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写作载体的内质 第一节写作载体的内质(材料)
合集下载
《基础写作》课件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教学提示〕
1.弄清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的概念,掌握集材、 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通过训练,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 的能力。 3.了解写作受体的有关概念和知识。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 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写作载体不能离 开写作内容,因而,它是写作成品的内质与 外形的统一体,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写作载体主要有四个要素:材料、主题、结 构和语言。其中,材料和主题是内容要素, 我们称之为内质;结构和语言是形式要素, 我们称之为外形。
(二)材料的使用 使用材料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在运用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从表现主题出发,根据材料的不同情况,决 定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努力做到贴切自然,合理有序。 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安排好材料的详略疏密,这当然也要根据主题的 需要来决定。一般来讲,文章的中心事件、中心议题都应该详写,有典 型意义的材料应该详写。 3.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对于议论文章来说,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要坚持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引出 正确的观点,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主题的含义与的含义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的叫 法不尽相同。 (二)主题的特性 1.主题具有客观性 从形成过程来看,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系列的生活材 料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某种观念、情感等。 2.主题具有主观性 文章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文章的主题,而是要 经过作者头脑的加工和制作。作者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必然会融进自己的立场、 观点和情感,融进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与感受,其中也包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 情趣等。 3.主题还具有时代性 任何生活,总是一定时代的生活,任何作者,总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人的思想意 识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时代的印记。主题,作为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反映 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即使表现过去时代的生活,除了要历史地再现 那个时代的特征外,还必然会因作者观念的现代性而使其打上现代的某些色调。
〔教学提示〕
1.弄清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的概念,掌握集材、 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通过训练,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 的能力。 3.了解写作受体的有关概念和知识。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 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写作载体不能离 开写作内容,因而,它是写作成品的内质与 外形的统一体,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写作载体主要有四个要素:材料、主题、结 构和语言。其中,材料和主题是内容要素, 我们称之为内质;结构和语言是形式要素, 我们称之为外形。
(二)材料的使用 使用材料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在运用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从表现主题出发,根据材料的不同情况,决 定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努力做到贴切自然,合理有序。 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安排好材料的详略疏密,这当然也要根据主题的 需要来决定。一般来讲,文章的中心事件、中心议题都应该详写,有典 型意义的材料应该详写。 3.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对于议论文章来说,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要坚持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引出 正确的观点,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主题的含义与的含义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的叫 法不尽相同。 (二)主题的特性 1.主题具有客观性 从形成过程来看,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系列的生活材 料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某种观念、情感等。 2.主题具有主观性 文章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文章的主题,而是要 经过作者头脑的加工和制作。作者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必然会融进自己的立场、 观点和情感,融进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与感受,其中也包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 情趣等。 3.主题还具有时代性 任何生活,总是一定时代的生活,任何作者,总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人的思想意 识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时代的印记。主题,作为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反映 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即使表现过去时代的生活,除了要历史地再现 那个时代的特征外,还必然会因作者观念的现代性而使其打上现代的某些色调。
第三节 (2)

(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
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 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 乔岳以形培土娄,酌沦波以喻畎浍;无私 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 照辞如镜矣。”
刘勰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
生活是一本大书,每个人都在写作 与阅读这本书。
案例分析
根据读物的内容和读 书条件、环境及科研的需 要等将书分类存放、阅读, 会提高阅读和科研效果。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4.比较法
将两种或多种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 材料对照解读,把握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我们见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可是每个人 眼中的太阳并不都是一样的。自然日出也不同。 对比巴金的《海上的日出》和刘白羽的《日 出》,来体会比较阅读的妙处。
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应摘 其要写下来。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名家语录
“学必无所蔽而后可”。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
“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 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 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
——朱熹 《读书之要》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企业的老总们,会把四 大家的盛衰看成是一个企业 的变化,他们会对凤二姐以 及迎春如何管理这个大家庭 而感兴趣。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人,不 同职业的人,拥有不同的 生活经验,对同一事物的 看法也因此有差异。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乡愁四韵》的诗词配上优美的音乐, 充分表达了诗歌的主题——乡愁。
第四讲写作的载体

3.
三、材料工作的的四个环节
(一)占有材料
占有材料的重要性 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基础性工作; 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第一、在加工构思阶段,不占有材料就不可 能有材料的鉴别、选择、使用,也不可能提 炼主题,形成观点;
1.
第二、在语言表达阶段,表达主题要靠材料 来支撑; 第三、材料贫乏是写作的致命伤,它影响到 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和表达。
作者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反过来思考,质疑权威。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的猪》 李银河的博客
言之有序——结构
结构的含义及原则
一、结构的含义:
1、结构概念;2、结构在写作中的作用。
二、结构安排的原则:
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1.
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第一、观点要在材料中提炼; 第二、正确的观点是作者对材料正确分 析、规律性认识的结晶。
2.
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第一、没有材料就没有主题;即使有了主 题,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足,主题也无 法得到表现; 第二、主题和材料同属于文章四要素的内 容部分,两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写作载体的内质:材料和主题 写作载体的外形:结构和语言
言之有物——材料
一,材料的概念 1. 什么是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 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 事实:多指叙事性、信息情报类、宣传类 文体中的材料。 论据:专指论说类文体中的材料。
材料可分为素材和题材: 1)什么是素材 散存于生活中的,或已被作者意识到、 乃至采撷到的有关生活现象和文字资 料。 2)什么是题材 指凝结于作品之中的、不可分割的有 关人物、环境、事件的有机整体,是 一组完整的、自然天成的生活现象。 一般专指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
三、材料工作的的四个环节
(一)占有材料
占有材料的重要性 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基础性工作; 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第一、在加工构思阶段,不占有材料就不可 能有材料的鉴别、选择、使用,也不可能提 炼主题,形成观点;
1.
第二、在语言表达阶段,表达主题要靠材料 来支撑; 第三、材料贫乏是写作的致命伤,它影响到 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和表达。
作者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反过来思考,质疑权威。
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的猪》 李银河的博客
言之有序——结构
结构的含义及原则
一、结构的含义:
1、结构概念;2、结构在写作中的作用。
二、结构安排的原则:
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1.
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第一、观点要在材料中提炼; 第二、正确的观点是作者对材料正确分 析、规律性认识的结晶。
2.
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第一、没有材料就没有主题;即使有了主 题,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足,主题也无 法得到表现; 第二、主题和材料同属于文章四要素的内 容部分,两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写作载体的内质:材料和主题 写作载体的外形:结构和语言
言之有物——材料
一,材料的概念 1. 什么是材料 材料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 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 事实:多指叙事性、信息情报类、宣传类 文体中的材料。 论据:专指论说类文体中的材料。
材料可分为素材和题材: 1)什么是素材 散存于生活中的,或已被作者意识到、 乃至采撷到的有关生活现象和文字资 料。 2)什么是题材 指凝结于作品之中的、不可分割的有 关人物、环境、事件的有机整体,是 一组完整的、自然天成的生活现象。 一般专指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
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 和写作受体
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 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即写作的成品。
写作载体四要素
文章
形式
内容
主题 材料
结构 语言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一、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作者为了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 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 间接材料 历史材料 现实材料 观念性材料 正面材料 反面材料 直接材料 事实性材料
(1)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
(2)主题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
(3)主题制约文章表达手法的运用。
我躺在营地边上,真妙极了,月亮刚从丘陵台后面爬上
来,照耀着两片不大的,薄而低矮的云;蟋蟀在我旁边
不间断地悲哀地唱歌;远处听见蛙鸣;靠近山村传来鞑
人的呼噜声和狗吠声;一会儿都沉静了,一会儿只听见
一只蟋蟀在叫,轻而薄的云靠着或远或近的星星流驶。
‘布局’。
——朱光潜
二、结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结构的基本原则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记叙文的结构形式一般表现为: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一般表现为: 引论——本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2、服从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 3、要适应不同的文体特点。 诗歌是分行分节的,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戏剧是分幕分场的,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少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少用描述性、
表情性的词语,多用陈述句、判断注
重客观实际,讲究实效,具有简明性、 模式化的特性。
第三节 写作受体
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
关于《红楼梦》的解读:
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 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即写作的成品。
写作载体四要素
文章
形式
内容
主题 材料
结构 语言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一、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作者为了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 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 间接材料 历史材料 现实材料 观念性材料 正面材料 反面材料 直接材料 事实性材料
(1)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
(2)主题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
(3)主题制约文章表达手法的运用。
我躺在营地边上,真妙极了,月亮刚从丘陵台后面爬上
来,照耀着两片不大的,薄而低矮的云;蟋蟀在我旁边
不间断地悲哀地唱歌;远处听见蛙鸣;靠近山村传来鞑
人的呼噜声和狗吠声;一会儿都沉静了,一会儿只听见
一只蟋蟀在叫,轻而薄的云靠着或远或近的星星流驶。
‘布局’。
——朱光潜
二、结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结构的基本原则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记叙文的结构形式一般表现为: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一般表现为: 引论——本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2、服从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 3、要适应不同的文体特点。 诗歌是分行分节的,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戏剧是分幕分场的,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少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少用描述性、
表情性的词语,多用陈述句、判断注
重客观实际,讲究实效,具有简明性、 模式化的特性。
第三节 写作受体
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
关于《红楼梦》的解读:
写作的身躯——载体(1)

㈤ 确立主题的练习
㈡ 理解材料的作用
指向性:直接或集中指向意图(例3) 真实性:原来如此或理应如此 时新性:寻找新材与旧材翻新
典型性:寻找不可替代的唯一(例4)
㈢ 选择材料的标准
讨论:你准备从哪些方 面去搜集材料,描写一名网 络成瘾的少年?
㈣ 材料的搜集
三、主题
主题 主脑
㈠ 相关概念介绍
中心
论点
主旨
写作主体的主观反映 写作客体的能动作用 写作载体的实际效果
写作受体的价值取向
㈡ 影响主题的要素
第一级:“老调重弹”
第二级:“令人耳目为之一
新” 第三级:“发前人所未发” ㈢ 主题出新的三级标准
正确、深刻而集中(例5)
提炼主题的一种模式
“文章跑题了”
㈣ 提炼主题的基本要求
讨论:透过网络成瘾少年越 来越多的现象,你准备从哪个方 面去提炼主题?
第三讲 写作的身躯----载体
一、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是指承载写作内容的 规定形体。包括内在形体和外在形 体两个方面,内在形体我们又称之 为内质,具体是指文章的材料和主 题;外在形体我们又称之为外形, 具体是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主题
材料
Hale Waihona Puke 二、材料材料题材
素材
论据 资料
㈠ 相关概念介绍
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例1) 避免文章空洞的法宝(例2) 形成文章结构的依据
㈡ 理解材料的作用
指向性:直接或集中指向意图(例3) 真实性:原来如此或理应如此 时新性:寻找新材与旧材翻新
典型性:寻找不可替代的唯一(例4)
㈢ 选择材料的标准
讨论:你准备从哪些方 面去搜集材料,描写一名网 络成瘾的少年?
㈣ 材料的搜集
三、主题
主题 主脑
㈠ 相关概念介绍
中心
论点
主旨
写作主体的主观反映 写作客体的能动作用 写作载体的实际效果
写作受体的价值取向
㈡ 影响主题的要素
第一级:“老调重弹”
第二级:“令人耳目为之一
新” 第三级:“发前人所未发” ㈢ 主题出新的三级标准
正确、深刻而集中(例5)
提炼主题的一种模式
“文章跑题了”
㈣ 提炼主题的基本要求
讨论:透过网络成瘾少年越 来越多的现象,你准备从哪个方 面去提炼主题?
第三讲 写作的身躯----载体
一、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是指承载写作内容的 规定形体。包括内在形体和外在形 体两个方面,内在形体我们又称之 为内质,具体是指文章的材料和主 题;外在形体我们又称之为外形, 具体是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主题
材料
Hale Waihona Puke 二、材料材料题材
素材
论据 资料
㈠ 相关概念介绍
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例1) 避免文章空洞的法宝(例2) 形成文章结构的依据
第四节课件 (3)

在暴力中吸上岩层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那只在深红色五月的青苔上 孜孜不倦的工蜂
是背着在五月的一块大岩石 的旁边
我感到岩石下面的目的 有一层沉思在为美而冥想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每个人的理解会各有所侧重,或各 有不同,读者解读某个作品,因为受到 接受者的身心感觉、文化修养和生活阅 历等素质制约,他必然会按照自己的心 理定势去选择对作品的理解。本文有的 人或许侧重于美的景象,有的则侧重于 对美的遐想。
朗读下面的小诗,试着说说小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情感,体会音韵美在诗中表现主题的好处。 《泪水流在我心底》
魏尔伦 泪水流在我的心底,恰似那满城秋雨。 一股无名的愁绪,浸透到我的心底。
经典 赏析
嘈杂而柔和的雨,在地上在瓦上絮语。
啊,为一颗惆怅的心而轻轻吟唱的雨! 泪水流得不合情理,这颗心啊厌烦自己。 怎么?并没有人负
案例分析
席慕容的这首《白鸟之死》, 读者可以有很多种的解读。将白 鸟理解成爱人,将这首诗解读成 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读者完全 可以按照自己的解读心理解读作 品。
《为美而想》 骆一禾
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旁边 我想到美
经典赏析
河流不远 靠在一块紫色的大岩 石旁边 我想到美 雷电闪在离寂静 不远的地方 有一片晒烫的地衣 闪耀着翅膀
(一)文章语言的语音语调层
夏丏尊和叶圣陶在合著的《文章 讲话》中指出:“文艺这东西,看是 看不出的,闻也闻不到的,唯一领略 的方法,似乎就在用口念诵。”
例如 :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这句本来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 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 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 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 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 就变了个味。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 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 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 “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 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 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 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现代写作教程

开始写小说以来就不曾停止观察人。
——巴金
“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 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 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 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 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四、观察的特点 a、客体的丰富复杂性 b、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社会的“百科 全书”,就是因为这部巨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故事情节外,大凡诗词歌 赋、琴棋书画、建筑装饰、花鸟鱼虫、医药占卜、 官场皇室、酒家商肆、三教九流,无不应有尽有。 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 样的皇皇巨著。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 鲁迅《集外集拾遗〈绛洞 花主〉小引》
第二章 写作主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主体的观察能力 主体的感受能力 主体的思维能力 主体的想象能力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古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后 人常用来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或所 表现的风格,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或 风格一样。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具体而言,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既作者如何认识和反映生活的关
系 客体和载体的关系,即社会生活和文章体裁的关系; 载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即读者和文体之间的关系。
三重转化律
每一次写作都必须经过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 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即由物到意的飞跃)解决的是作 者和生活间的矛盾,它是写作中的认识行为 ;第二次飞跃(即由意到文的飞跃)解决的 是作者和文章间的矛盾,它是写作中的表现 行为。
生活素养 学识修养 人格品位 审美理想
《基础写作》课件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二)材料的使用 使用材料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在运用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从表现主题出发,根据材料的不同情况,决 定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努力做到贴切自然,合理有序。 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安排好材料的详略疏密,这当然也要根据主题的 需要来决定。一般来讲,文章的中心事件、中心议题都应该详写,有典 型意义的材料应该详写。 3.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对于议论文章来说,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要坚持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引出 正确的观点,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二节 写作载体的外形
写作载体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上一 节我们已讲述了写作载体的内容即内质,这一 节我们主要讲述写作载体的外形——结构与语 言。 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 的序列形式。“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中的 术语,后来借用到文章写作中,指文章的总体 安排。结构还可以称之为组织、布局、章法、 格局、文序等。 (二)结构的形式 1.开头 文章常见的开头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1)“开门见山”式 这类开头或直接点明题旨,或切入中心内容, 简练而明确,读者易于了解全文宗旨。这类方 式由于切合精练的原则,向来为人们所提倡。 在具体写法上,可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 作目的,作不同的处理。 (2)“曲径通幽”式 这类开头往往是先从别的问题或事情说起,然 后再转入正题。这类开头方式,作者施展才智 的余地较大。具体写法上,或委婉含蓄、机锋 深藏,或旁征博引、纵横开合。 2.主体 “主体”在这里指文章开头和结尾之间的主要 部分。文章要讲述的主要内容,要议论的中心 问题一般都包括在这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材料的作用
• 1.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马克思的《资本论》 • 2.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和表现 主题的支柱 • 3.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
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 (一)材料的选择 • 1.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 真实一是指实有其事、确凿 无疑的材料;二是指材料本身能 反映事物的本质,是本质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 •
•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日本国驻中国大使谷野 作太郎等中外贵宾与地铁建设的功臣们,作为通车 后的首批乘客,一起登上了国产新型电动地铁客车。 从长安街东部的八王坟到天安门,列车运行刚好17 分钟。 • 30年前的国庆节,北京建成了从苹果园到北京 站全长23.6公里的地铁一号线,结束了中国无地 铁的历史。 15年前的国庆节前夕,北京又开通运营了 16.1公里的地铁第二期环线。 早在5年前,北京地铁的年客运量就已突破5 亿,而现在,平均每天乘坐地铁的旅客已达140万。 北京地铁虽然在当今世界43个国家117个有地 铁的城市中,开通年代和运营里程均排在30位以后, 但却创下了满载率和单车运营公里两项“世界之 最”。
• • • •
4.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在 柏 林
(美)奥莱尔
•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 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 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 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 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 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 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
3.要选择熟悉的材料
• 如果写作真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 我写我需要去写的,写我所想写的,换句话 就是,写我可以去写的 …… 你写的只是你能 够去写的。 —— (美)李昂 · 尼克《写你想写的东西》 河北三挂马车:关仁山 谈歌 何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迟子建 阿成 孙少山 陕军名将:陈忠实 路遥 贾平凹
•• • •• ••投资75.7亿元人民币的地铁“复八段”的今日 开通,使北京地铁通车总里程由原来的41.6公里增 加到55.1公里,超过了香港的43.2公里,成为中 国六个城市地铁之最。同时也使中国城市地铁的总 里程逼近150公里。 目前,中国除北京、天津、香港、台北、上海、 广州已开通地铁外, 青岛、南京、重庆、深圳、 高雄等城市也正在或计划 建设地铁。 自1863年伦敦建成世 界上第一条地铁到136年 后的今天,全世界的地铁 长度已接近6000公里。
•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 新颖指以前没有被别人使用 过或很少使用过的材料;也可指 对旧材料的活用,即突破固有的 思维定势,站在时代精神和科学 思维的高度,去揭示材料的意义。 • 《重说“眼见为实”》
(二)材料的使用
• • •
1.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 • •
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网湖南频道 5分钟前,一列银灰色的地铁列车,在仅距地 面2.8米的地下,首次穿过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 门广场。这是首都向它的共和国母亲50大寿献上的 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今天通车试运营的地下铁道西起距天安门3公 里的复兴门,东至距天安门8公里的八王坟,全长 13.5公里线路,坐落在神州第一街长安街超浅埋层 之下。 为此,承担西单、天安门、王府井等首都心脏 地段地铁施工设计重担的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铁道 部第十六工程局和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的建设者 们苦苦奋斗了十个春秋。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各 国专家参观后曾惊叹“中国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3.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 • • • 材料的顺序有几种类型: (1)列举 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 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 合起来的。 • 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 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 成Sketch,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 ……
从曹操说起 唐弢 • 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想到戏台上的那 个大白脸,以及和这个脸谱相应的一些特定 的性格:权诈,奸险,骄横……简直是一个 大坏蛋。可是,几个历史学家出来替他翻案 了,说他不但是好人,而且还是一个民族英 雄;也有人不同意,认为他既有功,又有罪, 历来就毁誉参半。不过对戏台上乃至小说里 的那个“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奸雄,却 又 一致认为与历史上的曹操不相符。这就牵涉 到一个创作上的问题: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 真实的问题。
口头作文
第二章 写作载体的内质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材料)
• 主讲:任雅玲教授 • 绥化学院中文系
什么是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 章形体和传播媒介。 写作载体
材料
主题 结构
语言
1.什么是材料?
2.材料、素材、题材、 资料,这几个概念之间 有什么差别?
• •
材料是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 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 论依据。 • 材料: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现代 汉语词典》),如事实、数据等等。 素材: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材料。 题材:加工提炼过的材料。①广义: 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范围、范畴。② 狭义:文章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
• (2)自然的顺序:以时间为序,以空间为序, 以联想为序。 • (3)对应联系的顺序:一般与个别(归纳与 演绎的方法)、原因与结果、全体与部分。 • (4)叙议结合的顺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 夹叙夹议 • (5)论述的基本顺序:绪论、本论、结论 • (6)增强印象的顺序:强调、对照、反复 • (7)容易了解的顺序:从已知到未知;从简 单到复杂;从亲近到不亲近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 脚,不加思索地嗤笑起来。那位老兵狠狠扫了 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 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 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 开口了。 •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 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 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 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 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