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得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笔记第一章西方得园林传统 1、了解西方得造园传统按自然状况得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得类型: 1)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得大自然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得形式发展 2)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得自然西方理想中得天堂就是适合农业生产得富裕得土地,就是模仿第二自然开始得,就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得自然,就是几何式得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得道路开始发展得。
2、园林与自然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法国:绝对君权,路易十四英国:乡间田园,18世纪中产阶级性格与教养,气候阿拉伯世界:干旱劳作得艰辛与对富足、慵懒得羡慕中国:“寄情于山水”、“归来”,政治态度与道德评价 3、古埃及园林得特点1)一般就是方形得,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2)珍视水得作用与树木得遮荫;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子中心一般就是矩形得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
3)园林就是规则式得,并有明显得中轴线。
古埃及园林派克玛拉(Pekhmara)平面图纸草花式,棕榈式 4、古希腊园林得特点1)位于住宅得庭院或天井之中;2)园林就是几何式得,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以后得柱廊式园林得发展打下了基础;3)神庙附近得圣林中有剧场、竞技场、小径、凉亭、柱廊等,成为公众活动得场所。
位于德尔法(Delphi)得古希腊神庙 5、古罗马时期郊外大型园林得特点1)园林因山而建,并将山地辟成不同高程得台地,用栏杆、挡土墙与台阶来维护与联系各台地。
2)园中一系列带有柱廊得建筑围绕着一些庭院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空间得形态,这如同让人渐渐地步入一个天方夜谭得场景。
2)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得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得角色。
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得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3)建筑与花园中得各种装饰变化细腻,特别就是瓷砖与马赛克饰面色彩华丽,精致而堂皇。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 8、文艺复兴园林得特点1)在视野较好得山坡上依山而筑,成为坡地露台花园;2)尽管园林就是几何形得,有些还就是中轴对称得,但就是尺度宜人,郁郁葱葱,非常亲切。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前言多元化是当今设计思潮的一大显著特点设计活动分为分析创作决策现代景观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性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客观环境的研究强调尊重规律寻求设计的依据2,对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应符合逻辑。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报握住理性与感性的尺度更强调逻辑关系。
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应该是平面的游戏,而是为人们提供体验的场所。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的一次变革。
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设计应具有三维性,艾克博在《城市的花园设计程序》中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现代景观雕塑中的空间概念对景观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
空间概念起源于绘画例如以托马斯-丘奇艾克博等人为代表的加州风格。
以及布朗-马尔克斯的有机形式景观作品。
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创造使人和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场所,并使二者相得益彰”。
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从而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
拉特里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等。
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人性化景观设计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尺寸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人在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求。
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由英国学者提出景观是由复杂的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
1969年,麦克哈格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生态型景观是指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
国外现代主义景观风格流派

现代主义景观风格流派一.拉丁美洲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代表作品1.路易斯·巴拉甘的景观设计其作品构图和景观建筑采用现代主义风格,色彩简单明艳,强调色彩的本真之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感。
2.布雷·马克斯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其作品极具有特色,平面图就像是一个彩色的地图,色彩明艳,反差强烈,大量运用花床设计,构图道路线条多为弧形,婉转自然。
二.法国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代表作法国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地之一,法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被誉为是理性与感性的交锋,在现代主义大旗下出现了多种不同流派,其中以现代主义风格的雪铁龙公园和解构主义风格的拉维莱特公园最具代表性。
1.雪铁龙公园雪铁龙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后现代主义,在雪铁龙工厂的基础上,设计师以传统的法式园林为蓝本。
用古典的元素对现代设计进行装饰与改良公园平面结构,借鉴福凯庄园的平面构图,只是轴线并不居中,而是呈对角线布置轴线,两边的建筑是现代主义风格而非传统建筑公园里大量应用修剪植物,但修剪的造型又是现代的。
传统的拱廊与现代装置设计结合,既实现了扩大紧身的效果,又起到了雕塑装置的作用。
2.拉维莱特公园该公园是解构主义园林的代表作,作者是法国景观设计师屈米。
解构主义风格更多应用在建筑中,是指打破建筑既有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模式,重新进行组合的建筑设计,在景观中运用这一思想进行景观设计即为解构主义风格景观。
该公园打破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并不按照结构功能从面线点逐级递推的框架进行景观设计。
屈米在公园内设计了25个即使雕塑又有功能的红盒子,取名为Folie,这些盒子精心设计外形奇特,承担展览餐饮电话等诸多功能,并以自行车为设计模型。
这个公园的设计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三.西班牙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西班牙当代景观是抽象艺术与当地传统的结合,又非常注重景观的功能化设计。
在新艺术设计大师高迪生活的土地上,西班牙充满着艺术与想象力。
当代西班牙景观设计融入抽象艺术的元素,在斜角线花园景观设计中,可以看到西班牙玻璃马赛克传统与雕塑盆景结合,各种架空关系因为无法入地索性成了景观设计的元素,尤其是水景设计,雕塑般的静水设计对中国当前社区景观水体设计非常有启发。
NO5英国景观设计理论

克利的绘画
44
克利的绘画“一个花园的规划”
45
借鉴克利的绘画,杰里科将规则的花坛转化为不规则的曲线花坛
46
独具个人风格的图纸表达:用徒手线和彩色铅笔结合,精细地表达方案的构思和微妙的空间差别。随意的线条似乎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形成的,从图纸上可以感受到他设计时思想的流动、设计中更深层次的思考。 “潜意识”创作的途径:荣格清楚地说潜意识(感觉或直觉)是独立的,他不依赖于意识(智慧)而存在。它们独立运作,每种都可以是无效甚至混乱的,相互间的对立会很可怕,可是他们的结合会产生伟大的作品。杰里科的作品似乎总笼罩在一种若有若无的神秘气氛当中。
13
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朗特中建筑、水体与植物完美的平衡构图
14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一书中加贝阿伊阿花园平面图
15
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加贝阿伊阿中长长的笔直的步道
16
1925年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成为权威著作,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失去价值,书中精美的水彩渲染的平面图和钢笔线描的透视图仍不断地被各种书籍引用。 那时杰里科只有25岁,在他从事现代景观设计之前,对古典园林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这一经历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景观设计的生涯。 毕业后,杰里科在建筑协会学校任教,和谢菲尔德一起从事建筑实践。1931年,成立了一个景观设计的咨询公司。
21
纪念碑和谐地处在英国乡村风景中,像永恒的精神,给游人凝思遐想。 白色的纪念碑后的美国橡树在每年11月份叶色绯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正是肯尼迪总统遇难的季节。
22
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使参观者在心理上经过一段长远而伟大的里程,这就是一个人的生、死和灵魂,从而感受物质世界中看不到的生活的深层含义。
景观艺术原理-5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现代景观设计通过创造场所感,打造一个可视、可感、可品位的空间,以此提高 人们对空间的探索和欣赏。
可变性和参与性
公共空间应该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提供不同 的场地,让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和享受。
增加空间可变性和人们的参与性,如快闪活动、临 时艺术展、自行车道等。
建筑和景观的融合
建筑环境
景观设计应该更好的融合建 筑周围的环境,一个好的设 计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持久性和维护
设计不只是建造,持久性和可维护性的考虑将是未来的设计趋势,设计师应该整体考虑整个 项目的维护和持久性。
大型公共开放空间的兴起,如纽约中央公园,激发 了人们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探索和创新。
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影响
1
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关注点,如雨水收储、植 物选材和河流修复等。
2
新技术和材料
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让景观设计更加多样化,如绿色屋顶、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发 电等。
3
场所感
社区和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开放、平等、舒适的场所,人 们可以跨越社交界限在此交流、放松。
有机的社区花园可以为居民提供多种可能,让人们 参与其中,进行种植、娱乐等活动。
可持续性和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
生态景观设计是一种关注生态环境和地球生命的创造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思想将注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水资源是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设计应该整体考虑水的收集和 节约。
文化历史
一些具有文化和历史遗产的 建筑物和场所,为景观设计 师提供了丰富的场所感和创 作灵感。
美学要求
建筑和景观不能单独存在, 美学要求能够很好地促进二 者融合。
浅析托马斯·丘奇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

山水型特色小镇的景观规划策略,即:尊重自然环境,突出景观特点;挖掘地域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配合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优化;重视社区生态,打造五宜空间。
从化南平静修小镇之美,在于古朴自然的山水风景、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高品牌价值的农业产业,在“旅游+”时代,通过对自然资源、产业、生活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塑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自然景观,推动产业升级和大众创业。
深度挖掘南平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三生融合”的五宜小镇,对中国山水型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收稿:2023-03-30)参考文献:[1]李悦.基于“山水城市”概念下的小城镇城市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2]褚天骄,赵文斌.“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剖析和建议———以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2):96-102.[3]丁金华,陈雅珺,胡中慧,等.低碳旅游需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更新规划———以黎里镇朱家湾村为例[J].规划师,2016,32(1):51-56.[4]黄文华,刘有全,刘翔,等.地域性特征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传承与应用[J].现代园艺,2023,46(03):89-91.[5]董丽,王向荣.低干预·低消耗·低维护·低排放———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05):61-65.作者简介:邓从双,女,汉族,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方向:生态规划设计。
浅析托马斯·丘奇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孛宁(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津西青300110)摘要:本研究阐述了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景观的概念,并介绍了现代主义景观的社会文化背景、发展历程、设计思想及其特征,结合对现代景观大师托马斯·丘奇及其主要作品的分析,通过对其设计手法的理解,为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主义景观;托马斯·丘奇;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发展点是由具体走向抽象;第二点是在追求绘画的意境时考虑结合了新科学的发展;第三点是创新应该体现在形式与手法上;第四点是在进行艺术的创作时应该和实用综合考虑。
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发展方向

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发展方向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式园林到现代的自然主义景观,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探讨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西方园林景观设计趋向于融合自然与人工元素。
古典式园林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创造出秩序感和对称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现代的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强调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倡导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生态友好的设计手法。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过滤系统来净化水源,减少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
这种融合自然与人工元素的设计方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方园林景观设计趋向于提供多功能的空间。
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强调观赏性和装饰性,而现代的设计更加注重场地的功能性。
园林景观被赋予了更多的用途,例如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社交活动等。
这种多功能的设计方向使得园林景观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
西方园林景观设计趋向于注重用户体验。
现代社会强调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注重用户的感受和需求。
设计师们通过创造具有情感共鸣的场所、提供舒适的座椅和休息区域以及增加互动性的元素来提升用户体验。
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方向使得园林景观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装饰,更成为人们的活动空间和心灵栖息地。
西方园林景观设计趋向于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应该与当地文化和历史相融合,传承和弘扬传统价值观。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当地材料、植物和设计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景观风格,反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这种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的设计方向既保留了传统的美学价值,又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结起来,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体现在融合自然与人工元素、提供多功能的空间、注重用户体验和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等方面。
这些设计方向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将园林景观融入到人类生活和环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美国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西方美学演变也继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扩张而扩展,审美意识的变化让 人们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崇尚个性、张扬,甚至丑陋、怪异、滑稽的审美观点, 审美对象的“美”的范畴得到扩大。
4.发展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艺术方面影响面和实践范围越来越大, 无形中蔓延到了其他 设计领域。由于自身多元化的一个状态, 设计风格上展现出一种不断运动、变 化和多样的特点, 它推翻了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功能主义。
这些水雾是从32个喷管中喷出的, 虚无缥缈的雾给整 个校园增添奇幻色彩。整个喷泉优雅独特, 为来往行 人和学生增添了富有动态的景观。
彼得·沃克——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雾喷泉具有物质及精神的双重功能。
从物质的角度而言,首先作为水景的存在,其功能之一是吸引别人观赏它本身 的特殊形态: 欣赏雾气在空中悬浮不动的静、随风飘移时的轻逸和闹中取静的 迷蒙。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 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这种设计思潮是从西方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是工业社会 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又是从现代主义里衍生出来,是对现 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2.特征
1、反对理性至上和科学至上; 2、反基础主义,倡导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3、主张多元论,反对中心主义; 4、怀疑理性和科学能带来自由和解放; 5.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
一圈方形水池相连构成矩形用对位与对照 的手法强调公园多层组合的特色。
彼得·沃克——柏林索尼中心
索尼中心容纳了高级公寓、办公室、餐馆和 电影院, 其建筑设计理念相当前卫, 几栋风格 各异的大型玻璃建筑围成一个小广场, 一个巨 大的圆形穹顶在空中将它们联系称为一个整 体, 远望去仿佛一个飞碟落在建筑上一样, 尤 其在晚上, 彩灯变换, 使这里多了一份神秘感。 中心主要是一个大型的电影院和几个餐馆, 还 有一些小型的店铺, 其实就是一座休闲娱乐中 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
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
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一、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自19世纪中叶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诱发出现代景观的艺术和科学两条线索。
艺术和科学始终是20世纪西方景观设计发展的主体,只是表现在不同的设计作品中,二者的比重不一。
较小尺度的景观设计更侧重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而较大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更侧重科学的分析和实践。
1、现代景观科学的探索1857年奥姆斯特德与弗克斯(Calvert Vaux)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开始了美国城市公园运动。
19世纪60年代奥姆斯特德与约翰·缪赫(John Muir)等人提出需要保护一些重要景观的思想,并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约斯迈特(Yosemite)公园。
20世纪初,小奥姆斯特德和谢克里夫在哈佛大学创建第一个景观设计(LA)专业。
此外,在19世纪后半叶还出现了将城市公园、公园大道与城市中心连接成一整体的公园系统的思想。
面向市民的城市公园要求在功能使用、行为与心理、环境及技术等众多方面形成更为综合的理论与方法,使城市公园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景观。
2、现代景观艺术的探索尽管19世纪公元与花园在欧美很多城市中大量出现,但是以兼收并蓄的折衷主义混杂风格为主,设计风格及创造性上流于贫乏。
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艺术的探索是20世纪初西方新艺术运动及其引发的现代主义浪潮。
新艺术(Art Nouveau)引导欧洲艺术放弃写实性而走向抽象性,这一艺术倾向对建筑领域的影响要比景观设计大。
当时只有很少的一些庭院.可以称得上是具有新艺术精神的,而且这些设计大多数是维也纳分离派(VienneseSecession)建筑师的手笔。
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现代艺术装饰展览会(Exposition desArts Decocratifs in Paris)上,建筑师安德烈·韦拉(Andre Vern)和雕刻家保尔·韦拉(Pul Vera)的设计体现了几何艺术装饰的特点。
设计师埃瑞克安(Gabriel Guevrekian)设计的“光与水的庭院”,通过完整地吸收立体主义构图思想,在全面革新景观设计的空间概念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法国20年代兴起的艺术装饰庭院,尽管存在的时间很短,也没有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与稳定的风格,但是这一现代景观的雏形对其后的景观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美国现代主义景观引路人斯蒂尔(Fletcher Steele)便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性创作,这些思想与作品对其后一代现代主义设计师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广泛应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虽然现代景观在各国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具有较统一的“现代主义”思想:对由工业社会、场所和内容所创造的整体环境的理性探求。
反对模仿传统的模式。
追求的是空间,而不是图案和式样。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以法国前卫园林为代表的现代景观开始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促使西方现代景观产生和风格形成。
1938年英国的唐纳德(Chritopher Tunnard)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Garden in Modern Landscape)提出了功能的、移情的和美学的设计理念。
真正推动现代主义景观理论前进的,是30年代就读于哈佛的年青设计师埃克博(Garrett Eckbo)、凯利和罗斯(James Rose)三人在《笔触》(Pencil Points)和《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论文,强调人的需要、自然环境条件及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
二战后的西方社会经济处于萧条期。
20~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迫使家庭庭院的设计更加经济,对“加州花园”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中丘奇的优美设计、埃克博的民主景观和凯利的实用主义设计引起了人们对现代景观的兴趣,但这种应用在美国当时“还不能称作改革,而是一种进化(Peter Walker)”。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进入一个全盛发展的时期,欧洲社会经济也开始复苏并稳定发展,导致了景观设计事业迅速发展和设计领域不断扩展。
在城市更新、国家交通系统和城市、郊区居住环境建设诸多领域中“现代主义”景观理论在大量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完善。
“现代主义”景观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但是它并没有表现为一种单一的模式。
从欧洲到美洲,这些实践造就了西方现代景观第一代和第二代设计师,他们结合各国的传统和现实,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三、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繁荣下的社会无节制发展,使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类文化价值的危机感日益加重,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初期对环境和历史的忽略之后,传统价值观重新回到社会,环境保护和历史保护成为普遍的意识。
现代景观进入了一个“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发展时期,一方面表现为对人类环境反思的“生态主义潮流”,另一方面是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和反驳。
1、生态主义潮流麦克哈格的生态主义思想是整个西方社会环境保护运动在景观设计中的折射。
他1969年所着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提出了综合性生态规划理论,诠释了景观、工程、科学和开发之间的关系。
80年代早期,理查德·福尔曼(Richard Forman)和米切尔·戈登(MichelGodron)合作完成了《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整个80年代是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和规划设计师紧密合作的年代(卡尔·斯坦尼兹)。
同时,西方景观界也注意到了科学设计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片面强调科学性,景观设计的艺术感染力日渐下降;其次,鉴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并不能得到切实保证。
因此,生态设计向艺术回归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应运而生。
2、经典不再和多重取向从60年代开始,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危机动荡促使景观设计进入了反思和转变的时期,一些被现代主义忽略的东西,其价值也被重新认识,现代景观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修正、补充和更新。
功能至上的思想受到质疑,艺术、装饰、形式又得到重视。
传统园林的价值重新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也可以被接受。
设计的思想更加广阔,手法更加多样,现代景观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现代景观的新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
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
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
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启迪一、景观审美的新内涵1、审美价值多元化形式和功能的审美价值观作为景观审美主流贯串了整个20世纪,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尤其是20世纪下半期,还充斥着很多其他的价值观,从而构成了上一世纪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
2、审美情趣个性化在当代,追求个性表达具有广泛的哲学文化基础。
西方哲学中非理性思潮的泛滥,使“尊重个性、肯定个人价值”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思潮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反映,就是表现自我,弘扬个性。
二、现代艺术发展的两条线索:理性与非理性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可分为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注重新的艺术母题思维方式与纯形式语言的学术性研究,强调人类的理性知觉性,这一条线索由“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挑起,从野兽派、立体主义走向构成主义及几何抽象,这是冷静的理性抽象主义。
它们纯粹的理性思维,表达了简洁而富有逻辑性的思想,最终创造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艺术。
另一条则是作为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尚挑起,他从根本上颠覆了艺术的固有概念。
沿着杜尚指引的方向,二战后西方艺术家创造了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集成艺术和装置艺术等等,这些艺术都是“现成品”的陈列、重组或复制。
艺术家并由此进一步推出了大地艺术、环境艺术、行为艺术、偶发艺术和过程艺术等,这类艺术力求打破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大众的界限,重视的是创作过程、行为和体验,而不是创作的结果,总体来说更强调非理性思维的抽象。
1、理性抽象艺术的影响在整个20世纪,理性抽象艺术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
英国风景园林师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指出抽象艺术在设计形态和色彩运用的相互关系上,拓宽了造园家的眼界。
理性抽象艺术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形式语言。
罗斯1938年在《园林中的自由》一文中也提出,“决定现代(园林)形式的要素,最好是求助于抽象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