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合集下载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整理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整理

二.简答题1.影响功率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影响?答:A.燃料布置:均匀装载:中心区域会出现较高的功率峰值,限制堆的总功率输出量,且平均燃耗也较低分区装载:中心功率水平降低,外区功率水平上升,整体功率分布得到展平,平均燃耗也提高了B.控制棒:用控制棒时堆芯功率峰值对平均功率之比可能高于未受扰动的堆芯的该比值。

径向:堆寿命初期,中央控制棒插入可使径向功率分布得到展平,即中央部分中子通量及功率水平下降了,外区中子通量及功率水平提高了轴向:插入控制棒给轴向功率分布带来不利影响(如压水堆中,寿期初堆顶部插入控制棒,中子通量向堆底部歪斜;寿期末抽出控制棒,中子通量向堆顶部歪斜)C.水隙及空泡:水隙:引起附加慢化作用,使该处中子通量上升,导致周围元件功率升高,从而增大功率分布不均匀度;空泡:使周围的堆芯反应性下降2.控制棒、慢化剂和结构材料中热量产生的来源?答:A.控制棒的热源:吸收堆芯的γ辐射以及控制棒本身吸收中子的(n, α)或(n, γ)反应B.慢化剂的热源:裂变中子的慢化、吸收裂变产物放出的β粒子的一部分能量、吸收各种γ射线的能量C.结构材料的热源:几乎完全是由于吸收来自堆芯的各种γ射线3.两种沸腾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答:大容积沸腾:定义: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特点:液体流速很低,自然对流换热起主导作用流动沸腾:定义: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是发生的沸腾,亦称为对流沸腾特点:常发生在强迫对流工况下4.沸腾临界包括哪两类,它们的物理特点及发生的区域分别是什么?答:5.答:A.(选取合适的燃料材料和包壳材料,并限制元件芯块中心温度低于燃料的熔点,包壳表面热流密度低于临界热流密度以)保证燃料元件包壳在寿命期内完整性B.棒径选择除满足物理设计中的水铀比要求外,还须满足热工传热的要求C.(限制包壳外表面的最大温度和限制芯块----包壳交界面处的最大温度来)保证在整个寿命期不产生不良的物理化学作用D.满足结构方面要求并易于加工,工艺性能好E.经济性好,价廉6.UO 2陶瓷燃料的优缺点?答:优点:熔点高、高温和高辐照下几何形状比较稳定;高温水和液态钠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与包壳材料锆合金、不锈钢的相容性好缺点:导热性能差;热梯度下的脆性7.单相流体的流动压降包括哪些,定义分别是什么?答:提升压降:指流体自截面1至截面2时由流体位能改变而引起的压力变化加速压降:指因流体速度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压力变化摩擦压降:指流体沿等截面直通道流动时由沿程摩擦阻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形阻压降:指流体流经有急剧变化的固体边界时所出现的集中压力损失8.垂直加热通道中流型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答:泡状流:液相是连续相,汽相以汽泡的形式弥散在液相中,两相同时沿通道流动。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轻水作慢化剂的堆芯中,水隙的存在引起附加慢化作 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提高水隙周围元件的功 率,增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燃料布置



控制棒


因 水隙及空泡

克服办法:采用棒束型控制棒组件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轻水作慢化剂的堆芯中,水隙的存在引起附加慢化作 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提高水隙周围元件的功 率,增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整个堆芯的 热功率
计入位于堆 芯之外的反 射层、热屏 蔽等的释热 量
R f N f 正比 Nc 1.60211010 Fa Ef N f Vc
qv Fa E f N f
Nt Nc / Fa (qvVc )106 / Fa
106 E f N f Vc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1 核裂变产生能量及其分布
裂变碎片的动能 约占总能量的 84%
裂变能的绝大部 分在燃料元件内 转换为热能,少 量在慢化剂内释 放,通常取 97.4% 在 燃 料 元 件内转换为热能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1 核裂变产生能量及其分布
不同核素所释放出来的裂变能量是有差异的,一般认为取
Ef 200MeV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非均匀堆栅阵
用具有等效截面的圆来代替原来的正方形栅元 假设热中子仅在整个慢化剂内均匀产生
运用扩散理论,燃料元件内热中子通量分布的表达式:
AI0 (K0r)
若燃料棒表面处的热中子通量为 ,则在 s s,则: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课程设计报告( 20 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实践核1101班学号:1111440306学生:佳指导教师:王胜飞设计周数:1周成绩:日期:2014 年 6 月19 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

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安全。

要求在整个寿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围;(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围;(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

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1)燃料元件芯块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设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设

目录一、设计任务 (1)二、课程设计要求 (2)三、计算过程 (2)四、程序设计框图 (8)五、代码说明书 (9)六、热工设计准则和出错矫正 (10)七、重要的核心程序代码 (11)八、计算结果及分析 (17)一、设计任务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及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用Zr-4作包壳材料。

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

已知下列参数:系统压力 15.8MPa堆芯输出功率 1820MW冷却剂总流量 32100t/h反应堆进口温度287℃堆芯高度 3.66m燃料组件数 121燃料组件形式17×17每个组件燃料棒数 265燃料包壳直径 9.5mm燃料包壳内径 8.36mm燃料包壳厚度 0.57mm燃料芯块直径 8.19mm燃料棒间距(栅距) 12.6mm芯块密度 95%理论密度旁流系数 5%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的份额 97.4%径向核热管因子 1.35轴向核热管因子 1.528局部峰核热管因子 1.11交混因子 0.95热流量工程热点因子 1.03焓升工程热管因子 1.085堆芯入口局部阻力系数 0.75堆芯出口局部阻力系数 1.0堆芯定位隔架局部阻力系数 1.05若将堆芯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控制体,则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如下表:堆芯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轴向等分5个控制体)通过计算,得出1. 堆芯出口温度;2. 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及最大热流密度,平均线功率,最大线功率;3. 热管的焓,包壳表面温度,芯块中心温度随轴向的分布;4. 包壳表面最高温度,芯块中心最高温度;5. DNBR在轴向上的变化;6. 计算堆芯压降;二、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时间为两周;2.独立编制程序计算;3.迭代误差为0.1%;4.计算机绘图;5.设计报告写作认真,条理清楚,页面整洁;6.设计报告中要附源程序。

三、计算过程目前,压水核反应堆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有:(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设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设

核反应堆热⼯分析课设⽬录⼀、设计任务 (1)⼆、课程设计要求 (2)三、计算过程 (2)四、程序设计框图 (8)五、代码说明书 (9)六、热⼯设计准则和出错矫正 (10)七、重要的核⼼程序代码 (11)⼋、计算结果及分析 (17)⼀、设计任务某压⽔反应堆的冷却剂及慢化剂都是⽔,⽤⼆氧化铀作燃料,⽤Zr-4作包壳材料。

燃料组件⽆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形排列。

已知下列参数:系统压⼒ 15.8MPa堆芯输出功率 1820MW冷却剂总流量 32100t/h反应堆进⼝温度287℃堆芯⾼度 3.66m燃料组件数 121燃料组件形式17×17每个组件燃料棒数 265燃料包壳直径 9.5mm燃料包壳内径 8.36mm燃料包壳厚度 0.57mm燃料芯块直径 8.19mm燃料棒间距(栅距) 12.6mm芯块密度 95%理论密度旁流系数 5%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的份额 97.4%径向核热管因⼦ 1.35轴向核热管因⼦ 1.528局部峰核热管因⼦ 1.11交混因⼦ 0.95热流量⼯程热点因⼦ 1.03堆芯出⼝局部阻⼒系数 1.0堆芯定位隔架局部阻⼒系数 1.05若将堆芯⾃上⽽下划分为5个控制体,则其轴向归⼀化功率分布如下表:堆芯轴向归⼀化功率分布(轴向等分5个控制体)通过计算,得出1. 堆芯出⼝温度;2. 燃料棒表⾯平均热流及最⼤热流密度,平均线功率,最⼤线功率;3. 热管的焓,包壳表⾯温度,芯块中⼼温度随轴向的分布;4. 包壳表⾯最⾼温度,芯块中⼼最⾼温度;5. DNBR在轴向上的变化;6. 计算堆芯压降;⼆、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时间为两周;2.独⽴编制程序计算;3.迭代误差为0.1%;4.计算机绘图;5.设计报告写作认真,条理清楚,页⾯整洁;6.设计报告中要附源程序。

三、计算过程⽬前,压⽔核反应堆的稳态热⼯设计准则有:(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前,压⽔堆⼤多采⽤UO2作为燃料。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是指对核反应堆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核反应堆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热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核反应堆是利用核反应的原理来产生大量能量的一种设备。

核反应堆通常用于发电、生产同位素、研究等领域。

核反应堆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一些放射性物质放入到反应堆中,在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以此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核反应堆的热工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反应堆内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

在核反应堆中,核燃料的裂变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需要通过反应堆内的冷却剂来传递到发电设备。

因此,热工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评估反应堆中热量的产生和传递,以便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问题。

核反应堆的热工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是指使用计算机模拟反应堆内复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反应堆内的热传递和热力学行为。

在数值模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反应堆内燃料的构成和排布、冷却剂的流动和热传递、反应堆的几何形状等。

另外,通过实验来验证和修正数值模拟模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实验可以获得反应堆内的温度、压力、流速等关键参数,以进一步改进数值模拟模型。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对反应堆进行连续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反应堆设计师和操作员更好地了解反应堆内的热力学行为,并且可以预测反应堆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热传递行为。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用于优化反应堆的设计,提高反应堆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之,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是核反应堆设计和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热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反应堆内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预测反应堆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提高反应堆的效率和安全性。

除了数值模拟和实验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包括:1. 燃料特性燃料的特性直接影响反应堆内的核反应过程,从而影响热传递效率。

例如,燃料的粒度和密度会影响其热传递特性,而燃料的化学成分和裂变产物的特性也会影响其热放射。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02剖析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02剖析

因 水隙及空泡 素
度的燃料,高富集度的装在最外区,低富 集度的在中心。
优点:堆芯功率分布得到展平,提高平均
燃耗
8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三区分批装料时的归一化功率分布图:


燃料布置



控制棒


因 水隙及空泡

通常I区的燃料富集度是最低的,III区的燃料富集度最高
9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非均匀堆栅阵
用具有等效截面的圆来代替原来的正方形栅元 假设热中子仅在整个慢化剂内均匀产生
运用扩散理论,燃料元件内热中子通量分布的表达式:
AI0 (K0r)
➢ 若燃料棒表面处的热中子通量为
s,则:
s
I0 (K0r) I0 (K0 R0 )
,则s在
r处,R0
16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1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燃料布置




控制棒



因 水隙及空泡

停堆棒通常在堆芯的外面,只有
停堆棒 在需要停堆的时候才迅速插入堆 芯
调节棒
调节棒是用于反应堆正常运行时 功率的调节
补偿棒
补偿棒是用于抵消寿期初大量的 剩余反应性的
12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轻水作慢化剂的堆芯中,水隙的存在引起附加慢 化作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提高水隙周围元 件的功率,增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r,
z)
0
J0
(2.405
r Re
)
cos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09..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09..
第九章
堆芯稳态热工分析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
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而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由各专业讨论并初步确定的前提为:
根据所设 计堆的用 途和特殊 要求选定 堆型,确 定所用的 核燃料、 慢化剂、 冷却剂和 结构材料 的种类
反应堆的 热功率、 堆芯功率 分布不均 匀系数和 水铀比允 许的变化 范围
9
9.2.4 热管因子和热点因子的应用
乘积法:就是指把所有最不利的工程偏差都同时集中作用 在热管或热点上。 混和法:把工程误差分为非随机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先 分别计算各类误差,最后再把它们综合起来。
下面就根据前述工程热管因子及热点因子的计算方法,先分别计算 各分因子的值而后再综合成总的工程热管因子及工程热点因子
F
N H
hmax 热管最大焓升 = 堆芯平均管焓升 h
6
9.2.2 工程热管因子和工程热点因子
由于工程上不可避免的误差,会使堆芯内燃料元件的热流密度、 冷却剂流量、冷却剂焓升以及燃料元件的温度等偏离名义值。 定量分析由工程因素引起的热工参数偏离名义值的程度, 热流密度工程热点因子 FqE 和焓升工程热管因子 FE H
热管和热点对确定堆芯功率的输出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堆芯功率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常用热流密度核热点因FqN 来 表示,有时也称热流密度核热管因子。
堆芯最大热流密度 qmax N N F = FR FZ 堆芯平均热流密度 q
N q
热管和平均管中冷却剂焓升的比值,称为焓升核热管因子。 用 FN H 表示。
10
热流密度工程热点因子 FqE
FqE
qh,max qn,max

qn,max q qn,ma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扩散理论,燃料元件内热中子通量分布的表达式:
AI0 ( K0r )
若燃料棒表面处的热中子通量为
s ,则:
,则在
s
处, r
R0
I0 ( K0r ) s I 0 ( K 0 R0 )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补偿棒
补偿棒是用于抵消寿期初大量的 剩余反应性的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轻水作慢化剂的堆芯中,水隙的存在引起附加慢化 作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提高水隙周围元件的 功率,增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影 响 功 率 分 布 的 因 素
燃料布置 控制棒 水隙及空泡
克服办法:采用棒束型控制棒组件
2
1
核裂变产生能量及其分布
不同核素所释放出来的裂变能量是有差异的,一般认为 取 E f 200MeV

堆内热源及其分布还与时间有关,新装料、平衡运行和停堆后都不 相同 输出燃料元件内产生的热量的热工水力问题就成为反应堆设计的关 键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释热率
堆内热源的分 布函数和中子 单位体积的 通量的分布函 数相同 释热率

堆芯最大体积释热率
qv,max Fa E f N f 0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均匀裸堆中的中子通量分布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均匀装载燃料方案: 早期的压水堆采用此方案 优点:装卸料方便 缺点:功率分布过于不平均,平均燃耗低
燃料布置 控制棒 水隙及空泡
影 响 功 率 分 布 的 因 素
(r , z ) 0 J 0 (2.405
外推半径:R e
r z ) cos Re LRe
R R R 0.71tr 外推高度: LRe LR 2LR LR 1.42tr
堆芯的释热率分布
r z qv (r , z ) qv ,max J 0 (2.405 ) cos Re LRe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轻水作慢化剂的堆芯中,水隙的存在引起附加慢化 作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提高水隙周围元件的 功率,增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影 响 功 率 分 布 的 因 素
燃料布置 控制棒 水隙及空泡
克服办法:采用棒束型控制棒组件 空泡的存在将导致堆芯反应性下降

沸水堆控制棒由堆底部向上插入堆芯的原因 能减轻某些事故的严重性的原因
影 响 功 率 分 布 的 因 素
燃料布置 控制棒 水隙及空泡
控制棒对轴向功率分布的影响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停堆棒通常在堆芯的外面,只有 在需要停堆的时候才迅速插入堆 芯
停堆棒
影 响 功 率 分 布 的 因 素 燃料布置 控制棒 水隙及空泡
分 类
调节棒
调节棒是用于反应堆正常运行时 功率的调节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1
第一章:核反应堆热工分析的任务
安全:
稳定运行,能 适应瞬态稳态 变化,且保证 在一般事故工 况下堆芯不会 破坏,最严重 事故工况下也 要保证堆芯放 射性不泄漏
要求
经济: 降低造价, 减少燃料装 载量,提高 冷却剂温度 以及电厂热 力循环效率
可靠性: 其他特殊要求: Text
比如一体化堆芯对结构紧凑的要求等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燃料元件数很多的非均匀圆柱形堆芯的通量分布总趋势与均匀堆 的是一样的 非均匀堆中的燃料元件自屏效应,使得元件内的中子通量和它周 围慢化剂内的中子通量分布会有较大差异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非均匀堆栅阵

用具有等效截面的圆来代替原来的正方形栅元 假设热中子仅在整个慢化剂内均匀产生
qv Fa E f N f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堆芯功率的分布
简化一:
简化二:
均匀裸堆
富集度相同 的燃料均匀 分布在整个 活性区内 活性区外面 没有反射层
进行理论分析时极其有用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绝大部分的堆都采用圆柱形堆芯,圆柱形堆芯的均匀裸堆,热中 子通量分布在高度方向上为余弦分布,半径方向上为零阶贝塞尔函数分 布:
裂变率
热功率
热功率
计入位于堆 芯之外的反 射层、热屏 蔽等的释热 量
单位时间, 单位体积燃 料内,发生 的裂变次数
整个堆芯的 热功率
R f N f
正比
Nc 1.60211010 Fa E f N f Vc
Nt N c / Fa (qvVc )106 / Fa 106 E f N f Vc
瞬态分析主要用于反应堆瞬态过 程和事故分析以及安全审查
分析方法:反应堆热工水力计算分析与实验的密切配合
研究对象: 压水堆
第二章 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
2 3
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及其分布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控制棒、慢化剂和结构材料中热量的产生和分布来自4停堆后的功率分布
1
核裂变产生能量及其分布
裂变碎片的动能 约占总能量的 84% 裂变能的绝大部 分在燃料元件内 转换为热能,少 量在慢化剂内释 放 , 通 常 取 97.4%在燃料元 件内转换为热能
1
冷却剂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B
预测在各种运 行工况下反应 堆的热力参数
分析燃料元件 内的温度分布
A
C
内容
事故工况下压力、温 度、流量等热力参数 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E
D
各种瞬态工况下压力、 温度、流量等热力参数 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反 应 堆 热 工 水 力 分 析
包 括
稳态 分析 瞬态 分析
稳态分析主要用于反应堆热工设 计,结果是瞬态分析的初始条件
通常I区的燃料富集度是最低的,III区的燃料富集度最高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控制棒一般均匀布置在高中子通量的区域,既提 高控制棒的效率,又有利于径向中子通量的展平
影 响 功 率 分 布 的 因 素
燃料布置 控制棒 水隙及空泡
控制棒对径向功率分布的影响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控制棒对反应堆的轴向功率分布也有很大的影 响

分区装载燃料方案: 目前的核电厂普遍采用的方案 布置特点:沿堆芯径向分区装载不同富集 度的燃料,高富集度的装在最外区,低富 集度的在中心。 优点:堆芯功率分布得到展平,提高平均 燃耗
2
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三区分批装料时的归一化功率分布图:
影 响 功 率 分 布 的 因 素
燃料布置 控制棒 水隙及空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