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调查方法

合集下载

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调查方法引言植物病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有效管理病害,准确诊断致病原源以及了解病害病征的发展趋势,病害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病害调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植物病害。

一、外部观察法外部观察法是最常见的病害调查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植物表面的病征来判断其是否受到病害侵害。

这种方法非常直观,不需要高级的设备和仪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择调查样本:根据目标作物和病害类型,选择样本进行观察。

可以是整株植物,也可以是植物的叶片、茎或果实等。

2. 观察病征:仔细观察样本的外部病征,例如叶片上的斑点、病斑的形状和颜色等。

病害症状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有的病害可能表现为黄化、叶脉曲张等,有的病害可能表现为病斑、霉菌丝等。

3. 拍摄记录:对观察到的病征进行拍摄记录,以备后续的分析和鉴定之用。

拍摄时应注意光线和清晰度,以方便后续分析。

二、组织切片法组织切片法是通过取植物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以了解病害的真菌菌丝或病毒等的存在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特别有效。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样本采集:根据目标作物和病害类型,选择受感染组织进行样本采集。

一般来说,植物的叶片、茎或果实等是常见的样本选择。

2. 固定处理: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常见的处理液包括甲醛、乙醇等。

固定处理的目的是保持样本的原始形态。

3. 制备切片:使用显微刀或组织切片机将固定处理后的样本制成薄片。

薄片的厚度一般为3-5微米。

4. 染色处理: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提高显微镜下的观察效果。

常见的染色剂有苏丹红、伊红等。

5.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变化和真菌菌丝的存在情况,来鉴定病害的类型。

三、病原鉴定方法病原鉴定是病害调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分离和纯化病原微生物,进行生理学和生化学鉴定,进而识别病害的致病原。

病原鉴定方法如下:1. 分离纯化:采集受感染的植物组织样本,将其表皮清洗干净,然后通过培养基或平板上分离出纯净的病原微生物。

主要农作物一二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

主要农作物一二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

主要农作物一二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调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二类病虫害的测报调查方法。

一、一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1. 田间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作物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的症状,如叶斑、叶腐、果实腐烂等,以判断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

2. 样本采集法:从受害作物中采集病虫害标本,包括叶片、茎秆、果实、根系等,将其送至病虫害鉴定实验室进行观察和鉴定,以明确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

3. 黄板诱捕法:在田间设置黄色粘板,吸引并捕获病虫害,通过对粘板上的病虫害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判断病虫害的密度和发生趋势。

4. 捕捉灯法:在夜间利用特定光源设置捕捉灯,吸引并捕获病虫害,通过对灯光周围的病虫害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判断病虫害的密度和活动规律。

5. 土壤检测法:采集受害地区的土壤样本,送至农业科研机构或实验室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中是否存在病虫害的卵、孢子等。

6. 气象观测法:通过气象站点记录和监测,掌握气温、湿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与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病虫害的高发期和高发区域。

二、二类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1. 病虫害标志物法: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标志物,如虫蛀孔、病斑、残株等,对农田进行巡查,通过标志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判断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2. 虫情监测法:利用诱虫剂、诱虫灯等工具,针对特定的病虫害进行诱捕和监测,通过对捕获虫害的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了解虫害的密度和活动规律。

3. 病害调查法:对农田进行系统的病害调查,包括病斑面积、受害植株数量、发病程度等指标的测定,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判断病虫害的流行趋势和危害程度。

4. 病虫害虫源调查法:通过对农田周边环境中的植物、土壤、水体等进行调查和采样,以查找和发现病虫害的虫源,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
1、调查目的:
在某地区对植物病虫害病害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分布情况、发生原因和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2、调查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范围,如某个地区、某个农作物类
型等)
3、调查内容:
3.1 病虫害种类调查:
对调查范围内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包括
病原或害虫的名称、形态特征、危害程度等。

3.2 损失评估:
对病虫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包括作物减产、产品质量降低等因素。

3.3 病害分布情况调查:
对调查范围内各地块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绘
制病害分布图。

3.4 病虫害发生原因调查:
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调查,包括环境因素、种植管理措施等。

3.5 防治措施建议:
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4、调查方法:
4.1 野外调查:
根据调查范围和时间安排,对各地块进行实地调查,记录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

4.2 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与调查对象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

4.3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5、结果与讨论:
根据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对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科学论述和讨论。

6、附件:
(列出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附件可以包括调查记录表格、病虫害图片、报告摘要等)
7、法律名词及注释:
(根据需要列出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对应的注释)。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二)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二)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二)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在植物种植和生产中,植物病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植物,调查统计植物病害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就介绍一些调查统计植物病害的方法。

一、物理调查法物理调查法是指实地对植物进行人工观察和检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又分为直接检查法和间接检查法。

直接检查法直接检查法是对受害植株直接检查,发现病害症状后进行分类统计。

该方法对于已经发病的植物比较适用。

间接检查法间接检查法是通过虫网滚筒、黄板、黄水等工具,对昆虫进行侦测并分析确定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其对植物是否有害。

二、化学调查法化学调查法又称为实验室检查法。

该方法是把采样的植物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植物是否患病及病害的种类、强度和病原菌的侵染情况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调查、时间要求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

三、统计学调查法统计学调查法是根据已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查找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病害发生趋势、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复杂性高的植物病害调查,能够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

四、巡视调查法巡视调查法是针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特定植物种植区域进行多次巡视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生长状况、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分布、管理措施等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三结合方法由于植物病害多面、多方位,为了有效调查统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三结合方法包括人工直接观察、实验室检验和统计分析,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方法的优点,提高调查和统计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在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充分了解植物病害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六、调查统计中注意事项在进行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本采集应有代表性,避免偏差;2.样本数量应足够,统计结果才具有可信度;3.检测方法要正确,确保检测准确性;4.不同方法相结合,互相协调,充分利用各种手段;5.及时更新病害防治技术和措施,避免老方法不奏效。

农业病害调查方案

农业病害调查方案

农业病害调查方案背景农业生产中,病害成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及时了解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目的本调查方案旨在了解某地区农业病害的种类、发生规律,为对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对象该调查方案针对某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调查内容1.病害种类调查:调查该地区主要作物的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

记录病害种类、分布规律、防治措施等信息。

2.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调查该地区主要作物病害的发生季节、地点、发生程度、危害程度等信息。

记录发生情况和危害情况。

3.防控措施调查:调查该地区主要作物病害的防控措施,包括农药、病害耐受性品种等信息。

记录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成效。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开展。

1.问卷调查:针对农户、农业生产企业等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生产情况和病害防控措施等情况。

2.实地走访:调查员前往相应地区实地调查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控措施的情况。

记录调查数据并拍摄相应的实地图片,以便后期数据整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在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包括但不限于:1.统计不同病害种类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2.分析不同季节作物病害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

3.对不同农业生产企业和不同农户的病害防控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其执行情况和成效。

结论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对于病害防控有关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可针对不同种类病害给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对于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可以提供相关的防控指导,以保障其正常农业生产和质量安全。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1. 发病率等于损失率
这类病害大多是系统发病的病害,发病后 病株的产量全部遭受损失。 例如麦类、高粱、小米的黑穗病、玉米丝 黑穗病等, 只要计算健全的和发病的穗数或株数,得 出的发病百分率即等于损失率。
玉米丝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
2. 发病率等于寄主死亡率
这类病害发病后就会引超全株死亡,但它 引起产量上的损失,随病害发生的迟早和 蔓延程度的大小而有不同。 例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一类的病 害,病株虽全部死亡,但发病早,仅造成 缺苗现象,倘若只是零散地发生而死苗不 多时,由于邻近的植株因而生长较大和分 孽增多 ,补偿了一部分的损失 ,这样实际损 失可能很小。
二、取样方法
取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
由于病害种类和调查性质的不同,取样的 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1. 样 品 数 目
样品数目根据病害性质和环境而定。
气流传播而分布 均匀的病害,如 麦类锈病、稻瘟 病、马铃薯晚疫 病等,样品数目 可以少些;
1. 样 品 数 目
土壤传染而分布不均匀的病害,如马铃薯、 烟草、番茄等的青枯病 ,蚕豆的枯萎病等, 样品数目就需要多些。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周一万,陈丽,郝双红,等.,关中地区番 茄病毒病毒原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西 北农业学报,2003,12(4):56-59
调查方法: 每个地块五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5株番茄 进行调查记录。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 1级:≤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小的坏死斑; 2级:6%~1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限制性坏死斑; 3级:16%~30%的叶面积被侵染,茎部不形成坏死斑; 3 16%~30% 4级:31%~6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小的坏死斑; 5级:61%~9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扩展斑; 6级:91%~10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损坏或植株死 亡。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一)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一)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一)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植物病害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工作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方法。

一、病害调查方法1.病害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病害调查的对象应包括作物及果树的病害和草坪病虫害、林木病虫害等。

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农田、果园、林区、城市公园等场所。

2.病害调查的方式•人工调查:在田间对植株进行目测、剖解等方式的调查。

•机器调查: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大面积的场地进行调查。

3.病害调查的时间和方法调查时间应选择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以全面掌握病害的发生情况。

调查方法应记录病害的类型、损失程度、发生规律等信息。

二、病害统计方法1.统计指标•发病率:受害植株数与总植株数之比。

•病株率:受害植株数与调查样本植株数之比。

•病严度:受害植株的平均感染程度。

•损失率:作物由于病害导致的产量和质量的降低。

2.统计方法•点式调查法:在每一块样本田中任取若干个调查点,针对该点的病情进行调查和记录。

•片式调查法:采用标准随机抽样方式,对作物生长正常的整块田地或整个园区进行调查和记录。

•线式调查法:在农田、果园等区域内设置不规则的线样或方格样进行调查和记录。

以上是常用的统计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病害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通过病害调查和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各种预防和治疗的工作,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病害管理1.预防措施采用无公害的种植方法,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并加强检疫工作,避免病虫害的入侵和传播。

同时,注重合理施肥、松土、浇水等作业方式,减少作物的生理胁迫,提高其综合抗性。

2.综合治理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措施,以化学农药为主的单一手段往往会产生抗性,导致病虫害难以治理。

因此,在药剂使用上应尽量选择低毒、高效、有选择性的药品,合理使用好处专用菌剂和生物制剂等。

同时,应定期对土壤进行修复和调整,以便恢复和维持土壤生态平衡。

病虫害专项调查方案

病虫害专项调查方案

一、方案背景病虫害是农业、林业、园林等领域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作物、树木和园林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高防治效果,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二、调查目标1. 了解病虫害在调查区域的分布、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2. 评估现有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效果;3. 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范围1.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2. 林业植物:针叶树、阔叶树、经济林等;3. 园林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四、调查方法1. 文献调查:收集相关病虫害资料,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2. 实地调查:采用样方法、随机调查等方法,对调查区域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病虫害样本进行鉴定、检测,确定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4. 问卷调查:调查农户、林业和园林管理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五、调查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制定调查方案,收集相关资料;2. 实地调查阶段:选择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采集病虫害样本;3. 实验室分析阶段:对采集到的病虫害样本进行鉴定、检测,确定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4. 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5. 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结果,提出防治建议。

六、调查时间1. 调查准备阶段:1个月;2. 实地调查阶段:2个月;3. 实验室分析阶段:1个月;4. 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1个月;5. 撰写调查报告:1个月。

七、经费预算1. 人员经费:调查小组人员工资、交通费等;2. 设备材料费:调查工具、样本采集器具、实验室设备等;3. 住宿费:调查期间住宿费用;4. 其他费用:资料收集、印刷等。

八、预期成果1. 调查报告:详细描述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措施及效果;2. 防治建议:针对不同病虫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3. 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增强农户、林业和园林管理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YC/T 39-199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烟草病害的调查方法及病害严重度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烟草病害发生危害的轻重、病害造成的损失,也适用于病害消长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烟草病害 tobacco disease
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害和其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代谢作用受到干扰和破坏使烟草生产受到阻碍,导致产量和产值降低,品质变劣,甚至出现局部或整株死亡的现象。

2.1.2 病情指数 oisease index
以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相结合,用一个数值表示发病的程度。

2.3 病害严重度 severity of infection
植株或烟叶片等部位受害程度。

3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3.1 烟草根茎病害
3.1.1 烟草黑胫病(Black shank)
3.1.1.1 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 级: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下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
2级: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二分之一,或半数以上叶片凋萎;
3 级:茎部病斑环绕茎围,或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
4级:病株全部叶片凋萎或枯死。

3.1.1.2 调查方法
以株为单位,一般应在晴天中午以后调查。

3.1.1.2.1 普查
在发病盛期进行一次,作为对病害情况一般性的了解。

选取若干不同类型的烟田,田间采用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50株,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1.1.2.2系统调查
作为当地的主要病害,应进行系统调查,以便了解病害消长规律。

自旺长开始至采收末期,田间固定5点取样,每点30~50株,每隔5天调查一次,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绘出田间消长曲线。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1.2 烟草青枯病(Granuville wilt)和烟草低头黑病(Black death) 3.1.2.1 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在有条斑一侧有少数叶片凋萎;
2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尚未达到顶部,或病侧半数以上叶片凋萎;3级:茎部黑色条斑到达植株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
4级:病株基本枯死。

3.1.2.2 调查方法
同3.1.1.2。

3.1.3烟草根黑腐病(Black root rot)
3.1.3.1 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无病、植株生长正常,根无明显坏死;
1级:植株生长基本正常或稍有矮化,少数根坏死呈特异黑色,中下部叶片褪绿(或变色),中午萎蔫,夜间恢复;
2级:病株株高比健株矮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半数根坏死呈特异黑色,半数以上叶片萎蔫,中下部叶片稍有干尖、干边;
3级:病株比健株矮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大部分根坏死呈特异黑色,三分之二以上叶片萎蔫,明显干尖、干边;
4 级:病植株比健株矮二分之一,全株叶片凋萎,根全部坏死呈特异黑色,近地表的次生根明显受害。

3.1.3.2 调查方法
以株为单位。

田间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30~5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2 烟草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
3.2.1病害严重度分级
3.2.1.1 田间生长期地上部观察,在拔根检查确诊为根结线虫危害后再进行调查。

0级:植株生长正常;
1级:烟株生长基本正常,叶缘叶尖部分变黄,但不干尖;
2级:病株比健株矮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叶片轻度干尖、干边;3级:病株比健株矮三分之一以上,或大部分叶片干尖、干边或有枯黄斑;
4级:植株严重矮化,全株叶片基本干枯。

3.2.1.2 收获期检查,地上部分同3.2.1.1。

拔根检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根部正常,无可见根结;
1级:三分之一以下根上有少量根结;
2级: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根上有根结;
3级:二分之一以上根上有根结,少量次生根上发生根结;
4级:所有根上,包括次生根上也长满根结。

3.2.2调查方法
以株为单位。

田间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50~10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3 烟草叶斑病害
病害严重度以全株为单位分级,适用于所有叶斑病害较大面积调查。

0级:全株无病;
0.5级:全株病斑很少(小病斑2mm以内不超过15个,5mm以内病斑不超过2个);
1级: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小病斑50个以内,大病斑2~10个以内);2级:三分之一以下叶片上有中量病斑(小病斑50~100个,大病斑10~20个);
3级: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上有病斑,病斑中量到多量(小病斑100个以上,大病斑20个以上),下部个别叶片干枯;
4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有病斑,病斑多、部分叶片干枯。

3.3.1 烟草白粉病(Powdery mildew)
3.3.1.1 病害严重度分级(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以下;
1级:病斑以白粉覆盖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5%;
2级:病斑以白粉覆盖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20%;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0%~35%;
4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35%以上。

3.3.1.2调查方法
一般只进行普查,但若是本地区的主要病害,还应进行系统调查。

3.3.1.2.1 普查
在病害发生盛期后进行,选取若干不同类型的烟田调查,每地块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20株(整株按叶片分级调查),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3.1.2.2 系统调查:自团棵期开始,每5天1次,至采收末期止,田间5点取样,每点20株,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3.2 烟草赤星病(Brown spot)
适用在调制过程中病斑明显扩大的叶斑病害,如野火病(wildfire)、
角斑病(Angular spot)等叶片烘烤后病斑面积一般扩大60%~70%的病害。

3.3.2.1 病害严重度分级:以叶片为单位。

0级:全叶无病;
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以下;
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5%;
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10%;
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0%;
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0%以上。

3.3.2.2调查方法
3.3.2.2.1 普查
在病害发病盛期后进行,一般进行一次,采取5点取样,每点20株,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调查,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3.2.2.2系统调查
按烟草生育阶段进行,一般在发病初期开始,每5天1次,调查直至采收末期。

采用5点取样,每点20株,以叶片为单位进行整株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3.3 烟草蛙眼病(Frogeye)、炭疽病(Anthracnose)、气候性斑点病(Weather fleck)、烟草蚀纹病(To-bacco etch)及坏死性病毒病(Tobacconecrosis virms)、烟草环斑病毒病(Tobaccoringspot virws)等,包括叶片烘烤后病斑面积无明显扩大的叶部病害。

3.3.3.1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叶无病;
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以下;
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5%;
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20%;
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0%~35%;
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35%以上。

3.3.3.2 调查方法
同3.3.2.2。

3.4 烟草普通花叶病(Tobacco masaic)、烟草黄瓜花叶病(Tobacco cucumber mosaic)、烟草脉带病(Tobacco vein banding)。

3.4.1病害严重度分级
0级:全株无病;
1级:心叶脉明或轻微花叶,或上部三分之一叶片花叶但不变形,植株无明显矮化;
2级: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叶片花叶,或少数叶片变形,或主脉变黑,植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3级: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花叶、或变形或主侧脉坏死,或植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
4级:全株叶片花叶,严重变形或坏死,病株矮化为正常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至三分之一。

3.4.2 调查方法
以株为单位分级调查。

3.4.2.1 普查
在病害盛发期调查。

田间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50株,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3.4.2.2系统调查
大田自团棵开始,每5天调查1次,直至打顶。

田间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50株,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病情统计方法见附录A。

附录A(标准的附录)病情统计
A1发病率
发病率(%)= (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A2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或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或叶数×最高级值)×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