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部分(1-11课)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 石器时代的出现2. 农业革命与古代文明的兴起- 农业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早期文明的代表: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3. 秦汉时代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课:欧洲中世纪1.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2. 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态 - 封建君主制的特点- 领主经济的特点3. 教会的权威与信仰的传播- 教会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 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改革第三课: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大航海的开启与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特点-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领袖- 宗教战争对欧洲的影响第四课:近代欧洲的启示1.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政治思潮-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近代政治思潮的兴起与传播3. 近代国际关系与帝国主义- 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第五课:中国近代史概述1. 清末社会的困局与灾难- 清朝政治与经济问题- 内患与外侮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3.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意义-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第六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发展 -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结果2. 《凡尔赛和约》与战后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与内容- 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与影响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场-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进程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联合国的成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与意义- 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3.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起因与特点- 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第八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发展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思想2. 农村包围城市与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土地革命的意义与影响3. 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 全面抗战的爆发与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九课: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背景与成立- 新中国的初步政治建设2. 社会主义建设与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特点3.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起因和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与发展第十课:冷战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冷战与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 冷战时期世界的两极格局- 世界国际关系的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和中国2. 中苏关系的嬗变与三个世界理论- 中苏关系的冷却与破裂- 中国对世界格局的贡献与主张3. 中美关系的重塑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 中美建交与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一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分裂1.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和建设2.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分道扬镳-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与后果- 中国与苏联的分裂与对立3. 世界社会主义的衰落与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困境- 资本主义的复辟与社会主义的挑战第十二课:当代世界格局与发展趋势1.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与组织2. 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主要大国的力量变化与较量- 地缘政治格局的新特征和趋势3. 新世纪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以上是高一历史1到12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历史笔记(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2022WORLD HISTORY目录导论 (1)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4)第1课古代埃及 (4)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5)第3课古代印度 (5)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7)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7)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8)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9)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10)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1)第8课西欧庄园 (11)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1)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1)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2)第11课古代日本 (12)第12课阿拉伯帝国 (12)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13)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3)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14)第15课探索新航路 (16)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17)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8)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9)第18课美国的独立 (21)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22)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6)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26)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8)导论【世界历史的分期】1.世界古代史: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世界近代史:16世纪初—19世纪末3.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 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一)尼罗河1、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 “尼罗河的赠礼”2、文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出现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二)古埃及文明的代表1.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二、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1~12课。重点内容

说明: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1~12课内容主要涉及古代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课程重点内容的详细介绍:一、古埃及文明1. 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尼罗河的地理特点及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2.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及其特点;3.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古埃及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4.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古埃及的多神教及对古埃及社会的影响;5. 古埃及的文化成就:古埃及的文字、艺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古希腊文明1.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地中海的地理特点及对古希腊的影响;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及其特点;3. 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奴隶制度对古希腊社会的影响;4. 古希腊的宗教信仰:古希腊的多神教及对古希腊人的影响;5.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哲学、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成就。
三、古罗马文明1. 古罗马的地理环境:地中海的地理特点及对古罗马的影响;2.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制和帝国制度的演变;3. 古罗马的社会结构:贵族和平民的社会矛盾及奴隶制度的影响;4. 古罗马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传播及罗马帝国的宗教政策;5.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建筑艺术、法律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它们对当代世界的重要影响。
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古代文明的影响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它们的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代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1. 古代文明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度都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影响了埃及长达数千年的统治形式,并使埃及君主在政治、宗教、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了绝对权力。
高中 《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古代史部分

“柯柯牙精神”的内涵及育人路径研究
陈琴;孙雪荣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24(45)9
【摘要】“柯柯牙精神”即“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历经36载一代代阿克苏党、政、军、民、学在艰苦创业中塑造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融互通。
通过科学分析“柯柯牙精神”的具体内涵,深挖“柯柯牙精神”丰富的育人元素,探
究其育人价值,通过虚拟仿真等手段将其融入日常理论课的教学中,探索有效的融入
路径,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对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价值。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陈琴;孙雪荣
【作者单位】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
【相关文献】
1.论柯柯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价值
2.柯柯牙精神“1132校园红色教育圈”
文化育人研究3.论柯柯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价值4.柯柯牙精神融入高职
“妇产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5.柯柯牙精神生成的三重逻辑、内涵意蕴及时代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世界古代史知识1一部分史前人类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二部分古代西亚诸文明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四部分古代印度文明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五部分古代希腊文明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以及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
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1.罗马共和国时代要注意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3.屋大维为维护元首政治采取的内外政策;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历史地位。
4.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世界古代史(1—9课

统治形式 英:君主立宪制 法:共和制 性质 美
领导阶级 英 美
英:克伦威尔 主要领导人 美:华盛顿 法:罗伯斯庇尔
拿破仑
英:《权利法案》P69内容、作用
文献 美:《独立宣言》P74时间、内容 1787年宪法P75内容 法:《人权宣言》P78内容 《拿破仑法典》P87末句
重大事件 英 法
美
历史意义 英P69 法P79 美P76
步入近代(四单元)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最终确立的历史 (14-19世纪) 思想的变革:神学——人文主义 过 文艺复兴(酝酿) 地域的变化:孤立——世界一体化 新航路的开辟(酝酿) 政治制度的变革:专制——民主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 程 生产方式旳变革: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 工业革命 (最终确立)
世界古代史(1—9课)
(一至三单元)
时间范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15世纪 历史线索:人类起源 文明产生 文明发展 文明交流与成果 主要内容:五个主题 一、史前时期人类的产生(1课) 原始社会 二、上古人类文明(2---3课) 奴隶社会 三、中古亚欧文明发展(4---5课) 封建社会 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6---7课) 文明交流 五、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8---9课)文明成果
高中历史第一册(世界古代史)整理

第一册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美索不达米亚)东:伊朗高原;西:阿拉伯大沙漠;南:波斯湾;北:小亚细亚山地时间:3500BC~3100BC内容: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时间:3100BC之前内容: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工具:用削尖了的芦秆、木棒或骨棒将文字压刻在半湿的粘土泥板上历史意义: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穆拉比法典》背景:1792BC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颁布条件:①国家;②文字;③社会经济发展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价值: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①法学: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史学: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内容:①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②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③严格规定了各阶层的义务;④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第2课古代埃及集权专制统治法老的职能:1.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多种(政、军、经、法、宗)大权于一身2.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3.自奉为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4.控制着所有军队5.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金字塔定义: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征意义:①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②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历史意义:①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和智慧的结晶;②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象形文字时间:BC3500工具: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作为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等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第3课古印度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时间:BC16世纪~BC14世纪起源:印度河流域文明;民族:土著达罗毗荼人内容:约BC14世纪,“雅利安人”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征服土著部分,至BC6世纪左右,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共有20余个国家种姓制度四种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雅利安人用种姓(等级)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特征:①职业世袭;②内部联姻;③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同影响:①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②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③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创立和发展背景:①BC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②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③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传播原因: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教义创始人:相传为悉达多经典:大藏经又称三藏经或三藏传播:BC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在15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以前,古代美洲和黑非洲的历史大致是独立发展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课件】(23张PPT))

• 1.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________定为国教。最强大的 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是________。 843年后,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国家。
• 2.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________。庄园 具有________,设有庄园法庭。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特洛伊》电影海报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 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
•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 伯利克里主政雅典城邦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 民中抽签产生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还建立了津贴制 度。但是,占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统治权利。
罗马的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权利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第7课基督教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
第一至四单元 世界古代文明
┃《被点亮的星球》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
第1课 古代埃及
• 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馈赠”。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权利的游戏•冰与火之歌》
第7课 基督教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认为 耶稣就是救世主。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
•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 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是克洛维。
•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11世纪,这 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标志 着欧洲进入封建制度,即中世纪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630年,打回麦加,把麦加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第三主题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古代希腊
一、古希腊的繁荣
2.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都是当时西欧兴起的著名工商业城市。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
1、拜占廷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而得名。
2、拜占廷帝国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5世纪至6世纪初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君士坦丁堡因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天堂。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阿拉伯数字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果,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突出的例证。
2.古印度的数学成就:古印度人创造发明了0至9十个数字符号,称为数码;他们使用了较为完备的十进位计算法。
3.约12世纪,印度的这套数码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此后,十个数码在世界各国流行,成为通用的数学符号。
3、公元前5世纪,希腊戏剧非常繁荣。歌颂英雄主义是希腊戏剧鲜明的主题。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三、《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小说,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中有大量童话、寓言、历险、爱情、历史等传奇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作品歌颂劳动人民纯朴善良的品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不平的现实;各种故事优美有趣,引人入胜。《一千零一夜》至今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2、欧几里得: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著有《几何原本》一书。
二、古希腊雕塑:代表作品:《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拉奥孔》。
三、巴黎圣母院与麦加清真寺
1、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畔,始建于12世纪中叶。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2、麦加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的典型代表。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内。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寺庙,也是古代世界极具伊斯兰教特点的建筑珍品。
3、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一、神奇的金字塔:
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80余座金字塔至今仍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一、马可·波罗东游
1、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杰出的代表之一。
2、马可·波罗,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1271年,沿丝绸之路东行,经三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他掌握了蒙古语和汉语;被委以官职;他侨居中国17年,除在京城任职外,还受皇帝之命巡游外省和出使缅甸、南洋,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和亚洲一些国家。回国后,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一、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
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由表示人物、走兽、禽鸟及各种器物的象形符号构成。
书写材料:纸草。或铭刻在石碑、石柱、木头上。
2、楔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明。他们把简化了的图画文字用芦秆或木棍刻在黏土做成的泥版上记事。因每个字刻出的笔画一头粗一头细,形状像楔子一样,所以叫楔形文字。前2000年开始成为西亚地区的通用文字。
二、荷马史诗与《俄狄浦斯王》
1、荷马史诗相传是古希腊肓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描写有关特洛伊战争的长篇叙事诗。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世纪—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欧洲第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也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2、《伊利亚特》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奥德赛》描写的是希腊英雄海上历险的故事。
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后,日本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形成汉字、假名并用的独特日本文字体系。
(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c)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
影响: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一、大化改新
时间:646年。(中大兄皇子、高向玄理拥立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所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11世纪前后。城市为获得自治权,不断进行反对封建主的斗争。琅城起义是城市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2、亚历山大东征: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次年,在伊苏斯之战击败波斯皇帝亲率的波斯主力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经过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二、教会的统治
1、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原因:
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民主性:①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
③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局限性:①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②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③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第5课古代罗马
一、罗马共和国
1、古罗马国家是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布匿战争:罗马与北非强国迦太基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霸战争,罗马最终战胜了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取得地中海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封建等级制度
1、5世纪末,日耳曼人兴起了,一个个日耳曼国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将分得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塔的最底层是农奴。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
第11课古代宗教
1、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佛教被宣布为国教,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2、佛教的传播:公元前2世纪开始,佛教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
世界古代史(1-11课)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晚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洲均有发现。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1、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2、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出现,前15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出现。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
3、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繁用兵,导致民穷财尽。
4、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
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东征
1、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波斯入侵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奋起抗敌,希腊与波斯的战争爆发,史称“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2、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
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