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治理问题也愈发突出。
空间治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则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理论视角权力结构碎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作权力资源的各种力量被分散在不同的人、团体和机构之间。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和政治制度因素,这种权力结构碎片化现象格外明显。
城市空间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大量的分散权力和协作事项,而这些分散的权力资源往往难以协调,产生“谁也管不了谁”的局面。
因此,权力结构碎片化成为了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突出问题。
在权力结构碎片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治理中国地方政府在城市空间管理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政绩考虑,采取措施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
而这些措施往往被视为“政治成果”,从而进一步增加政府的权威和地位。
2. 治理机构、行政区划和职能的分散中国城市空间治理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治理机构、行政区划和职能存在分散和交错的现象。
治理机构包括市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城管执法局等,他们各自负责的范围有重合和分离。
行政区划是指城市划分的前提和依据,现行方案中,不同区域的行政管理单位无法协调合作,容易形成“各行其是”的现象。
3. 矛盾与利益的博弈权力碎片化所带来的矛盾和利益的博弈,对于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来说是无处不在。
例如在污染物排放治理中,企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就涉及到生产与环保的平衡,应该如何分配污染减排成本等问题。
4. 公众参与的不足对于中国的城市空间治理,公众参与的意识和水平相对较低。
在市政府安排的听证会、征求意见等公众参与活动中,往往参与率不高,也缺乏公正、公平和有效的机制。
二、实证分析从实证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碎片化和权力体系的不协调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治理中空间正义原则与对策

城市治理中空间正义原则与对策作者:张宁静杜文武卢泰行刘培强尹政麟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21期[提要] 纵观当下整体城市发展趋势、城市结构优化过程以及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治理脉络,城市的整体发展与整体趋势是一个在治理中不断优化进而达到新时代城市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而随着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城市治理展现出诸多空间非正义的现象。
因此,为达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实现城市治理呈现良性发展,以城市发展空间正义的视角审视城市治理进而寻求城市治理的可行性原则与对策,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城市治理;空间正义;城市化;差异性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8年度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一般项目:“淮安城市治理的指导原则与对策研究——一种基于空间正义视角的考察”(编号:201810323037Y)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7月21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同时它也是诸多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多角度多重性影响的产物。
总体而言,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治理力求不断优化的历程。
空间正义,作为一个发展的理念,是内蕴于城市治理中的。
当下城市治理展现出空间非正义的现象,因此为达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实现城市治理良性发展。
一、城市治理中空间正义缺失主要表现从当下看来,城市治理中非正义现象与挑战也是不容忽视,这些非正义现象主要包括城市治理建构主体正义价值观缺失,城市治理客体所受结果的正义缺失以及城市治理过程中建构策略与路径的正义缺失。
(一)从城市治理建构主体来看。
由于城市处于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立足一定优势与特色空间范围内的城市发展方向,需要城市治理的决策者立足于一定视角,予以全局考虑,进而寻求发展方向满足城市化的良性目标;另外,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城市拥有特定资源分布,而如何使得资源合理恰当地运用与重新布局从而变得格外重要,因为这对于资源的享有者来说,是自我价值与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标准。
居住空间正义缺失的表现、原因及解决路径——以爱德华·苏贾为例

来对抗 空间不正义。
[ 关键词] 正义
空间贫 困 空间分异
资本
权力
[ 文章编 号] 1 6 7 1 — 9 1 1 5 ( 2 0 1 5 ) O 1 一 O 1 1 3 — 0 5
法 ,试 图以宽广的空 间批 判视角分析 当代 人的生存
问题 。
且也是表征社会伦理关 系的精神容器 。美 国著名 地 理 学家爱 德华 ・ 苏贾 以“ 空 间一 时间一存 在 ” 三元辩
证法为理论基础 ,从伦 理视角分析 了居住空 问之于 人之存 在 的重要意义 ,探讨 了资本 主义居住空 间的 不 正义问题及其原 因 ,提出 了解决 问题的行动 主义 策略。
所有 社会学说的诞 生根源” , 这种基于空间 、 时间 、 存
有确认城市权利的空间 内容 ,才能 为争取 其他权利
奠定基础 。
二、 居 住 空 间正 义 缺 失 的表 现 及 原 因
1 . 居 住空间正义缺 失的表现 作 为一种 “ 合 目的性 ” 的空 间形态与 空 间关 系 ,
能力 。 苏贾认 为 , 布贝尔的“ 遥远的原始设置” 与萨特 的“ 虚无” 有异 曲同工之妙 。“ 虚无 ” 是 主观 意识 与客 观世界 的物质分裂 , 是原始 的距离 , 也 即首 先得到创 造的空间 ,是为 区分 主体 与客体提供本体 论基础 的 极其重 要 的“ 分离 ” 。有 了布 贝尔 的“ 遥远 的原始 设
2 0 1 5年 1 月
J a n . . 2 01 5 N 0. 1
第 1期 ( 总第 7 5期 )
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现实困境及可行性探讨

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现实困境及可行性探讨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西安的城市空间生态正义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西安在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西安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成为了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主要难题。
城市垃圾处理、能源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造成了城市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在面对这些现实困境的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西安可以实现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品质。
西安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推动城市古城区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统一发展。
在古城区保护方面,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改善古城区的环境质量和居住条件,同时促进古城区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衔接,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绿色景观,提升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水平。
在现代城市建设方面,要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要加强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提升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加强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保障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西安需要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
在城市居民方面,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的环境感知和环保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活动,共同推动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现实困境及可行性探讨

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现实困境及可行性探讨西安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传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西安的城市空间生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了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问题,如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
本文将探讨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现实困境及可行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西安城市绿地面积不足是当前城市空间生态正义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向高密度、高层建筑倾斜,导致城市绿地面积不足。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吸收噪音,增加城市景观,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目前西安的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人口规模不匹配,城市绿地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环境污染是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另一个现实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西安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多种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健康,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空间生态的平衡,导致了农田土壤的酸化,植被的凋零和水污染等严重后果。
交通拥堵也是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的现实困境之一。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城市道路拥堵严重,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面对这些现实困境的我们也要看到西安城市空间生态正义问题的可行性。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对城市绿地的投入,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的覆盖率和可持续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引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城市治理困境及破解之道廖旭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城市治理困境及破解之道廖旭发布时间:2021-08-04T07:05:20.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作者:廖旭[导读] 以空间正义的视角来看待城市治理中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空间正义。
正确把握空间正义的基本内涵是进行城市治理的前提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摘要:以空间正义的视角来看待城市治理中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空间正义。
正确把握空间正义的基本内涵是进行城市治理的前提;探析城市空间不正义现象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是城市治理的重点;构建以“正义”为导向的城市空间治理行动路径,这对于解决城市空间的种种难题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空间正义;城市治理;空间生产;空间分配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城市病”的集中爆发,使城市治理的难度加大;空间利益的分配不均,引发群体性的社会冲突和抗争;城市空间不断凸显的非正义问题,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治理和社会建设。
由此,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回应这一时代课题,需要引入空间视角探寻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实现城市、空间与社会的融合发展。
一、空间正义:城市空间治理的新视角对于空间正义的理解是城市空间治理的前提。
正确把握空间正义的基本内涵,离不开对空间和正义两个范畴本身的理解。
何谓空间?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曾指出:空间“是行为的场所,也是行为的基础”。
1他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能够生产出空间内部的事物,而且能够生产空间本身。
在列斐伏尔的影响下哈维将空间分为了三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和关联空间,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爱德华·索亚将地理引入空间的研究,将空间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空间,开始探寻空间正义和区域民主的道路。
在曼纽尔·卡斯特看来:“空间不是社会的反映,而是社会的表现”。
2在这里,空间和社会融为一体,紧密关联。
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缺位及建构路径——基于空间正义视角

第 36卷 第 6期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 12月
Vol.36 No.6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Dec.2019
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缺位及建构路径
———基于空间正义视角
管其平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关键词:空间生产;空间正义;路径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9.06.007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9)06-0043-05
时间与空间是社会存在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 空间不仅是通过几何学或者地理学来表达,空间更 是表达了社会关系重组与社会秩序重构的动态过 程,正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换言之,城市 空间不仅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的象征,物质生产与空间生产分别为人 类社会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社会空间。后工业社 会的到来引起了服务性经济的发展、知识领域的专 业化及职业分布的差异性,作为承载社会微观与宏 观变化的城市空间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文明也进 入了一个现代性“善”的城市社会与健康文明时代。 但是,以权力、资 本 所 组 成 的 “城 市 联 盟 ”塑 造 的 城 市空间并非全部是“善”,也有“恶”,这些“恶”使人 们不得不对城市化进程中空间生产进行批判与反 思。正视“恶”、分析“恶”以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实 现公众美好城市生活的愿望,实现城市空间的健康 发展。这不仅是新时代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
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空间治理的启示

体” 、 先 于事物存在而不发生改变的参 照系 , 这种
空 间具有 确定性 , 能 够进 行标 准 化技 术测 量 。相 对 空 间观则 认 为 , 空 间应 理解 为 物体 之 间的关 系 , 其 存 在 只是 因为物 体存 在 且 彼 此相 关 ,这种 空 间 随
哈维试 图在继承与批判后现代主义观点基础
Ha r v e y ) 是 当代 西方 马克 思 主义 的领 军 人 物 , 他 将 空 间视 为 一种 社会 构造 物 ,从 空 间视 角 聚 焦社 会
在1 9 7 4 年的《 空间的生产》 一书中 , 列斐伏尔 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基础提 出了 “ 社会 空间是 社会 的产物” l l ㈣ 著名命题 , 打破 了传统 的空 间认
础 。卡斯特 进 一步表 述 到 : “ 空 间不是 社会 的反 映 , 而 是社 会 的表 现 。换 言 之 , 空 间不 是 社会 的拷 贝 ,
人类 的存在始终离不开空间 ,在参与建构各
种空间 、 地方 、 场所 的过 程 中 , 人类 自身 也 无 可避
免地 被 繁复 变幻 的空 间环 境 所裹 挟 ,从 全 球 化 浪
题, 使“ 空 间” 成为 了社 会批 判理 论 的焦 点议题 。哈 维 以“ 社会空 间” 涵 义 为 逻辑 前 提 , 致 力 于 以空 间 视域 复兴 社会 正 义 的解 放诉 求 。 ( 一) 空间 : 一 种社 会构 造物
本议题与社会运动的关注焦点 。大卫 ・ 哈维( D a v i d
2 0 1 7年 4月 总第 3 2卷第 4期
社E W
Apr , 201 7 V0L.32 NO. 4
大 卫・ 哈 维 的 空 间 正 义 理 论 及 其 对当 代 中 国 空 间 治 理 的 启 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从调 节理 论 出发 ,整合空间政 治经济学和城 市政治理
论 ,进而形成 了一种分析城 市空 间重 构的 “ 间调节 模式 ”理 空 我 国城市 空间正义 的缺失的表现 不是一个个 孤立的现象 , 它植根 于城市空间重构 的过程 中 , 其背后有 内在的机制和逻辑 。 因此 ,打开这 一逻辑 和机制的秘 密是 解释我 国城 市空间正 义缺
蜘 济逻辑— — 嵌入—— —特 定政 治、 社会 、文化的 城市— — 演化— —权 力逻辑
市J捌 茸
市开发
21我 国城 市空间重构的本质 . 改 革开放 以来我 国政 治 、经济 和社会方面 的巨大变迁 ,从 根本 上改变 着城市发展 的动力基础 和运行机制 ,并 强烈影 响着
城 市 空 间 的 演 化 进 程 。 同 时 在 城 市 中 ,各 社 会 力 量 的 冲突 、斗
改革开放后 ,资本积累是 由国家领导 的工业 化转变为 以城市为
府 由资源分配转为直接 参与城市经济增 长。从 调节理论来看 , 城市政 府的这一转变实 质上就是为 “ 增长 ”的体制转型而调节 的产物 。在压力型体制 和晋 升晋标赛体制 下 ,城市政府成为城
争 和妥协也作 用与反作 用着经济 和社 会过程 。在这种互动 的过 程 中 ,城市空 间结构 和形态发生 了巨大变化 ,比如 ,城市社会 空 间极化 、居 住空 间分 异 、城市空 间蔓延 、城市 与乡村空 间的
二元 分化 、城 市产业空 间重组等 等。总之 ,转 型时期的城市 空
间已不 同于传统的城 市空间 ,呈 现着新 的特征 ,并在 “ 理性 ” 和 “ 创造性 破坏” 的双重作用下不 断地变化着 ,呈 现 出特有 的 城市 空间的重构过程 。 我 国城 市空间 的重 构本质上是在 全球化 、市场化和分权化 背 景下 ,在 制度转变 与行动互动 的驱动 中,以空间为载体 ,承
调 节理 论认 为 地方政 府 既是 调节 的制 造者 又是 调 节的 产
‘
物 。地方政 府在创造新 的社 会 、经济和文化 的关系 中将起更 为 《 积极 的作用 】 同样 ,伴 随着地方分 权化改革 ,我国的城市政 一 。
睐 ,城市增 长 日益依赖城 市政府 、工 商业 团体 、民间组 织 、社 区和工会等 组织的合作 ,从 而形 成 了城市 的增长联盟 。我国在
的需要 。但是空 间的过度 分化却会造 成城市居 民之间的隔 离 , 这 往往会加剧 城市社会 极化 、城市贫 困和城市 的碎片化 。例如 城 市隔离社 区的林立形 成了城市 空间的新特征 ,即在城市空 间 中的 “ 富人 岛”。这种 隔离社 区损 害了城市空 间的开放程度 , 与城市空 间的公众可接 近性相背 离 ,分割 了城市公 共空间 ,加 剧 着城市空 间的碎片化 。最近传染 到城乡接合部 的所谓 “ 村庄
社 区 化 ” 的 封 村 管 理 , 同样 如 此 。
渐形成和成 熟 ,并 以积 累体制和 调节模 式等概念 为分析工具 的
一
种理论流 派。调节理论 关注于社会调 节模式与积 累体制之 间
的关系 ,认 为每一种积 累体 制都有一 种特定 “ 节模 式 ”,这 调
种调节模式支配积 累过程 。 调节理论最 大的吸 引力 在于 ,它提供 了在抽象层 次上连结 经济变迁 和政 治变化 的方法 。这样来 看 ,国家和地 方 ( 城市 )
政 治 ,都是具 体积 累体 制里调节模式 的一部分 。但 是 ,调节理
论 却低估 了地 方行动者 和制度 的因果 效力和互动 。因此 ,有必 要在地方行 动者和体制 转型 ,以及城 市空间重构之 间 ,建立起 较强 的连结 。所以 ,城市政 治理论和调节 理论这两个 取 向的整
第 四,城市 公共空 间的过度资本 化。城市公共 空间既是公
最 后, 间调节 模式 的资本 和权力逻 辑在 本质上 生产 了不 空 公平越 是积 累体制的固有矛盾 威 胁着维持资本 积累的空间调节。 襻 城市政 治中的公 民, 别是 弱势群体为维护 自身的空间权利通过 特 参与城市政治的过程进行抗争, 这在西方国家 就体 现为城 市社会 运动 。 为了将 城市空间中的冲突制度化在一定 限度内, 以维 持符 m 合统治 阶级的城市空间调 节模 式并最终支持资本积 累体制 ,“ 空
如上所述 , 国城 市空 间重构根本上说是 积累体制转型的结 我
l l -
间正义” 的价值诉 求通过城市政治过 程进 入城市治理 目标之中。
最终一些符 合空间正 义原则的空间政策得以实施 。 23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 间正义缺失 的逻辑分析 . 如果从 上述空问调节模 式这一整合 的框架角度解 释我 国城
果 , 球化这种触媒 催化了城市及其 空间的转 型。 全 同时城市空间 . 重 构作为一种空间调节模 式 , 支持 着这一 体制转型。 是, 但 接下 。 撼
来 的问题 就是 : 谁具体塑造了城市及其空 间?社会调节模 式的转 _ 变 在城市层面的主要制度 表现 就是城市政 治的变迁 , 并展现为城
232 市 空 间 重 构 和 空 间 正 义 缺 失 的 政 治 逻 辑 .城
辑。 空间调节模 式的制 度与行动逻辑在城市层面展 现为一定的空
间治理机制 。 这种空间治理机制体 现了权力和资本的逻辑 , 因此 受 到城市治理 机制 和模式 的深刻制 约。 市治理 机制具体形 塑 城
城 市 空 间 的形 态 和空 间 重 构 的 过 程 , 而 展 现 了空 间调 节 的过 程 。 从
塑造了城市空间 。 其次 ,反过来 ,城市空 间和城市化 不仅是资 本积 累体 制的 结果 ,也是 资本 积累 的工具 和过程 。积累体制 的转 变要求 以社 会 调节模式 的改变为支撑 。一定 的空 间结构和空 间组织作 为社 会调节模式 的一部分 又支持 了资本积 累体制 。城 市空 间重 构和 空间生产是 复杂的社会 和政治过程 ,并不是 自动 就与积 累体 制 和调节模式相 一致 ,而是需 要社会 的调节。 因此 一种空 间的调 节模式就 不可或缺 了。它是涉及政 治 、经济与社 会在空 间发展 的一种社会调节模式 。
民权 利行使 的重要场所 ,也是市 民交流 、休憩 、娱乐等的平 台, 但 在 高速 城 市化 和城 市 发展 中往 往 被漠 视。 近年 来 ,我 国城
J 。 市 公共空 间的衰落 问题 已引起 了广 泛的关注 。城市 高级居住小 合 .看来非常吸引人 口 同时 ,调节 理论经常将 资本主义 的复杂性简化 成积累体制 区往往 占据 具有较好生 态环境质 量和景观 品质 的滨水 、绿地等 地 段。公共 空间正在被 “ 圈地运 动”和房地产 开发 商的高楼大 之间 的不连续 转变 ( 如福特主义 到后福特 主义 ),因而忽视 例
异 。资本 主义国家 的资本 积累是 由福 特主义方式转 向后 福特主
嚣 义积 累模式 ,从大规模标 准化的生产方式 转 向专殊化 的弹性生 黔
一
-
0 产模式 。它 呈现在全球范 围就是跨 国公 司的兴起 ,资本 的全球
流动和新 的国际经济分工 ,在西方资本 主义 国家 内部 的空间发 《 展 来看则是 工业化 的危机 ,服务业和 高新 技术产业 的扩张。随 着 新 自由主义的崛起和全球 城市竞争 的加剧 ,市场手段 受到青
在解 释资本主义 从福特 主义 向后福特 主义成功转 型的过程 中逐
空问 向度 — —
横武—
—
空 蜘治 瑷机制
图 1空间调节模式下 的城市空 间重 构 :一种 整合的分析框架 ( 资料来 源 :参考文献 )
再 次 ,这种空 间调节模 式是通 过现实 中多元参与 主体 的利
稳定
‘ 辩决 们
城市发展 和空间演变 的动力 和机制 问题 的一把钥匙。
22空 间调节模 式 :一种城市 空间重构 的分析框 架 .
‘
蛆 科 度 形
式、 社会 寅殴 . 习 惯 与规 l . 范 以确 保 资奉 主 义 的 再 生
产.
:
我 国的城市空间重构是宏 观的制度 变迁和体制转型, 中观的 治理机 制、 社会条件 、 政府 角色和微 观的权力冲突 、 治策略共 政 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任何一个单独 的视角都难 以完整地解 释我 国城市空 间重 构和 “ 间正义”的缺失 逻辑 。 空 因此 , 文试 图借 本 鉴 一种调节理论 , 并从一个 整合 的框 架进行 观察, 以建 立我 国城 市空间重构 中经济逻辑与政治逻辑 、 制度与行 动的连接 。 所 谓调节理 论是 2 0世纪 7 O年代 以来 ,部分法 国经济学家
厦 所吞噬 ,成为少数人 私有 的空 间。 由于许多 高档 小 区都实行
门禁管理 ,分割着城市 滨水 、绿 地等公共 空间资源 ,因此 ,有 些 原本属 于城市居 民共 有的公共 空间成为城市 少数权贵 阶层 的
“ 人 花 园 ” , 而公 共 利 益 和公 民 的 空 间 权 利 则 被 忽 视 。 私
¨ 市空 间重构 和空间正义 缺失的问题 ,我们 必须注意 中西方的差
、
市治理机制的改变。 城市空间重构是城市不同利益 主体对城市空 i 0麓
间角逐 的过 程, 充满了政治性 和策略性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市 城 政治或治理 主导着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及空间正义的缺 失。
( ) 市 治 理 的 变 迁 1 城
,
载着城 市经济 、政治和社会 的深刻变 化 ,进行着城 市资源和利 益再 分配 的政治过程 。值得注意 的是 ,城市空 间重 构是一种城
市 空间综合 的复杂演化 ,是一个动态 的持续性过 程 ,而不仅仅
是 简单地对 以往城市空 间模 式 的替代 ,它本身 就是 充满冲 突和
政 治性 的,是 自然 的和理性 的双 重过程 。可 以说 ,城市空 间重 构 的逻辑就是 我 国城市 化和城市 发展的秘密所 在 ,是打开我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