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用于六聚组氨酸融合蛋白的纯化研究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用于六聚组氨酸融合蛋白的纯化研究

李淑娟等:金属萱台亲和层析介质用于六聚组氨酸融台蛋白的纯化研究度测定结果可粗略计算:200血裂解液纯化后所得cDl55D1融合蛋白量约为200旭。

2.5co.cM.Asp-sephar∞e用于六聚组氨酸融合蛋白大量纯化的初步研究根据小量纯化的优化条件,将介质体积放大25倍纯化六聚组氨酸融合蛋白cDl55Dl,取50%的co-cM.A叩一sephar姻e悬浮液1.5mL与5mL含cDl55Dl的细胞裂解液孵育,co.cM.A8p.s8pIl哪se悬浮液装入层析柱中,洗柱后用5mL含200mml,L咪唑的c液洗脱蛋白,收集洗脱液5mL。

用Bmd州法测定蛋白浓度并计算可知蛋白质总量为4.6n蜗。

2.6Co・CM-Asp.sepharo辨与Ni・NTA・A辨ro辨的比较将co.cM.Asp—seph删se与商品化Ni—N1俳Agarose进行蛋白纯化的比较,取50%的co-cM.A8p.sephalose悬浮液和50%的Ni.NTA.A静ro特悬浮液各60皿分别与200ftL含六聚组氨酸融合蛋白gp4l(分子量36kD)的细胞裂解液孵育,并按各自清洗溶液对介质清洗后洗脱蛋白,对纯化后的剩余液和洗脱液进行sDS.PAGE,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看出经c0.CM.Asp.sepharo∞与Qiagen公司的Ni.N1rA.A∞”介质纯化后剩余液中蛋白质的组成几乎一样,洗脱得到卵41蛋白的量相当,说明两者蛋白结合容量差别不大。

但是,以Ni.NTA.A朗f08e纯化后的洗脱液电泳结果中可见有少量杂蛋白的条带,而且与co.cM.Asp.s印har∞e相比,Ni,MrA.Ag啪眈介质纯化后剩余液泳道中杂蛋白减少较多,说明有较多的杂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到Ni.NTA.Agm”介质上,便影响了纯化后所得蛋白的纯度。

这与文献中报道含镍螯台介质可与不含六个组氨酸残端的蛋白结合,因而会表现出一定非特异性吸附的结果一致““。

而以co-cM.Asp.sepharose纯化的洗脱液电泳条带中不存在杂蛋白,可见co—cM.Asp.sephamse对融合蛋白选择性高,非特异性吸附降低,因而表现出较好的纯化效果。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和复性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和复性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保定 $M"$$!
!(,,%1% (- 3#-% 40#%$0%& ,5%6%# 7$#8%*&#/2 ,.+(9#$1 $M"$$! ,!"#$+


将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 />J5, 包含体 (经纯化后纯度达 K$Z 以上) 以稀释法或透析法初步复性后, 分 UBLFVY)
然清除剂,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金属酶, 在医药、 化妆品、 日化及食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 临床应用中对于治疗氧中毒、 皮肤病、 心血管病和防止缺血
[!] 再灌流综合征及抗辐射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研
制开发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不仅可解决人源 +23 的材料 来源有限和因血制品污染而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而且可避免 异源 +23 在临床应用时可能出现的免疫性过敏反应。国内 外已有不少采用 /’,’ 纯化各种不同来源 +23 包括可溶性
中图分类号
</>(#’&(
( />J5, V+,/,‘8/,;;2’B ’C /,1’-.2BAB9 H5-AB J5, UBLF58,/’‘23, Y2;-59A;, UBLFVY)2B : ) 0(,# /,;5(9; 2B 9>, C’/- ’C
2B;’(5.(, 2B1(5;2’B .’36 ) I5/296 ’C />FVY 2B1(5;2’B .’36 ?A; ’+,/ K$Z .6 2;’(A92’B AB3 85/2C21A92’B ) 7C9,/ 8/,(2-2BA/6 /,BA95/A92’B .6 1’B+,B92’BA( 32(592’B ’/ 32A(6;2;,,Ba6-, 8/,8A/A92’B; ?A; /,;8,192+,(6 85/2C2,3 .6 5;2B: J’88,/ [,9A(;LJ>,(A92B: ) 0>FVY ;8,12C21 A192+296 85/2C2,3 .6 [J7J( C/’- 9>, ;A-8(, /,BA95/,3 8A/9(6 .6 7CC2B296 J>/’-A9’:/A8>6( J’88,/L[J7J) 32A(6;2;)?A; ! \! 92-,; A; -51> A; 9>A9 .6 32A(6;2; AB3 8/’9,2B /,1’+,/6 ?A; #]Z ) 0>FVY ;8,12C21 A192+296 85/2C2,3 .6 [J7J ( C/’- 9>, ;A-8(, /,BA95/,3 8A/9(6 .6 32(592’B)?A; % \< 92-,; A; -51> A; 9>A9 .6 32(592’B AB3 8/’9,2B /,1’+,/6 ?A; !%Z ) =>, 9?’ />FVY 8/,8A/A92’B; 85/2C2,3 .6 [J7J >A3 ;8,12C21 A192+292,; A.’59 %$$$5^-: AB3 A192+296 /,1’+,/2,; ?,/, A(( ’+,/ "<$Z ’C 9>, ,Ba6-, A192+292,; 2B 9>, ;A-8(,; /,BA95/,3 8A/9(6 .6 32(592’B ’/ 32A(6;2; ) =>, A.’+,L-,B92’B,3 /,;5(9; 2B321A9,3 9>A9 J’88,/L [J7J /,;5(9,3 2B A 85/2C21A92’B AB3 C5/9>,/ /,BA95/A92’B ’C 9A/:,9 8/’9,2B ) FYFLI7TO ;>’?,3 9>A9 9>, 9A/:,9 8/’9,2B />FVY ("N@Y)?A; 85/2C2,3 >’-’:,B,’5;(6 AB3 *D= A192+296 23,B92C21A92’B 8/’+,3 9>A9 9>, 85/2C2,3 AB3 /,BA95/,3 />FVY >A3 +,/6 ;9/’B: FVY A192+296 ) RB 1’B1(5;2’B,J’88,/ [,9A(;LJ>,(A2B: 7CC2B296 J>/’-A9’:/A8>6 A88,A/; 9’ ., A ;2-8(,, /A823 AB3 ,CC212,B9 8/’1,35/, C’/ 85/2C62B: AB3 C5/9>,/ /,BA95/2B: />J5, UBLFVY .6 32(592’B ’/ 32A(6;2; ) =>, -,9>’3 8/’+23,3 A B,? 23,A C’/ 85/2C62B: AB3 /,BA95/2B: /,1’-.2BAB9 8/’9,2B; ,‘8/,;;,3 2B 9>, C’/- ’C 2B1(5;2’B .’36 2B : ) 0(,# ) ?-7 @)#+> ([J7J) ,/,BA95/A92’B,/>J5, [,9A(LJ>,(A92B: 7CC2B296 J>/’-A9’:/A8>6 UBLFVY,2B1(5;2’B .’36

纯泰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使用说明书(完全版)[1]

纯泰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使用说明书(完全版)[1]
z 缓冲液F: 8 M Urea,100 mM NaH2PO4,100
mM Tris·Cl,用高浓度HCl调节pH至6.3。 z 缓冲液G: 8 M Urea,100 mM NaH2PO4,100
mM Tris·Cl,用高浓度HCl调节pH至4.5。 各种溶液配制完毕后,最好进行脱气处理,0.45 μm滤膜过滤备用。 注:也可按照可溶性蛋白的缓冲液配制与操作方式 进行,只需在缓冲液中加入8M脲或6M盐酸胍。
让介质自然沉降。
3) 从上端管口将另一垫片缓慢推至介质沉降平
面,使介质表面保持水平状态,注意避免垫片
与介质接触面滞留气泡(如对实验要求并非十
分严格,为提高流速,可不覆盖上垫片)。
4)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层析柱流速减慢,可
先用小镊子沿边缘将垫片推翻,夹出垫片,倒
出介质,清洗或更换新的垫片后,按2)、3)所
层析柱中;静置30min,让介质自然沉降。
3) 从上端管口将转换杆出液端缓慢推至介质沉降
平面,使介质表面保持水平状态,注意避免转
换杆与介质接触面间滞留气泡。
4)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流速减慢,可先卸下
上转换杆,将介质倒出,再取出下转换接头中
滤网,清洗或更换后重新装柱。
4. 过柱:
1) 用5~10倍介质体积的缓冲液A平衡亲和柱;
六、 实验实例
1. Ni-NTA Agarose 纯化 His-tag 蛋白 z 层析介质:纯泰®NTA 1ml;对照介质(国际领
先品牌)1ml z 样品:表达可溶性 His-tag 融合 thioredoxin 的
大肠杆菌 BL21 裂解液 z 结合缓冲液:10mM Na2HPO4,1.8mM KH2PO4,
3. 操作步骤: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卷#期$%%%年&月生物工程学报!"#$%&%’()*$+,(-.#(/%0"$(,(12’()*!"+(*#,-).!!!!!!!!!!!!!!!!!!!!!!!!!!!!!!!!!!!!!!!!!!!!!!!!!!!!!!!!!!!!!!!$%%%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的研究孙旭东李红旗隋洪艳沈忠耀(清华大学化工系北京!%%%1#)摘要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

它以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本文从单组分蛋白质入手,考查了23值、铵离子浓度、不同铵盐等对蛋白质洗脱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

还对不同的金属螯合柱和不同性质蛋白质的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亲和力的区别,为实际体系的分离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牛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分离中图分类号41!5文献标识码6文章编号!%%%07%"!($%%%)%#0%#/50%5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又称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899(:;);<=>?=@A)8(B6C C;B;@.D E F(9A@(0 G F A2E.,简称8?6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

最早由H A F(@E等人[!,$]提出。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表面的一些氨基酸,例如组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能和金属离子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的原理,从而对蛋白质加以分离[7]。

由于它具有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本文主要以单组分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I J6)和血红蛋白为研究对象,考查了23值、铵离子浓度及阴离子等不同洗脱条件对出峰时间的影响。

对不同的金属螯合柱的性能和不同单组分蛋白质的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亲和力的区别,为实际生物产品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纯泰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使用说明书(完全版)[1]

纯泰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使用说明书(完全版)[1]
2. 样品处理:
1) 冰上融化冻存菌体,待其完全融化后按每克湿 重菌体/5ml缓冲液E的比例充分悬浮菌体。
2) 室温条件下振摇菌体15~60min,通过温和涡旋 振荡或超声处理裂解菌体,注意避免产生泡沫。 溶液变得透明表明裂解完全。
3) 4℃、13000rpm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或用 0.45μm滤膜过滤,并用高浓度NaOH调节 pH至 8.0待上样。
按每克湿重菌体/4~5ml缓冲液A的比例充分悬
-1-
浮离心收集的菌体,400w功率下,每个循环超声3s, 冷却2s,共循环180次破碎菌体;4℃、13000rpm离 心15m,收集上清液或用0.45μm滤膜过滤,并用高 浓度NaOH调节 pH至8.0待上样。
3. 装柱:
z 聚苯乙烯层析柱
1) 将层析柱固定在铁架台或层析架上,封闭层析
2) 上样;
3) 用5~10倍介质体积缓冲液A洗去层析柱中未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 333 号 A505 室
邮编:201203
电邮:order@
电话:021-50797319 传真:021-50797322
3. 操作步骤:
1.低分子量 Marker; 2.上样液; 3.纯泰®NTA-流穿液; 4.纯泰®NTA-洗脱液; 5.对照-流穿液; 6.对照-洗脱液
2. Ni-IDA Agarose 纯化 His-tag 蛋白 z 层析介质:纯泰®IDA 1ml;纯泰®NTA 1ml z 样品:表达 His-tag 融合 thioredoxin 的大肠杆
网址:
合蛋白; 4) 用缓冲液B和缓冲液C配制的不同浓度缓冲液D

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

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

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引言: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它是通过金属离子与靶分子之间的特异性配位作用,实现对靶分子的高效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原理、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一、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原理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原理基于金属离子与靶分子之间的特异性配位作用。

ida(亚铁二胺四乙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螯合剂,它能够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通过将ida固定在载体上,可以构建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

二、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制备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方法主要包括固定化ida的选择、载体的选择和固定化方法的选择。

固定化ida时,可以选择将ida 直接固定在载体上,也可以选择使用交联剂将ida与载体交联。

常用的载体包括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三、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应用领域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在生物医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可用于药物分离纯化、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生物化学领域,ida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可用于蛋白质纯化、酶分离和多肽合成等方面。

在生物工程领域,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可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纯化和制备等方面。

四、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发展前景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作为一种高效、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高纯度生物分子的需求越来越大,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作为一种有效的分离工具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新型材料和新型固定化方法的不断涌现,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在分离效率和选择性上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结论:id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离技术,通过金属离子与靶分子之间的特异性配位作用,实现对靶分子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镍离子金属亲和层析柱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2

镍离子金属亲和层析柱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2

镍离子金属亲和层析柱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摘要:蛋白质纯化是进行基因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选取纯化蛋白的工具对纯化结果影响巨大。

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具有特异性高、纯度高、成本低、产量大等优点,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的国产化将极大促进蛋白质纯化产业的发展并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

关键词:镍离子亲和层析柱、蛋白质纯化、国产化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AC)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定相表面的亲和配基之间可逆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液相层析分离方法。

常用的亲和层析方式为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又称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 Immobilized metal lchelated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MAC),利用金属离子(Ni2+,Cu2+等)与氨基酸表面的残基(如组氨酸的咪唑基)的配位鳌合作用,来纯化与金属离子有亲和作用的蛋白质。

由于IMAC 具有螯合介质制备简单方便,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及通用性较好,易于再生,成本低等优点, 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镍离子亲和层析柱成为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的代表产品。

目前,国外有3-4家镍离子亲和层析柱产品在国内销售,但价格昂贵,国内已有数家公司开展了镍离子亲和层析柱产品的销售,其中,广州精达公司采用最新的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的制备技术,顺利完成了该种产品的国产化。

I、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的制备工艺1、Ni2+吸附融合蛋白原理Ni柱中的氯化镍或者硫酸镍可以与有His(组蛋白)标签的碱性蛋白结合,组蛋白标签一般是6个组氨酸(碱性氨基酸)。

同时Ni柱中的氯化镍或者硫酸镍也可以与咪唑结合,利用咪唑梯度洗脱,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

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融合蛋白常携带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6个组氨酸标签因肽片段小,故对目标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小,因此被广泛用于重组蛋白的制备及纯化。

2、固相载体的选择常见的固相载体包括为普通琼脂糖颗粒及GE公司生产的Sepharose琼脂糖系列产品。

千纯 镍ni 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

千纯 镍ni 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

千纯镍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是一种用于蛋白质纯化的重要工具,在生物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其原理、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原理千纯镍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镍离子与蛋白质中的组氨酸残基结合的特性,实现对蛋白质的选择性结合和分离。

在琼脂糖基质的支持下,镍nta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可以与目标蛋白质发生专一性结合,并通过洗脱等步骤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二、特点1.高选择性:镍nta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具有较高选择性,能够与蛋白质中的组氨酸残基结合,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有效分离。

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介质材料琼脂糖在生物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副作用。

3.稳定性:介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承受一定的流速和压力,适合于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进行蛋白质的层析纯化。

三、应用千纯镍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在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蛋白质纯化:通过千纯镍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的高效分离和纯化,为后续的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样品。

2.蛋白质结构分析:可用于蛋白质的结构研究和功能分析,为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有效手段。

3.抗体制备:可用于从复杂混合物中纯化目标抗体,为抗体制备提供技术支持。

四、未来发展方向千纯镍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纯化工具,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功能化:将其与其他螯合亲和剂结合,开发出具有多功能性能的层析介质,实现对不同类型蛋白质的快速纯化。

2.自动化:结合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层析过程的自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3.高通量:发展高通量的层析介质,满足大规模蛋白质纯化的需求。

千纯镍nta螯合亲和琼脂糖层析介质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纯化工具,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技术及其应用摘要: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它具有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强等特点。

因此,其在蛋白质纯化、复性和空间定位以及酶的固定化和金属离子清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应用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Immobilized Metal-Chelated Affinity Chromato-graphy,IMAC)是一种亲和纯化技术,它是由Porath于1975年首次提出并用于吸附牛血清蛋白[1],至今用IMAC已成功分离纯化出数百种生物大分子。

该法是基于蛋白质表面的一些氨基酸残基与固定化金属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

它因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IMAC的新应用也不断地被发现。

1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作用原理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基于蛋白质表面氨基酸与固定化金属离子的亲和力不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

过渡态金属离子能与电子供体氮、硫、氧等原子以配位键结合,金属离子上剩余的空轨道是电子供体的配位点,在溶液中被水分子或阴离子占据。

当蛋白质表面氨基酸残基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力较强时,氨基酸残基的供电原子将取代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水分子或阴离子,与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从而使蛋白质分子结合在固相介质表面。

氨基酸中的α-氨基和α-羧基,以及某些氨基酸侧链基团含有孤对电子的活性原子都能参与螯合反应,由于蛋白质表面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位置和空间构象不同,因而与金属配基的亲和力大小不同,从而可选择性地加以分离纯化[2]。

2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技术的应用2.1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用于生物分离纯化IMAC在生物分子纯化方面具有很多优点:(1)结合力强,蛋白结合容量大,可用于工业生产,如采用IMAC吸附介质的扩张床吸附(EBA)技术可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粗提物中一步分离纯化溶解性目标蛋白;(2)洗脱条件温和,再生后配体恢复完全,一种IMAC树脂可再生几百次而不改变其层析特性;(3)价格便宜;(4)可通过改装各种金属离子,引入目标蛋白质最适宜的金属离子进行不同蛋白质的纯化。

鉴于上述特点,IMAC不仅适用于某些蛋白质、酶、氨基酸及肽的分离纯化,也适用于可逆螯合金属离子的核苷酸、激素、抗体等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目前,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已经成熟,常通过DNA重组技术对蛋白进行标记,该方法在重组蛋白质表达过程中巧妙地将标签(常为6×His尾巴)直接连接到蛋白质的N-末端或C-末端,这种基因工程蛋白与裂解液中的其他蛋白质相比,对金属离子有更高的特异性,在分离纯化后再用化学法或酶法将尾巴切掉。

这种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基因工程下游技术中对融合蛋白纯化最常用的方法。

国外公司已推出商品化试剂盒,美国Qiagen公司提供的QIAexpress系统就是较为经典的一种。

该系统利用的pQE系列载体不仅有6个His编码序列还含有强启动子和多克隆位点等组成,可将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

表达后的产物可直接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进行分离,有时可实现一步纯化。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过程既可以在常规的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还可以用于变性条件下(6mol/L盐酸胍或8 mol/L尿素)纯化,这对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尤为有利。

2.2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用于蛋白质的复性在基因工程技术中,表达的重组蛋白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质经常会错误折叠而损失活性,这一难题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高浓度的变性剂可以溶解包涵体,然后控制变性剂除去的速度,有时需要添加适当的氧化/还原试剂,蛋白质可以逐步折叠复性。

通常使用的复性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稀释复性,透析复性和层析复性。

其中稀释复性和透析复性过程中会有大量无活性蛋白质聚集体形成,而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复性中,蛋白质能可逆吸附在固相介质上,可避免伸展的多肽分子之间形成聚集体。

在高浓度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组氨酸尾仍旧具有吸附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上的能力,所以可在IMAC介质上同时实现复性与纯化[3]。

蛋白质吸附在IMAC介质上后,先逐步降低变性剂的浓度,使蛋白质折叠,然后提高咪唑浓度把折叠后的蛋白质洗脱出来。

对于TNF蛋白,使用IMAC 获得了90%的复性收率[4]。

2.3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用于蛋白质的分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可用于蛋白质的分析鉴定。

Jiang等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结合金属离子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IMACE)对糖基化导致α-胰凝乳蛋白酶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证明糖基化作用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蛋白质,他们对金属离子的亲和性完全相反[5]。

IMAC还可用于磷酸化蛋白分析。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生命体代谢调控的重要机制,已发现IMAC能鉴定磷酸化的蛋白,尤其是Fe3-IMAC已被用来选择性纯化和浓缩磷酸化的蛋白和多肽[6]。

IMAC与重组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带六聚组氨酸的蛋白质固定在基质上,从而为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Celia等[7]用Ni2+负载的金属螯合脂质定向膜捕获组氨酸标记的MHC分子,再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urface pasmon resonance)考察它们对T细胞受体的结合。

锚定蛋白质的NTA/组氨酸标记体系也可被用来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受体-配体在单分子水平上的结合力[8]。

2.4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过渡态金属离子和蛋白质结合的特性也成功应用在蛋白质芯片领域。

Zhu等[9]提到了将带有6个组氨酸的蛋白质固定于镀镍的玻璃板上,得到了比常规醛处理表面更高质量的蛋白质芯片。

在酵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通过克隆5800个开放阅读框,相应的蛋白质纯化后固定于镀镍板上可以筛选能与磷脂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使用这种技术鉴定了许多新的可与磷脂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在固定化酶研究方面,受IMAC的启发,蛋白质的某些结构域可以“位点特异”的固定在固相载体表面,比随机位点固定增加了被固定蛋白质的稳定性并较好的保持了其空间结构,比如固定化酶时可提高酶的半寿期,多次重复使用酶活力亦无明显损失[10]。

综上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IMAC 的应用将不仅局限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其原理还将在蛋白质芯片、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构研究、蛋白质的电化学检测等方面得到应用,从而带动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1]Porath J, Carlsson J, Olsson I, et al. Metal chelat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 new approach to protein fractionation [J]. Nature, 1975, 258(5536): 598-599.[2]Vijayalakshmi M A. Pseudobiospecific ligand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J].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1989, 7(3): 71-76.[3]Hutchinson M H, Chase H A. Adsorptive refolding of histidine-tagge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using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6, 1128(1-2): 125-132.[4]Xu J, Zhou Q, Ma Z, et al.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His6-human TNFβ fusion expression plasmid and single-step purification of its product [J].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2000, 7: 1-5.[5]Jiang K Y, Pitiot O, Anissimova M, et al.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in glycosylated-chymotrypsin as probed by IMAC and IMACE [J].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Acta, 1999, 1433(1-2): 198-209.[6]Stensballe A, Andersen S, Jensen O N.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proteins from electrophoretic gels by nanoscale Fe(III)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ith off-line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J]. Proteomics, 2001, 1(2): 207-222.[7]Celia H, Wilson-Kubalek E, Milligan R A,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membrane-bound murine MHC class I molecule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9, 96(10): 5634-5639.[8]Schmitt L, Ludwig M, Gaub H E, et al. A metal-chelating microscopy tip as a new toolbox for Single -molecule experiment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J]. Biophysical Journal, 2000, 78(6): 3275-3285.[9]Zhu H, Bilgin M, Bangham R, et al. Global analysis of protein activities using proteome chips [J]. Science, 2001, 293(5537): 2101-2105.[10]Ordaz E, Garrido-Pertierra A, Gallego M, et al. Covalent and metal-chelate immobilization of a modified 2-haloacid dehalogenase for the enzymatic resolu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chloropropionic acid [J]. Biotechnology Progress, 2000, 16(2): 287-2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