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论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的意义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哲学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研究语言、思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哲学思想在逻辑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围绕语言和现实展开,他认为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使用是其意义的关键,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它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并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景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维特根斯坦关注语言的限制和可表达性。
他认为语言只能表达符合逻辑规则的事物,对于那些超出语言能力的领域,语言是无法捕捉和描述的。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沉默说教”的概念,即当语言无法表达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保持沉默。
他认为沉默并不是一种无能,而是一种对语言的尊重。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还涉及到逻辑学和认知科学。
他提出了“逻辑分析”的观点,认为逻辑是语言的基础,并用逻辑语言来描述和分析事物。
维特根斯坦还对心理学和认知过程进行了研究,他强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语言活动。
维特根斯坦还对伦理学和宗教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他认为伦理学是关于言行的问题,并提出了“言行一致”的原则。
他还对宗教问题提出了怀疑和反思,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上。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使用,强调语言游戏的重要性。
他对语言的限制和可表达性进行了探讨,主张在语言无法表达的领域保持沉默。
他反对哲学作为概念分析的方式,强调将注意力转向实际问题。
他还涉及逻辑学、认知科学、伦理学和宗教问题。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及其哲学意义

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及其哲学意义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及其哲学意义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逻辑哲学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探讨其哲学意义。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主要集中在他的两部重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中。
他首先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游戏,而不是简单的符号传递。
他强调语言的使用是由社会和文化背景决定的,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规范。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语境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提出了语言的私人性问题。
他认为,语言是个体内心的表达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游戏和语言规则。
这意味着,语言的意义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哲学中对于语言的客观性和绝对真理的观念。
维特根斯坦还对于语言的界限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语言只能描述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事实,而对于超越经验的事物,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这一观点对于科学方法论和知识论具有重要意义。
维特根斯坦主张,哲学应当关注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游戏的规则,而不是试图回答超越语言的问题。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语言游戏理论挑战了传统哲学中对于语言的客观性和绝对真理的观念,为后来的语言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的私人语言论引发了对于语言意义和主观性的思考,对于理解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他的语言界限论对于科学方法论和知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对于语言和经验关系的深入思考。
然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哲学家认为,他的语言游戏理论过于主观,忽视了语言的普遍性和共享性,导致了对于语言意义和真理的相对主义观点。
此外,他的私人语言论也受到了批评,一些哲学家认为,语言的意义应当基于共同的规则和共享的理解,而不是个体主观的表达。
综上所述,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是20世纪哲学界重要的思潮之一,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张着重反对传统哲学中的传统分析方法,倡导以语言分析为基础,倡导从语言的使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试图揭示语言使用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强调的是:
第一、语言游戏观念。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的工具。
人们的思维活动都是以一种特定的语言游戏形式出现的,通过语言的游戏形式,人们可以理解和交流,这也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考方式。
因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把语言作为人类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将语言视为是一种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二、意义观念。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意义是依赖于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的。
语言只有在特定的背景和情境下才具有意义。
因此,语言的意义是相对的,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和使用情境。
这与传统哲学中的真理观念完全不同。
传统哲学认为真理是绝对的,而维特根斯坦认为真理应该根据其所处的语境来判断。
第三、哲学的界限观念。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问题只是来自于一些形而上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语言的问题。
他认为所有被认为是哲学问题的实际上都可以通过语言的分析解决。
因此,他的哲学思想主张放弃传统哲学的大部分问题,而是要更多地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出问题的答案。
总的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他强调语言和语境,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语言在人类思维中的作用,同时也能批判传统哲学的狭隘观念,为后来的思想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和语言哲学的先驱。
他的思想对20世纪以及当今世界的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哲学思想虽然极富争议,但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自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对哲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一、生平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成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数学和工程学,后来转向哲学,成为弗雷格的学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奥地利军官参加了战争,这段经历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维也纳大学继续学习,并开始了他的哲学研究。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放弃哲学研究,寻找其他事业,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哲学。
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他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转变,但一贯的主题是语言的本质和哲学的方法。
他于1951年在剑桥去世,留下了一系列关于语言和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二、哲学思想的发展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早期和晚期。
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受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哲学应当是科学的延伸,应当像其他科学一样,仅仅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是对抽象概念和形式逻辑的思考。
他在《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各种有着不同规则的“游戏”组成的。
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就像在不同的游戏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一样。
这个观点对后来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则对他早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相对客观的事物,而是受到情境和使用者的主观影响的。
他反对形而上学和抽象思维,主张哲学应当关注日常语言的使用。
他强调语言的限制和不完备性,认为语言无法准确地描绘现实,但却是我们思考和交流的唯一手段。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读书心得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读书心得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阅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时,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是唯一理解和表达世界的方式,语言的使用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的概念,指出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方式,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批判了一些传统哲学观念的片面性和模糊性。
在我的理解中,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我们思维的载体,只有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现实世界。
其次,维特根斯坦强调了语言与世界的联系。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语言的使用,即语言与行为密不可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行为总是相辅相成的。
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方式,而不仅仅是符号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根据语言的使用情境来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将语言和事物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另外,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认为哲学的问题大多源于对语言的误解和滥用,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澄清和解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解决哲学问题。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语言游戏”和“私语言”等重要概念,为我们理解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我的理解中,哲学的本质在于对语言的思考和分析,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哲学问题。
综上所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给我带来了启发,也在实践中引导我更好地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他的著作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对语言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我将继续深入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希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札记

“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札记【摘要】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影响深远。
他认为哲学应当避免无意义的讨论,而是集中于语言的使用和意义。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强调语言的局限性和多样性。
逻辑哲学论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提出了逻辑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人类、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哲学考察》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意义在于引导我们重新思考哲学的本质,认识到沉默和语言的重要性。
他的影响延伸到了后维特根斯坦时代,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通过对他的哲学观点和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哲学、沉默、语言游戏、局限性、逻辑哲学论文、人类、自然科学、数学、哲学考察、影响、哲学意义、本质、后维特根斯坦时代、生平、哲学观点。
1. 引言1.1 维特根斯坦的生平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被认为是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维特根斯坦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钢铁大亨。
维特根斯坦曾经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工程学,后来转向研究哲学,并在剑桥大学深造。
维特根斯坦生前写下了两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文》和《哲学探讨》。
他的思想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学领域。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性格复杂、孤僻的人,他喜欢独处思考,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理解现代哲学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维特根斯坦在1951年去世,但他的思想却永远留存于世,影响着无数后来的哲学家和学者。
1.2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独特的贡献。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在哲学上的重要性,他认为很多哲学问题都源于语言的误解或混淆。
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文》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认为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不同语言的使用方式就像不同的游戏规则一样。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包括了逻辑哲学、语言哲学和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其中以他的后期哲学思想最为引人注目。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他关注了语言、意义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观点,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思想内涵及其在当代哲学中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起源和背景。
在他晚年的著作《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意义和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否定了早期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并提出了他独特的“语言游戏”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不是用来描绘现实的工具,而是用来进行各种不同“语言游戏”的工具。
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目的,因此不能用统一的逻辑结构来解释所有语言现象。
除了语言游戏理论外,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还包括了对于语言的边界和语言的局限性的思考。
他认为语言有其适用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问题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和解释的。
这一观点对当代哲学中的语言哲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许多哲学家对于语言和现实关系的深入思考。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对语言、意义和现实的独特见解,还在于其对当代哲学的启示。
他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审视语言和认识的本质,要认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语言的局限性。
这对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使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语言和认识的本质,进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也存在争议和质疑。
有人认为他的语言游戏理论过于主观和相对主义,无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实;也有人认为他的语言局限性理论过于悲观,忽视了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对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辨析。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语言哲学对于现代哲学和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本质、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限制和可能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首先,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他认为语言是我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方式,而思想则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他强调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了语言的局限性。
他认为语言只能描述那些可以被言说的事物,而对于那些无法言说的事物,语言是无能为力的。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功能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维特根斯坦关注语言的使用方式。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其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来确定的。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认为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使用的,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规范。
他强调了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主张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多义性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启示。
此外,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逻辑结构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语言游戏构成的,每个语言游戏都有自己的语法和规则。
他强调了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法规则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运作方式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语言的逻辑结构来揭示语言的运作方式。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运作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是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真理性。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和“语言的形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语言的真理性来探讨语言的意义。
他认为语言的真理性是通过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规则来确定的,而不是通过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的。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真理性具有重要启示。
总结起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的使用方式、语言的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的哲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根斯坦论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的意义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2-9 9:44:34 点击:1摘要:如何理解思想概念和思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维特根斯坦从前期的逻辑图像论到中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清除了心理主义残余,澄清了思想是一个日常语言中的概念。
他认为只有结合一定的语言游戏,阐明其实际用法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而当代进向中讨论思想问题的语言主义(行为主义或解释理论)与心灵主义(主要是表征/计算理论),都是因为误解了思想的实际用法而走向了歧途。
思想的本质在思想的语法中道说出自身。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思想;用法;思想语言假说;解释理论;表征/计算理论思想(thought)①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推进。
在当代哲学中,思想问题依然是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学界讨论“思想”概念及其问题的基本框架何谓思想(thought)?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贯穿于整部哲学史。
在《泰阿泰德篇》里,柏拉图让苏格拉底这样来回答“‘思想’的意思是什么”这个问题:灵魂与它自身就所论及对象而做的交谈(Atalkwhichthesoulhaswithitselfabouttheobjectsunderitsconsideration)[1]。
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中提出,语言不过是人内心中经验的一种符号。
[2]因为人有不同种类的语言,如果如柏拉图所说思想就是在内心中说话,那么不同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就不同,人们之间就完全无法交流了。
因此使得不同语言能够交流的可能性就在于人心中具有普遍的或者共同的内容,而这就是人的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争论的焦点在于:思想内容的普遍性是如何被定义的,是由个别语言的约定所达到的一定范围内偶然的普遍性,还是由不受语言影响的心灵过程的一致而获得的必然的普遍性。
而在近代的哲学讨论中,笛卡尔区分思质(mind-stuff)和事质(body-stuff)的二元论思路为我们建立了关系的基本框架。
这一思路发展到当代,在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讨论中,关于思想的讨论也是重要的议题。
以表征/计算理论或思想语言假说为出发点的图灵、乔姆斯基、福多、普特南等人的心灵主义(Mentalism)和语言哲学家赖尔、戴维森、达米特为代表的语言主义(Lingualism)始终持有不同的看法。
[1]1前者更倾向于认为思想是人类内在的经由表征和计算建立起来的心理过程,是独立于语言的。
而后者则倾向于认为人类的思想能力是由人类外在的智性行为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决定的,可以通过行为的倾向或解释来分析思想。
这两条思路的区分,按照霍克威(ChristopherHookway)的说法,是由于思想这个词汇的一般用法造成的:可以用两种方式来描述思想。
一种是通过观察,了解到思想和推理能力的范式例子(para digmaticexamples)的特征是在人类心中发生的事件或者过程。
比如思想与推理与在有意识状态下的思想过程有着直接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与语言相互独立,思想是语言的伴随物。
而另一种则是可以将思想看成一种行动(activity),它包含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而内在的过程应当以它们在这一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定义。
[1]即我们依据思想的成就,而非过程来定义思想。
虽然主流的思想研究者都赞同这一区分,并分别沿着两条道路发展出语言主义(行为主义)导向的解释理论和心灵主义导向的表征/计算理论。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文德勒[3]就认为,过于强调思想的过程与产物的区分是容易误导人的,因为思想的成就一般来说并不是思想,而是动作、行为、语言,如果我们求助于这些外显的事物来定义思想的话,那么,实际上是引入了另外的概念,这样就错失了思想的本性,因此,思想的过程与产物不能做硬性区分。
维特根斯坦的想法既不同于语言主义,也不同于心灵主义,他也从来没有表示过对于这一区分的赞同。
在前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中,他通过命题意义的逻辑图像论建立起来的思想学说,阐明了在本质或理想语言中思想作为世界与语言中介的表象载体的结构与语法特征,避免了上述论述中各种既定的理论设定所造成的偏见。
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向了中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他通过分析日常语言中与思想有关词汇的实际用法,来说明各种哲学理论是如何误用了日常语言而导致的诸种哲学困境,从而无法达到它们所设立的哲学目标。
最终我们无法通过哲学理论的方式去获得对思想的理解,而唯一可行的方式是面对语词的实际用法,在用法中明晰思想的概念。
二、从“双重投影”到概念类型区分大体来说,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正如其结构所显示的,如果说码段(1)和(2)主要讨论的主题是世界,那么(3)和(4)则是思想(或命题),(5)和(6)是语言,在理想语言或语言的本质结构中,三者之间处于同型同构的镜式反映之中,通过逻辑结构的共享性来彼此投射:思想是世界的投影,语言(命题)是思想的投影。
维特根斯坦建立的是世界—思想—语言的三重结构。
前期维特根斯坦用一段话来概述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现在清楚了,为什么我认为思想和语言是一样的。
因为思想就是一种语言。
因为一个思想当然也是,一个命题的逻辑图像,并因此它就是一种命题。
”[4]在码段(3)和(4)中,维特根斯坦从两个角度,即“事实的逻辑图像”(3)和“有意义的命题”(4)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思想的看法。
先看第一个方面,在码段(3)中,维特根斯坦承接(1)和(2)中对于图像与世界关系的讨论,用“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来引入思想这个新概念。
作为事实的命题记号若是想要表征同样作为事实的世界中的事实(事态),必须透过思想这一环节。
然而,思想虽然是作为世界与语言之间的中介,但是它自身是不可直接表达的,因为命题才是唯一能够图示事实和表达思想的,“思想在命题中得到了一种可由感官感知到的表达”[4]32(3.1),即我们通过使用命题记号表达命题来表达思想。
正确的命题形式表达思想,错误的或非本质的形式扰乱思想,在使用中显示出其错误,并需要得到澄清,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在逻辑上澄清思想(4.112)[4]48,将思想的真正形式通过命题表达出来,从而保证思想能够作为语言与世界之间的中介。
思想作为事实的逻辑图像,它的可能性是因为“思想包含它所思想的情况的可能性,可以思想的东西也就是可能的东西”(3.02)[4]31。
这里所涉及的是逻辑图像这个概念。
而逻辑图像是用来图示世界的。
这里的世界是逻辑空间中的世界,也就是对象及其结合的诸种可能性的世界。
“逻辑空间”不是现实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思想的诸种情况是对象及其结合的可能情况,而不一定是其事实情况。
而对于这种思想的可能性问题,维特根斯坦的回答是:“我们不能思想非逻辑的东西,否则我们就必须非逻辑的思考。
”(3.03)[4]31而同时:“在逻辑中没有纯粹是可能的事情。
逻辑涉及每一种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
”(2.0121)[4]26由于逻辑形式是思想世界与对象及其结合的事实世界的共有形式,逻辑形式的一致性,保障了思想—世界的同型同构性。
也就为思想作为世界的投影提供了依据。
另一个方面,维特根斯坦从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方面讨论了思想的另外一个面相。
“被使用的、被__思考的命题记号即是思想。
”(3.5)“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4)[4]41。
如果说第一方面讨论的着重点是语言和世界的关系的话,那么,第二方面讨论的是思想与语言的关系。
对于世界或实在来说,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图像,对于语言来说,思想是得到使用的命题记号,即有意义的命题,因此,“在命题中思想可以这样来表达,使得命题记号的要素与思维的对象相对应”(3.2)[4]33。
这里的命题记号即我们用命题来表达思想的记号,联系到后文所讲的“命题的可能性建立在对象以记号为其代表物这一原理的基础上”(4.0312)[4]45。
也就是说,通过建立命题记号与思想中的对象的代表关系,命题从而是思想的表达。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想法,将代表基本思想的记号以特定的结合方式结合在一起,这个思想便为感官所能够知觉的方式作为命题而呈现给我们。
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一个命题就是一个处在对世界的投影关系中的命题记号”(3.12)[4]32。
这样,命题与思想是两个建立起来的互相对应的系统。
到这里,命题—思想—世界这种同型同构的投影关系逐渐显露。
按照格劳克(Hans-JohannGlock)的说法,这里维特根斯坦实际上是对弗雷格将思想作为抽象实体的一个反动,思想是具有意义的未说出的命题,而命题并不是一个非物质的实体的名称,而是一个在应用中的句子(a-sentence-inuse),一个被放置到世界中的命题符号。
[1]由于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以逻辑图像和有意义的命题两种面相来作为世界与语言的中介,因此,思想在语言中可以完全得到表达。
这样,就可以理解在上文中维特根斯坦提到的“语言与思想是一样的”的含义。
思想作为世界的一幅逻辑图像,与同样作为实在的图像的命题有着同型同构的关系。
因此用记号来代表思想对象构造命题,也在同样意义上意味着思想对象以记号组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思想就是一种语言。
维特根斯坦在以上思路中显露出来的论证策略是避开对思想的直接言说,而是通过其与世界和语言的关系来阐明思想的位置。
思想的表象能力,而非其心理特质,才是维特根斯坦真正关心的内容,因此,透过这种本质关系,我们知道作为心理内容的思想也只能是以其对世界的表象能力作为本质特征的一种表象语言。
然而,前期维特根斯坦并没有足够意识到,他有一个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上文中的(3)和(4)是不兼容的。
如果说“思想作为有意义的命题”这一点是较为清楚的话,“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图像”这一点似乎是令人费解的。
因为思想与语言之间具有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留意到的区别:思想不需要作为对象的命题记号,思想具有理解的直接性,不需要指示其“投射的方法”,命题或语言则需要思考其与实在的对应方式才能理解其意义。
当我想到某事的时候,我并不对我意谓的和我在想的是什么而感到怀疑。
而命题则不是这样。
命题在不被使用的时候只是记号,似乎是思想赋予了命题以意义,思想建立起了命题记号与事实之间的描画关系。
这一点在《哲学语法》时期得到了关注,维特根斯坦质疑说:“发生的不是这个符号不能被进一步解释,而是我并不解释,不解释的原因是我对当前的图像感到自然,当我解释的时候,我从思想的一个层次走向另一个。
如果我‘从外面’看思想符号,我会意识到它可以被这样或那样解释;如果它是我的思想中的一步,那么它就是对我来说很自然的停靠处,并且它的进一步可解释性并不占据(或困扰)我。
如同我拥有一个铁路时刻表,并且在不关心一个表格可以被以多种方式解释的事实的意义上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