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哈维城市空间正义思想及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合集下载

空间的正义_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_任平

空间的正义_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_任平

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Space Justice)))Contemporary China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任平P REN Ping(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摘要>所谓空间正义,就是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中的社会正义。

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的中国,空间生产与空间资源成为资本逐利、公民空间权益、政府制度设计三方博弈的主要战场。

以资本为核心、以利润率最大化为导向、以地方政府片面的GDP追求及与资本利益共谋为特征、以制度公正相对缺失为条件的空间生产,必然多重损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缺乏/空间正义0,进而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呼唤学者去加以思考。

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对此做了新的探索,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

=关键词>空间正义;中国城市化;基本走向=Abstract>The so-called Space justice is i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and spac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social justice. China entered the phase of rapid urbanization,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of space and space resources,while all of the related them whom capital profits,civil space interests,and the game of the triparti te system of government designed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primarily battlefield. To the capital at the core,to maxi mize profitability-oriented,one-sided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ursuit of GDP and the capital interests of complicity to identity,relative to the system just missing space for the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the inevitable mul tiple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space,the lack of/space justice,0 and brought a lot of problems for academics to be thinking.This is d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 tical analysis of the newexploration and hope to academicconcerns.=Keywords>Space justice;Chi naurbanization Towards in Basic=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1/空间的正义0:对当代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深刻反思空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大卫·哈维空间理论研究——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批判

大卫·哈维空间理论研究——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批判

摘要大卫·哈维空间理论研究——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批判资本增殖的逻辑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遭遇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但是却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危机之中挣脱出来并持续存在和发展,这就说明资本主义拥有一套能够修复自身危机的独特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资本主义的“时间—空间”修复策略。

哈维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会导致资本过度积累引发经济危机,危机以多种空间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而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机制利用时空修复策略不断消化和吸收过度积累的资本,从而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就是当代资本主义能够不断经历危机并长久发展的秘密所在。

但是,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机制只是暂时性地缓解和修复了资本主义的困境,并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和消除资本主义的危机问题,而且,这种时空修复策略在缓解危机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给资本主义带来空间正义的缺失。

因此,如何看待并评价空间生产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就成为当代西方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大卫·哈维就在这个思想转型的背景之下展开对空间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他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融合空间的维度,站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上,用自己的空间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分析和批判。

基于此,哈维整体上把握住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症结所在,从现实的批判和理想的规划两个层面探索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方案,以实现辩证乌托邦,从而达到希望的空间。

本文以空间理论为逻辑主线,通过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空间表现形式,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机制,将哈维的空间理论和政治与社会理论贯穿起来并做出系统的梳理,旨在利用大卫·哈维的空间理论探讨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深入分析哈维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批判。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也就是哈维理论建构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二章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空间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在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时造成了不平衡地理发展以及后现代的文化、城市和生态转变。

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

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

第40卷第7期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7月20日Vol.40No.7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 Jul.202020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7.005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乜鸿娜(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38)摘要:大卫•哈维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西方出现的生态政治思潮,把生态问题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从资本逻辑角度来分析生态危机,认为空间修复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态困境。

另外,他还从不平衡地理发展角度来分析社会正义中的环境问题,在政治社会中提出了环境正义,试图形成生态社会主义规划。

关键词: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三重维度中图分类号:X2;D0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7-0010-02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西方学界提出了各种生态问题的研究理论,大卫•哈维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西方出现的生态政治思潮,批判了传统自然观,结合空间维度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政治构想。

一、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维度通过对生态危机的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资本生产方式的内在不合理机制,认为资本社会为促进资本增长,不断地生产商品,对自然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过度开发自然必然导致生态危机。

(-)“自然的生产”资本系统对于资本世界而言,自然具有使用价值。

自然资源可以作为商品的原料,水、煤炭、矿物质等自然资源是资本经济发展的后备仓。

自然虽然是公共资源,但是资本家将其私有化后,用于生产过程,资本家利用自然本身内在的价值属性,将自然资源货币化,便于交易。

资本“积累策略”变相转化为环境问题。

资本将其追求利润的目的伪装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通过改变环境的借口隐藏其经济计划。

环境计划不能阻碍资本积累,反之,资本往往会利用环境问题创造机会获得更大的利润。

资本、空间与正义批判——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研究

资本、空间与正义批判——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研究

作者: 任政[1,2]
作者机构: [1]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2]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马克思主义研究
页码: 120-12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资本批判;空间生产;大卫·哈维;空间正义
摘要:资本批判是马克思理论的内核。

随着资本形态的创新,我们必须不断推进资本批判理论。

资本空间化不仅是资本主义空间关系的重组,而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统治模式和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方式等的深层变化。

同时,空间资源占有与分配的不均以及空间权力与权利配置的失衡等问题也造就了新的社会一空间不平等问题。

空间生产再生产了社会一空间不平等。

大卫·哈维从总体上对资本空间化问题展开批判与思考.揭示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非正义性。

他的空间正义批判理论。

紧紧立足于资本空间化的运作逻辑,避免了单纯的道德化评价,开拓了多元化的资本批判理论。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的读后感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的读后感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的读后感在阅读完《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一书后,我对于城市发展和地理分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作为一本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经典著作,深入探讨了城市形成的根源和发展过程,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城市规划的视角。

首先,作者David Harvey通过对城市的历史和空间的分析,揭示了城市的本质是资本的空间化,揭示了城市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石,资本主义也是如何通过城市这个空间来扩张自己的力量,进而推动城市发展,对于现代城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同时,他也指出城市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城市也不是在空间上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人流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在不断地变化。

例如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中,由于人口密度激增、经济发展蓬勃,导致许多外来移民在城市中定居并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和商业机会。

通过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城市作为资本主义、空间、人文文化变化的一个全新的维度。

其次,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学的思维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通过描述城市内部的范围、结构和布局,指出城市空间的格局是经过历史进程所形成的。

不同的时期其空间布局、土地使用目的和产业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通过对城市的地理学分析,城市规划者可了解到城市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以便有效地计划和管理城市的发展。

指出了城市的时空性,也提醒我们充分重视地方文化和特色,避免单一化的过度发展,让城市充满生机,增加城市的特色和想象力。

最后,作者还针对现代城市贫富分化、城市生态保护。

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的人们往往处于较差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下,这些人群的权益往往被忽视。

另外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备受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寻求了新的措施来缓解环境问题,例如:改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使用非机动车、鼓励环保消费等等。

这些政策也让人们认识到,城市规划除了现代化、新型化的思路,更应该立足地域的连贯性、文化的完整性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巴黎的神话_作为当代中国城市镜像_读大卫_哈维的_巴黎_现代性之都_

巴黎的神话_作为当代中国城市镜像_读大卫_哈维的_巴黎_现代性之都_

2011 Vol.26, No.2国际城市规划111The Myth of Paris as Mirror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es: Book Review on "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 by David Harvey杨宇振巴黎的神话:作为当代中国城市镜像——读大卫·哈维的《巴黎:现代性之都》1 鸟瞰与游荡①未见巴黎时,巴黎是一种想象,浪漫的情怀、梦幻的埃菲尔铁塔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占满想象的空间。

怀着这种想象,有如德·塞图站在世贸大厦顶上俯瞰纽约,笔者登上了蒙马特高地、蓬皮杜中心和阿拉伯文化中心,从各个高处鸟瞰密密细细的巴黎,试图认识和理解巴黎。

从城市的高空下来,笔者也像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一样,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行走观望,在想象之外添加了一层对城市的体验。

但是,马克思说过,如果每一件事就如它表面上看起来的一样,那就不需要科学了。

如何才能够从观看城市到理解一个城市?怎样才能够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理解城市的运行?如何又能够穿越历史时空洞察城市的生死与转变?可惜,那时还没有阅读大卫·哈维的《巴黎:现代性之都》,只能徘徊在各个博物馆、公园和塞纳河岸,却不能有目的地遥想和踏寻1848—1870年间路易·拿破仑和奥斯曼的巴黎,现代性发端的巴黎。

《巴黎:现代性之都》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一把钥匙。

关于个案城市的研究无数,但就如哈维指出的,“当中鲜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更不用说能对人类状况的理解有所启发的”。

人类如果不能够认识自我,又如何能够改造自我?“对人类状况的理解”始终是学术研究的核心目的之一,因此,城市研究与城市理论“不能只满足于不断解构他人的论述加工,还必须进一步将社会过程具体化”。

在书中,哈维使用了他擅长的“历史地理唯物论”方法,并“坚信它是一件有用的工具,能用来理解特定时空下城市变迁的动力”;他的雄心和目标在于“重建第二帝国巴黎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本与现代性如何在特定的地点与时间结合在一起,社会关系与政治想象又是如何透过这样的结合而被启动”。

空间视阈下的差异性正义

空间视阈下的差异性正义

空间视阈下的差异性正义作者:黄德平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21期[摘要]社会正义是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影响着我国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思路。

在学术界,大卫·哈维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资本积累、全球化等空间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地理空间的维度对社会正义进行思考,试图构建一种“差异性正义”。

因此,文章从“空间正义”这一概念出发,探讨空间的差异性与同质性,分析哈维关于“作为社会正义的差异性正义”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空间正义;社会正义;差异性正义[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641空间的正义性与正义的空间性在对“空间正义”进行深入探讨前,我们首先需要澄明一个基本概念,即“空间正义”概念本身。

在中文语境中,“空间正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空间的正义性,一是正义的空间性。

”[1]在中国城市研究中,我国学术界通常从城市发展、空间生产、资源分配等角度出发理解“空间正义”,在资本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等框架下阐述“空间正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空间、人与社会空间等问题上运用“空间正义”。

可见,我们论及“空间正义”时,主要集中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关系层面,换言之,我们更倾向谈论不同社会主体(如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群体等)之间是否拥有相对公正平等的空间。

而“空间正义”的第二层含义,即“正义的空间性”(以“正义”为主体,“空间”为其研究维度),与“空间的正义性”这层含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突出了正义的空间维度,也就是在探讨正义问题时从空间视角着手。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我们的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单纯的社会维度和历史维度已经无法让我们全面认识及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此,这需要我们植入空间维度,辩证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正义问题。

在“空间正义”的理论探讨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正义不是从纯粹的人性中凝练出来的道德规范,不是从单纯的理论逻辑中推演出来的抽象规定,而是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生产发展中产生的关系原则。

假说需要实证论大卫·哈维的资本论对城市空间重构的解释

假说需要实证论大卫·哈维的资本论对城市空间重构的解释

文章编号:1673-9493 (2021) 0丨-0120-04中图分类号:T U984文献标识码:A D O丨:丨0•丨9830/j.upi.20丨9.691假说需要实证:论大卫•哈维的资本论对城市空间重构 的解释Hypotheses Need to be Buttressed by Empiricism: David Harvey's Interpretations of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朱介鸣Z h u Jie m in g大卫•哈维似乎在中国相当受欢迎,其著作的中译本 封面充满歌颂的词汇——“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最富洞察力的智慧声音”,“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 可控”。

大卫•哈维的资本论认为资本主义城市空间不均衡 发展是其突出表现,阶级垄断租金是其重要特征。

这一论点 似是而非,且令人困惑的是其著作文中几乎没有任何实证数 据,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兴趣做实证研究。

他的一个重要观点 成为其众多著作的奠基石(尽管著作众多,内容实际大同小 异),即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发展是资本所为。

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构成生产三要素。

资本通过塑造城市空间(土 地)而压迫劳动阶层(阶级垄断)m,如空间贫富导致隔离 分化.旧城提升更新驱赶穷人等。

本文试图解析城市空间不均衡发展究竟是资本所为,还 是更广泛的市场力量作用。

2000年笔者应邀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规划政策研究所访问并研究巴尔的摩市,此学 术交流由《巴尔的摩太阳报》(T T ie Baltimore Sun)业主家族 资助。

巴尔的摩是一个经历过郊区化和中心城区复兴的典 型美国衰落型工业城市,笔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深入研究 了新马克思主义的所谓资本垄断城市空间重构的过程。

除 此之外.读者不妨开拓眼界,了解其他经济学派如何分析 城市空间重构。

以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空间大致有三个学 派:新古典经济学,也是主流经济学,重点研究市场的供 需关系和价格因素;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制度.产 权关系和交易成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重点在资本,资本掌控垄断社会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卫·哈维城市空间正义思想及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作者:赵津津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在大卫·哈维看来,城市空间生产和分配的非正义都根源于资本逻辑,要实现对它的超越,必须以空间需求为导向,鼓励当代无产阶级争夺城市权利的斗争,打破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空间非正义,寻求空间乌托邦的解放策略。这对于当下进行大规模城市空间生产实践的中国有重要启示,使我们既认识到资本对城市空间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又致力于对中国城市空间过度商品化的自觉内省,强化空间分配的需求化导向,缩小城乡空间差距,完善市民权的保障机制,进而探索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策略。

关键词:大卫·哈维;城市;空间生产;空间分配;空间正义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2-0073-0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福特主义危机的出现,以及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国际化劳动分工的建立,发达国家掀起了新兴工业城市化浪潮,其深刻影响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大卫·哈维开创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空间视角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重构,指明城市空间生产和分配的非正义都根源于资本逻辑,要实现对它的超越,必须以空间需求为导向,鼓励当代无产阶级争夺城市权利的斗争,打破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空间非正义,寻求空间乌托邦的解放策略。这对于当下进行大规模城市空间生产实践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有助于我们客观看待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本与空间的关系,致力于减少城市空间不公现象,追求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 一、资本积累与城市空间的非正义批判 哈维探讨的空间正义是包括城市空间、全球空问、身体空间和自然空间在内的广义空间,其中,城市空间是身体空间的物质载体,是全球空间生产的战略据点,是资本积累的时空逻辑的聚焦点,因此,空间正义的建构要从批判城市空间非正义着手。由于资本积累是塑造城市空间形式、推动城市空间生产和主导城市空间分配的动力因素,空间正义问题必然溯及对资本积累的批判。

(一)城市空间生产的非正义 马克思认为,现代化工业城市由资本关系主导而迅速壮大,资本的强势推动使生产要素实现了在城市空间的聚集,加快了资本主义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并通过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快速积聚资本。到后工业时代,过度积累的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桎梏时,就通过时间延迟和空间扩展进行消化,城市在资本主义时空修复策略中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时间修复而言,固定资本流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使资本和人工建筑环境更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探索城市空间发展的未来用途,资本由投资工业生产的初级循环,进入投资城市建设的第二级循环和投资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第三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展,当国内城市空间生产出现饱和、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弹性生产方式的变革,使资本跨越地理界限,向国外开拓资本积累的新空间。在哈维对资本主义空间修复策略的分析中,城市空间扩展是征服全球空间的前奏。

在资本积累逻辑的支配下,城市空间以加速资本循环和实现资本积累为目的,被有意识地创造出来,背离了空间正义的应然价值。地面、地上和地下空间都作为生产资料投入运营,便捷的交通设施、繁华的商业中心、令人心动的休闲地带等,所有城市空间样态的型构并不以满足使用价值为依据,而是以资本生产与再生产为目的,受到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和商品交易的市场规律的支配,城市空间从而变成了“创造、榨取和集中剩余产品的装置”。在城市空间资本化过程中,城市地理景观被反复改造和重建,以吸收更多过剩资本,以及缓解资本未能顺利实现价值增值的危机,在金融资本、商业资本、工业制造业资本等激烈竞争下,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生产充满紧张、对抗和冲突,“城市化过程创造出来的空间结构的物质嵌入性,与社会过程的流动性——如资本积累和社会再生产——处在永久的对立之中”。可见,城市空间的配置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其使用价值完全依附于交换价值,这与空间实践主体的客观需求和空间生产正义的价值诉求相背离。

(二)城市空间分配的非正义 哈维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城市空间远不止是自然空间,更是特定社会关系的物质载体,资本积累的不平衡机制使城市成为矛盾集结的中心地带,由城市空间消费差异以及分配不平衡导致的阶级对立更加尖锐。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统治范围由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由经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尤其是作为空间经济最终实现环节的空间消费阶段。在资本逻辑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下,城市空间扩大化与空间的有效需求不足并存,财富的两极分化使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空间消费能力悬殊,富人比穷人分配到更多的空间利益,穷人比富人承担更多的外在成本,绝大多数优质空间被资产阶级垄断,城市空间格局向着有利于强化统治阶级利益的方向发展,造成城市中心与边缘的对立,劳动者的生存空间伴随资本运作方式而被挤压和重塑,形成了富人居住区和贫民窟、棚户区的分异隔离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和身份等级的内部区分,这种“由不平衡地理所引致的空间等级性与阶级性,已给无数‘空间人’造成了生活与精神上的困窘”。

空间区隔的表征反映的是指向分配的不正义,体现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强有力控制方式。要消除空间分配的异化现象,卡斯特提出依靠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组织集体消费,这是弥补空间需求不足的必要手段,哈维则鼓励社会边缘群体通过抵制空间支配,倒逼“领地再分配式正义”,即领地资源分配应当以满足社会人群的基本需求和服务于社会的共同福祉为目的,使空间资源得以公正的配置,消除边缘人的空间剥夺感与压迫感,恢复平等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身份和文化认同,这不仅要诉诸国家减少福利分配的不平等,还要增强权力的民主分配。 二、城市空间正义的建构 争夺城市权利的斗争,应当成为当代西方城市阶级斗争的重要部分,这是哈维建构城市空间正义的落脚点。列斐伏尔较早提出“城市权利”的命题,“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人有接近一个空间的权利以及拥有作为社会生活与所谓的文化活动等等之中心的城市生活的权利”,每个个体及其所代表的群体有获得在城市居住、就业、接受教育,享受社会福利,参与管理城市等权利。哈维则表现出比列斐伏尔更激进的政治态度,涉及对城市化进程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他认为,首先,社会边缘群体要争夺的城市权利,包括防止空间隔离、免于社会排斥的权利,由于资本积累本身以及由资本积累所主导的城市空间的生产和分配,是产生空间不正义的根源,空间正义的价值追求应当体现社会各阶层公正地参与空间生产、消费与分配的意愿。但从根本上说,城市权利是控制空间生产的权利,使城市空间的建设和改造摆脱国家和资本力量的支配,消除空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质,以日常管理方式“控制与生产空间的能力是一种权力,通过这种权力,即便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人也能颠覆空间模式与道德秩序”。

其次,争夺城市权利的斗争,应当与主张异质和多元的阶级运动相联系,才会释放出空间革命的潜在力量。让哈维感到担忧的是,后工业时代的资产阶级也意识到了资本同质化造成的空间矛盾和阶级对立,并进行了适当的策略调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无产阶级进行空间斗争的组织性和坚定性,“一方面,空间障碍和地区差异必须被打破。然而,完成这个最终目标的手段却是必须生产出新的地理差异,这些地理差异成为将要被克服的新型空间障碍”。为提高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社会认同感,统治集团着力创造一个差异性社会,比如,投入部分资本用于改善无产阶级的工作和居住环境,通过提高无产阶级工资水平,降低其生活成本和引导空间消费的方式,保证了中上层被雇佣人员的住房所有权,这就在地理上分化了无产阶级的反抗力量,社会向着有利于统治集团的阶级管控趋势发展。

在这一历史情境下,无产阶级新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激进革命,与更加灵活的、更具适应性的资本主义空间策略做斗争,以无产阶级主导的空间差异打破资本主义的多元空间。哈维建构空间正义是基于对普遍主义正义论和特殊主义正义论的辩证思考,“任何普遍的社会正义原则,它的应用必然伴随着某种不公正”,这种本质主义的正义一元论强调正义价值的绝对性和标准化,由于忽视了正义原则的多元表现而陷入独断主义,而特殊主义正义论强调正义的相对性,鼓励竞争和差异,却因负隅各种局部化的空间抵抗而失去与普遍正义相抗衡的有效武器。哈维则为空间正义增添了后现代主义的建构主义色彩,提出当代空间正义应当建立在包容差异的共同话语基础上,将分散的城市底层和边缘人组织成一个集体行动的联盟,为争取更多的城市权利而斗争,共同对抗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空间秩序,实现城市空间的相对正义。

三、对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 以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发展的批判,为我们认识中国城市化现象提供了清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客观分析资本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总结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本规律和特征,使我们致力于对中国城市空间过度商品化的自觉内省,强化空间分配的需求化导向,缩小城乡空间差距,完善市民权的保障机制,进而探索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策略。

(一)作为城市空间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的资本 对经济效率的追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客观上讲,资金的大量注入在推动中国空间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迫切需求,使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那个人人平等但普遍低效的社会中脱离出来,忽视效率原则的空间正义是流于形式的、抽象的正义,以效率为前提的空间非正义却可以通过调整而得到纠正。城市空间经济的不活跃以致停滞衰退,将使城市中的个体及社会失去生存发展的沃土,不仅使市民难以享受便利的生活设施、科技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也拉低了社会整体的发展质量,可以说,城市空间资本的匮乏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不公平现象,加深社会的矛盾冲突,哈维所说的社会边缘群体的城市权利更无从谈起。对城市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构成了民众空间权益的重要内容,只有首先将它内嵌于城市空间的生产,才能为空间正义的建构提供动力之源。

在全球化空间生产浪潮的裹挟中,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主动吸纳资本主义因素建设经济开发区,其时恰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弹性生产方式变革进入全球空间生产的阶段,劳动分工的地理扩散和再生产活动的逐步分化,使资本积累跨越地理界限、向外开拓新空间提供了可能,在哈维看来,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以新的生产能力、社会劳动和空间资源来为资本主义体系内部无法消化的过剩资本买单,这的确造成了全球空间的不平衡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今天城市化大发展,尤其在城市经济上取得的成就,部分得益于对这一时机的利用,并通过长期加深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得到巩固。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持续发展,城市空间开发释放了资本积累的潜能,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这意味着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空间生产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占主导,中国现有的历史阶段仍然无法超越资本空间化的逻辑,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和利用资本与空间建设的关系,使其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社会财富积累的有效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