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关系

合集下载

《基础写作》课件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基础写作》课件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教学提示〕
1.弄清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的概念,掌握集材、 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通过训练,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 的能力。 3.了解写作受体的有关概念和知识。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 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写作载体不能离 开写作内容,因而,它是写作成品的内质与 外形的统一体,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写作载体主要有四个要素:材料、主题、结 构和语言。其中,材料和主题是内容要素, 我们称之为内质;结构和语言是形式要素, 我们称之为外形。


(二)材料的使用 使用材料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材料的顺序要贴切 在运用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从表现主题出发,根据材料的不同情况,决 定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努力做到贴切自然,合理有序。 2.材料的详略要得当 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安排好材料的详略疏密,这当然也要根据主题的 需要来决定。一般来讲,文章的中心事件、中心议题都应该详写,有典 型意义的材料应该详写。 3.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对于议论文章来说,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要坚持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引出 正确的观点,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主题的含义与的含义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的叫 法不尽相同。 (二)主题的特性 1.主题具有客观性 从形成过程来看,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系列的生活材 料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某种观念、情感等。 2.主题具有主观性 文章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文章的主题,而是要 经过作者头脑的加工和制作。作者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必然会融进自己的立场、 观点和情感,融进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与感受,其中也包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 情趣等。 3.主题还具有时代性 任何生活,总是一定时代的生活,任何作者,总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人的思想意 识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时代的印记。主题,作为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反映 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即使表现过去时代的生活,除了要历史地再现 那个时代的特征外,还必然会因作者观念的现代性而使其打上现代的某些色调。

主体 个体 载体 方法 路径

主体 个体 载体 方法 路径

主体个体载体方法路径第一章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关系如果把文章的写作和阅读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

主体、客体、载体、受体都是哲学概念,非常抽象。

其实说白了,主体是,客体是客观事物,载体是文章,接受者是读者。

写作和接受一篇文章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章的写作,第二阶段是文章的阅读。

写作阶段主要涉及主体、客体、载体三个因素。

对主体和客体的感知、思想认识、文字表达经过酝酿成熟,创造出载体(文章)。

阅读阶段还涉及载体、受体、主体三个因素。

一方面,载体作用于受体,受体接收载体,主体通过载体对受体施加影响;另一方面,接受者对载体的选择也会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主体的写作。

第一节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的人。

也就是进入书写状态的人。

其实说白了。

写作主体是写作的主导因素,在写作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处于写作活动的中心地位。

他既是客体的感知者,又是运思和行文活动的实施者。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主体的素质。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见教材21页“写作主体的素质”)。

写作主体的写作能力也包括四个方面: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详细阐述见教材26页“写作主体的能力”)。

客体是同主体相对应的概念。

凡是进入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就写作活动而言,凡是面对的一切写作对象,都可以看作是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生活”、“客观事物”。

客体是写作的基础和本源。

写作客体包括四个方面:对象化的自然景观、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

说白了就是自然景物、人类的社会生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经历、书刊文献(详细阐述见教材33页“写作客体的构成”)。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关系:客体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和写作对象,主体是客体的反映者(详细阐述见教材37页“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主题的要求:正确、深刻、集中 当年白毛女的主题确立。复活中马斯洛娃的 出场。
第二节 写作载体的外形 一、结构 文无定法、大体须有。文章结构要按照不同 的文章类型进行安排结构,一般的说,理 论文章遵循的思路要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想 一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是叙述类的有时间节点的一类作品,注 意遵循时间结构。未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 顺序,但整体应该有时间和情节线索。 如果是情感类的作品,以感情为结构线索。 从无到有或由浅入深或曲折变化。 如果是总结类的作品:注意归纳,条款式。 文章的结构单位:段的使用。长段舒缓,宜 解析类文章,短段急促,宜对话、情感类。 长短相间,注意引用段、过渡段、开头段、 结尾段、主题段的使用。105-26
三、语言 注意吸收生活中鲜活的语言。 读书 写作实践加强,语言的更新。 注意现代汉语中的动词使用与情态,词汇的更新。 语言的特性: 1、新闻语体,报章惯用语言。最为基本的现代汉语 语法,而少使用祈使句,修饰成分少,简明,凝 练,通俗,易懂。 2、文学语体,复杂而有个性,色彩多样 3、理论文体,概念、分析,逻辑,是非分明
理论文章素材:论据的收集和整理。养成记载和保 存的好习惯。记载信息要全面。 一般性文章素材:生活常识,道德伦理,社会风俗, 人物故事。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 材料:最能表现主题、真实、典型、新颖。 主题:中心内容、思想倾向 主题具有客观性、主观性、时代性。 主题的提炼: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 2、追求一定的深度。 3、推陈出新
4、应用文体 语句单一,意义明确无歧义。多陈述句、判 断句。 语言的要求: 准确 简洁 生动
每年会公布新词语。注意更新自己的语言仓 库。cc族,绿客,华漂族。等等。 经典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新版已经问世, 新增的分类词汇及时全面。

写作理论考试重点。

写作理论考试重点。

写作理论考试重点第一编写作原理论1、写作主体: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的人文章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在写作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写作客体:进入主体的写作视野,并和主体发生对象性联系进而成为主体描述对象的客观存在。

3、写作受体:写作受体就是与写作载体建立起一定的解读关系的读者对象,是写作载体即文章作品的最后解读者、理解者与完成者。

4、写作受体对于文章的动作:1)接纳、占有、消化2)拒绝、摒弃第二编写作思维论1、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

它是对生活表象进行加工、提炼、集中,从而创造出具体的艺术形象来揭示事物本质、反映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

包括人物、事物、景物、场面、细节等等2、抽象思维:又叫逻辑思维。

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式。

3、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对某一问题进行高度集中、紧张的思考时,由于受到某种有关事物的刺激和启发,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构思,问题突然得到解决的一种思维状态。

在写作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出现一种灵光乍现、豁然开朗的思维状态,使作者欣喜若狂、下笔如有神,这就是灵感思维。

4、想象: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方式。

5、想象的种类:再造想象:依据图形、符号、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转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不以别人提供的关于表象的图片资料和语言描述为依据,而是根据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分解、综合,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从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出发,对超现实的事物所作的想象。

联想:联想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联想的种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第三编写作过程论材料:作者为了一定的写作目的而采集、积累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客观事物和事理。

包括人物、事件、景物、数据、引语等等素材:指作者收集并准备用于写作但还没有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

第三节 (2)

第三节 (2)

(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
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 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 乔岳以形培土娄,酌沦波以喻畎浍;无私 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 照辞如镜矣。”
刘勰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
生活是一本大书,每个人都在写作 与阅读这本书。
案例分析
根据读物的内容和读 书条件、环境及科研的需 要等将书分类存放、阅读, 会提高阅读和科研效果。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4.比较法
将两种或多种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 材料对照解读,把握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我们见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可是每个人 眼中的太阳并不都是一样的。自然日出也不同。 对比巴金的《海上的日出》和刘白羽的《日 出》,来体会比较阅读的妙处。
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应摘 其要写下来。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名家语录
“学必无所蔽而后可”。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
“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 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 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
——朱熹 《读书之要》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企业的老总们,会把四 大家的盛衰看成是一个企业 的变化,他们会对凤二姐以 及迎春如何管理这个大家庭 而感兴趣。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人,不 同职业的人,拥有不同的 生活经验,对同一事物的 看法也因此有差异。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案例分析
《乡愁四韵》的诗词配上优美的音乐, 充分表达了诗歌的主题——乡愁。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包括:
1、写作主体:即进入写作状态的人,通常称为作者。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创作动人的诗句和感人的文章。

2、写作客体:指作家所要描绘的现实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一切能够成为写作对象的人、事、景等客观对象。

写作客体制约和引导写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3、写作受体:即写作活动的接受对象,通常称之为读者。

写作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一个要素,其价值和地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日益受到重视。

4、写作载体:一般而言,写作载体是指书面文章。

写作载体是构成写作行为的、以语言文字有规律的排列传递信息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5、主题:主题是作文的核心,决定了文章的方向和重点。

一篇优秀的作文,主题必须明确、突出。

6、内容:内容是一篇作文的主体,应该与主题紧密相连,为主题服务。

在写作时,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内容,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例子。

7、结构: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决定了文章的布局和逻辑。

一篇优秀的作文,结构必须合理、紧凑。

8、语言:语言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语言必须简练、准确。

9、用词:用词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用词必须精准、恰当。

10、文笔:文笔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文笔必须流畅、优美。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关系
摘要: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首先是载体要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存在,也就是它要有阅读价值,你才去读它。

当你开始阅读时,就是它的价值实现的过程。

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

说白了,载体就是写作的成品,也就是文章作品。

载体载荷着审美信息和实用信息,是内部语言外化为文字符号的结晶。

写作受体就是写作成品的接受者。

说白了,就是读者。

受体是写作成品的接收对象。

受体的接收和反馈过程是写作活动的自然延伸。

写作受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章解读能力,而解读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对文章的解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实践的结果。

因此,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是相互选择、相互制约的。

关键词: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关系
一、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主观选择
没有读者的存在,作品就形同虚设,作者创造作品就毫无意义。

作者是为读者而写作的。

可以说,受体的解读就是书面交流的最后完成。

读者需要通过解读与人进行沟通,他是作品信息的接受者;但他并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可以通过主观能动的选择对作者施加影响。

在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之间,首先存在着一种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主动选择关系,具体表现为:
1、写作受体的解读素质决定他如何选择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读者要根据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选择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写作受体的解读意识决定着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阅读(读者有不同的阅读嗜好,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阅读。

二、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客观制约
读者对文章作品的解读虽然有其主观能动性,但也不是毫无限制,能随心所欲的。

他要受文章语言的制约,他要按照作者精心编织的语言形式的指向进行解读。

文章作品的语言对读者的解读是有限制的。

在整个书面交流过程中,读者、作品和作者三者之间是互为作用、互为因果的。

同时,这种交流还呈现出一种多向的、回环往复的特点。

作者通过作品把信息传达给读者,这是顺向交流;反过来,读者接受作品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兴趣强弱又会反馈给作者,从而促使作者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这叫逆向交流。

不论是顺向交流还是逆向交流,都不是单向一次性的活动,而是多向渐进式的。

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主观选择的同时,写作载体也对写作受体有一种客观的制约关系。

文章内容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就是语言。

语言是作者思想的直接体现。

从符号应用学的角度来看,文章语言就是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与对话的中介,这种中介客观上就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制约,因为读者必须通过作者精心编织的语言形式所限定的语言指向去进行解读,正是这个意义上说,读者的接受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文章语言对读者解读的制约,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文章语言的语音语调层。

这是文章的最外层结构。

特定的语气、语调形成的特定的文气,都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先在的制约。

2、文章语言的词句意义建构层。

这是文章的次外层结构。

作者所有的词语(不论是其本义还是引申与偏转的意义)和句子,都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制约。

3、文章语言的意象意境建构层。

这是文学语言的特殊形式。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无意象与意境。

文学语言是通过意象来说话的,意象的组合又构成了意境。

作者确定的意象与意境,就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制约。

以张岱《雪夜游西湖》中“湖中影子,唯见长堤一痕……”为例,其语音语调,其词语建构,其意象建构,无不是对读者解读的一种限制。

三、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双向建构
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之间主观选择与客观制约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相对且相应的关系。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通过解读来与他人进行沟通,是与作品建立起一定解读关系的读者对象,此为“应”;但读者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主观能动的选择,这是“对”。

从作品来看,作品是作者的对象性的存在,它总是通过他人的解读来实现自己的意义(功利的价值或者审美的价值),没有他人的解读,文章就是没有意义的,此为“应”;但作为客观存在的文章实体,其语言中介在意义的表达上又具有某种规定性,并不全由读者决定,而只能是由读者在顺应此一中介的基础上去理解与发挥,此又为“对”。

所以,读者、作品、作者这三方之间都是互为作用互为因果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多向、反复的特点,有顺向的交流也有逆向的交流,呈“多向渐进性”。

写作作为书面交流方式,并不是单方面的某种行动,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载体、受体二个方面。

这二者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