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如商场、电影院、公园等。
2. 学习交通规则,如过马路、乘公交车等。
3. 学习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逃生方法。
4. 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不随意告诉陌生人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
5. 学习与陌生人相处的注意事项,如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跟陌生人走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公共安全知识,学生认真听讲。
2. 采用演示法,教师演示交通规则、火灾逃生等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学会应对。
4. 采用讨论法,分组讨论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
2. 学习交通规则,演示过马路、乘公交车等注意事项。
3. 学习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逃生方法,进行情景模拟。
4. 学习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讨论与陌生人相处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交通规则、火灾地震逃生方法以及保护个人信息和与陌生人相处的注意事项。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这些规则,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自我保护。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如不随意不明、不泄露账号密码等。
2. 学习如何防范校园欺凌,如遇到欺凌时如何寻求帮助。
3. 学习电器安全使用方法,如不玩插座、不随意拔插头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学生认真听讲。
2. 采用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学会应对校园欺凌。
4. 采用讨论法,分组讨论遇到校园欺凌时的应对方法。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网络安全知识。
2. 学习电器安全使用方法,演示正确使用电器。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与同伴共同应对。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
2. 防火安全:了解火灾的危害,掌握火灾逃生方法,使用灭火器。
3. 防水安全:了解溺水的原因,学会预防溺水,掌握水上救生技能。
4. 地震安全:了解地震的特点,学会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进行地震逃生演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观看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安全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
4.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水安全、地震安全、饮食安全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展示水上救生技能。
4. 学生能主动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
五、教学计划1周第一天:交通安全教育1. 讲解交通标志的含义。
2. 学习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
第二天:防火安全教育1. 了解火灾的危害。
2. 学习火灾逃生方法,使用灭火器。
第三天:防水安全教育1. 了解溺水的原因。
2. 学会预防溺水,掌握水上救生技能。
第四天:地震安全教育1. 了解地震的特点。
2. 学习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进行地震逃生演练。
第五天:饮食安全教育1.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第六天:综合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
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安全实践。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活动1. 交通安全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模拟过马路的场景,教师评价学生是否遵守交通规则。
2. 防火安全演练:学校组织消防演练,学生学习使用灭火器,进行火灾逃生。
3. 防水安全实践:学校组织水上救生技能培训,学生学习预防溺水和救生技能。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危险情况下如何求助和自救。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公共安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教学第一部分:交通安全(1)过马路的安全常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要注意。
(2)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常识:系好安全带,不随意乱动车上的设施。
3. 教学第二部分:居家安全(1)电器使用的安全常识:不玩插座,不靠近电源,使用电器时要有成人监护。
(2)火灾逃生的安全常识: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逃离火场。
4. 教学第三部分:校园安全(1)楼梯下的安全常识:不拥挤,不奔跑,上下楼梯手扶栏杆。
(2)实验室安全:不触摸实验仪器,听从老师指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
2.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3. 采用游戏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
3.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培养自我安全意识。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内容5. 教学第四部分:网络安全(1)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透露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2)网络交友谨慎: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邀约。
6. 教学第五部分:自然灾害防范(1)地震逃生:遇到地震时,迅速躲到桌子下,保护头部,地震结束后有序撤离。
(2)洪水逃生:遇到洪水时,尽量往高处逃生,避免被洪水冲走。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安全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安全用电勿大意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安全用电勿大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器和电线的基本知识,知道安全用电的原则。
2.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的用电规定,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1. 安全用电的原则。
2. 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和电线。
2. 遇到触电事故如何处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
2. 基本概念:介绍电器和电线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原因。
3. 安全用电原则: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等。
5. 触电事故处理:教授学生遇到触电事故时的处理方法,如立即切断电源、拨打急救电话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良好习惯。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遇到触电事故时的处理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遇到触电事故时的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安全用电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触电事故案例资料。
2. 安全用电知识PPT。
3. 触电事故处理模拟道具。
4. 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6. 互动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对安全用电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醒。
7.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安全教育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8.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安全用电操作,如正确插拔电源插头、开关电器等。
9.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10.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安全用电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行为,找出不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通过讲解公共安全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教学第一部分:交通安全(1)学习交通信号灯的意义;(2)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3)教授过马路的安全技巧。
3. 教学第二部分:防火安全(1)学习火灾时的逃生方法;(2)了解火灾的危害;(3)教授如何报警和灭火。
4. 教学第三部分:地震安全(1)学习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2)了解地震的特点;(3)教授地震时的逃生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公共安全知识。
2. 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技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地震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共安全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教授交通安全知识:讲解交通信号灯的意义,介绍基本的交通规则,示范过马路的安全技巧。
3. 防火安全知识:讲解火灾时的逃生方法,介绍火灾的危害,示范如何报警和灭火。
4. 地震安全知识:讲解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介绍地震的特点,示范地震时的逃生技巧。
5. 实践演练: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技能。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地震安全的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2. 安全演练道具:如安全标志、灭火器模型等。
3. 教学视频:关于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地震安全的实例视频。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加深对公共安全的了解。
2.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公共安全知识的兴趣。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生命的意识。
3. 提高学生遇到危险时的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如遵守交通规则、识别交通信号等。
2.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个人安全,如不跟陌生人走、不接触危险物品等。
3. 学习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安全知识和技巧。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问答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图片、安全道具等。
2. 准备教学场地,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引发学生对公共安全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
3.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交通安全、个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巩固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2. 请学生分享所学的安全知识,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互相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学会过马路。
2. 校园安全:遵守校园纪律,不追逐打闹,正确使用体育设施。
3. 防火安全:了解火灾的危害,学会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4. 防水安全:了解溺水的危害,学会正确的防水措施。
5. 地震安全:了解地震的危害,学会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公共安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
2. 教学第一部分:交通安全。
讲解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演示过马路的正确方法。
3. 教学第二部分:校园安全。
讲解校园纪律,演示正确使用体育设施的方法。
4. 教学第三部分:防火安全。
讲解火灾的危害,演示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5. 教学第四部分:防水安全。
讲解溺水的危害,演示正确的防水措施。
6. 教学第五部分:地震安全。
讲解地震的危害,演示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7. 案例分析:分析发生在身边的公共安全事故,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8. 实地演练:组织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地震安全等方面的实地演练。
9.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10. 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庭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
2. 学生能遵守校园纪律,不追逐打闹,正确使用体育设施。
3. 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能正确火灾逃生方法。
4. 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能正确防水措施。
5. 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能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流、求助,提高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讲解公共安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公共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2. 交通安全: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培养学生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
3. 防火安全:讲解火灾的危害,教授防火、灭火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火灾应对能力。
4. 防水安全:讲解洪水、溺水等水的危害,教授防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防水能力。
5. 陌生人交往:教授学生与陌生人交流、求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安全技能掌握情况。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讲解公共安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公共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2. 交通安全(10分钟):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培养学生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
3. 防火安全(10分钟):讲解火灾的危害,教授防火、灭火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火灾应对能力。
4. 防水安全(10分钟):讲解洪水、溺水等水的危害,教授防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防水能力。
5. 陌生人交往(5分钟):教授学生与陌生人交流、求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安全。
六、教学内容:6. 地震安全:讲解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正确避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育教案运动场上讲安全教学目的:1、学会在运动场上保护自己和他人。
2、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教学重点:学会在运动场上保护自己和他人。
教学难点:学会在运动场上保护自己和他人。
教学用具:图片、小皮球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的做法。
板书课题,齐读。
二、七彩虹1、看图辩理。
(1)图中小强为什么一会儿被撞到,一会儿又被球拍打到,他这样做安全吗?(2)谁来说一说我们在参加课外活动时应该怎么做才时安全的?(3)你在校内、校外活动时还发现了哪些不安全的行为?三、指南针读一读:运动场上的安全规则。
四、成长脚步。
1、在学校里,你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你最擅长的项目是什么?2、比一比,看谁说的项目朵,并能说出怎样做才安全?五、总结同学们,参加运动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健康,但一定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机智应对陌生人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知道陌生人惯用的一些欺骗手段。
3、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4、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上当受骗的新闻。
2、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骗方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
”“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
”这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
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象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
请看,这里有两个例子就是轻信陌生人的话时被骗走的。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一:有一天傍晚,5岁的小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青年热情地凑过来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
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最后,蒙蒙就跟着这个“叔叔”去吃肯德基了……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二:有一个8岁小女孩,因为热心给“陌生人”带路,不料竟被拐骗走了。
警察叔叔经过9天的调查,终于将小女孩解救回来。
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还了解到生活中有上当受骗的事例吗?以后,我们怎样做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板书: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活动一:学会识别陌生人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
1、警惕“狼外婆”:如果你一个人在路上行走,这时走过来一个陌生人向你问路,或者请你去一个你很喜欢的地方玩,你会怎样做呢?2、温馨提示:生活中总是好人多,但也会有坏人。
遇到陌生人和你交谈时,如果你不能确定陌生人是不是坏人,一定要记住不搭理他,最好不要和他说话,一定要学会辨别,要勇敢和机智,如马上奔向人多的地方。
活动二:不要跟陌生人走1、斗智斗勇:陌生人要你带路,怎么办?2、游戏:让学生分组表演模拟情境,让两个学生扮演“陌生人”,分别用“小朋友,你带我去超市好吗?”“我认识你们的爸爸妈妈,我带你到你爸爸哪里去”等花言巧语进行骗说。
教育学生如何看穿骗局。
3、温馨提示:和陌生人交往,既要大方有礼,保持距离;又要认真思考,小心防范,借故走开。
总之,一定不要跟陌生人走。
活动三:不吃陌生人的东西1、拒绝诱惑:陌生人递糖果或者饮料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吃?2、温馨提示:有的小朋友很爱吃零食,听到有好吃的东西就流口水,这就给坏人提供了机会,他们会诱使你们上当,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千万不能上当。
活动四:摆脱陌生人的办法1、沉着应对:如何摆脱陌生人的纠缠?2、温馨提示:社会上是比较复杂,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话语千万别相信;并且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
活动五:阅读与拓展1、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怎么办?2、有陌生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3、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怎么办?教师总结:以儿歌结束课程,让学生意犹未尽。
不轻信,不贪小;遇事情,要动脑;提高警惕不上当,安全自护记得牢。
上下楼梯守秩序【教学目标】:通过情景模拟、实例分析、模拟演练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上下楼安全知识,掌握其重要性,在关键时候能逃生。
【教学重难点】:认识有序上下楼中的“有序”,“有序”指的是:有左右之分,有前后顺序,有规矩秩序。
【教学准备】:瓶子、系着绳子的小铅锤、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比赛讨论感受(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6个同学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每个组桌上有一个瓶子,假设每个瓶子是一口井,井里面放有6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代表你们自己。
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比赛规则是:比一比,哪个组最先从瓶中把铅锤全部取出来。
(2)比赛开始。
(3)宣布获胜组。
(4)问冠军组是怎样拿小铅锤的?获胜的秘密是什么?(5)全班自由讨论感受。
2.总结“前后顺序”这个游戏可以给人很多启示,我们也从中认识到了“前后顺序”(板书)的重要性,同学们平时排队上下楼有前后之分,如果没了前后就有可能不安全。
今天我们要上的安全课题目就是:有序上下楼(板书)。
“有序”指的是:有前后顺序,有规矩秩序,有左右之分。
二、分析实例,感悟生成1.观看影像资料(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数万人死亡,其中很多是在校的学生,然而有那么一所中学的学生成功撤离,无人遇难,它就是桑枣中学。
下面老师播放一则新闻,联系刚才的游戏,你想到了什么?(2)播放视频:地震发生时,同学们按照平时的演习要求,安静地听着老师统一指挥,一楼的跑在前面,二楼的紧紧跟上;前面几排前门走,后面几排后门走;一些教室的学生从这个楼梯走,另一些教室的学生从那个楼梯走……在猛烈的地震面前,全校分布在五个楼层的班级有序快速地撤离,当位于顶楼学生撤离到操场上,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分钟。
)(3)学生讨论。
2.总结“规矩秩序”感谢桑枣中学的同学们,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懂得一个小小的逃生的常识,可能你就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们成功的上下楼要领是:保持安静守秩序,注意列队寻支柱,观察楼下逐层撤(板书)。
3.观看文字材料(1)下面一则新闻,你又想到了什么?(2)出示新闻:2006年18日30分许,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晚自习下楼时,因拥挤造成人员伤亡。
有6人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90余名学生因受惊吓及轻度受伤送往都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进行治疗观察,其中有8人先后转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
(3)学生讨论。
4.总结“左右之分”避免校园踩踏事件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注意有序上下楼。
在游戏中,我们懂得了前后顺序;在影像资料中,我们懂得了规矩秩序;在这则新闻中,我们应该记住:上下楼梯应该靠右行,上下楼不能拥挤。
第二要尽量抑制大家的兴奋度或防止恐慌事件的发生。
第三是集体活动,人员活动要有组织。
三、联系实际,模拟演练1.播放视频在校园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说说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么做才安全?(1)上下靠左行,贪玩互嬉戏。
存在危险:上下楼的同学会撞伤。
安全做法: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行走勿推挤(板书)。
(2)两个台阶下,贪快往下冲。
存在危险:由于惯性会滚下楼梯。
安全做法:一步一个台阶下(板书)。
(3)扶栏当滑梯,贪便寻刺激。
存在危险:由于重力会从扶栏上掉下来。
安全做法:扶栏不能当滑梯(板书)。
2.模拟演练(1)演练前,齐读板书。
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行走勿推挤,一步一个台阶下,扶栏不能当滑梯。
保持安静守秩序,注意列队寻支柱,观察楼下逐层撤。
(2)演练时,统一指挥。
(3)演练完,重复要领。
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行走勿推挤,一步一个台阶下,扶栏不能当滑梯。
保持安静守秩序,注意列队寻支柱,观察楼下逐层撤。
井然有序上下楼,安全陪伴你我他。
养成健康饮水的习惯一、教学目标:本课就是通过学习喝水与健康来激发学生科学饮水的情感,掌握卫生饮水的常识,形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整个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遵循生活的逻辑,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为主,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教学方式力求活动化。
通过儿童参与的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形式,交流讨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和科学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喝白开水最健康。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怎样喝水最健康。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课件、镜子、水球N个、绿叶N片、生命之树一棵、贴卡、音乐《喝水歌》及颜色鲜艳的三种饮料,学生准备最喜欢喝的水一瓶和一个纸杯。
四、教学过程:(一)谜语竞猜,激趣导入:引出主题“水”1.教师:我们先来个小竞猜好吗?你捏捏看,有什么感觉?根据教师给出的谜语猜猜它是谁?(音乐伴奏)学生:软软的、流动的,是水。
(谜语: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
谜底——水)2.奖励猜对的学生一片绿叶,并请他们把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3.教师:猜猜我们每个人身体里最多的是什么?是骨头?肌肉?是血液?还是水?由此引出“水”的话题,(展示有关图片):其实我们身体里最多的是水。
大概占人体的三分之二,所以皮肤才会这么有弹性。
奖励猜对学生一片绿叶,并把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4.同时教师将写有“水”字的卡片贴在生命之树的根部,代表生命之源。
(二)创设情境,启发导学:引出为什么要喝水?1.教师: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一位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播放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的场面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3.同时教师将写有“水”字的卡片贴在生命之树的根部,代表生命之源。
4.教师:你看到了什么?那他们为什么喝那么多水?学生:做游戏、喝水等(学生:因为口渴了)。
5.教师小结并过渡:原来口渴是体内水分不足了,喝水能补充水分。
那你们知道喝水还有什么好处吗?交流前提出要求: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知道得最多。
6.学生:和组里的小伙伴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喝水好处的资料。
7.学生:全班交流喝水的好处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网络查询,家长告知,查阅书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