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15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小强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的关系”时,先把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 的图线可能是()

A.B.

C.D.

2.(2014春?庄河市校级月考)小红在课外小组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并作出了如图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7.5

A.B.

C.

3.(2014春?博兴县校级期中)有一自制弹簧测力计,量得弹簧原长8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2.5cm,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A.12N B.28N C.16N D.22N

二.填空题(共8小题)

4.(2014秋?余姚市校级期中)某同学要利用身边的粗细两种弹簧制作弹簧秤,为此首先各取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

(1)该同学得出的图象上端弯成曲线,原因是;

(2)若用甲弹簧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则这个弹簧秤的量程不能超过N。

5.(2015?芜湖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有一根弹簧测力计,由于某种原因,它表面的刻度值没有了,但弹簧测力计的其他部件都完好。为了利用这把弹簧测力计,现把一小段长度均匀分割的刻度线粘贴到弹簧测力计上。当用1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秤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5下面的第三条黑线位置;当用2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7上面第二条刻度线的位置。由此可知,利用图中的刻度线,此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的范围是。如果将刻度线的粘贴位置向挂钩方向移动一小段,则此时弹簧测力计能够测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6.(2016秋?莒南县期末)某同学在做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他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

7.(2017春?番禺区校级期末)如图自制测力计:

(1)小铁钩没挂重物,指针静止时指在A点,该位置应定为N。

(2)小铁钩挂2个质量为200g的钩码(弹簧没有超出弹性限度),指针静止时指在B点,该位置应定为N(g=10N/kg)。

(3)根据弹簧受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选填:正、反)比的原理,请在图用上一横线标出2N的位置。

8.(2017春?启东市校级期中)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大小/N0456*******

弹簧全长/cm 3.5 5.56 6.58910.514(1)经分析数据得知:。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每增加1N的力弹簧应伸长cm。

(3)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9.(2017春?揭西县校级期中)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cm,

此时弹簧发生了形变。

(3)分析图象中及有关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比,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

10.(2017春?义乌市期中)小华在实验室利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

记录的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拉力/N0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针位置/cm 2.0 3.0 4.0 5.0 6.07.07.57.57.5(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3)小华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11.(2017春?海安县校级期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 两根长度相同粗细

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 F 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 的物体时,橡皮筋 A 的伸长量为cm,橡皮筋B 的伸长量为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选填“A”或“B”)

(3)将本实验中的两根橡皮筋并联(如图丙)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N。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

12.(2017秋?芒市校级期中)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cm,受到拉力时发生了形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N;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13.(2018春?南山区期末)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g=10N/Kg)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

指针位置/cm2345677.57.5

(1)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弹簧的原长为

cm;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弹簧的使用范围内,。(3)小华做出了如图乙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图。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若用此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量程是。14.(2018?莆田模拟)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受到拉力的关系”时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在竖直方向上,在弹簧下端依次增加相同规格钩码的个数,数据记录如表:

所挂

钩码

数量

N

(个)

00.51 1.52 2.53

弹簧

长度L

(cm

12.5612.9613.3613.7614.1614.5614.96

伸长量

△L

(cm

00.400.80 1.20 1.60 2.00 2.40

(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中画出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受到的拉力成。

(3)弹簧的伸长量为2.80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N。

15.(2018春?江阴市期中)小帆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她先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

(1)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N。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帆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1乙所示的位置,此时物体的重力G=N。

(3)小娟想要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除了需要如图1丙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第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

弹簧伸长量△L/cm00.40.8 1.7 1.6 2.0 2.4

(4)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

(5)选取A、B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A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 的力拉A的右端;在B弹簧左右两端均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当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时(如图1丁),此时弹簧的长度L A L B(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6)探究完成后他们选了A、B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则应选弹簧(填“A”或“B”)。

16.(2018?平谷区二模)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一个铁架台,一个刻度尺,六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L)跟所受拉力(F)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画出数据记录表格。

17.(2018?三台县三模)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的拉力的关系”

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

拉力F/N00.51 1.52 2.53 3.54

弹簧长度/cm2223242526272828.528.6

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

(1)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的测力计;

(2)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3)当悬挂物体后,弹簧长度是25.5cm,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N。

18.(2017秋?观山湖区校级期末)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产生的拉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次实验。

钩码个数1234567

00.51 1.52 2.53 3.5

产生拉力(钩码重量)

F/N

弹簧伸长量△L/cm0.000.400.80 1.70 1.60 2.00 2.40 3.00(2)由表可知,为了保护该弹簧,它能测量的最大拉力为N。

(3)如图2进行测量,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该物体对弹簧产生的拉力为N。

(4)将此弹簧改装为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是。

(5)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

答:更好,因为

19.(2016?乌鲁木齐)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

的伸长量为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

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选填“A”或“B”)。

(3)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秤,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N。

20.(2018春?宿松县期末)小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l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华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

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 1.20 1.60 2.00 2.70

(2)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的(填“正确”或“错误”)。

(4)实验分析可得出若用该弹簧来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则该弹簧测力计的量

程为。

21.(2017秋?开福区校级期末)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表:

悬挂物质量/g050100150200250

弹簧伸长量012345

/cm

(1)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分度值是N。

(2)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N。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选填“长度”或“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2.(2018?丰南区三模)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做了如下探究

(1)实验过程中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电子测力计水平拉伸,则墙对弹簧的拉力与电子测力计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如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簣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

甲弹簧的长度/cm 6.09.012.015.018.021.024.0乙弹簧的长度/cm 6.07.59.010.512.013.515.0(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3)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则精度较高的是(选填“A”或“B”)测力计

(4)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原长的关系:。

23.(2018春?江都区期末)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的伸长量△x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在橡皮筋B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cm。(2)分别用A、B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其中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A/B)。

(3)取两根与本实验中A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联(并列连接)起来制作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N。

24.(2017秋?渝水区校级期末)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的空格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格内做出弹簧长度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象。(3)此实验中弹簧长度L与拉力F的关系是。

验记录数据表:

实验次数12345

00.51 1.52

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F/N

弹簧的长度L/cm 2.50 3.50 4.50

25.(2018?门头沟区二模)实验桌上有弹簧一根、钩码一盒以及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弹性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6.(2018春?海安县期中)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

度L1′、L2′;

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填写序号);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有关。(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和。

27.(2018春?浦口区期中)某学生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利用图甲所示器材和数只钩码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00.5 1.0 1.5 2.0 2.5 3.0

指针位置(cm)2345677.5

弹簧伸长(cm)012345 5.5

(1)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2)该同学作出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初步得知,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限度内,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N。

(4)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8.(2017春?东城区期末)小雨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弹力F与弹

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F=。

x/cm024681012 F/N020406080100120 29.(2018春?溧水区校级月考)某学生在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

时,利用如图1所示器材和数只钩码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钩码重(N)00.5 1.0 1.5 2.0 2.5 3.0

指针位置(cm)2345677.5

(1)该弹簧的原长是cm。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3)该同学作了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图2),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4)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

30.(2018春?相城区期中)小红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拉力的大小F/N03691215

弹簧的长度L/cm1516.51819.52123

弹簧的伸长△L/cm0 1.53 4.58(1)请依次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当所加拉力为5N 时,弹簧的长度应为cm;(3)测量结束后,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是否成正比?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有(填字母)

A.做出F﹣△L 图象,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B.计算拉力F 和△L 的比值,若为一定值,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C.每当拉力F 增加3N 时,弹簧的伸长量△L 相应增加1.5cm,则说明二者成正比D.当拉力 F 变为原来的n 倍时,伸长量△L也总是变为原来的n倍,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4)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可写成△L=,则此处k=。

31.(2018?福州模拟)小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所受拉力F大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用弹簧测力计对同一弹簧片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不同的拉力F,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12345

形变量x/cm0.6 1.2 1.8 2.1 2.4

拉力F/N1234

(1)实验次数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N;

(2)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所受拉力F关系的图象。

(3)分析可知,当拉力为2.5N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是cm。(4)请你猜想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可能还与有关。(至少写出一个猜想)

32.(2018春?东台市期中)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如图所示。

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甲弹簧下端所挂钩码的质量

m/g

0100200300400500甲弹簧受到的拉力F/N012345

甲弹簧的长度L/cm 6.09.012.015.018.021.0表二

乙弹簧下端所挂钩码的质量

m/g

0100200300400500乙弹簧受到的拉力F/N012345

乙弹簧的长度L/cm 6.07.59.010.512.013.5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主要实验器材有

(2)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在拉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长/短)。(4)如图乙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测力计,精确程度较高的是测力计(A/B)。

(5)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因素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原长有关。

33.(2018春?崇仁县校级月考)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g=l0N/kg)

钩码质量050100150200250300350400

指针位置(cm)2345677.57.5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3)该弹簧原长是cm,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N。

(4)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F和弹簧的长度X的关系,小李作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34.(2018秋?武城县校级月考)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弹簧下悬挂50g的物体,物体静止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N。(2)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下图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线。

悬挂物质量/g050100150200250

弹簧伸长量/cm012345

(3)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N。

(4)由图线得出,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

35.(2018春?丹徒区期中)课外学习小组准备进行“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的实验探究。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l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2)进行实验后所测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N的测力计。

实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

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 1.20 1.60 1.80 1.90

(3)根据述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请在图2中作出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4)若弹簧的伸长量为1cm,则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为N。

(5)如图3是A、B两个弹簧在受到一定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图象。

如果用相同的外壳(刻度盘)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选填“A”或“B”)。

四.解答题(共15小题)

36.(2018春?无锡期中)小强同学想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液体密度计,他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了3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3种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及对应液体的密度分别记在下表中(g取10N/kg)。

液体种类酒精植物油水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2.6 2.7 2.8

液体密度ρ(×103kg/m3)0.80.9 1.0

(1)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推测: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如图甲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象是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该液体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对应原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位置。(写出计算过程)

(3)若小强在该空小桶中装满酱油,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酱油的密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若要使该密度计的分度值减小,提高精确度,请提出一条改进意见。37.(2016?余姚市一模)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填写序号)。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有关。(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弹簧伸长量和。

38.(2018?邵阳县三模)晓明在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后,想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了最大称量为10N的弹簧在不挂钩码时,弹簧长度是2厘米(如

【功的原理及其应用、机械效率、改变世界的机械】

【功的原理及其应用、机械效率、改变世界的机械】 1.(利用功的原理计算) ⑴一个人用50牛顿的力往下按杠杆,把一个物体举高了0.5米,如果手下降的高度是2米,这时人做的功是__________,被举高的物体重是__________。 ⑵用动滑轮提起50牛顿的重物,人拉绳做的功是100焦耳,那么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是__________。 ⑶一个工人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他作用在绳上的拉力是250牛,如果把物体升高12米,这个工人要做的功是__________。 ⑷一个工人用轮轴把-个物体提高2米时做了500焦耳的功,这个物体重是___。 2.如图,为一辘轳,辘轳摇把到轴线的距离是50cm,轴 半径是10cm,若把240N的水桶从井中匀速提起),应在摇把上 加多大的力?如果井深6m,那么手摇摇把移动了多少距离才能 把水从井底拉至地面? 3.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把重物沿斜面匀速拉上去,已知斜 面长为L,高为h,重物的质量为M,摩擦均可忽略不计,那么把重 物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下列哪个等式成立( ) A.FL = 4Mgh B.1/2FL = Mgh C.FL = Mgh D.2FL = Mgh 4.盘山公路总是筑得盘旋曲折,因为( ) A.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的距离,根据斜面的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功B.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显得雄伟壮观 C.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长度,斜面的原理告诉我们,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D.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是为了减小坡度,增加车辆的稳度 5.利用斜面把重物提升到某一高度,第一次用长为4米的光滑木板做斜面,第二次用长为2米的光滑木板做斜面,则第一次移动重物所用的力是第二次移动同一重物所用力的____倍,两次所做的功之比是____。 6.要把重100牛的物体提升0.4米,使用杠杆时所做的功是____焦,使用滑轮组时所做的功是____焦(两种机械的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7.通过斜面把物体移到高处,总比直接把这个物体抬上去要____些,所以说斜面也是一种机械。 8.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____原理,使用机械的目的是省____或者省____,但不能省____。 9.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所用的推力就是物体重的____。可见,当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长推力越____,即越省____。 10.有一斜面高h=1米,长L=4米,重200牛的重物在沿光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到达斜面顶端,根据功的原理。F=____牛,斜面对重物的摩擦力为

9.5-功的原理导学案

第九章第五节 功的原理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知识准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功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 3.简单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4.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知识点1 1.想想议议: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有哪些方法?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 、2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 图9.5—1,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9.5—2,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2)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 和手移动的距离s (3)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4)照图9.5—1、图9.5—2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杠杆不能省____。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____。 总结: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注意: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反馈练习1 1:一个人用杠杆提升一重为500N 的重物时,手下降的高度是1m 时,重物被举高了0.2m,该过程人做了多少功?人用的作用力多大? 2 一人把100N的重物送到10m 高的楼上,采用下述三种方法:用手直接提,使用动滑轮,使用滑轮组,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力,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对重物做的功( ) A .用手直接提时最小; B .使用定滑轮时最小; 实验内容 物重 G (N ) 提升高度 h (m ) 拉力 F (N ) 实移距离 S (m ) 手对物体做功 W 1 (J ) 手对杠杆和滑轮做功 W 2 (J ) 1 2

解剖弹簧测力计

明确原理正确测量 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力的工具,因其主要部件是弹簧,故由此而得名。 一、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指针、刻度盘、挂钩和提环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 二、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一认清量程——使用前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也是正是我们在阐述其工作原理的时候,强调“在弹性限度内”的原因。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合适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测力,用太大量程测太小的力,就会造成较大测量误差。 二认清零刻线——看指针是否指零;若不在,应调零,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 三认清最小刻度值——即最小两个刻度间所表示的数值,了解分度值的大小,有利于正确读数。 一拉是指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目的是看弹簧是否跟外壳相碰、摩擦,是否有不灵活的现象。 三、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不要斜拉——无论弹簧测力计是竖放、横放、斜放,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都要一致,弹簧、秤钩不能和外壳产生摩擦,否则结果就会不准确。即拉力方向只能沿弹簧轴线方向; 二不要斜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 三不要倒挂——倒挂时,弹簧秤的外壳重力也会使其发生形变,即不挂重物时,弹簧秤已有示数,如此测量,就会导致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典例赏析: 例1 以下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说法是() A.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拉力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性质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每一次使用都要对指针进行调零 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或者水平方向去拉动 D.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时候要避免指针、弹簧与测力计盒子的摩擦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拉力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A选项说法正确;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不在零点的就要校零,故B选项说法正确;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只要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不一定竖直或者水平方向去拉动,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弹簧测力计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C

《功的原理》教案设计

《功的原理》教案设计 一、知识教学点 1、知识功的原理 二、能力教学点 1、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动手实验能力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教具准备 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弹簧秤28个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片二:片三 >

八年级物理弹簧测力计(含答案)

弹簧测力计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9分) 1.下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请你指出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除了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还需注意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故D选项错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同学们总结的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B.使用前应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D.使用过程中,若弹簧、指针与外壳有摩擦,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答案:D 解题思路: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使用过程中,若弹簧、指针与外壳有摩擦,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故该选项错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3.如图,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吊一块条形磁铁,将弹簧测力计水平从A点向右移动到B点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A 解题思路: 磁铁的特点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弹簧测力计从A点向右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两块磁铁间由相互排斥变为相互吸引,磁铁对弹簧测力计向下的拉力逐渐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在逐渐变大。故A选项正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4.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 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A.10N B.20N C.35N D.60N 答案:B 解题思路: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则伸长量应该为2cm。已知弹簧伸长0.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则伸长量为2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应该为20N。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用一个刻度准确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就直接去测量大小为2N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1N,若直接用它去测另一个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4.3N,则被测力的大小实际为( ) A.4.4N B.4.3N C.4.2N D.无法确定 答案:C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doc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 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正确方法。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斜面;木块。 四、实验原理:在弹性限度(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甲乙丙 1、观察图甲,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有。 2、观察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观察图丙,掌握在使用测力计测力时,要始终保持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 4、用细线拴住木块,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吊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在桌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在斜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F1 = 2 F2= 3 F3= 收拾整理器材。 七、实验结论:(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6)要等到指针静止

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XX大学生实习报 告总结3000字 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

9.5功的原理

物理学科8 年级 课题9.5功的原理主备人:宋明建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知识准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功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 3.简单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4.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知识点1 1.想想议议: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有哪些方法?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 、2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 图9.5—1,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9.5—2,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2)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 和手移动的距离s (3)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4)照图9.5—1、图9.5—2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杠杆不能省____。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动 实验内容 物重 G (N ) 提升高度 h (m ) 拉力 F (N ) 实移距离 S (m ) 手对物体做功 W 1 (J ) 手对杠杆和滑轮做功 W 2 (J ) 1 2

(完整版)弹力弹簧测力计练习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练习题 基础训练 1.弹性是指物体受到力发生_______,不受力时又恢复到________的________。例如:橡皮筯受到________被拉长,当这个力撤去后,橡皮筯就会复原。 2.塑性是指物体受到力发生_______,不受力时不能_______到原来形状的特性。例如:我们手中的________,被手捏了后,当手不再作用时,它也不能恢复原状。 3.弹簧的________是有一定_______的,超过这个限度也不能复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________,弹簧的________就越长,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4.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________。 5.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你来告诉大家! 6.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筯才能产生弹力 B.只有物体发生形状变化就会产生弹力 C.弹力的大小只跟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关 D.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因此弹力不可能无限地大 7.下列不是弹力的是() A.重力 B.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C.绷床对小孩的向上的力 D.沙发对人的力 8.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上的测量限度就是弹性限度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因为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D.弹簧测力计是用弹簧做成的,因此就可以用弹簧来测量力 9.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它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中的()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2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15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小强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的关系”时,先把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 的图线可能是() A.B. C.D. 2.(2014春?庄河市校级月考)小红在课外小组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并作出了如图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7.5 A.B.

C. 3.(2014春?博兴县校级期中)有一自制弹簧测力计,量得弹簧原长8cm,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2.5cm,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A.12N B.28N C.16N D.22N 二.填空题(共8小题) 4.(2014秋?余姚市校级期中)某同学要利用身边的粗细两种弹簧制作弹簧秤,为此首先各取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 (1)该同学得出的图象上端弯成曲线,原因是; (2)若用甲弹簧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则这个弹簧秤的量程不能超过N。 5.(2015?芜湖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有一根弹簧测力计,由于某种原因,它表面的刻度值没有了,但弹簧测力计的其他部件都完好。为了利用这把弹簧测力计,现把一小段长度均匀分割的刻度线粘贴到弹簧测力计上。当用1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秤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5下面的第三条黑线位置;当用2牛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刻度线7上面第二条刻度线的位置。由此可知,利用图中的刻度线,此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的范围是。如果将刻度线的粘贴位置向挂钩方向移动一小段,则此时弹簧测力计能够测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初二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知识点总结 我们平时所说的功包含额外功和有用功,二者合称为总功。而在我们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常见考法 本部分内容是中考重点章节之一,要求达到“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共12个。可以和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特别随着对浮力知识的要求降低,有关机械效率的综合题是力学压轴题的热点。对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填空和基本实验,侧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分值一般在7分左右;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分值一般在分左右。理解吃透各个基本概念是学好本章的重要方法。 误区提醒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动滑轮总重为G1=1N,一同学用这个滑轮组将重为G2=3N的物体吊起h=0高,不考虑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求: (1)这个同学在绳端加的拉力F是多大? (2)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3)拉力F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4)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若把所提重物换成9N的物体,此滑轮组在吊起该重物过程中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少? 初中物理功的原理知识点(二)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3、应用:斜面

阿基米德的探究--物理实验学作业

阿基米德定律的探究 --浮力大小实验的研究 【摘要】:本文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将理论和一个自创性实验探究结合起来,弥补了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没有涉及到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从而突破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及相关的浮力问题的解决有了根 本性的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浮力实验阿基米德定律浮力体积重力【正文】 通过课堂教学发现,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在编写中缺少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文字铺垫,更缺少直观的演示实验,就直接利用传统的仪器多、操作复杂、涉及因素多的阿基米德实验来证实了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因此,当遇到具体的浮力情境时,学生只能从阿基米德公式抽象的进行理解,而导致简单的问题抽象化缺少直观性,学生难以理解掌握。 因为阿基米德原理在“浮力”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这部分的教学改成科学探究的形式,以下我们就以初中物理中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为例,介绍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的具体操作。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知识在思维中不断迁移的过程,已有的认知才会不断地深化和提高。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发现”的规律、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探究方式和方法的迁移,在以后的学习中正确运用学到的探究方法,去探究和发现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后,教师可以及时地布置一些小练习,巩固探究得到的“原理”,并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运用“原理”解释上课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水中铁块下沉、铁盒能浮?(学生:铁盒能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较大)坦泰尼克号为什么下沉?(学生:被撞穿后它排开的水就大大地减少了,所受的浮力也就大大地减小了)本探究方法为定量测量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应用,如初二物理中的“杠杆平衡条件”、初三物理中的“功的原理”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将这种探究方法迁移过去,解决新问题,深化认识。

弹簧测力计原理

“弹簧测力计”若干问题 同学们对于弹簧并不陌生,很多人也用过弹簧,比如装有小弹簧的笔、自行车坐垫里也有弹簧、摩托车支架上的又粗又大的弹簧等等.但当其制成弹簧测力计之后,认为很神秘,在碰到有关题目时束手无策. 出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够顺利解题的目的,在下文当中,从几个方面剖析.希望对有困惑的学生以轻松学习的功效. 一、探究弹簧的性质 (1)如下图甲是一根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伸的实验示意图,先读出在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刻度值,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逐个增加钩码个数,测出指针所指的刻度值,所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如下:(重力加速度g 取10Kg/N ) (2)根据所 测量的 数据进 行描 点,在用平滑 的曲线或直线 连接各点,在连结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 在线上的点尽量平均分布在线的两侧,如图: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在0至4N 的范围内,图 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说明弹簧的伸长长度与 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拉力大于4N 时,伸长长度与受 到的拉力不成正比关系. (4)其实,在拉力超过4N 时,弹簧发生的是塑性 形变,这种情况称为超出了弹性限度. (5)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与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制成弹簧测力计.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必须认清其构造,如丙图所示,主要有弹簧、指针、铁杆和 挂钩等等. (1)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 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 (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 指在零刻度线.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板表面垂直. 钩码质量m/ Kg 0 0.1 0.2 0.3 0.4 0.5 0.6 0.7 拉力 F/N 0 1 2 3 4 5 6 7 刻度值 l/c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甲 丙 乙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

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计算机械做的功和不使用做的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原理。通过实验,设置物理情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利用机械做的功,不使用机械做的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钩码重G=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二、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三、布置作业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后附答案)

究问题.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3)在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2、将一个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F=F>F,使其发生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

4、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下表。(1)在图16中画出弹簧伸长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2分)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8、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 “大于 测力计的示数。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16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9、如图所示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小桌,砝码,海绵.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我们是根据海绵的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甲、乙两图说明: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丙、丁两图说明: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0、小李同学利用如图18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小李调节好压强计后,U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小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_______。 11、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 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Pa.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 第1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组成。弹力是三种基 本常见力的一种,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知识。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课选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2.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善于形象直观思维,初步了解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缺乏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利用符号(包括文字)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效的做法是将符号(包括文字)所表达的知识激活,使 其变成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画面或结合生活实例呈现出来。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学生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掌握了多种物理 研究方法,应对力有初步的认识,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也经历了一定的弹力生活体验,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弹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知弹力的存在, 能解释实际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知识。 (2)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感知弹力的观察过程,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的情感;

《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 一、知识教学点 1、知识功的原理 二、能力教学点 1、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动手实验能力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教具准备 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

线若干弹簧秤28个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2、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片三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全班分成两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做实验1与实验2,事先安排其中一组同学做实验3,数据最后公布)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力对滑轮做的功 ________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2)用动滑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且使用较重的动滑轮比使用较轻的动滑轮,动力所做的功要_________。 (3)思考:从(3)~(1),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都相等,但动力所做的功逐渐减少,为什么?能不能更少一点呢?能小到小于W2吗? 4、投影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片七:

力学之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的探究(压轴题)

1.(2014·铜仁)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D.自行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2.(2014·牡丹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3.(2014·达州)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 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F1、F2是一对平衡力 4.(2014·岳阳)物理实验室中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是() 5.(2014·南昌)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像,这种图像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A.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B.通电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C.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6.(2014·安徽)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7.(2014·湖州)测量需要使用多种仪器,如①刻度尺②量筒③温度计④弹簧测力计⑤电流表。使用前需调零的仪器有(填序号),使用时超出量程会损坏的仪器有(填序号)。 8.(2014·梅州)组成物体的物质不同,它们的物理属性一般不同,在羽绒服、弹簧测力计、指南针、保险丝等物体中,利用弹性工作的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磁性工作的是_________。 9.(2014·上海)如图(a)所示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表,使用时应_________联在电路中。图(b)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_________牛。此时的示数为__________牛。 10.(2014·淮安)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案教案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器材准备】 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钩码(10个) 学生实验用:学生4人一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粗导线、测力计、铜块各一个、钩码一组 【教学过程】 复习检测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自学指导一:弹力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进行实验。要求: 1.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弹簧、 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直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相互交流。 交流后,自学课本P52页“弹力”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1. 什么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 什么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3. 什么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5. 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观看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你认为该怎样保护它? 自学指导二:弹簧测力计 自学课本P52页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 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下面进行实验探究。 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个、3个、4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并将结果填表: 分析表格数据,你的结论为: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 自学指导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给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2. 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 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_____ 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 测量前应先校零。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 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到1N 2N、3N,感受一下1N、2N 3N的力有多大。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5. 有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些,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 小组交流你的收获: 你的疑惑:

功的原理——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

功的原理——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 《功的原理》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知识功的原理 二、能力教学点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动手实验能力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教具准备 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弹簧秤28个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 片一: 我们的目标: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 讨论后得出: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 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

片二:片三 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片四片五二、新授 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 实验次序 钩码重 弹簧秤示数 钩码提升高度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1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2 用塑料轻质小滑轮 .96 .0 0.1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