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28页PPT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2)减压蒸馏时,不得使用机械强度不大的 仪器(如锥形瓶、平底烧瓶、薄壁试管等)。 必要时,要戴上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3)使用易燃易爆物(如氢气、乙炔和过氧 化物)或遇水易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钠、钾 等)时,应特别小心(xiǎo xīn),严格按操 作规程办事。
(4)反应过于猛烈,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冷 冻和控制加料速度等。
第九页,共28页。
二、实验中事故的预防、处理(chǔlǐ)和急 救
1、割伤 造成割伤者,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装配(zhuāngpèi)仪器时用力过猛或装配 (zhuāngpèi)不当; (2)装配(zhuāngpèi)仪器用力处远离连接部位; (3)仪器口径不合而勉强连接; (4)玻璃折断面未烧圆滑,有棱角;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5、灼 伤 皮肤接触了高温(gāowēn),如热的物体、
火焰、蒸气,低温,如固体二氧化碳、液体 氮和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溴等都会 造成灼伤。因此,实验时,要避免皮肤与上 述能引起灼伤的物质接触。取用有腐蚀性化 学药品时,应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第十页,共28页。
预防(yùfáng)玻璃割伤,要注意以下 几点:
(1)玻璃管(棒)切割后,断面应在火上 烧熔以消除棱角; (2)注意仪器(yíqì)的配套; (3)正确使用操作技术。
第十一页,共28页。
如果不慎,发生割伤事故要及时处理,先将 伤口处的玻璃碎片取出。若伤口不大,用蒸 馏水洗净伤口,再涂上红药水,撒上止血粉 用纱布包扎好。伤口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 (xuèguǎn),则应用力按住主血管(xuèguǎn), 防止大出血,及时送医院治疗。
第六页,共28页。
2、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实记录,并 经常注意反应是否正常,有无碎裂和漏气的情况, 及时排除各种事故隐患。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3)使用易燃易爆物(如氢气、乙炔和过氧 化物)或遇水易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钠、钾 等)时,应特别小心(xiǎo xīn),严格按操 作规程办事。
(4)反应过于猛烈,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冷 冻和控制加料速度等。
第九页,共28页。
二、实验中事故的预防、处理(chǔlǐ)和急 救
1、割伤 造成割伤者,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装配(zhuāngpèi)仪器时用力过猛或装配 (zhuāngpèi)不当; (2)装配(zhuāngpèi)仪器用力处远离连接部位; (3)仪器口径不合而勉强连接; (4)玻璃折断面未烧圆滑,有棱角;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5、灼 伤 皮肤接触了高温(gāowēn),如热的物体、
火焰、蒸气,低温,如固体二氧化碳、液体 氮和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溴等都会 造成灼伤。因此,实验时,要避免皮肤与上 述能引起灼伤的物质接触。取用有腐蚀性化 学药品时,应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第十页,共28页。
预防(yùfáng)玻璃割伤,要注意以下 几点:
(1)玻璃管(棒)切割后,断面应在火上 烧熔以消除棱角; (2)注意仪器(yíqì)的配套; (3)正确使用操作技术。
第十一页,共28页。
如果不慎,发生割伤事故要及时处理,先将 伤口处的玻璃碎片取出。若伤口不大,用蒸 馏水洗净伤口,再涂上红药水,撒上止血粉 用纱布包扎好。伤口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 (xuèguǎn),则应用力按住主血管(xuèguǎn), 防止大出血,及时送医院治疗。
第六页,共28页。
2、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实记录,并 经常注意反应是否正常,有无碎裂和漏气的情况, 及时排除各种事故隐患。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ppt课件

8.实验室常用标准磨口玻璃仪器上的数字代表什么 含义?
表明规格,若有两个数字,则表示磨口大端 的直径/磨口的高度。
9.使用标准磨口仪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a.保持口塞清洁;b.保证磨砂接口的密合性,避免磨面 的相互磨损;c.装配时不宜用力过猛;d.用后立即拆卸 洗净;e.装拆时不得硬性装拆;f.磨口套管合磨塞尽量 保持配套。
30.在什么情况下要采用冷却?
1、反应要在低温下进行;2、沸点很低的有机物;3、要 加速结晶析出;4、高度真空蒸馏装置。
精选编辑ppt
15
31.常用的冷却剂有哪些?它们分别可以冷到多 少度?
水、冰-水混合物、冰-盐混合物、干冰、液氮。
32.有机物的干燥方法有几种?化学干燥剂的干 燥原理有哪两类?
物理干燥和化学干燥两种。
值。
精选编辑ppt
23
精选编辑ppt
24
精选编辑ppt
25
精选编辑ppt
26
精选编辑ppt
27
答:安装有电动搅拌器的反应装置,除按一般玻璃仪器 的安装
要求外,还要求:
1.搅拌棒必须与桌面垂直。
2.搅拌棒与玻璃管或液封管的配合应松紧适当,密 封严密。
3.搅拌棒距烧瓶底应保持5mm上的距离。
4.安装完成后应用手转动搅拌棒看是否有阻力;搅 拌棒下端是否与烧瓶底、温度计等相碰。如相碰应调整 好以后再接通电源,使搅拌正常转动。
注意保护活塞和盖子,各个漏斗直接液不要相互调 换,用后一定要在活塞和盖子的磨砂口间垫上纸片。
15.常用的冷凝管有多少种?如何使用和保管?
冷凝管分为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管 和蛇形冷凝管。安装使用时应夹稳防止翻倒,洗刷时要 用特制的长毛刷,不用时直立晾干。
有机化学实验课件ppt

柱色谱
将待分离的物质加到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顶端,通过洗脱剂的洗脱作用使各组分 在柱内分离的色谱方法。
CHAPTER 03
有机化学实验实践操作
烷烃的性质与合成
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熔点、沸点、溶解 度等。
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稳定性、氧化反应 、卤化反应等。
烷烃的合成
烷烃可以通过烃类的热裂 解、催化裂解等方法合成 。
结晶与重结晶
结晶
通过冷却或蒸发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析出固体晶体的过程 。
重结晶
将晶体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加热蒸发溶剂或加入其他溶剂使 溶液再次达到饱和状态,再析出晶体的过程。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
薄层色谱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板上,形成薄层,然后将待分离的物质点在薄层的 一端,通过展开剂的移动使各组分在薄层上分离的色谱方法。
烯烃的性质与合成
1 2
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双键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
3
烯烃的合成
烯烃可以通过烃类的热裂解、催化裂解等方法合 成。
芳香烃的性质与合成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芳香烃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芳香烃的合成
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正确的操作顺序和规 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台,并 按照规定处理废弃物。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蒸馏装置
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化 合物,包括蒸馏烧瓶、
冷凝器、接收器等。
分液漏斗
用于分离两种不混溶的 液体,如水和有机溶剂
。
滴定管
用于测量溶液的浓度和 体积。
数据整理
将待分离的物质加到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顶端,通过洗脱剂的洗脱作用使各组分 在柱内分离的色谱方法。
CHAPTER 03
有机化学实验实践操作
烷烃的性质与合成
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熔点、沸点、溶解 度等。
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稳定性、氧化反应 、卤化反应等。
烷烃的合成
烷烃可以通过烃类的热裂 解、催化裂解等方法合成 。
结晶与重结晶
结晶
通过冷却或蒸发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析出固体晶体的过程 。
重结晶
将晶体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加热蒸发溶剂或加入其他溶剂使 溶液再次达到饱和状态,再析出晶体的过程。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
薄层色谱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板上,形成薄层,然后将待分离的物质点在薄层的 一端,通过展开剂的移动使各组分在薄层上分离的色谱方法。
烯烃的性质与合成
1 2
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双键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
3
烯烃的合成
烯烃可以通过烃类的热裂解、催化裂解等方法合 成。
芳香烃的性质与合成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芳香烃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芳香烃的合成
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正确的操作顺序和规 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台,并 按照规定处理废弃物。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蒸馏装置
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化 合物,包括蒸馏烧瓶、
冷凝器、接收器等。
分液漏斗
用于分离两种不混溶的 液体,如水和有机溶剂
。
滴定管
用于测量溶液的浓度和 体积。
数据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共24张PPT)

❖ 3.烫伤:一般用90%一95%酒精消毒后, 涂2%苦味酸或5%鞣酸,若皮肤起泡(二级烫 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若烧伤严重者, 应用无菌纱布盖好伤口,急送医院处理。
❖ 4.受玻璃割伤及其他机械损伤:首先必须检 查伤口内有无玻璃或金属等碎片,然后用硼 酸水洗净,再涂上碘酒,必要时用无菌纱布 包扎。若伤口较大或过深而大量出血时,应 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同时送医院急救。
条件。
二、情况分析
1.本 学 期 新 增 加两 位顶岗 教师,阅 历浅,经 验不足 ,需要骨 干教师 的引领及师傅的时刻 指 导 ,使 她 们 尽快适 应教师 角色,全 身心地 投入到 教师队 伍。
2.年 级 组 学 习 的内 容系统 性不够 强,随意 性大,缺 乏延续 性,学习 实效不 大。 3.集 体 备 课 策 划案 异曲同 工,极其 简单,实 际操作 性不强 ,而且策 划案仅仅针对的是所
❖ 8.毒物应按实验室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领 取,使用时严格操作,用后妥善处理。
❖ 有毒试剂:对胂类化合物、秋水仙碱、细菌或病毒产 生的蛋白毒素等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 戴口罩或在通风橱中操作”。实验后的废液一定集 中在特定的容器内,使用高浓度的铬酸氧化或用 lmol/L KOH,或NaOH处理后再倒入下水道。蛋 白毒素可加热或用70%乙醇稀释的酚或甲醛使其变 性。
❖ 防护的主要原则是:缩短时间、加大距离、设立屏 障。具体措施为:
❖ 1.工作场所:应固定,并与其他空间之间安装屏 蔽设施,如铅板等。室内应有清洁区、缓冲区和污 染区之分,通风良好,下水道专用。
❖ 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着专用工作服,戴口罩、 手套和眼镜,在有机玻璃防护屏前操作,防止放射 性核素对工作台的污染,随时用盖革记数计进行探 测。长期从事核素操作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化学实验安全》PPT课件

⑵氰化物废液 少量含氰废液可加入硫酸亚铁使之转变为毒性较小的亚铁氰化物冲走,也可用 碱将废液调到PH>10后,用适量高锰酸钾将CN-氧化。 大量含氰废液则需将废液用碱调至PH>10后,加入足量的次氯酸盐,充分搅 拌,放置过夜,使分解为CO32-和N2(g)后,再将溶液PH调到6~8排放。 2CN-+5ClO-+2OH-=2 CO32- +N2(g)+5Cl-+H2O
(4)用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代替有毒试剂。 (5)防止汞中毒:进入体内会引起慢性积累性中毒。
洒落后:尽量收集,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收 集的汞要水封;房间用硫化氢熏蒸
2021/2/25
精选ppt
7
(6)中毒时必须急救中毒者
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煤气或其它有毒气体、蒸气,应 立即把中毒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 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呕吐以 排除胃中的毒物,立即送医院。并尽可能告知吞食的毒 物,以利于针对性治疗,使中毒者早日康复。
酸铝,云母粉,
、文件记录和遇水燃烧等物品的初起火灾
滑石粉,石英粉
CF2ClBr
灭火效果好,主要应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 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精选ppt
5
2 防爆措施
(1)挥发性有机药品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冰箱或铁柜内。远离火 源。室温过高,启用易挥发物时应设法冷却试剂瓶。
(2)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不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钠。 (3)爆炸类物品,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得与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 (4)取用危险物质坚持最小量原则。并且绝对不能直接加热。
2021/2/25
精选ppt
12
⑶含砷废水
①石灰法 将石灰投入到含砷废水中,使生成难溶的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如:
(4)用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代替有毒试剂。 (5)防止汞中毒:进入体内会引起慢性积累性中毒。
洒落后:尽量收集,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收 集的汞要水封;房间用硫化氢熏蒸
2021/2/25
精选ppt
7
(6)中毒时必须急救中毒者
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煤气或其它有毒气体、蒸气,应 立即把中毒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 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呕吐以 排除胃中的毒物,立即送医院。并尽可能告知吞食的毒 物,以利于针对性治疗,使中毒者早日康复。
酸铝,云母粉,
、文件记录和遇水燃烧等物品的初起火灾
滑石粉,石英粉
CF2ClBr
灭火效果好,主要应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 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精选ppt
5
2 防爆措施
(1)挥发性有机药品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冰箱或铁柜内。远离火 源。室温过高,启用易挥发物时应设法冷却试剂瓶。
(2)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不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钠。 (3)爆炸类物品,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得与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 (4)取用危险物质坚持最小量原则。并且绝对不能直接加热。
2021/2/25
精选ppt
12
⑶含砷废水
①石灰法 将石灰投入到含砷废水中,使生成难溶的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如:
必修二有机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必修二有机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为了确保安全,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
- 确保实验室内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并保持空气流通。
- 了解并遵守每种试剂的性质、用途、危险性等相关信息,并按照实验要求正确配制试剂。
-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 检查实验室设施、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如有问题及时处理或更换。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
- 实验过程中应专注于操作,注意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 在配制试剂、混合溶液、移液等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标准步骤进行。
- 实验中严禁尝试品味试剂、吞咽、嗅气等行为。
- 在产生毒、有害气体时,应及时开启通风设备,保持空气畅通。
- 操作过程中如有不慎倒入皮肤、溅到眼睛等情况,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实验后的处理
-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洗涤漏斗、瓶口、玻璃仪器等,切勿直接用手擦拭。
- 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废弃物等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封存、处置。
-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结论
以上是必修二有机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希望在进行实验时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施完好无损。
有机化学实验ppt课件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五、注意事项
1.加料时,正丁醇和浓硫酸如不充分 摇动混匀,硫酸局部过浓,加热后易使反 应溶液变黑。
2.按反应式计算,生成水的量约为0.8 g左右,但是实际分出水的体积要略大于 理论计算量,因为有单分子脱水的副产物 生成。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五、注意事项
3.反应开始回流时,因为有恒沸物的存 在,温度不可能马上达到135 ℃。但随着水 被蒸出,温度逐渐升高,最后达到135 ℃以 上,即应停止加热。如果温度升得太高,反 应溶液会炭化变黑,并有大量副产物丁烯生 成。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六、思考题
1.如何判断回流反应终点?
2.反应结束后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副反应:
C 3 C H 2 C H H 2 C H 2 O H > H 1 2 3 S 5 O ℃ 4C H 3 C H 2 C H = C H 2 + H 2 O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三、试剂及仪器
试剂: 正丁醇、浓硫酸、无水CaCl2,50%H2SO4。 仪器:100mL三颈烧瓶、150ºC
温度计、油水分离器、 回流冷凝管、50mL蒸馏 烧瓶、接液头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四、实验步骤
1. 正丁醚的制备 在50mL两颈瓶中加入5.2mL 正丁醇,0.8mL 浓
硫酸,两粒沸石,摇动混合均匀,安好装置。分水 器内加水至支管后放去0.5mL水即分水器内有( V0.5) mL水。开始小火加热,保持瓶内液体微沸,开 始回流,温度控制在134~135 ℃,待分水器已全部 被水充满时表示反应已基本完成(约需1小时),停 止加热。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实验步骤
2.正丁醚的分离 将反应瓶反应物冷却后,把混合物连同分水器
五、注意事项
1.加料时,正丁醇和浓硫酸如不充分 摇动混匀,硫酸局部过浓,加热后易使反 应溶液变黑。
2.按反应式计算,生成水的量约为0.8 g左右,但是实际分出水的体积要略大于 理论计算量,因为有单分子脱水的副产物 生成。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五、注意事项
3.反应开始回流时,因为有恒沸物的存 在,温度不可能马上达到135 ℃。但随着水 被蒸出,温度逐渐升高,最后达到135 ℃以 上,即应停止加热。如果温度升得太高,反 应溶液会炭化变黑,并有大量副产物丁烯生 成。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六、思考题
1.如何判断回流反应终点?
2.反应结束后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副反应:
C 3 C H 2 C H H 2 C H 2 O H > H 1 2 3 S 5 O ℃ 4C H 3 C H 2 C H = C H 2 + H 2 O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三、试剂及仪器
试剂: 正丁醇、浓硫酸、无水CaCl2,50%H2SO4。 仪器:100mL三颈烧瓶、150ºC
温度计、油水分离器、 回流冷凝管、50mL蒸馏 烧瓶、接液头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四、实验步骤
1. 正丁醚的制备 在50mL两颈瓶中加入5.2mL 正丁醇,0.8mL 浓
硫酸,两粒沸石,摇动混合均匀,安好装置。分水 器内加水至支管后放去0.5mL水即分水器内有( V0.5) mL水。开始小火加热,保持瓶内液体微沸,开 始回流,温度控制在134~135 ℃,待分水器已全部 被水充满时表示反应已基本完成(约需1小时),停 止加热。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实验步骤
2.正丁醚的分离 将反应瓶反应物冷却后,把混合物连同分水器
有机化学实验PPT课件

有机化学实验PPT课 件
目 录
•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反应 •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 • 有机化学实验中常见问题解析 •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室安全制度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安 全制度,如禁止吸烟、饮食等
握实验内容。
强化实验报告撰写
建议加强对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包 括数据分析、结论推导及文献引用等 方面。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建议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
THANKS
感谢观看
建议三:规范实验操 作
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效率和质量建议
01
建议四: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分 析结果
02
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及时 分析结果,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
06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有机பைடு நூலகம்学基础知识
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反应机 理等。
典型有机化学反应
涉及合成、分离、纯化和鉴定等实验过程,如酯 化反应、酰化反应、重氮化反应等。
消除反应
涉及卤代烃、醇等官能团的转 化,反应机理包括E1、E2等。
氧化反应
涉及醇、醛、酮等官能团的转 化,如铬酸氧化、银镜反应等 。
亲核取代反应
涉及卤代烃、醇、酚等官能团 的转化,反应机理包括SN1、 SN2等。
加成反应
涉及烯烃、炔烃等官能团的转 化,如催化加氢、硼氢化反应 等。
还原反应
涉及羧酸、酯等官能团的转化 ,如LiAlH4还原、催化氢化还 原等。
目 录
•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反应 •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 • 有机化学实验中常见问题解析 •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室安全制度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安 全制度,如禁止吸烟、饮食等
握实验内容。
强化实验报告撰写
建议加强对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包 括数据分析、结论推导及文献引用等 方面。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建议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
THANKS
感谢观看
建议三:规范实验操 作
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效率和质量建议
01
建议四: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分 析结果
02
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及时 分析结果,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
06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有机பைடு நூலகம்学基础知识
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以及反应机 理等。
典型有机化学反应
涉及合成、分离、纯化和鉴定等实验过程,如酯 化反应、酰化反应、重氮化反应等。
消除反应
涉及卤代烃、醇等官能团的转 化,反应机理包括E1、E2等。
氧化反应
涉及醇、醛、酮等官能团的转 化,如铬酸氧化、银镜反应等 。
亲核取代反应
涉及卤代烃、醇、酚等官能团 的转化,反应机理包括SN1、 SN2等。
加成反应
涉及烯烃、炔烃等官能团的转 化,如催化加氢、硼氢化反应 等。
还原反应
涉及羧酸、酯等官能团的转化 ,如LiAlH4还原、催化氢化还 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