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加工与热加工课件

合集下载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础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础

PPT文档演模板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单元14 热加工基础
应知应会 1. 了解铸造、锻造及焊接的种类、方法、用途。 2. 掌握铸造、锻造及焊接的特点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课题1 铸 造 课题2 锻 造 课题3 焊 接
PPT文档演模板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一、铸造特点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 的冷-热加工基础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5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模块3 金属的冷、热加工基础
单元14 热加工基础 单元15 金属切削加工
PPT文档演模板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课题1 铸 造
一、铸造特点 二、铸造分类 三、砂型铸造工艺过程 四、铸件结构工艺性
PPT文档演模板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PPT文档演模板
图14-8 结构斜度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2.合金的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铸件壁厚应适当并均匀。
2)铸件壁的连接或转弯处应有结构圆角,防止产生应力
集中、产生裂纹等缺陷。
3)铸件壁的连接应避免交叉或锐角,防止金属液局部积
PPT文档演模板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二、铸造分类
1. 砂型铸造 2. 特种铸造
PPT文档演模板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1. 砂型铸造
用型砂和芯砂制造铸型的铸造方法称为砂 型铸造。它分为手工砂型铸造和机器砂型铸造, 前者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后者则适用于 大批量生产。
XX汽车机械基础4金属的冷热加工基 础

冷作模具钢及其热处理工艺讲解29页PPT

冷作模具钢及其热处理工艺讲解29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谢Βιβλιοθήκη !冷作模具钢及其热处理工艺讲解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食品冷加工工艺》PPT课件

《食品冷加工工艺》PPT课件
第七章 食品冷加工工艺
第一节 食品冷加工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食品的冷却和冻结设备 第三节 鲜切果蔬加工工艺 第四节 速冻果蔬加工工艺 第五节 速冻面米食品加工工艺 第六节 冷冻饮品加工工艺
第一节 食品冷加工的基本原理
一、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 二、食品冻结过程
一、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低温对酶的作用
3.浓缩残留水的危害 性降低。
缓冻
1.细胞内水分外析, 在细胞间隙形成大冰 晶体,刺伤细胞,解 冻时汁液流失多
2.由于胞内水分外析, 胞内汁液浓度升高, 对细胞造成伤害,如质
壁分离、蛋白质变性等
速冻
将预处理的食品放在-30'C~-40℃的装置中, 一般在30 min内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使食品中 心温度从-1℃降到-5℃,其所形成的冰晶直径 小于100 μm。速冻后的食品中心温度要达到18℃以下。
一些食品的冻结率 单位:质量分数%
℃ 蛋、菜类
乳 肉、家禽

大豆、萝 卜
橙、葡萄 葱、豌豆
-1
60 45 0~25
0~45
0
0 10
-3 -5
84.5 89 77 84 67~ 75~ 73 80 32~ 53~ 77 84 50 64.5
20 41 65 75
-7 -10 - -15 -18 12.5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1、冷却对微生物的影响 非冻结的低温条件下,嗜温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受到抑制,但仍会继续;嗜冷微生物 (如李斯特氏菌)生长繁殖加快。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1、冷冻对微生物的影响 (1)在冷冻过程中微生物大量死亡,在冻藏过 程中微生物数量也会逐渐减少,但仍然有微生 物存活。 (2)速冻食品一旦解冻,微生物会迅速繁殖。 (3)因此,生产速冻食品时须对原料进行杀菌 处理(热烫或消毒剂处理)。

冷加工与热加工

冷加工与热加工

在机械加工中,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
冷、热加工的含义有两种:
1、金属的冷变形加工和热变形加工是以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凡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称为热加工,而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称为冷加工。

例如钨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1200°C,在低于1200°C的高温下加工仍属于冷加工,而锡的最低再结晶温度约为-7°C,在室温下进行的加工已属于热加工。

2、在机械加工中,一般把铸造、锻造、焊接等称为热加工,热加工多用于毛坯制造;把车、铣、刨、磨、钳等加工手段称为冷加工,一般用于对零件毛坯的进一步精加工。

冷加工与热加工

冷加工与热加工

冷加工与热加工第一篇:冷加工与热加工冷加工,通常指金属的切削加工,即用切削工具从金属材料(毛坯)或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层,从而使工件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如车削、钻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等。

在金属工艺学中,与热加工相对应,冷加工则指在低于再结晶温度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工艺,如冷轧、冷拔、冷锻、冲压、冷挤压等。

冷加工变形抗力大,在使金属成形的同时,可以利用加工硬化提高工件的硬度和强度。

冷加工适于加工截面尺寸小,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金属零件。

热加工,对在高温状态下的金属进行加工。

一般有铸造热扎、热处理、锻造等工艺,有时也包括焊接。

冷加工和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温度。

加工时材料的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就是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就是冷加工。

比如说钢,再结晶温度为600多度,所以用800度轧制就是热轧,在室温轧制就是冷轧。

而对于铅,由于再结晶温度低于室温,所以即使在室温下加工,也是热加工。

锻件力学性能好是因为组织均匀、细小、致密,缺陷少。

而铸件则可能存在较多的缺陷,比如缩孔、缩松、气孔、夹杂物等,还有铸造应力,这些都会降低性能。

热加工造成的组织缺陷主要是流线、带状组织、魏氏组织等。

还有可能出现过热(晶粒粗大),过烧(晶界熔化,材料报废)。

第二篇:冷加工与热加工区别冷加工,通常指金属的切削加工,即用切削工具从金属材料(毛坯)或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层,从而使工件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如车削、钻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等。

在金属工艺学中,与热加工相对应,冷加工则指在低于再结晶温度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工艺,如冷轧、冷拔、冷锻、冲压、冷挤压等。

冷加工变形抗力大,在使金属成形的同时,可以利用加工硬化提高工件的硬度和强度。

冷加工适于加工截面尺寸小,加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金属零件。

热加工,在高于再结晶温度的条件下使金属材料同时产生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加工方法。

《热加工基础》课件

《热加工基础》课件
《热加工基础》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您了解热加工的基础知识,探索其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以 及不同热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 握热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技术,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强 有力的支持。
课程大纲
本课程将包括热加工概述、 热加工的基本过程、常见的 热加工材料、热加工中的设 备和工具等内容。
焊接设备
焊接设备用于将不同材料的部 件连接在一起,实现热加工产 品的组装和制造。
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设备用于对热加工产品 进行退火、淬火等热处理工艺, 改善其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
热加工中的关键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解决方案
1
热变
在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容易发生金相组织变化、尺寸变形等问题,需要通过调整 工艺参数和改善工艺流程来解决。
2 塑料
3 玻璃
塑料在热加工中广泛应用, 具有可塑性、耐腐蚀性和 绝缘性等优点,常见的有 聚乙烯、聚丙烯等。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材料, 可通过热加工使其变形和 形成不同形状的产品,如 玻璃器皿和玻璃板。
热加工中的设备和工具
锤子和模具
锤子和模具是热加工中常用的 工具,用于对材料进行锻打或 压力形变,以获得所需形状和 尺寸。
课程重要性
热加工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 或缺的环节,对于提高产品 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热加工概述
热加工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塑性变形或熔化加工的一种制造工艺。 它包括固态变形、熔态变形和热变形工艺等多种形式。
常见的热加工材料
1 金属
金属是热加工中最常见的 材料之一,包括钢铁、铝 合金等,具有良好的导热 性和塑性。
2
问题2

《冷热加工组织变化》课件

《冷热加工组织变化》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锻造可以改变金属的晶粒尺寸 、相组成和织构,从而影响材 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锻造过程中应控制变形量和温 度,以避免过度变形和开裂。
热处理对组织的影响
01
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 一种工艺方法。
02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金属的晶粒尺寸、相组成和
力学性能。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以获
精密仪器的冷热加工组织变化
总结词
精密仪器对尺寸精度和性能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其冷热加工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对产品质量影响尤为关键。
详细描述
光学元件、精密轴承等精密仪器部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的影响,其组织结构会发 生显著变化,导致尺寸精度降低、表面质量恶化等问题。为了确保精密仪器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要深入研究冷热 加工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02
CATALOGUE
冷加工对组织的影响
切削加工对组织的影响
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的作用 ,金属材料会发生弹塑性变形,导致 组织内部晶粒破碎、晶格畸变,从而 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也会对 材料组织产生影响,切削热会导致材 料局部温度升高,组织发生热损伤, 如晶粒长大、相变等。
其他领域的冷热加工组织变化
总结词
除了汽车、航空航天和精密仪器等领域,其他许多领 域如化工、能源、医疗器械等也涉及到冷热加工过程 ,其组织变化同样重要。
详细描述
在化工领域,反应釜、管道等设备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 会发生组织变化,影响其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在能源 领域,核反应堆部件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 组织变化,以确保安全性能。在医疗器械领域,植入人 体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优化工艺参数,确保组织相 容性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在其他领域中也需要关注冷 热加工过程中的组织变化问题,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 全性。

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⑶热加工与冷加工PPT学习教案

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⑶热加工与冷加工PPT学习教案

仅因金属中一些点缺陷迁移
而引起的某些晶内的变化 。
第8页/共42页
9
二、回复 退火的应 用➢ 去应力退火 1.目的:降低应力(保持加工硬化效果),防止工件变
形、开裂,提高耐蚀性。 2.例如:经深冲工艺制成的黄铜弹壳 (将工 件加热 到
较低温度250~300℃、保温、缓冷 的工艺 )。
第9页/共42页
② 金属的纯度:
③ 加热速 度和保 温时间 : ④ 原始晶 粒大小 :
第20页/共42页
21
案例:铝板弹孔照片,其晶粒大小为 何呈现 如图所 示样貌 ?
22
第21页/共42页
四、再结晶晶 粒1.大变形小程度的控制
变形度很 小时, 晶粒度 仍保持 原样;
变形度 称为临 界变形 度,生 产上应 避免在 此范围 内变形 。
第15页/共42页
16
思考:为什么在冷拔钢丝时,如 果总的变形量很大,中间要
穿插几次退火工序,为什
么?退火温度应为多少?
第16页/共42页
17
2.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的金属 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使
处理过程。
其发生再结晶的
① 温度:经常定为最低再结晶 温度以上100—第172页/0共402页℃。
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第一节 形变金属与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 化 第二节 回复
第三节 再结晶
第四节 晶粒长大
第五节 金属的热加工
3
第2页/共42页
第一节 形变金属与合
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
1
化 显微组织的变化
2
力学性能的变化
3
其他性能的变化
第3页/共42页
4
一、显微组织的 变 化退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某一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3.1 中心科学技术的转移
2.4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三、第三次产业革命:1945-1972
1)又称为:电子(原子)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原子弹(1945)、电子计算机(1946)、 晶体管(1948)、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等。 3)微电子制造技术开创了页
2.4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制造的概念
• 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按照人们所需的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客观 物资工具,将原材料物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 即:使原材料成为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 制造过程 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报废、回收等的 全过程,也称为产品生命周期。 • 制造业 将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信 息、人力等)利用制造技术,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供 人们使用或利用的工业品或生活消费品的行业。
英法 西门—马丁炼钢法
进入电气时代
耐用电灯泡
爱迪生(Edison)主要发明: 爱迪生(Edison)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白炽灯、 喷火器、 喷火器、 活动电影机、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大型碎石机、 水底潜望镜、 水底潜望镜、 传真电 传真电 报、 报、 有声电影机、 有声电影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等。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等。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4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一、 第一次产业革命:1733-1878 1)又称为:蒸汽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3)英国的制造业孕育和实现了瓦特的发明 4)制造业和瓦特的发明推动了热力学理论的诞生。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 的速度;同时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14年铁路运输出现, 铁路时代到来。
四、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1)又称为:高新技术产业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众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微电子产品、电 脑、新一代通信产品、新一代汽车、磁悬浮列车、新一代 飞机、机器人、生物工程产品、新一代药物、绿色食品、 转基因产品等等。 3)微器件制造工艺,如拉单晶、掺杂、扩散、离子注入、外 延、溅射、化学沉积(CVD)、光刻、表面贴装、自动化 组装、进而到纳米器件制造工艺将把高新技术产业革命推 向顶峰。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3 制造业发展的教训
三、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启示 1)1998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从另一个侧面 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一个国家, 如果把经济的基础放在股票、旅游、金融、房 地产、服务业上,而无自己的制造业,这个国 家的经济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一有风吹草动 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2)新加坡、台湾都有自己的制造业,因此受经济 危机的影响小一些。
12
• F16轻型战斗机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3
B-2隐形轰炸机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4
F22隐型战斗机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5
米格-29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6
苏37军用机
苏37军用机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7
粉末盘和单晶合金叶片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8
1.以微见著 ——精密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核心
2.以综见著 机 械 制 造 ——自动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途径
3.以网见著 ——信息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急需
4.以智见著 ——智能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方向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5.制造业与制造技术的创新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
1 制造的概念 2 制造技术的发展
3
4 5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制造业成就及其重大意义 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9
• 2003年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 利伟顺利送上太空。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0
空中客车A380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1
载客量 366 (3级) 美国波音客机B747 长度 70.6米 翼展 59.6米 高度 19.3米 空载重量 174,000 公斤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该挤压机最大制管管径可达1300mm,达到世界领 先水平,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16个重点项 目中立项最早、进度最快、率先建成投产并实现批量生产的 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说,大口径厚壁 无缝钢管是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设备 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因国外技术封锁,我国只能高价进口。 该项目批量生产后,将一举打破美、德、日三大公司在该领 域的垄断地位,每年仅替代进口就可节省5亿美元。
6
先进制造技术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1、制造的概念
1.1 概念 制造(Manufacturing): 是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 进步的动力。 狭义:为机电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广义:国际生产工程学会1990年: 制造是涉及制造工业中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 划、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的 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
(Manufacturing is series of interrelated activities and operations involving the design,planning,production,quality assurance,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of the product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施工中的英国利物 浦──曼彻斯特铁路 (1831年)。
英国史蒂芬孙父子 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 “火箭”号。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史蒂芬孙
火车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早期英国的火车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4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二、第二次产业革命:1879-1945
1)又称为:电气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电 机(西门子)等电气化产品。 3)制造业肇始了电的应用,而后才有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 论的诞生。 4)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推动了20世纪初开始的无线电、 微波、雷达、合成孔径、微波成像、卫星通信、宇宙微 波探测等技术的发展。 5)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又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指引了道路, 导致了量子场论的创立。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2 制造业发展的历程
1)用机器代替手工,从作坊形成工厂
19世纪机器在英国诞生,先后传入法国、德国和美国。
2)从单件生产方式发展成大量生产方式
泰勒:以劳动分工和计件工资制为基础的科学管理。 福特:零件互换技术,1913年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汽车装配生产线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3 制造业发展的教训
四、 瑞士依靠什么使人均产值居世界第一?
1)瑞士是一个仅700万人口的小国,但瑞士的制造业十分 发达,瑞士的精密机械产品的出口量是我国的8倍,瑞 士的手表世界第一,连小小的军刀,也风靡全世界。 2)现在瑞士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万美元以上, 居世界第一。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3 制造业发展的教训
二、日本的经验 1)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非常重视制业, 特别大抓了汽车制造和微电子制造,结果日本 的汽车和家用电器占领了全世界的市场,特别 是大举进入了美国市场。 2)日本的微电子芯片成为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关键 元件。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人说美国 赢得这场战争是依靠的日本的芯片,是“日本 的芯片打败了伊拉克的钢片”。
3)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现代 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化制造、智 能制造系统、及时生产、精良生产、敏捷制造……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3 制造业发展的教训
一、美国的教训 1)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不重视制造业,把制造业称为 “夕阳工业”,结果导致美国80年代的经济衰退 2) 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政府要员纷纷要 求政府出面,协调和支持制造产业的发展,1991年, 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发表了 总数为22项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其中制造技术占4项, 标志着美国科技政策的转变。 3) 克林顿上台后,对制造业大力支持,他把先进制造技 术列为六大国防关键技术之首。结果美国在机械工业、 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及信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 进展,使美国的经济连续8年取得了2-3%的增长率,而 且还同时保持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这就是克林顿虽 发生丑闻而未被弹劾的主要原因。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制造技术的发展
2.1 制造创造了人类 2.2 制造业发展历程 2.3 制造业发展的教训
2.4 制造业产业革命的生力军
前一页
后一页
回主页
2.1 制造业创造了人类
1)人从猿进化而来, 人猿分离, 是由于人学会双足行走 和用手制造并使用工具。 2)中国的元谋人(17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非洲人早在 160万年前即开始用火,石料开采和加工,形成了原始 制造业。饮食改善促进了脑的发展。200万年前的猿人 脑容量约为700毫升,10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约为 1000毫升,50万年前增加到1200毫升,1929年发现的 57万年前的北京(直立)猿人为1050毫升, 而现代人 的脑容量平均为1450毫升,现代人的大脑皮层褶皱面 积为 1700-2200平方厘米,是黑猩猩的3倍。 3)恩格斯指出:“直立和劳动创造了人类,而劳动是从 制造工具开始的。动物所做到的最多是收集,而人则从 事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