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三、学习延伸:长期以来,我们一 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 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 个经济搞死了,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 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 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 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 “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 具有重要意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学思之窗:后一种说法更符合 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本课测评:(1)主要过程:
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 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 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年邓小平 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 理论。 1997 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为 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旗帜。
学案2: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预习导航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思维导航1.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哪两大理论成果?2.从思想解放、理论探索和历史转折三个方面,说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南方谈话”的伟大历史意义。
3.结合史实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并概括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4.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三个有利于”?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简述其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基础巩固知识点1 伟大的历史转折1.下图是邓小平的题词,这直接针对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D.“两个凡是”的思想2.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下列哪位人物的支持?()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这里的“春天”是指()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知识点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意义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A.时间:
1992年秋。
B.内容: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时间:
1997年。
B.内容: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 邓小平理论并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 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 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 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 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
(1)国际形势: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世界 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 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 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 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邓小平三起三落给我们 的启示
邓小平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重大挫折和打 击面前,从不气馁消沉、畏缩退让,而是心怀 坦荡、顽强坚韧、愈挫愈奋。他不是局限于个 人得失的小圈子里怨天尤人、悲观丧气,而是 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着眼,深刻地进行 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 再度崛起积储能量。邓小平对待人生挫折和逆 境的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好好 学习和效法。
邓 小 平 南 方 讲 话
根本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十八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920 年 旅 法 勤 工 俭 学
(与刘伯承共事13年)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7年邓小平逝世时的中国
同学们:
请准备好课本、导学案、 笔,还有你的激情!
思:自主学习,自读深思
结合导学案所列问题,认真研读课 本P86--89内容,并在课本上对关键词 句进行勾画圈点;明确标出疑惑点。
毛泽东 思想解决问题 Βιβλιοθήκη 国革命道路与 社会主义改造和 建设
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 路线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作用 取得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建立 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 起 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道路
邓小平 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怎样建设社会主 实事求是 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学习要求】 • 1.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 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 • 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 【重难点】 •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 • 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议: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自读深思中的疑惑点。
2、合作探究的问题。
要求: 1、每位同学要积极讨论 2、讨论过程中注意补充笔记 3、迅速起立,将凳子推到桌子下
展:小组成员展示讨论成果
1、学生自己提出疑惑,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2、合作探究的问题。
问题1 归类整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 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与 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高二历史第十八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十年文革
林彪:毛主席是天才,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
开始在全国各地实施及倡导个人崇拜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 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 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 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 的威胁。
文革期间思想僵化
个 人 崇 拜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把对毛主席的忠诚,融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地步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Biblioteka 争领 袖 的 教 导 阶 级 斗 争 为 纲
行动战斗化,思想革命化,组织军事化,领导一元化
坚决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反扑!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火车)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 阶级斗争要年年抓,日日抓,时时抓 把资本主义彻底埋葬,把修正主义连根拔掉
十年文革的影响
政治方面: 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砸烂公检法的口号下,中国的民主法治 遭受重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十分严重。
政治动乱冲击和破坏生产建设,造成了直接的大物质损失; 经济方面: 中国永远丧失了最好经济腾飞的机会,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 拉开了差距;导致国民经济中重工业、国防工业的畸形发展
反 击 过 程
邓小平理论确立的过程
第 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建设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第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 二 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 三 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
最新-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精品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识记邓小平理论 的主要内容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基本内容。 2.理解我国新时期 理论形成的条件、 过程及其与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的关系。 3.认识邓小平理论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指导意 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1978年底,邓小平在谈话中阐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意义: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Fra bibliotek知识点三
自主思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为中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 新问题。 2.主要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重要地位 (1)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 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启示:思想解放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
主义也需要市场等。
名师精讲
(1)主要内容: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 义的关系,改革、革命和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 实践的标准等问题,他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深刻的阐发。 (2)历史意义:①南方谈话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地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必修)

课题: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班级姓名编码
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双基过关】
知识点一: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结构】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萌芽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中共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中共十三大——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
4、南方谈话——成熟(形成完整的体系)
5、十四大——完善——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十五大——定名、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期,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理论探索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节课将探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探索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整体认识。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进行理论探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探索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4. 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探讨和讲解,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学术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提高他们对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
同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生发言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体会,教师可加以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