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在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的竞争洗脱

合集下载

玉米芯纤维素基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研究

玉米芯纤维素基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研究

玉米芯纤维素基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研究李步海;张永红【摘要】以玉米芯纤维素为基质,通过环氧氯丙烷(EPI)交联活化、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金属离子Cu,Fe,Zn,Ni螯合制得亲和吸附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对其表征.考察了pH、离子强度、初始浓度、洗脱液等因素对螯合了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剂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强亲和性的Cu(Ⅱ)螯合亲和吸附剂对BSA的吸附主要受配位作用控制,而对弱亲和性的Fe(Ⅱ)、Zn(Ⅱ)、Ni(Ⅱ)螯合亲和吸附剂则主要受静电作用影响,配位作用为辅.%Several biosorbent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using coin cellulose as supporting materials, epichlorohydrin (EPI) as crosslinking agent and iminodiacetic acid (IDA) as modification agent. Adsorbents with metal-chelated affinity were obtained by chelating with Cu, Fe, Zn and Ni metal ions respectively. These novel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FIIR, XPS and AAS. The effects of pH, ionic strength, initial concentration, desorbents on the adsorption of adsorbents for BSA were studie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retention of protein on Cu ( 11 ) chelating affinity adsorbent wa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coordination role between the immobilized metal and protein. The protein retention on Fe( II ), Zn( lI ) and Ni( 11 ) chelating affinity adsorbents with weak affinity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l chelating ligand and protein, whereas the coordination role was additional in the protein retention.【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纤维素;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吸附;洗脱;牛血清白蛋白【作者】李步海;张永红【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析化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析化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2.6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色谱法(IMA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它最初由Porath 1975年引入[1],与普通的亲和层析相比,它价廉、合成方便、稳定、可选择金属离子多、可在高盐浓度下操作,容易再生等,主要适用于具有金属离子亲和能力的蛋白质吸附和分离纯化.目前商品化的IMAC亲和介质制备一般是在软基质Sepharose上用化学偶联法引入螯合剂,再通过螯合剂固定金属配基.由于软基质易被压缩,分离操作只能在低流速下进行[2],对色谱操作压力有一定的限制,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规模和工作效率,故载体的选择成为关键.现有研究结合亲和色谱特异性高、膜技术分离快、处理量大,成功研制了亲和膜,使生物工程产品的大规模分离纯化成为可能.纤维素不仅作为一种优良的膜材料,还是良好的亲和载体,是亲和膜介质的首选材料,而制备价廉易得的产品成为研究者的首要任务.玉米在我国产量丰富,玉米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可再生资源,目前在工业生产中仅利用了玉米芯的半纤维素,故将玉米芯纤维素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和酶固定化基质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以纤维素滤纸为材料制备固定化金属亲和膜用于Cu/Zn-SOD的分离、人血清白蛋白除杂及其他生化制剂的纯化等,都取得良好的效果[3-4].本研究以玉米芯纤维素为基质制得螯合有不同金属离子的IDA型亲和吸附剂,应用该吸附剂进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通过考察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等不同条件下BSA在吸附剂上的保留行为,探讨了固定金属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提供理论依据.1 实验部分1.1 材料与仪器实验用玉米芯由山西农户提供,粉碎后过200目筛,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匀,浸泡24 h,去除悬浮细小物质和可溶性物质,室温下风干备用.环氧氯丙烷(EPI)、亚氨基二乙酸(IDA)、BSA购于上海试剂公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CuSO4·5H2O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酸度计(PHS-4型,上海大普仪器有限公司),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S,上海卫凯制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恒温水浴摇床(SHZ-03,上海堪鑫仪器设备有限公司),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VGMultilab 20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EXUS 470智能型,美国珀金一埃尔默公司),荧光/磷光/发光光度计(LS-55型,美国PE公司).1.2 Me(金属离子)亲和吸附剂的制备将玉米芯与 NaOH(0.04 g/mL)-H2O2(5×10-3 g/mL)水溶液按固液比为1∶8混均后于95~100℃水浴4 h,取出真空抽滤,低温干燥剩余固体备用[5-7].将制得的玉米芯纤维素放入4 mol/L NaOH溶液溶胀45min后,再加入20mL的环氧氯丙烷(EPI)、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液(1∶1,V/V),放入70℃水浴中活化45min,将活化后的玉米芯纤维素用大量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称取适量的亚氨基二乙酸(IDA),用10mL 1.5 mol/L Na2CO3溶液溶解,放入活化好的玉米芯纤维素,60℃偶联反应15~16 h,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取4份分别浸入到浓度为0.05mol/L的 CuSO4、FeSO4、ZnSO4、NiSO4溶液中,3 h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洗至无残余的金属离子,制得4种金属离子螯合的玉米芯纤维素亲和吸附剂备用. 1.3 Me(金属离子)亲和吸附剂的表征1.3.1 红外光谱(FIIR)将修饰前后的吸附剂用KBr粉末压片后,在红外光谱仪上观察4000~400cm-1各峰的变化,研究修饰前后吸附剂表面官能团的变化.1.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用XPS分析修饰前后纤维素表面的各元素成分的变化,干燥的样品表面在10-8托真空度条件下,用Mg X-ray分析,谱图用284.6 eV的C1s基碳峰校正,Avantage 3.22软件拟合.1.3.3 金属离子螯合量的测定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属螯合吸附剂,加入同体积同浓度(0.05mol/L)的EDTA溶液于恒温振荡器振荡3 h,离心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中金属离子的量即为金属离子螯合量.1.3.4 BSA 的吸附分别称取20.0 mg干燥的吸附剂各2份,置于2个25 mL锥形瓶中,设为1、2号.l号加入1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2号加人10 mL 0.4 g/L BSA缓冲溶液,25℃摇床,130 r/min振荡吸附10 h,取上清液.以l号为参比,2号加入初始浓度的BSA液为对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激发波长为280nm,发射波长为350 nm下测定其荧光强度值,计算亲和吸附剂的吸附量.1.3.5 BSA 的洗脱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SCN溶液对吸附了BSA的吸附剂洗脱.在1号、2号移去上清液的2个锥形瓶中各加入10 mL洗脱剂,25℃摇床振荡10 h后,取上清液,测定BSA含量,计算洗脱率.2 结果与讨论2.1 玉米芯纤维素金属螯合吸附剂的表征2.1.1 红外光谱(FIIR)IDA成功修饰到吸附剂表面,反应历程见图1.在结合环氧氯丙烷(EPI)和亚氨基二乙酸(IDA)这2个步骤中,使用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曲线a中于1250、866 cm-1出现环氧基的特征谱带.曲线b中环氧基的特征谱带消失,于1784cm-1出现吸收带.这是由于环氧基与螯合物(IDA)发生偶联反应后产生的特征谱带.图1 反应历程Fig.1 Reaction process图2 交联纤维素和修饰纤维素红外光谱图Fig.2 FTIR spectra of the cellulose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a)交联纤维素;b)修饰纤维素2.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交联纤维素及修饰纤维素表面C、O、N、Cl 4种元素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由于在纤维素表面连接了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纤维素表面各元素的比例变化较大,尤其是N和O的比例提高很大.说明IDA成功地修饰到了纤维素表面,XPS结果和红外解析结果一致.表1 交联纤维素和修饰纤维素各元素比例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element proportions of the cellulose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元素交联纤维素/% 修饰纤维素/%75.32 70.67 O 23.79 28.02 N 0.59 1.21 C Cl 0.30 0.102.1.3 金属螯合量的测定分别称取2份同等质量的交联纤维素和修饰纤维素,加入同体积同浓度(0.05 mol/L)的金属离子溶液进行螯合反应,随后加EDTA解析,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螯合反应后的上清液和解析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发现交联纤维素未结合金属离子,而修饰纤维素螯合了金属离子 Cu、Zn、Fe、Ni,具体含量见表2.表2 不同金属离子螯合量Tab.2 Chelate quantity of different metal金属离子金属离子螯合量/(mmol·g-1)Cu 0.6790 Zn 0.8450 Fe 0.4583 Ni 0.4244由表2可知,修饰纤维素螯合Zn最高,Cu次之,而 Fe、Ni较少.2.2 BSA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2.2.1 溶液 pH溶液pH对牛血清白蛋白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 可见,在 pH 3.0~8.0,Cu(Ⅱ)螯合吸附剂的吸附率无显著变化;而Fe(Ⅱ)、Zn(Ⅱ)、Ni(Ⅱ)螯合吸附剂的吸附率则变化很大.说明BSA在C u(Ⅱ)螯合吸附剂上的保留几乎不受酸度的影响,而在Fe(Ⅱ)、Zn(Ⅱ)、Ni(Ⅱ)螯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受 pH 影响较大.图3 溶液pH对牛血清白蛋白吸附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H on BSA adsorption ratioa)cellulose-IDA-Zn(Ⅱ);b)cellulose-IDA-Fe(Ⅱ);c)cellulose-IDA-Ni(Ⅱ);d)cellulose-IDA-Cu(Ⅱ)吸附条件:吸附剂用量(m)=0.0200g,吸附温度(T)=298K,吸附时间(t)=10h,牛血清白蛋白初始浓度(ρ0)=0.4 mg/mL在 pH 5.0~8.0,BSA 在Fe(Ⅱ)、Zn(Ⅱ)、Ni(Ⅱ)螯合吸附剂上吸附率很小,而在Cu(Ⅱ)螯合吸附剂上吸附率近20%.说明BSA在吸附剂上的保留是静电与配位协同作用的结果.静电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螯合配体和蛋白质所带电荷,两者电荷差异越大,静电作用越强[8].而金属螯合配体和蛋白质所带电荷与溶液pH有关,实验所用BSA 的 pI为4.7.因在 pH 5.0~8.0 时配位水分子的去质子化作用,金属螯合配体带负电荷,而BSA也带负电荷,静电排斥作用使BSA在除Cu螯合吸附剂(以配位作用为主)外的Fe、Zn、Ni螯合吸附剂上均不保留.2.2.2 BSA 初始浓度BSA的初始浓度与4种吸附剂吸附量的关系见图4.图4 牛血清白蛋白初始浓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BSA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a)cellulose-IDA-Zn(Ⅱ);b)cellulose-IDA-Fe(Ⅱ);c)cellulose-IDA-Ni(Ⅱ);d)cellulo se-IDA-Cu(Ⅱ)吸附条件:吸附剂用量(m)=0.0200g,吸附温度(T)=298K,吸附时间(t)=10h,pH=7.0、3.0由图4可见,随着BSA初始浓度的增加,4种吸附剂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吸附饱和后吸附量基本不变.螯合了Cu(Ⅱ)、Ni(Ⅱ)亲和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较低,在BSA 初始浓度分别为0.8,1.0 mg/mL时,达到最大值71.03,69.01 mg/g;Fe(Ⅱ)、Zn(Ⅱ)螯合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较高,在初始浓度分别为1.0,0.6 mg/mL 时,吸附容量分别达最大值99.38,121.3 mg/g.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模拟各吸附等温线,结果见图5,模拟参数见表3.由表3可知,Langmuir模型模拟Cu(Ⅱ)、Zn(Ⅱ)、Fe(Ⅱ)、Ni(Ⅱ)螯合亲和吸附剂吸附BS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8,0.9998,0.9979,0.9973.算得4 种吸附剂对BSA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61.94,121.58,99.34,70.32 mg/g,均和实验值 71.03,121.3,99.38,69.01mg/g 接近.比较 Langmuir 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相关系数,可见4种吸附剂的吸附模式更符合Langmuir模型.说明吸附过程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被吸附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没有转移,且被吸附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图5 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吸附模拟图Fig.5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s for BSA adsorptiona)cellulose-IDA-Ni(Ⅱ);b)cellulose-IDA-Cu(Ⅱ);c)cellulose-IDA-Fe(Ⅱ);d)ce llulose-IDA-Zn(Ⅱ)表3 吸附剂对牛血清白蛋白吸附等温线Langmuir和Freundlich模拟参数Tab.3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parameters for the absorption of BSA on the adsorbent吸附剂Langmuir b/(L·mg-1)qm/(mg·g-1) R2 FreundlichKF/(mg·g-1)n/(L·mg-1) R2 cellulose-IDA-Cu(Ⅱ)0.0037 61.94 0.9568 4.36 2.490 0.9061 cellulose-IDA-Zn(Ⅱ) 0.1137 121.58 0.9998 52.95 7.751 0.6295 cellulose-IDA-Fe(Ⅱ) 0.0216 99.34 0.9979 40.06 7.692 0.9211 cellulose-IDA-Ni(Ⅱ)0.0231 70.32 0.9973 33.30 9.447 0.86712.2.3 介质中离子强度介质中离子强度对BSA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由图6可见,Cu(Ⅱ)螯合吸附剂,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BSA的吸附率几乎没有变化,而Fe(Ⅱ)、Zn(Ⅱ)、Ni(Ⅱ)螯合吸附剂,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BSA的吸附率迅速降低.说明Cu(Ⅱ)螯合吸附剂吸附BSA基本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以配位作用为主.而其他金属离子螯合吸附剂对蛋白质的吸附受离子强度影响较大,以静电作用为主.此外,Fe、Zn、Ni螯合吸附剂对BSA的吸附,在盐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吸附率会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是由于盐浓度较高时,盐析作用提高了蛋白质的吸附率.图6 离子强度对吸附率的影响Fig.6 Effect of NaCl concentration on the adsorption ratioa)cellulose-IDA-Zn(Ⅱ);b)cellulose-IDA-Fe(Ⅱ);c)cellulose-IDA-Ni(Ⅱ);d)cellulose-IDA-Cu(Ⅱ)吸附条件:吸附剂用量(m)=0.0200g,吸附温度(T)=298K,牛血清白蛋白初始浓度(C0)=0.4 mg/mL,pH=7.0、3.0,吸附时间(t)=10h2.2.4 温度在15~35℃ 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率增大.这是因为溶液中分子热运动加剧,吸附量增加.当温度达到25℃后,吸附率变化不大,表明吸附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2.3 BSA 的洗脱为选择适宜的洗脱液,在保证固定金属离子不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将吸附有BSA 的亲和吸附剂分别用NaCl、NaSCN进行洗脱.结果表明,金属Cu螯合亲和吸附剂吸附的蛋白质由于亲和力强,通过改变离子强度的方法进行洗脱几乎无效,加入竞争洗脱剂如NaSCN[9]后,其洗脱率可提高到75%.因为竞争洗脱剂可与金属离子竞争结合蛋白质表面配体如—NH2、—S或—COO-,降低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部分竞争洗脱剂(如EDTA)与固定金属离子间的配位作用较强,易造成固定金属离子泄露,故选用竞争洗脱剂的种类要适当.而对于弱结合力的Fe(Ⅱ)、Zn(Ⅱ)、Ni(Ⅱ)[10]螯合亲和吸附剂吸附的BSA,则可通过改变离子强度(1 mol/L的NaCl或NaSCN)洗脱,洗脱效果几乎相同,进一步说明这些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吸附剂对BSA的吸附主要是受到静电作用影响.3 结论(1)用玉米芯纤维素做基质,通过预处理、修饰等步骤研制成了亲和吸附剂,可用于吸附BSA,该法利用了农作物废弃物,成本低,制备和吸附操作简便.(2)固定金属离子的种类、溶液pH、离子强度等是影响BSA与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作用及吸附量的主要因素.(3)BSA与亲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与固定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对强亲和性的Cu(Ⅱ)螯合吸附剂,以配位作用为主,静电作用为辅;对于弱结合力的Fe(Ⅱ)、Zn(Ⅱ)、Ni(Ⅱ)螯合吸附剂,静电作用为主,配位作用为辅.(4)可通过改变洗脱液pH、盐浓度或加入竞争洗脱剂吸附在亲和吸附剂上的BSA.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Porath J,Carlsson J,Olsson I,et al.Metal chelat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a new approach to protein fractionation[J].Nature,1975,258(5536):598-599.[2]魏琪,姚汝华,鲍时翔.固定化金属螫合亲和膜色谱柱的制备及纯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色谱,2000,28(4):353-361.[3]商振华,郭为,于亿年,等.化学改性纤维素亲和膜色谱用作人血清白蛋白中杂质的去除[J].分析测试学报,1995,14(4):28-32.[4]魏琪,姚汝华.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膜纯化重组抗菌肽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4):401-403.[5]魏琪,姚汝华,鲍时翔.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膜色谱柱制备及纯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色谱,2000,18(4):361-363.[6]吕晓霞,李海燕.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芯成分的影响[J].林产化工通讯,2004,38(2):11-13.[7]Wu C Y,Suen S Y,Chen S C,et al.Analysis of protein adsorption on regenerated cellulose-based immobilized copper ion affinity membranes[J].J Chromatogr A,2003,996(1/2):53-70.[8]Anspach F B.Silica-based metal chelate affinity sorbents I.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minodiacetic acid affinity sorbents prepared via different immobilization techniques[J].J Chromatogr,1994,672(1/2):35-49.[9]Odabasi M,Uzun L,Adil Denizli A.Porous magnetic chelator support for albumin adsorption by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separation[J].J Appl Polym Sci,2004,93(5):2501-2510.[10]李蓉,陈国亮.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固定金属与蛋白质的作用[J].分析化学,2002,30(5):552-555.。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题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1..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存在的吸附力性质的不同,可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2.比表面积和孔径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

3。

层析操作必须具有固定相和流动相.4。

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大,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小。

5.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多,则溶质的分离度越大。

6.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小,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分离度.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吸附质的性质,温度,溶液pH值,盐的浓度和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8. 离子交换树脂由网络骨架(载体),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活性基)和可交换离子组成.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引发剂(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必需的自由基);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TEMED的作用是增速剂(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质浓度,pH 和温度;11。

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和晶种起晶法;12。

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外部扩散、内部扩散和化学交换反应三步;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其形式为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疏水性强的,而流动相是极性强的;15。

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等电点的不同;16.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有静态洗脱和动态洗脱;17.晶体质量主要指晶体大小,形状和纯度三个方面;18.亲和吸附原理包括配基固定化,吸附样品和样品解析三步;19.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吸附、离交、亲和、凝胶过滤色谱20.蛋白质分离常用的色谱法有免疫亲和色谱法,疏水作用色谱法,金属螯合色谱法和共价作用色谱法;21。

SDS-PAGE电泳制胶时,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目的是消除各种待分离蛋白的分子形状和电荷差异,而将分子量作为分离的依据;加入二硫叔糖醇的目的是强还原剂,破坏半胱氨酸间的二硫键;22.影响亲和吸附的因素有配基浓度、空间位阻、配基与载体的结合位点、微环境和载体孔径;23。

镍离子金属鳌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说明

镍离子金属鳌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说明

镍离子金属鳌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说明镍离子金属鳌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说明书一、简介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又称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表面的一些氨基酸,如组氨酸能与多种过渡金属离子如Cu2+,Zn2+,Ni2+,Co2+,Fe3+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能够吸附富含这类氨基酸的蛋白质,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因此,偶联这些金属离子的琼脂糖凝胶就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出这些含有多个组氨酸的蛋白以及对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的多肽、蛋白和核苷酸。

半胱氨酸和色氨酸也能与固定金属离子结合,但这种结合力要远小于组氨酸残基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力。

镍NTA亲和层析介质(Ni-NTA )具有特异性好、流速快的优点,颗粒粒度均匀,粒径小,并且螯合镍更稳定,能耐受更高的还原剂,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批次重复性好。

本产品已经螯合好镍离子,使用更方便。

二、性能参数:特点基团密度高,载量大,分辨率高,使用方便基质6%的交联琼脂糖凝胶配体 Ni2+配体密度20-40μmol /ml吸附载量15mg蛋白/ml介质颗粒大小45-165μm最大流速600cm/hpH范围3-10,在位清洗时pH范围可到2-11保存温度+4-8℃保存液体20%乙醇三、适用范围分离带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及能被金属离子吸附的多肽、蛋白、核苷酸、磷酸化蛋白。

四、应用实例实验名称:Ni-NTA 分离带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实验步骤:1、Ni-NTA 装柱,1.6×20cm,柱床体积为10ml;2、用缓冲液1平衡2~5个床体积,流速为2ml/min;3、将20ml细胞破碎液(50mM PBS,pH7.4,0.5M NaCl)0.45μm滤膜过滤,上样,流速为1ml/min;4、用缓冲液1再洗2~5个床体积,流速为2ml/min;5、用分别含10、20、50、100、200、300、400mM咪唑的缓冲液3进行阶段洗脱,流速为2ml/min,收集各阶段洗脱峰,用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和纯度;6、用纯水流洗5个柱床体积,再用20%的乙醇流洗3个柱床体积,流速为2ml/min,柱子置于+4-8℃环境中保存。

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固定金属与蛋白质的作用

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固定金属与蛋白质的作用

说明蛋白质和固定金属的结合主要是较强的配位键起作用 。用纯粹组氨酸 ( His) 和甘氨酸 ( Gly) 的缓冲 液蛋白质也不被洗脱 ,仅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NaCl 后蛋白质才被洗脱 ( 表 2) 。这个事实表明蛋白质和
表2 在 IDA2Cu 柱上竞争洗脱剂对蛋白质保留的影响 Table 2 Influence of competitive eluent on protein retention on IDA 2Cu column
1 引 言
金属螯合亲和色谱是最近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 。此法是基于蛋白质与固定金 属的亲和作用进行分离 。因此 ,研究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作用 ,对于提高金属螯合色谱的选择性和实现 最佳分离十分重要 。关于蛋白质在金属螯合色谱中的保留机理迄今还没有一个完满的结论 ,多数学者 认为蛋白质在金属螯合柱上的保留是由于蛋白质和固定金属的配位作用 。但是 ,对于配位作用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静电作用对蛋白质保留产生什么影响以及不同色谱条件下各种力所起的作用研究 较少 。本工作通过考察不同 pH 下蛋白质在裸柱和金属螯合柱上的保留特征 , 探讨了固定金属与蛋白 质间的相互作用 。
不流出 no 不流出 no 不流出 no 不流出 no
流动相 (mobile phase) :A. 0. 02 molΠ L KH2 PO4 ,B. 0. 02 molΠ L KH2 PO4 + 0. 5 molΠ L NaCl ; 梯度洗脱 (gradient elution) :20 min B 从 (from) 0 到 (to) 100 % ; 流速 (flow rate) :1 mLΠ λ= 280 nm) ; 进样量 ( size of sample) :20 μ min ; 检测器 (detector) :UV( L ; 各蛋白浓度 (concentration of each protein) 3. 0 gΠ L ; IDA :iminodiacetic acid ; RNase :ribonucleas ; Cyt2C : cytochrome ; Lys :lysozyme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一、层析技术1.离子交换层析的亲和洗脱这种技术结合了离子交换与亲和层析。

如在某一pH时,目的蛋白质带正(负)电荷,用阳(阴)离子交换剂吸附,这一过程去除了很大一部分不吸附的杂蛋自。

然后用该目的蛋白质的配体来洗脱,该配体特异性地结合目的蛋白质并使之洗脱,但不洗脱其他吸附的蛋白质,达到纯化的目的。

注意,该配体需带有一定量的阴(阳)电荷,有效降低目的蛋白质与阳(阴)离子交换剂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

2.固相金属亲和层析重组蛋白质可在C-或N-端引入组氨酸标签,一般为6个组氨酸残基(His-tag)。

这些组氨酸残基与过渡金属(transitionalmetals)Ni2+或Co2+形成配位键。

用固相化的Ni2+或Co2+(如商品化的树脂,Ni-NTA)可吸附带有His-tag的重组蛋白质,用含有咪唑(imidazole)的缓冲液可洗脱重组蛋白质。

注意,有些含有较多组氨酸的蛋白质也可与吸附剂结台,但较弱,因此可用低浓度的咪唑洗脱;在层析过程中不能引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避免使用还原剂如DTT或DTE,但可用低浓度的巯基乙醇。

该技术也用于提取磷酸化的蛋白质。

将螫合剂交联到树脂,螯合三价铁或三价镓,该亲和吸附剂可吸附混合物中的磷酸化的蛋白质。

洗去不吸附的非磷酸化蛋白质后,用磷酸缓冲液即可将磷酸化蛋白质从该亲和吸附剂上洗脱。

要注意的是酸性蛋白质也可被不同程度地吸附。

3.凝胶过滤该技术过去也被称为分子筛。

构成凝胶的小珠(bead)中有大小不一的孔,分子量大的分子能进入较大的孔而不能进入小的孔,分子量小的则不仅能进入较大的孔也能进入小的孔,因此在层析过程中,小分子经过的路程较长而大分子经过的路程较短,如此就可分离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

然而,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非常多,因此,用这种技术得到的蛋白质是分子量相近的混合蛋白质。

然而这种技术在某些研究中很有用,如丙酮酸激酶M2(PKM2)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PKM2在细胞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单体、二聚体、四聚体,这三种形式的功能不同,若要鉴定细胞中PKM2的各种形式的量,先用凝胶过滤技术分离细胞裂解液中的PKM2的三种形式,之后用Western blot对每一种形式的PKM2做相对定量。

亲和色谱洗脱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亲和色谱洗脱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亲和色谱洗脱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亲和色谱是一种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常用技术,它通过利用生物大分子与其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配体可以是一种蛋白质、抗体、寡核苷酸或其他具有亲和性的分子。

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是整个分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洗脱步骤通常是在样品与亲和色谱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以一种控制的方式解离目标分子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高效纯化。

在洗脱步骤中,通常会使用适当的洗脱缓冲液来改变样品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物理、化学条件,从而打破它们之间的亲和作用。

这样一来,目标分子会从亲和介质上解离出来,进而被洗脱出来。

洗脱缓冲液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目标分子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进行优化。

常用的洗脱策略包括改变pH值、离子强度或离子种类、添加竞争性配体等。

通过这些手段调控洗脱缓冲液的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效洗脱。

同时,洗脱步骤的优化也需要考虑目标分子的稳定性和纯化效率等因素。

总之,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是亲和色谱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通过改变样品与亲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条件,实现了目标分子的高效纯化。

洗脱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对于获取高纯度的目标分子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介绍了亲和色谱洗脱步骤的背景和意义,包括亲和色谱的定义和作用。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即详细讨论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是亲和色谱的原理,详细介绍了亲和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包括亲和剂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等内容。

第二个小节是亲和色谱的洗脱步骤,将详细讨论亲和色谱洗脱的各个步骤,包括样品的加载、洗脱剂的选择和优化、梯度洗脱的条件等。

结论部分对亲和色谱洗脱步骤进行总结,归纳了各个步骤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纯泰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使用说明书(完全版)[1]

纯泰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使用说明书(完全版)[1]
z 缓冲液F: 8 M Urea,100 mM NaH2PO4,100
mM Tris·Cl,用高浓度HCl调节pH至6.3。 z 缓冲液G: 8 M Urea,100 mM NaH2PO4,100
mM Tris·Cl,用高浓度HCl调节pH至4.5。 各种溶液配制完毕后,最好进行脱气处理,0.45 μm滤膜过滤备用。 注:也可按照可溶性蛋白的缓冲液配制与操作方式 进行,只需在缓冲液中加入8M脲或6M盐酸胍。
让介质自然沉降。
3) 从上端管口将另一垫片缓慢推至介质沉降平
面,使介质表面保持水平状态,注意避免垫片
与介质接触面滞留气泡(如对实验要求并非十
分严格,为提高流速,可不覆盖上垫片)。
4)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层析柱流速减慢,可
先用小镊子沿边缘将垫片推翻,夹出垫片,倒
出介质,清洗或更换新的垫片后,按2)、3)所
层析柱中;静置30min,让介质自然沉降。
3) 从上端管口将转换杆出液端缓慢推至介质沉降
平面,使介质表面保持水平状态,注意避免转
换杆与介质接触面间滞留气泡。
4)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流速减慢,可先卸下
上转换杆,将介质倒出,再取出下转换接头中
滤网,清洗或更换后重新装柱。
4. 过柱:
1) 用5~10倍介质体积的缓冲液A平衡亲和柱;
六、 实验实例
1. Ni-NTA Agarose 纯化 His-tag 蛋白 z 层析介质:纯泰®NTA 1ml;对照介质(国际领
先品牌)1ml z 样品:表达可溶性 His-tag 融合 thioredoxin 的
大肠杆菌 BL21 裂解液 z 结合缓冲液:10mM Na2HPO4,1.8mM KH2PO4,
3. 操作步骤:

重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

重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

重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摘要:90年代以来基因重组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基因工程产品的分离纯化的成本约占其全部成本的60%~80%,因此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沉淀、液液萃取、层析等常用分离重组蛋白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旨在为开展蛋白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重组蛋白质;分离;纯化;沉淀;液液萃取;层析;包涵体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基因工程产品,而作为基因工程技术的下游工程中的基因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据有人统计,基因工程产品的分离纯化成本约占到其全部成本的60%~80%[1]。

由此可见产品的分离纯化是获得目的产物的关键一步,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它标志着生物产业的高低。

纯化重组蛋白质和普通蛋白质的不同就在于要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因为表达系统决定了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物的性质以及可能产生的杂蛋白,而纯化重组蛋白质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蛋白质,通常对一种重组蛋白质的纯化会采用多个系统[2]。

但是重组蛋白有几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如细胞外的分泌表达;细胞内可溶性表达以及包涵体形式的存在,因此对于重组蛋白的纯化要依据其表达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纯化工艺。

与传统方式相似,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也是利用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即以分子的大小、形状、溶解度、等电点、亲疏水性以及与其它分子的亲和性等性质建立起来的。

目前主要的纯化方法有浓缩沉淀法,层析和电泳技术。

重组蛋白质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持一定的浓度和生物活性形式,以及防止被降解。

因此从生物体中有效分离纯化重组蛋白质一直是个难题。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和工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制和开发,将原有的纯化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些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介绍近10 年来重组蛋白分离纯化中的新进展和一些新出现的技术。

1 沉淀分离技术1.1 盐析法其原理是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随着盐浓度的逐渐增加,由于蛋白质水化膜被破坏、溶解度下降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 pH 值对蛋白质保留值的影响十分复杂, 不仅涉及竞争剂的亲核行为,也影响络合配基和蛋
白质表面配位原子的质子作用以及金属离子的稳定 性[7]。如果以 L-Cu ? 代 表 金 属 铜 离 子 螯 合 配 基, PH + 为质子化蛋白质,DH + 为质子化竞争剂,LH + 为
质子化络合配基,则被吸附蛋白质( L-Cu?-P) 和溶 液中 H + 存在下列平衡关系:
第 38 卷 2010 年 4 月
DOI: 10. 3724 / SP. J. 1096. 2010. 00493
分析化学 ( FENXI HUAXUE) 研究报告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4 期 493 ~ 497
蛋白质在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的竞争洗脱
图 2 蛋白质在 PBS-Gly 体系的色谱图 Fig. 2 Chromatogram of standard protein mixt2. Cyt-C 杂蛋白 ( Proteins) 3. Lys。流动相 ( Mobile
图 1 蛋白质在 PBS-Imid 体系( a) 和 NaAc-Imid 体系 ( b) 的色谱图 Fig. 1 Chromatograms of standard protein mixture in PBSimidazole ( Imid) system ( a) and in NaAc-Imid system ( b)
494
分析化学
第 38 卷
( Imid) 、组氨酸( His) 、甘氨酸( Gly) 以及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西安化学试剂厂) ;水为二次蒸馏水。 细胞色素-C( Cyt-C) ,溶菌酶( Lys) 均购自美国 Sigma 公司;浓度均为 2 g / L 的 Cyt-C 和 Lys 标准蛋
白混合液,用 0. 02 mol / L 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pH 6. 0) 配制。 2. 2 色谱实验
O,1
Cyt-C Lys
His-PBS ( pH 6. 0)
洗脱强度高,Cu2 + 流失严重
Higher eluting strength Higher leakage of Cu2 +
Cyc-C: cytochrome C; Lys: lysozyme.
虽高,但 Cu2 + 的流失异常严重,无法正常操作;Imid 和 Gly 与 Cu2 + 结合强度适中,既保证蛋白质可以被 充分洗脱,又使 Cu2 + 的流失量减到较小程度。因此 Imid 和 Gly 是 MCAC 中竞争剂的最佳选择。 3. 2 缓冲体系的选择
竞争剂和缓冲体系的选择,溶液 pH 值和竞争剂浓度对蛋白质在金属螯合柱上保留值的影响等实 验,分别按照文中图表给定的色谱条件进行。
3 结果与讨论
3. 1 竞争剂的选择
为了选择适宜的竞争剂,在保证固定金属离子不严重流失的条件下,分别用 NH4 Cl,Imid,His 和 Gly 作为竞争剂。在磷酸盐缓冲体系,按照梯度洗脱方式,在 IDA-Cu?柱上考察了 Cyt-C 和 Lys 的保留
蛋白质 Protein
流动相 Mobile phase
分离及 Cu2 + 的流失 Separation and leakage of Cu2 +
氯化铵
Ammonium chloride
NH4 Cl
N,1
( NH4 Cl)
甘氨酸 Glycine( Gly)
NH2 CH2 COOH
N,1 O,1
Cyt-C Lys
根据金属螯合固定相对蛋白质亲和能力的不同,常用的金属螯合柱可分为弱亲和性和强亲和性金 属螯合柱。本研究曾报道弱亲和柱实质上是一种螯合型离子交换柱,蛋白质在固定相上的保留主要受 静电作用支配[7]。吸附在这类螯合柱上的蛋白质可通过改变离子强度的方法被洗脱。然而对强亲和 性的 IDA-Cu?柱,蛋白质在固定相上的保留主要受配位作用控制,静电作用次之[7]。因此吸附在强亲 和柱上的蛋白质利用改变离子强度的方法难以被洗脱,只有采用竞争洗脱的方法才可被洗脱[2]。竞争 洗脱是通过利用竞争剂和蛋白质对固定金属离子的竞争配位,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个方法的关键 是严格控制竞争剂与固定金属离子的配位强度。配位作用过弱,蛋白质不易被洗脱;配位作用过强,则 分离选择性较差,甚至造成固定金属离子的严重流失。配位作用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竞争剂本身的性质, 还与竞争剂浓度、溶液 pH 值、离子强度及所采用的缓冲体系有关。因此,强亲和性金属螯合色谱洗脱 条件的选择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本研究考察了竞争剂、缓冲体系、溶液 pH 值和竞争剂浓度对蛋白质在 IDA-Cu?柱上保留值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洗脱体系提供一些启示。
咪唑 Imidazole( Imid)
C3 H4 N2
N,1
Cyt-C Lys
Imid-PBS ( pH 6. 0)
较好的分离,Cu2 + 流失小
Better separation,less leakage of Cu2 +
组氨酸
C3 H3 N2 CH2 CH
N,2
Histidine( His)
( NH2 ) COOH
同一竞争剂在不同缓冲体系往往得到不同的分 离效果。MCAC 中的流动相通常由缓冲剂、盐和竞 争剂组成。缓冲剂主要用来控制溶液 pH 值;盐是 为了抑制蛋白质与固定相间的静电作用[8];竞争剂 是通过与固定金属离子的竞争配位洗脱被吸附的蛋 白质。在色谱分析中常用的缓冲体系有 PBS,TrisHCl,NaAc-HAc 和 Na2 B4 O7 -HCl 等。本研究以 CytC 和 Lys 为分离对象,Imid 和 Gly 为竞争剂,对上述 4 种缓冲体系进行了考察,得到了图 1 和图 2 的结 果。由图 1a 可见,Cyt-C 和 Lys 在 PBS-Imid 体系中 得到了 较 好 的 分 离。若 用 100 mmol / L NaAc-HAc 替代流动相 B 中 20 mmol / L PBS 进行色谱分析,也 可得到与图 1a 类似的色谱图 1b。Cyt-C 和 Lys 的保 留时间分别为 10. 77 和 17. 95 min。
2 实验部分
2. 1 仪器与试剂 KTA purifier 10 生 物 色 谱 制 备 仪 ( Amersham Biosciences 公 司) ; TitraMate 20pH 电 位 仪 ( Mettler
Toledo 公司) ; 124PP 装 填 机 ( 日 本 Chemico 公 司 ) 。 参 照 文 献[7 ] 制 备 IDA-Cu ? 柱 ( 100 mm × 4. 6 mm) 。
第4 期
李 蓉等:蛋白质在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的竞争洗脱
495
图 2 是 Cyt-C 和 Lys 在 PBS-Gly 体系中的色谱图。如果用 Tris-HCl 和 Na2 B4 O7 -HCl 代替 PBS,由于 Tris 与 Cu2 + 的络合作用[9],使响应发生异常,基线很不稳定;采用 Na2 B4 O7 -HCl 体系,仅 Cyt-C 流出,而 Lys 不被洗脱。由此可见,Imid 和 Gly 在 PBS 或 NaAc-HAc 缓冲体系,可使蛋白质得到较好的分离。尽 管金属 Cu2 + 也有少量流失,但并不妨碍分析测定。 3. 3 pH 值对蛋白质保留值的影响
情况,结果见表1 。由表1 看出,用NH4 Cl作竞争剂洗脱能力较弱,蛋白质的洗脱不充分;His洗脱能力
表 1 竞争剂的选择 Table 1 Selection of competitive agents
竞争剂 Competitive agent
分子式 Molecular formula
配位数 Coordination number
硅胶( 粒度 7 μm,孔径 30 nm,兰州物理化学研究所) ;γ-缩水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GLDP,分 析纯,辽宁盖县化工研究所) ;亚氨基二乙酸 ( IDA,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咪唑
2009-09-23 收稿;2009-12-07 接受 本文系陕西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No. 2007B22 ) 、陕 西 省 教 育 厅 自 然 科 学 专 项 ( N0. 09JK758 ) 、陕 西 省 重 点 学 科、西 北 大 学 校 基 金 ( No. U5NW4) 和西北大学研究生科研实验( No. 09YSY24) 资助项目 * E-mail: lhr40222@ tom. com
1. Cyt-C; 2. Lys。( a) . 流动相 ( Mobile phase) A: 20 mmol / L PBS + 0. 5 mol / L NaCl + 1 mmol / L Imid( pH 6. 0) ,B:20 mmol / L PBS + 0. 5 mol / L NaCl + 40 mmol / L Imid( pH 6. 0) ; ( b) . 流动 相( Mobile phase ) A: 20 mmol / L PBS + 0. 5 mol / L NaCl + 1 mmol / L Imid ( pH 6. 0) ,B:100 mmol / L NaAc-HAc + 0. 5 mol / L NaCl + 40 mmol / L Imid ( pH 6. 0 ) 。色谱柱 ( Column) :IDA-Cu ?(100 mm × 4. 6 mm ) ; 线 性 梯 度 洗 脱 ( Gradient elution ) : 0 ~ 35 min,0 ~ 100% B,流 速 ( Flow rate ) : 1 mL / min; 检 测 ( Detector) :UV( λ = 280 nm) ;进样量( Size of sample) : 5 μL;蛋 白质浓度( Concentration of each protein) : 2 g /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