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问题及其防治
现代化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噪音问题探析

现代化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噪音问题探析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中,噪音污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环境问题。
噪音来源于交通、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它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化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噪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噪音污染的危害噪音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引起耳聋、头痛、失眠、抑郁、失调等多种疾病。
噪音还会影响人的情绪、注意力和学习、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
此外,噪音污染对环境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动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二、噪音源及产生原因城市的噪音污染最为严重,其主要源头包括交通、工业、建筑工地和社会活动等。
交通噪音主要来自于汽车、摩托车、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而工业噪声则主要来自于生产设备、机器人等。
建筑工地的噪声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新旧房屋的同时建造,噪声集中在上升,成为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
此外,一些社会活动如演唱会、广场舞、街头卖艺等也会产生噪音。
三、解决噪音污染的办法解决噪音污染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解决噪音污染的办法: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噪声污染的责任追究机制。
2.各部门应协调配合,规定行业标准,降低噪声污染的排放和贡献。
3.优化城市规划,建造低噪声房屋,有计划地控制噪声源的数量和规模。
4.提高公众噪声污染意识,鼓励公民自觉履行噪声污染治理责任,向政府举报噪声污染问题。
5.根据环境噪声测量数据,制定噪声污染预警指标,并及时启动预警,以便采取措施避免超标发生。
总之,噪声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环境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城市噪音污染与应对

城市噪音污染与应对一、引言噪音污染是城市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噪音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二、城市噪音污染的原因1. 交通噪音:车辆、汽车喇叭等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噪音污染源之一。
2. 建筑施工噪音:城市中的建筑施工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还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嘈杂。
3. 商业娱乐设施噪音:商场、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的音乐声、人声笑声等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4. 工厂机器噪音:工业区内的机器设备运转声音大,也是城市噪音污染的源头之一。
三、城市噪音污染的影响1. 健康问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头痛、失眠、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2. 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噪音污染会引起人们的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3. 降低工作效率:噪音污染会干扰人们的集中精力,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4. 社会交往问题:噪音污染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困难,对社会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四、应对城市噪音污染的方法1. 政府监管:-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等的噪音管理和监管。
- 提高交通工具的噪音排放标准,鼓励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
2. 建筑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将噪音污染的防治列入重要内容,合理安排建筑密度和布局。
- 采用隔音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提高公众意识:- 组织宣传活动,加强对城市噪音污染的认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在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培养孩子们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和理解。
4. 个人应对:- 避免在噪音污染较大的地方居住,尽量选择安静的居住环境。
- 使用耳塞、防噪耳机等个人防护设备,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刺激。
- 维护个人卫生和健康,适当放松身心,以减轻噪音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城市噪音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创造一个更加安静、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试论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试论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城市噪音污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噪音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城市噪音污染的问题根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城市噪音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城市噪音污染问题的根源主要源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交通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量的增加,机动车、施工、工业生产等活动都会产生噪音,而这些噪音再加上城市建筑密集、空间狭小、人口密集等因素,导致了城市噪音的迅速扩散和积累,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城市噪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力产生长期的损害。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音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噪音还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
城市噪音还会对人的睡眠产生影响,导致失眠、疲劳等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可见,城市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针对城市噪音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
首先是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布局交通、工业、商业等区域,避免噪音源的集中排放。
其次是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利用先进的噪音监测技术,对城市噪音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噪音超标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
加强交通管理。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道路,采取交通限流、减速等措施,减少交通噪音的产生。
还可通过绿化、隔离带的建设等方式,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噪音污染问题的认识,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减噪措施,共同参与城市噪音治理。
在城市噪音污染问题的治理中,政府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噪音污染问题的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噪音污染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
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从物理学观点看,是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
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们讨厌的、烦躁的和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商业活动噪声。
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
根据发生噪声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等。
其中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市民的影响比较大。
噪声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必须加以控制。
1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1.1损害听力据有关检测表明,噪声损伤人类听觉,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噪声对语言交流也产生干扰,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
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会不断增多。
某一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噪声还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
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工人和机械车间工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
1.3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噪声会对睡眠产生严重的干扰,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较强的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一方面,老人和病人会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
城市噪音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探讨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政府和媒体对噪音污染的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导致 公众对噪音污染问题缺乏 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缺乏社会监督
社会对噪音污染的监督力 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反馈 和举报机制。
04
未来城市噪音污染治理的展望
强化立法和技术创新
立法
制定更加严格的噪音污染防治法规, 明确噪音污染的标准和处罚措施,为 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影响心理健康
噪音会导致人焦虑、烦 躁、抑郁等心理问题。
城市噪音污染的严重程度
01
不同地区和时间段噪音水平差异 较大,部分地区噪音污染严重, 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噪 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02
城市噪音污染的治理方法
立法控制
城市噪音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探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contents
目录
• 城市噪音污染现状 • 城市噪音污染的治理方法 • 城市噪音污染治理的难点与挑战 • 未来城市噪音污染治理的展望 • 案例分析
01
城市噪音污染现状
城市噪音的来源
交通噪音
主要包括汽车、飞机、火车等 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
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城市,促进城 市噪音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 经验和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技术创新
研发新型噪音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 噪音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低噪音 路面材料、高效消音设备等。
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教育宣传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噪音污染防治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与对策

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与对策城市噪音污染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对策以应对这一问题。
一、城市噪音污染的危害城市噪音污染对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噪音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直接伤害,导致听力下降或丧失。
大声的机械声、车辆喇叭声以及建筑施工噪音不断地侵袭着人们的耳膜,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引发耳聋等听力障碍。
其次,噪音还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引发压力、烦躁情绪和睡眠障碍。
研究发现,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此外,噪音还会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降低集中力和效率。
二、减少城市噪音污染的对策为了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对人们的危害,我们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 建设合理规划的城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是降低噪音污染的首要措施。
在城市规划阶段,应该将噪音源远离居民区,例如把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集中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
此外,适当增设绿化带、公园和广场,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传播和反射。
2. 加强交通管理交通噪音是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加强对交通流量的控制,减少交通拥堵,改善车辆运行情况,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音。
此外,应普及和推广交通工具的低噪音技术,例如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以减少机动车辆的噪音排放。
3. 建设隔音设施对于噪音源无法远离居民区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隔音设施,例如安装隔音窗、隔音墙等,有效地减少噪音的传播。
同时,也可以在噪音源附近设置缓冲带,例如建立公园、绿化带等环境,起到隔音的效果。
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城市噪音污染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培养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讲座等方式,普及噪音污染的危害性,并提供居民应对噪音的有效方法。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噪音源的排放标准和施工时间。
浅析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及治理

浅析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及治理摘要: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城市人口活动却在稳步增加,城市中产生了大量的噪声,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基于我国城市金字塔的总体情况,为了首次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噪声污染控制。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治理一、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存在的问题1.城市噪声监管力度不足城市环境噪声监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国家缺乏对环境噪声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这样造成了在噪声监管工作中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噪声噪声控制的效率降低。
其中主要是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城市交通和社会生活等噪声管理力度不足,造成机动车随意鸣笛,同时缺乏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方面的监管而使得企业不对噪声进行控制,这些使得城市环境噪声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城市功能区设计不合理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城市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将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前我国城市在规划过程汇总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噪声进行忽视,这使得城市功能区建设汇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其中主要是工厂距离办公区或住宅区较近,以及交通线路距离办公楼、医院、学校及住宅较近,这种情况下交通噪声会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休息带来较大影响。
城市功能区的设计如果不重视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则会使城市环境噪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城市建设和规划在设计中要重视城市噪声污染。
3.噪声污染标准及法律不全面当前,我国噪声污染标准的制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衔接,不仅法律规定中缺乏对噪声扰民问题的处理细则,噪声计算的方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存在差距,相关部门关于城市造成环境污染标准缺乏详细的实施准则,造成执法部门和监督部门在工作中缺乏依据和依靠,从而影响噪声污染的治理。
例如:大量的住宅由于赶工期需要夜间施工,对周围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瞬间噪声等计算方法不完善,噪声很多居民的强烈不满,对城市发展规划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带来极大的阻碍。
城市环境保护的噪音污染控制与防治

城市环境保护的噪音污染控制与防治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噪音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扰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噪音污染控制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噪音污染的来源和危害1. 市区建设施工:建筑工地和市区的道路施工都会产生高强度的噪音,长时间暴露在这种噪音环境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噪音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噪音污染不仅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副作用,同时也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和人们的正常睡眠。
3. 商业与休闲场所:如商场、娱乐场所等,这些地方的高分贝音乐、广告声以及人们的喧哗声都是噪音污染的重要源头,大大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生产和工业: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机器声、各种设备噪声等都会向城市环境中排放,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噪音污染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引起大脑疲劳、失眠、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此外,噪音还会对人的听觉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对于儿童来说,噪音也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成长。
二、噪音污染控制的方法为了减少城市环境中的噪音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噪音控制标准,并加强执法力度,对噪音污染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以切实保护市民的权益。
2. 建设环境友好型交通系统。
采取措施减少车辆的噪音排放,比如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建设隔音设施等,同时鼓励居民步行、骑行等低噪音的交通方式。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合理布局和规划商业和娱乐场所,将其远离居民区,减少噪音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4. 推行低噪音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减振、隔音材料,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在交通工具制造中采用低噪音发动机等技术手段,减少噪音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长期不被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如今成了城市中最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其他种类的污染源,已成为城市居民反映和环境投诉案件中的热点问题。
根据社会生活噪声的特点和污染现状,针对社会噪声污染的防治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社会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特点,现状,防治,对策前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日趋增多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和商业场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这些娱乐活动产生的噪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就从分析类似这些活动带来的社会生活噪声特点及其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1.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噪声污染现状1.1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概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的生活环境的声音。
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二款的规定,社会生活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主要包括商业经营活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住宅楼室内装修等活动及其使用的设备、设施产生的噪声。
1.2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特点与其他噪声污染源一样,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具有多发性,无形性,局限性,暂时性和危害性。
除了以上几点特征,社会生活噪声还具有如下特点:1.社会生活噪声的声源种类繁多且复杂,声学的频率特征中低频声成份丰富。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来源于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固定设备,包括供水供电、空调通风、电子音响,装卸运输车辆机械等,还包括住宅装修产生的噪声,人员活动的噪声,还有宠物的噪声等等,种类繁多且容易混杂。
这些噪声源发声机理各不相同,声级高低不同,频率也各不相同,对人的干扰和影响较大。
2.社会生活噪声分布面广,并呈立体分布,主要分布在居民集中的市中心区和住宅区。
在繁华的老城区和商业居住中心区,KTV 酒吧、小餐馆、商场超市等的分布十分普遍,且一般紧挨居民住宅。
所使用的不同设备,根据其运行特点和要求,安装于不同的位置,如冷却塔、热泵机组、空调室外机等设置通常在屋顶或裙楼顶,而水泵、变压器等一般设置在住宅楼地下室,噪声源呈立体分布。
住宅区属于噪声敏感的区域,住宅楼装修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存在于楼层之间,也呈立体分布。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能会造成社会矛盾和冲突。
3.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时段在夜间比较严重,严重干扰人们的睡眠休息。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通常以夜间为营业高峰时段,营业经济活动中夜市也极常见。
夜间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
对人们的休息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社会生活噪声具有隐蔽性,不易被监测,是执法取证的难点。
社会生活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常常混杂在居民住宅区内甚至居民楼内,且影响声级不一定很高,有时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声级也能达到相关标准,因此社会生活噪声与工业、施工、交通等噪声相比隐蔽性强,也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取证相对困难,执法和监管的法律依据也不充分,极易造成居民不满、激发社会人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1.3社会生活噪声的危害噪声是一种令人感觉不愉快的声音,无论是社会生活噪声还是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或者建筑施工噪声,只要是噪声污染,它都在无形中对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对动物的健康或生存造成了影响。
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危害最为严重。
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占这些噪声污染总和的比重最大,所以必须研究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危害,来把握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的方向,从而找出治理社会生活噪声的最佳方案和措施。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睡眠和休息、对听力的损伤以及导致其他疾病等方面。
人们接触较强的噪声时,容易使人情绪激动,易怒,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甚至还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现象。
长时间接触噪声,会有听力减退或失聪等病症表现出来。
(2)对动物的影响:噪声过大会对动物的听觉器官、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和损伤。
强烈的噪声还会引起动物死亡。
(3) 对财产(器物)的影响:噪声强烈时会带来冲击力,对建筑物、仪器设备造成破坏。
还会使仪器设备收到干扰,导致失效。
1.4我国噪声污染的现状我国的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并且城市噪声的影响范围正在逐年扩大。
据1997年的统计,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大并呈扩大趋势。
到2004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好的城市只占被监测的城市的5.2%,有34.6%的城市为轻度污染,有占2.9%的城市为中度污染,1个城市为重度污染,占0.3%。
以下为我国一些大城市噪声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点。
(1)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第三产业也发展迅速,所以存在较大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通过对杭州市典型的中心城区社会生活噪声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社会生活噪声主要分为城市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楼内部或附近的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设备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两类。
通常设备噪声以中低频成份为主。
设备噪声的低频成份通过空气传播或建筑结构传声对附近人群产生较大的烦恼度影响;人群活动噪声(如农贸市场)以中频成份贡献较大,人群噪声对周围影响存在随机性,在时间上具有涨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
(2)近年来南京市环境噪声发展趋势,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并进一步向居民住宅等声敏感区渗透,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和商业经营活动日益发达,因社会生活引起的噪声污染投诉日渐增多。
根据南京市2011年至2013年环保系统受理的环境污染投诉事件,噪声污染投诉始终占据70% 以上的比例。
在噪声污染投诉事件中施工噪声污染比例占据第一位,社会生活位居第二位,工业噪声第三位,交通噪声为末位。
2. 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2.1 依据法律法规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方面,法律规定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情况。
对文化娱乐业规定新建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2.在防治城市饮食服务业噪声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的污染方面,规定在居民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机动车修配厂及其他超标排放噪声的加工厂。
在城镇人口集中区内兴办娱乐场点和排放噪声的加工厂,必须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并限制夜间营业时间,达到规定的噪声标准。
宾馆、饭店和商业等经营场所安装的空调器产生噪声和热污染的,经营单位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对离居民点较近的空调装备,应采取降噪、隔声措施,达到当地环境噪声标准。
不得在商业区步行街和主要街道旁直接朝向人行便道或在居民窗户附近设置空调散热装置。
还规定禁止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并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以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办法招揽顾客等等。
3.对于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者,应当限制作业时间,以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2.2 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和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完善和健全现行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对扰民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做出强制性规定,可以增加一些禁止、限制性条款,设置一些强制性监管措施、增加处罚额度,加大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
根据污染现状,制定出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单项法规或排放标准,以满足人们对声环境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另外,还要规定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执法主体,让执法更加明确、细化和便于操作。
进一步明确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消除执法主体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明确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工商、文化等部门协助做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加强执法管理,落实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搞好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
2.3 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的隔音效果好的材料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范围广,危害大,治理难度大。
为了减轻生活噪声的危害,我们要进一步开发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改变噪声治理中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方式单一的现状。
从控制环境噪声的目的出发,除发展治理和防范噪声污染的技术外,还要发展新材料。
另外,应加大社会生活噪声防治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以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2.4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举办相关活动,提高人们的素质,自觉维护良好的声环境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社会生活噪声的危害以及与治理社会生活噪声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从自身做起,自觉防治噪声污染,形成一个维护良好声环境的新风尚。
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和创建“安静居民小区”等活动,提出在一些居民区内进一步细化噪声控制标准,真正实现居民区不受噪声污染,以便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提倡全社会关心、共同维护我们生活的声环境。
结语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成为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且趋势逐年加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要防治社会生活噪声带来的污染,就必须要在各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严格的基础上,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我们周围的声音环境,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1] 刘亚儿,盛晔.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控制及其管理[J].声学技术.2010,29(5):556-558[2] 施祥,王进,程越,张邦俊.杭州市社会生活噪声分类调查及控制对策[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23(3):37-38[3] 王勇.南京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4,27(5):32-34[4] 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62-163[5] 裴维玲.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状况、成因及控制对策建议[J].中国环境卫生杂志.2006,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