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古诗文的阅读与理解。

本节课通过两首古诗《题临安邸》和《示儿》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感悟其中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感悟作者观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学习古诗文:(1)学生自读古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文,感受诗文韵律美。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难问题。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诗文,体会作者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

5.小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_《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第二课时)

二年级语文上册_《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第二课时)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说一说
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我爱阅读
《画家乡》讲的是 5 位小朋友分别 用画笔画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表现了 他们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感情。
用赞美的语气读关于所画家乡的句子, 而在读修饰语时,或重读或声音延长,以体 现家乡的美。最后一段则应读出热情邀请的 语气。
涛涛在海边捡贝壳,山山在树林里捡 蘑菇,平平在田野上奔跑,青青在草原上 骑马赶羊,京京在图书馆读书。
画一画,写一写
你的家乡是怎样的?
我的家乡在太湖边。我画的太湖那么清, 那么宽。一条条渔船上装满了银鱼和白虾,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翻着金浪。那个在太湖边 赏荷花、摘莲蓬的孩子就是我。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
你发现了什么?
白色 ——雪白 红色 ——火红 黄色 ——土黄 绿色 ——草绿
米白
桃红
é
鹅黄
翠绿
奶白
zǎo
枣红
金黄

墨绿
这四组词语都是先列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 再在前面加上三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形容该颜 色的深浅。
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来自蓝色——天蓝 湖蓝灰色
银灰 铅灰
黑色
墨黑 漆黑
孩子们画的家乡分别在哪里?那里有什么 景物?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大海又蓝又宽,还有很 多鱼虾。
山山的家乡在大山,大 山山高、水清、树多。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平 原平坦又宽广,盛产粮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城市有大街、高楼、街心 公园,还有图书馆。
孩子们在自己的家乡干什么呢?

新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

新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
语文园地四
(第2课时)
汉字书写乐园
书写提示
周 三面包围
团 全包围
观察字的结构和特点。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三面包围的字。
匹巨周
仔细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指导书写
① “匹、巨”:最后一笔是竖折。 ② “周”:被包围部分上面是“土”,
不要写成“士”。
书写要领:三面包围的字,注意 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写得 协调。外面的框要稍写大些,为被包 围部分留出空间。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在小事上讲信用,就能在大事上 建立信用。
诚信小故事
日积月累
失信不立。
zhuàn
——《 左 传 》
chénɡ zhě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 管 子 》

hán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 听故事,梳理情节。 宁宁最喜欢玩手影戏,想知道他的 故事吗?一起来读一读他的故事吧!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短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天黑了”这些词语按照顺序写话。 2.展开大胆想象。 3.试着用上学过的词语。
课后作业:
1.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影游戏。可以边玩 手影游戏,边讲手影故事。
2.完成对应作业。
语文园地四 写话
_小__虫__子__ 、_蚂__蚁__和_蝴___蝶__出来玩啦!
仔细观察
它们把蛋壳做成了什么?
说一说
_小__虫___子_ 、_蚂__蚁__和__蝴__蝶___把蛋壳做成了 _跷__跷__板__,做成了热___气__球__,做成了_雨__伞__,还做 成了_摇__篮__。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失信不立。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第二课时)》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第二课时)》课件
jiăn
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涛涛画大海,海那么蓝,那么宽。
③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她画的 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
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
kuà
挎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
mó gū
蘑菇呢。
山山画高山,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④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tăn, 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 大片一大片绿油yóu油的菜cài地。屋前有鸡、鸭,屋后 有几丛青翠的竹子。那个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 孩,就是平平。
晴 晴 雨 雨 时 时 好 好 奇 奇。
sì miàn hé huā sān miàn liǔ
四 面 荷 花 三 面 柳,
yì chéng shān sè bàn chéng hú
一 城 山 色 半 城 湖。
③ ④ ⑤




tāo
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
xiā
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
wù suǒ shān tóu shān suǒ wù tiān lián shuǐ wěi shuǐ lián tiān
雾 锁 山 头 山 锁 雾,天 连 水 尾 水 连 天。
我喜欢桂林,因为“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我喜欢 ,因为

我喜欢桂林,因为“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我喜欢苏州,因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jìn shuǐ yuăn shān jiē yǒu qíng
清 风 明 月 本 无 价,近 水 远 山 皆 有 情。
wù suǒ shān tóu shān suǒ wù tiān lián shuǐ wěi shuǐ lián tiān

六上《语文园地四》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六上《语文园地四》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描写的特点和写法,试着写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2.学习古诗《回乡偶书》,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2)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指名读语段一,要求读得有感情。

过渡:现在我要找几名同学读课本中的语段一,有哪些同学平时胆小,不爱举手发言呢?我来看看,今天呀,老师就要找几位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这个语段我们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曾重点学习过,也读过好几遍了,应该不难。

同学在朗读时要读出桑娜的复杂情感,不要读错字。

(2)教师询问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出学习的内容。

提问:刚才,听到老师要点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朗读,大家的心情怎么样?是怎么想的?被点到的同学心理感受如何?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学生谈心理感受。

)(3)共学语段一,体会桑娜的内心世界。

思考:①这段话除了描写心理活动,还描写了什么?(描写了神态,“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②说说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

明确:这是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既担心丈夫不同意,又觉得自己给丈夫增加了生活的重负而自责。

但对两个孤儿的怜惜又让她下定决心,宁愿自己挨打也要留下孩子。

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关心孤儿、真诚善良的崇高品质。

(4)指名读语段二,体会邱少云的战友复杂的内心世界。

①教师出示课件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背景。

②教师范读语段,学生交流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交流示例:生1:此时的我是多么紧张啊!万一邱少云忍受不了烈火焚烧的痛苦,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那么我们的潜伏位置岂不就暴露了?这样岂不要牺牲更多的战友?生2:此时的我是多么难受啊!眼看着邱少云被熊熊的烈火包围,潜伏在他身边的我却无能为力,丝毫不能减轻他的痛苦,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口。

六上《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六上《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2.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朗读片段,仿写心理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两个心理描写片段。

(1)引导:请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想想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交流。

预设:这两段话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

2.读第一段话,体会桑娜的内心世界。

(1)思考:桑娜的内心有哪些变化?(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

课件出示:体恤丈夫→害怕丈夫突然回来→责问自己→下定决心(3)想一想: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引导发现:作者还密集地使用省略号、问号来表现桑娜从忐忑不安到下定决心的心理活动。

3.读第二段话,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1)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资源链接,简介写作背景:原文记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革命故事,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茅草丛被敌人用燃烧弹点燃,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

(3)再读第二段话,学生结合片段谈体会。

(4)仿照学习桑娜内心活动的方法,理一理“我”内心的思绪变化。

(5)学生交流,教师梳理。

课件出示: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心如刀绞一般4.学习方法,试着写出复杂心理。

(1)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让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事情?(2)教师点拨:①生活中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②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难题,或跟自己的贪玩之心、惰性斗争等经历?(3)学生画出自己的心理变化示意图。

(4)同桌交流。

根据心理变化示意图,互相说一说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

(5)借助图示,仿照两个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5.交流评价。

(1)同桌交流:把自己的练习片段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是否写出了复杂的心理。

(2)全班交流:说说谁的仿写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在哪里。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抓取关键信息。

2.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串连故事情节,增强理解能力。

3.能够自主进行故事再创作,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的关键信息。

2.运用语文知识串连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再创作。

四、教学准备1.板书设计:主要板书内容为关键人物和事件,便于学生理解和串联故事情节。

2.教学课件:准备包含故事情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导入教学内容。

2. 学习文本(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针对关键问题进行师生讨论,帮助学生抓取关键信息。

3. 故事串联(20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关键信息串联对话,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

4. 故事再创作(15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再创作。

2.演示学生优秀的再创作作品,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情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作。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故事情节的串联练习,并进行故事再创作,下节课展示。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了故事串联和再创作,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在认识身体部位的同时认字,学生对身体部位比较了解,教师可以扩充其他词汇,或者边说边指部位边认字,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轻声的学习,教师要注意示范朗读;书写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诗歌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对古诗的兴趣;绕口令妙趣横生,学生很感兴趣。

1.认识“眉、鼻”等8个生字,正确认读“眉毛、鼻子”等8个词语,认识人的身体部位。

2.学习轻声,注意轻声词语的朗读。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笔画书写习惯。

4.积累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古诗的美好意境。

5.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绕口令,读懂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重点:1.在认识人的身体部位的过程中识字、记字。

2.学习轻声,注意轻声词语的朗读。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笔画书写习惯。

难点:1.积累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古诗的美好情境。

2.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绕口令。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语文园地四”。

2课时1.积累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古诗的美好意境。

2.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绕口令,读懂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播放时钟“嘀嗒嘀嗒”走动的声音)时间老人的脚步声响起了,又到了“日积月累”板块了,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二、日积月累。

2.释题。

(1)寻:寻找,寻访。

(2)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3)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拜访隐者却没有遇见。

(4)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隐者?诗人有没有问问其他人?诗人为什么不再多等一会儿?)3.初读古诗。

(1)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懂诗歌的大意。

(2)指名读。

(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有哪些人物吗?4.精读古诗。

(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四
课型: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留言条。

2.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3.背诵积累风景名句,初步感受山河的壮美。

4.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学写留言条。

2.背诵积累风景名句,初步感受山河的壮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

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做点儿菜。

小新
11月4日中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二、学和用
板块三:我的发现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
红色——火红桃红枣红
黄色——土黄鹅黄金黄
绿色——草绿翠绿墨绿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了解这些词语是哪一类的。

你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能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

(板书:描写颜色的词语:深浅、浓淡层次)
我还发现在一种颜色前面加上一些词语后,可以表示该颜色的深浅、浓淡层次。

如:“白”的前面加上了“雪、米、奶”这些事物用来区分不同的白色,如雪白就是像雪一样的白,米白就是像米一样白,奶白就是像牛奶那样的白,白的深浅略有不同。

其他几组也与第一行的词语类似。

3.用上面的颜色词说一句话。

我们教室的墙壁雪白雪白的,底下是草绿色的墙裙子,书桌、板凳都是土黄色的,门是枣红色的,还有银灰色的铝合金推拉门窗。

4.说一说:你在平时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

交流展示一下。

这样的词语还有:
蓝色——天蓝水蓝海蓝
黄色——杏黄橙黄香蕉黄
(板书:描写颜色的词语:深浅、浓淡层次)
板块二:日积月累
(一)诵读楹联(课件出示4)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1.拼拼读读:自己借助拼音把佳句读通顺。

2.理解句子: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这句出自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形容山光水色之美。

这里的“文章”不是指文字作品,而是形容水色之美,说它有着错杂的花纹和色彩。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这句话是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

铁马秋风,
杏花春雨四种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塞北的阳刚和江南的柔美。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此联为清代学者、楹联大家梁章钜为苏州沧浪亭题的集句联。

自然美景、清风明月是大自然的恩赐,山水都是有情的,使人热爱自然、顺应自然,在情感上与自然和谐相处。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是一副回文联。

意思就是说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

(4)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3.练一练,学运用。

4.延展阅读:《杏帘在望》。

三、我爱阅读
1.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短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理解词语:
家乡:自己家庭时代居住的地方。

一艘艘:这里形容船只非常多。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多指地势)
4.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几个人的家乡?分别是谁?
短文写五个人的家乡,分别是: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2)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景物,他在那里做什么?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里有蓝色的大海一望无边,海面上一艘艘船只装满了鱼虾。

涛涛正在海边捡贝壳呢!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那里的山清水秀,还有高大的树木。

山山正挎着篮子去树林里采蘑菇。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那里的有宽广、平坦的原野,种满了稻子、棉花、油菜等庄稼。

在原野上奔跑的是平平。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草原一望无边,草儿非常茂盛,成群的羊儿、马儿在吃草,青青就骑在马背上赶着羊群。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有高楼大厦、公园、街道。

京京正在跑向图书馆。

(板书:家乡: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3)你的家乡在哪里?说一说,把最美的景色展示给大家。

我的家乡在枣庄,我们这里既有连绵起伏的小丘陵,也有开阔的平原。

我们这里有大片的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

我们可以上山割草,也可以下河捕鱼,还可以在原野上奔跑。

3.读出韵味
(1)指名分段朗读。

(2)读出家乡的美好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短文,能够自己读通顺,读明白其中意思,使学生爱上阅读。

】四、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学会了带颜色的词语,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认识了不同的家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