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工艺及发动机装配工艺细则2复习课程

汽车装配工艺及发动机装配工艺细则2复习课程
汽车装配工艺及发动机装配工艺细则2复习课程

汽车装配工艺及发动机装配工艺细则2

所谓装配就是将各种零部件、合件或总成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联接组合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

一、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方法。

2.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

3.计算装配时间定额。

4.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

5.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及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6.选择和设计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及专用设备。

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

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

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量。

4.尽量降低装配成本。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依据;

1.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标准。

2.产品的生产纲领。

3.现有的生产条件。

三、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1.产品应能分成若干个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2.要有正确的装配基准。

3.应便于装配和拆卸。

4.正确选择装配方法。

5.应尽量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

五、保证装配质量的工艺方法:

1.选配法:将配合副中各零件仍按经济精度制造,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2.修配法:在零件上预留修配量,在装配过程中用手工锉、刮、研等方法修去该零件上的余量,以满足装配精度。

3.调整法:原则上与修配法相似,用一个可调整零件,在装配时调整它在机器中的位置或增加一个定尺寸零件以达到装配精度。

4.互换法:实质上是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方法;

六、发动机冷热磨合:

1、发动机的冷磨合

冷磨合是将装配好等待磨合的发动机,安装固定在磨合试验台上,利用外来动力(如电动机加变速器,或磨合好的发动机),带动待磨合的发动机以不同的转速运转,在惯性负荷作用下实现磨合的方法,如图所示为发动机冷磨合试验台。

发动机冷磨合规范及注意事项是:

①冷磨合的发动机要加足机油,通常用20号机械油作为发动机机油,机油要保持正常的机油压力,以便有利于散热和冲洗摩擦面。

②冷磨合时,一般不装火花塞(汽油机)或喷油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也应停止供油,以减轻发动机运动部件的负荷,有利于发动机运动部件初始阶段的磨合。

③冷磨合的发动机,不接通水冷却循环系统,靠外界水循环冷却,冷却液温度控制在70℃左右。

④冷磨合起始转速一般为400-600,然后以200-400的级差逐级增加转速,冷磨合终了转速一般为1000-1200。冷磨合的总时间一般为1.5-2h,具体磨合时间应根据零件加工质量和装配情况确定。

⑤发动机在冷磨合过程中,应进行以下检验:

A、顶置气门式发动机,应打开摇臂室罩盖,检查摇臂的润滑飞溅情况和有无金属摩擦声。如听到“叽叽”的干摩擦声,则说明摇臂衬套润滑不良,应查明原因并排除。

B、检查有无漏水、漏油现象。

C、检查发动机各运转磨合部位,发现异响,应查明原因,予以调整和排除。

D、检查活塞环有无泵油、喷油现象(火花塞孔不应有喷油现象),将白纸放至火花塞的上面片刻,查看纸面上有无油渍。

E、观察发动机运转是否平稳,如有严重抖动,应检查发动机运动件的平衡状况、旋转件的同轴度等。

⑥发动机冷磨合完成后,应放出全部机油,加入清洗油(90%的柴油加10%的车用机油),再运转5,放出清洗油,并清洗各油道;必要时,将各主要零件解体清洗检查。

2、发动机的热磨合

热磨合是在冷磨合的基础上,以发动机自身发出的动力进行运转磨合试验的过程,通常称为热试。它是为了检查发动机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装配性能,同时为发动机作汽车行使前的走合,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使用,竣工验收。

热磨合分无负荷热磨合和有负荷热磨合二种。

1)无负荷热磨合

无负荷热磨合的目的除进一步磨合外,还要对发动机的油、电路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调整,排除故障。其磨合规范及注意事项是:

①采用该发动机冬季用机油。

②按规定程序起动发动机,在空载情况下,以规定转速 800~1000 r/运转 1小时。

③调整润滑系、燃料系、冷却系和点火正时等,使其符合标准和达到最佳状态。

④检查机油压力是否正常,否则应立即停机排除故障。

⑤检查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机油温度是否正常,否则应检查排除。

⑥若发现异响,特别是当发动机运转阻力增大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及时排除故障。

⑦发动机热磨时,各部位应无漏水、漏油、漏气和漏电等现象,否则应查找原因并排除。

2)有负荷热磨合

有负荷热磨合就是用试验台的加载装置对发动机加载增速进行磨合。一般增加的载荷约为发动机额定负荷的10%~15%。有负荷热磨合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摩擦副工作表面的微观不平度,检验新修发动机的功率恢复情况。进行有负荷热磨合时应注意:

①观察冷却液温度、油压和油温应符合原厂规定。

②发动机在各种工况(负荷)下应运转平稳、无异响。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③及时调整点火提前角至最佳值。

发动机热磨合结束之后,还必须拆检主要机件。检查气缸压力(或真空度)应符合大修规定;抽出活塞连杆组,检查气缸有无拉伤和偏磨;检查活塞裙部的接触面是否磨合正常,活塞环的外表面与气缸的磨合痕迹应不小于外表面积的90%,环的开口间隙不大于装配间隙的25%;检查主轴承和连杆轴承的磨合情况;拆除凸轮轴,检查轴承、凸轮及挺杆等各摩擦副的配合情况。经过检查,若发现不正常的现象,应进行排除,必要时重新磨合。

七、发动机装配流程:

2、发动机装配遵循的工艺原则:

①装配时必须保持零部件、总成、工具及装配场地清洁

②待装的总成和零部件,必须经过检查或试装确认合格

③各部位不可互换的零部件,如气缸体与飞轮壳、连杆与连杆盖、气门与气门座等,一定要按装配记号装回原位,不准装错。

④主要的、有规定要求的螺纹节俭,必须按规定力矩和顺序,分若干次拧紧

⑤螺纹联接件的所有配套件,如开口销、保险垫片以及垫圈等,一定要按规定装配齐全,不能丢失或漏装。

⑥关键部件组合件间的配合间隙,如活塞与气缸、曲轴轴颈与轴承以及轴类零件的轴向间隙、正时齿轮的啮合间隙、配气机构的配气相位、气门间隙等,都必须符合修理技术标准。

⑦装配过程中,应使用规定的工具采用正确的方法。禁止蛮干。

二、发动机各部位装配安装

1、气缸体的装配

检查气缸体的清洁度和装配质量,有无漏装错装现象,各油道是否清洁,油道内的隔塞、螺塞是否安装和蘸胶旋紧;不能互换的配套件,标记是否清楚无误,是否修配检查完毕,摆放整齐。

2、曲轴飞轮组的安装

①在第七主轴承座与盖的凹槽内安装盘根密封条,用木棒将露出槽外的部分碾入槽内,使其压实于槽底,并且均匀地高出0.4

②将选配好并擦拭洁净的主轴承,按标记对号入座,安装在轴承座和轴承盖里。

③用白布讲曲轴的主轴颈连杆轴颈逐一擦拭干净,然后抬起曲轴飞轮组件,对准轴承座并以第四道主轴颈两侧的突肩定位,平稳地方在轴承座内。

④将各道带轴承的轴承盖按标记对号入座,口和在各轴承左上。

⑤检验:复查曲轴的轴向间隙。

3、活塞连杆的安装

①将气缸体侧置,用纱布擦拭干净气缸筒。

②将没有装活塞环的活塞连杆组从气缸的上部对号入座装进气缸中,并把连杆大头的轴承、连杆盖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安装在曲轴连杆轴颈上。

③当活塞在上、中、下各位置准确无误后,再将活塞环分别套装在活塞上。

④装入气缸前,要把各道活塞环开口方向按规定拜摆放正确,在活塞外表面、活塞销孔和环槽内涂以机油。

4、凸轮轴或挺杆体的装配

①将装配有活塞、连杆、曲轴和飞轮的气缸体仰置在工作台上。

②将曲轴前端装正时齿轮的轴颈擦拭干净,安装半圆键并涂以机油,将曲轴正时齿轮安装在曲轴上。装配时应注意正时标记朝前

③检查润滑正时齿轮的喷油嘴是否畅通,方向是否正确,应旋紧扭正方向

④用白纱布讲凸轮轴个周静和轴承孔擦拭干净,检查或清除毛刺,再涂以机油。

⑤将凸轮轴组合件穿入凸轮轴轴承中。在正时齿轮进入啮合时,注意对准正时记号再推入。推入后,检查正时记号是否对正。

⑥从凸轮轴正时齿轮辐板孔中安装止推突缘的紧固螺钉。

⑦用塞尺或百分表检查凸轮轴轴向间隙,应在0.08-0.28范围内。

⑧用塞尺检查正时齿轮的啮合间隙。

5、正时齿轮室安装

①将气缸体前端面擦拭干净,检查正时齿轮室盖的定位销是否装在气缸体上。

②将正时齿轮室盖的密封垫涂以黄油或401密封胶,贴附在气缸体前端安装正时齿轮室盖的位置上。

③将曲轴前端油封外圈涂以硝基胶液后压入正时齿轮室盖内,并将室盖对准定位销孔装配在气缸体上。

④将曲轴带轮用平键轻轻敲入曲轴的键槽中,涂以机油,再将曲轴带轮轮毂、带轮等。

⑤安装锁紧垫圈和起动爪,拧紧起动爪。

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分析

[导读]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因此在装配中必须全面达到工艺标准的质量要求。 曹观波(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因此在装配中必须全面达到工艺标准的质量要求。本文对汽车发动机的组成、装配的要求、工艺、检验及装配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发动机;装配;工艺 前言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整个心脏,其装配技术是整车装配技术的集中体现。而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汽车制造厂家为了提高装配质量和生产效率,必须对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1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功能 总体来说,目前发动机由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 1.1 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1.2 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进、排气门的开闭由凸轮轴控制。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形带或齿轮或链条驱动。进、排气门和凸轮轴以及其他一些零件共同组成配气机构。 1.3 燃料供给系。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 1.4 润滑系。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1.5 冷却系。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1.6 点火系。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货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6406110 学号 200604061345 姓名刘大慧 指导教师王文竹

目录 1 汽车的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1 1.3布置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4轴数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5 驱动形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2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3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4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5 2.1.5汽车的轴荷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1汽车轴距L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2汽车的前后轮距B1和B2-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3汽车前悬Lf和后悬LR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6 2.2.4汽车的外廓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1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2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7 2.3.3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8 2.3.4汽车制动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8 3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和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1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9

发动机装配流程图

总装工艺卡 共1页第1页 工 序号操作容 工具和 设备 1 将气缸体洗干净放在工作台上,主轴承号和连杆轴承号的选择,缸体上面总共有7位数,为主轴承孔的号数,缸体下面为6位数为连杆大头孔的号数。轴的直径号数要在曲轴上查找,在曲轴的曲柄销上,从右到左7个位分别代表7个位主轴的直径的 号数 2 在中央的平衡块上,从右到左有6个位分别代表1到6个连杆轴颈的直径的号数 主轴承号=主轴孔+主轴颈号 连杆轴承号=连杆大头孔数+连杆轴颈号 工程数量零件编号零件名称分组号 3 装 配 名 称 主轴承号和连杆轴承号的选择关键项 工艺编号

总装工艺卡 共1页第1页 工 序号操作容 工具和 设备 1 安装之前要清洗油孔和螺丝孔(用压缩空气)。把缸体正直平放。 安装主轴承,有油槽并且带油孔的安装轴承必须安装在轴承座孔中,主轴承必须正确安装,如果安装错误,可能堵住油孔,造成曲轴烧坏。轴承安装好后,在每个轴承上涂一层机油。 2 装曲轴,主轴承安装好,把曲轴放在缸体上,安放时应小心谨慎,接下来安装止推轴承,油槽面的方向,在前面的朝前方,在后面的止推轴承油槽面朝后方。 工程数量零件编号零件名称分组号 安装时应根据主轴承盖上原来所到 的记号,按照1到7 的顺序装好,并 保证主轴承盖上向前的记号,朝向 发动机前方,然后按照双中间到两 边的原则,分两次到三次,将主轴 承盖螺栓上紧到规定的扭矩。 3 装 配 名 称 曲轴的安装过程关键项 工艺编号

总装工艺卡 共1页第1页工 序号操作容 工具和 设备 1 先把衬套用压力机压在连杆小头然后将活塞和连杆置于油中加热60~80摄氏度,取出后迅速擦净座孔,在衬套涂上一层润滑油,把连杆小头放入到活塞,把活塞销插入活塞,并用橡胶锤轻轻的敲击,直至配合到位,再装入挡圈。 2 安装时注意活塞的向前记号和连杆的向前记号都指向发动机前方。 在安装活塞之前要确认活塞和气缸套筒之间的间歇,选择适当厚度的厚薄规,放入气缸筒里面,然后插入活塞,这时活塞感到略微有阻力,说明间歇比较恰当,接下来判断活塞环在安装状态时的开口间歇应在规定的围,将活塞环顶入气缸套筒,用厚薄规测量其开口端的间歇,确定符合规定。 工程数量零件编号零件名称分组号活塞环的记号面朝上方,区别第一道气 环、第二道气环和油环,将选配好的活塞 与活塞环擦净,用活塞环扩器将活塞环撑 开、并装配到相应各缸活塞环槽上,认准 活塞环朝上的一面,用活塞环钳子依次装 上油环,第二、第一道气环,安装之后用 厚薄规检查活塞环与环槽侧面的间歇,在 规定的围,并加少量的润滑油,且注意三 道活塞环端口互错120°,以防开口重叠 时,混合气从开口处窜入曲轴箱,影响发 动机的动力性和润滑油的质量 3 装 配 名 称 活塞连杆的安装关键项 工艺编号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 1 2020年4月19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题目:设计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院系:湖北文理学院机汽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琎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序言 (2) 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3) 2 2020年4月19日

2.1 零件的说明 (4)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三、工艺规程设计 (5) 3.1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5) 3.2连杆的技术要求 (5) 3.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 3.4基准面的选择 (8) 3.5制定工艺路线 (8) 四、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9) 五、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1) 六、工时定额的计算 (12) 七、课程设计总结 (21) 3 2020年4月19日

附件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附件二连杆零件图 附件三连杆毛坯图 序言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汽车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的课程设计,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经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本人来说,希望能经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当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进中 4 2020年4月19日

发动机装配经过流程

1-1 发动机装配工艺卡 总装工艺卡 共1页第1页 工 序号操作内容 工具和 设备 1 将气缸体洗干净放在工作台上,主轴承号和连杆轴承号的选择,缸体上面总共有7位数,为主轴承孔的号数,缸体下面为6位数为连杆大头孔的号数。轴的直径号数要在曲轴上查找,在曲轴的曲柄销上,从右到左7个位分别代表7个位主轴的 直径的号数 2 在中央的平衡块上,从右到左有6个位分别代表1到6个连杆轴颈的直径的号数 主轴承号=主轴孔+主轴颈号 连杆轴承号=连杆大头孔数+连杆轴颈号

1-2 发动机装配工艺卡 总装工艺卡 共1页第1页 工 序号操作内容 工具和 设备 1 安装之前要清洗油孔和螺丝孔(用压缩空气)。把缸体正直平放。安装主轴承,有油槽并且带油孔的安装轴承必须安装在轴承座孔中,主轴承必须正确安装,如果安装错误,可能堵住油孔,造成曲轴烧坏。轴承安装好后,在每个轴承上涂一层机油。 2 装曲轴,主轴承安装好,把曲轴放在缸体上,安放时应小心谨慎,接下来安装止推轴承,油槽面的方向,在前面的朝前方,在后面的止推轴承油槽面朝后方。

项目数量零件编号零件名称分组号 安装时应根据主轴承盖上原来所到 的记号,按照1到7 的顺序装好, 并保证主轴承盖上向前的记号,朝 向发动机前方,然后按照双中间到 两边的原则,分两次到三次,将主 轴承盖螺栓上紧到规定的扭矩。 3 装 配 名 称 曲轴的安装过程关键项 工艺编号 1-3 发动机装配工艺卡 总装工艺卡 共1页第1页 工 序号操作内容 工具和 设备

撑开、并装配到相应各缸活塞环槽上,认 准活塞环朝上的一面,用活塞环钳子依次 装上油环,第二、第一道气环,安装之后 用厚薄规检查活塞环与环槽侧面的间歇, 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加少量的润滑油,且 注意三道活塞环端口互错120°,以防开口 重叠时,混合气从开口处窜入曲轴箱内, 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润滑油的质量 装 配 名 称 活塞连杆的安装关键项 工艺编号 1-4 发动机装配工艺卡 总装工艺卡 共1页第1页 工 序号操作内容 工具和 设备

汽车转向器壳体工艺及夹具设计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主要任务 题目:EQ140汽车转向器壳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工作量要求: 1. EQ140汽车转向器壳体零件图 2. 零件毛坯图 3.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套 4. 工艺装备设计——典型夹具结构装配图 5. 工艺装备的主要零件图 6. 设计说明书 内容要求: 1.拟定工艺方案 2.画出8个典型工序的工序流程图 3.针对某一典型工序设计一套夹具 精镗摇臂轴内孔具——尚智 陈方 生产纲领:20000件/年 二 零件分析 1. 零件的作用分析 题目所确定的零件是EQ140汽车转向器壳体。图1显示了该零件的外形。 该零件的0.03 060φ+mm 孔与两个转向器轴承的外圈相配合,用以支承固定转向操纵机构末端的一根传动轴。0.039039φ+mm 孔则通过另一对轴承支承固定摇臂轴。两 轴在空间上互相垂直,并通过传动机构将传动轴的转动(即驾驶员对方向盘输入的转动)减速传给摇臂轴,摇臂轴的摆动又带动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和转向横拉杆运动,驱动前轮转向。壳体底平面上4个M14mm 的螺纹孔用以和车架连结;底平面上6个M8mm 的螺纹孔和端面8个M10mm 的孔用以连结端盖,使转向器传动机构完全密封于壳体中,保持轴系部件与传动副的润滑。 图一:solidworks 条件下的图示

2 零件的主要加工工作量 该零件属壳体类零件,螺栓装配面与轴承支承孔是其主要加工表面。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组加工表面。 I.主轴孔及其端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0.03 060φ+mm 的孔(D3、D4面)及其倒角;尺寸 为242mm 的两端面(T1、T2面),其与主轴孔轴线有0.05/100的垂直度要求;还有在平面上的8个M10的螺纹孔。 II.摇臂轴孔

汽车装配工艺设计和发动机装配工艺设计细则

所谓装配就是将各种零部件、合件或总成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联接组合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 一、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方法。 2.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 3.计算装配时间定额。 4.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 5.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及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6.选择和设计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及专用设备。 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量。 4.尽量降低装配成本。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依据; 1.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标准。 2.产品的生产纲领。 3.现有的生产条件。 三、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1.产品应能分成若干个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2.要有正确的装配基准。 3.应便于装配和拆卸。 4.正确选择装配方法。 5.应尽量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 五、保证装配质量的工艺方法: 1.选配法:将配合副中各零件仍按经济精度制造,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2.修配法:在零件上预留修配量,在装配过程中用手工锉、刮、研等方法修去该零件上的余量,以满足装配精度。 3.调整法:原则上与修配法相似,用一个可调整零件,在装配时调整它在机器中的位置或增加一个定尺寸零件以达到装配精度。 4.互换法:实质上是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方法; 六、发动机冷热磨合: 1、发动机的冷磨合 冷磨合是将装配好等待磨合的发动机,安装固定在磨合试验台上,利用外来动力(如电动机加变速器,或磨合好的发动机),带动待磨合的发动机以不同的转速运转,在惯性负荷作用下实现磨合的方法,如图所示为发动机冷磨合试验台。 发动机冷磨合规范及注意事项是: ①冷磨合的发动机要加足机油,通常用20号机械油作为发动机机油,机油要保持正常的机油压力,以便有利于散热和冲洗摩擦面。 ②冷磨合时,一般不装火花塞(汽油机)或喷油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也应停止供油,以减轻发动机运动部件的负荷,有利于发动机运动部件初始阶段的磨合。

发动机总成装配工艺

发动机总成装配工艺(参考答案) 试题编号:QX2-1-03 一:发动机总成装配的技术标准(八点) 1. 对已经选配校合的零件和组合件再次清洗,吹干,擦净,确保清洁,润滑油道必须清洁畅通。 2. 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的垫片不能错装或漏装。 3. 曲轴轴承盖和连杆轴承盖的螺栓,螺母,应按规定力矩拧紧。 4. 各种锁止装置应齐全,完整,贴合,可靠。 5. 正确选配活塞裙部同气缸壁间的间隙。 6. 正时齿轮应啮合正常。 7. 正确检调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 8. 拧紧气缸盖螺栓,螺母,必须从气缸盖中央起,按顺序彼此交叉,逐渐向外,分次进行,最后一次应按规定力矩拧紧。 二:发动机总成装配的操作步骤及修理要点(十点) 1. 以气缸体为装配基础,由内到外地分段装配。 2. 准备装配用的零件部件,组合件及总成,装用前均应经过检(试)验,保证质量合格,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3. 对不能互换或有装配规定的部件,应按原位装合,不得错乱,对相对位置有装配记号的零,部件,必须按方向,部位正确安装,并对准装配标记。 4. 主要部件的螺栓,螺母应按规定扭矩,逐渐,均衡地拧紧。气缸盖紧固螺栓(母)拧紧时,应按从中间到两侧、两端的顺序,逐渐交叉进行。最后一次的拧紧力矩应符合规定。 5. 各种螺栓(母)的锁止件应按规定装配完整齐全,服帖可靠,不得遗漏和损伤,大修时应全部换新。 6. 主要部位的配合间隙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7. 装配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专用工具,防止损坏零件。 8. 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的磨擦表面,在装配时均匀涂抹洁净机油。 9. 装配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各活动零部件之间,有无运动不协调现象。 10 对有特殊要求或规定的部位(机构),应严格按特定工艺或原厂规定进行。 试题编号:QX2-2-03(参考答案) 一:简述实际点火提前角的组成内容 答:(1)初始点火提前:初始点火提前角也称固定点火提前角。 (2)基本点火提前角:ECU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进气歧管压力信号(或 进气量信号)等,从存储器中获得。它分为怠速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和正常 行驶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怠速时基本点火提前角是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怠 速(IDL)触点闭合时,ECU根据发动机转速和空挡开关是否接通而确定的 基本点火提前角。 (3)修正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和基本点火提前角相加得到的点火 提前角必须根据相关因素加以修正。修正项目因发动机而异,且应根据发动 机各自的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试题编号:QX2-3-03(参考答案) 一:发动机凸轮轴异响的现象、原因及判断方法 1 现象:这种响声是有节奏的断续响,声音比气门挺杆响声钝重。在发动机中速运转时,响声比较明显,高速时响声一般消失,在发响的同时,凸轮轴轴承附近常有振动现象。 2 原因:(1)凸轮轴颈与轴承磨损,使配合松旷;(2)凸轮轴产生弯曲变形; 3 检查与判断: (1)发响部位在凸轮轴一侧,缓缓变换节气门,怠速时响声较清晰,中速时响声明显,高速时响声变得杂乱或减弱以至消失,则可能是凸轮轴异响; (2)拆下气门室盖,用金属棒压住凸轮轴,听察响声有无变化,响声有变化即为凸轮轴响; (3)用金属棒或听诊器触在缸体各道轴承附近,如某处声响较强,并有振动,则可初步断定是该道轴颈发响。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___全

第一章工艺规程制定的相关问题 一、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参考资料:零件图,机械制造基础 1、分析被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 被加工零件变速箱属于箱体零件。箱体零件是机器或部件的基础零件,它的作用是将有关零件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使这些零件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彼此能协调工作。 对于汽车、拖拉机的箱体零件,按结构形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回转体型的壳体零件(某一轮廓线沿体内某一轴线回转而成,周向对称的物体),如差速器壳体和汽车后桥壳体等;另一类是平面型箱体零件,如气缸体、变速箱壳体等。箱体零件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尺寸较大,壁厚较薄。它需要加工的表面主要有平面和孔,且孔与平面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故在加工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达到零件图上各项指标和数据的要求。

2、分析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按大张零件图逐一说明) ① 铸件应消除内应力。(进行时效处理) ② 轴线Ⅰ对Ⅱ、Ⅱ对Ⅲ、Ⅲ对Ⅳ、Ⅳ对Ⅴ、Ⅰ对Ⅴ、Ⅱ对Ⅳ(4)、Ⅰ对平面M 以及Ⅰ对平面Q 的平行度0.04。 ③ 轴线Ⅰ、Ⅱ、Ⅲ必须位于直径为0.1mm 、且分别平行于基准轴线Ⅶ(7)、 Ⅷ(8)、Ⅸ(9)的圆柱面内。 ④ 平面N 、P 的平面度0.03。 ⑤ 平面N 、P 的平行度0.04。 ⑥ 平面N 、P 对平面M 、S 的垂直度0.04。 ⑦ 轴线Ⅰ、Ⅱ、Ⅲ、Ⅳ、Ⅴ、Ⅵ(6)对平面N 、P 的垂直度0.06。 ⑧ H 向视图两定位销孔310Ga ?轴心连线与平面P 的平行度0.04。 ⑨ 轴线Ⅰ、Ⅱ、Ⅲ、Ⅳ、Ⅴ、Ⅵ(6)上的两孔之同轴度为0.02,轴线Ⅶ(7)、 Ⅷ(8)、Ⅸ(9)上的两孔之同轴度为0.05。 ⑩ 轴线Ⅰ、Ⅱ、Ⅲ上各孔的几何形状误差为其公差的一半。如第一孔 D 62?,D 按新标准应写为7H ,即03.062762+=??H ,该孔的几何形状误差为 0.015。 ? M 面两定位销孔38Ga ?、H 向视图两定位销孔310Ga ?、P 面定位销 孔38Ga ?以及P 面、N 面之定位销孔310Ga ?均由工艺保证与相连接箱体的相应 定位销孔同心。 ? 尺寸16.0160+与内壁轴线的对称度0.5。即:尺寸16.0160+的中心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0.5mm 、且相对内壁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 所有螺孔与未注中心距公差的孔的位置度0.3。 ? 轴线Ⅰ、Ⅱ、Ⅲ、Ⅳ、Ⅴ、Ⅵ两端孔外侧未注明倒角为 451?,轴线Ⅶ、 Ⅷ、Ⅸ两端孔外侧倒角为 455.0?。 ? 所有螺孔锪 90锥孔至螺纹外径。 ? 及以下各项与图纸所写相同。

发动机的装配过程[1]

1. 发动机、变速器、后桥等关键零部件及整车装配工艺装备 1.1发动机装配工艺装备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引进技术和国外二手设备的再利用,使发动机装配的设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发动机装配工艺装备主要分为五个类型:总成和分总成装配线;移载翻转设备;自动拧紧设备;专用装配设备和检测设备。 1.1.1发动机装配线的型式及发展 国内各发动机制造企业所采用的发动机装配线型式较多,大致可归纳为;自由滚道+双链桥架小车式;自由滚道+单链牵引地面轨道小车式;自由滚道+带随行支架地面板式;自由滚道+单链牵引地面轨道小车式+带随行支架地面板式;悬挂链式等。 以上各装配线的主线皆为强制流水(连续或间歇),装配对象与主线的运行是一致的(同步),故称为同步装配线或刚性装配线。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又由于在装配作业时装配对象和装配工人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对保证装配的高质量及采用专门的装配设备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便于实现装配的自动化。因此国内引进的轿车发动机装配线均采用了柔性装配线( 即非同步装配线)。 目前国内用于发动机装配非同步装配线主要型式有,纵置单滚杠式、摩擦式机动辊道式、双链滚轮式和鳞板式等。一般从美国和日本引进的发动机非同步装配线为摩擦式机动辊道式,如一汽二发和天内;从德国引进的发动机非同步装配线为纵置单滚杠式,如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 大总成(中型)非同步装配线在中国的发展,是随着引进轿车技术和国外二手设备再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北京内燃机厂和一汽第二发动机厂在80年代末分别引进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L发动机生产线及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488发动机生产线,该两条生产线上总成和分总成装配线采用的就是非同步装配线。这一时间可以说柔性装配线已经在中国中小型机械的装配生产中得以应用,以后国内新建的几个大型发动机厂,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天津内燃机厂等发动机装配生产线均采用引进的非同步装配线。 我国少数设备生产厂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已能自行设计和制造这种用于中小机械的非同步装配线,并用于生产中。但与引进的设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是可靠性差,辊子和滚杠耐磨强度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这种设备仍以引进为主,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制,采用国产设备将使生产线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我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1.1.2发动机装配线上的专用装配设备和检测设备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转向系统的 分析与设计 计算说明书

目录 一、任务说明 1.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2.问题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3.设计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转向系统的设计过程 1.导向机构及转向梯形布置方案分析与优化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参数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参数优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考虑导向机构非线性特征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参数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悬架导向机构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受力分析与阻尼参数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双横臂悬架下摆臂结构的强度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4.全浮式半轴计算及轮毂轴承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心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动机装配工艺样本

发动机的装配 一、发动机装配的准备工作三维,cad,机械技术汽车,catia,pro/e,ug,in ventor,solid edge,s olidwo rks,ca xa,时空镇江: w8 d( }/ X) a. u2 J 1.基本要求三维网技术论坛; `+ p: D! v0 v; ~ ( 1) 发动机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 在装配前, 应对已经选配的零件和组合件, 认真清洗、吹干、擦净, 确保清洁。检查各零件, 不得有毛刺、擦伤, 保持完整无损。做好工具、设备、工作场地的清洁。工作台、机工具应摆放整齐。特别应仔细检查、清洗气缸体和曲轴上的润滑油道, 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否则, 会因清洁工作的 疏忽, 造成返工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k) s' s: u- M6 [9 W! C2 \( {( s ( 2) 按规定配齐全部衬垫、螺栓、螺母、垫圈和开口销。并准备适量的机油、 润滑脂等常见油、材料。 2.装配时的注意事项) }2 `5 }! c, K6 O2 ]- x! @, ( 1) 装配中应对主要零件进行复检, 应使其符合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 www.3dpo rtal.c n! ^$ ?* b' F# J# O- B, j; x: v& c ( 2) 各相对运动零件的工作表面, 装配时应涂机油。三维网技术论坛7 E2 C/ q0 g4 v& U4 P& n+ N; D% H www.3dpo rtal.c n, @7 A2 i$ s! P# H: Y3 ( 3) 各部螺柱和螺帽的装配, 应注意拧紧的扭矩和顺序。扭矩过大, 会使螺柱折断; 扭矩过小, 达不到装配时的紧度要求。因此, 重要部位的螺栓, 都有规定的扭矩 数据, 详见表 1。www.3dportal.c n1 ]& h4 `: [9 ?* I7 ?/ o- n/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工程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金属工艺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设计说明书参考) 目录 绪论 (3) 摘要 (4) 1、铸造 (5) 工艺分析 (5)

选材及铸造方法 (6) 确定铸件的加工余量 (6) 绘制铸件工艺图 (6) 铸件图 (7) 机械加工工艺 (8) 2、锻造 (8) 选材及锻造方法 (9) 根据零件图绘制锻造工艺图 (9) 确定毛坯的重量和尺寸 (11) 填写锻造工艺卡 (11) 锻后热处理 (12)

机械加工………………………………………………………………………………………………. 13 3、焊接 (13) 焊接件的工艺性分析 (13) 焊接工艺………………………………………………………………………………………………. 13 焊接顺序………………………………………………………………………………………………. .14 工艺措施和检验 (15) 焊接注意事项 (16) 4.切削加工 (17) 零件材料的选择 (17)

工艺分析 (17) 定位基准的选择 (18) 加工方法………………………………………………………………………………………………. .18 参考文献 (20) 设计心得 (21) 指导老师评语……………………………………………………………………………………………… 22 绪论 任何生产部门,无论属于哪一行业,都有设备与工具的制造和维修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具备有关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知识。这些知识牵涉到许多专业内容,如金属材料的热理、铸造、锻压、焊接、机械加工等等。要通过此类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的加工工艺知识去设计零件的制造工艺方案、分析零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的初步能力。

汽车汽油发动机装配全过程[1]

1 气缸体总成的装配 1.1气缸孔直径公差在装配时气缸孔直径不进行分组装配。正常生产情况下,气缸孔直径公差为 0.01mm,公差范围为±0.005。 1.2 主轴承孔的测量在安装前应用干净的无纺布或绸布将缸体和框架上的主轴承孔擦干净,测量并记录主轴承孔直径,用于选配主轴瓦,测量点见图1所示。 图1 主轴承孔测量点 1.3 碗形塞的安装 装碗型塞:将缸体装在装配支架上,用压装工具将缸体进气侧的两个碗型塞、缸体排气侧的三个碗型塞、后端面的一个碗型塞装在缸体上相应孔内,装碗型塞之前需要在碗型塞的结合面涂一层“乐泰648胶”,用压装工具(或机床)将碗型塞压装到位,如下页图所示(碗型塞压入后应低于平面 2±0.5mm )。 碗形塞装配后,气缸体总成应进行压力试验: 1) 气缸体总成水套,在2bar的气压下,保持10 秒种,其泄漏量为<10cm3/min 2) 气缸体总成油道,在4bar的气压下,保持10 秒种,其泄漏量为<10cm3/min 3) 气缸体总成回油孔,在2bar 的气压下,保持10 秒种,其泄漏量为<30cm3/min 气缸体总成应彻底清洗,除去所有外来杂质及毛刺,全部油道和油孔要打通并清洗干净,在装配其它零部件前应吹干。 左 右

1.4 丝堵的安装 见图3所示,将油道丝堵(M18×1.5)分别装在缸体前后端面的主油道孔内,拧紧力矩为 20+5Nm ,丝堵(M10×1)装在排气侧,拧紧力矩为 20±3Nm ,装配前均需涂“乐泰243胶 ” 。 ①碗形塞 ②螺堵 ③定位销 ④丝堵 图3碗形塞、丝堵、定位销的安装 2 连杆总成的装配和安装 2.1 活塞 在装配时,活塞销孔和活塞销无须分组装配。 2.2 活塞销 在销及销孔分别涂上一层机油,先将一只卡环 装在活塞销孔卡簧槽内,将活塞销通过连杆小头孔 装到活塞销孔内,装上另一只卡环。注意,活塞销 上有字的一面朝向缸体前端面,连杆上有标记的一 面朝向前端面装配。装配后检查活塞销转动的自如 情况。 2.3 连杆总成的装配 图4活塞分解图 连杆螺栓在装配前应用发动机润滑油润滑螺纹,先用手拧上连杆螺栓,然后拧紧到力矩

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介绍精

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介 绍精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发动机制造工艺介绍 1.发动机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 2.发动机的结构与装配过程 3.发动机的现状与发展 一、发动机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 1、凸轮轴加工 传统材料: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冷激铸铁、可锻铸铁、珠光体球墨铸铁及合金铸铁等。 1)凸轮轴的粗加工的传统工艺方法是采用靠模车床及液压仿形凸轮铣床,铣削的凸 轮尺寸精度和形状都优于车削,事直接进行精磨。对于加工余量大,较为先进的加工 方法为采用CNC凸轮铣床(无靠模),铣削方法有外铣和轮廓回转铣削两种。提供外 铣技术的公司主要有:HELLER公司,日本小松、日本片冈等。 长期以来,凸轮轴磨床采用靠模,滚轮摆动仿形机构。现凸轮磨床完全靠CNC控制获 得精密的凸轮轮廓,同时工件无级变速旋转,广泛采用CBN(立方氮化硼)砂轮加工凸轮轴,这不仅摆脱了靠模精度对凸轮精度的影响,而且砂轮的磨损不影响加工精度 2、连杆加工 传统材料:中碳钢、中碳合金钢、非调质钢、粉末冶金等。 1)毛坯 连杆毛坯的各项在求中,最大的问题是重量和厚度方向的精度。为保证这两项要求,除 了锻造设备处,模具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采用CAD/CAM模具制造技术,才能保证模具的重复制造精度,从而保证连杆毛坯的厚度和重量公差。 连杆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是调质,现较为先进的连杆热处理方法是锻造余热淬火。连杆最常用的、最有效的强化方法是喷丸处理。 2)机械加工 对配合精度要求待别高的部位,如连杆小头衬套孔,需进行尺寸分组;应遵循基准统一原 则,尽量避免基准的更换,以减少定位误差; a) 大小头两端面加工:

卡车装配工艺

目录 目录 (1) 1、吊放车架于装配线 (2) 2、以车架为基准装配前后桥 (2) 3、装贮气筒于支架上 (2) 4、连接传动轴于后桥减速器上 (2) 5、翻转底盘 (2) 6、装配转向机及垂臂 (2) 7、装发动机于支架上 (2) 8、装排气管 (3) 9、加注发动机润滑油 (3) 10、装散热器总成 (3) 11、落驾驶室总成 (3) 12、装车轮 (3) 13、加注冷却液 (3) 14、加注汽、柴油 (4)

1、吊放车架于装配线 吊放车架前要检查车架的完整性、表面光洁型;确认无划漆、无雨雪、无锈蚀、无碰伤后,方可把车架吊上线。将车架反放在装配链的枕木上,这样有利于前桥、后桥、传动轴等零部件的装配。 2、以车架为基准装配前后桥 装配时,把前桥、后桥连接销涂上机油使其油槽向下穿入孔中,对准销上的凹槽与支架上的孔,将楔形锁销由前向后穿入孔中,装上弹簧垫圈、扭矩螺母。 3、装贮气筒于支架上 检查贮气筒油漆质量、不得有漏漆、划漆、凸焊螺母焊缝平整、贮气筒不得有明显缺陷。 4、连接传动轴于后桥减速器上 检查传动轴油漆无划伤,将传动轴凸缘上的孔与后桥减速器凸缘上的孔对准,从传动轴方向穿入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螺母。 5、翻转底盘 首先把后桥垫木夹在后桥上,将翻转底盘夹具夹在车架前、后端,锁住保险销,操纵设备翻转底盘、翻转后取下夹具及垫木。 6、装配转向机及垂臂 检查转向机装配完整性、转向臂轴螺纹不得有损伤;把转向机放在分装夹具上夹好,取转向臂,按标记套在转向臂轴上并压到底,然后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分装工位)取转向机托架,使其孔位与转向机的孔位对准,然后穿上螺栓并套弹簧垫圈,扭紧;把分装好的转向机总成合件用吊具吊起,使托架孔位和大梁的孔位对准,从里向外或从下向上穿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 7、装发动机于支架上 检查发动机风扇不得变形,发电机、起动机及各种传感器、警报开关不得变形、碰伤;接线柱螺钉完整;发动机、变速箱油堵处不得有漏油痕迹,表面无明显碰伤。吊起发动机使后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后支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新

淮阴工学院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工程学院 2010年9月

汽车钢板弹簧设计 0 前言 钢板弹簧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比汽车更早的马车时代。当时的安装方法是在如现代汽车所用的纵置钢板弹簧之上再倒置一与之相同的纵置钢板弹簧,且使这两组板簧的主片带有一定的曲率,上下板簧的两端分别相连形成近似椭圆的板簧组。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将汽车上采用的板簧按其安装方式不同称为“半椭圆”或“四分之一椭圆”板簧,但实际上现代大多数汽车的钢板弹簧在其设计载荷下都近似于平直,不再有明显的“椭圆”曲率。 由于钢板弹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除了作为弹性元件外,还可兼起导向和传递侧向、纵向力和力矩的作用;在车架或车身上两点支承,受力合理;可实现变刚度特性等一些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钢板弹簧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即单位质量的储能量较小,对于传统的多片簧而言当其最大许用应力取1100Mpa时,单位质量储能量约为94J/kg。相比之下,在1100Mpa应力下,螺旋弹簧的储能量为510J/kg。而扭杆弹簧在965MPa应力下为390J/kg。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钢板弹簧要重一些。在设计和使用钢板弹簧时,必须注意尽量发挥其优点以弥补不足。近年来轿车上采用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已越来越少,但在载货汽车上钢板弹簧仍是首选的弹性元件。 板簧的结构形式、材料、加工制造手段和设计方法一直在进步和发展。目前已有传统的多片簧、少片变截面簧和渐变刚度板簧可以适应不同的需要。近年来,有人开发出中、低碳系列的弹簧钢代替原先一直采用的高碳弹簧钢以提高可加工性,还有的采用复合材料以减轻自重。在加工手段上,则普遍采用了预压和应力喷九等措施提高板簧的疲劳寿命。钢板弹簧的设计也从传统的初选参数——试制——试验——修改设计的模式逐步转向经验设计与优化设计相结合以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浪费。 广义而言,板簧设计应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型式和设计参数使板簧能够满足整车总布置所规定的弹性特性和装配要求,在使用中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满足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并且有经济可行的生产成本。 1 多片钢板弹簧的结构 1.1叶片的截面形状 最常用的板簧材料为热轧弹簧扁钢,其截面形状为上下表面平坦(允许稍向内凹)。两侧为圆边,圆边半径为厚度的0.65~0.85倍。由于板簧的疲劳破坏总是始于

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介绍(精)

发动机制造工艺介绍 1.发动机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 2.发动机的结构与装配过程 3.发动机的现状与发展 一、发动机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 1、凸轮轴加工 传统材料: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冷激铸铁、可锻铸铁、珠光体球墨铸铁及合金铸铁等。 1)凸轮轴的粗加工的传统工艺方法是采用靠模车床及液压仿形凸轮铣床,铣削的凸 轮尺寸精度和形状都优于车削,事直接进行精磨。对于加工余量大,较为先进的加工 方法为采用CNC凸轮铣床(无靠模),铣削方法有外铣和轮廓回转铣削两种。提供外 铣技术的公司主要有:HELLER公司,日本小松、日本片冈等。 长期以来,凸轮轴磨床采用靠模,滚轮摆动仿形机构。现凸轮磨床完全靠CNC 控制获 得精密的凸轮轮廓,同时工件无级变速旋转,广泛采用CBN(立方氮化硼)砂轮加工凸轮轴,这不仅摆脱了靠模精度对凸轮精度的影响,而且砂轮的磨损不影响加工精度 2、连杆加工 传统材料:中碳钢、中碳合金钢、非调质钢、粉末冶金等。 1)毛坯 连杆毛坯的各项在求中,最大的问题是重量和厚度方向的精度。为保证这两项要求,除 了锻造设备处,模具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采用CAD/CAM模具制造技术,才能保证模具的重复制造精度,从而保证连杆毛坯的厚度和重量公差。 连杆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是调质,现较为先进的连杆热处理方法是锻造余热淬火。连杆最常用的、最有效的强化方法是喷丸处理。 2)机械加工 对配合精度要求待别高的部位,如连杆小头衬套孔,需进行尺寸分组;应遵循基准统一原 则,尽量避免基准的更换,以减少定位误差; a) 大小头两端面加工:

连杆大小头两端面是整个机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基准面,关且对大、小头孔都有着位置 精度要求。所以第一道工序都是加工大小头两端面。 磨削加工:要求毛坯精度较高,磨削的生产率高、精度高。磨削方式有:立式圆台磨床 (双轴或多轴)、立式双端面磨床、卧式双端面磨床。 b) 结合面的加工:连杆大头孔有直剖口,也有斜剖口;定位方式有螺栓定位、齿形定位、 定位销定位等。 c) 大、小头孔的加工 国内传统工艺:钻、镗(或钻、拉;钻、扩、铰)切开连杆及盖扩半精镗精镗珩磨 国外工艺:钻、精镗小头孔粗镗大头孔半圆并双面倒角切开连杆及盖 半精镗精镗 为了确保大、小头孔的中心距和两孔的平行度,精加工大、小孔都采用同时加工的工艺。采用拉镗工艺便于消除镗孔时的退刀痕(精镗),半精镗采用推镗,用一种机械、液压装置使拉镗时精镗刀片伸出。 3、缸体加工 1)缸体材料:灰口铸铁、合金铸铁、蠕墨铸铁、铝合金、镁合金等。 2)为了提高机床精度保持性,广泛采用镶钢导轨(HRC59-62)、滑鞍贴塑技术,对强力切削及高精度设备则采用滚珠导轨、滚柱导轨或静压导轨。 3)机加工刀具:大平面铝件加工普遍采用金钢石铣,铸铁件则普遍用用硬质合金可转位 密齿铣刀,镗缸孔采用陶瓷及CBN材料等高效刀具。在孔的加工中大量运用了结构复杂的复合刀具。 4)机加工 a)、大平面加工 加工方法:a、粗铣精铣工艺(柔性好) b、粗拉精铣工艺 b)、主轴承孔的加工 曲轴孔是多档的间断长孔,其尺寸精度、圆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均有严格要求,为保证同轴度要求,精镗一般选用单面镗床,为克服主轴过长、刚性差的缺点,在镗杆上加硬质合金键条,并在夹具上设有相应的导套。采用多刀头、拉式镗杆(刚性好),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为了保证止推面与主轴承孔的垂直度,镗杆一般装有径向走刀装置,一次走刀中完成主轴承孔和止推面的加工。 c)、缸孔的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