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是由毛泽东先生写于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目的是为了纪念共产党建党28年。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宪法却未对这个“人民民主专政”做出解释,那么这里的人民民主专政,显然就是出自毛先生之手了。

而据中国共产党官方宣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既然此文如此重要,涉及我国政体,那当然值得细细去品读探究一番。

既然文章的标题是《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就暂且当这是一篇论文,文章的中心是人民民主专政好了。

那么毛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如何定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呢?“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原来这个专政只是剥夺了反动派的言论自由权而已。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原来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民主也都是这篇宏文定义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是人民不配享有民主。

显然,这跟那个传说中的“democracy”完全是两码事,只有扭曲的现代汉语中才有这一扭曲的概念。

那什么是人民呢?这个毛先生可是说的清清楚楚:“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但是,我们还是不懂。

疑惑有二:一、何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二、既然毛先生说“在现阶段”,那么这个定义显然就不适合我们当下的国情了。

结果这个人民是什么,我们还是不甚清楚,民主又是只针对人民的,那么民主是什么,我们也不甚清楚了。

接下来,毛先生再一次阐述了专政一词:“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

”结果是,专政,不止是剥夺言论自由,还有行动自由!与将犯人投入监狱无异。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文章的开头,毛泽东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要义。

他指出:“谁都不怕总路线不好,就怕没有总路线;总路线不对,人民群众发动不起来。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确保党的最高领导权落在党的正确领导核心手中,并且得到全体人民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正确路线得以贯彻落实。

接着,毛主席紧扣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基础,以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为出发点,对于如何正确进行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人民有一切权力”,“党的最高领导权是全体人民的最高意志”。

这就是说,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障,党和国家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一思想无疑是时代的引领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进的强大动力。

文章的另一个亮点是对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科学而准确的把握。

毛主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要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使他们真正享有民主权力,参与到国家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真正拥有国家大权,国家与人民才能真正实现紧密衔接,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毛主席还深刻剖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他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是党与人民进行密切结合、紧密联系的一种政治形态。

在人民民主专政下,党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扬群众性、革命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和斗争的精神。

只有这样,人民民主专政才能真正成为真正的人民专政,充分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虽然这篇文章早在70年前发表,但是其中所阐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和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也日益丰富和深化。

论人民人民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人民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人民专政读后感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

人民专政是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资产阶级实行的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人民人民专政》一书深刻阐述了人民专政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民专政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人民人民专政》,我对人民专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民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资产阶级实行的专政。

这种专政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需要。

人民专政是一种阶级专政,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形式。

人民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人民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需要,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需要,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需要。

人民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人民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

通过阅读《人民人民专政》,我对人民专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人民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资产阶级实行的专政。

这种专政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需要。

人民专政是一种阶级专政,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形式。

人民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在大学里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及其新中国建立的坎坷历史,我从中知道国体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其中从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这本书中看到了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精神世界,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同志缔造人民民主的理念。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有多少人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以及其在中国国情里所起着的作用。

在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同志全面论述了我们在社会主义状况的专政,在书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实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

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阶级的力量。

有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义依靠着两阶级的联盟。

我们还知道人民的国家是用来保护人民的,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也是人民的政权。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面貌,听到了五湖四海,来自各国的惊叹声,感受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与人文气息??《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开头把中国共产党,这个成立了28年的党派称为一个大人。

同为大人,是一个有能力担起肩上责任的人;在此也谕示了共产党有能力通过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方法来使中国进步起来。

接着将中国与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相比较,又写了苏联在二战中的战绩来表达共产主义国家的强势。

毛主席将中国不再走西方的发展道路“归功”于帝国主义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作了一个先生老是侵略学生的比喻,这个比喻着实形象生动。

对于一个现代大学生,非常赞同这样的思想。

中国人经过战争的洗礼和革命的改革,毛泽东再次提出了消灭阶级、国家权力、党的最终目标,而到达目标的路恰恰又是人民民主专政。

任何个人或党派的赞同也不能说明问题,只有时间有这个资格。

人民民主专政,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是一条现在仍可以走下去的真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切实保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论人民民主专政》研读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研读报告

摘要: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独创性地阐释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以及为什么选择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这些论断,使人民民主专政呈现出理论和制度的双重形态,并为实现由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关键词: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言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夕,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就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各阶级存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实行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

这是当时许多人弄不清楚的问题,各个阶级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人民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求的国家。

他们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国家。

面对国内外关于新中国政权性质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了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理,回答了为什么要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主要纲领来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同时也回击了国内外敌人的造谣中伤,澄清人民中对于这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借此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新的国家政权的认识和认可。

一、《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背景1949年,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变化: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已经基本崩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向国内各阶级、各党派澄清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性质、任务以及内外政策,反驳国内外反动派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攻击,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阐释了“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选择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如何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系统地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思想及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合法性和优越性,从而使得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深入人心,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石。

《人民民主专政》阅读报告

《人民民主专政》阅读报告

《人民民主专政》阅读报告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走过二十八年之际,毛主席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形势,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

文章中深刻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如何执政,对于反动派,资产阶级的态度做出了具体的说明。

毛主席深刻分析了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一路走来,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却最终选择了民主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自鸦片战争爆发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在他们看来,日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所成效,那么中国向日本学习也可以进步,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中国当时的背景,列强环视,虎视眈眈,大有一举而上瓜分中国之意,他们是不可能允许中国通过和平的方式转变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同他们一样的程度,从而与他们抗衡,西方列强一定不会同意中国的改革,中国的旧封建势力更不会允许他们改变中国现有的体质,从他们手里夺走权利,所以洋务运动失败了,戊戌变法仅维持了103天,而为一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辛亥革命也在袁世凯窃权后宣告失败。

先后几十年的改革虽然并未给中国带来独立,却也为中国引进了不少的先进思想,很多人开始关注世界的动态,追寻更多的方法来解放中国。

通过半个世纪的革命,让国人看清了地主阶级的独裁和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就在中国迷茫之际,俄国十月革命的枪声打响,这一枪不光为俄国迎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为黑暗中的中国送来了黎明的曙光。

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通过二十八年的内外斗争,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二十八年的革命经验告诉了我党,正如孙中山先生遗嘱中所说: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先生虽然和我党具有不相同的政治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党达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90多年以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这其中,最伟大的成就,就是确立了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性质所决定的。

可以这样说,人民民主专政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制度要素,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政党制度相区别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它适应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政体的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写于1949年6月31日,它是用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

毛泽东说,“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民主独裁”。

这个词汇是不把“专政”当作贬义词使用的片语,中国政府视之为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政治架构形式。

按照列宁的说法,专政是“不受限制的、凭藉暴力而不是凭藉法律的政权。

”毛主席在文章中分析了各阶级人士为挽救中国所做出的探索和讲述了我党发展道路的艰辛,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和我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一个没有人民支持的国家只是一个空架子,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很有可能解体,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将国家交给人民,让人民真正接触到赖以生存的家园。

毛主席表明,要从根本上变换中国的面目,只有团结全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他们不畏强权,不畏磨难,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只为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号:1210190035 姓名:李正光《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一.写作背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也以此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二十八周年。

文章进一步发展了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些原理,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主要纲领来建立新中国,同时也回击了国内外敌人的造谣中伤,澄清人民中对于这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借此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新的国家政权的认识和认可。

二.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从文章的论述来看,主要介绍了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形成过程;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和国家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功能;强调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和阶级基础。

1.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马克思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恩格斯在《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中,针对当时德国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城市小资产者等的具体情况提出:“无产阶级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

而毛泽东则结合我国国情和革命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到“人民共和国”口号的提出,再到1948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在本文中,他则进一步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所要建立的国家只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号:1210190035 姓名:李正光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
一.写作背景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也以此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二十八周年。

文章进一步发展了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些原理,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主要纲领来建立新中国,同时也回击了国内外敌人的造谣中伤,澄清人民中对于这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借此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新的国家政权的认识和认可。

二.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从文章的论述来看,主要介绍了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形成过程;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和国家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功能;强调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和阶级基础。

1.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马克思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恩格斯在《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中,针对当时德国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城市小资产者等的具体情况提出:“无产阶级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

而毛泽东则结合我国国情和革命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到“人民共和国”口号的提出,再到1948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在本文中,他则进一步指出,中国民主革
命胜利后所要建立的国家只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2.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和国家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毛泽东十分明确的指出:“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所谓民主,是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人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而专政是对于反动阶级及反动派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

同时,他也表明了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才能更好的孤立和打击少数敌人,对他们实行有效的专政。

也只有对反动派实行专政,粉碎他们的反抗和破坏,才能保障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民主与专政是互相联系,密切结合的,因此,要始终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3.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功能
文章的开头就采用生动的比喻的方式将党比作一个人,由人从小到大直到死亡,得出党的最终归宿,明确指出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的不同,他们害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而我们正是为了促进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努力创设条件。

在这里,毛泽东生动了说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彻底的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使国家归于消亡,实现共产主义,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民民主专政就肩负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双重历史任务,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还要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走向共产主义,走向大同。

4.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和阶级基础
文章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
级,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因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就是其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

而从经济基础方面来看,两者都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此外,在阶级基础、基本职能和历史任务方面两者存在着极大的共通性。

三.对文中一些观点的理解
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和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对于一些观点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1.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
马列经典作家更多的是创立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而毛泽东则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称谓代替无产阶级专政,可以说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之所以没有用无产阶级专政,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工人阶级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无产”,当然,随着剥削阶级的被消灭和他们中大部分人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民所属的范围和内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广泛、更深厚。

其次,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完整的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和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再次,毛泽东所提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人民民主专政是由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它执行无产阶级的路线政策,它担负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也就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经验”之谈
文中多次明确表示党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文章写作之时,孙先生已离世有二十五年,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但却在这一点上达到了共识,不仅可以看出孙先生的先见之明,更应该谨记孙先生用亲身实践而得出的
宝贵经验,将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党领导的军队和统一战线紧紧相连,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在谈论到对农民的改造时,毛泽东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农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当时,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其次是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坚定性不如工人阶级,组织意识和纪律性不如无产阶级,且缺乏政治远见,文化素质偏低缺少理性,缺少民主意识。

四.写作体会
这篇文章的阅读持续了好长时间,读了很多遍,每一遍都对一些地方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印象也越来越深刻。

里面有很多琐碎的地方都标注了出来,但却不知该如何叙述,总之,这样的阅读让人受益匪浅。

有一个很大的感悟是毛泽东的文章语言都很贴近现实,通俗易懂,每一层深入,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不像那些很多难懂的原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苦苦不得其解。

对文章的多遍阅读使自己对由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选用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同时文中为了得出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引用了大篇幅的叙述,从古至今的论述,让人受到一次洗礼。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渐渐体会到这样阅读的快乐,我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注意对于这样的文章的阅读,同时做好学习笔记,以使自己收获更多。

此外,我也意识到自己的理论功底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也会加强对于原著的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