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写作的载体
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演讲与口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口才概述1【多选】以下有关口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口才是公民必备的技艺B.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C.口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D.口才是社交中的实用技能2【单选】高级口才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要说好话。
( A )A.正确B.不正确3【多选】有口才就是有效地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ABCDE )。
A.言之有理B.言之有物C.言之有序D.言之有文E.言之有情4【多选】有口才的人需具备的7要素分别是德、才、学、识、胆、情、体。
( ABD )A. 才B. 胆C. 知D. 体5【单选】口才能助你成功,口才能加速你成功,口才能极大地提高你成功的概率。
( A )A.正确B.不正确6【多选】口才的类型在应用上可分为日常谈话、竞选演讲、调查采访;在形式上分为朗读、解说、演讲、主持、辩论。
( BCD )A. 讲座B. 日常谈话C. 朗诵D. 演讲7【多选】一般来讲,口才语言类型包括(ABCDE)等。
A.有声语言B.书面语言C.无声语言D.类语言 E、时空语言8【多选】口才的构成要素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认知思维,,人际交往意识,人格魅力,知识面、阅历和智慧。
( AC )A. 听话能力B. 临场发挥能力C. 情感表现能力D. 语言组织能力9【单选】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17%语气词+38%声调+45%体态。
BA.正确B.不正确解析: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7%语气词+38%声调+55%体态。
10【多选】口才沟通的三要素包括说话者、信息、听话者;如果是四要素,则还需加上环境。
(AC)A. 信息B. 媒介C. 环境D. 目的11【单选】口才的功能主要有社会沟通功能和功能。
( D )A. 锻炼胆识B. 提升内涵C. 展示自我D. 艺术审美12【多选】一个成功的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方法,以下选项属于有效方法的是(ACEFG )。
A.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B.内容和自我感觉不需要一致C.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受D.压抑自己的真正情感E.做正确诚恳的评价F.用“我们”来称呼G.采取低姿态解析:成功的口才或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自己要激起对话题的热情火焰;内容和自我感觉一致;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受;不压抑真正的情感;做正确诚恳的评价;用我们来称呼;采取低姿态;确知你与听众的共同点;不要自认为清高;为达到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且有说服力。
演讲与口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口才概述1【多选】以下有关口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口才是公民必备的技艺B.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C.口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D.口才是社交中的实用技能2【单选】高级口才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要说好话。
( A )A.正确B.不正确3【多选】有口才就是有效地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ABCDE )。
A.言之有理B.言之有物C.言之有序D.言之有文E.言之有情4【多选】有口才的人需具备的7要素分别是德、才、学、识、胆、情、体。
( ABD )A. 才B. 胆C. 知D. 体5【单选】口才能助你成功,口才能加速你成功,口才能极大地提高你成功的概率。
( A )A.正确B.不正确6【多选】口才的类型在应用上可分为日常谈话、竞选演讲、调查采访;在形式上分为朗读、解说、演讲、主持、辩论。
( BCD )A. 讲座B. 日常谈话C. 朗诵D. 演讲7【多选】一般来讲,口才语言类型包括(ABCDE)等。
A.有声语言B.书面语言C.无声语言D.类语言 E、时空语言8【多选】口才的构成要素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认知思维,,人际交往意识,人格魅力,知识面、阅历和智慧。
( AC )A. 听话能力B. 临场发挥能力C. 情感表现能力D. 语言组织能力9【单选】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17%语气词+38%声调+45%体态。
BA.正确B.不正确解析: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7%语气词+38%声调+55%体态。
10【多选】口才沟通的三要素包括说话者、信息、听话者;如果是四要素,则还需加上环境。
(AC)A. 信息B. 媒介C. 环境D. 目的11【单选】口才的功能主要有社会沟通功能和功能。
( D )A. 锻炼胆识B. 提升内涵C. 展示自我D. 艺术审美12【多选】一个成功的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方法,以下选项属于有效方法的是(ACEFG )。
A.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B.内容和自我感觉不需要一致C.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受D.压抑自己的真正情感E.做正确诚恳的评价F.用“我们”来称呼G.采取低姿态解析:成功的口才或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自己要激起对话题的热情火焰;内容和自我感觉一致;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受;不压抑真正的情感;做正确诚恳的评价;用我们来称呼;采取低姿态;确知你与听众的共同点;不要自认为清高;为达到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且有说服力。
第四讲写作的载体

三、材料工作的的四个环节
(一)占有材料
占有材料的重要性 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基础性工作; 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第一、在加工构思阶段,不占有材料就不可 能有材料的鉴别、选择、使用,也不可能提 炼主题,形成观点;
1.
第二、在语言表达阶段,表达主题要靠材料 来支撑; 第三、材料贫乏是写作的致命伤,它影响到 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和表达。
作者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反过来思考,质疑权威。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的猪》 李银河的博客
言之有序——结构
结构的含义及原则
一、结构的含义:
1、结构概念;2、结构在写作中的作用。
二、结构安排的原则:
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1.
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第一、观点要在材料中提炼; 第二、正确的观点是作者对材料正确分 析、规律性认识的结晶。
2.
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第一、没有材料就没有主题;即使有了主 题,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足,主题也无 法得到表现; 第二、主题和材料同属于文章四要素的内 容部分,两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写作载体的内质:材料和主题 写作载体的外形:结构和语言
言之有物——材料
一,材料的概念 1. 什么是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 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 事实:多指叙事性、信息情报类、宣传类 文体中的材料。 论据:专指论说类文体中的材料。
材料可分为素材和题材: 1)什么是素材 散存于生活中的,或已被作者意识到、 乃至采撷到的有关生活现象和文字资 料。 2)什么是题材 指凝结于作品之中的、不可分割的有 关人物、环境、事件的有机整体,是 一组完整的、自然天成的生活现象。 一般专指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
演讲与口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口才概述1【多选】以下有关口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A.口才是公民必备的技艺 B。
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C。
口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 D。
口才是社交中的实用技能2【单选】高级口才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要说好话.(A )A。
正确 B。
不正确3【多选】有口才就是有效地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 ABCDE )。
A.言之有理B。
言之有物 C。
言之有序D.言之有文E.言之有情4【多选】有口才的人需具备的7要素分别是德、才、学、识、胆、情、体。
( ABD)A. 才B. 胆 C。
知 D。
体5【单选】口才能助你成功,口才能加速你成功,口才能极大地提高你成功的概率。
( A )A.正确B.不正确6【多选】口才的类型在应用上可分为日常谈话、竞选演讲、调查采访;在形式上分为朗读、解说、演讲、主持、辩论。
( BCD )A。
讲座 B。
日常谈话 C。
朗诵 D. 演讲7【多选】一般来讲,口才语言类型包括(ABCDE )等。
A。
有声语言B。
书面语言C。
无声语言 D.类语言 E、时空语言8【多选】口才的构成要素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体态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认知思维,,人际交往意识,人格魅力,知识面、阅历和智慧。
(AC)A. 听话能力 B。
临场发挥能力 C。
情感表现能力 D。
语言组织能力9【单选】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17%语气词+38%声调+45%体态。
BA。
正确 B。
不正确解析:人的情感表达的构成可表示为:7%语气词+38%声调+55%体态。
10【多选】口才沟通的三要素包括说话者、信息、听话者;如果是四要素,则还需加上环境。
(AC)A. 信息B. 媒介 C。
环境 D。
目的11【单选】口才的功能主要有社会沟通功能和功能。
( D )A. 锻炼胆识 B。
提升内涵 C。
展示自我 D. 艺术审美12【多选】一个成功的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方法,以下选项属于有效方法的是(ACEFG )。
A.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B.内容和自我感觉不需要一致C。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3 写作载体与受体

2.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杂 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寒梅著花未?
材料的积累
1.经心 1.经心 即心理学上所讲的“有意注意” 即心理学上所讲的“有意注意”,指在积累过 程中要时刻保持“紧张状态” 程中要时刻保持“紧张状态”,留心各种各样 的事情。 的事情。 夫储材之法,可蓄之于平日, “夫储材之法,可蓄之于平日,而不能取之于 临时……旁皇四顾,神志萧索,及至文成之后, ……旁皇四顾 临时……旁皇四顾,神志萧索,及至文成之后, 非枯寂无聊,即罅漏百出。 非枯寂无聊,即罅漏百出。“ —— 清 · 吴曾祺
3.贪心 贪心
指对材料要尽可能多地占有。 指对材料要尽可能多地占有。
“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 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 一般,只消风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 一般,只消风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 千方百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 千方百计钻挖,弄到手方肯死心,不管是 什么东西,只要是可称为‘ 什么东西,只要是可称为‘货’的,便囤 不厌其多。 积,不厌其多。” —— 茅盾
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 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的毛笔 蝇头行草是很著名的,我收藏了将近30年的来信, 30年的来信 蝇头行草是很著名的,我收藏了将近30年的来信, 好几大捆,可惜在令人心疼的前些日子, 好几大捆,可惜在令人心疼的前些日子,都散失 有关传统艺术系统知识和欣赏知识, 了。有关传统艺术系统知识和欣赏知识,大部分 是他给我的。 是他给我的。 那一段时间, 那一段时间,他用了许多精力在研究传统 艺术,因此我也沾了不少的光, 艺术,因此我也沾了不少的光,他为我打开了历 史的窗子, 史的窗子,使我有机会沐浴着祖国伟大传统艺术 的光辉。 的光辉。 1946年还是1947年 年还是1947 在1946年还是1947年,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 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 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 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 写照,表面上, 写照,表面上,这文章犹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
《基础写作》名词解释

1.写作客体:写作客体,即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写作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
它包括一切被写作主体认识、描摹、评价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外部世界与主观世界。
从山川草木到社会生活、从事物外貌到内在结构、从他人言语到自我内心,都可以作为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近似于人们说的“社会生活”,但又与它不尽相同。
存在于写作主体之外的社会生活,在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之前,只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进入写作主体的认识视野,成为写作活动对象的社会生活才是写作客体。
因此,写作客体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概念,其外延比较狭窄,是“对象化了的社会生活”。
2.主题对象化:3.白描: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
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4.灵感: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
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
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
5.意化:6.象征: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7.意义段:8.主题:9.叙述人称:10.主体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
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自主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同时,人意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综合、分析、抽象、具体、原因、结
果、归纳、演绎等思维范畴去认识事物、 拨除表象,发现本质。 (5)常用的研究方法: 分析:对事物分解,分别加以认识; 综合:把事物各方面结合起来,获得整体 认识。
3)阅读集录 学习和运用文献资料,是一种间接获取材料的方 法。 方法: (1)检索资料:掌握目录、索引、文摘、年鉴、 辞典等工具书。 (2)阅读资料:精读、选读、带问题读。 (3)整理资料:纪录、贮存、提取资料。 记录:笔记本、活页、卡片。 贮存:分类存放和目录索引。 读书笔记:批注、摘录、提要、札记。
2.
3)素材和题材的区别:
素材是零碎的、未梳理的、缺乏内
在联系的原始材料。 题材是经过作者选择已经写入作品 的材料。 4)区别素材和题材的意义。 促使作者必须完成从素材到题材转 化这一艰巨的工作。
二、材料的地位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 第一、材料就是写作对象,是有关客观外界 事物的各种情况和知识。 第二、材料反映在文章中,是体现一定目的 的实事和论据。 第三、叙事文、议论文、应用文都离不开材 料。
1.
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第一、观点要在材料中提炼; 第二、正确的观点是作者对材料正确分 析、规律性认识的结晶。
2.
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第一、没有材料就没有主题;即使有了主 题,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足,主题也无 法得到表现; 第二、主题和材料同属于文章四要素的内 容部分,两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蕴及作者对生活的评价; 抒情文:往往是一种感情的抒发、情趣的流 露和境界的呈现; 说明文:可能是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功能。
三、主题的作用
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
能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 身的某种独特体验或认识。
四、主题的特点
(1)主观性:任何一篇文章的主题,都包含着 作者的胆识、对生活的真知灼见乃至人格的 投影。 (2)复杂性:在各种不同的文体中,特别是 在具体的作品中,主旨的形态差异很大 。
(四)使用材料
即在行文中如何调动、平衡材料。
第一、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 依据表达主题的远近和读者认识由浅入深的
特点来给材料排队、梳辫子; 要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来安排材料顺序。 第二、确定好详略程度 重要的、表现主题力度大的材料应说深说透, 宜详写; 交代背景、叙说缘由的材料宜略写; 新鲜的材料宜详写;熟知的材料宜略写。
3.
三、材料工作的的四个环节
(一)占有材料
占有材料的重要性 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基础性工作; 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第一、在加工构思阶段,不占有材料就不可 能有材料的鉴别、选择、使用,也不可能提 炼主题,形成观点;
1.
第二、在语言表达阶段,表达主题要靠材料 来支撑; 第三、材料贫乏是写作的致命伤,它影响到 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和表达。
(二)鉴别材料
材料工作的第二个环节,费时短,很重要。 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关照和判断,判断哪些
材料有用; 对材料进行掂量、认识、分析,分清材料 的轻重、主次、真伪、典型与一般。 鉴别的方法:对比、比较法。 鉴别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才学胆识。
(三)选择材料
在鉴别的基础上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
五、对主题的要求
(1)正确并深刻
正确,指所确立的主旨反映了自然的规律和 生活的本质。 深刻,是指作者独具慧眼,细察想透,思考 深入。
对主题的要求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 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 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 ——杜牧《六国论》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观察的方法。 点面结合:局部和整体观察(深度和广度) 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把握复杂性) 比较法:纵向、横向比较(认识事物的差异,发 现事物特征) 连续观察法:不间断、多次观察同一事物,几类 系统资料,认识发展趋势和规律性。 (3)什么是体验 作者在实践中的直接感受 通过体验获得情感,激发写作的情绪。
三、结构安排的艺术手法
1、分合、曲直。2、疏密、虚实。3、抑扬、张弛。
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 一、层次与段落: 1、层次与段落的含义; 2、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原则;(63页) 3、层次安排的方式(不同文体不同的表现形态)。 二、过渡与照应: 三、开头与结尾: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 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 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 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yè)屋许许(hǔhǔ)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 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对主题的要求
(4)新颖并典型 追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着力表现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理解、感受。
韩寒的博客
提炼主题的方法
比较筛选法:
摈弃一般化的、平庸的、肤浅的立意,挖掘提炼出精辟的、 独到的、深刻的创意。
收敛挖掘法:
作者思路定向深入,集中思维,层层逼近材料意蕴的内核, 最终获得突破。
反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索法:
对主题的要求
(2)鲜明并含蓄
在应用文体中,主题必须清晰具体。《猪的全身都是宝》 在文学文体中,主题往往表现含蓄。《边城》
对主题的要求
(3)集中并丰富
文章的主旨凝练成最精要的一点,使其成为全篇的 聚焦点而动人心魄。 文学作品主题往往比较丰富,因为文学创作具有命 意的多义性,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和不确定性。
言之有文——语言
第一节 思维与语言 一、思维与语言的一般特征:
1、思维的一般特征; 2、语言的一般特征。
二、思维与语言的一般关系:
1、思维与语言的相互联系; 2、思维与语言的相互区别。
三、实现思维与语言自我调控的基本原则:
1、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2、正确运用语言规律。
第二节 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作者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反过来思考,质疑权威。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的猪》 李银河的博客
言之有序——结构
结构的含义及原则
一、结构的含义:
1、结构概念;2、结构在写作中的作用。
二、结构安排的原则:
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一、准确:
1、要注意辨析词义; 2、要注意区分词的褒贬色彩; 3、要注意掌握词的搭配关系。
二、畅达:
1、造句要合乎语法和逻辑; 2、正确地选用适当的句式。
三、简洁:
1、要能够抓住事物本质的东西来写; 2、尽量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意思。
第三节 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一、声韵美与辞藻美:1、声韵美;2、辞藻美。 二、感性美与理性美:1、感性美;2、理性美。 三、朴素美与华丽美:1、朴素美;2、华丽美。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 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sōng 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
作文训练
题目:浪漫 要求:写人记事类散文。不要写议论文。剪裁 得体,主题鲜明,结构合理,语言个性。千字 以上。
〔思考与练习〕
一、辨析并解释下列词语: (一)材料 (二)素材 (三)题材 (四)资料 (五)主题 (六)课题 (七)论题 (八)标题 二、举例说明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在材料使用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之处。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材料的鉴别、选择和使用问题。 四、人们常说,“材料决定主题”;人们还常说:“主题决定材料”。 这两种情况各在什么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它们表现了主题和材料之间什 么样的关系? 五、阅读下列语句,从每句中提炼出几个不同的主题: (一)蝙蝠善于在黑夜中飞行。 (二)哪里有光明,哪里就有阴影。 (三)树欲静而风不止。 六、什么是结构?开头、主体和结尾的写作有什么要求?
2)调查研究
(1)什么是调查
在实践中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 (2)调查的要求:实事求是,客观真实。 (3)调查的方法: 全面调查:如普查。 重点调查:选择重点对象调查。 典型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