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特根斯坦解构美学的策略
2021维特根斯坦与分析美学范文2

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18891951)的名字几乎与“天才”是同义词。他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 犹太家庭。其父卡尔·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钢铁工业的奠基人,所拥有的财富在整个 欧洲都名列前茅。维特根斯坦共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他的 三个哥哥先后都因各种原因而自杀,其中大哥汉斯(Hans,音乐天才,四岁时就开始作 曲,于1902年24岁时在古巴哈瓦那自杀)和三哥鲁道夫(Rudolf,1904年5月2日在柏林 自杀)都是同性恋。了解这个事实有助于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身上同样的同性恋倾 向。维特根斯坦少年时的数学老师、奥地利伟大的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Ludwig Bo-ltzmann)也于1906年自杀身亡。这种阴影一度影响了维特根斯坦。在长 达9年的时间里,他因为找不到未来人生的目标而在头脑中不断泛起自杀的念头。这种 念头直到1911年在剑桥大学与当时的哲学泰斗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的第一次见面才渐渐消除。因为罗素明确地告诉他:西方哲学的 未来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有责任为哲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因为他是一位前所未 有的哲学天才。 维特根斯坦家族虽然以巨大财富而成为奥地利的名门望族,但他们的父母亲并不 是唯利是图的人,而是奥地利艺术的保护者。卡尔·维特根斯坦生前曾为维也纳的许 多艺术事业提供赞助,维特根斯坦的母亲也尽全力鼓励全家从事文化和音乐活动。受 她的邀请,着名音乐家勃拉姆斯和马勒等都曾出席维特根斯坦一家的家庭聚会。杰出 的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曾专为维特根斯坦的二姐玛格丽特·维特根斯坦画过一幅 全身像。在某种意义上讲,维特根斯坦家庭是当时维也纳的一个艺术中心。身处这样 的环境,维特根斯坦全家人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才华,他的几个姐姐都具有音乐天赋, 一个姐姐是画家。他最小的哥哥保罗·维特根斯坦是卓越的钢琴家,由于第一世界大 战让他不幸失去了右手,着名音乐家拉威尔(Ravel)专门为他写了一首左手演奏的协 奏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根斯坦在家中受教育到14岁,到奥地利首府林茨读了三年书,毕业后进了 柏林夏洛滕堡工业大学学习工程技术。 1908年秋天他来到英国,在曼彻斯特大学注册为工程学的研究生,从事航空学研 究。但不久就决定放弃。他来到德国耶拿与着名学者弗雷格讨论他的计划,后者建议 他到剑桥就学于罗素。于是在1912年初他获准进入三一学院,成为一名哲学研究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维特根斯坦为了让自己能够直接面对死亡而参军, 在奥匈帝国垮台后成了意大利军队的俘虏。就在作为囚徒期间,他完成了自己的成名 作、也是他生前唯一正式出版的着作《逻辑哲学论》。 英国传记作家瑞·蒙克将他撰写的维特根斯坦传一书题名为“天才之为责任”.这 个标题很说明问题。 1998年,在对权威哲学家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维特根斯坦被选为全世界哲 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五位思想家之一,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 德和尼采。①但在“天才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他的与众不同 的个性与为人行事的风格。无论从那个角度讲,维特根斯坦都是一个极难相处的人。 用他的朋友冯·赖特的话说:“我相信绝大多数爱他并且获得了他的友谊的人同时也 怕他。”②曾任美国哲学协会主席、后来与维特根斯坦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898 生于密西根的马基斯根的美国学者奥特斯·卡欧克·鲍斯玛,曾在他的书中写道: “先知该当若何?维特根斯坦是我所知道的最接近先知的人。作为人他像一座高塔, 高耸而独立,无所依傍。他独立不羁,不惧怕任何人。但是,其他人却惧怕他。为什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美概》复习资料绪论(填空单选题)1、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登于1735年首先使用,其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2、伊斯特惕克提出感性学;3、作为最早用“美学”这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人,鲍姆嘉登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4、1750年鲍姆嘉登出版著作《美学》第一卷,此举标志美学学科诞生;5、日本人中江兆民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王国维于1902年将日文美学引入中国;6、美学的奠基时期(以柏拉图为代表),美学的诞生时期(以鲍姆嘉登为标志),美学的发展期(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美学的解构时期(分析哲学对美学的解构);7、柏拉图有关“美本身”问题的提出标志美学思考的开始,柏拉图关于美本身的思考的结论——美是理式;8、美学的奠基人事以柏拉图为代表,美学的诞生是以鲍姆嘉登为代表,美学的发展是以康德与黑格尔为代表,美学的解构是以分析哲学为代表;9、鲍姆嘉登有感于当时的人类知识系统的缺陷,即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知、情、意三者的研究状况的缺陷而创立美学这一学科,美学最初是作为研究感觉(感性知识)的一门学问而诞生的;10、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奠定了他在美学史的崇高地位,康德把自己的哲学分为认识论(研究真)、伦理学(研究善)和美学(研究美)三个部分,真与善的对立也就是必然与自由的对立,而美则是沟通这种对立的桥梁;11、康德提出“美是无利害的快感”,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按照形式逻辑的“质—量—关系—模态”,从四个方面对美感心理进行了分析,称为“审美四契机”;12、黑格尔发展了柏拉图的理论,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命题。
13、分析美学的理论代表人为维特根斯坦;14、中国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与综合时期(王国维、朱光潜);第二阶段:苏化时期(蔡仪、吕荧、朱光潜、李泽厚);第三阶段:实践美学时期(以李泽厚为代表);第四阶段:后实践美学时期;15、王国维对于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是提炼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意境(或境界);16、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7、苏化阶段:蔡仪“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泰“美是主观的”,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8、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现代审美心理学派则强调美学要研究美感经验;第一章1、《国语·楚语上》中记载的“伍举论美”,较早地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美,美与善,美与功利的关系;2、“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表明墨子对美持否定的态度;3、《乐论》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篇美学专门著作,其中著名观点即尽美致用,这种尽美致用观点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观点上;4、孔子关于美的论述:“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这里所谓的“美”是和善、德一个意思,二者可以混同使用;5、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6、德谟克里特和柏拉图把美和愉快联系在一起,伊壁鸠鲁是享乐主义派把美看成是愉悦;7、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8、孟子全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美的观点上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的论点;9、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准,所谓“神”指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这是属于内容方面的;所谓“形”,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言语、动作、表情等,这是属于形式方面的。
语言分析美学何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对美学的启示

第3 2卷第 2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 6 5 2 2 . 2 01 5 . 0 2. 0 0 7
语 言 分析 美 学何 为?
后 期 维特 根 斯坦 思想 对美 学 的启 示
王 峰
( 华东 师范大 学 中文 系 , 上海 2 0 0 0 6 2 )
西方学术流派 , 分析 美学 已经处 于衰退 的境 况, 西 方学 界已经从分析潮流 中摆脱 出来 , 对 语言分析方法进行 了深入反思 。这也 给中国
学 界 带 来 重 大 的影 响 , 因 为 一 种 学 术 潮 流 在
维 的中国学界 不太 喜爱 。两 者结合 在一 起 ,
就形成 了合乎情理 的拒斥态度 。
方法却更加普遍 化 了 , 它 已经成 为基 本 的学 术训练 的一部分 , 内化 在基本 的学术 观念 中。 相 比而 言 , 中国学 界从未 经历 过这 一普遍 化
流派 , 其学术 方法也 未取得 更广 泛 的支持 和 追随, 语言分 析美学 在西 方学界 取得 的 巨大 成就在中国学界似乎是不可复制的 。相 比较
种精神方面 的强 度 , 它 带给研 究 者一 种强
论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主旨

种文化衰退的结果 ,是现代人文化软弱无能 ,心理空虚 的产物 。维特根斯坦曾帮他的姐姐设计房子, 他将严格 的
比例 和对 称运 用 到 房子 的各个 细 节 ,追 求 天然 ,反对 雕
来没有真正束缚住。只有观念的问题和美学的问题才能
束缚 住 我 。从根 本来 说 ,我 对 许多 科学 问题 的解 决不 感 兴趣 ,而对 其他 问题 不是 如 此 。 无论 是 在早 期还 是 后 ” 期 ,维 特根 斯坦 都 坚持 伦理 学 和美 学 的不 可言 说 ,他 对 美学 谈论 的并 不是 很 多 ,但并 不 等于 他对美 学 思考 不多 , 正像 他对 人生 问 题谈 的好 像 不是 很 多 ,而实 际 上维 特 根
第2 4卷 第 1 期
2 1 年 0 月 01 2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Vb .4 O 1 12 N . Feb. 20 11
J U RN A L 0 O F W UH A N TEX TI UN I ER SI LE V TY
论 维 特 根 斯 坦 美 学 思想 主 旨
一
斯坦一生都在苦苦探索 ,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行动上 。 艺术在维特根斯坦的生活 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维特根斯坦认为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 ,艺术和
思 想一 样 ,都 是对 世 界本 质 的把 握 。维特 根 斯坦 一 生特
生 , 将 自己的美 学 和伦 理观 都实 践在 自己 的一生 中 , 他
虽然维特根斯坦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艺术家,但他 的
审美 趣 味在 他 的生 活 中仍 然表 现 地 很 明显 ,他 对 现代 资 本 主 义 的那 种 繁缛 、奢侈 和豪 华 十 分反 感 ,认 为 那是 一
北大美学考研历年真题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09:黄金分割率、移情、荒诞、眩惑08:审美期待、人化自然、中和、净化07:表现、悲剧、境界、隐秀、氤氲06:心灵词典、巧智、崇高、趣味、诗教、兴象05:崇高、表现、心理距离、积淀、典型、趣味04:古雅、荒诞、审美体验、移情作用、为艺术而艺术二、简答题09:1、美学学科的性质102、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03、审美趣味有高低之分吗?154、论尼采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1508:1、美与审美对象的关系?102、解释宗白华“镂金错采”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
103、美与美感的关系。
154、“意境”的哲理性意蕴?1507:阐述艺术终结论。
06:谈谈对审美感情中“乐”与“悲”的矛盾的看法。
1005:1、什么是审美对象?2、什么是审美的无利害性?3、简述对自然的审美经验与对艺术品的审美经验之间的区别。
4、简述产品的符号价值构成。
04:1、审美感兴的特征。
102、结构—解构的区分。
103、审美发生理论的特点。
1001:1、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请阐释它的美学内涵。
202、何谓审美通感?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03、试析审美愉悦和一般快感的联系和区别。
204、有的人说:“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
”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试分析当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2000:1、分析悲剧和喜剧。
2、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3、美育与德育及智育的关系。
4、美学研究的对象。
5、什么是艺术品。
三、论述题(包括材料题)09:1、有人说中国传统美学没有悲剧,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并论述之。
402、哈格若说自然从来都是美的,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并论述。
4008:1、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402、如何区分艺术与非艺术?4006:朱光潜说:“是‘美’就不自然,‘自然’的就还不是‘美’。
”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2505:1、谈谈你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看法。
2、如何看待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3、试评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美学思潮的开创者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美学思潮的开创者作为战后日常语言哲学(又称“语言分析哲学”)的先驱,维特根斯坦致力于冲破西方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学观念,以一种批判性甚至“解构性”的思维方式,从否定方面对“美”、“艺术”作语义上的分析,独辟蹊径地开拓了美学研究的新路径,为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其理论影响之巨大、意义之深远,足以使他毫无愧色地与尼采、海德格尔等西方现代美学巨擘比肩而立。
维特根斯坦一、改变传统思维上的“美”一切哲学上的革命,都来自于思维方式上的革命。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思维方式”意味着“观念事物的方式”,或者是“对待事物的态度”,或“做某事的方式或方法”。
观察事物的方式或方法,比观察本身更为重要,更为根本。
他在《美学、心理学和宗教的讲演集》中明确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在鼓吹一种思维方式,以反对另一种。
说真的,我实在憎恶这另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我正在做的就是改变思维方式,并且说服人们改变其思维方式。
”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对过去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此敌视且认为必须加以改变?原因来自他对西方美学研究精审的考辨与深刻的反思。
首先,他认为传统的美学是形而上学的,因而无法被表述。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所谓“美是什么”一类的问题之所以千百年来令历代美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症结并不在于该问题本身是一个难题,而在于以往的美学研究的思路是建立在一个完全虚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对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彻底的清理,以匡正美学思考方式的严重偏误。
传统美学总是一开始就问:美是什么?从而得出一个美的本质的定义,再由这个定义演绎出整个美学体系。
对美的本质的定义殊异,便形成了历史上的各种美学流派。
对此,分析美学“棒喝”道:“‘美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命题?”命题是对于世界或事物的陈述,是世界或事物的图像。
图像和世界是对应的,这种对应性决定了命题的可证实性,一切命题都可以分为可证实的和不可证实的。
维特根斯坦美学_划界问题

比 如 说
,
对 一首 乐 曲
我 们 指出 这 一 节 是 无 理 的而 那里 贝斯 又 太 响 了 等等
如 果 对 一 个 艺 术 品 不 满意
“
。
。
或对 一 幢 建 筑
我们 指 出这 个
门 如 果 造 得 低 一 些 就 好了 标 志着 对艺 术 品 的 理 解
的 人 区 分开 来
“
。
,
必 须 是能 够指 出错 误 之 所在 才
情 的 事实 于 是对于 美学 便 有 两 个 问题 一 个 是艺 术 品 的评 价 问 题 这是 一 个可 批 评 的 领 , 另一 个 是 审 美 先验 价 值 的 显 域 所必 须 澄 清 的 是 给 出 美 学道 理 的 正 确性
示 问题
,
这 是一 个不可 批 评 的领 域
,
所 必 须 揭 示 的 是艺术显 示 审 美先 验 价值 的 必 然性
”
,
这 种 研 究至 多 解 释 了 审
美的
“
原因
“
而 不 能解 释 审美 的
”
“ “
道理
”
!
。
关于
”
“
原 因 ” 的说 明 不
。
能回答
为 什么 喜 欢这 个 艺 术 品
。
而 只能 回答
”
喜 欢不 喜 欢这 个 艺 术品
”
。
的问题
前一 个 问
题 才是 真 正 的 美 学 问 题
关于
“
态度
和
“
情 感表 现
怀 疑 论 出现 了
十
二
,
。
但 另 一种 情 况 是
”
北大美学考研试题(全)

1999中国美学史1.从书名回答作家名如:《林泉高致》——郭熙;《画品》——谢赫;《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2.标点并阐述美学内涵,一段孔子美学思想的评论性文章。
(类似的古文引文及后面的注释,很可能会作为考试题目出现)3.名词解释(5个)4.王夫之的现量说5.中国美学史的意象说与现代意义1999西方美学史1.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及意义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本体论意义3.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及其意义4.名词解释(10个)洞穴比喻结构主义黄金分割2000美学原理1.分析悲剧和喜剧2.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3.美育与德育及智育的关系4.美学研究的对象5.什么是艺术品6.十个美学家的代表作:李泽厚、朱光潜、王朝闻、王国维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海德格尔卡西尔、桑塔亚那、科林伍德2000中国美学史1.飘逸和沉郁的美学内涵2.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3.道家的自然美4.儒家的美育思想5.王夫之的现量说2000西方美学史1.通过悲剧《安提戈涅》分析黑格尔悲剧理论2.休谟的审美趣味说3.前苏格拉底美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名词解释(10个)2001美学原理1.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请阐释它的美学内涵。
2.何谓审美通感?请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3.试析审美愉悦与一般快感的联系和区别。
4.有的人说:“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请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试析当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2001中国美学史1.试述先秦儒家美学的中和论。
2.简述《易传》的意象理论及其美学意义。
3.嵇康“声无哀乐论”试评。
4.试析苏轼“常形”、“常理”说的美学内涵。
5.刘熙载“肇乎自然”和“造乎自然”理论评说。
2001西方美学史1.试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
2.试论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
3.康德“审美具有普遍可传达性”理论评述。
4.试析闵斯特堡(Hugo Münsterberg)的“孤立”说。
5.简述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的艺术美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I 0 1年 8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Hu n s a ie st o r lo a g h n Un v r i n y
Vo .3 NO. 11 . 4 Au .0 g2 1 l
论维特根斯坦解 构美学 的策略
洪 永 稳
( 山 学 院 文 学 院 , 徽 黄 山 2 5 4) 黄 安 40 1
之为依 据 , 把一切知识建筑 为科学。于是他们把研究 的重点 集 中于严密性 和普遍 有效性著称 的 “ 学基 数 础” 。然而经过一段 时间的研究 , 他们发现数学 的许多
基本观念 根本经 不起推敲 , 如 基数 、 数 、 穷数 、 诸 序 无
摘
要 :0世 纪 分析 美学 家维特 根 斯 坦在 形 而上 学危机 及 哲 学的语 言 学转 向的 背景 下率 先从 图像 论 、 2
语 言误 用 和 家族 相似 等 几 个方 面给 关的本 质 以彻 底 的解 构 , 因而使 其理 论 具有 很 大 的后 现代 色彩 , 其后 与 来的解 构主 义 美学有异 曲同工之妙 , 西 方 美学 史上具 有 巨大 的理论 开创 性 。 在 关 键词 : 而上 学 ; 形 语境 ; 家族 相似 ; 构 策略 解
中图分类 号 : 1 1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2 4 7 2 1 )4 0 4 — 4 17 — 4 X( 0 1 0 — 0 1 0
2 0世纪 奥地利 伟大 的哲学家 维特 根斯坦 以 其独
特 的个 性 、 独特 的思 想 、 特 的著作 而成 为英 美分 析 独
受。
有通过人而 显示其本身绝对上帝 的形 而上学体 系。在
这 些唯 心 主 义 的 哲 学 家 看 来 ,超 越 的 自我 ” 以极 大 “ 可
收 稿 日期 :0 0 O — 6 2 1一 9 2 作者简介 :  ̄
- 1 6 一) 安 徽 舒 城 人 , 海 师 范 大 学 文 艺 学 博 士 , 山学 院 文 学 院讲 师 , 究 方 向 为 中 西 美 学 、 艺 学。 (9 2 , 上 黄 研 文
的 热 潮 激 起 了 西 方 哲 学 家 对 科 学 的 基 础 和 实 质 的 研 究 兴趣 。他 们 设想 , 旦找 到了 科 学 的 基 础 , 可 以 以 一 就
宇 宙论 迅速 地 被 打 破 。首 先 是 1 世 纪 晚 期 麦 克 斯 韦 9 的 电磁 场研 究 ,贝克 勒 尔 发现 放 射性 ,0世纪 初 普 朗 2
戏、 意义 即用 法 、 境和 家族 相似 等具 有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聋发 聩 的 语
的 ,所 以 自然在 某种 意义 上与其 说是 完全独 立 的存 在, 不如说是 自我的象征或 符号 。但 是具有科 学倾向
的现 代 思 想 家 , 们 不 满 这 些 唯 心 主 义 的形 而 上 学 的 他
理论 , 因为 它们 不能在 经验 的层面 得 到检验 , 也不能 恰 当地代表科学知识 的基 本原则 。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相 比 . 似乎 更能 反映 当代 科学 的证明性 质 , 它 但 也假设 了最 终不可检 验 的实体—— 物质 , 也未能说 明 人类意识 的主观现 象。其他 的形而 上学如 反映笛 卡尔 和康德 的二元论 因承认 先验方面 的存在 而受到抛弃 。
由于 经 验 的 中 断 而 导致 了 认 识 论 的 困境 , 而 上 学 已 形 失 去 昔 日卓 越 的地 位 , 种 思 辨 的观 察 者 在 理 性 上 可 那
解构传统逻 各斯 中心主义功能 的一 系列理论 。 些理 这
论 的提 出 。 不仅体 现 了维特 根斯坦 的解 构特 色 , 也体 现 出他 的解构策略 , 使他 的美学具有很 大 的后现 代特 征, 以致 当代 美国著名的哲 学家罗蒂把 他 的思想 看作
的科学 , 希望科学充 当现 代思 想的拯救者 。 整个 1 9世 纪是科学发展 到黄金时 代 ,它 的各分支发 展迅猛 , 以
科 学 与 技 术 的 系 统 联 系 为 基 础 的 实 际 运 用 也 日新 月
异。 在这种情 况下 , 它宣布拥有 关于 世界的有效知识 ,
即 使 受 到 一 定 的 批 判 ,却 似 乎 有 理 由得 到 人 们 的 接
1 9世纪 末到 2 0世纪初西方 的哲 学发生一场 革命
性的转变 ,哲学 的基础 和开端 不再是传 统认识论 , 而
是现 代诞 生的数理逻辑 。这要追 溯到 1 8世纪 以来 的 形而上学 的衰落 。 康德 以后 , 国古典哲 学家费希特 、 德 谢林 和黑 格尔 提 出了人 类思 想 的认 知范 畴在 某 种 意 义 上是宇宙 的本体论 范畴 , 此基础 上构造 了一个 具 在
的扩展 。 而且可 以确认 是构成 一切实在 的绝对精神 的
一
个方面 。内容和形式都 是由无所不包 的上帝 所决定
哲学的重要代 表。他的分析美学思想是他 分析 哲学 的 重要组成部分 。 对传统形而上学美学本 质观 的彻底 他 否定 , 分地体现 了后现 代美学 的解构特 征 。指 出传 充 统 哲学 ( 美学 ) 困境 是误 用 了语 言 , 出语 言 之游 的 提
是一种 后哲学的文化 。
一
、
解 构的 背景
理解 的普遍秩 序 , 基本上被排除 。由此 , 据笛卡尔所 根 确 立 的原 则发 展起 来 的现代 哲 学最终 推翻 了 自身传 统存在 的理 由 , 从而陷入了形而 上学的衰落的困境。
随 着 哲 学 的 衰 落 , 们 的 目 光 自然 转 向 日益 发 达 人
・
4 2・
黄 山学院学报
一
21 0 1生
但是, 了 2 到 0世纪 初 , 学 的 发 展 极 大 地 改 变 其 科
在 认 知 上 和 文 化 上 的 地 位 , 物 理 上 , 卡 尔一 牛 顿 在 笛
切 知 识追 求 和仿 效 的 目标 。 种 “ 切 知识 科学 化 ” 这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