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操作配合操作技术规范
医院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1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 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 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 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 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 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 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 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 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 1 )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 2 )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者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 1 )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 2 )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 3 )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1 )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 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者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 5 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5000 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500 例或者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2 )病例不少于 1000 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率先地位。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术前必须患者禁食或清淡饮食,并且让患者排空肠道。
2、术前仔细阅读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包括基础疾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等方面,确保准确无误。
3、术前需进行细致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4、准备好必需的消化内科诊断工具,如内窥镜、超声胃镜、胃部盲肠气压计、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等设备。
二、内镜检查1、准备好内镜检查所需的所有器具,包括内窥镜、光源等,确保器械完好、干净、无菌。
2、患者应身体平躺,全身放松,并行注射麻醉药物。
3、内镜检查前,必须进行口腔清洁,口服麻醉剂制止,这项工作必须非常的到位。
4、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留意患者的情况,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并随时进行监测。
5、内镜检查后,将器具消毒,并且进行好相应记录。
三、胃部盲肠气压检查1、准备好需求的气压计以及导管,并严格消毒好。
2、患者约束体位,抬头稍稍向上,取好嘴角至胸口的距离后便可进行操作。
3、导管位置摆放正确,开始吹气,患者必须十分配合,保证气囊充分膨胀,不能出现漏气、疼痛等异常。
4、操作完毕后,需要缩小注入的气体,并缓缓将导管拔掉,观察患者情况,保证其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四、超声胃镜检查1、超声胃镜检查的器具需要消毒,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和准确。
2、患者体位舒适,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不行注射麻醉药物。
3、操作人员必须非常配合,并因应患者的难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缓解其疼痛症状。
4、操作时,要注意留意患者的情况,仔细判断内脏器官的状态,并且时刻注视仪器所展现出的图像。
五、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检查1、此项技术所需的器具也需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能够洁净和有序工作。
2、操作人员必须注意患者情况,并对其进行精心的观察,不能出现过度刺激或过度紧张的情况。
3、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明患者的口腔、胃部环境、血液等物质,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
4、操作完毕后,需要缩小气压,调整设备,以保证后续使用该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通用规范操作1、消化内科技术工作必须有相应资质,并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2、使用前需检查设备、器材的状态,防止出现故障,有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
3、消毒设备、器材、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非一次性使用的器材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4、操作前需提醒患者,告知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5、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不得随意变造。
6、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二、支气管镜检查规范操作流程1、设备的准备:a、选择适合的支气管镜,检查亮度是否达到可用状态。
b、准备好相应的氧气瓶和药物,方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c、准备好支气管镜刷、洗消灭菌液、干净的毛巾、手套等。
2、患者检查前的准备:a、提醒患者要有空腹,做好消化道准备,说服患者配合操作。
b、患者换好手术服,脱掉首饰,保持舒适的状态。
c、准备好相应的镇静剂,以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3、操作流程a、接上氧气瓶和支气管镜并调试好亮度和观察角度。
b、给患者口腔内涂上麻醉药物,以减轻刺激感。
c、慢慢进入气管,到达支气管之后注入润滑剂,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d、依照观察到的情况按需给与各种药物。
比如应用冲洗液,清洗痰液等。
e、检查完毕后,将支气管镜慢慢取出,让患者逐渐恢复呼吸。
f、把设备、器材、用品归还原处,并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三、胃镜检查的规范操作流程1、设备准备:a、选择适合的胃镜,检查亮度是否达到可用状态。
b、准备好相应量的麻醉药和镁代铝混悬液。
c、准备好氧气瓶、毛巾、手套等材料。
2、患者检查前的准备:a、提醒患者禁食禁水6 小时,告知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b、患者换好手术服,并去掉手、脚上的饰品,保持舒适的状态。
c、医生应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然后作出根据患者病情配合的医疗方案。
3、操作流程:a、给患者喷麻醉剂,进入口腔前进给予吸氧。
b、将胃镜缓缓进入患者口腔,涂抹咽喉麻醉药,经过进食管,进入胃部。
胃镜操作规范及常见病诊治

规范的食管诊断操作流程
• 白光发现病变后充分冲洗,拍摄病变关键信息的图片 • 病灶全景,局部特征(口侧、病灶中央、肛侧),充 气吸气相 • 注意结节样隆起、凹陷的细节
• 1%复方碘溶液,使用喷洒管染色 • 染色完毕应再冲洗染色区
• 染色观察最佳时间1-2分钟。 • 染色后应注意的征象:
–浅染色、不染色 –粉红色征(白光) –银白色征(NBI) –榻榻米征(草席征) • 注意多发病变
早期胃癌ESD术
胃间质瘤ESD术
胃异位胰腺ESD术
直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术
结肠腺瘤ESD术
谢谢!
DL 指病变与非病变区因 MV 和 MS 出现中断性改变而形成 边界线。MV 和 MS 分型通常包括三种分类:规则、不规则
和缺失
黄色箭头指示病变 DL。A 胃底腺正常的 MV:每个胃小凹周围环绕着封闭的多角形上皮下毛细血管环(SEC),这些环相 互连接形成蜂窝状 SECN,并汇入管径稍粗 CV;B 幽门腺不规则 MV:规则的 MV 消失,可见扩张、扭曲微血管增生,形 态不一,呈袢状、分支状或圆环状;C 缺失 MV:因白色不透明物质(WOS)覆盖,MV 不可见;D 幽门腺规则 MS:规则管 状腺管开口结构;E 不规则 MS:MCE 为不规则椭圆形,长度和宽度不一致,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对称;F MS 缺失:看不 到任何黏膜表面微结构形态特征,如 MCE、WOS(白色不透光物质)或 LBC(亮蓝嵴)
?视野受粘液和腔内容物影响?插入困难?蠕动过快?部位显示困难?未能显示病灶整体?拍照不规范检查前患者应禁食6h禁水2h有梗阻或者不全梗阻症状的患者应延长禁食水时间必要时应洗胃检查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嘱其平静呼吸不要吞咽口水避免不必要的恶心反应检查前10min给予患者黏液祛除剂如链霉蛋白酶及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以清除胃内黏液与气泡可以改善胃部视野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检查前5min给予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或1利多卡因胶浆510ml含服或咽部喷雾麻醉
上海市三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规范

上海市三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规范为增强消化内镜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断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拟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包含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爽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仔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断技术。
消化科波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一般外科内镜诊断技术参照《一般外科内镜诊断技术管理规范》履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应该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拥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登记的与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相适应的诊断科目,有与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有关的协助科室和设备,并知足以下要求:1、临床科室(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许一般外科。
(2)其余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断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体制。
2、消化内镜诊断室。
(1)包含术前准备室、内镜诊断室和术后察看室。
(2)有知足消化内镜诊断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有关器材、耗材。
(3)装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颤仪、简略呼吸器等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桥技术有关知识和技术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余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独自的消化内镜冲洗消毒房间、内镜冲洗消毒灭菌设备,医院感染管理切合要求。
(五)拟展开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依据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状况下,还应知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展开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工作许多于10年,同时拥有消化内科和一般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断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达成消化内镜诊断病例许多于5000例,此中,累计达成依据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断病例许多于500例或累计达成依据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附件2)病例许多手1000例,技术水平在当地域处于当先地位。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胃镜检查操作配合

胃镜检查操作配合【目的】1.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2.取异物、息肉摘除、胃镜下止血等。
【用物准备】1.物品准备:内镜、冷光源、吸引器、内镜台车、治疗车、基础治疗盘、注射器、弯盘、牙垫、手套、纱布、纸巾、垫巾、管道清洁刷、活检钳、标本固定瓶、粘膜染色剂、喷洒导管、小毛巾、含酶洗涤剂、消毒液。
2.药品准备:镇静剂、解痉剂、祛泡剂、咽喉麻醉剂、生理盐水。
【操作方法及配合】1.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术前准备。
(1)仪器设备准备①把内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瓶内应装有1/2—1/3生理盐水。
②用擦拭镜纸将物镜、目镜擦拭干净。
③检查内镜角度控制旋钮、注水、注气、吸引等功能及光源系统是否正常。
④电子镜应做对白平衡调节。
(2)病人准备①检查前需禁食、禁水、禁药6h。
②检查前去掉活动假牙、眼镜,解开衣领、腰带。
③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如有以上情况应与检查医师取得联系。
④于检查前10min进行咽喉麻醉。
⑤病人取左侧卧位,腿屈曲躺于诊断床上,在病人颌下放一弯盘。
⑥嘱咐病人张口咬住牙垫。
3.术中配合(1)检查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遵医嘱做处理。
(2)检查结束时,应用纱布将镜身外黏液擦掉,并嘱咐病人将口腔内容物吐出,给病人纸巾擦拭。
4.术后处理每位病人检查结束后,均要对内镜进行严格的清洗及消毒。
【注意事项】1.胃镜检查结束2h后,嘱病人先饮水,若无呛咳及异物感再进半流食,勿进过热食物,对取活检或咽喉部及上腹部不适者,2h后尝试进食,避免过热及刺激性食物,宜进清淡半流或冷流食。
2.胃镜检查和治疗后注意有无腹痛、呕血或黑便,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胃镜质量控制制度(六篇)

胃镜质量控制制度一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二检查前的准备:了解术前准备;对需做局部或静脉麻醉者,术前应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他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三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严格操作规程,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____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粘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____检查;附活检指征(a.所有溃疡性病变特别是胃内单发溃疡性病变者,十二指肠或食管溃疡如溃疡巨大或疑有病变者;b.所有粘膜隆起性病变(除外血管瘤、曲张静脉);c.所有粘膜单发糜烂性病变;d.所有粘膜浸润性病变;e.所有萎缩性病变者;f.所有可疑性病变,特别时疑为恶性者。
活检取材:溃疡性病变原则于其四周钳取;隆起性病变于隆起的顶端及其四周钳取;糜烂性病变于其糜烂面及其四周钳取;浸润性病变于其不规则粘膜处钳取;萎缩性病变于其病灶最明显处钳取;活检一般4—____块,最少____块以上)。
发现疑难病变或可疑恶性病变要请上级医师或主任会诊,会诊者以在报告上签字为证。
检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四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
a.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待医疗上注意事项,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b.按要求签发报告(字迹清楚、术语准确、完整贴切、诊断结论要中肯妥当、做过病检者原则上胃镜报告与病理结果一起拿)。
c.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做其他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通渭县中医院胃镜室第二篇:胃镜检查工作制度一、胃镜室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____部制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____室内工作人员应换鞋,穿戴工作衣、帽,操作者要戴手套,应一人一换。
胃肠道镜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胃肠道镜检查考核评分标准1. 背景胃肠道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胃和肠道的疾病情况。
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质量,需要对胃肠道镜检查的执行者进行考核评分。
本文档旨在制定胃肠道镜检查考核评分标准,以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和一致性。
2. 考核评分标准2.1 技术操作(40%)技术操作是胃肠道镜检查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导管插入:对于顺利插入导管且避免误伤的操作,给予满分;若插管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给予一定的扣分。
- 洗胃液灌注:洗胃液的灌注操作应准确无误,给予满分;若出现洗胃液泄漏或灌注不均匀等情况,根据情况适当扣分。
- 检查视野:对于成功观察到胃和肠道内部结构并获取清晰图像的操作,给予满分;若出现视野模糊、阴影干扰等情况,根据情况适当扣分。
2.2 沟通与关怀(30%)除了技术操作外,胃肠道镜检查执行者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关怀能力,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问诊与解答:执行者应主动询问患者相关情况,并能清晰并简洁地解答患者的问题,给予满分。
- 患者关怀:执行者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并耐心地引导患者配合检查,给予满分。
2.3 安全措施(20%)胃肠道镜检查属于有一定风险的操作,执行者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安全。
- 消毒与洗手:执行者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消毒和洗手,给予满分。
- 药物配伍与使用:执行者应正确配伍和使用相关药物,确保检查的安全性,给予满分。
2.4 时间管理(10%)胃肠道镜检查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执行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后续的医疗工作。
- 检查时长:根据实际情况,执行者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检查,给予满分;若超时或过短,酌情扣分。
3. 评分细则根据以上考核评分标准,对胃肠道镜检查的执行者进行评分如下:- 90分以上:优秀,技术熟练度高,操作规范,与患者关系良好。
- 80-89分:良好,技术熟练度较高,大部分操作规范,与患者关系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镜检查操作配合操作技术规范
【目的】
1.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2.取异物、息肉摘除、胃镜下止血等。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内镜、冷光源、吸引器、内镜台车、治疗车、基础治疗盘、注射器、弯盘、牙垫、手套、纱布、纸巾、垫巾,、管道清洁刷、活检钳、标本固定瓶、黏膜染色剂、喷洒导管、小毛巾、含酶洗涤剂、消毒液。
2.药品准备镇静药、解痉药、祛泡剂、咽喉麻醉药、生理盐水。
【操作方法及配合】
1.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术前准备
(1)仪器设备准备
①把内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瓶内应装有
1/3~1/2生理盐水。
②用擦拭镜纸将物镜、目镜擦拭干净。
③检查内镜角度控制旋钮、注水、注气、吸引等功能及光源系统是否正常。
④电子镜应做对白平衡调节。
(2)病人准备
①检查前需禁食、禁水、禁药6h。
②检查前去掉活动义齿、眼镜,解开衣领、腰带。
③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如宥以上情况应与检查医师取得联系。
④于检查前10min进行咽喉麻醉。
⑤病人取左侧卧位,腿屈曲躺于诊断床上,在病人颌下放一弯盘。
⑥嘱病人张口咬住牙垫。
3.术中配合
(1)检查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遵医嘱做处理。
(2)如术中取活检及治疗,按《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予以配合。
(3)检查结束时,应用纱布将镜身外黏液擦掉,并嘱病人将口腔内容物吐出,给病人纸巾擦拭。
4.术后处理
(1)每位病人检查结束后,均要对内镜进行严格的清洗及消毒。
(2)内镜清洗消毒步骤见《消毒技术规范》(国家卫生部,2002年版)
【注意事项】
1.胃镜检查结束2h后,嘱病人先饮水,若无呛咳及异物感再进半流食,勿进过热食物,对取活检或咽喉部及上腹部不适者,2h后尝试进食,避免过热及刺激性食物,宜进清淡半流或冷流食。
2.胃镜检查和治疗后注意有无腹痛、呕血或黑便,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