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研究的开题报告维特根斯坦是以语言哲学起家的哲学家,在20世纪初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分析哲学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从早期到后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后期语言哲学也成为了哲学史上重要的分支之一。

在这个开题报告中,我将会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并且介绍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20世纪初的逻辑经验主义者和分析哲学家们认为,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透过分析语言才能得以解决。

维特根斯坦早期的著作《逻辑哲学论》(1921)和《哲学研究》(1953)都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然而,随着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逐渐发展,他开始质疑自己早期的观点,并且在未发表的著作《大纲》中提出了新的哲学概念。

这些概念主要集中在一种新颖的语言哲学上,这也被称为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

二、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主要思想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后期语言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这个概念体现了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以及不同语言形式的应用背后隐藏的规则。

他认为人们理解语言是通过统计规律和以往经验来完成的,而这种理解不是基于某种单一的、普遍适用的概念和符号系统,而是基于人们熟悉的语言环境和跟随的规则来实现的。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我们完成一系列活动的工具,而语言中的符号并没有本质的意义,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因此无法从符号本身来理解它们所代表的东西。

他认为,我们应该尝试关注于符号和符号使用,以此探究语言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另外,维特根斯坦也提出了“私人语言”的概念,他认为私人语言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语言,因为这个语言是只存在于个人心中的,不受其它人的控制和干涉。

维特根斯坦认为,对私人语言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和语言使用的本质。

三、相关文献和研究方法关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已经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文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教义”(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这是维特根斯坦在其晚期的著作,也是其重要的哲学成果之一,其中包涵了他对语言游戏、私人语言和语言哲学的思考。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中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后期哲学思想尤其重要。

其思想与语言哲学有关,强调语言的局限,并对哲学的语言式样提出质疑。

本文将对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进行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语言哲学,其思想的主旨是语言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认识。

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思想和语言是相互关联的。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它是人们进行思考的主要工具。

但是,语言也是局限思考和认识的,因为人们只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哲学的语言式样。

他认为,哲学的语言式样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它限制了人们对真理的探索。

在他的哲学思想中,真理不在于语言,也许甚至不在于思想,而是在于存在上的联系。

这种认识方式强调了哲学的实践性,也强调了哲学置身于生活当中。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的另一个特征是他对于哲学的工具的限制。

他认为,哲学的问题很难在语言上表述出来,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个局限。

因此,哲学的问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例如通过行为、经验等方式。

这种方法强调了哲学的实践意义,以及哲学需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语言游戏的概念。

他认为,语言游戏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形成的一系列规则。

每个语言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和内在的逻辑结构。

他通过这个概念来强调语言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因此,哲学并不是表达真理的唯一方式,它是一种语言游戏,需要跟随语言游戏的规则运转。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对语言和逻辑的深刻分析而闻名。

他的哲学理论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观点。

本文将分别对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进行讨论和分析。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TractatusLogico-Philosophicus)中。

在这部著作中,维特根斯坦试图建立一种新的逻辑语言,通过对语言和逻辑的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他认为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而语言可以用来描绘这些事实。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这一著名命题,意思是我们所能理解和描述的东西,都是由语言所涵盖的。

维特根斯坦后来对自己的前期理论产生了怀疑,他开始反思语言的含义和使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

在他的后期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中,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使用和语境的重要性,他认为语言是与我们的生活和行为紧密相连的,而非仅仅是对事实的描绘。

他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语言的游戏性质,即语言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维特根斯坦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主要体现在他对语言使用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上。

他试图通过对日常语言使用的观察和描述,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他认为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独立于生活的抽象实体。

要理解语言,就需要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功能。

这一观点对于之后的语言哲学和语用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和含义。

维特根斯坦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也对之后的语言哲学和语言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强调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多重性,提出了“语言游戏”概念,探讨了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些观点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和含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启示。

浅谈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

浅谈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

浅谈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关键词: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用规则说语言教学摘要:本文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从“意义用"和“语言规则说”出发,探讨这两种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认为着眼于用法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语言规则能学习者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自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之后,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和意义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坦,再到奥斯汀、乔姆斯基,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具有合理性的理论和假说。

维特根斯坦作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对语言更是有独特的思考.尤其是他思想的后期,被认为是其观点走向成熟的阶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用和语言游戏规则入手,分析其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从而深入领悟其语言观的内涵。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XX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哲学研究》(1958)一书中。

他批判了之前的意义指称论,并引入“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的概念.他认为,语言好比是象棋之类的游戏,正是由于人们制定了一系列语言使用的规则,才使得原本了无生气的语言符号有了意义。

因此,对于意义的理解要从用法中去把握,从丰富的日常交际场景中去把握.“For alarge c**sofcases—though notfor all—inwhich we employ the word ‘meang’,it can be defined thus:the meang ofa word is its use in the language.”(§43:106)XX概括来说,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核心有二:一是词语的意义就是其用法;二是语言是一项受规则制约的生活形式。

本文重点在于分析这两种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因此对观点的具体阐释将不再赘述。

XX二、“意义用”和“语言规则说”与语言教学(一)从“意义用”出发词语的意义就是其在语言中的用法,这一观点对于语言习得和教学有最直接的启示。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哲学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研究语言、思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哲学思想在逻辑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围绕语言和现实展开,他认为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使用是其意义的关键,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它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并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景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维特根斯坦关注语言的限制和可表达性。

他认为语言只能表达符合逻辑规则的事物,对于那些超出语言能力的领域,语言是无法捕捉和描述的。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沉默说教”的概念,即当语言无法表达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保持沉默。

他认为沉默并不是一种无能,而是一种对语言的尊重。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还涉及到逻辑学和认知科学。

他提出了“逻辑分析”的观点,认为逻辑是语言的基础,并用逻辑语言来描述和分析事物。

维特根斯坦还对心理学和认知过程进行了研究,他强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语言活动。

维特根斯坦还对伦理学和宗教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他认为伦理学是关于言行的问题,并提出了“言行一致”的原则。

他还对宗教问题提出了怀疑和反思,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上。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使用,强调语言游戏的重要性。

他对语言的限制和可表达性进行了探讨,主张在语言无法表达的领域保持沉默。

他反对哲学作为概念分析的方式,强调将注意力转向实际问题。

他还涉及逻辑学、认知科学、伦理学和宗教问题。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是20世纪哲学界重要的思潮之一,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张着重反对传统哲学中的传统分析方法,倡导以语言分析为基础,倡导从语言的使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试图揭示语言使用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强调的是:
第一、语言游戏观念。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的工具。

人们的思维活动都是以一种特定的语言游戏形式出现的,通过语言的游戏形式,人们可以理解和交流,这也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考方式。

因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把语言作为人类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将语言视为是一种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二、意义观念。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意义是依赖于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的。

语言只有在特定的背景和情境下才具有意义。

因此,语言的意义是相对的,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和使用情境。

这与传统哲学中的真理观念完全不同。

传统哲学认为真理是绝对的,而维特根斯坦认为真理应该根据其所处的语境来判断。

第三、哲学的界限观念。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问题只是来自于一些形而上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语言的问题。

他认为所有被认为是哲学问题的实际上都可以通过语言的分析解决。

因此,他的哲学思想主张放弃传统哲学的大部分问题,而是要更多地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出问题的答案。

总的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他强调语言和语境,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语言在人类思维中的作用,同时也能批判传统哲学的狭隘观念,为后来的思想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作为分析哲学的创始者之一,维特根斯坦特别关注语言哲学。

无论在其前期还是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都占显著地位。

《逻辑哲学沦》和《哲学研究》分别是维特根斯坦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在这两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接下来我将通过本文试图介绍、分析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支持意义逻辑指称论的观点。

名称与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即指称关系。

名称的意义即名称所指称的对象。

关于命题的意义,按照图像论的观点,命题的本质在于描述事实。

所以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与事实之间的描述关系,或者说在于它是否是事实的图像。

在图像论的观点下,语言必需反映事实或与事实的逻辑相符。

所以前期的维特根斯坦追求语言的确定性,主张意义的指称论。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核心。

哈克把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几个不同领域比作一棵大树,语言哲学是这棵大树的干,而数学哲学、心理哲学和文化哲学是长出的几个分支,可见语言哲学在其后期哲学中所处的地位,它是哲学的干,是整个哲学的研究方法,即用日常语言分析方法来考察哲学问题。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意识到了图像论的困境。

只要认真考察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语言就会发现,日常语言是鲜活的,是动态的,并非是与世界一一对应的静态关系。

语言并非世界之投影,如果坚持其为图画的话,那它所反映的也只是世界和实在的一部分。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说。

语言游戏是作为他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

在《哲学研究》的开篇,维特根斯坦向大家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朴素语言,或者是原始语言。

这是他前后两个阶段不同语言观的缩影,一种是奥古斯丁的图画,这是脱离了生活的语言。

奥古斯丁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语言观,而许多哲学家,包括罗素,弗雷格及早期的维特根斯坦都试图将这幅简单的图画应用到更多其它复杂的情况。

另一种是建筑师和助手之间为某一目的而交流信息的对话,这是日常语言。

维特根斯坦把这两种语言都叫做语言游戏。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摘要: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后期思想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言观表现为意义指称论和语言界限;在后期,其哲学中的语言观表现为家族相似性、规则悖论和私人语言,在这期间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认为语言重在参与,只有在语言中才能分析出具体语言的意义,给当代语言和哲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研究视角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关键词:后期;哲学;语言观;启示中图分类号:b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88-02一、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综述上世纪的头20年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前期阶段,其思想主要来源于弗雷格和罗素,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

对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前期的代表作为《逻辑哲学论》(1921)。

30年代之后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他部分地受到摩尔、莱姆塞以及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毛特纳等人的影响,注重正确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代表作为《哲学研究》(1953)。

后期研究的实质是对语言和事实的区分,尤其是对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用法的研究,注重语词的意义和应用。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言观前后期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前期研理想语言,认为语言是现实的逻辑图画,这些观点都严重脱离了生活形式;他在后期转向了研究日常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重在使用之中,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背景之下研究语言的使用,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家族相似性。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家族相似性、规则“悖论”和私人语言,他的这些语言观给现代哲学研究和语言研究带来了很大启发。

二、家族相似性的启示维特根斯坦用家族相似性来界定语言游戏间的关系,把语言游戏的关系比作家庭成员的关系,描述了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但否认语言本质说。

关于维特根斯坦批判语言具有本质这一点,国内外很多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学者观点不一,但是家族相似性促成了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产生,给语言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这一点儿无人能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作为分析哲学的创始者之一,维特根斯坦特别关注语言哲学。

无论在其前期还是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都占显著地位。

《逻辑哲学沦》和《哲学研究》分别是维特根斯坦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在这两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接下来我将通过本文试图介绍、分析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支持意义逻辑指称论的观点。

名称与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即指称关系。

名称的意义即名称所指称的对象。

关于命题的意义,按照图像论的观点,命题的本质在于描述事实。

所以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与事实之间的描述关系,或者说在于它是否是事实的图像。

在图像论的观点下,语言必需反映事实或与事实的逻辑相符。

所以前期的维特根斯坦追求语言的确定性,主张意义的指称论。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核心。

哈克把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几个不同领域比作一棵大树,语言哲学是这棵大树的干,而数学哲学、心理哲学和文化哲学是长出的几个分支,可见语言哲学在其后期哲学中所处的地位,它是哲学的干,是整个哲学的研究方法,即用日常语言分析方法来考察哲学问题。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意识到了图像论的困境。

只要认真考察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语言就会发现,日常语言是鲜活的,是动态的,并非是与世界一一对应的静态关系。

语言并非世界之投影,如果坚持其为图画的话,那它所反映的也只是世界和实在的一部分。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说。

语言游戏是作为他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

在《哲学研究》的开篇,维特根斯坦向大家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朴素语言,或者是原始语言。

这是他前后两个阶段不同语言观的缩影,一种是奥古斯丁的图画,这是脱离了生活的语言。

奥古斯丁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语言观,而许多哲学家,包括罗素,弗雷格及早期的维特根斯坦都试图将这幅简单的图画应用到更多其它复杂的情况。

另一种是建筑师和助手之间为某一目的而交流信息的对话,这是日常语言。

维特根斯坦把这两种语言都叫做语言游戏。

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给语言游戏做严格的定义,这与这个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及维特根斯坦后期反对事物具有本质的哲学立场是一致的。

有时他把原始语言称作游戏,有时他又把语言和那些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为语言游戏。

正如棋类活动包括棋的下法一样,语言游戏本身包括游戏规则,即语言用法。

无论游戏规则还是棋类规则,都是一种内在构成规律,规则构成游戏本身。

人们只有学会棋子的下法,才能学会某种棋类活动,而人们只有学会某种语言的用法,才能学会某种语言。

在图像论中,语言使用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则,所以语言的用法是唯一的、确定的。

而日常语言不具有逻辑的严密特征,正如他所言,我们在游戏时,可以一边玩一边制定规则。

这就意味着语言的用法是动态的,多样的,我们不能一老永逸地学会词的固定不变的用法和意义,同一个词,或一个表达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这种语言活动中,语言与世界发生了联系:语言和世界统一于晤言的运用之中。

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建立理想语言只是一种哲学幻想而已,自然语言本身是充分的。

对于有人认为自然语言过于粗糙,无法做出精确的表达这一观点,反对逻辑语言,回归日常语言,这不但是他在对自己前期语言哲学观进行批判,也是对西方传统的批判。

在反对形式语言的看法上,维特根斯坦与摩尔、斯特劳森笄人及许多欧洲大陆人本主义哲学家的看法一致。

维特根斯坦为了说明各种各样语言游戏的关系,提出了家族相似的概念。

按家族相似的观点,虽然游戏之间有某种共同的特征,但这种共同的特征不是贯穿于所有的语言游戏之中,“如果你看这些游戏,你是不会看到所有游戏的共同点,你只会看到相似之外的和它们的联系。

”家族相似的观点和“语言游戏”的概念一样,强调语言、概念的开放性。

即我们的概念及其使用都不能严格定义的。

家族相似是对语言或事物具有本质的观点的批判。

在维特根
斯坦的著作中,他不愿给出对于如理想、意义等一些概念的严格的定义,甚至任何断言,这反映了他后期反对“本质”的存在的哲学观点。

语言游戏的无限多样性及没有确定性本质的观点遭到了许多人包括塞尔的批评,但家族相似的概念在人的认知范畴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既反对他前期的意义指称论,也反对意义的观念论,提出了意义的使用理论。

图像论框架下的意义指称理论认为,意义存于字词之外,独立于它的使用。

但是维特根斯坦发现许多字词意义的理解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获得,即使是用于指称性表达的名词的理解,在不同的用法中也是不同的。

所以意义不在于指称什么,而是基于不同的场景的使用。

既然意义不是所指称的对象,那么意义是不是一种心理现象呢?即意义的观念论。

意义的观念论认为,一个语词的意义就是与这个语词相联系的观念,语词是作为观念的标记出现于思想交流之中的。

于是意义被认为是一种与语言相伴的心理意指活动。

正是这种意指活动赋予了语言以生命和意义。

但维特根斯坦认为,没有什么把意指称为一种心理活动更为荒谬的了,除非他的目的是制造混乱。

维特根斯坦强调说,不要把意义置于形而上学的迷雾中,认为它是一种心理活动。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是通过我们对它的使用而被表征的,不是与表达式相伴的心理现象。

”。

要想知道语言的意义,看它的用法就可以了。

无论是意义的指称论还是意义的观念论,都把意义和语言相分离,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表征一种语言之外的东西,或者是实物,或者是观念。

在后期的意义使用论中,语言不再是语言之外的东西,而寓于语言的使用。

这里的使用是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既语言游戏。

探讨意义问题实际就是探讨字、词如何在语言游戏中使用的。

维特根斯坦后期意义即使用的理论是语言游戏观下的必然转变。

只有实际的运用才能赋予表达式以意义和生命。

维特根斯坦认为“意义”、“功能”、“目的”和“用途”是一些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另一个与语言游戏密切相关的概念是“生活形式”。

同样,虽然维特根斯坦在不同的地方多次提到这个概念,但他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语言的说出是一种活动的组成部分,或者是一种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语言游戏根植于生活形式之中,或者说,语言游戏是最重要的生活形式。

维特根斯坦纠正、批判了前期把语言从日常生活用法中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而是在一定生活形式下去学习认识语言。

他认为,对一种陌生语言的不理解,原因在于我们不理解说这种陌生语言的人的生活形式。

同样,不同部落、民族、国家的人们尽管使用不同的语言,但能通过翻译交流思想,归根结底是因为不同的生活形式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相似之处。

前后期语言哲学观的不同点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核心的转变是从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

这个核心的转折带来了许多其它方面的转变。

首先,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功能论(涂),意义不再是孤立于语境而指称事物和事态。

意义是植根于生活形式的语言使用。

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上,语言不再是现实的原子图画,语言与现实只能统一于语言的运用,即语言的游戏之中,批判日常语言的不确定性。

后期维特根斯坦回归日常语言,相应的在分析方法上,由早期的逻辑分析到后期日常语言的语法分析;由早期的逻辑解释澄清到后期的语言描述。

前期维特根斯坦追求确定性,追求语言的本质,后期的维特格斯坦放弃了对本质的追求,提出了家族相似性。

尽管在许多细节方面,甚至是重要哲学观念上,后期维特根斯坦与前期大相径庭。

但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发现,后期是对前期的继承,两个阶段有一致的地方。

首先,贯穿维特根斯坦一生的哲学主张是: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活动。

哲学的任务不是提出新的命题,而是一种消解。

这种主张是对西方哲学旗帜鲜明的批判,是维特根斯坦—生的主张。

但是批判的方法、手段和视角在两个阶段中是不一样的。

前期的维特根斯坦试图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从逻辑语言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语言,用逻辑语言来说明:后期的维特根斯坦重新审视这一
视角,回归到自然语言的语言游戏中来,通过对自然用法的描述来澄清对日常语言的误解。

但对哲学性质的主张上(即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种活动),前后期是—致的。

其次,维特根斯坦始终都站在批判行而上学的立场上。

在前期,他试图通过逻辑分析来消解那些没有意义的哲学命题,在后期通过对日常语言的研究把一些笼罩在行而上学的迷雾中的问题拉回到日常语言用法的分析中。

最后,他始终把语言作为解决哲学问题的钥匙,哲学的任务在他是语言的批判,只不过在前期和后期批判的方法手段是不同的。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在前期已经发起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人们意识到语言不再是人们生活和哲学的边缘话题,它成了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关键,那么在后期,他没有抛弃革命的立场,只是把这场革命更加彻底地进行下去了。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尤其是后期的语言游戏说,不但在哲学领域,在语言学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语言研究者们将语言研究的视角从语言的内部转向了语言的外部。

在当代的许多语言学流派,语言研究领域,都能找到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