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设计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设计教材理解:《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中的一个课题,本课题主要通过“珍贵的回忆”、“校园里的发现”和“我为学校出点力”三个环节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学校的过去与现在,在感受学校的巨大变化中增强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品德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综合课程。
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学情简介:学校是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地方。
但现在的学生在优越的学校条件下学习,渐渐有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表现,他们并不了解学校过去的环境和条件是怎样的。
通过了解学校的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从而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焕发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
通过调查活动、播放录像、互动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懂得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对学校积极的小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学校的过去,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难点:从学校的变化中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1、情趣教学法2、互动交流法3、自主探究法4、互助达标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过去的图片资料,制作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所在学校的过去的校容校貌的资料;请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学校的情况;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学校,对学校有一个比较完整、细致的了解。
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大变化作文

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大变化作文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大变化作文篇一:学校的变化如果有人问我这几年家乡的什么地方变化最大,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们的学校。
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学校以前只有一排破旧低矮的砖瓦房,没有操场、花园。
那时候我还小,经常跟着哥哥姐姐到学校去玩,他们上课我就在外面玩,有时也趴在砖墙的裂缝外看他们跟着老师读书、写作业。
教室内还横七竖八地支着木头撑住要往下掉的房顶。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不可思议,在那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灰的恶劣环境不知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直到我上了学,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改建。
由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我们全校学生按班级分散到了附近的农户家中上课。
旧的教室被拆成了一堆堆砖瓦。
半年后,一座漂亮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一共三层12间教室,粉红的瓷砖、雪白的墙壁及挺拔的旗杆,四周围还有围墙。
这一切变化无不使我们振奋不已。
在我们搬进新教室以后,学校老师又带着高年级的同学运砖台土修建了花园、水池、假山。
在教学楼前还铺上了草坪,栽上了桂花树、松树等植物,花坛内种上了芍药、串串红、金丝菊、剑兰等好看的花草。
现在,我们的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如荫、鲜花不断。
美丽的校园已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家乡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篇二:学校的变化过了一点的盖建与装修,我们新的校园里有这么多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校园漂亮了,我们的心情更舒畅了。
站在学校大门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闪着金光的安宁小学五个大字。
每次我走进校园时,看到这五个大字,心里就想:我一定要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为这个五个大字增光添彩。
校门前栽种上了绿树和小草,操场上挺立着郁郁葱葱的柳树,柳树树枝繁叶茂,树干高大威武,大树们像一位位高大威武的战士,日日夜夜不停守护校园;又像一顶顶绿绒大伞,阴盖着校园,给我们遮风挡雨,我们上体育课再也不会挨太阳晒了。
操场的也盖起了砖头铺成的路,再也不用每天在土操场上上课了。
操场上有四个篮球架,篮球架很结实。
操场四边都是跑道。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学校的变化真大呀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学校的变化真大呀说课稿尊敬的 ___、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的其中一个子课题——《学校的变化真大呀》,下面我会从说教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设计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回顾旧时代学校情况、新旧的对比、 ___学校的变化三大板板块。
而 ___学校的变化部分又分为“学校变化的缩影”和“年表的制作”两个部分,年表的制作有助于学生形象地归纳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自调查访问学校的过去, ___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活动难点:本课的难点是从学校的变化中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
品德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综合课程。
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 ___、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学校是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地方。
但现在的学生在优越的学校条件下学习,渐渐有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表现,他们并不了解学校过去的环境和条件是怎样的。
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学校新、旧面貌的 ___或照片,并向自己的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学校的情况。
调查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 ___,从而捕捉学生情感体验中的火花,对学生而言,从课前就开始了情感的体验过程。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新授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我们中心小学最新的校况介绍的录像,把学校崭新、欣欣向荣的面貌展现于学生眼前。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设计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设计第一篇:《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设计《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设计教材理解: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中的一个课题,本课题主要通过“珍贵的回忆”、“ 校园里的发现”和“我为学校出点力”三个环节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学校的过去与现在,在感受学校的巨大变化中增强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品德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综合课程。
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学情简介: 学校是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地方。
但现在的学生在优越的学校条件下学习,渐渐有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表现,他们并不了解学校过去的环境和条件是怎样的。
通过了解学校的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从而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焕发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
通过调查活动、播放录像、互动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懂得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对学校积极的小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学校的过去,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难点:从学校的变化中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1、情趣教学法2、互动交流法3、自主探究法4、互助达标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过去的图片资料,制作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课件。
《学校变化真大呀》说课稿

《学校变化真大呀》说课稿《学校变化真大呀》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的其中一个子课题——《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这个单元与前面低年级“我爱我家”单元、三年级“家乡哺育了我”单元,以及后面高年级“我的国家我的民族”单元,行成一个完整的序列。
它着眼于儿童生活,在儿童认识范围内并随着儿童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循序渐进地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
本课分三部分:一、“展览室里故事多”二、“从家里带出来的故事”三、“说不完的家乡故事”下面我会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分为回顾旧时代学校情况、新旧的对比、感受学校的变化三大板板块。
而感受学校的变化部分又分为“学校变化的缩影”和“年表的制作”两个部分,年表的制作有助于学生形象地归纳学习的内容。
基于对教材分析和理解,结合对儿童发展状况的了解,对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本人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校的概念,知道了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节课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过去,看看学校的现在,从而感受学校的变化与发展。
方法与过程方面。
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来发现学校的巨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从学校的巨变中,从调查、访问、参观的活动中感受学校的发展,培养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培养作为学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引导学生亲自调查访问学校的过去,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活动难点:从学校的变化中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着重抓住两点:一、整合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本地教育素材。
教科书中除了“调查表”予以保留,其余全部换成我们学校有关内容。
中小学精选学校的变化作文(精选15篇)

学校的变化作文(精选15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就是二十年了。
我来到了我的母校:温州市实验小学。
我看到那高大的教学楼,已不是当年那只有六楼的教学楼了,而是变成了有33层的摩天大楼。
每个年级占两层楼,包括办公室和机房在内。
里面的教室好多,都有空调,而且桌椅也变成很高级的了。
我都惊呆了,现在教室比以前大多了,都有80平方米。
厕所也好了很多。
我真的有点感觉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以前的茅坑和小便池变成了马桶,同学们可以坐在上面拉。
洗手池里不像以前那么脏了,你只要洗好一次,就会自动消毒一次。
如果厕所很臭会有个仪器,感觉到就会自动喷香水,使厕所变香。
操场也变了。
看着那崭新的球门,我想起了当年。
我和我的同学一起踢着足球。
我是一个守门员,每一球我都会守住。
每天中午我们都玩得满头大汗。
看着那篮球架,似乎变矮了许多。
最有变化的是图书馆。
现在图书馆多了好几台购书机,只要把你要买的书名和出版社输进去,点下确定就可以了。
几分钟后书会出来,你要把钱投进去,不然它会自动报警,并且下一次不能来买书了。
还有一个新增的地方,叫换礼屋。
现在学校的所有班级都统一起来,每人发一张积分卡,上课表现好可以获得积分。
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去领取奖品。
学校20年后的变化真大呀!再过20年,我还要来一次。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来到学校门口看见我特别喜欢的这所学校,因为这所学校和原来有着很大很大的变化,我不竟的感慨道:“暮去朝来淘不住,遂宁东海变桑田。
〞在进校的路上我看见了四颗银杏树迎着风张开了树枝,像是在迎接我们回到这美丽的校园。
我走近一看,数了数,呀!杏树有6颗呀!就在这时,我看见对面的益雅楼市暑假刚修建的,墙上有雪白雪白的粉刷印,益雅楼对面是假设隐假设现的益美楼,我来到了里面,里面有:陶泥吧,音音室……还有很多很多的教室,一看到音乐室就仿佛看到我们在那里认真的唱着歌。
我走在寻找报名的地方不知不觉来到了以前的排球场,但现在已经变成了食堂,我心想:这下中午可以不用背着重重的书包回家了。
我们的校园变化真大作文

我们的校园变化真大作文
哇哦,我们的校园变化真大啊!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样。
还记得以前那个破旧的操场吗?现在它焕然一新,铺设了柔软的塑胶跑道,再也不用担心绊了一跤。
中央新建了一个超大的活动广场,以后运动会的时候大家就有更多空间活动咯。
校园里也多了不少新鲜有趣的设施,比如说那个超酷的攀岩墙,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挑战一番了;还有户外桌球台、篮球场...真不敢相信,我们居然拥有这么多新玩意儿!以前无聊的课间时光绝对会变得生动无比。
不过说实话,我最喜欢的是那排新种的桃树林,满眼绿意让人心旷神怡。
等桃花盛开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校园最浪漫的一道风景线吧?到时候不知道谁会在树下求婚呢(哈哈哈)。
总之校园翻新后的面貌焕然一新,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学习工作的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精神状态自然也会跟着更加积极向上。
虽然工程带来了一段时间的不便,但是没关系,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希望大家都珍惜这片新校园,共同呵护它、爱护它,让它永远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年级思想与社会上册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思想与社会上册《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校的发展变化2.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学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准备1. 图片: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图片2. 视频:学校的发展历程3. 卡片:学校各个场所的名称4. 课件:本课的相关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2. 展示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学校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学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讨论:学校变化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四、情景教学1. 游戏:学校场所名称卡片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学校各个场所的了解。
2. 学生扮演学校中的角色,模拟学校生活场景,体验学校变化带来的便利。
五、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我们要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校的发展变化。
2. 提问:学校变化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课堂讨论1. 讨论:如何适应学校的变化?2. 讨论:在学校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三、情景教学1. 观看学校发展历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学校的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适应学校变化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讨论了如何适应学校的变化,明白了在学校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学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案例单元题目:家乡的故事主题1:展览室里故事多课题2:学校的变化真大呀学生实态:瓦房店实验小学现在的教学大楼是在2002年秋季建成的,2003年春节过后,全校师生搬进了新教学楼。
学校四年级的学生是在2000年9月1日入学的,当时学校缺少教室,这批学生就在学校临时搭建的铁板房里,度过了两年半的学习生活。
他们亲身经历了学校的变化过程,参观过建设中的教学楼,参加过关于“我们的新教学楼”作文竞赛,新教学楼就是在学生们热切的期盼和关注中建起来的。
所以,学生对学校的变化有着亲身的经历,是十分熟悉和了解的。
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经历的只是本学校场所和设施的变化这些表面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从事物的表面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学校的变化只是家乡变化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只是城市发展、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中,第一主题《展览室里故事多》中的第2课题。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向学生展示了几十年前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场所及设施的变化图片,以此为范例,使学生对学校的变化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了一个提示,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联系本校的实际,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依据,通过调查和访问,使学生在热烈的交流中,多方面、多角度真切感受学校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瓦房店实验小学的原校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个不同时代的结合体。
2003年以前,学校既有建于日伪时期的瓦房,又有建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拐角楼,还有临时搭建的铁皮房和建于2002年秋冬的新大楼,是学生们的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奶曾经学习过的地方。
学校校舍和各种设施的变化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感受颇深。
所以,本课的教学应以本校的课程资源为主,通过交流讲述本校的变化过程,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并播放瓦房店市城乡其他学校的崭新风貌(二十世纪末,瓦房店城乡新建了许多希望小学和花园式的学校,校园校貌有很大的变化),由近及远,使学生在看到自己学校变化的基础上,感受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向学生展示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的资料和图片,及学生们的学习条件,使学生认识到还有很多落后地区的小朋友们,还在破旧的学校里学习,有的甚至没有教科书,面临着辍学……等,教育学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的学习生活。
学生准备:1.收集本校及其他学校发展变化的资料、录音、图片等。
2.向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学校的情况。
3.答题板和笔。
教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投影和电脑等电教设备。
本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发展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
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教学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谈话导入2.听讲竞猜3.交流展示4.总结提高5.拓展升华实施过程:(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搬进新教学楼学习已经一年多了,同铁板房的学习环境对比一下,你有什么感受?生: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刚上学的时候我们班的教室在铁板房,那里冬天冷,夏天热,教室又暗又小,环境特别不好。
生:现在我们的新大楼又宽敞又明亮,卫生也比以前好多了。
生:新教室里安上了电话,有什么事情很方便。
生:教室里还有电视,看电影也不用到剧场去了,真方便!生:我们的黑板是磁性黑板,上面还有暗格,用起来也很方便。
生:室内卫生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满地都是泥土,现在是水泥地面干干净净。
师:同学们在入学三年多的时间里,亲身经历了学校的变化过程,你们真幸福哇!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们实验小学发展变化的历史好吗?二、听讲竞猜1.请原实验小学孙远达老校长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
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孙校长为我们介绍实验小学的发展历史。
希望同学们认真听,并做好记录。
生:听讲,记录(约5、6分钟)。
2.关于校史知识方面的问答:师:刚才我们听了老校长对我们学校的介绍,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变化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你们了解了多少。
请同学们准备好题板,在题板上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生:准备题板和笔,准备答题。
(大屏幕展示各题)师:一、选择正确答案:瓦房店实验小学始建于哪一年?A、1913B、1933年C、1923D、1943,请你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生:在题板上写出答案。
师:(观察评价)同学们答得都不错,实验小学始建于1913年,到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跟你们的爷爷、奶奶,甚至是太爷爷、太奶奶的年纪差不多大,这说明我们实验小学的历史悠久。
师:请看第2题,实验小学最早的校名是什么?A、延安小学B、瓦房店公学堂C、福德小学D、东方红小学,请你写出正确答案。
生:在题板上写出答案。
师:(观察题板)实验小学自从建校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校名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
最早的校名是瓦房店公学堂,大部分同学答对了,个别同学记得不是很清楚。
师:请看第3题,实验小学的新教学楼建于哪一年?A、2000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请选择。
生:看题判断,写答案。
师:(观察学生答题情况)因为同学们经历了新教学楼的建设过程,所以没有一个答错的,真棒!师:请看第4题,哪一年我们学校正式命名为瓦房店市实验小学?A、1984年B、1985 C、1986 D、1987,请选择。
生:看题判断,写答案。
师:(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我们学校是在1985年正式命名为瓦房店实验小学的,个别同学答成1984年了。
1985年是全国第一个教师节,你记住了老师的节日,就会记住学校的命名日。
师:看第二题,请你写出我们学校以前的名称,至少写出两个答案。
生:在题板上写出答案。
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学校的校名也在不断的变化。
校名的变化,反映了各个时代对学校的政治要求。
同学们答得都不错,说明刚才你们听得都很认真。
三、交流展示师:课前,同学们分组对学校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专项调查,下面各组以不同的形式向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谁先来?组一:介绍校舍的变化。
(展示不同时期的照片)生:我的奶奶以前就是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听奶奶说他们以前的教室就是这座瓦房,冬天取暖还得生火炉。
生:我的爸爸小学生活也是在我们这所小学度过的,他们的教室就是现在的旧楼,有了暖气,冬天暖和多了。
生:现在我们在崭新的教学大楼里学习,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时幸福多了。
师:老师的感受也和你们一样,老师小时候是在农村的旧瓦房里学习的,现在的小学已由原来的瓦房,变成了现代化的太阳能教学大楼。
(展示图片)组二:介绍上下课铃声的变化。
(播放录音)生: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学校上下课铃声的变化。
你们听姥姥、姥爷读书时下课的铃声,(放录音,学生倾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吗?生:是钢铁发出的声音。
生:是钢轨发出的声音。
生:对了,那时侯,人们把一截铁轨挂在树上,到下课的时候就敲铁轨,铁轨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学生们就下课了。
生:后来学校开始使用电铃,电铃事先都已设置好程序,到时间就会自动发出铃声,这样就方便多了。
请听电铃发出的声音(放录音),这种声音你还熟悉吗?生:熟悉,以前在铁板房的时候,我们上下课的铃声就是电铃。
生:对。
现在,我们已经改用电子音乐作为上下课的铃声了,它听起来更悦耳。
请你猜一猜下面哪一种音乐是早晨到校的乐曲?(放音乐,生猜)师:这一组的同学从下课铃声的变化,发现学校了的又一个变化,他们观察很仔细,很不错。
组三:介绍黑板的变化。
(以表演的形式介绍)生:我们小组经过认真调查仔细观察,发现学校的另一种设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长长方方一块,黑黑绿绿色彩。
不长粮食蔬菜,知识滚滚而来。
生:黑板。
生: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的黑板这一设施也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小组就以快板的形式向大家作以介绍。
内容如下:竹板打起来,咱们走上台。
夸夸咱学校,我们多豪迈。
搬进新大楼,宽敞又气派。
磁性玻璃板,高高挂讲台。
书写粘贴画,样样都不赖。
五六十年代,黑板很简单。
水泥抹一块,木板钉一块。
墨水涂一涂,黑板成一块。
八九十年代,玻璃黑板现。
精致又耐用,书写很畅快。
老师勤耕耘,哺育新一代。
我们手拉手,阔步朝前迈。
师:这一小组的同学用猜谜语和说快板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黑板的变化,形式很新颖。
下面哪一组接着介绍?组四:介绍桌椅的变化。
(实物展示的形式介绍)生:我们现在换上了崭新的桌椅,你知道爷爷、奶奶上学时坐什么样的桌椅吗?(出示长条凳子和桌子)那时候两三个人挤在一条长凳上学习,很不方便。
现在,我们每个人坐一把椅子,用一张桌子,多方便呀!师:是呀,老师上小学的时候也坐过这样的凳子和椅子,虽然学习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都很爱学习,也很快乐。
组五:介绍取暖设施的变化。
(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取暖设备)生:每当到了寒冷的冬季,我们的教室总是暖洋洋的,因为有暖气为我们送来了温暖,驱走了严寒,教室里既温暖又干净。
你知道以前学校用什么来取暖吗?生:以前学校是用火炉来取暖的。
(展示火炉的图片)用火炉来取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干净,又不安全。
师:老师上小学时,就是用砖泥砌的炉子取暖。
那时候,煤很少,每到秋天的时候,我们都要到山上去拾柴,作为冬天取暖用,边学习,边劳动。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学校的变化,你们的调查很全面,介绍得也很清楚。
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合作,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制成一张表格。
生:各组在表格中将本组的调查结果,写写、画画或贴在表格中。
表格如下:校舍铃声桌椅取暖黑板其他爷爷奶奶的学习条件瓦房图片敲铁轨长条凳、桌子火炉图片水泥和木头黑板爸爸妈妈的学习条件拐角楼图片电铃旧桌椅暖气图片玻璃黑板我们的学习条件新大楼图片电子音乐新桌椅暖气图片磁性黑板教室里有电视、电话、饮水机等师:从表格中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时候好多了。
生:学校越来越先进了。
生:学校的设施越来越好了。
生:学校的变化真大呀!四、总结提高师:学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生: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生:家乡在不断的变化。
生:时代在不断的进步。
师:学校是家乡的一部分,学校的发展变化,只是家乡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学校的发展进步,也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拓展升华师:不但我们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瓦房店市城乡的学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了三高中,一座座希望小学和花园式小学,也拔地而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环境。
(大屏幕展示瓦房店市校园风貌)生:观看,感悟。
师:我们在崭新的教学大楼里,愉快地学习、生活。
但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还有许多落后的学校,那里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都很差,那里的小朋友还在破旧的教室里学习,有的甚至连桌椅、课本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先进的学习用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