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陈嘉庚1200字
嘉庚精神的作文

嘉庚精神的作文关于嘉庚精神的作文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他的很多精神品质影响着下一代人,那么对于嘉庚精神,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下面是关于嘉庚精神的作文,欢迎阅读!篇一:关于嘉庚精神的作文小的时候,就常常听起外公告诉我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回,外公告诉我,我们厦门集美啊,也有一位名人呢,他可是家喻户晓呀。
他虽然身居异地,却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先生。
我们都知道,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而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
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
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
“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
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
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
”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也参观过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真的很敬佩他。
你们知道鳌园么?鳌园,坐落在集美东南隅,总面积达8990平方米。
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
陈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
园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碑文。
若你亲眼前去观赏,一定令你大饱眼福!篇二:关于嘉庚精神的作文美丽的鹭岛——厦门,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杰出的实业家、优秀教育家,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代表人物——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1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我看了一本书––《陈嘉庚精神》,我便对陈嘉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嘉庚是一位着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感人事迹和他的精神教会了我很多。
陈嘉庚教会了我诚实守信。
当初,陈嘉庚家道中落,家里少了许多的债,他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担起家庭的重任。
他大力发展企业,最后还清了债务。
他的诚实守信在商界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
所以,他的成功离不开诚实。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让诚信扎根在我们的心里,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陈嘉庚教会了我勤俭节约。
陈嘉庚一向崇尚俭朴。
他说过:“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
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他穿的衣服,用的烛台,都是缝缝补补的,从不舍的买新的。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
但是,对别人,总是慷慨解囊。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就是不浪费。
陈嘉庚教会了我爱国爱乡。
陈嘉庚是着名教育家,他在奋斗创业的同时,又积极倡导教育事业,为了培养教育下一代,他兴办学校,创办了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
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
陈嘉庚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募捐支持革命活动。
抗战期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捐款援助祖国的抗战。
他呼吁祖国统一。
他的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想,中国梦的实现,就是需要弘扬我们中华民的伟大精神。
而从陈嘉庚先生身上,我学到了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爱国爱乡等的伟大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学习他的精神,还要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
这样,中国梦的实现,我们也尽了一份小小的力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2大家都知道厦门市许多著名的学校吧,如,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它们呀,全部都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建造的,他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精选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
”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
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
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
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
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
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
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
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
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
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
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达给妻子,并不厌其烦的对妻子说:“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讲述嘉庚故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嘉庚故事。
嘉庚,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事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国近代史册上。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嘉庚的故事,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一、嘉庚的生平嘉庚,原名陈嘉庚,字伯南,福建泉州人。
他生于1861年,卒于1961年。
嘉庚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爱民、爱教育的一生。
他历经磨难,始终坚守信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嘉庚的爱国情怀1. 投身革命,共赴国难嘉庚先生年轻时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曾多次参加反清革命活动,与孙中山先生相识,并成为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支持者。
在辛亥革命中,他担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为革命事业筹集资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坚持抗战,保卫家园抗日战争爆发后,嘉庚先生毅然回国,投身抗战。
他担任福建省政府顾问,积极为抗战筹集资金,支持前线。
他还亲自组织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 保卫祖国,捍卫尊严新中国成立后,嘉庚先生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他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革”期间,他坚决抵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为捍卫祖国尊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付出了艰辛努力。
三、嘉庚的教育事业1. 创办学校,培养人才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集美学校是一所具有爱国、爱民、爱教育传统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杰出人才。
厦门大学则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的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
2. 重视教育,关注民生嘉庚先生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他始终关注民生,关心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他创办的集美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做出了贡献。
3. 严谨治学,传承文化嘉庚先生提倡严谨治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嘉庚精神征文(精选9篇)

学习嘉庚精神征文(精选9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学习嘉庚精神征文”9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学习嘉庚精神征文小时候,常听父母跟我讲,家乡里曾有个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在一九一三年后,他分别在福建修筑了七十三所学校。
在校中实行免费入学,设奖学金等办法,使福建各地贫苦学子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为祖国培养出许多人才。
陈嘉庚家中家财万贯,他却十分节俭节约。
他家中的家具多是旧的,家具坏了就自己修一修,衣服裤子上全都上了补丁。
陈嘉庚还常把钱拿去资助那些寒窗学子,而自己每天的饭钱却只有五角。
他还常说:“金钱就是肥料,用来播撒才有用。
”他的故事伴随着我慢慢长大。
如今,在开展《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事迹展中,我再次读到陈嘉庚那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所感动。
想起来,我就十分感动。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条白裙子,价格不菲。
那条裙子可好看了,领子那绣着两只蝴蝶,袖子和裙摆那还逢着蕾丝边,穿上就像个童话里的灰姑娘穿上了仙女给的裙子。
刚买来的时候我可爱不释手的看了好一会呢。
当天我就穿着它去上学,想跟同学炫耀一下,一路上,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走进教室。
正好班里有一个同学在写钢笔字,那只钢笔突然写不出来了,那个同学把钢笔用力一甩,而我正好走过。
“刷——”那条裙子上多了一点一点的墨水,就像原本美丽的一幅画里多了一滴滴的油渍。
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太空跌落谷底,我与那同学争吵了起来。
回到家后,我臭着一张脸对正在看报纸的妈妈说:“妈,你看我的裙子脏了,待会帮我把衣服扔了!”妈妈抬起头,看了看我的裙子,说:“没关系的,到时用漂白水漂一漂就行了。
”我嫌弃的说:“哼,就算用了漂白水,裙子上还是有痕迹的,要漂你去漂,反正我也不会再这条裙子的!”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进房间,狠狠的摔上了房门。
从此,那条裙子就一直压在衣柜的最底层。
如今,我读完了陈嘉庚的所有事迹,我才惊觉,那时我做了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我在心中默默发誓,以后再也不浪费了!篇二:学习嘉庚精神征文“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与正义,要明是非,要为社会做事。
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故事_爱国作文

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故事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他恪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以拯救国家危难为己任,认为“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把兴办教育和实业,发扬民族文化同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希图实现报效祖国的抱负。
他终其一生,全力支援祖国的革命、抗战、振兴。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故事1910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24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高举反日斗争旗帜。
济南惨案发生后,他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募捐救济受难家属,并号召华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
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每年募款达上亿元,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路透社电讯公开传出“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
陈嘉庚感到事出有因,但他不信真有其事,因为他与汪精卫过去有过来往,私交甚好。
他遂以南侨总主席名义,直接向汪精卫去电询问,汪坦承不讳。
陈嘉庚给汪发长电两则,严词指出其主张极端错误,但汪称其和平主张为无上良策,甚至反过来还叮嘱陈嘉庚劝说南侨赞同其主张。
至此,陈嘉庚得知汪精卫始终坚持顽固立场,无可挽救。
考虑到此事系国家头等大事,应公之于众,以正视听。
1938年10月28日,国内政坛的一次重要会议——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
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大会发去一个电报提案,提案有三方面内容: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其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最为著名,后经会议秘书处精简修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学习厦门嘉庚精神征文范文

学习厦门嘉庚精神征文范文陈嘉庚先生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
他的事迹全球传扬,他的精神历久弥新。
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下面有的厦门嘉庚精神征文范文,欢迎阅读!“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之乡”集美,我美丽的故土 ! 而集美这片土地也因为有嘉庚爷爷而变得更加美丽 !嘉庚爷爷在集美创办众多学校而扬名中外!因此有了集美学村之美称。
我身为集美学子,为有陈嘉庚爷爷这样的伟大先辈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出生在集美,在学村里听着嘉庚爷爷的慢慢长大的。
他是多么伟大啊! 给我们家乡修桥铺路,当时都是用石头铺的,石鼓路也因此而得名!给贫困的人建造房子。
造福乡亲。
还建鹰厦铁路等等......如倾资办学,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来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
有一次他遇到经济困难,厦门大学快要支撑不下去了,他说:“宁肯变卖大厦,也要办厦大” 古今能有几个人像他一样啊几乎倾其所有兴办教育事业。
真是令人敬仰!通过办学校,为家乡,为祖国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
嘉庚爷爷为集美学校亲手制定的校训“诚以为国,毅以处事”。
“诚毅二字心中藏,大家勿忘!”直至集美学校成立至今,陈嘉庚精神和诚毅两字校训仍然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为了纪念嘉庚爷爷的生辰,农历九月十二日,在我们家乡——集美大社每年都会举办唱戏活动来缅怀他。
我也会跟着奶奶去看戏。
唱戏活动很热闹,我都成了一个小戏迷了,我想这种活动就是让后人能记住他。
每年的今天教育基金会还为成绩优异的好学生颁发奖学金,这鼓励着我认真学习努力争取拿到奖学金的斗志。
如今集美已成为一个风景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旅游风景区,“身穿着西装,头戴斗笠”一排排红瓦白墙的美丽建筑,掩映于绿树花丛中。
后人亲切称为“嘉庚风格”其中南熏楼最为突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也是集美地标之一。
嘉庚公园,归来园,纪念馆,每天吸引来此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大赞集美是个美丽之乡,嘉庚爷爷被毛主席赞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嘉庚星在天上闪耀着,嘉庚爷爷永远活在我心中 !我热爱读书,图书馆中常常出现我。
陈嘉庚精神征文1200字

陈嘉庚精神征文1200字陈嘉庚精神征文1200字陈嘉庚先生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
他的事迹全球传扬,他的精神历久弥新。
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陈嘉庚精神征文1200字,欢迎阅读!陈嘉庚精神征文1200字1991年.集美区政府与集美校友会举行了隆重大会,庆贺陈村牧先生执教集美学校60周年,其时卢嘉锡先生寄来一幅亲笔题诗。
诗云:“人生八十古来尊,奉献无私建学村。
校主精神齐赞颂,牧公业绩也难伦。
”许多往事都已成了云烟,可这首诗牢记在我的心头,陈老的许多感人事迹,此时也随之涌现了出来。
陈老是位谦诚儒雅、品德高尚的人。
他祖籍金门,1920年秋考入集美中学,1924年考入厦门大学国学院历史系,毕业后应母校聘请回母校任教。
陈老以其出色的教学与管理才能,27岁就被委任为集美中学校长。
1937年,抗日烽火燃起,陈嘉庚先生的企业收盘,财源拮据,集美学校危机四伏,前途堪忧。
陈嘉庚先生毅然决定由陈老继任校董会主席之职,主持整顿集美学校。
可正当陈老要一展身手的时候,战火延烧到福建,1938年厦门沦陷,集美学校随时可能遭受洗劫,于是陈老率领师生将学校迁入安溪。
安溪校舍不够,学校资金短缺,陈老又将部分生员移至大田县和南安诗山。
学校几经搬迁,学校分散,生员不但没有流失,反而剧增,这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
抗战时期,集美学校组织了“战时后方服务团”、“集美剧团”、“血花日报社”等组织;自卫队、救护队、歌咏队、演讲团也应时而生。
在侨汇中断、办学极其艰难的日子里,陈老日夜奔波筹集经费,他以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把集美学校熬到了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学校师生回到集美,集美学校弹痕累累,几乎见不到一座完整无损的楼房。
陈老亲自撰文《战时集美学校的回顾》与《集美学校战时损失及复兴计划》,对未来的集美学校的复兴做了全面的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华侨领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实业家。
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
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
因此,毛泽东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人们也将他视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企业类型橡胶。
成长记录提起陈嘉庚先生,估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他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不仅是因为他的财富,他的波折经历,更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华侨,对内地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今天,漫步在著名学府厦门大学,看着这个全国最美丽的学府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更是让人感慨万千,这些都是陈嘉庚先生散尽家财办教育的硕果。
有钱的人很多很多,但是像陈嘉庚那样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财全部用于教育之上,支援中国的建设之上的,不惜公司破产,那就少之又少了,所以中国人民才会如此怀念他,给他如此高的荣誉。
身负父债的侨乡少年郎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因为战乱不断,有很多人远赴南洋讨生活,这里便成了著名的侨乡。
陈嘉庚的家庭,也是一个华侨世家,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新加坡,经营着米店和一家小厂。
从小,是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闽南一带,曾有着十分光辉的历史。
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故事都在小嘉庚的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集美村还有着郑成功的“国姓寨”、“国姓井”,在老一辈人的传说中,陈嘉庚从小就对这些爱国英雄充满了敬仰。
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使他渴望早日能够报效祖国。
1890年,陈嘉庚已经17岁了,父亲要他到新加坡来见见世面,于是他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慈母,独身前往南洋。
虽然都市的繁华是一种诱惑,但他却不为所动,老老实实地呆在店里,跟着老伙计学习怎么管理,很快就成了父亲的左右手。
1898年,母亲病逝,闻听噩耗的陈嘉庚立即回乡葬母。
出发之前,他将自己经管的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
当时他父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拥有资产约35万元。
可是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时,却发现曾经兴隆的米店已经门庭冷落,负债已达30多万元。
原来是父亲的妾生子趁陈嘉庚不在,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面临破产的边缘。
按照新加坡法律,儿子不必偿还父亲债务,况且陈嘉庚身无分文,如何偿还,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对父亲的凄凉,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继承了这个烂摊子,当时他还不到31岁。
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之旅。
菠萝“苏丹”和橡胶大王独自创业的路程是极其艰难的。
陈嘉庚手里的资金只有一点,用来投资什么才能成功呢?经过详细的考察,陈嘉庚发现,菠萝罐头销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资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
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菠萝罐头厂。
资金不够,陈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区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着手建造一所菠萝罐头厂。
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来的7000元用在建厂总算勉强够了。
制作菠萝罐头所需的白铁、糖枋,都可向别的商人赊取。
开工终于没有问题。
等到4月份菠萝一上市,陈嘉庚的“新利川”工厂就开始生产了,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陈嘉庚给自己的菠萝罐头的商标定名为“苏丹”,意思就是菠萝罐头之王。
在陈嘉庚的精心经营之下,罐头厂运作良好,销售看涨,月底核算结果,获净利9000余元。
不仅收回全部建厂投资,而且还有盈余,经济效益之大,确实惊人。
从绝境中拼杀出来的陈嘉庚初战获胜,就以“新利川”为立足点,兼营父亲企业与人合伙的月新菠萝厂,接着又开设了谦益米号,米店也兼做罐头厂的营业机关。
随着菠萝罐头生意越做越大,对菠萝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购买了一块空地,用来种植菠萝,取名为“福山园”,事实上,这块种植地也确实是一块福地,后来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菠萝种植园。
创业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就在菠萝生意顺利发展的同时,1906年夏季,菠萝罐头行市大跌,陈嘉庚只能勉强保住了1万元的赢利,这次打击使他意识到,商场如战场,仅仅靠一种产品经营是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多变,他要寻找新的项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嘉庚了解到一个橡胶商人高价卖掉了自己的橡胶园,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赶忙联系这个商人,从他那里购进18万粒橡胶种子。
而当时因为菠萝生意的不景气,很多人纷纷脱手自己的菠萝园,陈嘉庚趁此机会购买了大片土地,这些成了他以后的橡胶种植园。
到了1913年,陈嘉庚的菠萝产量已经占了整个新加坡的半数以上,一跃而居首位,真正成了业内的苏丹,这一年,他已是一个拥有两处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一家米厂,一间米店,固定资产和纯利润有四五十万元的华侨企业家了。
然而商场风云多变,1914年秋,正当菠萝罐头的生产旺季到来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对菠萝罐头限制入口。
因而各洋行停止采办。
陈嘉庚的菠萝罐头厂遭到了沉重打击,积存着几万箱产品无法售出。
不仅如此,战争还使陈嘉庚的米业遇到了麻烦,特别是许多商船在东印度洋上受到德国战舰攻击之后,原已紧张的航运几乎全部停顿。
陈嘉庚米厂的仓库里堆放着1万多包熟米。
产品积压的直接后果是资金流转困难,工厂租金越期无法清还,工人的生活费又绝对不可拖欠。
陈嘉庚陷入了“艰难维持,度日如年”的境地。
1914年冬天,陈嘉庚终于将所有的货全部售脱。
这时,他当机立断决定经营航运业,他先是靠租船运输,分别租下了载重1300吨的“万通”和载重2500吨的“万达”两艘轮船,运来需求量很大的熟米,再送到印度销售。
不久因为市场的扩大,他又增加了2艘轮船,专门承接英国政府的货物。
他的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策略赢得了可观利润。
仅仅一年后,就赢利了20多万元。
之后,更是购得多艘轮船,但却不亲自经营,而是租给法国政府,这样不仅省事,避免了风险,也获利很快。
1916年,陈嘉庚又有了划时代的举措。
当时欧洲各国互相厮杀,给美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美国工业长足的发展,刺激了橡胶制品的需求,带动了马来亚的橡胶业,一跃而成了支柱产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马来亚成了世界“橡胶王国”。
而陈嘉庚此前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他被作为公认的“马来亚橡胶王国四大功臣”之一载入史册。
此后2年,陈嘉庚逐渐把重心转移到橡胶业上,他先后将新加坡土头桥的菠萝罐头厂和恒美熟米厂改作“谦益”橡胶厂,专制胶布,实现了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植到工业制造的飞跃。
接着,他又设法与美国橡胶业协会搭上关系,把广告做到了美国,把“谦益”橡胶厂的大半产品直接销售到美国。
这样,他实现了第二个飞跃:将橡胶的农、工、贸经营集于一身,而且开创了在英国统治新加坡百年来华侨不通过洋行而与外国商家直接进行贸易的先例。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嘉庚不但没有遭受损失,还安然无恙,依靠米、树胶、轮船航运和出售菠萝罐头厂积存的铁皮,陈嘉庚共得450多万元,扣除各种费用,实存资产430万元。
从而迅速跻身于新加坡富豪之列,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新加坡华侨大亨。
散尽家财为教育一战之后,陈嘉庚意识到航运业的危险性和暂时性,就没有再继续下去,他开始继续扩展自己的橡胶王国。
1919年,随着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英国投资者不断到马来亚抢占市场,有实力的华侨商家和小园主也纷纷改办橡胶种植园或兴办小橡胶厂,竞争越来越剧烈。
面对挑战,陈嘉庚调整自己,实现了第三个飞跃:他扩充了“谦益”橡胶厂的规模,将粗加工的生胶厂改为深加工的橡胶熟品厂;退出于两年前投资50万元入股的3家橡胶公司;组建陈嘉庚公司,将谦益以橡胶总公司的名义列其麾下。
1922年,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无度引起市况萧条,橡胶价连续3年下滑,许多小规模的胶园、胶厂被迫停产。
而这时的陈嘉庚公司虎气十足,他断定橡胶业是新兴产业,好景还在前头。
在对马来亚各地进行考察之后,陈嘉庚一下子买下了9家橡胶厂。
1924年他在马来亚和印尼设了10多家橡胶分店,其后又在其他地方设分行、分店或办事机构。
目的是扩大产品销路和原料来源,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损失。
这一年英国政府为抬高橡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从中独占利润,在新加坡、马来亚实行限制橡胶生产计划,第二年略见成效,加上美国汽车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影响,橡胶价格大幅度上涨。
这一年是陈嘉庚的橡胶事业的巅峰,在英国大臣对新加坡工业的考察书中,也提到了陈嘉庚的公司,说它是“亚洲最大的企业”。
与此同时,陈嘉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福建集美。
他认为振兴工商业的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因而“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
1893年,他20岁时就在家乡创办“惕齐学塾”。
1913年又创办集美小学。
以后他与胞弟陈敬贤先生一起,边集资边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家乡创办了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资助了闽南20个县市110多所学校;并在侨居地新加坡倡办和赞助了道南小学、爱同小学、崇福小学、南侨中学、南侨师范水产航海等许多学校。
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
人们亲切地称陈嘉庚先生为“校主”。
有人说,陈嘉庚办这么多的学校无非是提高自己的声誉,但陈嘉庚办学,却不是这样的。
他没有把它作为一种资本,相反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
自1926年起,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经费不至于中断,做了许多努力。
在资金紧缺时,他甚至于贱价出卖了橡胶园。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新加坡、马来亚最大宗的出口是橡胶和锡,最大的买主是美国。
美国的不景气,造成了新、马橡胶和锡业的大萧条。
但陈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厦门学校经费达90万元。
当时,陈嘉庚公司积欠银行债款近400万元。
公司资产仅在200多万元,已是资不抵债。
以英国汇丰银行为首的债权银行要求陈嘉庚停止支持集美厦大经费,被陈嘉庚断然拒绝了。
他认为自己不能也不应放弃义务,学校办起来了,就得维持下去,一旦关了门,恢复就无望了。
学校如果关停,不仅耽误青少年前途,而且对社会影响不好,罪就大了。
如果因为负担集厦学校经费而遭致生意失败,这是个人事业的荣枯。
1932年,陈嘉庚辛苦创办的企业终于被收盘,虽然他的事业走到了末路,但陈嘉庚却从不后悔,因为他成功地创办了这么多学校,尤其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
1961年8月21日,这个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
弥留时他仍殷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并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
为了感谢这么多年他对国家做出的不朽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其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在家乡,以告慰这个曾经辉煌、博大无私的爱国华侨。
成功秘诀商人父亲的教导,个人的勤奋用心。
出资办学,造福后人,盛誉百世。
推荐阅读:爱迪生故事爱迪生的故事800字爱迪生的故事爱打瞌睡的魏鹤龄的故事750字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幽默故事为你推荐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作文 | 励志故事 | 寓言故事 | 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