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左涤江天文台
建筑捐助者背后的故事

建筑捐助者背后的故事一、杜厦图书馆杜厦图书馆整体造型是一本缓缓打开的书,图书馆周围环绕着河流,寓意“书山有如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绕过馆区的人工溪水,构成了一道人工隔离带,将杜厦馆划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书院式区域,这道溪水盘活了杜厦馆,为她增添了十分幽静的生机。
水景动感与建筑空间交织变幻,杜厦馆置身碧蓝色的粼粼溪水之上,平添了一份浮游飘逸的情趣。
杜厦为建设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捐资三千万元。
南京大学为彰显杜厦情系母校、惠教泽学的义举,决定用杜厦的姓名来命名这座新图书馆,并向杜厦赠送了感谢状。
杰出校友杜厦及其夫人杜然女士,校党委书记洪银兴、校长陈骏、副校长薛海林、校长助理周宪以及多位经济系79级研究生校友参加仪式。
仪式上,杜厦和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为“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奠基石揭幕,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为“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奠基。
二、邵逸夫楼在南京大学内有三座邵逸夫先生捐助的逸夫楼(馆),分别是位于鼓楼校区的逸夫馆、逸夫管理科学楼,以及仙林校区的邵逸夫楼,分别获得邵逸夫项目1000万港元、800万港元和600万港元的捐助。
左成慈作为南京大学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从1995年起便开始负责南大境外募捐项目,曾先后见过邵逸夫七八次。
左成慈回忆道:“每年过节,邵逸夫先生都会前来跟大家一起吃年夜饭,大家见到他都会非常注意,不在祝贺他长命百岁,而是祝贺他健康长寿。
有一次邵先生请我们在九龙清水湾的小剧场内,印象中好像看了《空军一号》这部电影。
”三、左涤江楼左涤江先生生前对南京大学感情深厚,2002年曾捐资200万港币助建我校浦口校区左涤江体育馆,2008年又捐资港币1500万元助建仙林校区左涤江楼、左涤江医院、左涤江天文台。
现代医学教育中心项目若通过香港汇丰银行信托基金审查,将再度获得左涤江慈善基金会1500万元善款。
四、北大楼“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常春藤爬满了北大楼/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整整,纠缠了五十年……”这是余光中的《钟声说》,诗中所及之建筑便是北大楼。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研究生培养方案草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天文学一级学科(0704)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毕业后能够适应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2.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测事实,了解本专业某一前沿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或应用能力。
3.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学制硕士生学制为2.5年,博士生一般为3年,提前攻博生5年。
对部分研究生的弹性学制管理按照《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课,B、C和D类课程分别为一级学科课程、二级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天文系研究生全部课程见下表。
五、培养方式1.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学位论文为辅。
(1)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数的课程。
(2)除A类课程外,须至少修读2-3门B类课程(包括“天文文献阅读”课程)。
(3)天文系“戴文赛奖学金”将主要用于奖励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2.对博士生的培养以学位论文为主、课程学习为辅。
(1)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须修读2-4门专业学位课程,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2门。
(2)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在入学1-1.5年内在全系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内举行预答辩。
(3)为鼓励研究生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对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考核试行采用加权论文数的标准(试行期间学校原有考核标准继续有效)。
具体办法是,考虑不同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不同专业研究的特点,将天文学主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除外)分为三档,其中一档期刊包括ApJ, AJ, A&A, MNRAS, Solar Physics, PASP, PASJ, New Astronomy, ICARUS, Celest. Mech. Dyn. Astr., Earth, Moon & Planets等;二档期刊包括ApSS, Adv. Space Res., Science i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JAA等;三档期刊包括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空间科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
14叫三声夸克

奖得主李政道教授的讲演稿。特别指出“所有 强作用的粒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但是我们却 不能把单个夸克分离出来。”李政道把夸克 (或层子)是否存在称作一个至今未解开的謎。 在中国展开的这场争论,引起了国际科学 界的注意。崔君达教授的文章《SU3理论中夸 克假设是不需要的》一文,发表在1999年第4 期的美国《强子》杂志上,并被收入《本千年 中悬而未决的科学基础问题》文集,被美国国 会图书馆收藏。
什么是夸克?
原子是由原子核 与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 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和中子分别 由三个夸克组成
夸克
原子模型:
中子模型:
夸 克:
4、说明它们时有顺序吗?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和由浅到深的逻
辑顺序来说明的.
课上思考
材料1:古希腊认为:物质不可以无限分 割。 材料2:古代中国认为:“一尺之棰,日 取其半,万事不竭。” 请同学们思考:物质可以无限分割吗? 有一天,我们是否能够找到物质的最基 本单元。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设问句,并体会一下它们在
文在的作用。
。
——开头由这一比喻句入题,结尾仍然紧 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仍以 这个比喻作为过渡。
二、深入了解
结合图片及课文谈谈你对原子、
原子核、强子、夸克的了解。
什么是原子?
原子结构图
图一
原子外围是电子, 中心是原子核。
图二
论的转移,暂缓或减少对“层子说”研究的拨款。 1996年8月6日,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了有关 科学家的会议,研读崔君达教授的文章和八位资 深记者的信件。而并未邀请这些人参加。会议由 著名的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主持。会 上许多科学家都作了典型的发言。并批评崔君达 教授是“病态科学家”。其后便不断有争论。崔 君达教授也发表了文章《复合时空论并非病态科 学》,同时,在《科技日报》发表崔君达教授的 文章的同一天,《中国科学报》也发表了诺贝尔
利用脉泽研究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与运动学-科学技术处-南京大学

附件4: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推荐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中文名:利用脉泽研究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与运动学英文名:Study on the Spiral Arm Structure and Kinematics of the Milky Way with Maser Astrometry二、推荐单位意见:银河系结构和运动是当代天体物理中最具有挑战意义的研究课题之一。
项目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工作,在解决银河系大小和旋臂结构等天体物理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项目组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用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测量甲醇脉泽的三角视差和自行,研究银河系旋臂结构和运动学性质这一开创性的学术观点。
并首次通过技术创新使射电天体测量精度达到10个微角秒,天体距离测量可达到3万光年,比传统的光学天文视差测量精度高了2个量级。
项目组在3个科学发现点:1.首次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2.发现并精确测定银河系本地臂的形态和运动学性质;3.发现甲醇脉泽是银河系旋臂最好的示踪天体上具有原创性,使直接测量银河系旋臂结构成为现实。
项目获得了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项目组的工作“开创了天文学三角视差测量银河系内遥远天体距离的新纪元”和银河系结构研究领域的“里程碑”。
项目引发了国际天文学界利用三角视差测量天体距离的热潮,大大推动了银河系结构的研究和射电天体测量学科的发展。
项目的多项科学发现都具有原创性,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并得到了国内外天文学届的公认。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银河系结构可能是天文学中持续时间最长,但至今仍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有关银河系结构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大哲学家及天文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的卓著《气象学》。
2000多年来,天文学家苦苦追寻,仍未清晰地勾画出银河系的结构。
近20年来,项目组成员潜心研究,利用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直接测量银河系结构,对绘制银河系的真实面貌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

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文革结束后,我从四川回北京探望母亲。
母亲告诉我,有一个南京的姨夫来北京开会看望过她。
这个姨夫就是南京郝文英姨的爱人陈彪。
在这之前我父母从来没有给我讲起过郝文英的家事。
只是依稀记得我父亲说过,我母亲的七叔曾经于上世纪30年代给我父亲介绍过工作。
这个七叔就是文英姨的父亲郝钦铭。
郝钦铭曾经是南京金陵大学的教授,是我国早期的农业专家(字协唐1896---1941)。
今年9月份我到南京看望了文英姨,她给我讲了一些山西武乡马牧村郝家的故事。
她也说到我侄女徐双燕曾经到南京住在他们家,并且帮助我姨夫抄写手稿,我姨说双燕很招人喜欢。
这个姨夫就是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
有关陈彪院士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马伟宏先生写的文章…天体物理学家--陈彪院士作者:马伟宏2009年04月29日11:30陈彪(1923年--),福建省福州市人,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陈彪(1923年--),福建省福州市人,天体物理学家。
1946年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早期在辐射和天体物质的交互作用、致密物质、天体物理中的流体力学、宇宙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中取得一些高水平成果。
50年代以来,在探索"在天文环境中有实际意义的可解释的天文现象的观测和信息处理"方面,在太阳物理领域的仪器设计制作、太阳观测站的大气环境、太阳活动周期、太阳对流层结构等探索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数十年来在组织推进中国太阳物理观测研究、筹划其布局和发展、负责组织协调多次太阳活动周期的全国观测研究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显著成效的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古埃及人这样描述太阳;太阳神(拉神)是万种之父,是统治大地的神。
他率领诸神来到茫茫世界。
他是万能的,永恒的,是宇宙万物的源泉。
他将光明和生命踢给人类,同时也用灾难和死亡来惩罚人类。
--这一神话,在表达了人类祖先对太阳的膜拜和敬畏的同时,也不经意地泄露了这么一个秘密:在人类的下意识里,太阳是宇宙中最强烈最易于亲近的符号,是最初最直接打开人类生存奥秘之门的钥匙。
齐鲁大学天文数学系与中山大学天文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天文系。

• 1866年成立的马尾船政学堂有天文学课程。 第一期学生严复12岁入学,20岁毕业后留学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880年回国任天津北洋 水师学堂总教习,1912年第一任北京大学校 长。我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相隔整70年—— • 1936年,13岁的王绶琯入马尾海军学校,21 岁(重庆)毕业后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1950到伦敦大学天文台改行研究天文,1953 年回国,现为当代著名天文学家。
• 1880年成立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有 天文学课程,并设“观星台”一座, 供“登高测望”之用,应为我国近 代最早的学校天文台之一。 • 1896西南交大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 路官学堂也设有天文测量课程。
从1895(北洋大学)到1993
相隔98年
天津高校又有了 天文选修课
1993南开大学开设公共选修 课《天文学概论》, 1997扩大至天津大学、以后 又扩大至天津滨海学院。
中国现代高等天文教育拾零
南开大学 苏 宜
中国大百科全书所列 10位现代天文学家
1905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 高鲁 朱文鑫 1910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1920 法国里昂大学 张云 余青松 1918 美国加州大学 1925 法国巴黎大学 李珩 陈遵妫 1926 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张钰哲 1923 美国芝加哥大学 程茂兰 1934 法国里昂大学 戴文赛 1940 英国剑桥大学 王绶琯 1950 英国伦敦大学 首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交大、复旦教授 中山大学天文系主任 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上海天文台台长 北京天文馆馆长 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北京天文台台长
我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钦字第一号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原件现存台湾。影印件取自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一书
南大天文系毕业工作方向

南大天文系毕业工作方向南大天文系毕业生的工作方向很广泛,他们可以选择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包括研究、教育、科普等。
以下是南大天文系毕业生的几种就业方向。
第一,科研机构。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的学科,毕业生可以选择到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
在这些机构里,毕业生可以参与各种天文观测、数据分析、理论建模等工作,为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研机构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有助于毕业生的学术成长。
第二,高校教职。
南大天文系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到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们可以成为天文系的教师,传授天文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天文学研究。
还可以进行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高校教职上,毕业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天文学人才,推动学科的进步。
科技企业。
天文学的研究需要各种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支持,所以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到科技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研发天文观测设备、开发天文数据分析软件、提供天文科普服务等工作,为天文学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科学普及机构。
有些毕业生也选择到科学普及机构从事天文科普工作。
他们可以进行天文知识的普及宣传、组织天文观测活动、编写科普读物等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文学知识,增加对宇宙的好奇和热爱。
第五,国际组织。
天文学是一个国际性的学科,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到国际组织从事相关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国际合作的天文观测项目、交流学术成果、推动国际科研合作等工作,为世界各国天文学研究的交流和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南大天文系的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可以选择多种工作方向,无论是从事科研、教学、科普还是技术支持工作,他们都可以为天文学的发展和推广做出自己的贡献。
天文学的研究也需要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毕业生们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宇宙的探索添砖加瓦。
在宁高校天文知识竞赛策划

在宁高校天文知识竞赛活动策划目录前言 (2)一、活动概述 (2)(一)活动主题 (2)(二)活动主办方 (2)(三)活动承办方 (2)(四)活动背景 (2)(五)活动目的及意义 (3)(六)活动对象 (3)(七)活动时间 (3)(八)宣传方式 (3)(九)活动流程安排 (4)(十)经费预算 (4)前言为了丰富社区及校园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在普通大众中普及天文知识,响应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中国天文事业和航天事业, 宣传中国天文日,南京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与每年四月份左右,联合在宁高五所高校(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举行每年一度的天文知识竞赛.一、活动概述(一) 活动主题在宁高校联合天文知识竞赛(二) 活动主办方南京大学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南京大学天文系(一)活动承办方南京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南京工业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南京工程学院天文爱好者协会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南京医科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二)活动背景近年来,世界上掀起一股天文热潮,各国的天文事业已经和航天,社会,教育,经济等连为一体,并且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天文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对天文知识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为向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天文知识的平台,普及天文知识,南京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得到了天文系教授的鼎力支持,联合在宁高校定期开展在宁高校天文知识竞赛.(三)活动目的及意义1、开拓公众视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
2、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普及天文知识,提高会员及公众的科学素养。
3、培养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热心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4、突出我校社团风采和科学氛围,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5、响应国际天文知识竞赛活动.(四)活动对象在宁六所高校全校师生.(五)活动时间 2008年5月17日.(六)活动地点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由南大天协向鼓楼校区借用)(七)宣传方式1、海报主办单位将在活动期间即在学校海报专栏及各重点路段张贴宣传资料,使每个在校师生能够得知活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
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北部的一座小
山上,2009年9月29日落成。
由香
天文台
港左涤江基金会捐资助建,学校因此
以左涤江命名的建筑还有左涤江楼
(国际学院B区),左涤江医院。
左涤江天文台拥有口径65厘米
的反射望远镜,口径30/40厘米施
密特望远镜,两台20厘米、30厘
米的米德望远镜和一台2米射电望远
镜等先进探测仪器,是全国高校设施
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
作为南京大学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的一
部分,此地将建设数字化天象厅,用
于本科生的实习和早期科研训练,以
及天文科普宣传活动等。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
院简介:成立于2011年3月,其
前身天文学系始建于1952年,是
目前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
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
学院
素以专业设置齐全、学历层次完备、
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而享
有盛誉,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比中
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