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母种分离及菌种比较试验
组织分离母种的对比试验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组 织 分 离 母 种 时 . 用 作 常 规 的 表 面 灭 菌 处 理 . 是 在 不 而
近 年 来 , 稀 食 用 菌 的栽 培 在 我 国 各 地 发 展 迅 速 , 对 于 珍 这
无 菌 条 件 下 . 无 菌 操 作 . 接 将 子 实 体 内 的 菇 肉 接 入 试 管 培 养 经 直
表 l 两 种 处 理 方 法 的 杂 菌 污 染 率 比 较
旬覆 土 , 3月 上 旬 出 菇 , 种 至 出 菇 9 接 O天 左 右 , 收 3潮 菇 . 采 5 月 上 旬 结 束 。秋 栽 8月 上 旬 接 种 , 9月 中 旬 覆 土 , 0月 上 旬 出 1 菇 . 种 至 出菇 6 接 O天左 右 , 收 3潮 菇 . 2 上 旬 结 束 。 采 1月 6 长根菇 适 宜初 夏和早秋栽培 . 夏栽培 1 月 中旬 接种 . 初 2
维普资讯
食 用 曹
EDI BLE FU NG I
20 02( 5)
曩
誊 ;
娶 搏
管
陈 庆 生 赵 世 乐
( 东省 韶 关 市 农 科 所 ,1 0 8 广 52 2)
。
。
组织分离母种的对比试验
况 启 生 苏 越 张福 云 李安 明
文重点 介绍适宜 粤北地区气候特点栽 培 的几种珍稀 食用菌 。
采用常 规组织分离 法制作试 管母种 . 分离操作 过程 中 , 在 常 因 杂 菌 污 染 而 导 致 分 离 失 败 。 此 , 何 使 被 分 离 的 菇 体 组 因 如 织 小 块 保 持 无 菌 状 态 , 组 织 分 离 母 种 的成 败 关 键 。 是 为此 我 们
平菇母种制作方法试验

2010年第5期平菇作为食用菌中的一大品种,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与重视。
平菇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栽培食用菌品种之一,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含蛋白质20%~30%,而且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有明显的效果。
对预防癌症、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平菇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平菇。
因此平菇的制种,是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平菇母种的制作。
1试验方法1.1试验材料采集种源: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子实体或基质作为种源。
选择个体健壮、菇形正常、外表清洁、无病虫害,八、九分成熟的种菇用于孢子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选择无杂菌、无病虫害、腐朽程度较轻的新鲜菇木用于基内菌丝分离。
1.2试验设计使用三种不同的菌丝分离方法在同一PDA 培平菇母种制作方法试验骆乐谈(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表2杂交晚粳稻浙优12不同施肥用量试验结果41杭州农业与科技表1不同分离方法污染率的比较2010年第5期注:各接种的20袋袋料,均只有15袋可以出菇。
平菇亲本为白平菇,菇盖朵型正常,边缘平滑。
菌丝生长速度:+表示一般++表示快+++表示很快;出菇情况:+表示情况一般++表示出菇较多较整齐+++表示出菇多且整齐。
3.3不同分离方法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的菌丝萌发与满管速度最快,基内菌丝分离法最慢(表3)。
3.4不同分离方法出菇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用孢子分离法获得母种,在出菇试验中菌丝吃料快,满袋快,出菇齐且多,但变异率高;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的母种,在出菇试验中菌丝吃料快,满袋快,出菇齐且多,遗传稳定性好;用基内菌丝分离法得的母种,在出菇试验中菌丝吃料快,满袋较快,出菇较齐且多,遗传稳定性好(表4)。
秋冬季栽培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1 . 试 验 方 法 用 规 格 为 2 mx 3e 00 5c .3 2 6e 5 mx .1 m
1 材料 与菇 农 偏 听 偏 信 广告 , 引 种 , 乱 部 制 发酵 , 发酵 期 间翻堆 4次 , 9月 4日栽 培 料装 袋 、 接
分 菌株生 产性 状不 明确 。为此 , 我们 分早 秋和 秋冬两 种 。② 秋冬 栽 培 : 8月 2 日制 原 种 , 0 9月 4日制 栽 培 个 栽培 季节 , 对灰 白色 、 灰黑 色两 组 菌株 和 2个 脱毒 种 , 9月 1 6日拌 和栽 培料 并 开始堆 制 发酵 , 酵期 间 发
近年 , 河南 省栽 培 的平 菇 菌株较 多 。有些 制种单 1 . 时 间安 排 ① 早 秋 栽 培 : .2 2 7月 2 日制 原 种 , 0 位 炒作 新概 念 、 年更 换 菌株 名 称 , 每 致使 生 产 中同种 8月 3日制 栽 培 种 , 8月 2 t 和 栽 培 料 并 开 始 堆 3 E拌
11 供试 菌株 .
的聚 乙烯 袋装 栽 培料 , 袋装 干 料 1 g 右 , 放 每 .k 左 6 开 式 接种 , 每袋 接 3层 菌 种 ( 头 和 中 间 ) 每 菌 株 装 两 ,
0袋 8个试验 菌株分别是 :①新 8 l ( 院保 存 ) 10袋 ,每 3 为一次 重 复 ,共 设 3个 重 复 ,另外 3 本 0 0袋 对 接种 及发 菌期 间气 (K , C )②原 8 1河南农业大学)③脱毒 8 1河南农 1 为机 动 。 所有料 袋 均称重 。 3( , 3( 阴棚 下 单 层摆 放 菌袋 , 温 发 菌 , 丝 发 满 常 菌 业 大 学 )④ 豫平 6号 ( 南农 业 大学 )⑤脱 毒豫 平 6 温偏 高 , , 河 ,
六种培养基对平菇(Ph06)母种分离对比试验

庶糖加热至完全溶化。在 10 2" C高压灭菌 3m n 0 i.倒平
扳待用 。
养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 葡萄糖培养基。
表 1六种培养基分离黑平菇菌丝生长状态对照
4 .玉米粉蔗糖培养基
玉米 粉 4 g 0 ,蔗 糖 2g 0 ,蛋 白胨 2 .琼 脂 2g g 0 .水
l 0 m1 p 7 0 8 0 O0 . H. ~ .。
7m的 平板 ,待 用 。 m
2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PA CD )
马 铃薯 20 . 葡萄糖 2 g 0 g g O .g 0g 0 ,K P4 .M S・ 5 . 3 1 维 生素 B lm .琼脂 2g t Og 0 .水 l0m , O0 l
、
研究方 法
p 7 0 .。 H . ~8 0 方法同上。 10 在 2 ℃高压灭菌 3m n 0 i,
倒 平板 待 用。
( )菌株 一
供试平菇 (h 6 P 0 )母种取自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编号为 58 。于 20 44 06年 1 0
3 .小麦粒琼脂培养基
小 麦 粒 15 .琼 脂 2 g 2g 0 ,兼 糖 lg O .水 l0m , O0l
p 7 0~ 8 0 H . .。
( 二)培养基的制备
1 马铃 薯 葡萄糖 培 养基 ( D )… . PA
马 铃薯 ( 皮 )0 g 葡萄 糖 2 g 去 20 . 0 ,琼 脂 2g 水 0。
l 0 m1 p 7 O 8 0 O0 . H . ~ . 。
侧耳属。该属有 2 余种,都可食用。平菇是秋来春初 0 生长的一种低温型、 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和药用菌.以 其繁殖周期短而广泛栽培。平菇子实体一般丛生,菌 盖直径 2 c .扁半球形。后伸展.中央稍凸出.淡  ̄3m
实验室平菇栽培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平菇栽培法班组姓名学号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平菇基本栽培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平菇栽培中器械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法等。
3.了解食用菌母种扩大繁殖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斜面母种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4.掌握平菇栽培中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出菇的方案。
二、基本原理1.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均从木屑、棉籽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
平菇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天到40天,栽培方法简便,成功率高。
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装方法出菇。
2.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器皿及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是防止杂菌污染,提高食用菌产量的关键措施,灭菌和消毒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是在保持恒温的电烘箱中进行的,适用于各种耐热的玻璃器皿、棉塞、滤纸、以及不能与蒸汽充分接触的液体的灭菌.一般在160摄氏度持续1.5—2小时,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灼烧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外火焰灼烧灭菌,酒精灯所用的酒精浓度要在百分之95以上.紫外灯灭菌是接种室(箱)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在使用前开灯20—30分钟.紫外线可导致细胞内核酸和酶发生变化而使细胞死亡,还可使空气中氧气产生臭氧,臭氧也具有杀菌作用.因其透射力差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有效距离为1.5—2米,以1.2米内为最好.3.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和分离菌种时用斜面培养基,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培养基),配成后用加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食用菌菌种生产一般按母种——原种——栽培种进行。
母种数量少,要进行试管移接扩大培养才能进行生产。
5.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由原种扩大培养成栽培种。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一般包括配料——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等流程。
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理。 每袋 装 于料 1 左 右 , 放 式 接 种 , 袋 接 3 菌 种 ( . 6 开 每 层 两
头 和 中 间 )每 菌 株 装 10袋 , 3 , 0 每 0袋 为 一 次 重 复 , 设 三 个 共
制发酵 , 酵期间 , 发 翻堆 4次 , 9月 2 9日栽 培 料 装 袋 、 种 。 接 1 . 栽 培 方 法 用 规 格 为 2 m ̄ 3c x .1 m 的 聚 乙 .2 2 6c 5 r 00 5c u
烯 袋 装 栽 培 料 , 培 料 的 培 养 基 配 方 : 子 壳 2 % , 米 芯 栽 棉 4 玉
产 量 , 个 采 收 期 的产 量 计 为 总 产 量 ) 整 。生 物 学 效率 是 指 采 收
文 章 编 号 l0 一 3 7 2 1 )6 o 1 — 2 0 O 85 (0 1o 一 o 7 0
近 年来 , 南 省 栽 培 的平 菇 菌 株 较 多 。 些 单 位 炒 作 新 概 河 有 念 , 些 菇 农 偏 听 偏 信 广告 , 引 种 , 使 生 产 用 菌 株 名称 多 , 有 乱 致 部 分 菌 株 生 产性 状 不 明确 。 为此 , 者在 早 秋 及 秋 冬 两 个 栽 培 笔 季 节 , 灰 白色 、 黑 色两 组 菌 株 和 两 个脱 毒 菌株 进 行 比较 试 对 灰 验 , 望 选 出 当地 不 同 栽 培 季节 的适 栽 平 菇 菌 株 。 期
现象 , 出菇 较 早 ( 1 。 图 )
表 1 供 试 菌株 生 长发 育 特 点 比较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供 试 菌 株 . 8个 试 验 菌 株 分 别 是 : 新 8 1 本 院保 存 ) ① 3(
八个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八个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冯慧贞;侯小晋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1994(16)4
【摘要】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所用平菇品种较混乱,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出菇迟早、抗杂程度很不一致。
为此,我们从1991年开始,对现有栽培菌株及分离的新菌株进行筛选,并对选出的8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平菇P-15,P-89,P-33,P-11,P-12,P-19,P-21,P-18。
(二)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为PDA加蛋白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88%,石膏、磷肥各1%,麸皮10%。
(三)试验方法 1991年6月上旬,按常规法将菌株接入PDA加蛋白胨培养基上,置23~25℃恒温培养,重复8次,接种5天后观察测量各菌株菌丝的长势和平均长速。
6月中旬至7月下旬,制原种和栽培种,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8%,石灰1%,磷肥1%。
【总页数】1页(P9)
【作者】冯慧贞;侯小晋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10.2
【相关文献】
1.开平市八个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戚文辉;方寿山;马晓晓
2.十八个礼品西瓜品种的简单比较试验 [J], 甘德军;杨胜文;高立洪;吴畏;张永明;张国卫;冉东风
3.毕节市八个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樊艳;王显立;高英;王伟;龙静;蒋燕;翟玉玲
4.八个平菇菌株的比较试验 [J], 付香斌
5.八个平菇品种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 [J], 唐英腊;陈国平;顾昌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菇子实体不同部位分离母种试验

平菇 子 实体 不 同部 位分 离母 种试 验
王桂 芹 王秀艳
对湿 度保持在 9 ~ 9 , 时降温 至 1 ̄ 1 并增 0 5 同 2 6 c.
( 内荣古赤峰 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拉生化系 - 赤蟑 04 0 )  ̄0 1
பைடு நூலகம்
1 材 料 与 方 法
1l 试马 材料 , 耋
‘
期 和菇 友们共 同探讨 。 1 巧 加石灰 我 县栽 培 平 菇一 般用 玉米 芯 , 且经过 发 酵后 使用 , 但一 般 的发 酵料 还 难 以在 夏 秋季 栽 培 成功 ,
种 菇 西 德 3 ( 自中 辩 院 原 子 能 所 )P 3 I 、DA 培
后 可 以在 7天内抑 止杂 菌大 量发生
菌 柄 内部 组聱 _. 柄 与 菌 盏 交 界 处 的 菌 肉 ; lb 菌
2 加大接种■ 我县采用的出菇 袭一般为 2 ~2c 2 4m 扁 宽 的 塑 料袋 , 夏秋 季 栽 培 改 用 成 扁 宽 2 ~ 2c 长 0 2m, 5e 袋。分 5 0r a 层装菌种 , 每层 3 , 块 每块比核桃大些装
c … 设 4个重复。分捌接^与之相对应的母种 . d 12 3 分 南的母 种抗细菌 糙力试验 .. 用不同部位 分离 的母种 { 作愿 种 . } I 常温 下进 行抗老 化试验 。试 验设 5个处理 a b山 、
d , 3个重 复 接 ^ 与 之 相 对应 的母 种 。 设 1 3 试马 方 法 . 奎
加通风量, 促其菇蕾形成 一般经过 7 2 可在料面 ~1 天, 形成 针头状 洁 白色菇蕾 。 蕾后 , 房 的温 度控 制在 1 现 菇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母种分离及菌种比较试验
1.研究背景
2.目的意义
3.研究路线 4.计划安排
1、研究背景
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了解平菇品种
完成课题的条件:准备实验室和试验基地
2、目的意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疗效作用 目前我国食用菌育种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行食用菌生 产迅猛发展的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在实际生产中大规模应用 的食用菌新品种更是凤毛麟角。 自交技术可以有效的挖掘出食用菌育种材料中有价值的隐性性状及相 关育种材料,并对揭示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具有实际价值。
第一阶段:学习硕士博士论文约15篇,和老师反复研究试验内容 第二阶段:试验引进,引进一些材料培养基,筛选母种 第三阶段: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分离方法:将选好的种菇的菇柄根部削净,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 精进行表面消毒,将种菇撕成两半,露出无菌菌肉,用无菌手术刀分别取 菌盖、菌柄及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的菌肉作为接种材料,菌肉大小以绿豆大 小为准,然后迅速用接种针将小块菌肉用无菌镊子移入 PDA试管斜面培养 基内。 •培养方法:将试管置于 2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同时进行观察 记录。等到菌丝长满试管但未爬壁时,选取长势较好的菌丝再次接种,如 此重复3-4次,即可得到纯的菌种。
3、研究路线
•材料:平菇子实体 选择种性优良、个体发育正常、菌盖适中、肉厚、 无虫无杂、七分熟的子实体为种菇。 •工具:酒精灯、镊子、手术刀、接种环、75%酒精及酒精棉球、PDA试 管斜面培养基(500g马铃薯煮30min后过滤,加入50g蔗糖和50g琼脂后加 水定容至2000ml)、超净工作台等。
•记录结果统计分析 •对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陈述。
4、计划安排
1.收集相关资料,查阅中外文献、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学习、掌握培 养基配制技术和菌落培养技术。
2.熟练的掌握接种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3.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平菇进行母种分离
4.以平菇不同部位子实体为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并在此过程中对不同的 菌种进行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