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斜拉桥的基本概况及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黄坚10号09建工(2)班斜拉桥1.斜拉桥的简概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2.构造原理桥承受的主要荷载并非它上面的汽车或者火车,而是其自重,主要是我们脚下的主梁。

索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

现在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墩了。

斜拉索数量再多,道理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要很多条,那是为了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而已。

3.斜拉桥历史斜拉桥的发展,有着一段十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18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的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曾修建过一些用铁链或钢拉杆建成的斜拉桥。

可是由于当时对桥梁结构的力学理论缺乏认识,拉索材料的强度不足,致使塌桥事故时有发生。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重建欧洲的年月中,几乎被遗忘的斜拉桥重新被重视起来。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公路斜拉桥是1955年在瑞典建成的,主跨为182.6m的斯特罗姆海峡钢斜拉桥。

4.我国的斜拉桥发展斜拉桥在6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上海和四川两地于1975年建成了粮作试验性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即主跨分别为54m的新五桥和75.8m的云阳汤溪河桥。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交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大跨度斜拉桥的建设。

1982年建成的跨度为220m的山东济南黄河桥可以认为是我国第一阶段学习建造斜拉桥的成功总结。

斜拉桥调研报告

斜拉桥调研报告

斜拉桥调研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斜拉桥调研的报告,旨在介绍斜拉桥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斜拉桥是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其特点是通过倾斜的钢索来支撑桥面。

由于采用了斜向的索网结构,斜拉桥可以实现较长的跨度,且结构相对轻巧,耐久性好,适合用于大跨度桥梁的设计。

斜拉桥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最早应用于法国的特鲁瓦斯桥。

之后,斜拉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日本的金泽大桥、美国的温哥华米尔皮特桥等。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建成了一系列大型斜拉桥,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大桥、广州的海珠大桥等。

斜拉桥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用于公路桥、铁路桥、步行桥等。

其主要优点包括:跨度大,可以满足大型桥梁的设计需求;结构轻巧,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美观独特,可以成为城市地标。

然而,斜拉桥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较高,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施工工艺;其次,斜拉桥对地基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复杂的地基处理;最后,斜拉桥的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否则可能会影响桥梁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斜拉桥作为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斜拉桥的调研,
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应用领域,并为今后的桥梁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前言现代桥梁正朝着大跨径、更轻巧的方向发展。

斜拉桥是其中一种最为常用的结构。

斜拉桥由主梁、索以及支承缆索的索塔等部分组成,属于组合体系的桥梁。

通过桥塔上多条斜向拉索的支承,斜拉桥结构可以跨越较大的山谷、河流等障碍物。

文中通过对斜拉桥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斜拉桥在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斜拉桥的修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德国发展了斜拉桥的早期工艺技术:正交异性板,钢箱梁,斜拉索预应力工艺,施工方法等,斜拉桥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斜拉桥早在l7世纪就有,但当时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缺乏可靠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这种结构体系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同时18世纪初修建的两座斜拉桥的倒塌事件,使得这种结构体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直到1938年德国工程师Dishinger 重新认识到了斜拉桥的优越性,并对其进行了研究,1956年由他设计的瑞典Str?msund 桥拉开了现代斜拉桥的序幕。

1956年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Str?msund 桥,跨径是74.7m+182m+ 74.7m ,塔是门型框架,拉索辐射形布置,加劲梁由两片板梁组成。

1957年德国Düsseldorf 建成Theodor Heuss 桥,跨径是108m+260m+108m ,钢塔高41m ,横向独立不设横梁,拉索竖琴式布置,索距36m ,钢梁高3.12m 。

1959年德国Cologne 建成Severvin桥,桥跨径是302m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钢箱梁,塔采用A 形,钢索呈放射形,结构为漂浮式,它为桥的抗震提出有效措施,是世界上第一座非对称式钢斜拉桥。

1962年在委内瑞拉建成Maracaibo 桥为第一座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35m , A形塔,预应力刚性索,混凝土加劲梁,主要为带挂孔的悬臂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结构分析有了新突破,采用电子计算机分析超静定结构,采用密索体系斜拉桥,从而避免了疏索体系斜拉桥主梁重而配筋多的缺点。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Page 33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1998年,瑞士,桑尼伯格 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 L=312m,钢桁架梁双层桥面 ,公铁两用
桥(Sunniberg Bridge, L=140m),四塔五跨
Page 34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斜塔斜拉桥
荷兰Erasmus桥
a、传统无背索斜拉桥
b、无背索部分斜拉桥:一部分荷载由斜拉索传至斜塔,最后传
到基础;另一部分由主梁传递到两边基础
Page 37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高低塔斜拉桥 ① 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两边跨跨径不等的情形 ② 出于桥梁景观考虑,消除单一塔高的单调之感
日本新上平井桥
Page 38
涪陵乌江二桥
1、对300m~800m跨度最有竞争力; 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有比较好的刚度。 2、景观方面的新颖感;
塔的型式多样性,拉索布置的灵活性,可以构造出许 多新型的桥梁形式。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多塔斜拉桥
① 双塔桥型一个大主跨无法满足需要时,可考虑多塔多跨斜拉桥 体系 ② 多塔体系需解决整体刚度不足的问题
① ② ③
Page 39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希腊Rion-Antirion桥
香港汀九桥
Page 40
法国Malliu高架桥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承体系以斜索受拉及桥塔受压为主的桥梁。
Page 4
1.概述
斜拉桥的历史很早,在几百年之前就存在有斜拉桥的雏 形。其承重索是用藤罗或竹材编制而成 。
Page 5
1.概述
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C.J Löscher)在弗莱(Freiburg) 建造了一座木桥,是早期斜拉桥的雏形。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

3、桥塔的形式和布置
1)桥塔纵向形式 主要有三种类型: 单柱形、倒V形、倒Y形
2)桥塔的横向形式 桥塔的横向形式与索面布置密切相关。当采用单面索中,横向形式主要为 三种类型:单柱形、倒V形、A形
当采用双索面时,桥塔横向形式有5种:独柱形、A形、菱形、门形、梯形。
Knie Bridge(中文:格尼桥),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该桥为独塔竖琴式 双索面斜拉桥,桥塔为柱形。
4、锚拉体系与支承体系 1)斜索的锚拉体系 有三种:自锚式、地锚式、部分地锚式。
2、桥塔支承体系 (1)、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2)、塔梁固结、梁墩分离 (3)、铰支桥塔 (4)、塔、梁、墩固结
三、现代斜拉桥发展趋势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是: (1)桥跨向特大跨度(即1000m以上)发展; (2)结构形式更为美观,表现为桥塔独特异形,桥面加劲梁更为轻巧。 因此需要存在改进的问题为: (1)、抗风设计 风的随机性和其动力振动行为极为复杂,尽管依靠风洞试验来验证抗风设 计,但风洞模型与实际还是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多收集跨海峡大桥的风振方 面实际资料加以研究。 (2)、抗震设计 斜拉桥的塔、索、梁的各自振动特性有很大差别,给地震设计带来很大的复 杂性。此外结构的阻尼特性也还研究不够,再加之对于大跨度桥梁,地震的行 波效应也需要考虑。 (3)、斜索的使用寿命 影响斜索的使用寿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腐蚀与疲劳。 (4)结构材料强度的提高 结构材料强度的提高可以减轻结构自重,从而提高桥梁跨越能力。
长沙浏阳河洪山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无背索斜塔竖琴式单索面斜拉桥,主 跨206米,等截面薄壁空心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箱梁高4.4米,桥面宽33.2米。
4)多塔多跨式 斜拉桥与悬索桥很少采用多塔多跨式。主要原因是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的中间 桥塔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有效地限制它的变位。

斜拉桥梁简介及发展趋势

斜拉桥梁简介及发展趋势

大跨度桥梁——斜拉桥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班级:10-1班姓名:卢雪东学号:20101792斜拉桥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索塔主要是承压,斜拉索受拉,梁体主要承受弯矩,外荷载主要由主梁和斜拉索承受,并由斜拉索将受力传递给索塔。

主梁由一根根拉索拉起,等于在梁内设置了许多支撑点,可以将其看作由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这种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小梁体内弯矩,从而降低主梁的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建筑材料,有利于斜拉桥向大跨度方向发展。

主梁常见的截面形式有:板式截面和箱形截面。

主梁截面选取主要由斜拉索的布置形式和抗风稳定性情况所决定。

板式截面的主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一般适用于双索面斜拉桥。

箱形截面梁有抗弯、抗扭刚度大、收缩变形较小等特点,能适应许多不同形式的拉索布置,对悬臂施工非常有利,而且可以部分预制、部分现场浇筑,为施工方案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箱形截面主梁逐渐成为现代斜拉桥中经常采用的形式。

另外,主梁按材料可以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刚—混凝土组合梁、钢主梁和混合式梁斜拉桥相对悬索桥有较大的刚度,在抵抗风载、地震、竖向活载的作用方面有优势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也是我国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一种桥型。

目前为止我国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斜拉桥共有30余座,仅次于德国、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

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按照交通功能分类根据桥梁建造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公路斜拉桥,铁路斜拉桥,人行斜拉桥,斜拉管道桥,斜拉渡槽等,有时在一座桥上这些功能是兼而有之的,如公铁两用桥,现在越来越多的斜拉桥都同时通行管道(输送水。

液化气。

电缆等);按照梁体材料分类有钢桥、混凝土桥、迭合梁桥。

复合梁桥、组合梁桥;按照塔的数量分类有单塔、双塔、多塔;按照索面不知形式分类索的布置:面外——单面索、双面索、多面索、空间索,单索面应用较少,因为采用单索面是拉索对结构抗扭不起作用,主梁需要采用抗扭刚度大的截面。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的计算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桥梁的受力特点的不同以及不同桥梁计算时使用的不同的理论。

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

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

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

桁架梁的杆件承受轴向力,材料能充分利用,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多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拱桥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作用,沿拱桥垂直方向的最小主应力为零。

悬索桥既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

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

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斜拉桥,斜拉桥是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组成,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或钢结构,索塔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的钢丝或钢绞线制成。

它的主要优点有在各个支点支承的作用下跨中弯矩大大减小,而且由于结构自重较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能大幅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此外,斜拉索轴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对主梁施加了预应力,从而可以增强主梁的抗裂能力,节约主梁中预应力钢材的用钢量。

斜拉桥和梁桥和拱桥相比有着跨越能力大的优势。

而与悬索桥相比在300-1000米跨度又有经济性的优势。

同时外形对称美观更兼线条纤秀,构造简洁,造型优美。

符合桥梁美学的要求。

适合在跨度为300-1000米的桥梁使用。

斜拉桥的发展其实进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在国外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建造了一座跨径为32米的木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斜拉桥。

1821年法国建筑师叶帕特在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

大跨度桥梁

大跨度桥梁

大跨度桥梁1。

大跨度桥梁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1斜拉桥斜拉桥是现代大跨度桥梁的重要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跨越峡谷、海湾、大江、大河等不易修筑桥墩和由于地质的原因不利于修建地锚的地方,往往选择斜拉桥的桥型。

它的受力体系包括桥面体系,支承桥面体系的缆索体系,支承缆索体系的桥塔。

斜拉桥不仅能充分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和动力特性。

它以其跨越能力大,结构新颖而成为现在桥梁工程中发展最快,最具有竞争力的桥型之一。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斜拉桥是我国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桥型之一。

目前为止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斜拉桥共有30余座,仅次于德国、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中国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斜拉桥100多座,其中有52座跨径大于200米。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总结加拿大安那西斯桥的经验基础上,1991年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开创了中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

我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

今后斜拉桥的体系多以漂浮式或半漂浮为主。

半漂浮式可用柔性墩或在塔上设水平拉索阻止桥面过分的漂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抵抗温度变形及地震。

斜拉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桥面继续轻型化,跨径继续增大,中小跨径也具有竞争力2)塔架构的多样化3)多跨多塔斜拉桥1。

2悬索桥悬索桥是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除苏通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这两座斜拉桥以外,其它的跨径超过1000m以上的都是悬索桥。

如用自重轻、强度很大的碳纤维作主缆理论上其极限跨径可超过8000m。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出现三个悬索桥大国,即美国、英国与日本。

全球各类悬索桥的总数已超过100座。

美国在悬索桥的发展上花了将近100年的时间,技术上日趋成熟,为全球悬索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首先使悬索桥成为跨越千米以上的唯一桥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面和斜向双索面。 从力学的角度上来看,采用单索面时,拉索对
主梁抗扭不起作用,所以主梁应该采用抗扭强度较 大的截面。 单索面的优点是视野开阔。 采用双索面 时, 作用于桥梁的扭矩可由拉索的轴力来抵抗,主 梁可以采用较小抗扭强度的截面。 斜向双索面对桥 面梁体抵抗风力扭振特别有利。 2.4.2 索面形状
5 结论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 势仍不容乐观,为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 发生,应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法律意识;加 强道路监管,对于违规、违法驾驶行为进行及时制 止,并对违规驾驶人进行教育;最后,合理建设道 路、桥梁,为道路交通提供最合理的载体。
危险性的社会活动;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法 规的宣传和教育,形成在农村公路交通中的自我保
件限制,部分路段视距受限,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违法违纪驾驶的监管。
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要比城市要严峻很 多,究其根本原因,是由农村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与居民单薄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之间的矛盾所造 成的。 因此,欲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除之前 所述办法之外,提高农村居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是 重中之重。主要的建议有:针对农村居民开展道路交 通危险性教育,通过对交通事故案例的宣传,使农 村居民认识到参与农村公路交通是一件具有一定
索面的形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辐射形布置的斜拉索沿着主梁为均匀分布, 而在索塔上则集中在塔顶的一点,斜拉索的垂直分 力对主梁的支承效果较大,节约拉索材料,但是塔 顶的锚固点构造过于复杂。 2)竖琴形布置中的斜拉 索呈平行排列,在索数较少的时候显得比较简洁,并 可以简化斜拉索与索塔的连接构造,对索塔的受力 有利,但是斜拉索的倾角较小,索的总拉力大,钢索 用量较多。 3)扇形布置的斜拉索是不相互平行的, 它兼有上面两种布置方式的优点,在设计中得到广 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吉谦,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17
Henan Building Materials
河南建材 2016 年第 5 期
2.2 结构体系 斜拉桥的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划分方
式:按照塔、梁、墩相互结合方式,可划分为漂浮体 系、半漂浮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钢构体系;按照主 梁的连续方式,有连续体系和 T 构体系等;按照斜 拉索的锚固方式,有自锚体系、部分地锚体系和地 锚体系;按照塔的高度不同,有常规斜拉桥体系和 矮塔部分斜拉桥体系。 2.3 索塔布置
据主流。 斜拉桥一般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选 往往在边跨两端附近区域产生很大的正弯矩,导致
择不同的结构外形和材料,可以组合成多姿多彩的 梁体转动,伸缩缝易受损,可以通过加长边梁以形
桥型。 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的斜拉桥中,索塔形式 成引跨或设置辅助墩的方法予以解决。
大体有 A 形、倒 Y 形、H 形、独柱形等,材料选择有 2.1.2 独塔双跨式
这些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不高,而且其中还有大量 护意识和能力;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农村中小
的报废车,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目前,农村公路 学教育体系,使中小学生认识到上学路上潜在的道
的技术等级普遍不高。 低等级的农村公路路面宽度 路交通事故隐患,认识到不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危
较窄,线形或线形组合不好,受山体、树木等自然条 害性。 其次,改善农村地区机动车管理方式,加强对
2016 年第 5 期 河南建材
DOI:10.16053/ki.hnjc.2016.05.131
浅谈斜拉桥的基本概ຫໍສະໝຸດ 及发展前景刘绍威 身份证号:410526197507195871
摘 要:斜拉桥在目前所有桥型中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在此介绍了有关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建造技术要点、斜拉桥在世界桥梁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关 键 词 :跨径;结构体系;构造;建筑美学
索塔是表达斜拉桥个性和视觉效果的主要结 构建筑物,因而对索塔的美学设计应该给予足够的 重视。 索塔设计必须适合于拉索的布置,传力应简 单明确。 在恒载的作用下,索塔应尽可能处于轴心 受压的状态。
索塔沿桥纵向的布置有单柱式、A 字形、 倒 Y 形等几种。 单柱式主塔构造简单;A 字形和倒 Y 形 在顺桥向刚度大,有利于承受索塔两侧斜拉索的不
跨径小,适用于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

2.1.3 三塔四跨式和多塔多跨式
很少有采用三塔四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的斜拉 论
桥。 多塔多跨式中的中间塔顶没有端锚索来有效地 述
术指标上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我国斜拉桥正在 限制它的定位,整体刚度不能满足要求。 目前国内
向新型结构、大跨度、轻质、灵敏和美观方向发展。
1 我国斜拉桥的发展现状
方式,由于它的主跨跨径较大,一般适用于跨越较
目前,桥梁界一致公认,惟有采用斜拉桥和悬 大的海峡、河流或山谷。 在双塔三跨桥中,边跨与主
索桥, 才能解决跨径超过 200 m 以上的技术难题。 跨的比例非常重要。 边跨与主跨之比和斜拉桥的整
而在 200~1 000 m 的大跨度桥梁建设中,斜拉桥占 体刚度、端锚索的应力变幅有着很大的关系。 活载
和国外已经建成的几座多塔多跨式的斜拉桥的构
2 斜拉桥的结构体系
2.1 孔跨布局 2.1.1 双塔三跨式
双塔三跨式斜拉桥是一种最常见的孔跨布置
造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塔采用 A 形塔和 X 形框架墩;将两个双塔斜
拉桥串联;用铰将三座独塔斜拉桥串联;中塔增设 锚固斜缆。
!!!!!!!!!!!!!!!!!!!!!!!!!!!!!!!!!!!!!!!!!!!!!!!!!!!!!!!!!!!!!!!!!!!!!!!!!!!!!!!!!!!!!!!!!!!!!!!!!!!!!!!!!!!!!!!!!!
综 平衡拉力;A 字形还可以减少主梁在索塔处的负弯 合 矩。索塔横向的布置方式,可以分为独柱形、双柱型、 论 门形、H 形、A 形、宝石形或倒 Y 形等。 索塔纵横向
布 置 均 呈 独 柱 形 的 索 塔 ,仅 适 用 于 单 索 面 斜 拉 桥 [2]。
述 2.4 拉索布置
2.4.1 索面位置 索面位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单索面、竖向双
钢结构和混凝土两种。 斜拉索有单索面、平行双索
独塔双跨式也是斜拉桥一种常见的孔跨布置
面、斜索面等[1]。
方式,由于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主孔 综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 100 多座斜拉桥中,主跨大 于 400 m 的就有 20 座,它们大部分是近 10 年建造 的。 我国在斜拉桥的建造中注重吸收发达国家的先 进经验,并开创性地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在诸多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