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守则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守则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守则

勞力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安全與健康,依勞工安全衛生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特訂定本守則。第二條全體勞工均遵守安全衛生工作守則規定,共同防範各種意外事故發生。

第二章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及各級主管之權責

第三條本公司依勞工安全衛生法第十四條規定,設置下列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單位:

一﹑勞工安全衛生業務主管應負之職責:

(一)規劃、督導各部門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

(二)釐訂職業災害防止計劃並指導有關部門實施辦理職業災害統計。

(三)規劃、督導檢點與檢查並記錄。

(四)作業場所有關巡視,定期檢查,重點檢查及環境測定之連絡。

(五)規劃、實施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六)規劃勞工健康檢查實施健康管理。

(七)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報備,報請勞工檢查機構備查。

二﹑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

應負職責:接受安全衛生業務主管之命,辦理勞工安全衛生管理、指揮或監督事項。

三﹑各單位主管及工作場所指定負責人:

(一)維護所屬全體勞工之安全衛生。

(二)督導勞工實施定期檢查及維護保養工作所需之各項設備並記錄。

(三)確實督導所屬員工遵守工作安全衛生規定,並加以記錄。

(四)負責勞工安全衛生工作評估分析與指導。

(五)若有事故發生時需立即處理並呈報。

(六)負責對工作環境之安全衛生改善與建議,供上級參考以減少工作危害。

(七)負責辦理上級或勞工安全衛生業務主管所交辦之有關安全衛生事宜。

第三章設備之維護與檢查

第四條維護與檢查:

一、依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自動檢查辦法有關規定,實施定期檢查、維護與保養。

二、檢查方式分為定期檢查、重點檢查、作業檢查等,則由勞工安全衛生業務主管與使用單位共同研

擬並依計畫實施。

三、各機械設備實施之定期檢查、重點檢查,應就下列事項記錄,並保存:

(一)檢查年月日。

(二)檢查方法。

(三)檢查部份。

(四)檢查發現危害,分析危害因素。

(五)評估危害風險。

(六)實施檢查者之姓名。

(七)依檢查及風險評估結果採取改善措施之內容。

(八)定期檢討改善措施之合宜性。

第五條檢查人員及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實施檢查、檢點,如發現對勞工有危害之虞時應即報告上級主管,並立即檢修及採取必要安全措施。

第六條廠內外保持清潔,排水溝保持通暢。

第七條本廠實施健康檢查時,員工不得拒絕接受任何預防接種及特殊健康檢查。

第四章工作安全與衛生標準

第八條新進人員應有之認知

一、職業災害之發生係因不安全之行為及不安全的動作而起,故新進人員應隨身攜帶及了解安全衛生

工作守則,並共同遵守,以為作業之安全。

二、應遵從主管及先進同事之工作教導,始能早日熟悉安全作業方法。

三、應用心了解工作環境及場區內之情況。

四、應盡速了解作業之標準作業程序,並確實遵守之,嚴禁擅作主張改變操作程序。

五、如有不了解的事情,應隨即請教主管或先進同事,切勿自作主張。

六、非自己所管的機器設備,絕不可因好奇而亂動,以免以致意外發生。

七、非經許可,不得進入他人工作場所。

八、危險性機械設備及特殊作業機械、設備、非經訓練合格人員禁止操作

第九條一般性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一、操作各種機械前,必須檢查電源及機械運轉是否正常。

二、非本身經營之機械設備,切勿擅自啟動或操作。

三、依照標準工作方法或上級指示方法工作,不得擅自改變工作方法。

四、機器開動後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場所。

五、機器儀表發生故障修理時或機器及動力裝備等遇異狀時,須立即停機並在電氣開關處懸掛警告牌,

始可進行檢查、修理,以免失誤而造成事故,而清掃、擦拭、上油等工作亦應停止運轉該機械。

六、隨時保持使用機器設備及工具之整潔及保持其良好之性能。

七、本廠安全衛生設備,工具不得任意拆卸或使其失去效能,發現被拆卸或喪失效能時,應即報告雇主

或主管人員。

八、手工具應保持良好狀態,使用前應檢查有無鬆動或破損,若有此現象時不得使用以確保安全,使用

後應繳回工具存放處。

九、電氣手工具應絕緣良好才能使用。

十、各部門應指派人員負責開閉門窗及電氣開關,下班後尤須注意將門窗關閉,熄滅燈火。

十一、機械或材料上面不可任意放置工具,以免掉落擊傷人體。

十二、工作中之材料及半製品、成品勿堆放於通路、安全門、安全梯及各門口,且安全門於上班時間內不得上鎖。

十三、在工作中所產生之廢料、廢品以及垃圾或其他雜物,應分別放置於指定地點,並經常保持完整清潔。

十四、不可靠在機器上工作或休息,以免危險。

十五、穿著合身整齊之服裝,最好穿工作服,並要穿鞋,禁穿拖鞋、木屐等,禁止赤膊、赤腳工作。

十六、作業時間內通風換氣設備應連續保持運轉,不得關閉。

十七、廠內裝設的照明設備,不得隨意破壞,遇有損壞立刻報修。

第十條堆高機作業安全工作守則:

一、非經受訓合格人員,不得任意駕駛。

二、堆高機行駛前,須例行檢查機油、水箱、剎車油、離合器、剎車裝置、蓄電池等機件是否鬆弛、

有無漏水、輪胎氣壓是否足夠等。

三、引擎發動後,應低速空轉、溫車二至三分鐘,方可駕駛。

四、堆高機最高時速一五至二十公里(每小時),且不宜行駛在不平地面,並注意地面是否牢固。

五、堆高機空車行駛時,應將貨叉升高至離地面約一五公分。

六、經過通道和十字路口或急轉彎時,應完全停車,鳴喇叭表示手勢,然後緩緩行進。

七、無論何時載重下坡,均應倒退而下。

八、當舉起、放下重物或起步行駛時,均應緩慢行駛。

九、除卸放搬運貨物時,升降架可往前傾外,一般貨物升降時,升降架均需保持垂直或往後傾。

十、決不允許任何人員攀搭在貨叉桿或所舉重物上。

十一、在危險品倉庫內不得使用堆高機作業。

十二、堆高機上所裝之物料,應整齊放置,其高度不得妨礙司機之視線,並不宜作快速之急轉彎。

十三、貨物太龐大致前面視線被阻擋時,須後退行駛。

十四、堆高機行駛時,司機應注視行進或後退之方向,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十五、堆高機負重行駛前,應先將所載物料放低至離地約二十公分左右,始可行駛,因降低重心後,穩度增大。

十六、非必要時,不得將貨物升高至頂端行駛。

十七、搬運及起吊等工具之裝載量,不得超過規定之安全荷量。

十八、司機不得放置其身體之任何部份於車外,但打手勢時例外。

十九、停用時不得未拉緊手剎車即離車而去。

廿、任何時間發現有故障或不安全時,應報告上級迅速處理,不得任意改裝使用。

第十一條升降機作業安全工作守則:

一、安全門於升降機停止時,才可打開。

二、剎車制動器要靈活運轉。

三、操作員應定期清潔並檢查道軌、吊具及其他附件。

四、安全開關應保持正確。

五、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控制室、機房等。

六、升降機如有故障應立即禁立使用並貼掛警告標示。

七、如有未經許可擅自使用或妨礙擾亂操作情形,該機負責人應即制止,或報告主管處理。

八、應待樓層指示燈亮後始可進入吊箱,且不可背向而入。

九、升降運載要均勻,搬運負載要小心並不得超載。

十、禁止人員搭乘貨物升降機。

十一、禁止超重超載。

十二、禁止吊箱內荷載長物而插穿天花板。

十三、禁止違反操作安全規則或破壞安全開關或其他安全裝置。

第十二條物料搬運儲存安全守則:

一、倉庫內嚴禁煙火,並保持其整潔為要。

二、物料堆積要有規則、整齊及穩妥,以免坍落而造成不幸。

三、堆積的物料不得由其下部抽取使用。

四、物料應適當安全堆放,同時不可過高,以免搬運困難倒塌。

五、物料儲存不可影響交通或突出於通行道上導致危險。

六、搬運粗糙物件時應戴上防護手套。

七、搬運及開箱前,應將突出之鐵皮、鐵釘等先拔除。

八、兩人或兩人以上搬運物件,行動須共同一致或聽指揮者口令。

九、物料之堆放及其他應注意事項:

(一) 不得超過堆放最大安全負荷。

(二)不得影響照明。

(三)不得妨礙機械設備之操作。

(四)不得妨礙交通或出入口。

(五)不得妨礙消防器具之緊急使用。

十、堆積物料之地基應舖墊平實。

十一、倉庫內之通風設備,如未正常運轉應即通知主管人員。

十二、下班後或倉庫無人看管時,應切斷一切電源。

十三、單人用手搬起重物時,應先以半蹲姿勢抓牢工作物,然後用腿力站起,切勿彎腰搬起重物,以免扭傷腰部,在搬起重物後,如須移動時,應採直線行進,儘量減少轉換方向。

十四、不宜以拋擲方式遞送物件。

十五、在電線及電氣設備附近搬運物料時,須加倍小心,尤其在搬運物料時,切勿觸及供電線路。

第十三條電氣安全守則:

一、在修理電氣設備中切斷之開關必須懸掛明顯之標示牌,除該負責修理者外,任何人不得將該標示

牌取下,以免發生傷亡。

二、隨時檢修電氣設備,遇有重大電氣故障及電氣火災等,應切斷電源,並即聯絡當地供電機構。

三、電線間直線、分岐接頭及電線與器具間接頭,應確實接牢。

四、拆除或接裝保險絲以前,應先切斷電源,並不得用銅絲或其他金屬代替保險絲。

五、以操作棒操作高壓開關,應使用橡皮手套。

六、廠內電氣設備及電氣修護工作由合格電工處理負責,其他人不准擔任。

七、與電路無關之任何物件,不得懸掛或放置於電線或電氣器具上。

八、不得使用未知規格之工業用電氣器具必須符合國家規定者才能使用。

九、電動機械操作開關,不得設置於須使工作人員跨越操作之位置。

十、電氣器材之裝置設備與保養(包括修理、換保險絲等)非領有電匠執照或極具經驗之電氣工作人

員外不得擔任。

十一、為調整電動機械而停電,其開關切斷後須掛牌標示。

十二、變電室或受電室,非工作人員不得任意進入。

十三、不得以肩負方式攜過長物體(如竹梯、鐵管等)通過電力設備或其中間。

十四、開關之關閉應完全,如有鎖緊設備,應於操作後加鎖。

十五、拔卸電氣插頭時,應拔插頭處。

十六、切斷開關,應迅速切實。

十七、不得以濕手或濕操作棒操作開關。

十八、非職權範圍,不得擅自操作各項電氣設備。

十九、如遇電氣設備或電路著火,須用不導電滅火設備如乾粉滅火器及砂等滅火。

廿十、遇停電或電氣設備運轉中有不正常情形時,應即關閉機器之電氣開關。

廿一、勿於電線插座上接裝過多之電具,以免造成負荷過重發生火災。

廿二、廠內各動力機器必須經常保持良好接地線。

廿三、電氣技術人員或其他電氣負責人員,除應遵守電氣有關法規外,並應遵守左列事項。

(一)隨時檢修電氣設備,遇有重大電氣故障及電氣火災時,應切斷電源,並即聯絡當地供電機構。

(二)電線間、直線、分歧接頭及電線與器具間接頭,應確實接牢。

(三)拆除或接裝保險絲以前,應先切斷電源。

(四)以操作棒操作高壓開關,應使用橡皮手套。

(五)熟悉發電室、變電室、受電室等本人所應工作之各項電氣設備操作方法及操作順序。

第十四條沖床作業安全工作守則:

一、作業準備:

(一)先檢查安全裝置的性能。

(二)試車數次,以便作安全檢查。

(三)如有疑問或故障時,即與負責人連繫後,予以修理與調整。

(四)停止運轉後更換衝壓模。

(五)沖壓模裝置後必須再檢點。

二、加工作業:

(一)運轉中不可將手放進模板手。

(二)如用踏板操作時每次應將腳放開。

(三)應充分注意模板加油。

(四)輸送材料或取出板屑時,應使用壓片。

(五)用剪床斷金屬板時,應使用壓片。

(六)作業中應集中注意力,不可想其他事情。

(七)作業換班時,對機械的情況使用方法等,如有疑問,必須將其交代換班人員。

三、模具必須裝置於衝床中央軸線上。

四、上模及下模中心必須裝置於衝床中央軸線上。

五、手指不可伸入上下模之間,必免切斷手指。

六、安裝上模及下模必須將螺栓旋緊,在工作中亦須時時檢查固定螺絲有無鬆動。

七、衝床工作開始前,應注意:(1)材料之彎曲情形(2)型模之往運轉(3)有無引起危險之不良材料。

八、應注意腳踏開關是否靈活,彈簧力量是否足夠?工作時尤其避免碰觸。

九﹑加熱物質於金屬上時,其表面氧化物倘用冷氣吹落時,應確認對方無人站立後始為之。

第十五條高壓氣體作業安全工作守則:

一、為安全運轉及安全操作製造設備,各級主管人員應訂定:

(一) 操作手冊並教導、訓練員工,使其能熟練作業。

(二) 各級主管應定期實施安全巡視及檢點、檢查督導之必要事項。

(三) 製造設施遭遇緊急狀態時之應變措施及必要之訓練、教育事項。

二﹑員工防止災害之注意事項:

(一)員工應接受防災訓練及推廣。

(二)接受作業主管之技術監督與指導。

(三)注意危險處所之標示及有效期限。

(四)儲存、消防設備周圍五公尺以內應嚴禁煙火。

(五)從事維修時應事前訂定計畫,並指定作業負責人,修理等應依作業計畫於作業負責人監督下實施作業。

三﹑高壓氣體容器不論盛裝或容器用上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確知容器用途無誤者,方得使用。

(二)氣體容器周圍二公尺內不得有易燃或揮發性物品。

(三)氣體出口不得沾有油漬。

(四)隨時檢查軟管接頭有無鎖緊或老化龜裂現象。

(五)閥、旋塞開啟時必須徐徐打開。

(六)隨時注意壓力與流量之變化。

(七)開瓶器應置於瓶上,且須注意防止燙傷之傷害。

(八)依照指示箭頭方向作啟閉之動作。(液化石油氣)

(九)操作動作要輕,不宜大力扭動。

(十)不得以手工具如板手等為之,更不宜有敲擊之行為出現。

(十一)氣溫無法轉動時,應以溫水或熱布加溫,不得以電器明火加熱。

第十六條有機溶劑作業安全衛生守則:

一、調配藥品須由專人負責。

二、所有用畢之化學溶劑,均須即刻蓋上。

三、須養成隨時洗手之習慣,工作後必須洗手。

四、所有化學溶劑均具有揮發性高,易燃之特性,使用時應注意通風,嚴禁煙火。

五、有機溶劑應於特定場所,加以局部抽風槽或容器內使用。

六、未使用之溶劑應密閉緊蓋。

七、應利用器具噴洗或擦洗,必須使手接觸溶劑或沾有溶劑之材料,則應戴用橡皮手套,防止皮膚吸收。

接近清洗槽取物上下時,應戴防毒口罩。

八、不得將溶劑做非生產用途。

九、工作人員如有任何異常不適情形,應即報告其主管請醫師診療。

十、有機溶劑濺及皮膚時,應速用清水清洗。

十一、不得將有機溶劑倒入水溝。

十二、有機溶劑局部排氣裝置,於有機溶劑作業時間內,不得停止運轉。

十三、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由具有預防有機溶劑中毒之人員從事監督作業。

十四、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每週應就有關通風設備運轉狀況,勞工作業情形,空氣流通效果及有機溶劑使用情形等檢點一次並記錄之。

十五、有機溶劑局部排氣裝置,應依規定每年實施自動檢查一次,並記錄之。

十六、承盛有機溶劑之容器應標示溶劑之名稱,並分別標明其為第一、第二或第三有機溶劑。

十七、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每六個月定期測定有機溶劑濃度一次並記錄之。

十八、有機溶劑作業員,應按規定,應接受有機溶劑作業特殊健康檢查。

十九、曾儲存有機溶劑之空容器,應予密蓋堆存於室外之一定場所。

廿、有機溶劑可使人發生頭痛、疲倦感、目眩、貧血、肝臟障礙、刺激皮膚等不良影響作業人員應謹

慎處理。

廿一、有機溶劑作業人員應儘可能在上風位置工作,以避免吸入蒸氣。

廿二、如果發生有機溶劑急性中毒時,應按下述方法實施急救:

(一)立即將中毒人員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應放低頭部使其側臥或仰臥。

(二)通知醫務人員,現場負責人及安全衛生管理人員處理。

(三)中毒人員如失去知覺時,應立即將嘴中東西取出。

(四)中毒人員,如果停止呼吸時,應立即替他施行人工呼吸。

廿三、有機溶劑容器:

(一)儲存於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

(二)應遠離熱、火花、明火等。

(三)應避免吸入其蒸氣,勿使眼睛、皮膚、衣服等接觸。

(四)保持容器密閉。

(五)使用時應有適當通風。

(六)勿用於洗手、洗地板或設備。

(七)空桶應加蓋堆置於室外。

第十七條特定化學物質作業安全守則:

一、本守則依據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法令訂定之。

二、本守則所定事項全體勞工應切實遵守。

三、每位員工必需熟悉本廠滅火設備,並熟悉如何使用各類消防設備及疏散路線等。

四、本廠員工應熟悉急救藥品所在及使用方法。

五、每位員工應知道緊急水源所在,以便緊急事故時能迅速處理。

六、本廠各項設備有損壞或損壞跡象時,應即報告主管。

七、廠內作業場所及倉庫等處所,應遵守嚴禁煙火及禁止閒人進入等標示。

八、應在指定之場所吸煙,煙蒂並放入煙灰缸內,嚴禁隨便拋棄煙蒂。

九、機械電氣設備之使用應切實認真保養檢查,以免引起失火事故。

十、排氣設備於作業時間內應保持運轉,門窗開啟,以防止吸入聚集過多之氣體或蒸氣危害身體。

十一、搬運化學品時要戴用橡膠手套、膠圍裙、膠鞋、並把地面清理乾淨注意防止滑溜。

十二、不可將化學品置放在陽光照射處或潮濕處所並避免翻落損壞容器造成洩漏。

十三、嚴禁非工作人員入作業場所之內。

十四、作業前均須檢查各設備有否受腐蝕情形,有時應報告檢修。

十五、每位員工應熟知公告所列事項,特定化學物質之危害性、其侵入途徑、影響症狀處理、保管注意事項、洩漏處置及緊急措施、滅火方法及防護具使用等。

十六、防護具應保持其性能及清潔,不用時保持其乾燥。

十七、傾倒化學品於處理槽或處理換液時,均應依規定穿著圍裙,戴橡膠手套、膠鞋、防護眼鏡、必要時佩戴防護面罩。

十八、本場所設備之閥等開關標示,員工應辨識清楚。

十九、廢酸液應集中於廢液貯槽,不可任意放流。

廿、定期檢視各酸液之貯槽,以便早期發現是否有洩漏情形發生。

廿一、員工有義務接受本廠所實施之特殊健康檢查,不得推諉。

廿二、試料取樣分析測試時應戴化學用手套並使用規定容器操作。

廿三、試料採取應於指定處所為之,容器應保持清潔,並放置規定場所。

廿四、員工有義務接受本廠所舉辦之各項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不得推諉。

廿五、員工應熟知現場所放置之物質安全資料表所列事項。

第十八條移動式起重機之檢修、調整、組配、拆卸等應依左列規定:

一、從事檢修、調整時,經指定之作業監督人員,應從事監督指揮工作但無虞危險或採取其他安全

確無危險之虞者不在此限。

二、駕駛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已經吊有貨物之駕駛位置。

二、作業區內非有關人員不得進入。

第十九條一般車輛駕駛作業應依左列規定:

駕駛員於每日開車前應檢查左列各部份機件:

(一)輪胎、螺絲、螺帽、鋼圈有無鬆動、氣壓是否正常。

(二)差速箱、變速箱、有無漏油。

(三)前後鋼板有無折斷、騎馬螺絲有無鬆動,吊架、吊耳有無損壞。

(四)大燈、剎車燈、方向指示燈、倒車燈是否正常、咈叭是否會響、雨刷是否能擺動。

(五)冷卻水是否足,有無漏水。

(六)機油是否指示壓力,燃料錶指示油量是否足夠。

(七)剎車是否靈活有效。

第二十條手工具作業,應依左列規定:

一、必須使用適當工具工作。

二、工具應加強檢查保持良好狀態。

三、必須以正確的方法使用工具。

四、工具存放應設置工具收存處所,工具使用完畢,必須擦拭乾淨並歸還原處擺放。

五、任何一種工具都有它的特殊性能,工作人員未明白它的特性以前不得亂用。

六、有柄的工具應裝妥大小適合而堅固的木柄,其錘柄頭必須打楔固定。

七、電動手工具應由電工試驗絕緣良好後才能使用。

第二一條扳手使用,應依左列規定:

一、用配合螺帽尺寸的扳手。

二、手口變形、有裂痕、扳柄有損壞,或不清楚的扳手,都不可使用。

三、有扳手柄不得設法加長使用,以免超荷而發生事故。

四、可為增加扭力而用重物敲打扳手柄。

五、可猛扯扳手柄,施力時須逐步加強。

六、手口須與螺帽密切套合,不得在扳手口內加墊片來迎合較小尺寸的螺帽。

七、用活動扳手時,開口應擺向自身,操作時應將扳手柄向內拉,不可向外推。

八、有扭力表的扳手,應經常檢查扭力表是否準確,不得超荷使用。

九、得將扳手當作榔頭使用。

第二二條螺絲起子使用,應依左列規定:

一、螺絲上起子後之尺碼適用大小適當之起子。

二、使用時,起子口端須垂直插置於螺帽槽內,不可傾斜,以免口端滑出傷人。

三、不靠加用扳手,千鉗或其他工具增加起子扭轉力量,以防超荷使起子口端斷裂飛出傷人,或失手

因起子損壞,而使身體用力落空,發生滑倒。

四、不可將起子橫插於螺帽槽內,扳轉螺絲。

五、應按規格尺寸修磨起子頭,切勿磨成尖銳或快口。

六、避免用起子在手持工作物上旋鬆〈緊〉螺絲。

七、切勿把起子當作鑿子用,不得用搥打擊起子柄。

八、握柄破裂、桿身臂曲、口端鈍捲起的起子,不可使用。

九、起子金屬桿身穿露握柄端面起子,切勿使用於電氣工作。

十、旋轉小件上的螺絲,應將裝此螺絲頭的一面向上平置抬上,或夾固在抬面上操作。

第二三條使用手推車應遵守之要則:

一、車子使用前應檢查,並定期保養。

二、盡量先裝重的物品,使全車重心在下面。

三、物品必須堆好,不使滑溜跌落,所堆高度不可妨礙堆車人員視線。

四、利用車子搬運重物,堆車人員應注意,保持車子平衡。

五、推車時不可奔跑。

六、手推車下坡車應在人前,上坡時應在人後,並拉牢車柄,妥為控制。

七﹑發現車子把手或架子、輪或軸有損壞時,應立即停用請修。

八﹑車輪停用時,應妥當放置於規定地點,不得放於通道,以利通路。

第二四條人體安全防護安全守則:

一、工作人員應隨時防範自己身體的安全及維護自己經管機器設備的操作安全。

二、在可能傷及身體的危險場所工作時,必須切實配帶各種適當的安全防護具,而確保安全。

三、在有發生塵埃之場所工作時,應佩帶防塵口罩。

四、服裝應保持清潔衛生。

五、現場工地及高處危險場所,務必要戴安全帽。

第二五條安全眼鏡之使用安全守則

一、佩帶前應適當調整,適合臉型。

二、杯式安全眼鏡之橡皮帶,頭帶應長短適應,使能安穩佩戴於臉上。

三、眼鏡片應經常保持清潔,如有損壞應即更換。

四、確保頭帶之情況和彈性良好,如有損壞應即更換。

五、鏡片裝牢,如有裂紋或擦傷應即更換。

六、鏡片凝結過多之水霧,可使用清潔劑,抗霧混合劑防止。

七、安全眼鏡不用時應裝入鏡盒,不可放在工具箱或抽屜內,以免損壞。

第二六條液化氣體的安全處理:

一、前述各種液化氣體,除非熟悉其特性及使用的技術,任何人均不得任意使用與處理。

二、盛裝液化氣體的各式容器必須清潔,用以盛裝液化氧的容器尤須清潔。容器必須用高度不銹鋼、銅、

黃銅等材料製成,搬運時要特別小心。

三、處理液化氣體時,必須戴化學護目鏡與長手套,並應避免將液體濺入鞋內或手套內。

四、處理液氧或修理氧氣設備時,工作服裝必須清潔,勿有過多油污。若曝於液氧的蒸汽環境中工作,

不論時間長短,因服裝上已飽含氧的蒸汽,極易著火,故至少在半小時以內,不能吸煙並避開其他

火源。

五、處理液氧時,其四周嚴禁吸煙及有明火。

六、將液化氣體自一容器傾倒至另一容器時,必須使接受的容器逐漸冷卻,以防熱震與避免濺潑,並應

在通風良好場所處理。

七、避免不必要的長時間呼吸液化氣體的蒸汽。

第二七條儲存液罐:

一、輸送液化氣體至儲罐的操作必須由受過訓練的人員擔任。

二、儲罐不能灌裝過量,至少須保留5﹪~10﹪的空間。

三、液氧罐及其輸送管周圍十五公尺以內,嚴禁煙火。

四、液氧儲罐應安裝水泥基礎上,並應接地,接地系統須定期檢查。

五、所有活動輸送軟管,不得放置地面上。

第二八條升降機作業安全工作守則:

一、安全門於升降機停止時,才可打開。

二、剎車制動器要靈活運轉。

三、操作員應定期清潔並檢查道軌、吊具及其他附件。

四、安全開關應保持正確。

五、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控制室、機房等。

六、升降機如有故障應立即禁立使用並貼掛警告標示。

七、如有未經許可擅自使用或妨礙擾亂操作情形,該機負責人應即制止,或報告主管處理。

八、應待樓層指示燈亮後始可進入吊箱,且不可背向而入。

九、升降運載要均勻,搬運負載要小心並不得超載。

十、禁止人員搭乘貨物升降機。

十一、禁止起重超載。

十二、禁止吊箱內荷載長物而插穿天花板。

十三、禁止違反操作安全規則或破壞安全開關或其他安全裝置。

第五章教育與訓練

第二九條本公司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安全與健康,並依照政府法令特舉辦本勞工安全衛生教育及預防災變訓練。

第三十條勞工對於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有接受之義務。

第三一條訓練方式:(1)講課解說。(2)動作示範。(3)實地演練。

第三二條一般性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課程與時數:

一、新僱或調換作業勞工依實際需要排定時數,不得少於三小時,其課程以與該勞工作業有關者。

(一)作業安全衛生有關法規概要。

(二)勞工安全衛生概念及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三)作業前、中、後之自動檢查。

(四)標準作業程序。

(五)緊急事故應變處理。

(六)消防及急救常識暨演練。

(七)其他與勞工作業有關之安全衛生知識。

二﹑各級業務主管人員於新僱或調換作業時,應參照下列課程增列六小時。

(一)安全衛生管理與執行。

(二)自動檢查。

(三)改善工作方法。

(四)安全作業標準。

第六章急救與搶救

第三三條搶救:

發生職業災害之搶救、搶救人員應先考慮使用適當防護具。

第三四條一般性急救:

一﹑在醫護人員抵達前受過急救訓練之員工應立刻對傷患作適當處理,避免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二﹑在沒有確定受傷之實情前,應將傷患平臥,可防止昏厥與休克。

三﹑如傷患面色發紅,應將頭部墊高,如嘔吐則將頭部轉向一邊,以免窒息。

四﹑需要時可用棉被、衣物等保持傷患之體溫,以防止休克發生。

五﹑速召救護車或用擔架運送傷患至醫療處所或速請醫護人員。

六﹑急救者的責任在於(1)救命(2)防止傷勢或病情轉惡(3)保持傷患安靜及舒適,以靜候醫護人員到來。

七﹑在場急救者應協助傷患述說病情原因等,以幫助醫護人員治療及診斷。

八﹑擔任急救者必須:(1)不驚慌失措(2)給予遭外傷或急病者之立即和臨時性的照料,直至專業救護人員到時或能得到醫師的診治為止。

第三五條外傷急救:

一、外部創傷之種類分為破開傷、擦傷、切傷、撕裂傷等,就醫前應注意止血及防止細菌進入傷口。

二、外傷的急救是以消毒之紗布敷蓋於傷口處,急救人員應有消毒觀念,手指不能直接接觸傷口,清

洗消毒應由醫護人員行之。

三、止血法應先查看血色,如為鮮紅色則表示主動脈血,應在心臟及傷口間用帶束緊,暗紅色則為靜

脈血,應在傷口及身體外緣之間束緊。

第三六條昏倒急救:

一、昏倒又稱休克,起因如站立太久、受驚、激動、飢餓、疼痛或劇烈工作等,處理昏倒首先明白其

為貧血或充血性分別處理之。

二、貧血性昏倒,特徵為臉色蒼白,四肢冰冷,處理法為使其頭部低腳高,斜躺在床上。

三、充血性昏倒,特徵為面紅耳赤,有時痰聲,處理法為將患者頭高腳低斜坐在椅子上。

第三七條觸電急救:

一、觸電都會發生「假死」的現象,呼吸和心臟停止活動,首先須令其離開電源,千萬不可用赤祼的

手去拉,可用乾燥之竹竿、木棒等將傷患者挑開。

二、然後送至通風良好地方,解開上衣、仰臥,稍抬頭部再用氧氣或進行人工呼吸,有時甚至須經

三、四小時直至醫師到來。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总则 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1.3本规程适用于所属车间、科室、班组。 2名词解释 2.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2.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2.3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2.4X射线是高速带电粒子撞击金属时,在金属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急剧减速而伴随发射的一种辐射。利用此原理制成的X射线管和加速器,就可以生产出射线照相检测用的X射线和高能X射线(能量在 1 Mev 以上)。X射线的强度与X射线管的管电压(kV)有关,管电压越大,X射线的强度就越大,其穿透能力也就越强。加速器的情况亦如此。简而言之,X射线的强度是可以控制的。 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1所有上岗工作前职工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公司办公室、车间领导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3.2所有进入工作现场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带好防尘口罩;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X射线源的佩戴好剂量笔。 3.3上述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二小时到户外休息15-20分钟。 3.4 X射线控制区边界上必须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示标识;探伤作业人员应在边界外操作,否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5 X射线控制区在其边界上必须设警示标识,如信号灯、铃、警戒绳,并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尚应注意控制在管理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3.6每半年X射线控制区人员必须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笔监测。 3.7工作完毕后,班组长将一天工作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409-24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我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有:氯气、溴素、硫酸、二氧化硫。 造成的职业病有:氯气、溴素、二氧化硫、硫酸造成的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 危害因素分布范围:氯气储罐区、溴素储罐区,硫磺燃烧车间、硫酸储罐区。

公司依法对员工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业病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并组织职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公司为员工提供有效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用。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在告知牌上注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公司对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停止或更换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 作规程简易版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简 易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止职业 危害,结合本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 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二、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 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 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三、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 时报告本岗位直线主管,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 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

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五、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PVC&钾碱厂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一览表 注: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工种或岗位制定相应的安全卫生操作规程。负责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PVC&钾碱厂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版本/状态:A/O 受控状态: 发文号: 2015年月日发布 2015年6月30日实施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PVC&钾碱厂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盐湖镁业PVC&钾碱厂员工进行操作时依据的职业卫生操作标准。 本标准由PVC&钾碱场HSE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校核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2015年首次发布。

目录 前言 (1)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粉尘) (2)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 (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高温) (6)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电离辐射) (7) 岗位职业卫生作规程(焦炉烟气) (8) 岗位业卫生操作规程(煤气) (9)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氧化碳) (11)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工频电场) (13)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氯乙烯) (1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乙炔) (15)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乙烯) (17)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二氯乙烷) (18)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氢气) (20)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氯气) (22)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氯化氢及盐酸) (2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次氯酸钠) (25)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氢氧化钠) (27)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硫酸) (28)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氢氧化钾) (30)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其他有毒有害) (33)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岗位所需的劳动保护用品。 2.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维护好防毒设备,坚守岗位,服从管理。 3.有毒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1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2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3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3.4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3.5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3.6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

效预防职业病。 4.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4.1生产现场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保持通风良好。 4.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4.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4坚持湿式作业,减少粉尘危害。 4.5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清洁文明生产。 5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作业中,应加强降噪设施的性能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5.2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5.3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在采取个体防护的同时,建立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5.4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电离辐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6.1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2电离辐射作业职工必须具有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

劳工安全卫生工作守则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32931 劳工安全卫生工作守则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劳工安全卫生工作守则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章总则 一、联国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增进及维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并促进本公司资产设备之安全和利益,特依据劳工安全卫生法规定,订定本守则。 二、前项所称资产设备则包括本公司厂房、办公处所、工作现场、仓库、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物料、水源等。 三、本公司有关安全卫生事项,除另有规定者外概依本守则行之。 四、本守则全体员工应严加遵守。不得故违。 五、本守则列属公物、员工人手一册,不得遗失

或转让,倘离职时应交还本公司人事单位。 第二章厂房设施安全 一、厂房屋顶及墙壁破损时该工作单位应即报请换修以防漏雨。 二、厂房门窗玻璃,该工作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养,且於作业中员工必须注意门窗玻璃切勿乱撞损坏。 三、厂房太平门与厂区各通路切勿堆放物件,以利紧急时通行。 四、厂房内外通路切勿乱倒垃圾或其他阻碍物。 第三章一般安全守则 一、进入厂区工作人员必须戴用安全帽。 二、工作中绝对禁止赤足或穿拖鞋及放松鞋带。 三、穿长袖衣服工作时应将衣袖钮扣扣好,宽松之衣服并应切实紮紧。

各工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目录 一、砂浆、混凝土搅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2) 二、砌筑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2) 三、混凝土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3) 四、抹灰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3) 五、材料加工(金属、大理石、木制品、石膏制品、钢筋、木模板)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4) 六、热熔型防水卷材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5) 七、油漆涂装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6) 八、焊接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7) 九、沥青路面铺摊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8) 十、机械操作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8) 十一、隧道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9) 十二、爆破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0) 十三、架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1) 十四、高原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2) 十五、沥青混凝土生产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3) 十六、电工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4) 十七、凿岩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4) 十八、打桩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5)

十九、防腐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6) 二十、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驾驶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7) 一、砂浆、混凝土搅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卫生措施有基本了解。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3、若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应对搅拌站地面进行硬化。搅拌棚应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并在搅拌机上料上部设置喷淋设施。贮存水泥和使用水泥应设置降尘措施。 4、砂、石材料堆放场地应设围挡维护、并应覆盖。 5、作业人员应尽量在上风口工作,并经常对现场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保证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6、应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危害职业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7、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 8、作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 二、砌筑作业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

电焊与气焊安全卫生工作守则(2021新版)

电焊与气焊安全卫生工作守则 (2021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39

电焊与气焊安全卫生工作守则(2021新版) 电焊: 1.电焊机与电路: 1.1.电焊机: 1.1.1.电焊设备应予良好保养,随时保持可用之程度,并举行定期检查。 1.1. 2.电焊设备不用时,安置于洁净而干燥之处。如有受潮现象,使用前要加擦拭,以策安全。 1.1.3.电焊设备损坏或不安全时,应由专业人员修理,其他人员不得擅动。 1.1.4.机械或电气部份保持良好,可避免危险之发生。整流子保持清洁,可防止过多的火花。可燃性液体,不能用来清洁整流子,宜使用专用油或零号细砂纸。

1.2.主要供电线路: 1.2.1.插座应使用保险丝安全关闭或断路器保护,才可以接通电焊机电源。保险丝安全开关或断路器容量要与电焊机容量相配合,同一电源接多台电焊机,其过电流保护器之电流额定或设置,应不超过导线容量。 1.2.2工作完毕或较长时间停止作业时,必须切断电源。仅有专业电机人员、维护人员,以及曾经接受专业训练之电焊人员,才可将电焊机连接电源,或自电源拆下。 1.2.3.无人照顾或要移动电焊机或电焊变压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1.2.4.同一配电盘连接多个电焊设备时,应采取个别连接或切断电源方式,不可使用主开关一次连接或切断电源。 1.2.5.不可自插头来开动或停止电焊设备。 1.2.6.电焊机导线不可用于主电流之线路用。 1.2.7.导线连接时须用压接,然后以PVC胶带包扎,并以塑料管套护,并应由专业人员来做。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一、总则 1、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作为工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为了搞好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协调发展,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2、职工在作业活动中要互相提醒,共同遵守,不能认为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是保护个人的,可以不予遵守。培训职工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 二、操作事项 1、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创建清洁的工作场所。要求各部门严格实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创建安全、舒适而清洁的工作场所,要做到及时清理无用物品,归整有用物品,物品拿取方便,有毒无毒分开,确保职业安全卫生。 2、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有效手段,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有效手段,要经常检查,不得擅自拆除。当操作人员发生错误操作,或者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便起到保险作用,从而能够预防机械设备引起的伤害。工作场所配置通风、除尘、排毒、净化、防暑

降温、抗震、防噪声等防护设施,能有效降低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从而保障劳动者健康。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粉尘、毒物浓度、噪声等危害因素超标的作业环境下工作,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可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公司应当按规定为劳动者发放、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并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能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 4、正确选用适宜的防护用品 (1)如何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1)头部防护:佩带安全帽,适用于环境存在物体坠落的危险;环境存在物体击打的危险。 2)坠落防护:系好安全带,适有于登高作业时(2米以上);有跌落的危险时。 3)眼睛防护:佩戴防护眼睛、眼罩或面罩,适用于存在粉尘、气体、蒸气、雾、烟或飞屑刺激眼睛或面部时,佩戴安全眼睛、防化学物眼罩或面罩(需整体考虑眼睛和面部同时防护的需求);焊接作业时,佩戴焊接防护镜和面罩。 4)手部防护:佩戴防切割、防腐蚀、防渗透、隔热、绝缘、防滑等手套,适用于可能接触尖锐物体或粗糙表面时,防切割;可能接触化学品时,选用防化学腐蚀、防化学渗透的防护用品;可能接触高温或低温表面时,做好隔热防护;可能接触带电体时,选用绝缘防护用品;可能接触油滑或湿滑表面时,选用防滑的防护用品,如防滑鞋等。 5)足部防护:佩戴防砸,防腐蚀、防渗透、防滑、防火花的保护鞋,适用于可能发生物体砸落的地方,要穿防砸保护的鞋;可能接

公司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定义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照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生产性粉尘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二、危害: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三、粉尘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电焊烟尘:PC-TWA 4mg/m3 其他粉尘:PC-TWA 8mg/m3 四、公司主要涉及粉尘的岗位:上料岗位、装卸车岗位、电焊工岗位等; 五、粉尘岗位职业卫生防护 1、上岗前,必须规范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通风机、换气扇等设备,确认设备无异常时,作业前开启除尘设施、通风机、换气扇等设备;除尘系统应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开启,生产作业停止后停机。 3、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及时报告本岗位工段长(班长),由工段长(班长)找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处理,同时报告车间相关负责人,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除尘、通风设备要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清理除尘管道积灰和更换布袋,保证除尘系统正常有效稳定运行;维修设备设施时,需拆除部分除尘设施的,在设备维修完毕后,必须恢复拆除的除尘设施。 5、各岗位要做好设备、设施的密封和粉尘抑制、隔离工作,充分使用调整好除尘设施,严禁出现设备撒漏物料、粉尘飞扬及各种人为的粉尘污染现象。 6、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定期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杜绝扬起二次粉尘。 7、根据岗位工作性质,部分岗位可采取洒水降尘。 8、岗位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到值班室进行,吸烟、饮水、就餐前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 9、定期维护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定期更换防尘滤纸;对粘附粉尘的工作服要及时进行清洗。 10、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定义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其他有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音≥80dB的作业。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524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正式样本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等于珍惜生命、保护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规程作为工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用众多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伤亡事故而制定的。因此,仅靠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操作规程。劳动者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等于珍惜生命、保护健康。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要互相提醒、共同遵守,不能认为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只是保护个人的,可以不予

遵守。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就会逐渐影响到很多人都不去遵守。培训劳动者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创建清洁工作场所 ◎整理-做到物品有毒、无毒分开,有用、无用分开,无用物品及时处理。 ◎整顿-有用物品须分类存放,取放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保险。 ◎清扫-随时打扫、清理垃圾、泄露物、灰尘和污物。 ◎清洁-保持服装整洁,车间干净。 凡严格实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用人单位,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创建安全、舒适而清洁的工作场所,要做到及时清理无用物品,归整有用物品,物品拿取方便,有毒无毒分开,

粉尘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759 粉尘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粉尘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 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 ……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月日

目录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总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完整

某公司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目录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2)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5)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8)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9)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0)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1)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13)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5)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17)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19)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20)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3) (一)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3) (二)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5) (三)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6) (四)煤气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9) 十三、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32) 十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分解落实责任目标,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环保部主要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对有关职业健康危害防治工作直接负责。 (一)主要负责人职业危害责任制 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方针、政策。 2、接受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具备相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4、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开展检查,督促落实。 5、提取专项资金,保障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经费的有效投入。 6、定期召开职业危害防治会议,总结、部署、研究职业危害工作,解决职业危害问题。 7、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对本单位职业健康工作进行检查,消除职业危害隐患,检查处理记录在案。 8、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计划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计划等,并督促落实。 9、组织制定本单位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每年开展一次演练,演练应有记录。 10、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检查,认真整改存在问题。 11、负责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指挥,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按规定调查处理。 12、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考核目标,及时、如实公布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监测结果和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认真听取、采纳工会、从业人员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年度实验场所安全卫生工作守则

年度实验场所安全卫生工作守则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年度实验场所安全卫生工作守则 第一章總則: 一、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本校教職員工生之安全與健康,依勞工安全衛生法第二十五條及 其施行細則第二十七至二十九條之規定,制定本校實驗室勞工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以下 簡稱本守則),相關人員應確實遵行。 二、本守則適用範圍為本校之實驗室等相關場所(以下簡稱適用場所)。 三、本守則所稱勞工,係指工作性質確需進出適用場所並受本校雇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 四、本守則所稱職業災害,係指適用場所中因建築物、設備、機械、原料、材料、化學物品、 氣體、蒸氣、粉塵等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勞工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 五、本校各適用場所安全衛生管理業務,由本校教務處設備資訊組辦理、總務處設施維護。 第二章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及各級之權責: 一、本校教務處辦理下述事項: 第 2 页共 2 页

1.安全衛生教育之研究、服務、宣導與推動。 2.實驗室工作環境之規劃、影響評估及督導或執行。 3.校園實驗室職業災害防制、安全衛生計畫之規劃、建議及督導或執行。 二、本校教務處職責如下: 1.指揮監督各適用場所安全衛生管理業務。 2.責成各適用場所授課教師,辦理環保安全衛生事項。 3.責成各適用場所相關人員,執行定期或不定期巡視、考核該環保安全衛生有關事項。 4.設置防護具及安全防護設施。 三、適用場所授課教師之職責如下: 1.執行該適用場所之安全衛生之工作守則、自動檢查計畫。 2.實施職業災害防止計畫事項及執行安全衛生管理事項。 3.分析、評估作業場所中之各種可能危害,訂定安全作業之標準作業程序。 4.教導及督導所屬遵守標準作業程序及安全衛生工作守則規定事項。 5.場所內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應立即要求該場所人員停止作 第 2 页共 2 页

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一、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三、我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煤尘、噪声。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煤尘肺、噪声聋。 四、危害因素分布范围:洗煤厂煤场、煤棚、皮带系统;焦化厂储一、煤场、焦场;采制样部制样室、浮沉室、小焦炉室、自动采样机。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⑴粉尘 ①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在采样、制样过程中出现,如在煤场,焦场,洗煤、焦化生产车间及采制样室,其影响程度与天气情况、工艺设计、输送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②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③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④主要涉及岗位:采制样部所有班组 ⑵噪声 ①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②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③卫生限值 工作场所噪音职业接触限值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职业病 危害防治重点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特制订重点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一、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1.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我公司内适用的工种有:电解车间:电解操作工/吸出工/母线工/天车工/槽维工:阳极组装车间:浇筑工/熔炼工/残极清理工/检修工;供料车间:供料工/净化工/检修工; 储运部:氧化铝库库管员/阳极车间叉车司机/抬抱司机叉车工;监督计控中心:过程检查员;铸造车间:抬抱清理工;检修车间:天车检修工;计算机站:维护工

1.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我公司内适用的工种有:电解车间:电解操作工/吸出工/母线工/天车工/槽维工;阳极组装车间:浇筑工/熔炼工/残极清理工/检修工;供料车间:供料工/净化工/检修工; 储运部:阳极车间叉车司机/抬抱司机叉车工/铸造车间叉车司机;监督计控中心:过程检查员/成品检查员;铸造车间:铸造工/天车工/抬抱清理工;康扬分公司:运行值班员/检修工。 1.3有毒有害气体:是指有毒并对身体有害的气体,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汇编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总则 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施工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高温。在施工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班组。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危 害申报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噪声作业分级》;《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3、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1)粉尘 ①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拌合系统在砼的生产、储存、输送、破碎过程中出现,如在输砼皮带层及各运转点,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输砼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②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③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2mg/m 3 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10mg/m 3 ④主要涉及岗位:输砼岗位、锅炉主控岗位、转机岗位、除灰岗位。 2)噪声 ①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主要有引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磨砼机、空压机、给水泵等。 ②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 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③卫生限值 职业接触8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 (A)职业接触4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 (A)职业接触2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 (A)职业接触1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 (A)职业接触0.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 (A)职业接触0.2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 (A)职业接触0.12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 (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 (A) ④主要涉及岗位:锅炉转机岗位、拌和站、锅炉、汽机、电气主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41158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止职业危害,结合本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二、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三、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岗位直线主管,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