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发展现状及思考

合集下载

临夏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临夏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8期农村经济学摘要介绍了临夏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具体包括突出特色、技术引领、创新示范带动模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产业;高原夏菜;现状;问题;对策;甘肃临夏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8-0238-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8.09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临夏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冯坤蓉范桃会*马正武吴洮男丁云鹤唐建俊金刚许英韩秀楠(临夏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731100)高原夏菜是指利用西北高原地区夏季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加工的蔬菜。

在高寒阴湿地区发展夏菜产业能够有效解决夏季外销蔬菜断档问题,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

临夏州不断提高对蔬菜结构性短缺问题的重视,在政策、资金上倾斜助推,以科技引领带动,不断促进临夏州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总体呈现蔬菜品种日趋丰富、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生产技术持续提高、产业效益稳步增加的良好局面。

但随着高原夏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地规划不合理、标准体系未建立、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等问题也暴露出来。

为了更好地推动临夏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发挥高原夏菜产业对全州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作用,实现高原夏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对临夏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1发展现状1.1种植面积稳步增加临夏州属于半耐寒蔬菜种植区,1800~2300m 的高海拔区域具有良好的水土条件,是高原夏菜最佳种植区。

近5年来,临夏州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生产齐头并进,蔬菜种植面积年均增长666.7hm 2以上。

截至2019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达1.74万hm 2。

以临夏州主要蔬菜产区、甘肃省蔬菜大县临夏县为例,共引进百益、远达、海特、厦临、介实、叶青等果蔬企业6家,全县种植蔬菜0.43万hm 2(其中设施蔬菜260hm 2),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高原夏菜666.7hm 2。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高山蔬菜作为绿色有机食材备受追捧。

高山蔬菜的种植生产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新鲜健康的食材,还可以有效改善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高山蔬菜种植存在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做相关介绍,并就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1.高山蔬菜的种植区域高山蔬菜种植通常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如云南省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区,四川省的甘孜、阿坝等地区,以及甘肃、青海等地。

由于地势高耕地少、土壤瘠薄,交通不便等特点,山区的高山蔬菜种植通常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2.现有种植技术高山蔬菜的种植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通常依靠传统劳作和经验积累。

大部分农民还在使用传统的农耕工具和种植方法,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高山地区气候条件多变,降雨不均,气温波动大,对农作物的生长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传统种植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种植效益不高。

3.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高山蔬菜由于生长环境特殊,品质优良,养分丰富,不受污染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农村居民及城市居民对高山蔬菜的需求不断增长,出口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由此带动了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

由于种植规模小、技术不足等原因,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依旧面临许多问题,产量不稳定,品质无法保障,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高山蔬菜种植可持续发展探讨1.科技创新与种植方式调整为了提高高山蔬菜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种植方式调整来改善现有状况。

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实行集约化种植,提高收益和效益。

可利用地膜覆盖和温室种植技术,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加作物产量,保证高山蔬菜的供应。

应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抗病虫害作物,提高高山蔬菜的品质。

还可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作物生产的准确性和效率。

2.合理规划与合作推广为了实现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高山蔬菜的种植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和合作推广。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高山蔬菜种植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的一种特殊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使得高山蔬菜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高山蔬菜种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其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高山蔬菜种植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探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山蔬菜种植的现状1.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高山蔬菜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地理环境多为崎岖险峻,气候条件多为寒冷多雨,日照时间短。

这种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高山蔬菜种植的特殊性,也是高山蔬菜品质的保证。

2. 品质和口感由于高山蔬菜生长的环境特殊,其受到的自然影响比较小,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丰富,因此高山蔬菜具有品质优良、口感鲜美的特点,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3. 生产规模目前,高山蔬菜种植的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方式较为原始,缺乏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种植。

1.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高山蔬菜种植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严格限制,山地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给种植和物流带来了诸多困难。

2. 种植技术和设施不足由于地理条件限制,高山蔬菜种植的技术和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无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3. 市场营销渠道不畅高山蔬菜种植区域偏远,市场营销渠道不畅,导致产品销售受限,价格波动较大,经济效益不稳定。

1. 加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高山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引进先进的种植设施和设备,提升高山蔬菜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种植管理水平。

2.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加强高山蔬菜品牌建设,拓宽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打开直销、电商、订单农业等多种销售渠道,建立健全产品销售网络,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加大对高山蔬菜种植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农户投资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促进高山蔬菜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浅谈高台县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台县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进展 。
1 基 本 情 况
高 台县位 于河西 走廊 中部黑 河 中游下段 ,介 于东经 9 8 。
s 7 2 7 至 1 0 0 。0 6 4 2 ” ,北 纬 3 9 。0 3 5 0 "至 3 9 。5 9
5 2 之间, 总面积 4 3 1 2 平方公里 , 地势较为平坦 。是典型 的大陆 型寒温带 干旱气 候 , 春季多风少雨 , 冬季较 为寒冷 。年平均 降水 量 1 0 3 mm, 年 蒸发 量 2 0 0 0 a r m, 年 均 日照时数 3 0 8 8 h , 年 均气 温 7 . 4 ℃, 平均冻土深度 1 2 0 c m, 无霜期 1 5 0 天, 全 境海拔 在 1 2 6 0 米 至3 1 4 0 米之间 。 该地区干燥少雨 , 病虫害发生率低 , 农药使用量 少, 生产 的蔬菜营 养丰富 , 色泽 鲜亮 , 菜 香浓郁 , 口味纯 正 , 深受 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 2 发 展 高 原 夏 菜 的 优 势 2 . 1 市场需求量大 , 发展前景广阔。 高原夏菜 因其对 人体的 建设性作用较好 , 受 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 在东南沿海地 区, 极其 畅销 。但是 , 每年 5 一l O 月, 我 国东部 、 南 部的大部分地 区因梅雨和高温天 气 , 导致高原夏菜生产受到极 大地限制 , 无法 生产 , 市场供给严重 不足。而此时 , 我县正是蔬菜 上市的大好季 节, 正好可 以填补南方 高原夏菜供应不足 的空档 , 为我县发展高 原夏菜提供 了良好的机 遇。 2 . 2 操作技术 简单 , 发 展条件 成熟 。多年来 , 由于各级对蔬 菜产 业发展的重视 ,我县群众 已熟练 掌握了各类蔬菜种 植的技 术, 积累了丰富 的种植 经验 。高原夏菜生长周期短 , 育苗 、 栽培 、 田间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采 收、 包装等技术易学易用 , 且 高原夏菜 极其适宜于 密植化栽培和 多茬种植 。 我县耕地连片平坦 , 具有完 善 的灌溉系统 , 大部分土 地实施 的是井灌 、 渠灌 的混灌系统 , 目 前, 在绿色 蔬菜产业园 区规模化 推广高原夏菜管灌和 滴灌面积 达到 9 6 0 0多亩 , 已取得成功经验 , 正在 向全 县推广 , 为今后 高原 夏菜规模化种植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 2 . 3 增收优势明显 , 发展潜力 巨大 。经调查 , 我县高原夏菜 亩均总收入 每亩每茬 2 5 0 0 - - - 3 0 0 0 元, 亩 均成本投入 1 0 0 0 元, 亩 均每茬纯 收入 1 5 0 0 - - - 2 0 0 0 元, 大部分高原夏 菜可实现年 均 2 茬 的种植模式 , 收入水平仅比部分瓜菜 制种 低。经过长期 的选 择 , 适宜于我 县种植 的蔬菜种类 和 品种 有 1 0 0 多种 , 如茄 子 、 辣椒 、 西葫芦 、 黄瓜 、 青花 菜等在周 边市场 具有相 当大的竞争 力 , 已经 形成了具有地方特 色的“ 拳头产品” 。近年来 , 随着人们对 高原夏 菜的认可 , 其优 势逐 渐凸显 , 与其它蔬菜相 比 , 具有成本低 、 易种 植、 销路 广、 增收潜 力大等特 点 , 已经 成为增 加农 民收 入的重要

古浪县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古浪县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的应 对措 施 。
关键词 : 高原 夏 菜 ; 状 ; 在 问题 ; 策 现 存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一 S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6 9 (0 2 l— 0 2 0 10 — 9 7 2 1 )70 1— 2
2 1 自然 条件 优 越 .
古 浪县地处 河西走廊 东端 ,属 温带大 陆性干旱 气 候 。高原夏菜 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海拔2 0  ̄3 0 m 0 0的 2 3
古 浪 县 山 区 海 拔 高 , 候 冷 凉 。 平 均 气 温 5℃ 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 年 右 , 夜 温差 大 ( 昼 日较 差 1 ~ 1 2 4℃ )适 宜 高 原 夏 菜 生 长 ,
发 育所要求 的光 热条件 , 同时 , 区域传播 病毒 的媒 介 该
昆 虫 少 , 虫害 发 生 轻 。再 加 上 土层 深 厚 , 含 钾 元 素 , 病 富
栽 培 模 式 。 一 是种 植方 式 由过 去 的露 地 栽 培 、 膜 栽 培 平
在 多 年 种植 生产 的 基 础上 ,通 过 开 展 不 同品 种 、 不
同种植茬 口等多项次 的试验 、 范 , 示 总结 出 了适 宜古浪 县 的高原夏菜标 准化栽 培技术规程 。
2 4 增 产 效 果 明 显 .
21 02年第 1 Z 7q
古 浪县 高原夏菜发展现状 、 存在 问题 与对策
李龙 川
( 肃 省 古 浪县 农 村 能 源工 作 站 , 肃 古 浪 甘 甘 730 ) 3 1 0

要 : 过 对 甘 肃省 古 浪 县 高原 夏 菜 生 产 现 状 、 展 优 势 及 存 在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出 了古 浪 县 发 展 高 原 夏 菜 通 发 提

兰州高原夏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兰州高原夏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不足并存, 机遇与风险同在 。 下面就兰州 市蔬菜生产的现状 作一
分析 。

足, 导致冬菜和一些要求 生产 条件 较高的新 、 特蔬菜生产不足 ,
同时 也造 成 自然 资 源 浪 费 。

兰州市高原夏菜的主要优势
兰 州市干燥少雨, 病虫害少 , 部分露天蔬 菜在
㈢龙头企 业发展 没有 太大突破
问题相应的做 了发展建议 。
关键词; 高原夏菜; 兰州市; 蔬 菜运销; 市场信息 系统
中圈分类号: F 3 2 6 .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3 -9 0 1 9 ( 2 0 1 3 ) 一1 8 —0 O 1 2 ( O 1 )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 市, 位于西北黄土 高原 、 内蒙古高原和 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地势高 , 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区域差异 明显 。 这里气候冷凉 , 昼夜温差 , 为高原夏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自
斤, 其 中外销达6 . 7 亿公斤 , 主要销往广东、 浙江 、 江苏、 福建等东
南 沿 海 的2 O 多个 城 市 。 全 市蔬 菜 总 产 值 达 1 6 . 7 亿元 , 农 民人 均 纯
工 和 深加 工 方 面 仍 与 发 达 地 区有 很 大 的差 距 ,直 接 影 响到 了兰 州 市 高 原夏 菜 外 销 的 供 应 能 力和 进 一 步 提 高 蔬 菜 生 产 附加 值 的
甘肃 农 业
2 0 1 3 年第 1 8期 ( 总3 7 2期)
兰州高原夏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李 强。 杨 洁 兰州 7 3 0 0 8 3 ) ( 甘 肃省 兰州 市 良种场 , 甘肃

要: 兰州市的高原 夏菜生产是农村经 济的一 大支柱和优势产业 , 作者分析 了兰州市 高原 夏菜面临的主要 问题 , 并就提 出的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高山蔬菜的种植生产现状。

高山蔬菜是指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种植的蔬菜。

由于高山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这些地区具有较低的气温、较高的日照强度和较纯净的空气等优势。

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高山蔬菜生产的蔬菜具有着较高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目前,高山蔬菜的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

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高山资源和较为适宜的种植条件,为高山蔬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高山蔬菜的种植生产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山蔬菜在种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种植成本较高。

由于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种植高山蔬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从而增加了种植成本。

其次是品种单一。

高山蔬菜的种植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经济效益较高的新品种。

再者是种植技术的缺乏。

目前,高山蔬菜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种植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是市场需求不稳定。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高山蔬菜的需求呈现出波动和不稳定的趋势。

高山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为了解决高山蔬菜种植生产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

通过科学研究,培育和推广适应高山地区种植的新品种,提高高山蔬菜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通过加强高山蔬菜种植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高山蔬菜的生产质量和效益。

加强市场监管和推广。

加强高山蔬菜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高山蔬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高山蔬菜的认知和接受度。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环境友好产地的追求,高山蔬菜种植备受关注。

高山地区气候独特,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质清洁,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高山蔬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尽管高山蔬菜种植存在着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为了推动高山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一、高山蔬菜种植生产现状1. 优势条件高山地区气候独特,日照时间长,气温适宜,湿度适中,这些条件使得高山蔬菜在生长期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热和水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高山地区的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蔬菜的生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高山地区的水源清洁,无污染,有利于蔬菜生长和品质的保障。

2. 生产规模目前,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较小,大多以家庭农场或小农户为主。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条件艰难,使得高山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生产难度较大。

农民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产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品种流行高山蔬菜品种繁多,以菠菜、西红柿、胡萝卜、生菜等为主。

这些品种以其高营养价值和鲜美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旺盛。

4. 产业发展目前,高山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市场逐渐开拓,但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

由于高山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也给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可持续发展探讨1. 技术支持为了推动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推广优质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2. 品牌建设加大对高山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社,打造品牌农产品,开发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扩大产品覆盖面。

3.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高山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发展现状及思考摘要:蔬菜标准化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蔬菜生产,还涉及社会理念、流通、信息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

通过“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概念,及确保农民收益,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高原夏菜;标准化;现状;思考;建议蔬菜标准化生产是指依据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蔬菜生产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和蔬菜的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按照标准进行蔬菜种植管理、病虫防治、加工、贮运、包装、销僻,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它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阶段,贯穿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

“高原夏菜”是兰州市多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中树立起的一块响当当的蔬菜品牌。

榆中县作为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占有海拔高、降雨少、日照充足等优越独特的自然条件,所产的瓜果蔬菜具备有机物含量高、口感清甜爽口、货架期长等优点,造就了蔬菜独特的优良品质。

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的盛夏季节,榆中县甘蓝、白菜花、西兰花、菜用豌豆、马铃薯等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旺销于东南沿海22个省市的60个批发市场,外销量超10亿kg,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对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市场淡季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同时,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和香港、澳门地区。

但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形成,榆中县发展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益、规避种植风险的优势遇到挑战,且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跟榆中县在同一海拔的省市(青海、宁夏、内蒙、河北省张北、陕西)都住发展蔬菜产业,蔬菜产量处于饱和状态;其次2010年兰州高原夏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郑州销毁,同样在漳州、长沙、厦门等地也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这一系列事件敲响了兰州高原夏菜的质量安全警钟。

再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的农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已屡见不鲜。

从这些诸多不利方面看,今后谁的产品质量好,谁才能被市场接受,才能占领市场。

因此,切实提高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收益,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榆中县“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前景1.1 规模化发展,建成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为了实现规模效益,引导农户集中连片种植,榆中县先后建成川西片基地、川东片基地及南部二阴地区冷凉型等10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清水、和平、定远、金崖、三角城、连搭以及二阴地区新营、马坡等乡镇已成为万亩蔬菜生产乡镇,其中定远、三角城、连搭等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333.3 hm2。

特别是在示范区内形成了“百亩同行,千亩同种,万亩连片”的规模化生产格局。

201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1万hm2,总产量达7.29亿kg,蔬菜总产值达到12.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

各示范点从播种到销售都有县乡两级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督促,严格执行各个环节标准化技术,逐渐形成并完善各基地良好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外销保障体系,成为全县蔬菜生产样板示范田,基地产品十分畅销。

1.2 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蔬菜标准园根据国家农业部、省农牧厅文件,在省市相关业务部门的部署要求下,2009-2012年,在川水区三角城乡农业示范园规划区域内(高墩营村),率先成功创建了一个66.7 hm2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花椰菜、甘蓝为主,涉及农户130户,辐射带动三角城乡、夏管营镇、清水乡种植花椰菜、甘蓝667 hm2以上。

园内主栽品种――甘蓝统一采用“榆中莲花菜”地理标志,旺销东南沿海城市。

2011-2013年在川水区金崖乡祁家坪村、南部二阴山区新营乡红土坡村、新营乡新营村、马坡乡马坡村等村成功创建了4个省级66.7 hm2蔬菜标准园。

祁家坪蔬菜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芹菜、两兰花为主,涉及农户383户。

另3个冷凉型蔬菜标准园种植以主导品种花椰菜、娃娃菜为主,辐射带动了整个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绿色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的良好发展。

标准园整个创建实施过程中严格推行各项标准化技术,通过推广穴盘基质无土育苗、配方施肥、蔬菜节水垄沟栽培、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蔬菜无害化保鲜贮藏运输、蔬菜废弃物处理等综合集成技术,严格按照基地准出要求,确保标准园内产品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通过上述措施的应用,使标准园蔬菜产品达到“五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实行“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

实现了“五个100%”: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商品化处理、100%品牌销售、100%产品订单生产,进而达到节本增效目标:节水10%,节肥20%,节省农药30%,667 m2平均节本增效600元以上。

其中高墩营标准园建成为全省一流的高标准、高水平、具有引领作用的蔬菜标准园,使广大菜农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已成为最好最有效的标准化生产样板学习基地。

1.3 全面推行重点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标准化生产发展近年来,愉中县在原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专业种植户及专家们的意见,结合生产实践,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标准。

其中有《甘蓝、花椰浆、娃娃菜等主导蔬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中注意的问题》、《榆中县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等生产标准,为蔬菜生产从种子选择到产品收获全程提供了完整详细的科学依据。

同时将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到每村每社,在生产的关键时节,组织省、市、县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指导,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规范生产行为,100%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

目前,开始实施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省市地方标准为基础,县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蔬菜标准化体系,为今后蔬菜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标准化技术,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蔬菜产品质量好不好,综合防治技术是关键。

为了使蔬菜产品质量上档次,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大力推广各种先进实用标准化技术,尤其是在露地蔬菜生产中积极推广实施太阳能智能杀虫灯、小菜蛾性诱剂、黄色诱虫板等综合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穴盘育苗移栽技术、测土施肥及增施有机肥技术、高垄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生物农药选择及正确应用技术、病虫害联防统治技术、沼肥推广技术、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8项主推技术,切实提高了蔬菜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了菜农持续增收。

1.5 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质量检测工作,提高高原夏菜市场竞争力愉中县中报认定尢公害蔬菜产地4.3万hm2,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44个,其中绿色食品1个。

建立了25个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点,配备了流动检测车一辆,对全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蔬菜批发市场和39家蔬菜保鲜库从生产到销售进行全程检测,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在全国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综合排名一直名列前茅,经农业部连续6年检测,榆中县蔬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榆中县培育具有本地特色优质的主导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提高了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

1.6 严格实施蔬菜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统一着装,打拼市场一是强化从产前到产后的质量监管,紧把销售点进口、出门关,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外地产品禁止进入我县销售,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准走出县门,防止农残超标蔬菜产品进入市场,逐步培育出了“兰州高原夏菜”有口皆碑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近年来坚持实施高原夏菜品牌化经营,通过品牌的创立、管理和宣传,带动农户走向市场,推动蔬菜产业整体发展。

“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实行子母商标管理:“兰州高原夏菜”统一商标由兰州市农产品产销协会注册,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可以在此基础上拥有自己的二级商标。

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了中心品牌质量。

1.7 全面推行质量安全监管“联户联保”制,建立健全生产原始档案榆中县在全国首创“联户联保”模式,即每10户菜农组成一个小组,推选一名有一技之长,而且有责任心的种植能手当组长,主要负责指导标准化生产、监督的农药及肥料的施用情况。

每户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三表一册”原始档案,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督“联户联保”登记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户农药购买使用情况登记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热线服务联系电话一览表》及《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如实填写,种子品种、来源、播种时间,出苗、浇水、施肥、第1次打药时间,第2次浇水、打药时间,收获量,价格等都要进行记录,既为农户提供了技术资料“明白袋”,有利于为来年蔬菜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又能为技术人员积累原始数据,也方便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

这10户互相制约和监督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一旦某个农户的某种蔬菜发生质量检测问题,将累及10户菜农的蔬菜销售。

全县建立了23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村,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在全县全面推广。

1.8 蔬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蔬菜产品建立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和其他可追溯信息数据库。

在每个外销蔬菜包装上,除了产品介绍、富硒标签,还有一个特殊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上面列有详细的产品信息,如产地、联系人、经销商、检测站等,还有产品追溯码及追溯信息查询方式,和对产品采取的“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四统一管理模式,及实行的子母商标管理,这样的蔬菜就能放心地进入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以及国际市场,一旦有什么责任,就可以追查到底,到底是生产者的责任,还是其他环节的问题。

实现了蔬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的质量保障工作。

2 “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从榆中蔬菜标准化生产中看到,尽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蔬菜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市场销售时,个别地区蔬菜检测出因农药残留超标被销毁的问题仍存在,蔬菜标准化工作还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着菜农持续增收和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2.1 农民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由于受传统种植的影响,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和企业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潜意识里认为提倡的标准化生产太复杂费事,又白白地加大了投入成本,认为只要能种出高产量的菜,能卖上好价钱,有了高收成就好,其他的都与己无关,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