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上)讲解

合集下载

浅谈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

浅谈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

浅谈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关键词: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用规则说语言教学摘要:本文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从“意义用"和“语言规则说”出发,探讨这两种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认为着眼于用法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语言规则能学习者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自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之后,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和意义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坦,再到奥斯汀、乔姆斯基,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具有合理性的理论和假说。

维特根斯坦作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对语言更是有独特的思考.尤其是他思想的后期,被认为是其观点走向成熟的阶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用和语言游戏规则入手,分析其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从而深入领悟其语言观的内涵。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XX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哲学研究》(1958)一书中。

他批判了之前的意义指称论,并引入“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的概念.他认为,语言好比是象棋之类的游戏,正是由于人们制定了一系列语言使用的规则,才使得原本了无生气的语言符号有了意义。

因此,对于意义的理解要从用法中去把握,从丰富的日常交际场景中去把握.“For alarge c**sofcases—though notfor all—inwhich we employ the word ‘meang’,it can be defined thus:the meang ofa word is its use in the language.”(§43:106)XX概括来说,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核心有二:一是词语的意义就是其用法;二是语言是一项受规则制约的生活形式。

本文重点在于分析这两种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因此对观点的具体阐释将不再赘述。

XX二、“意义用”和“语言规则说”与语言教学(一)从“意义用”出发词语的意义就是其在语言中的用法,这一观点对于语言习得和教学有最直接的启示。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作为分析哲学的创始者之一,维特根斯坦特别关注语言哲学。

无论在其前期还是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都占显著地位.《逻辑哲学沦》和《哲学研究》分别是维特根斯坦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在这两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接下来我将通过本文试图介绍、分析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支持意义逻辑指称论的观点。

名称与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即指称关系.名称的意义即名称所指称的对象.关于命题的意义,按照图像论的观点,命题的本质在于描述事实.所以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与事实之间的描述关系,或者说在于它是否是事实的图像.在图像论的观点下,语言必需反映事实或与事实的逻辑相符。

所以前期的维特根斯坦追求语言的确定性,主张意义的指称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核心。

哈克把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几个不同领域比作一棵大树,语言哲学是这棵大树的干,而数学哲学、心理哲学和文化哲学是长出的几个分支,可见语言哲学在其后期哲学中所处的地位,它是哲学的干,是整个哲学的研究方法,即用日常语言分析方法来考察哲学问题。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意识到了图像论的困境。

只要认真考察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语言就会发现,日常语言是鲜活的,是动态的,并非是与世界一一对应的静态关系.语言并非世界之投影,如果坚持其为图画的话,那它所反映的也只是世界和实在的一部分。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说。

语言游戏是作为他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哲学研究》的开篇,维特根斯坦向大家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朴素语言,或者是原始语言。

这是他前后两个阶段不同语言观的缩影,一种是奥古斯丁的图画,这是脱离了生活的语言。

奥古斯丁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语言观,而许多哲学家,包括罗素,弗雷格及早期的维特根斯坦都试图将这幅简单的图画应用到更多其它复杂的情况。

另一种是建筑师和助手之间为某一目的而交流信息的对话,这是日常语言。

维特根斯坦把这两种语言都叫做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思想探析——兼与《易传》“言不尽意”思想比较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思想探析——兼与《易传》“言不尽意”思想比较
2 0 1 3 年1 月
咸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a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a n . 2 0 1 3 V b 1 . 2 8 No . 1
言哲学 思想探析
— —
兼与 《 易传》 “ 言不尽 意" 思想 比较
薄文磊
( 西北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1 2 7 )
摘 要 : 维特根斯坦《 哲 学研 究》 作为语言分析流派的奠基之作 , 对哲学研究方法的重大转变 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后期的他意识到 了语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 并试 图寻找一 种解决这种局限性的方法。从这 个角度 来讲 , 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 言哲学思想与《 易传》 的“ 言不 尽意” 思想存在着相通之处 , 不过 “ 言不尽意” 由于“ 象” 思维的作用, 最终促成 了意象理论的生成 ; 而维特根斯坦则走 向了对 日 常生活语言的分析 , 从而为西方关学的发展开辟 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 语言观 ; 言不尽意 ; 日常生活语 言 中图分类号: 1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9 1 4 ( 2 0 1 3 ) 0 1 — 0 0 9 7 — 0 3
o s o p h i c a l t h o u g h t o f Wi t t g e n s t e i n nd a t h e t h o u g h t o f“ l a n g u a g e n o t b e i n g a b l e t o e x p r e s s f u l l y ”i n M— z h u a n . Ho we v e r , “ l a n g u a g e n o t b e i n g a b l e t o e x p r e s s ul f l y ’ ’ d u e t o t h e e fe c t s o f“ i ma g e ”t h i n k i n g u l t i — ma t e l y r e s u l t e d t o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i ma g e t h e o r y . Wi t t g e n s t e i n t o o k t o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d a i l y r o u t i n e l a n — ua g g e a n d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o p e n e d a b r o a d s p a c e or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we s t e r n a e s t h e t i c s . Ke y wo r d s : Wi t t g e n s t e i n ;o ut l o o k o n l a n g u a g e s ; l a n ua g g e n o t b e i n g a b l e t o e x p r e s s ul f l y ; d a i l y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问题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问题
术享受 ! 参 考 文献 :
〔 许民, 1〕 辛琪.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 【 杨惠芬, 2〕 杨明.音乐欣赏入门. 【 人民音乐.高校音乐艺术欣赏课探析.20 1年第 ] 3 0
二期.
夫教喻 0 0 年 号 旬 科2 8 5月 上 刊
理 ,由此我们也可 以看到早期 维特根斯坦 主张语言应 当精确描画事 实 , 图用 逻辑 来净化 日常语言 , 试 制造 出 一套严密的形式化的合乎逻辑 的理想语言系统 ,以避 免传统形而 上学的种种混乱。这一套思想 , 我们通常把 它归到分析哲学的理想语言哲学一支 ,也 可以称作人 工语 言 , 弗雷格 、 罗素和卡尔纳 普等 都 可以算 作这一分
误解, 所以, 解决哲学问题的惟一办法是建立一套精确
的人工语 言( 逻辑 ) 。 以上 就 是对 维 特 根 斯 坦 “ 期哲 学 ” 前 的一个 粗 糙 梳 来聆听音乐 , 当神奇 的音乐 响起 时 , 我们就会随着作者 的创作 意 图和作者 的感情来 充分感 受音 乐所描写 的 内
本主题具有机智 、 果断的英雄性格 , 虽然是轻轻奏 出,
括 :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 对于不能谈论 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因此本书想要为思想划一个界
限, 或者毋宁说 , 不是 为思 想 而是 为思 想的表达划一个 界限 , 因为要为思想划一个 界 限 , 我们 就必须能够 想到 这 界限的两边 ( 这样我们 就必须能够想那不能想 的东 西 ) 。因此这界限只能在语言中来划分 , 而处在界限那 一边的东西就纯粹是无意义的东西。” 么 , ’ 卿肠 这种划界 何 以可能呢? 维特根斯坦 给出的是“ 图象论” 。通过 “ 图 象论”维特根斯坦将语言与经验事实之间严格对应起 , 来, 经验事实虽然 只有重复性 和偶 然性 , 但是在逻辑 中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240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张士千郑州市第九中学摘要: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备受争议,但是其前期思想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最终也被维也纳学派接受,并且成为了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

其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哲学研究》对后来的日常语言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维特根斯坦成为了“语言转向”的第一人。

维特根斯坦前期、后期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对分析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出发,以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为主,对其前期、后期的思想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前期思想;图像论;后期思想;家族相似;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一直是饱受争议的人物,并且其思想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一直注重于对哲学本身性质的探究,其前后期思想本身具有一定的冲突。

如果认为《逻辑哲学论》对传统哲学造成了破坏,那么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哲学研究》也对《逻辑哲学论》造成了破坏。

但是他的思想对后期西方哲学的发展还是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思想(一)图像论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命题是事实的图像,一个命题就是一个图像。

命题要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才能够成为事态的图像,同时,图像也具有结构。

然后图像在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和配置,就可以表现出事物的结合方式,这就是图像的结构。

同时要求,图像与实在要有共同之处,这样才可以用图像表示出实在。

所谓的图像与实在的共同之处,就是实在的配置方式和图像的逻辑形式。

图像论指出了如何通过命题来表达事实,其本质就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世界。

图像论的核心观点就是语言与世界在逻辑上的构成是相同的。

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就在于,逻辑结构只能通过自身显现,却不能用任何方式描述。

(二)神秘主义和不可言说的思想维特根斯坦论证说,神秘领域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语言只能描述偶然的东西,也就是说,事实是可说的,事实之外的东西是不可说的。

所谓的不可说、沉默就是指对于无法用语言解释的事物就必须保持沉默。

“意义即用法”:解读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一条主线

“意义即用法”:解读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一条主线

在《 哲学研究》 中所谈到的奥古斯丁关于语言的看法和 《 逻单的指称论。维特根斯坦认为, 这种意 义理论来自 对语言的作用方式一种比较简单原始的看法。 “
或 者说是 对一种比 较原始的 语言的 看法”] 按照这种 [。 6 看法,
〔 意义即用法” 摘要I 把“ 的意义观作为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一条主线, 可对其后期看似零散的论题有一个统一的 理解。不仅如此, 这条线索对于理解其前后期思想的异同 也同样重要, 并和其整体思想的理解相关联。 [ 维特根斯坦 ( 关键词」 哲学研究》 语义学
[ 图分类号] 1 [ 中 3 文献标识码] A [ 1 文章编号] 1 4 61( 0) 一 02 0 0 一 9 2 41 06 一 3 0 70 1
6 2
万方数据
李爱民/ “ 意义即用法”解读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一条主线 : 去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话, 那么将是片面的。我们既应该看到 基于图像论的语言和实在的二元对应关系, 全部语言对 其连续性, 又要看到其差异性, 即要看到辩证意义下的同和 应着世界, 命题对应着事实, 名称则对应着对象, 而对象就是
一般公认维特根斯坦是和海德格尔齐名的 2 世纪最伟 0 大的哲学家之一, 然而其思想却远未得到真正的了解, 特别是 以( 哲学研究》 为代表的后期哲学尤其如此。人们经常把文中 的一些概念如“ 语言游戏”“ 、遵守规则”“ 、私人语言”“ 、反本质 主义” 等单个拿出来进行论述。就连维特根斯坦本人也承认, 他只是做了些“ 哲学札记”或是旅途中的“ , 风景速写”如果硬 , 要把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话, 只会使它们变得残缺不全, 以 致窒息其生命力。维特根斯坦的这一说法加重了这种误解: 《 哲学研究》 的内容多多少少是零散的。 笔者在数次阅读《 哲学研究》 的过程中, 捕捉到一条统一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摘要: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后期思想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言观表现为意义指称论和语言界限;在后期,其哲学中的语言观表现为家族相似性、规则悖论和私人语言,在这期间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认为语言重在参与,只有在语言中才能分析出具体语言的意义,给当代语言和哲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研究视角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关键词:后期;哲学;语言观;启示中图分类号:b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88-02一、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综述上世纪的头20年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前期阶段,其思想主要来源于弗雷格和罗素,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

对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前期的代表作为《逻辑哲学论》(1921)。

30年代之后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他部分地受到摩尔、莱姆塞以及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毛特纳等人的影响,注重正确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代表作为《哲学研究》(1953)。

后期研究的实质是对语言和事实的区分,尤其是对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用法的研究,注重语词的意义和应用。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言观前后期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前期研理想语言,认为语言是现实的逻辑图画,这些观点都严重脱离了生活形式;他在后期转向了研究日常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重在使用之中,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背景之下研究语言的使用,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家族相似性。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家族相似性、规则“悖论”和私人语言,他的这些语言观给现代哲学研究和语言研究带来了很大启发。

二、家族相似性的启示维特根斯坦用家族相似性来界定语言游戏间的关系,把语言游戏的关系比作家庭成员的关系,描述了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但否认语言本质说。

关于维特根斯坦批判语言具有本质这一点,国内外很多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学者观点不一,但是家族相似性促成了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产生,给语言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这一点儿无人能否定。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其中后期哲学思想尤为复杂和深刻。

本文将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重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调查》中。

在这两部著作中,维特根斯坦试图解决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探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哲学的真正意义。

在此过程中,他提出了多个概念和观点,对当时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语言游戏。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而是由各种不同的语言游戏构成的。

语言游戏是指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活动。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的意义在于其所在的具体语境和使用目的,而不是通过逻辑规则或符号本身来确定。

他用“波斯湾谜语”的例子来说明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否定了以往对语言的单一本质的观念。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游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意义和规则随着使用环境和目的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这种多样性和变化性使得语言的本质无法被逻辑或语法规则所捕捉,因此哲学家不应该试图通过理性思考来解决一切问题。

相反,他们应该关注于具体的语境和使用目的,从而找到语言的意义所在。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私语语言问题。

他认为,私语言是一种只有使用者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它无法被传达给他人或者被其他人理解。

在《哲学调查》中,维特根斯坦用“蜡烛游戏”的例子来说明私语言的问题。

他指出,当一个人想要认识蜡烛的颜色、形状和特性时,他需要通过外界的标记(如颜色的名称、形状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观察,而不能通过心灵中的一个私人语言。

私语言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公共语言才是有效的交流工具。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形而上学问题的否定。

他认为,形而上学问题是无意义的,因为它们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或者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上)维特根斯坦1929年重返剑桥,除了一篇短短的论文,没有再发表什么文著。

他曾准备出版一本书,即《哲学研究》,大致写作于1936-1945年,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出版的念头。

1947年退休后,他继续写作第二部分,但未完成。

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学生安斯康和里斯编订全书并译成英文,1953年以德英对照的方式出版,第一部分是主体,第二部分是些残篇。

与《逻辑哲学论》比较,《哲学研究》的写作风格有很大改变。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力图以接近于几何严格性的定义方式引入诸基本概念,这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文体,但结果并不成功,不少研究者分别指出某些概念语词的使用并在逻辑上并不完全自洽。

哲学概念不是几何概念,不是靠严格定义获得其力量的。

维特根斯坦改变了他对哲学本质的看法之后,也随之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

《哲学研究》中几乎没有严格定义的术语,字面十分简单。

不过,由于它是由一系列札记组成的,更由于这些简单的话语中富含深意,所以这仍然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

《哲学研究》是本伟大的书,我个人认为它是二十世纪数一数二的哲学著作。

维特根斯坦像希腊哲人一样,直接面对问题,在我们这个议论纷纭不知真理为何物的时代,坚持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他并不那样反复申说真理是道路,他以走在真理之路上显示这一点。

维特根斯坦并不深通哲学史,但他以最本真的方式继承了源远流长的西方哲学,继承了哲学最基本的艺术,为那些看似只能各说各话的事情发现论证。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章以这本著作为主线展开。

不过,《哲学研究》论题广泛,论证的方式多种多样,本章只能选几个题目,算作对愿意阅读原著的读者的一个引言。

语言游戏语言游戏〔Sprachspiel〕这个概念是《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最初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在这些原始形式中,思想的过程相当简明,所以,我们要研究真假问题,命题和实在一致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断定、假设、疑问,去看看这些原始形式大有益处。

这时,“笼罩着我们语言的日常使用的心理迷雾就消散了。

我们看到种种清楚明白的活动和反应。

”然而,这些简单的形式和更复杂的形式并无鸿沟相隔,“通过逐步增加新的形式,我们可以从诸种原始形式构造起诸种复杂的形式”.《哲学研究》也曾这样说到语言游戏,包括“孩子们借以学习母语的诸种游戏”和“原始语言”〔第7节〕,维特根斯坦自己举的例子有:一方喊出语词,另一方依照这些语词来行动(第2节);教的人指着石头,学生说“石头”这个词;更简单的练习:老师说“石头”,学生跟着说“石头”;跳皮筋、丢手绢之类游戏时边玩边唱的那些话(第7节)。

但是,“语言游戏”有比这远为广泛的意义:“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棗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棗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第7节)。

语言的原始形式是和人类其他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我们在场景中学会说话,在场景中理解语句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语句逐步脱离特定的场景,话语套着话语,一个词的意义由另一个词或一串词来解释。

若把语言视作一个大领域,有一个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这个边缘地带就是语言游戏。

上述意思,德文原词Sprachspiel远比中文译名“语言游戏”表达得更清楚。

Spiel比“游戏”宽得多,德国人把戏剧叫作Schauspiel,把节庆叫作Festspiel.这个词自然还有其他种种“游戏”所不能反映的意味,若用一个短语解说,我大概会说那是“没目的的自由活动”。

Sprachspiel译作“语言游戏”太窄,译成“语言活动”太宽,只好勉强译作“语言游戏”,但我们不可完全从中文“游戏”一词来理解Sprachspiel的意思。

我们不妨和《逻辑哲学论》的图象说对照来看。

在图象理论里,语言从根本上是一种反映,而语言游戏则说,语言首先是一种活动,是和其他行为举止编织在一起的一种活动。

在图象说里,是一条边相切方式的接触,而语言游戏却是语言和现实难分彼此的大面积交织。

在图象说里,世界和语言仿佛一开始都是已经制成的、现成的,而语言游戏却是生长出来的,而且不断生长。

“游戏”这个概念还提示遵守规则,在国内,很多论者主要从游戏规则来理解理论上的游戏概念。

但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游戏不是一些遵循规则进行的机械活动,游戏首先是乐趣、情趣、旨趣,这些东西比规则更加重要。

游戏这个概念是有点特别,一方面,游戏自由自在而无目的约束,另一方面,多数甚至所有游戏都要遵从一定的规则。

游戏的约束不是来自因果,而是来自规范。

维特根斯坦用了很多篇幅讨论规范和遵守规则,这我们到实指与样本一节再谈。

意义即使用在《哲学研究》的第1节维特根斯坦就提到了“意义即使用”这个想法:“‘五’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棗刚才根本不是在谈什么意义;谈的只是‘五’这个词是怎样使用的。

”第43节断言:“在使用‘意义’一词的一大类情况下棗尽管不是在所有情况下?/FONT>-可以这样解释‘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不要问意义,要问使用,这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思想。

其实,虽说维特根斯坦早期的基本思路是另一种,但“意义即使用”的想法在那时已经萌生,他在《逻辑哲学论》中说:“在哲学中,‘我们实际上用这个词、这个句子作什么’这个问题不断带来富有价值的洞见”〔6.211〕。

在他思想转变时期,他更屡次表明哲学语法的任务就在于描述语词的用法。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用法代替意义,例如,这两个词的意义一样可以换成说这两个词的用法一样。

但我们注意到,维特根斯坦提到“不是在所有情况下”棗哪些是例外呢?维特根斯坦的著名研究者贝克和哈克认为例外是指姿势的意义、自然现象的意义等.一个笑容或一次哭泣有意义,但只有在很特别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说到“用他的哭泣”。

但下面会讲到,这些自然行为本来属于另一类。

使用是比意义、意谓更广的概念,即使能够用“使用”代替“意谓”,反过来却不行,“使用一把锤子”不能说成“锤子意谓……”。

不过,单就语词而论,我们也可以举出另一些例外,例如忽然想起了这个词的意义,他虽然常用这个词但始终没弄清这个词的意义,这里都不宜把意义换成使用。

更突出的例外是:他在某种意义上使用一个词之类。

最后应当指出,即使意义在外延上能和使用互换,也不说明语词的意义等于语词的使用,例如有肾脏的动物和有心脏的动物外延相同,但内涵不同。

反过来,男和牡几乎从不能互相替换,但这两个词在一种很强的意义上意思相同。

实际上,维特根斯坦自己也时不时说到“词的意义”、“句子的意思”〔第49节、第80节等等〕。

其实,语词的意义是个日常用语,从维特根斯坦的一般思路来说,我们就会设想它的一般用法是正当的,如果出现问题,多半是这个用语诱导了某种错误的反思,例如把意义看作一种实体。

而这正是维特根斯坦要求我们防范的主要错误之一。

的确,人们比较容易把“意义”误解为某种实体,但不大会把“使用”或“用法”误解为某种实体。

我们将专辟一章讨论意义概念,这里我先简短考察一下使用这一组词:用、使用、有用、利用、用法。

汉语“用”字几乎是一个介词,用米来换油,用脑子来想,这时都不宜把“用”换成“使用”。

使用是工具性的,“使用工具”是“使用”的标准用法。

工具性意味着间接性,我们使用布料、针线、缝纫机来做衣服,但我们通常不使用衣服,不是因为衣服没用,而是我们直接就用着它,不再是使用它来做什么别的事情了。

同样我们也不使用朋友,不是因为朋友没用,在多数情况下,朋友比生意伙伴和仆人更有用。

朋友的用处包含在他的存在里。

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会问:朋友有什么用,下棋有什么用,艺术品有什么用,哲学有什么用。

但这些问题通常没什么意义,我们享用这些,而不是使用。

把通常不为使用而存在的东西当作使用的东西,就是利用。

我们不说“使用朋友”或“使用他人的善意”,但我们会说“利用朋友”或“利用他人的善意”。

倒不一定“利用”含有贬义,我不是在讨论语词的感情色彩,而是在讨论语词的概念结构。

“废物利用”不含贬义,应该说有点褒义,但这话所体现的概念结构和“利用朋友”一样:废物本来不是为使用的,把本来不为使用而设的东西拿来使用,就是利用。

用和使用还有一层细致但重要的区别,我用砖头把窗玻璃打碎了,但我却不是“使用”砖头把窗玻璃打碎。

我们使用工具等等,使用那些本来就为使用而设的东西。

既然为使用而设,它们就有通常的用法,就有用得得法或不得法。

use作动词时译作“使用”,作名词时译作“用法”。

越是专门为某种用途而设,越是和其他工具配套使用,用法就越严格,这种被使用的东西就有usage. 我们使用语词,语词是些专供使用的东西,我们遣词造句,使用语词说话。

但我们通常并不使用句子。

我们使用语词的目的是用来构成句子,而说出句子就是说话,说话编织在实际生活之中。

只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我们才说“使用句子”,例如“恭请圣安”这样的句子,有它固定的使用场合,可以说有个“用法”,有这种固定“用法”的句子,像语词一样收在词典里。

但我们通常只谈语词的用法,谈不上句子的“用法”。

在近似的意义上,一个天然的姿势或笑容可以有意义,但我们通常不能“使用”它。

维特根斯坦主要是把语词而不是把语言整体比作工具,不过他既说“使用语词”也说“使用句子”,这是容易导致误解的。

当然,在一种更广泛的意义上我们使用句子,就像我们说使用信号,但不要因为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使用句子”而混淆了使用语词和使用句子的区别。

“使用”这个概念提示工具性,这正是维特根斯坦所要强调的。

《哲学研究》里有很多段落把语词比作各式各样的工具。

想一想罗素等人最喜欢用书桌之类举例来说明语词的意义,我们就能看出把语词比作工具是多么不同的一种思路。

书桌之类的例子隐含着对语言的反映论式的理解,而使用工具的思路有助于纠正这种理解:一件工具不镜映对象,它适合作某一件工作。

语言的功能不在于反映世界,而在于像使用工具那样对世界作出应对。

为醒目计,可以说,语言的功能是反应而不是反映。

当然,为了适合某些工作,工具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现实,但这不是像镜子那样的反映。

我们可以从工具和有用的角度来看待语言。

不过应当提到,从总体上看,工具不止于有用,工具不仅改变它所处理的对象,而且改变它的使用者。

飞机使我们旅行得更便捷,它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带来了新形式的竞争、个人压力等等。

语言比飞机重要多了,语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活形式,这一点我们在多处谈到。

工具是多种多样的,看上去差不多的工具可能有很不一样的用途和操作方式,维特根斯坦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驾驶室里的各种手柄看上去都大同小异。

(自然是这样的,因为它们都是要用手抓住来操作的。

)但它们一个是曲轴的手柄,可以停在各种位置上(它是用来调节阀门开启的大小的);另一个是离合器的手柄,只有两个有效位置,或离或合;第三个是刹车闸的手柄,拉得越猛,车刹得就越猛;第四个是气泵的手柄,只有在来回拉动的时候才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