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美学

合集下载

克罗齐和海德格尔美学思想

克罗齐和海德格尔美学思想

克罗齐的美学是精神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研究的是作为精神活动最基本形式和出发点的直觉活动,美学就是关于直觉的科学。

因此,阐述克罗齐的美学思想首先必须从他对直觉的界定开始。

直觉的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

直觉作为克罗齐全部心灵活动的基础,是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基石。

1902年,克罗齐《美学》一书出版,此书的核心命题就是“直觉即表现”。

克罗齐提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总的来看,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内容广博,极具创造性,开阔了现代艺术理论的视野,进而实现了西方艺术理论的现代性转型。

他的直觉说把艺术从传统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摆脱了艺术依附从属的尴尬地位,使艺术在人类心灵中的独立地位得以确立,开辟了现代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对海德格尔来说,艺术就像我们的存在一样既是如此的扑朔迷离、神秘莫测,又是那样的晶莹剔透、近在咫尺,艺术作品既建立一个世界,又锁闭一片大地,艺术的真理就是世界与大地的持续性争执。

他总是用我们难以亲近的、谜一般的晦涩语言,讲述人的存在的语言家园,用了无诗意的句子开启诗意的存在。

正是用这样一种难以接近而又富有诱惑的方式,他激进地改变了西方思考问题和研究哲学的模式。

像许多哲学前辈一样,海德格尔对西方思想源头的追溯,甚至比他的许多前辈都走得更远,他跳过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直追苏格拉底之前的赫拉克里特、巴门尼德和克拉泰勒斯,以揭示存在的本真之源。

而对存在的本真之源的思考,决定着海德格尔对美学的思考。

在美学问题上,他追溯到根本没有美学概念,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一种审美化生存的希腊艺术时代,并把存在的真理与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在本源上就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存在之真理的显现。

海德格尔前期的着作较少讨论艺术和美学问题,在《存在与时间》这部最重要的着作中,只有第 34 节涉及诗歌问题。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刍议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刍议
堂 皇 苎
海德格 尔美学思想刍议
。王 荣梅
( 安徽 粮食 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1 1 )
[ 摘 要】 存在 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美 学思潮中一个 重要的流派。 海德格 尔作 为狭义存在 主义 的确 立者 ,
强调主客二分 , 认 同人 与世 界 的 统 一 , 并认 为 艺 术 应 当是 对 存 在 真 理 的揭 示 , 人 应 当诗 意 地 栖 居 在 大 地 上 。
重要的流派 。存在 主义 的产生 以存 在主义哲学 为基 础 , 并有
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 因。2 0 世纪 初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促使社会矛盾趋 于尖 锐化 ;帝国主义发动两次 世界大战 , 产 生 了灾难性 的后果 。人们 面对社会的痼疾 和残 酷的现实 , 感
义之在。对 “ 存 在” 的思考就是对“ 意义之在” 的思考 。要理解
程中, 但这种 生存和变化 却无规律 可循 , 并认 为个人 的存在
先于本 质。除此之外 , 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 、 叔本华和尼采 的 唯意志主义美学 , 都对存在主义产生 了影 响。“ 存在 主义” 这

地、 神、 人的结合所成 。他说 : “ 地和天 、 神和人之间的这种反 映
游戏我们称 之为世界。 ” 正如 , 希腊神殿拔地而起 , 它上承天、 下 履地 , 形 成的空间既有敞开性 , 又有遮 蔽性 , 正是敞开与遮 蔽 的共存 才造就 了神殿 的有用性 、艺术性 。就单纯的艺术品来 说,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品不能单纯归结 为物 , 它虽以物性 为前 提, 但其本身包含了天 、 地、 神、 人 的联系。他举 例说 , 壶 的性质 不应仅有壶 的底和四壁所 能说 明, 还应当看 到壶包含 的虚空 , 正是外在 的实在 , 和内在的虚空 , 才构成壶。而当壶 中注入水 ,

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

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

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海德格尔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研究海德格尔无疑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他在美学方面的研究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德格尔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了思想转向,从关注此在转向了关注艺术和语言。

在此转向中,他借用了中国道家的思想资源,由此,对比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与道家美学思想就有了历史的机缘。

一、“存在”与“道”海德格尔与道家对美的思考都与一个根本的终极的真实有关,即存在和道,皆是把美视作其显现。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提出“美就是真理的自行置入”。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品是真理发生的场所,美与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

海德格尔否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终极实在意义上的真理观,转而从希腊哲学的隐蔽历史中重新发现无蔽意义上的真理,即无蔽是真理的本质。

“存在者之无蔽从来不是一种纯然现存的状态,而是一种生发,这就开启出生成性的、非现成性意义上的真理。

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理是无蔽与遮蔽的统一。

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传统哲学把真理当成某种永恒现成存在者,这种真理观实质上只是无蔽的一个环节。

二是真理是一个从遮蔽到无蔽的过程。

进入无蔽状态的存在者来自遮蔽状态,海氏称之为真理的发生。

海德格尔明确提出:“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真理在艺术中发生意味着无蔽与遮蔽在艺术作品中完成统一,走向澄明。

艺术的真理是存在者自动显现自己的过程,其发生的机制是:当真理设立入作品中,就会生成一个存在者,这个存在者之前还不曾存在,此后也不再重复。

这个被生成的存在者照亮了他出现于其中的敞开领域,被生产者就是一件作品,这种生产就是创作。

“当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它便显现出来。

这种显现——作为在作品中的真理的这一存在和作为作品——就是美。

因此,美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

”于是,美就成为显现真的一种方式,而且“美在这里显然比真更优越,美高于真而又包含这真”。

海德格尔认为呈现了存在之真理的艺术作品就是美的,但在道家美学那里,按其道的形而上的理论构架来说,艺术本不在道的问题域中,不应该成为其谈论的主题,只有当人生境界成为理论指向时,艺术精神才与道的境界不期然而遇。

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

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

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204(2004)02-0001-05现代削方美学以存在为核心,而后现代西方美学则以语言为核心。

[1]海氏美学思想一方面确立了存在的本体地位,从而标志现代西方美学的完成;另一方面又开拓了语言释义学的存在领域,从而又标志着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

如果说康德美学问题(人的二重性问题)之解决标志着近代西方美学的终结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那么海氏思想工作的终结也标志着现代西方美学的一种完成和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

[2]海氏的存在本体论美学与语言释义学美学就像两盏明灯,照亮了美学的未来之路。

中国主流美学对实践的关注,往往是以牺牲存在、语言的维度为代价的。

中国当代非主流美学如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修辞论美学、否定美学等又往往在青眯存在(此在)与语言的同时,又漠视了实践的基础功能。

未来美学本体既不是中国主流美学的‚实践‛,也不是西方美学的‚存在‛和‚语言‛,而是包含实践与语言的‚生活存在‛。

一、海氏美学标志现代西方美学的一种完成近代西方美学是一种认识论美学,它在黑格尔那里得到最为完备的体现。

整个西方现代美学就是以反对黑格尔为代表的知识本质论为开端的。

叔本华、尼采首当其冲致力于对黑格尔美学中那个居于人类思想宝座的绝对理性展开颠覆,其间经由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努力,这个绝对理性的神话才彻底破灭,一种新的观念的现代美学才得以完全确立。

现代美学一开始就肩负双重使命:一是反对理性本质主义美学,恢复实存和性灵生命在美学中的地位;一是反对美学认识论地位,重新奠定美学的本体论地位。

前一使命由尼采、弗洛伊德等人完成,后一使命由海氏完成。

尼采和弗洛伊德彻底动摇和打击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本质主义,扭转了近代美学一边倒的认识论倾向,恢复了主体生命在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弗洛伊德,使理性意识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他使无意识性本能凸现为现代思想的地平线上的一道亮景,被认为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走向艺术作品本身——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及其对形而上学美学的克服

走向艺术作品本身——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及其对形而上学美学的克服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走向艺术作品本身——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及其对形而上学美学的克服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哲学、美学指导教师:***20030501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与存在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探讨海德格尔现象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美学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考察道路。

海德格尔在文中分三部分“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实际是通过三重追问:艺术作品之作品性、与艺术作品本性相关之真理、真理又如何通达现实的艺术作品,获得对艺术本质的规定:艺术的本质在于真理的发生,从而也获得对美的规定:美是真理的自行设入。

这一规定,是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在从传统思想的走出中获得的,具体而言,就是对于处于形而上学框架中的感性学美学,尤其是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美学顶峰的黑格尔美学的走出,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美学道路的克服。

[关键词]现象学形而上学美学艺术本质真理AbstractThepaperattemptstolookintoHeidegger’smasterpieceTheOriginofArtWork,andbydoingso,exploresthedifferencebetweenHeidegger’sphenumenologicalmethodandWesterntraditionalones,whichforHeideggerareusuallyunderthename“metaphysical”.InTheOriginofArtWork,Heideggerdbcussestheessenceofartworkinthreeparts:“ThingandWork”,”WorkandTruth”and“TruthandArt",Thethreepartscanbeunderstandasthreequestions:whattheworknessofartworkis,whatthetruthconcerningartworkisandhowthetruthcomeintoartwork.Heideggerclaimsthattheessenceofartworkistruth,isthecomingbyandabidingoftruth,thatbeautyisthesettingupoftruthintoartwork.Toattainsuchadefinitionfortheessenceofartwork,Heideggermadeaconsciousdepartmgfromtraditionalaesthetics,especiallythatofHegel,whichhealsoclaimstohavebeenthemostcomprehensivethoughinWesternhistoryontheessenceofart.KeyWords:Phenomenology,MetaphysicalAesthetics,Art,Essence,Truth导言在蕊方现代思想史上,海德揍尔关于艺术敬本联所{乍懿艨考窝阐释以及遭际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
遍 性 却 自始 至 终 在 回避 这个 问题 。 黑格 尔 对 存 在 的定 义 是 “ 无
义的感性把握 的对象 。 今天我们称这种把握为体验 。 人们 体验 艺术的方式应 当启示艺术的本质。 体验不仅对艺术享受 , 而且 对艺术创造都是标准的来源。 一切皆体验。 然而体验或许 就是
艺 术 在 其 中终 结 的那 个 因 素 。 终 结发 生得 如 此 缓 慢 , 这 以致 它
L。 丌ERAR GAL E Y L RY
文 海 艺 苑
世 界 文 艺
浅析 海德格 尔的存在美 学思想
孙 传 山 刘 新 玉
( 汉理 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 学院 , 武 湖北 武汉 4 07 ) 30 0
摘 要 : 美学界 , 在 海德格 尔建 立了一个独特 的以存在 为基础 的美学思想体 系, 关学奠定 了一个存在论 为 的基础 。 存在之 美在本性上关切 于在世界之 中存在和存在之 无 , 而且 , 海德格 尔用此在代 替 了近代 的存在
“ 学把 艺 术 作 品 当 作 一 个 对 象 , 且 是 at s 美 并 s ei h s的对 象 , 广 即
提醒我们 , 存在具有着概念的不明晰性 , 存在不是具体 的物象 可以表现 出来 的, 也不是某种物体可 以相 以代替的。 在海德格尔看来 , 存在有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 , 存在是 普遍 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 但是又不具有一般的普遍性 , 海德 格尔 的存在是不分 区域 的存在 ,他 的存在是超越一切种类特 性 的普遍存在 。一般的存在往往是很 明确 的, 但是 , 存在 的普
来批判传统美学思想 的法宝 ,又是他发展 自己美学思想理论 的依据 。 他消除了西方美学一直在寻找的美学 的本质问题 , 西

从此在到物: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

从此在到物: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

从此在到物: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从此在到物: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对待艺术与美这些概念。

而在许多哲学家的思考和研究中,美学常常被视为是二元对立体系中的一个方面。

但是,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则认为我们需要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思维,以便更好地理解美学。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需要摆脱旧有思维范式中的二元对立思维,以便真正理解美学。

对于海德格尔而言,这种二元对立体系忽略了美学的本质,而海德格尔认为这本质就在于我们对属于我们自身的存在的关注和焦虑。

在他的一些著名著作中,比如《丑陋的善》和《鞋匠的工作》,海德格尔试图解释为什么我们对芸芸众生中的某些艺术作品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以下是五个例子,证明海德格尔对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例子一:意义在于目的还是本质在美学中,我们往往认为艺术作品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目的或者其所象征的概念,比如一座雕塑的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美感或者思想。

而对于海德格尔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本质。

当我们思考一幅画或者一个雕塑时,我们不应该只看它所象征的概念,而应该看作品的本体。

例子二:探讨艺术品的存在方式我们也可以探讨艺术作品以怎样一种方式存在。

这种存在方式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重要性。

这也是海德格尔所强调的“存在方式”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他的《存在与时间》这本书中有所体现。

例子三:美学与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思想确立了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流派。

除了美学以外,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还包括人的存在、思想和信念。

在这些方面,存在主义的基本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存在。

例子四:让哲学回到存在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哲学被认为是一种纯知性的追求。

然而,对于海德格尔而言,哲学实际上应该回归到存在本身。

他不仅在他的美学研究中发掘了存在的关键价值,而且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强调了这一点,指出哲学应该深入到存在本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想象的抽象中。

美学原理海德格尔课件

美学原理海德格尔课件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 经恬然澄明了。 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视阈中,有两种生存样式,一种是非本真的,另一种是本真的。 非本真的存在方式又被称之为沉沦,沉沦的现身情态是“怕”,而本真的存在方式则以“畏” 的启示,转换成一种使此在个别化的展开状态。 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 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 限性。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 的终极——死。 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 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
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海德格尔思想的 核心是:个体就是 世界的存在。
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 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海德格尔还认为人 类处于矛盾之中
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 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 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 不复存在
The Ister(《伊斯特河》)(2004年), 故事内容根据海德 格尔1942年的讲课。
Being There(1979年), 题材触及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 和被人久遗了自己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畏与“面对死亡的决断” 畏与“面对死亡的决断”
畏:人都是向死而生的
人诗意地栖居
技术之思
计算性思维和沉思之思 技术破坏了“存在”本质性的神秘, 技术破坏了“存在”本质性的神秘,也破坏了人 的本质的完整 地球及其大气都变成原料。 地球及其大气都变成原料。人变成被用于高级目 的的人的材料。 的的人的材料。 技术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
人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的美学 海德格尔的美学
其人
1889.9.26—1976.5.26 “他生出来,他工作,他死 他生出来, 他生出来 他工作, 了” 生于巴登的一个小镇 其父是当地教堂的神职人员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和哲 学 1913: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 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心理主义中的判断理论》 论文《心理主义中的判断理论》
还乡与诗意栖居
终有一死的人通过栖居而在四重整体中存在
海德格尔的美学
艺术 语言与诗
艺术
物之为物
属性的总和;感官多样性的统一; 属性的总和;感官多样性的统一;质料与形式 关联性: 关联性:天地人神
艺术中的真理
真理就是存在 凡高的农鞋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 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 那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 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 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 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 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 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 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 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 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 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哆嗦,死亡逼近时的颤栗。这器具属于大地, 哆嗦,死亡逼近时的颤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 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 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
“此在”的两个特征: 此在”的两个特征:
此在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
人没有固定的、不变的本质: 人没有固定的、不变的本质:盖棺论定 他的本质就是自我显示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 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他就能 他的本质就是自我显示的全部过程 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 他就能 改变自已,重新塑造自己 改变自已 重新塑造自己
教育部长“不合格” 教育部长“不合格”
1934:辞职;禁止上课 :辞职 禁止上课 1951:恢复上课 : 1959:退休,居于黑森林 :退休, 1976:在弗莱堡去世 :
海德格尔的基本思想
基础本体论 对人的“此在” 对人的“此在”的生 存论分析 后期的技术之思
基础本体论(fundamental ontology) -the-world; In-der-Welt-sein)
被抛状态: 被抛状态:焦虑 总体结构为“ 总体结构为“烦”(care; Sorge)
烦忙(Besorgen):与周围的事物“打交道” 与周围的事物“打交道” 烦忙 与周围的事物 烦神(Fürsorgen):与人打交道 烦神 与人打交道
与他人“共在” 与他人“共在”
非本真状态(常人): 非本真状态(常人):
自我消失在他人之中(服从、平凡、迁就、公众性、不负责任、 自我消失在他人之中(服从、平凡、迁就、公众性、不负责任、适 应感) 应感)
沉沦:闲谈、好奇、含混 沉沦:闲谈、好奇、
本真状态: 本真状态:
超脱:保持了与他人的距离 达到了自我与他人的平衡 超脱 保持了与他人的距离,达到了自我与他人的平衡 保持了与他人的距离
这个存在者之为存在的那个存在, 这个存在者之为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
每一个都是一个存在者,而不是一个类属 其他事物如此 其他事物如此) 每一个都是一个存在者,而不是一个类属(其他事物如此 人的生活的公众性: 人的生活的公众性
本真存在:真正的自我 本真存在: 非本真存在: 非本真存在:被大众支配和淹没
语言与诗
语言是存在的家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格奥尔格 不是人在说语言, 不是人在说语言,而是语言自己说话

纯真的说是诗。 纯真的说是诗。 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 “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因为它使真理得以显 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所依赖的艺术本质, 现。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所依赖的艺术本质,是真 理自行置入作品之中。此乃艺术的诗意本质。” 理自行置入作品之中。此乃艺术的诗意本质。
对“此在”的分析 此在”
“此在”:Dasein: 此在” 此在 :
只有人才能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不同于一般存在物的存 只有人才能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 不同于一般存在物的存 在(Being of beings) 莱布尼茨“为什么总是存在着一些东西, 莱布尼茨“为什么总是存在着一些东西,而不是什么都不 存在? 上帝) 存在?”(上帝)
存在的遗忘
存在(sein, being)与存在者(seiende, beings) 与存在者( 存在 与存在者
何谓存在? 何谓存在?
“我们听得见摩托车在马路上飞驰,我们听得见松 我们听得见摩托车在马路上飞驰 我们听得见松 鸡略过松林。 鸡略过松林。可实际上我们听到的只是摩托车发 动机发出的隆隆声和松鸡发出的沙沙声。 动机发出的隆隆声和松鸡发出的沙沙声。” 我们听见狂风在烟囱上呼啸, “我们听见狂风在烟囱上呼啸,我们听到三马达 的飞机, 的飞机,我们听到与大众牌汽车迥然不同的奔驰 汽车。物本身要比感觉更切近我们。 汽车。物本身要比感觉更切近我们。” 《物》壶
1928: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 : 胡塞尔的教席 1933年4月;当选弗莱堡大学 年 月 校长
演讲:否定学术自由; 演讲:否定学术自由;要学生 将元首的话当作法律 哲学只可以用希腊语和德语来 写;德国承担着欧洲文化的未 来 实际在晚年他对中国文化非常 推崇
1915:讲师 : 1918年成为胡塞尔的助教 年成为胡塞尔的助教 1923年成为马堡大学的教授 年成为马堡大学的教授 1927:《存在与时间》 : 存在与时间》
壶可以用来倾倒泉水或酒, 壶可以用来倾倒泉水或酒,而“在泉中有岩石,在岩 在泉中有岩石, 石中有大地的浑然蛰状。这大地又承受着天空的雨露, 石中有大地的浑然蛰状。这大地又承受着天空的雨露, 在泉水中,天空与大地联姻。在酒中也有这种联姻。 在泉水中,天空与大地联姻。在酒中也有这种联姻。 酒由葡萄的果实酿成。 酒由葡萄的果实酿成。果实由大地的滋养与天空的阳 光玉成。在水之赠品中,在酒之赠品中, 光玉成。在水之赠品中,在酒之赠品中,总是栖着天 空与大地。 故在壶之本质中, 空与大地。……故在壶之本质中,总是栖留着天空与 故在壶之本质中 大地。 大地。” 倾注之赠品(指水或酒)乃是终有一死的人的饮料。 “倾注之赠品(指水或酒)乃是终有一死的人的饮料。 它解人之渴,提神解乏,活跃交游。但是, 它解人之渴,提神解乏,活跃交游。但是,壶之赠品 时而也用于敬神献祭。 时而也用于敬神献祭。”这样海德格尔得出了结论 在倾注之赠品中同时逗留着大地与天空、 “在倾注之赠品中同时逗留着大地与天空、诸神与终 有一死者。 海德格尔称“ 有一死者。” 海德格尔称“天、地、人、神”这四者 四重整体” 就是他后期所称的“世界” 为“四重整体”,就是他后期所称的“世界”,这实 际是他对“存在”的一种具体化的说法,而物的“ 际是他对“存在”的一种具体化的说法,而物的“存 就在于让四重整体栖留和聚集。 在”就在于让四重整体栖留和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