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取样方法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2. 发病率等于寄主死亡率
若发病的时间迟,这种补偿的作用不大, 损失就比较显著,直到损失率相当于发病 率的程度为止。例如后期发生的枯萎病, 由于发病期迟,病株全无产品或仅能获得 少量的劣质产品 ,这样损失就很大。
3. 分级计数法
很多病害发生后,并不使作物完全丧失经 济价值,由于病害轻重的不同,对作物的 影响亦不一样。 例如叶斑病在叶片上发生少数病斑与发生 很多病斑以致引起叶片枯死,两者对作物 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瓜类白粉病的田间调查
姚国富.烯哇醇防治瓜类白粉病田间药效试 验[J]. 蔬菜, 2000,(1): 19. 梁萍, 韦广天. 棚室瓜类白粉病无公害药剂 筛选试验[J]. 广西农业科学, 2003,(1): 40. 调查方法 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3 株,每株调查主茎(距顶端10片叶开始,向 下查)10片叶的发病情况
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调查
GB/T 15791─1995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大田普查: 分蘖盛期、孕穗期、腊熟期各调查一次。 选生育期早、中、迟或长势好、中、差三种类 型田的主栽品种各一块。 每块田平行10点取样,每点10丛,共查100丛, 前两次只计算病丛率。最后一次调查时,随机 选取其中20丛,查其总株数、病株数,算出病 丛率、病株率及病情指数。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1. 测量病斑面积 0级 叶片无病斑; 1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10以下(从顶 叶往下三张叶片,下同); 2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l/10~ l/4 ; 3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大于1/4~1/2; 4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大于1/2~3/4; 5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3/4以上。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2023简版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1. 引言植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进行病害调查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的相关内容。
2. 目的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病虫害病害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建立病害发生的空间分布模型;- 根据病虫害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为农作物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农作物对特定病虫害病害的抗性和适应性。
3. 方法和步骤进行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如下:3.1. 选择调查对象根据农作物类型和地域特点,选择特定的农作物进行病虫害调查。
一般选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例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3.2. 病虫害病害标本采集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病害的特征,合理选择标本采集时间。
对于病虫害病害,需要采集受感染的植株、受感染的叶片、病斑等标本进行后续的病原学鉴定和分析。
3.3. 调查样本的选择和标记对于大面积的农田,可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调查样本。
对于每个样本,需要标记地理位置、农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等信息。
3.4. 病虫害病害调查数据的记录在调查过程中,准确记录病虫害病害的发生情况和分布情况。
包括病虫害的类型、发生程度、所在地理位置等。
4. 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调查结束后,对病虫害病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如下结果:4.1. 病虫害病害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病虫害病害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
通过统计和图表展示,了解病虫害病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上的发生情况。
4.2. 病虫害病害的防治建议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病虫害病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包括防治措施、防治时机、防治药剂等相关信息。
4.3. 农作物品种选育建议根据调查分析,评估农作物对特定病虫害病害的抗性和适应性,为农作物的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田间实验测定害虫的方法

田间实验测定害虫的方法以田间实验测定害虫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田间实验来测定害虫的方法。
一、确定实验目的和选取适当的田地在进行田间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即要测定的害虫种类和对它的数量、分布范围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然后选择适当的田地,通常会选择害虫较为严重的田地进行实验。
二、田间观察和标本采集在田地中进行观察,记录害虫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
观察可以通过直接目测或使用显微镜等工具来进行。
同时,根据实验目的,采集害虫标本,用于后续的鉴定和研究。
三、建立样方和样地在田地中选取合适的样方和样地,以代表田地的整体情况。
样方是指在田地中选取的一定大小的区域,样地是指在样方中选取的实际进行观测和研究的区域。
样方和样地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并且要注意避免人为干扰。
四、害虫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将采集到的害虫标本进行鉴定,确定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对相关的害虫鉴定手册来进行鉴定。
鉴定后,统计害虫的数量,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或间接估算的方法。
五、分析数据和结果根据实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的推断。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比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关于害虫数量、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结论。
六、控制实验和对照实验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设置控制实验和对照实验。
控制实验是在同一田地中设置不施用农药或其他防治措施的区域,用于对比实验区的差异。
对照实验是在其他田地或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用于对比不同田地或条件下的害虫情况。
七、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总结和讨论。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对于害虫种类、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结论。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田间实验是测定害虫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田间观察、标本采集、样方和样地的建立、害虫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数据分析和结果推断、控制实验和对照实验等步骤,可以获取关于害虫的详细信息,并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棉花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

棉花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一、调查记载项目1.地理位置信息:记录棉花田的具体位置,包括经纬度、地理标志等信息,方便对不同地区的棉花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2.棉花品种:记录棉花的品种信息,包括品种名称、种植面积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棉花生长情况:记录棉花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茎干粗细、叶片形态、花期等信息,用以评估棉花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
4.病虫害情况:记录棉花受病虫害的程度和种类,包括病虫害名称、发生面积、发病情况等,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5.施肥情况:记录棉花的施肥情况,包括施肥时间、施肥剂量、施肥方法等,用于评估施肥效果和合理调整施肥措施。
6.灌溉情况:记录棉花的灌溉情况,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式等,用于评估灌溉效果和合理安排灌溉措施。
7.收获情况:记录棉花的收获情况,包括收获时间、收获量、棉花质量等信息,为评估产量和质量提供依据。
二、取样方法1.植株取样: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棉花植株,包括不同生长期的植株,进行测量和观察。
比如,测量植株高度、茎粗细和叶片长宽等参数,观察叶片病斑和虫害受害情况。
2.样品留存:选择代表性的棉铃和叶片样品进行留存,用于后续的实验室分析和检测。
比如,棉铃样品可以用于测定棉花籽粒质量和纤维长度等参数,叶片样品可以用于检测病原菌和病毒。
3.土壤取样:按照棉田的不同生长期,选择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
比如,在播种前采集种植深度的土壤样品,以了解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在开花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以了解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状况。
4.病虫害样品:根据实际病虫害情况,选择受害较严重的植株或区域,采集病虫害样品。
比如,采集受感染的叶片、果铃、根部和虫害昆虫等样品,用于病虫害的鉴定和研究。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棉花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的介绍,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取样,可以全面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指标,为棉花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病虫害防治中的调查与诊断技术

病虫害防治中的调查与诊断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调查与诊断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调查与诊断技术,旨在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病虫害调查技术病虫害调查是确定病虫害发生程度和类型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样本采集与保存调查病虫害前,首先需要采集标本样本,选择受害植物的症状明显部位,如叶片、茎、果实等。
采样时要注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避免病虫害样本的交叉感染。
为了确保样本的保存,可以使用密封袋或存放于低温环境中。
在样本保存过程中,同时要记录采样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等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2. 病虫害观测与记录在调查过程中,重点观测受害植物的症状和病虫害的发展情况。
对于病害,要注意观察受害植物叶片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变化;对于虫害,要观察受害植物的叶片、幼苗和果实等部位。
观测过程中,要详细记录病虫害的特征和数量,并结合其他环境因素,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同时,建立数据库用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助于对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二、病虫害诊断技术病虫害诊断是根据病虫害的症状特征、寄主植物和病原鉴别,准确确定病虫害类型和病因。
1. 病害诊断方法在确定病害类型时,可以结合病害图谱和参考书籍进行研究。
通过比对已知病害类型,对比受害植物的症状和形态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病害类型。
进一步的病害诊断可以采用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
通过采集受害植物样品,提取病原菌,培养出纯种菌株,进行形态、生理和分子鉴定,最终确定病原菌的种类。
2. 虫害诊断方法虫害诊断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形态学特征分析。
通过观察害虫的生物特性、体形、头部、足部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虫害种类。
对于难以区分的虫害,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进一步鉴定。
通过提取害虫的D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与已知的DNA序列进行比对,最终确定虫害种类。
农业虫害田间调查方案

农业虫害田间调查方案
背景
农业虫害是一个在农业生产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虫害的严重程度对农民的收成和种植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虫害的及时控制和预防是很关键的。
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可行的农业虫害田间调查方案,以帮助农户们更好地了解虫害情况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调查步骤
第一步:估算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
估算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是了解虫害情况的第一步。
对于每个虫害种类,需要了解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和危害潜力。
可以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也可以向专业农业机构或农民询问。
第二步:检查虫害出没地点和藏身之处
了解虫害的出没地点和藏身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虫害的真实情况。
一些虫害会寄生在植物的花、叶片、茎、根等部位上,有些则会藏身于土壤或树皮下。
第三步:观察虫害样本并辨认虫害
收集一些虫害样本并通过观察来辨认虫害种类,这是了解虫害情
况的重要一步。
虫害样本可以通过覆盆子、黄板等方法采集,然后用
显微镜观察形态特征。
第四步:确定虫害分布情况
不同的植物部位和地点可能会发生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虫害。
因此,通过在不同场地、生长时间和植物部位上进行虫害检测,可以更精确
地确定虫害分布情况。
第五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在调查完成后,我们可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虫害控制措施,例如使用化学药剂,或者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虫害种类和严重程度,
确认其分布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
正常运转。
农业虫害田间调查方案

农业虫害田间调查方案1. 调查目的农业虫害对农作物的发展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准确掌握田间虫害情况,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调查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方式,记录和分析农业虫害的情况,为未来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调查内容本次农业虫害田间调查分为2个层面:2.1 农作物层面调查员需记录下调查范围内主要的农作物类型、生长期、种植密度、种植间距等信息。
依托于此,在作物生长期间对目标农作物产生影响的害虫种类、数量、危害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员在田间通过人眼和手动观察的方式,挑选主要株、叶和果实进行品种确定和计数。
另外,请注意用菜篮或其他工具避免对农作物造成二次伤害。
如必要可结合粘板、黄板等工具对虫害情况进行进一步明确和确认。
2.2 环境层面在环境层面中,我们需要考虑一些与虫害有显着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因素可被归类为气候、地形和水文。
在调查期间,以下是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气候:气温、降雨量、风向、湿度等等。
•地形:土地类型、高低起伏、斜坡等等。
•水文:水源、排水、湖、河流等等。
3. 调查流程3.1 选择调查区域和时间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大致范围,然后找到一片符合条件的农田。
该农田应该能代表目标地区的典型情况。
尽可能选择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农业种植活动的田地,以尽可能展现全面的害虫情况。
次要作物不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确保调查效果。
确保在繁忙的季节进行调查,以尽可能展现害虫的现状。
3.2 准备调查工具调查前,需要准备虫害剪、手套、放大镜、记事本、铅笔、标记工具等调查工具。
按照实际需要准备调查车辆和上传数据的设备。
3.3 开始调查从一侧开始逐一调查作物区域和环境区域。
要记录数据时,需要在调查地点进行标记,注意不要在有多个标记的地方记录答案。
尽量确保在大多数关键时刻进行记录,并在调查后再进行确认。
如果风太大或天气暴雨,这些数据将会因不完全记录而变得无效。
农业虫害田间调查方案

农业虫害田间调查方案研究背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农业发展离不开对其病虫害的防治。
而病虫害的预测和预防需要采取科学、可行的调查方法,以确保其精准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农民提高产量、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保护粮食安全提供可靠方法。
调查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份科学、系统、实用的虫害田间调查方案,以对农业作物的病虫害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并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规划调查流程虫害田间调查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调查区域:选择比较典型的田间样地,具有代表性。
2.制定观察计划:观察天气有利条件下,对每个观察地点先进行试验观测,尝试测定虫害的分布、数量、发生程度和饥饿程度等。
3.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观察计划:如根据病虫害数量的变化调整观察地点、进一步判断发生季节并制定调查计划。
4.对虫害作出判断与预测:依据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做出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的判断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调查工具调查工具主要包括标本、取样器具和观测表。
标本主要用于病虫害的鉴定分类,取样器具则用于采样,观测表则用于记录数据。
调查内容虫害田间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病虫害的寄主:对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寄主,分种类进行调查,侧重于农作物的重要品种。
2.调查方式:采用观察、取样和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深入的调查。
3.虫害数据收集:对调查阶段所观测到的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纪录,如种类、数量、分布范围、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等,以便后续分析和判断。
调查重点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虫害田间调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病虫害分布是否与栽培方式相关:如是否与植株密度、肥料使用量等因素有关。
2.土壤条件因素:如腐殖质含量、土壤PH值是否与虫害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相关。
3.区域、季节变化因素:如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病虫害数量和种类是否有变化。
调查结论依据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可以做出以下结论:1.病虫害种类多样,受不同因素影响,决定病虫害产生的区域、数量和严重程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取样方法
王振国,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硕士
(QQ: 285172079)
烟草病虫害取样调查是田间实际调查最基本的方法。
取样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定大小、形状和数量的样本,以最小的人力和财力、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程度地代表这个总体的目标。
常用的调查取样方法有分级取样、分段取样、典型取样和随机取样。
(1)分级取样,又称巢式取样,是指一级一级的重复多次随机取样。
首先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然后再从样本里取得亚样本,以此类推,可以持续下去取样。
例如,每日分检日光灯诱集的害虫时,若虫量太多,全部点清费时费工,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这种取样方法,选取其中的一半,或在选取的一半中再取一半,然后进行推算。
(2)分段取样,又称阶层取样、分层取样,指从每一段里分别随机取样或顺次取样,最后加权平均。
当总体中有明显的层次区分时,即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有明显的差异时,使用此种方法。
如烟田中调查蚜量时,选择不同代表性的田块,每块田五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十株,每株取上中下各一片叶,调查记载各叶片上蚜虫数量,蚜量以百株三叶计,最后折算成百株蚜量。
(3)典型取样,又称主观取样,指在总体主观选定一些能够代表全群的作为样本。
当熟悉和了解全群的分布规律时,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人力和时间,但调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误差。
(4)随机取样,指在总体中取样时,每个样本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概率,将总体中N个样本标记号码1, 2,…, N,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抽出n个不同的数码为样本。
随机取样完全不许参与任何主观性,而是根据田块的大小,按照一定的取样方法和间隔距离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单位。
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而不能任意地加大或减小,也不能随意变更取样单位。
通过以上五种方法的一种确定到具体的基本单元时(某田块、田块中某地段),都要采用随机取样法进行调查。
常用于田间调查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式、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型式等。
(1)五点取样法,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
或者,在离田块四边4~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一般适合于密集或成行的植物。
(2)对角线取样法,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块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
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田块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
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
两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样法,但误差较大些。
(3)棋盘式取样法,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成许多小区,形如棋盘方格,然后将调查取样点均匀分配在田块的一定区块上。
这种取样方法,多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能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
(4)平行线取样法,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进行调查。
本法适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5)“Z”字形取样法(蛇形取样),取样的样点分布于田边多,中间少,对于田边发生多、迁移性害虫,在田边呈点片不均匀分布时用此法为宜,如螨等害虫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