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ppt全文课件

合集下载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51张PPT)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51张PPT)

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
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
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添改讲义
比读
15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 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 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
15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
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 批改及时 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 速度快
呢?”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总要看一看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
联 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
关 读 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

了,没有这回事。”
解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
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
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
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 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
纠 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1926年——成熟沧桑—— 感激珍惜、自责内疚、忏
改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
解 剖
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 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了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 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
解 裹 脚
但不知道详细, 道,“
呢?”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总要看一看
藤野先生在匿名信事件里做了什么?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 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 一句是:“你改悔罢!”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40张ppt)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40张ppt)

回忆性写人记事散文阅读指南
1、明白文章的整体层次(思路清晰) 2、把握作者写人时抓了哪些典型事例? 3、作者给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作者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5、作者为什么要写怎样一个人(现实意义)?
板块二
基本内容
字词落实
挟着(xié ) 樱花y(īng ) 绯红fē(i ) 宛如w(ǎn ) 落d第ì
: 鲁
生迅
板块一
文学常识
鲁迅其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 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 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 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 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 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 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 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 新的信仰。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 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 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补充
藤野先生在文章《谨忆周树人君》中写道:“周
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 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 子的和尚”,骂中国人做猪头三。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在有 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 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把它当成异己。”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40张PPT)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40张PPT)

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
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
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 (29-31)“我”经历看电影事件
离开藤野先生的原因
• (32-35)“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36-38)“我”思念藤野先生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
线
别——怀念)


暗线: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作者的爱国情感——弃 医从文)
在东京
东京也无非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丑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厌恶之
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哪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装订收藏讲义
悬挂先生的照片
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 化为斗争和力量
藤野先生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
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
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
•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达了作者 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回忆性散文
•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就是: • 将“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着写,通
常是两条线索并进,即既写回忆对象,也写回 忆者自身。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外貌 举止 声调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藤野先生的“不可思议”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 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整体感知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 常见顺序: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转变 、事情发展的先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整体感知
4.文章根据地点转变,可划分成三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在东京: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东京见闻(清国留学生赏花、跳舞)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知、相处、离别)。
关心实习 —— 热情诚恳 尊重学生
了解裹脚 —— 治学严谨 求知若渴
合作探究
3.鲁迅在文中直接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感激、怀念、敬佩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 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文字。
合作探究
1.速读6-10段,找出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见到了怎样 的藤野先生?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掌故——穿衣服太马虎
学者形象
运用白描手法,结合留级生讲的藤野先生掌故,简单勾 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专心教学的学者形象。
当时的日本社会
合作探究
4.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恩师,鲁迅为什么不称他“伟大” ?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22张PPT).ppt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22张PPT).ppt
• 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会忘记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生活简朴,不讲求穿戴,治学严谨
还可以从哪里认识藤野先生?
• ①添改讲义
②纠正解剖图
• ③关心解剖实习 ④了解裹脚
• 小组讨论5分钟,我从添改讲义这件事情中,看出藤野 先生是一位( )的人,从文中哪句话/哪个词可以看 出来。
还可以从哪里认识藤野先生?
鲁迅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鲁迅是如何怀念藤野先生的?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照片 ③多写文章
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线索。
文章回顾了(人物)(时间)在(地点)(事件) 的经历。
⑧关心解剖实习
⑨了解女人裹脚
⑩匿名信事件
⑪看电影事件
⑫说谎话安慰先生 ⑬先生赠照片并叮嘱
(离别先生)
⑭收藏讲义
⑮悬挂先生照片 ⑯多写文章 (怀念先生)
再看小标题,哪些小标题没有被线索串联起来?
①留学生赏花
②留学生跳舞 (离开东京之缘由)
③离开仙台所见所感 ④仙台求学受到优待
⑤初识藤野先生⑥添改Leabharlann 义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 朝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品
小说 散文
鲁迅
《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 《热风》《坟》
fēi

yǎo
绯红 发髻 杳无消息

第6课 藤野先生 课件(共23张PPT).ppt

第6课 藤野先生 课件(共23张PPT).ppt

归纳大意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 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 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 拓 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 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 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 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 ,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 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精读第5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 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 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 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 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怎样理解第36段“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 怕敢写了”这些话?
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仍然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 不愿将这种情绪带给教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表现无限遗憾的内疚 之情。
5.作者为什么说藤野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之一?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一个“最”字,真 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等
寿镜吾(私塾先生):封建的老师,总是 爱用戒尺来吓唬学生,却不会真打。知识渊博。 死板的寿镜吾先生作为鲁迅的启蒙老师,对鲁 迅的作品起着很大的影响,他的骂世和他的爱 国精神也同样传到了鲁迅身上。对学生严厉, 第一位恩师·寿镜吾 但教学的严厉中又带着轻松气氛。
对于课文开头的“清国留学生”,作者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作者 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
明确:鄙视而又怒其不争。在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 清国留学生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 可鉴”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以及“实在标致极了”,生动形象地描 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作者是抱着救国救民的目的去日本留 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 学跳舞,把学习环境搞得乌烟瘴气,所以作者厌恶他们。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 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 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 的灵活性、诗意浓郁、语言优美。
文体

鲁藤 野
迅先


鲁迅(1881-193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 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3.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6张PPT).ppt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6张PPT).ppt


清风质朴孺子牛,
几番教诲德才厚。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 的散行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 诗意浓郁、语言优美。
重点字注音
烂熳( màn)
发髻( jì )
绯红( fēi )
解剖( pōu )
杳无消息(yǎo ) 瞥见( piē )
不逊( xùn )
匿名( nì )
芦荟( huì ) 畸形( jī ) 宛如(wǎn ) 诘责( jié )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白描 手法
外貌 ——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 ——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 —— 缓慢而很有顿挫
第二位恩师·藤野严
第三位恩师·章太炎
章太炎(学者、革命家):十分爱国,却又明是非, 不会盲目地爱国。他的革命业绩甚至比他在学术上的造 诣还深!太炎先生最令鲁迅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也 影响了鲁迅一生。正直,有革命之志,引原文中一句话 “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后来,退 居于宁静,有人批评他,但在鲁迅心中,老师仍是后世 楷模。
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的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 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 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他们疑惑.”这句话?
4.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 野先生?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 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 结合历史背景,及文章内容)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 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 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 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 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小组交流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依次写了哪 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匿名信”事件; E.看电影事件。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忧国忧民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救国救民
暗线 感情线索
课文研读,合作探究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 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 “只不过”的意思 看,如何呢?”“我就往
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 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 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 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作者在日本变换了几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见藤野前,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 :与藤野 (主体部分)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36~38) :对藤野的怀念。
没 正治有 直学民
关心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热严族 诚谨偏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小结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这是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3.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 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 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自第一篇小说《狂》《彷徨》《坟》 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 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 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 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年8月 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2)
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彩的看客。(3) 被刺痛了的人(我)。
3、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选材:
(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 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人物刻画: 要写好一个人,可以从侧
面、正面去描写,在事件 中更好地表现、刻画人物。
1.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阅读课文,并勾画出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藤野先生的。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抓住特征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2.文章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 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 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 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 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 “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 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 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 1912年2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 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 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 救国救民,但后来 却弃医从文了,我 们在本课的学习中 会认识到作者思想 变化的原因。
预习检测
fēi hóng jiàn
pōu jī jié zé huì
鲜红
yù gěng luò dì bú xùn
yǎo piē
yì yáng dùn cuò
wù 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文章,识记重点字词。 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3、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 落层 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4、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围绕什么选材的?
——这不是反语,只是一种愤激之辞。这个推理, 省略了一个中间环节——弱国的人是低能儿(小前提) 正是这个环节判断失误,正是这种浅薄,偏狭的认识, 才导致了结论的荒唐。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遭受 诬陷和人格受辱时极大的愤怒。
(2)“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 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 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 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 “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 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 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精读第5自然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 “物以希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 替代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