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应急预案
突发肺栓塞应急预案

一、背景肺栓塞(PE)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因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而引起的疾病。
肺栓塞的发病急、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突发肺栓塞的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突发肺栓塞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肺栓塞的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医疗机构开展肺栓塞救治工作。
(2)转运保障组:负责组织协调救护车、直升机等转运工具,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转运。
(3)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汇总、上报突发肺栓塞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4)宣传培训组:负责开展肺栓塞健康教育、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对肺栓塞的认识。
三、预警与监测1. 建立肺栓塞预警系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2.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肺栓塞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3. 对疑似肺栓塞患者,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四、应急响应1. 级别划分根据肺栓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I级):病情危重,需紧急救治。
(2)重大(II级):病情较重,需及时救治。
(3)较大(III级):病情一般,需积极救治。
(4)一般(IV级):病情轻微,需关注病情变化。
2. 响应程序(1)发现疑似肺栓塞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疗救治组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病情级别。
(3)根据病情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指挥部组织各工作组开展应急救治工作。
3. 应急措施(1)医疗救治组①组织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②确保救治设施设备齐全,确保救治药品充足。
③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转运保障组①组织救护车、直升机等转运工具,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转运。
②制定转运路线,确保转运安全。
③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3)信息联络组①收集、汇总、上报突发肺栓塞相关信息。
②确保信息畅通,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肺栓塞应急预案正确

一、背景概述肺栓塞(P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疾病。
急性肺栓塞病情凶险,具有高病死率,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
3. 提高医护人员对肺栓塞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肺栓塞救治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2. 设立救治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3. 设立救治小组成员,包括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药剂师等。
四、应急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与诊断(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加强病情观察,对疑似患者进行早期识别。
(2)对疑似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检查,必要时进行CT肺动脉造影、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2. 早期救治(1)患者一旦确诊为肺栓塞,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气道通畅。
(2)对疼痛剧烈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如哌替啶、吗啡等。
(3)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4)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3. 治疗方案(1)溶栓治疗:可选用尿激酶、链激酶和阿替普酶等药物。
(2)抗凝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药物。
(3)其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给予呼吸支持、心脏支持等治疗。
4.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排痰等锻炼,预防肺部感染。
(4)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
5. 预防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肺栓塞的认识。
(2)鼓励患者进行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3)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静脉血栓。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应急预案_肺栓塞

一、背景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由于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称为栓子)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
肺栓塞的病情进展迅速,如未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本预案旨在规范肺栓塞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
二、组织架构1. 成立肺栓塞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领导、呼吸科、心内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肺栓塞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应急工作。
3. 设立肺栓塞应急处理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三、应急预案1. 病人入院(1)接诊医生立即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有肺栓塞的诱因,如手术、创伤、肿瘤等。
(2)立即进行心电图、胸片、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3)对疑似肺栓塞的病人,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气道通畅。
(4)通知肺栓塞应急处理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处理(1)病人立即平卧,保持安静,尽量减轻疼痛、焦虑和恐惧。
(2)给予哌替啶50-100毫克,控制胸部剧烈疼痛,必要时重复给药。
(3)解除肺栓塞及冠状动脉反射性的痉挛,给予阿托品0.5-1毫克。
(4)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采集检验样本。
(5)根据病情,给予溶栓、抗凝治疗。
3. 住院治疗(1)病人住院后,继续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气道通畅。
(2)根据病情,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3)加强病人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等症状变化。
(4)给予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度过心理难关。
4. 院外随访(1)病人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3)提醒病人注意预防肺栓塞的诱因,如戒烟、控制体重等。
四、应急处理小组职责1. 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应急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2.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救治水平。
3. 对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 加强应急处理小组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肺栓塞的应急预案

一、概述肺栓塞(P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因血栓阻塞而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病情危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为提高对肺栓塞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肺栓塞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
2. 小组成员包括: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三、应急预案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对具有以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开展肺栓塞筛查:a. 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b.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c. 具有肺栓塞高危因素,如手术、长期卧床、癌症、血栓病史等。
(2)对疑似肺栓塞患者,应立即进行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血管造影等检查。
2. 紧急救治(1)立即将患者置于平躺位,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2)给予高流量吸氧,流量为4-6L/min,必要时使用面罩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静脉注射利尿剂,降低肺动脉压。
(4)根据病情,给予止痛、抗凝、溶栓等治疗。
3. 住院治疗(1)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明确诊断。
(2)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肺栓塞的认识。
(2)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肺栓塞。
(3)加强基础疾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4)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四、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肺栓塞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性。
3. 对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五、应急物资储备1. 高流量吸氧设备、面罩、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
2. 抗凝、溶栓、止痛等药物。
肺栓塞_应急预案

一、背景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
其病情进展迅速,如未及时救治,可导致患者死亡。
为提高对肺栓塞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肺栓塞应急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应急救治小组,负责现场救治、转运和后续治疗。
3. 各相关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医院内外的救治工作。
(2)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调配和现场救治。
(3)药剂科:负责药品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4)设备科:负责设备的维护、调配和供应。
(5)财务科:负责救治资金的筹措和拨付。
三、应急预案1. 病情评估(1)接诊后,迅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
(2)对疑似肺栓塞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救治(1)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止痛、镇静、解痉等对症治疗。
(3)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抄送检验样本。
(4)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3. 转运(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2)确保患者安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 后续治疗(1)患者到达上级医院后,立即与上级医院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2)根据上级医院治疗方案,做好患者后续治疗工作。
5. 院内救治(1)加强病房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做好病情记录,及时向上级医院反馈。
四、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肺栓塞救治知识培训。
2. 定期开展肺栓塞应急救治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能力。
五、应急物资储备1. 保障应急救治药品、器械、设备等物资的储备。
2. 建立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应急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与评估1. 对应急救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救治水平。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我院对肺栓塞的救治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024年肺栓塞的应急预案

肺栓塞的应急预案一、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在应对肺栓塞的过程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预案旨在规范肺栓塞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二、组织架构1.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或业务副院长担任指挥长,负责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医疗救治组:由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肺栓塞患者的救治工作。
3.护理组:负责协助医疗救治组进行患者护理,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医疗设备、药品、交通工具等应急物资,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宣传教育组:负责对内、外宣传肺栓塞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三、预警机制1.监测预警:医院应建立健全肺栓塞监测预警系统,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早期发现肺栓塞患者。
2.信息报告:发现肺栓塞患者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3.预警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数量,将预警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
四、应急响应1.确诊肺栓塞患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
2.医疗救治组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救治工作。
3.护理组协助医疗救治组进行患者护理,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后勤保障组提供医疗设备、药品、交通工具等应急物资,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宣传教育组开展肺栓塞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应急结束1.当肺栓塞患者病情稳定,救治工作完成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各部门对本次应急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3.医院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继续开展肺栓塞防治工作。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各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4.本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以适应肺栓塞防治工作的需要。
肺栓塞应急预案

一、背景肺栓塞(PE)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
肺栓塞的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肺栓塞应急救治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科室医护人员为成员。
2. 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应急救治工作。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症状(1)医护人员对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患者被确诊为肺栓塞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
(2)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等。
(3)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 诊断与治疗(1)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检查,明确诊断。
(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
(3)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等。
4. 后期治疗与康复(1)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应科室进行后续治疗。
(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3)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复发。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栓塞的认识。
2.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肿瘤、长期卧床、手术、妊娠等。
3. 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五、应急物资储备1. 氧气、吸氧设备、止痛药物、溶栓药物等。
2. 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3. 手术室设备、器械等。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院对肺栓塞的应急救治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
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同时,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肺栓塞患者应急预案

一、概述肺栓塞(PE)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肺栓塞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3. 降低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肺栓塞应急救治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
2. 小组成员包括:呼吸科、心血管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应急预案措施1. 早期识别(1)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肺栓塞症状的识别,如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
(2)对具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长期卧床、手术、肿瘤、妊娠等)进行重点监测。
2. 早期诊断(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
(2)对于疑似肺栓塞患者,立即进行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3. 早期救治(1)对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镇静止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基础治疗。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等。
4. 早期转诊(1)对于病情严重、救治难度大的患者,及时联系上级医院或转诊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在转诊过程中,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确保救治措施不间断。
5. 早期康复(1)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开展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肺栓塞复发。
五、应急预案培训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肺栓塞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2. 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应急预案总结与评估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2. 对应急救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提高救治水平。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肺栓塞的诊疗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9:10部分急查结果回报
①血浆D-二聚体15.26mg/L.FEU(0-0.5),凝血四项示:APTT18sec。
②溶栓开始后每2-4小时测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当其水平降至正常值的2倍时,即应启动规范的肝素治疗。
(5)、10:10病情好转:
患者呼吸困难较前好转,唇发稍绀,间断发音,诉左侧胸痛较前好转,心电图监护提示:BP98/55mmHg,P108次/分,R28次/分,SpQ288%。
(6)、13:30规范的抗凝治疗。
①13:16溶栓后凝血四项结果提示:APTT52sec。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至正常值2倍。
②抗凝治疗;普通肝素3500U静推,接着700U/h(最大1000U/h)静滴,抗凝治疗开始3小时后测定APTT,维持APTT50-70秒,维持48小时,48小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也可采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护士C)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情况不佳。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传染病史,无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30余年,20支/日。
体格检查:T:36.8℃,P:98次/分,R:22次/分,Bp:155/9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左膝左下肢肿胀明显,皮下大片淤血,皮温稍高,左膝及左下肢活动障碍,左足背稍肿胀,左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足感觉未见明显异常,余未见明显异常。
⑨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下病危,沟通下一步治疗计划并签字告病危。取得家属同意并进行下一步治疗计划。(附病危通知书)
(2)、08:45初步诊断
床边心电图结果提示:V1-V3的T波倒置,ST段抬高,呈现SIQIIITIII征,肺型P波。结合患者病史及目前症状,床边心电图治疗初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肺栓塞,肺源性休克。
⑥08:30麻醉科赶到病房。立即行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气囊维持呼吸。
⑦08:45经过五个回合有效心肺复苏,患者意识恢复,心跳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目前心电图监护提示:BP78/44mmHg,P68次/分,R32次/分,SpQ278%。
⑧嘱护士(B)立即抽血急诊化验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心梗三项、凝血四项,D-二聚体。并立即通知心电图室急行床边心电图检查。
立即进入初步抢救:
(1)、处置流程:
①护士(A、B、C)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②管床医生下达抢救医嘱:(护士A)立即连接心电监护,持续心电监护,监测BP,P,R,SpQ2等。心电图监护此时提示:BP65/34mmHg,P0次/分,R0次/分,SpQ262%。并立即连接吸氧导管,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护士遵医嘱,给以普通鼻导管给氧,浓度4-6L/min。同时嘱护士(C)给予开通三组静脉通道。
(2)、08:48沟通病情
医生再次向患者交流病情,沟通治疗计划。结合患者病情,目前可行溶栓治疗,再次向患者家属交代利弊,患者家属仍拒绝转上级医院治疗,要求在我院溶栓治疗,家属签字并表示同意承担相应不良后果和风险。(附溶栓同意书)
(3)、08:53溶栓治疗:
①溶栓治疗:尿激酶:负荷量26万IU,静推10分钟,随后以13万IU/h维持静滴12小时;另可考虑2小时溶栓方案;按120万IU剂量,维持静滴2小时(第三组静脉通道)。(护士B)
[(1)患者入院时情况:
患者:王小二男58岁退休工人汉族已婚体重60Kg。
主诉:左下肢外伤疼痛肿胀半小时。
现病史:患者半小时前发生车祸致左下肢挤压伤,伤后立即出现左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由我院120急诊入院,急诊行左膝及左侧胫腓骨X线检查,提示:左侧胫骨平台骨折。急诊以“左小腿上段挤压伤,左侧胫骨平台骨折”收入院。
(7)、治疗结果:
患者12:30时分患者呼吸困难状况明显好转,胸痛缓解,心电监护示:BP122/75mmHg,P95次/分,R24次/分,SpQ294%。
辅助检查:左膝及左侧胫腓骨X线示:左侧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诊断:左下肢挤压伤,左侧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突发状况:患者今日入院第二天,早晨8:25在家属及管床护士(A)协助患者在床上大便时突然出现大汗淋漓,左侧胸痛,晕厥,呼吸困难,呼之不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初步考虑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肺栓塞,肺源性休克。
③值班医生立即给患者做体格检查示: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唇发绀,呼吸微弱,双肺呼吸音微弱,心率0次/分,左下肢肿胀明显,皮下淤血,左足背稍肿胀,左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足感觉未见明显异常,余未见明显异常。
④即可行心肺复苏,并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即刻通知医院抢救小组,心电图室,麻醉科。
⑤08:30药物抢救:积极抗休克治疗:(1),补充血容量(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第一组静脉通道);(2)升压,多巴胺200mg+0.9%NS/30ml,2ml/小时泵入,随血压情况调节(第二组静脉通道)。(护士A)
肺栓塞应急预案
2016-07-25
地点人
参加人员
责任护士、值班医生
培训内容
肺栓塞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培训目标
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演练,做到人人知晓应急预案及流程,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发生肺栓塞时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抢救。
演
练
场
景
及
记
录
肺栓塞患者的急救处理
[流程]
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吸氧→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