 孤东油田防砂工艺实施现状孤东油田储层为河流相沉积,埋藏浅,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易出砂,属典型的疏松砂岩油藏。

孤东油井防砂工艺发展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89年)以滤砂管、绕丝管循环充填和地下合成防砂为主,以干灰砂防砂为辅。

第二阶段(1990-2000年)以滤砂管、涂防和干灰砂防砂为主,绕丝管循环充填为辅。

第三阶段(2001至今)以绕丝管高压充填为主,循环充填为辅。

随着区块的多年开发,油层及井况条件日趋复杂化,油井防砂主要面临3个问题:①防砂困难,长期停产井增多,影响整体开发效果。

②出泥粉砂严重的油井增多,传统防砂工艺适用性变差,防砂成功率低、有效期短。

③防砂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针对防砂工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自2000年以来,推广应用了高压充填防砂工艺,取得明显效果。

2 高压充填工艺技术原理高压充填防砂工艺吸收了地层压裂防砂和绕丝管充填防砂工艺原理,利用人工充填至油层中的充填砂体与充填在绕丝管外环空的充填砂体的人工砂体骨架,较好地解决了“防砂与防堵塞不能统一”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防砂效果,油井供液能力大大增强。

2.1防砂机理(1)通过绕丝管挡住人工充填砂,利用充填砂对地层砂的桥塞作用,把地层砂挡在充填砂周围,形成较好的二级挡砂屏障,达到防止油层出砂的目的。

(2)根据油层出砂的门限速度理论,油层出砂程度与流体的流速成正比。

高压充填砂在井筒一定半径的油层内形成致密的高渗透带,地层砂被挡在充填砂体以外。

在油井产液量一定的情况下,半径与流速有以下关系:式中:为以井轴为圆心的半径为R处流体流速;Q为油井产量;H为油层射开厚度;R为与井筒同心某处圆半径。

低压挤注一次充填防砂技术的研究应用

低压挤注一次充填防砂技术的研究应用

低压挤注一次充填防砂技术的研究应用
刘道信;吴伟;王卫星;刘荣志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03(017)003
【摘要】介绍了低压挤注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技术的原理和施工参数优化方法,及与同类工艺技术的区别,应用表明,该工艺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刘道信;吴伟;王卫星;刘荣志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94;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94;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
【相关文献】
1.封隔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技术在跃进二号油田的应用 [J], 刘善禄;胡军霞;等
2.封隔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技术在临盘油田适应性分析 [J], 刘玉海;杨广海;廖应志
3.挤压充填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田的研究应用 [J], 陈东升;许云春;梁俊恒;魏建军;金建国
4.细分层系一次多层压裂充填防砂技术研究 [J], 张亮;孔学云;包陈义;张斌;左凯;严孟凯;李宝龙;王菲菲
5.稠油污水挤压充填防砂技术研究应用 [J], 白新潮;罗晓惠;高明建;刘继伟;忽朝义;舒卫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田的研究与实践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田的研究与实践

少外来 流体对 地层 的伤害 ;二是更 易 实现端 部脱砂 形成 宽短 导流裂 缝 ;三是能 实现 多裂缝 ¨,提 高剖 面
动用程度 。
2 材 料 优选
2 1 支撑 剂优选 .
根据前 期压 降测试分 析 闭合压 力为 1 . 7 a 6 3 MP ,结合 闭合 压力 与支撑 剂 导流 能 力和雁 木 西油 田地 层
益 和 社会 效 益 。
[ 键 词] 压 裂 充填 防砂 ;方 案 优 化 ;施 工 5. 中 381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9 5 (0 0 4— 3 5 O 0 0— 7 2 2 1 )0 0 1 一 3
3 9 .9
累 积 含 量/
9 .1 5 9
O 6 .
0 4 5 . 2 0 .3 0 5 .2 0 21 . 2 0 5 .1
0 O .1 6
0 7 . 4
12 . 3 17 _4 2 2 2 . 4 2 7 . 4
3 2 . 4
7 3 . 6
2 . 5 3 9 4 . 6 7 2 5 . 2 9 3 6 . 2 8 9 8 . 6 3 2
突破 ,出砂进 一步加 剧 。现 有 防砂 技术 ( 手 防砂 管 、悬挂 防砂管 、防砂 泵 、尾追涂 覆砂 压裂 防砂 、高 丢 压 充填 防砂 )已不能 满足油 藏提 液采油 需要 ,且 出砂 已严重影 响 到油 田的正常 生产 ( 造成套 变井 1 7口 ,
报 废井 5口,套 损率 3 . ;2 0 03 0 8年 年维 护 作业 工 作 量 达 1 4井次 / ,综 合 开井 时 率 低 于 8 ,部 . 井 3 分 井成为 长停井 ) 。因次 ,提 出了 “ 裂充填 防砂 ” 的技术 思路 ,即综合 利 用压 裂 的 高导 流 能力 及 防砂 压 管 的高挡砂 强度 ,既解 决高 压充填 防砂造 成 的近井地 带 伤害及 无法控 制远 井地带 出砂 又解决尾 追涂 覆砂

防砂管高效打捞技术研究及应用

防砂管高效打捞技术研究及应用

技术与信息议使用,需要采用其他方法也能计算。

4锂离子电池的估计方法综合了多种因素,本文利用了锂离子电池的初始SOC值以及安时积分进行更正。

如果电池正在工作,就可以利用安时积分法对锂离子电池的SOC值进行计算,来获取它的动态变化情况。

如果电池不工作的时候,就可以用OCV-SOC曲线修正SOC的初始值。

这样就可以避免积累误差的出现。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的效率特别高,因此,押队电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可以暂时忽略。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估算方法如下:1)在t1~t2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利用安时积分法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过程中对电量进行实时监测;2)对初始核电状态的SOC值进行估算:初始状态下,点吃的开路电压与SOC值的关系是稳定且单一的,有已知的开路电压值,再根据OCV-SOC曲线就可以知道开路电压下的SOC值,这个值就是电池初始状态下的SOC值;3)获取电池的OVC值:已知UO=UOCV±UR±UP,然而又已知极化电压UP、外电压UO和欧姆压降UR的情况下,经过计算就可以得知电压UOCV。

通过进行监测就可以知道电压UO,再对OVC值进行计算时,UR的值会对整个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计算前应该尽可能消除掉这个负面影响。

当UR=0时,整个计算式是最准确的时候。

在化学计算式中,无论什么反应都离不开分子的扩散,都与分子的扩繁速度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处于平衡状态,达到彻底稳定下来。

如果电流为0,电池极化电压的情况就有有所消退。

4)选择SOC初始值修正点:因为电池的SOC值与OCV曲线已经是固定的关系,所以,无论发生任何外界条件改变)例如温度、老化程度、电流等),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5结语时代在变换,技术在发展,现在也更注重环保,越来越多的车辆都在使用锂离子电池,因此锂离子电池性能也需要跟着时代不断完善,它的估计方法也越来越多,准确度也得到了一定认可。

本文中通过介绍硫酸锂电池的工作状态以及SOC值的含义,对现存的计算SOC值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及优缺点和所适用条件。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10期(下)总第383期科技之窗·Technology Windows雁木西油田为层状砂岩油藏,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胶结疏松;应用临界生产压差等方法预测出砂临界生产压差为3.2MPa ,临界产量为5.6m3/d ,而根据2008年12月份油藏测试资料统计,实际生产压差为7.8MPa ,产量为26.2m3/d ,所以油田出砂是必然的,且随着含水上升和高渗透层注入水的突破,出砂进一步加剧。

现有防砂技术(丢手防砂管、悬挂防砂管、防砂泵、尾追涂覆砂压裂防砂、高压充填防砂)已不能满足油藏提液采油需要,且出砂已严重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造成套变井17口,报废井5口,套损率30.3%;2008年年维护作业工作量达1.4井次/井,综合开井时率低于83%,部分井成为长停井)。

因次,提出了“压裂充填防砂”的技术思路,即综合利用压裂的高导流能力及防砂管的高挡砂强度,既解决高压充填防砂造成的近井地带伤害及无法控制远井地带出砂又解决尾追涂覆砂压裂防砂返吐的问题,并提高储层剖面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

1全程加砂压裂技术针对雁木西油田水敏性强(胶结物能全部被水溶解),提出了全程加砂压裂技术,即在裂缝刚开始形成、压力基本稳定后即开始加砂(前置液用量一般为1~1.5个井筒容积),该技术实施目的:一是减少外来流体对地层的伤害;二是更易实现端部脱砂形成宽短导流裂缝;三是能实现多裂缝[1],提高剖面动用程度。

2材料优选2.1支撑剂优选根据前期压降测试分析闭合压力为16.37MPa ,结合闭合压力与支撑剂导流能力和雁木西油田地层砂筛析结果(见表1)以及防砂用支撑剂选择基本方法(Sauicer 防砂粒径选择方法),优选20/40目石英砂为防砂支撑剂。

2.2液体优选根据地层物性特点,结合岩心伤害评价分析(见表2),同时满足端部脱砂要求,优选出防砂用液体为低粘度清洁压裂液(40~60mPa ·s )或低聚物压裂液基液(40~60mPa ·s )。

雁木西油田层间封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雁木西油田层间封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雁木西油田层间封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刘虎;王军;王学成;刘学智【摘要】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部分井固井质量优质,但是投产后环空出现窜流通道、产液含水率高的问题,后期挤水泥产生了高额补救费用.环空窜流的原因是射孔破坏隔层水泥环,界面胶结强度低.提出了使用动态振动固井技术提高顶替效率,管外封隔器隔开油水层,并且使用抗盐增韧水泥浆体系提高水泥石抗冲击性能等新技术方案,在现场成功应用.【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年(卷),期】2016(032)009【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层间窜流;抗盐水泥浆;固井技术;管外封隔器【作者】刘虎;王军;王学成;刘学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监督中心新疆鄯善838200;中国石油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鄯善838202;中国石油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鄯善83820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监督中心新疆鄯善838200【正文语种】中文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主要目的层为第三系鄯善群(Esh)和白垩系三十里大墩组(K1s),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形成了多套压力体系,且层间压差大、隔层薄,固井质量保证难度大;N1t上部、Esh下部地层含有盐膏层,又进一步增大了固井难度和风险。

2013-2014年通过实施停注泄压、严格控制井身质量、油层使用抗盐早强水泥浆体系等措施,固井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共完井10口,固井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优质率达到80%。

但是新井投产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问题,固井质量优质井投产后环空存在层间窜流,产出液体高含水,后期补救产生了高额费用[1]。

2014年共完井6口,其中3口井投产后挤水泥补救,补救费用高达238.2万元,如何保证层间封固效果已成为继续开发雁木西油田亟待解决的难题。

1.1 隔层薄,射孔易造成水泥环损坏雁木西油田调整井地层压力系统复杂、隔层薄,厚度最小至1m,层间压差高。

以2014年8月完井的雁668井为例,发生层间窜流的两个层位K1S2-1(1 824.8~1 831.1m)与K1S2-2(1 832.9~1 834.0m),隔层厚度仅为1.8m。

雁木西油田高含水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效果评价

雁木西油田高含水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效果评价

雁木西油田高含水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效果评价摘要:通过对雁木西油田油水运动规律、剩余油分布不断认识考究,以雁木西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构造、“四性关系”、成藏规律、油气运移规律研究为基础,对雁木西油田开展地质研究工作。

对单井储层精细划分、对井组储层精确对比、对储层特征精心认识,对老井进行精探复查,优选油藏轴部注水井进行化调,开展“多方式、多方向、联合调剖” ,老井控水防砂,酸化、封堵水及调参等技术,注水井细分层系注水,深部调剖等技术,改善注水井平面,纵向矛盾,提高注水开发效果,使雁木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油田综合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油井产量得到提高,最终起到“稳油控水”的效果。

关键词:雁木西油田;油水运动规律;剩余油分布;储层特征;注采井网;建产雁木西油田1998年投入开发,2000年9月转入注水开发,受注入水、边底水及地质等多重因素影响,综合含水逐年上升,逐步进入高含水期,目前雁木西油田综合含水率已达到92%,采出程度仅为10.7%。

该油田储层中孔高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长期的注水开发导致平面、剖面矛盾加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当前开发阶段荆棘丛生,油田稳产难度极大。

近年来,通过研究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潜力类型、井网的适应性,结合高含水期调整的有关技术政策界限等,制定高含水期井网优化组合原则,优化注采关系,有效控制边底水推进,提高油田综合采收率,实现雁木西油田稳油控水。

1、整体强化第三系油藏轴部调剖技术,开展“多方式、多方向、联合调剖”,平剖面“赶动”剩余油以油水井注采关系的整体性为出发点。

针对第三系油藏胶结疏松,储层温度低、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主力采油层水淹程度高等特点,实施化学调剖,联合分注,整体调控,改善水驱效果,有效提高低动用储层开发效果。

根据雁木西油田前期调剖的效果与经验总结,由于雁木西油田第三系油藏的地质构造特点,疏松砂岩、高矿化度、主渗流方向明显、层间矛盾突出、平面问题复杂等,一般的调剖堵剂难以到达目的主渗流大孔道,即使初期堵住目的大孔道,却因为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候凝效果并不好。

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设计探讨

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设计探讨

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设计探讨发布时间:2022-03-23T06:21:44.82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5期作者:马文东1 胡小青2 [导读] 针对高泥质含量、低能量疏松砂岩防砂难题,马文东1 胡小青2 1胜利油田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针对高泥质含量、低能量疏松砂岩防砂难题,结合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原理,从油层预处理设计、砾石设计、防砂管柱设计、筛管缝隙尺寸与直径及长度设计等方面,对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进行设计,大幅度地提高防砂的有效率,实现良好的增油效果。

关键词:油藏开发;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设计在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高泥质含量、低能量疏松砂岩防砂难题一直困扰油藏开发进程。

针对高泥质含量、低能量疏松砂岩油藏区域存在的胶结疏松、易出砂,虽然采取多种防砂方法。

但防砂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产,有的甚至完全不出,制约了原油生产。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认为造成减产的原因是充填砂与地层砂形成的混合带堵塞。

在此现状下,通过实施绕丝管(割缝管)砾石充填防砂工艺与解堵工艺的有机结合,采取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高泥质含量、低能量疏松砂岩防砂难题,且技术成功率高、防砂有效期长且成本低,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防砂的有效率,确保原油生产顺利进行。

1高压砾石充填防砂解堵技术原理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方法是应用较早的防砂方法。

由于近年来理论、工艺及设备的不断完善,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目前防砂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首先对地层进行高压预充填,填补地层因出砂造成的亏空,然后将割缝管或绕丝筛管下入井内防砂层段处,用一定质量的流体携带地面选好的具体有一定粒度的砾石,充填于管和油层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砾石,以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的防砂方法。

多数出砂井由于先期防砂为滤砂管防砂,地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亏空,一般采用先对地层进行高压预充填,然后再进行套管内砾石充填的防砂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异常以 A 为主 , u 伴有 觚 、uP 、 M 、 c 、bW、 o A 、bH 种元素组成。 s 、g9 s 面积 0 3 mo . K :异常 中 6 A 、g uA 套合紧密 。A 单元素异常极大 值 7 . u 4 ̄ 4
( 转 1 3页 ) 下 6

12 6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集 中心 突 H 。 {
31 万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 2 为 进 一 步 缩 小 找 矿 靶 区 , 当年 在 水 系 0 H - 异 常范围选择 了 4 i。开展了 l 万 7 S4 - K。 n : 2 土壤测量T作 , 圈定出 2 处组合异常 , 0 H - 即 7 T
1 0 HT 2 和 7 -。 a0 HT I 、7 - 异常 :
工 业 技 术
高压充填 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 田的应用
周 伟 华
Hale Waihona Puke ( 中国石油吐哈 油田分公 司吐鲁番采油厂 , 新疆
吐鲁番 8 8 0 ) 30 0
摘 要 : 木西 油田 为不 完全 胶结 疏松砂 岩油 田 , 雁 受生产 压差增 大及含 水上升 影 响 , 开采过 程 始终 出砂 , 造成 有杆 泵频 繁砂 卡 、 漏失 、 断杆 。 裂充填 防砂技 术 的 实施 , 压 有效 充填地层 亏 空 , 用机械 防砂 管封 堵管 外砾石 , 地层 深部 至孔 眼、 并利 形成 套管 与 防砂 管环 空、 防 砂 管 多重 挡砂屏 障 , 防砂 有 效期 大幅延 长 , 田检 泵周 期延 长 2 油 3天 , 油效果 显著 , 增 平均 单井 日增油 73d ./。 t 关 键词 : 松砂岩 ; 疏 出砂 ; 高压 充填 防砂 ; 防砂 管 m 目 雁木西油 田为疏松砂岩油 田, 19 年开 从 98 采至今 , 田始终 出砂严重 。 油 早期采用的防砂管 防砂 , 有效期短 , 后期处理难度 大; S J 防砂 技术 T 能够有效控制地层出砂 , 但产量损 失大 ; 一的 单 压裂防砂技术有效期短 , 产后 易返吐失效 , 投 油 井停产 , 田开发陷入 防砂技术瓶颈。 油 针对以往 防砂技 术弊端 , 积极开展储层 防砂技术研 究 , 解 决雁木西油 田出砂矛盾 。 该项工艺技术是在井简内对准 目的井段下 人内外通径的割缝管防砂管柱 , 后对 目的地 然 层进行 变排量 、 比高压填砂 , 高砂 并采用端部 脱 砂 技术 ( 在施工后期采用提 高砂 比、 降低排量 的 手段进 行砾石充填 , 为提 高泵压 ) 人 在地 层深 部、 近井 带 、 孑孔 道 、 射 L 筛套 环空形 成均 匀 、 密 实 、 的高渗透滤砂屏 障 , 稳定 改善近井带 导流能 力, 从而达到既防砂又增产 的目的 。 1 2砾 石尺寸优选 试验结果 表明 : 粗砾石 ( ~. m 由于抗 1m ) 2 压程度低 , 当地层压力高于 1Mp 时破碎严重 , 5 a 渗透率反而明显低于细砾 石(. 0 m 的渗透 0 -. m) 4 8 率。 当砾砂 中值小于 6 , 时 生产初期渗透率有所 降低 , 但很快能形成稳定的砂桥 , 渗透率不再 降 低 ; 砂直径 比为 6 1 , 当砾 ~O时 生产初 期渗透 率 降低很快 , 但之后缓 熳降低 ;当砾砂直径 比为 1,5 , 0 1 时 随生产 时间 的增长地层砂不断向砾石 - 层 内运移 , 砾石层渗透率不 断降低 ; 当砾砂 直径 比大 于 1 时 , 5 地层砂 能 自由通过砾石 , 砾石 层 根本不起挡砂作用 。 目 前雁木西油 田地层压 力 在 1Mp 以上 , 5 a 地层砂粒径 中值为 0 -. m . 0 5 m, 5 2 综合考虑 防砂后渗透率变化 和挡 砂效果 , 填 充 粒径选用 0 . m细粒砂 。 枷 8 a r 1 _ 3充填工艺研究 1施 工工 艺 优 化 1 . 口工艺 :填砂封堵底 部沉砂通 道 , _1封 3 1 . 1携砂液 优选 下入隙宽 0 m . m丢手防砂管 , 3 利用底部砂柱 、 顶 选用低伤害的清洁压裂液或低 聚物作 为携 部封 隔器 和防砂管立体封堵 出砂 层段 , 口效 封 砂液, 防止压 裂后形成二次 污染 , 目的层 渗 果稳定 ; 降低 透率损失 。 携砂液粘度一般为 6m as 0 p ・以上 , 保 1 2 利用端部脱砂丁艺 , 长延伸至 预 - 3 当缝 证其具有 良好的携砂 能力 , 实现设计加砂 量。 定位置后控制其继续延伸 , 形成宽短缝 , 增大铺 砂厚度 ,增大挡 砂屏障 ; 与防砂 管环空 、 防砂管 多重挡 砂屏障 , 保证防砂 效果 。 2现场应用 高压充 填防砂 工艺 20 年 开始进行 矿场 08 H&幻 ] 试验 , ; 0 9 q帕心 坩 用 2 井次 , 至 20 年 已推 广应 7 防砂效果 明显 改善, 目前 防砂有效期 已达 2 0 5 天以上 , 且 增 油效果显 著 , 井平 均 日 油 7 t , 单 增 ./ 实现 了 3d 防砂增产双重效果 ,已在 吐哈油 田全 面推广应 用。 3结论 3 . 1高压充填防砂技术实现 了地层 、 环空 、
井筒 多重挡砂屏 障 , 机械封 口技 术可靠 , 防砂效 果显著 ,突破 了以往 防砂技术成胶强 度难 于控 制 , 口技术不稳定等难 题。 封 后期 防砂管打捞顺 利, 不易形成大修 , 目前 已顺利捞 出 5口 防砂 井
管。
3 防砂后近井地带渗透率提高 , 2 渗流阻力 降低 , 油效果好 。 增 3 . 3建议 出砂油 田全面推广 应用高压 充填 防砂技术。
高 压充 填
日有 效期d
忧 学防砂
图 1雁 木西 油田不 同防砂 工 艺效果对 比 图
充填完成 后继续 进行 防砂 管与套 作者简介 : 周伟华 :9 3 1 7 年生 , 工程师 , 9 1 7 9 管 环 空 充填 , 形 年 7月毕业 于石 油大 学( 东) 油工程专 业, 华 采 成从地层 深部 至 现在吐哈 油田公 司吐番采 油厂采油工程 室从事 射孑孑 眼 、套管 采油工艺工作 LL
参 考 文献
『 万人 溥主 编. 工程 手册 ( 订本 1 l ) l 】 采油 修 -O. 北 京: 石油工业 出 版社 ,0 3 。 20- 3 『1 2 陈碧珏主编. 油矿地质 学. 京: 油工业出版 北 石
19 . 1 . 地 层 社 .9 53 .3 3
5 s 砂 Z防
压裂 防砂 四有 戢翠%
四角 山区地 球化学 特征及其找 矿成 果
陆 敬 源 李丹 丹
( 黑龙 江省 齐 齐哈 尔矿 产 勘 查 开发 总 院 .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10 ) 6 0 6 摘 要 : 四角山区构造复杂 , 岩浆活动频繁 , 地球化学异 常具面积较大及强度较 高等特征 , 前 以发现金银矿体 , 目 表明该 区找矿潜力较 大。 关键 词 : 组合 异常 ; 金银矿 体 四角山工作 区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县十二站 北东 2K 5 m处 , 行政区划属 呼玛县管辖 。 其地理 位置处于小兴安岭北部 , 属于低山区。 大地构造 位置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 、兴隆沟 冒地槽褶 皱带的宝泉沟裙 断束 、 旁开门中断陷上。 1区域地球化学特 征 测 区处于塔源一 兴隆早加 里东陆缘 活动带 上。 从大地构造位置看 , 属于地壳活动带 。 其构 造复杂 , 岩浆活动频繁 , 元素多 , 成矿 含量高 , 且 分布集 中,是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成矿的有利地 s 、s 元素较 大 ,uP 、g n变差系数 较 bA 、 鲰 c 、bH 、 z 小 , 中 A 元 素变差 系数 为最大 , 映出 A 其 u 反 u 元素在地质体 中分 布的极 不均 匀性 , 而说 明 进 测 区内 A 元素具有较大的富集 】 u 。 21 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在 10 水系沉积物测量 工作时 , :万 2 发现 了 多处 组合 异常。其 中规模 较大 , 套合较好 , 度 强 较高并具找矿意义的异常有三处 , H -、 s 即 S5H _ - 6 H-。07 和 S8 20 年齐勘总 院哈勘院对此三处重 点异常进行 了 l 5万水系沉 积物测量查证 , 中 从 区。 发现 了最具找矿意义的 0 H - 组合异常 , 7 S4 - 进而 本区经 10  ̄Z : )7 系沉 积物测量工 作发现 , 缩小 了找矿靶区。 2 - 区内地球 化学特征 主要表现 为 A 、s b元素 uA 、 s 0H - 7 S4异常总体呈带状 北东 向分布 , 面积 的离差较 大 ,gc 元素 次之 ; A 、u 其变差 系数 A 、 4 k 常 由以 A 为 主伴有 、uM0A 、 u 8m。异 u c 、 、s s 、 H ,共 8 元素组 成 。A 单 异常 面积 bW、g 种 u 56 m, .K  ̄ 4 极大 值 3 . l -平 均值 6 3 1 -衬 0 xO , 6  ̄ . x0 , 8 9 度 3 1规模 1.1。各 元素异常 套合 紧密 , ., 4 8 5 6 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