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指标矩阵构建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上所述,家纺纺织产业实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被分为四层,最上层为最高层(目标层),即纺织企业循环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水平;第二层为准则层,即相互独立、分别隶属于总系统层的子系统;第三层为指数层,是对准则层的进一步细分和阐述;最底层为指标层,该层隶属于准则层,是对纺织企、Ek循环经济各个方面具体的评价指标。

在层次分析法巾多采用三层分析,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根据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对某层次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比较判断,即对于上一层次某一推则而言,在其下一层次中所有与之相关的元素中依次两两比较,从而得出逐层进行判断评分,进而构成两两判断矩阵,如表6—2所示。

如A1,A2,…,久,在考虑相对上一层准则H:前提下构造判断矩阵H‘—A。

具体的做法是:先将矩阵左侧的指标A1依次与矩阵上边一排所列的指标Al—A。

相对于目标Hf做两两比较,比较结果按AHP法设计的范围标度(表6—3)对它的重要性给予量化,并相应填入矩阵第一行;接着依次用左列指标A2,A3,…,A4重复进行上述比较,以完成矩阵的第二行至第n行。

对于每个准则层以及每个准则下的指标群,进行同样过程,这样也就形成了多级比较判断矩阵。

AHP采用这种标度方法,不仅能克服一些指标和指标子系统无标度情况下无法测量、统计等困难,而且这种标度法有特定的科学依据,这主要表现为:第一。

实验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对不同程度刺激的感觉区别,最佳的区别个数为7土2,若取其最大的极限,恰好是9个。

也就是说,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属性同时进行比较,要使其前后的判断基本保持一致,最多只能对9个不向事物向时进行比较判断。

按照人们惯用的相邻标度差为1的离散标度值确定法,对1—9种事物进行比较判别时,其比例标度恰好为[1,9]间的整数。

第二,人们在估计事物问区别时,习惯采用五种判断表述:相等、较强、强、4硼、绝对强。

若需要更高精度,还可在这五种相邻判断之间做出比较,这样共有9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在建立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建立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中的应用

中国健康教育2225年3月第37卷第3期•论著•层次分析法在建立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中的应用许燕,徐锦杭,赵玉遂,吴青青,徐水洋【摘要】目的研究确定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权重。

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权重。

结果咨询专家平均(48.55±6.47)岁,91.67%的专家具有高级职称,平均工作年限(23.64±9.63)年;3项二级指标信息特性、媒体特性及发布特性的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d.0.22、0.55;三级评价指标总权重中,“信息准确性”所占权重最高,为0.21;其次为“作者的权威性”,占0.13。

结论初步确定了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对我国的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互联网;健康信息;权重【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82(2021)03-0213-04DOI:1516168/j.cda in/1002-9982.202043.005AppUchUon of anCyhc hierorchy process in determining weighs of eveluahon inden system foe internes health information XE Yan,XE Jin-Tang,ZHAO Yu-sui,WE Qing-qing,XE Shui-qang3Zhejiaag Prninca Centefo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ngzhn315451,Chiua【Abshoct】Objective To determiuc the weight o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s interuct health informatio/Meth­odi The weight o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S interuct health ii/ormation was determiued by m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 methoks.Resalts The mean ano oS experts was48.55(39-64)years old,and91.67%oS the experts hat high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the mean worUin/years in their owu areas were23.64(15-46)years.The uormalized weights oS information characterisPcs,media characteristics and pubPshD/characterisPcs in the second-level indicators were0.60,0.22and0.D,respectivep.Weight of information accaracy was the highest in the thirU-levoi evaluation index(which wasaroped0.01),then followed bs amhor amhontanve(accop/D/fos0.53).Conclusion Evapation index system oS Dtefl vet health information and its weights were ini/ally identified which wopld plby a certain auidin/role in interuct health infofl mation evapation in Chiun[Ken woresi Aualytiv hierarchy process;Internet;Health iDormation;Weight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扩大及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凭借其海量信息、便利性和时效性的优点[1],成为网民深入了解健康相关信息的重要窗口。

以层次分析法构建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量化分级评价模式

以层次分析法构建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量化分级评价模式

分析法常用于企业的项目决策、行政
部门的指标构建,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食品安全监管量化分级评价有助于帮
工作人员辨析市场情形,了解哪些产
业的风险程度较高,需重点监管。
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安全监管量化
分级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估指标
的数据矩阵,这里使用熵值法来确定
客观权重,首先列出公式(1)。
χ=|χij|m×n
根据《2020 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
显示,截至 2019 年,我国餐饮行业中
的 100 家龙头企业有 88% 的企业年营
业额超过 2 000 万元,有 68% 的企业
年营业额超过 1 个亿,这表明我国的
餐饮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有品牌、
有温度、有品质的头部企业的影响力
将进一步加大,新零售、新外卖、餐 饮电商迎来最佳成长期 [1]。餐饮业在
dj=1-ej
“食品安全”是由国际组织 FAO 所 提出的一个概念,指无毒、无害、符合 健康标准的食品,我国《食品安全法》 将食品安全解释为无毒、无害,符合人 体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 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虽 然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和 群 众 健 康、 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不过到目前为止,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具体概念还没有 明确,在学术界一般将食品安全控制 认定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但也有学 者提出,两者只是比较接近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就我国的食品安全监 督内容及目标来看,国内的食品安全 监管主要是确保食物的食用安全性,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根据过去 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食品安全风险 有 17 个种,问题发生率最高的 3 种食 品分别是肉制品、菜蔬制品与饮料、 乳制品,相较而言,方便食品、速冻 食品、生鲜水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 概率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应当放松对 这些食品的监管。

层次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
数据收集与处理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各个指标综合起来,得出一个总体的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结果分析
07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构建步骤
明确评价目标、设计初步指标、筛选与确定指标、确定权重、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
导向性原则
指标应具有导向性,能够引导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方案层可以包含多个元素,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具体的方案或措施。
方案层需要具体、可行,能够针对准则层中的各个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方案层
03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定义与元素确定
判断矩阵定义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中用于表示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矩阵,通常采用正互反矩阵形式。
元素确定方法
判断矩阵的元素通常采用专家打分、历史数据比较等方法确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将决策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通过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计算加权评价值
根据加权评价值的大小,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确定决策方案
将决策方案付诸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
决策实施与反馈
基于层次总排序的决策分析
06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定义
综合评价是一种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C1 布拉 德皮特
C2 休格 兰特
C3 凯文科 斯特纳
C1 布拉 德皮特 0.59
0.29
0.12
C2 休格 兰特 0.57
0.29
0.14
C3 凯文科 斯特纳 0.63
0.25
0.13
各列 之和
C1 布拉 德皮特
C2 休格 兰特
C3 凯文科 斯特纳
1.78 0.83 0.39
C1 布拉 德皮特
C2 休格 兰特
λ
1.29
3.00
0.43
1.29
3.00
9.00
3.00
0.14
0.43
3.00
9.00
3.00
特征 向量WB5
0.17
B5*W (B5*W)/W ∑((B5*W)/W)
λ
0.50
3.00
0.17
0.50
3.00
9.00
3.00
0.67
2.00
3.00
:层次总排序 案层在各准则下的特征向量合为特征矩阵C
第六步:一致性检验
1、CI一致性检验指标:CI=(λ -n)/(n-1), CI越大,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越严重。
相貌堂堂 0.59 0.28 0.13
生活情趣 志趣相投 心胸宽广 学识渊博
0.63
0.08
0.43
0.17
0.19
0.24
0.43
0.17
0.17
0.68
0.14
0.67
CI=
0.018
A5 学识 渊博
A1 相貌 堂堂
A2 生活 情趣
A3 志趣 相投
A4 心胸 宽广
A5 学识 渊博

指标体系建立、权重与评分细则确定中,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指标体系建立、权重与评分细则确定中,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1
课程实施
和积法具体计算步骤:对B 每列求和(看成表格),有11列:
n
bij (25.80, 20.47, 17.42, 15.17, 14.57, 14.57, 9.93, 9.93, 8.11, 6.59, 5.80)
1
将判断矩阵每列元素作归一化处理,得归一化矩阵
bij
bij
n
bij
1
矩阵B1后面的一列向量
i 1
W=(w1,w2,……,w n)T =(0.411,0.531,0.634,0.753,0.769,0.769,1.133, 1.133,1.368,1.653,1.847)T
很重要1 重要2
4
4
4
6
2
7
1
3
1
1
2
1
9
1
2
2
8
1
2
4
1
较重要3 一般4 不重要5
1
1
1.901,坐标点在 什么6 地方?
4
4
4
3
5
1
1
3在.56什0,么坐地标方点?又
1
8
专家期望 1.90 1.60 1.90 2.50 3.10 2.80 1.10 2.50 1.30 2.50 3.60
标准差 0.99 0.52 0.57 0.71 0.99 1.14 0.32 0.97 0.67 0.87 0.97
二、层次分析法(AHP)具体步骤 1. 明确问题,分析因素 分析社会、经济与管理等问题时,要对问题有明确认识,了
解问题所含因素,确定因素间的关联和隶属关系。分析需要的
定量数据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关系具体而明确;

层次分析法分析(AHP)及实例教程

层次分析法分析(AHP)及实例教程
02
设定评价标准
根据问题背景和目标,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如 成本、效益、风险等。
识别关键因素和指标
关键因素识别
分析影响决策目标的关键因素,如市 场需求、技术水平、资源条件等。
指标选取
针对每个关键因素,选取具体的评价 指标,如市场份额、创新能力、资源 利用率等。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图
目标层
准则层
将决策目标作为最高层, 表示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
层次分析法分析 (AHP)及实例教程
目录
•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构造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 • 实例教程:以某企业投资决策为例 • AHP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 总结与展望
01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AHP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 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因素,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 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因素的权重,为决策问题提供定量依据。
对计算得到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 验,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一致性检验与调整策略
一致性检验方法
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 致性指标RI,判断判断矩阵的一 致性。
调整策略
当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要求时, 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包括 调整元素值、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等方法,直至满足一致性要求。
注意事项
针对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1 2
提高数据质量和数量
通过改进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提高数据的质量 和数量,减少数据不准确和不完整对决策结果的 影响。
引入客观标准
在构建判断矩阵时,可以引入客观标准和量化指 标,减少主观判断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基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

为困难。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根据城市灾害应急内容的特点做相应的转换处理,在众多参考因子中选取了能较综合反映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且没有重复内容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城市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城市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和多个二级评价指标(图2)。

图2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二)评价指标的构建根据评价质保体系设置的原则和指标选取的方法,结合城市灾害管理的相关特点,运用系统理论中的曾测分析法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如表1)表1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灾害应急响应能力(A)灾害监测预报能力(B1)政府部门快速反应能力(B4)灾害防御能力(B2)应急救援能力(B5)城市居民应急能力(B3)应急资源保障能力(B6)已有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C1)预报精度的高低(C4)公共防灾意识的普及程度(C7)有无编制灾害应急预案(C10)灾害损失评估能力(C13)医疗救助能力(C16)救灾物资供应能力(C19)灾民安置能力(C22)对可能存在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C2)城市建筑抗灾能力的大小(C5)公共参与防灾演习情况(C8)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C11)灾害信息的发布能力(C14)救援队伍的人力投入(C17)通讯能力(C20)灾害立法的情况(C23)预警设备的完善情况(C3)防御措施的情况(C6)公众对防灾计划了解情况(C9)现场指挥救灾能力(C12)居民的自救能力(C15)救灾资金的储备情况(C18)运输能力(C21)三、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一)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的构建1、矩阵的建立信息是系统分析最基础的数据,任何系统分析都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才能进行,层次分析法也需要有相应的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其信息的主要来源于人们对不同层次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的判断。

通过引入适当的判断标度将这些判断用数值的形式表示出来,构成判断矩阵,以便比较本层次的各因素与某一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