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设计作为文化和时代的镜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传统设计到现代的创新设计,展示中国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多样化的风格。
一、古代中国设计在中国古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和艺术密不可分。
古代中国的设计体现了对美学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高度重视。
在建筑方面,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建筑而闻名。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还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融入和对精美细节的关注。
在工艺品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玉器等都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工艺技巧。
中国的丝绸制品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刺绣工艺而闻名,被誉为“东方的技术奇迹”。
古代中国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近代中国设计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设计开始与西方的设计思想接触和交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设计带来了一次革新。
许多学者和艺术家开始倡导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理念的引入,推动了中国设计的现代化进程。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
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应用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中。
例如,中国的现代建筑以其高科技和创新设计而闻名,如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在工业设计方面,中国开始大规模投资和发展创新科技产业,设计成为了产品竞争力的核心。
从家电到汽车,中国的设计师们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并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展示出独特的东方魅力。
三、当代中国设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设计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的设计师们开始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致力于在全球设计舞台上与众不同。
中国的设计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设计人才。
在时尚设计方面,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崭露头角。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分解

3.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制作时,一般是把石英或
燧石质的石板加工出尖和刃来,其中两刃一尖最为多见。在我国最典型的是三棱 器
4. 铸造方法:熔铸法:使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铜器,并体现出青 铜材料的特点。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 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
失蜡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 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 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 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新石器时代
中国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 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 区: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 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 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 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彩陶时代时间 4。特点:造型质朴优美,具有独特鲜明强烈的艺术风格。器物上的图案线条流畅, 结构分布紧密,适合器物的形态。
5.材料与制作方法: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但陶瓷还未干时,用某种 工具,例如:木片,卵石等把陶柸的表里打磨平滑,并且用赤铁矿和氧化锰作为黑 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一层陶衣,已 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的 美丽图案,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色彩风格。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我国古代建筑历经千年,积淀了丰富的艺术设计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布局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一、均衡和谐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追求均衡和谐,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都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建筑的屋顶呈斜面,屋檐下垂,檐角向上翘等设计都是为了体现均衡和谐的美感。
另外,在建筑的布局上,也讲究均衡和谐,建筑的主体和辅助部分要协调搭配,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融合天地人我国古代建筑把天地人三者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建筑的屋顶设计上常常采用斗拱结构,同时在檐口处加入飞檐和翘角等装饰,这些设计既可以加固屋顶结构,又能使建筑更加美观,同时也代表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天地的融合。
三、注重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不仅在建筑的外观上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就连墙壁、门窗以及地面都有精美的装饰。
这些装饰以花鸟、人物和传统纹样为主题,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建筑的结构部分,也常常加入一些装饰性的构件,比如斗拱的雕刻和建筑梁柱的彩绘等,使建筑更加华丽和美观。
四、注重空间的利用我国古代建筑对空间的利用非常注重,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建筑内外的景观和布局都能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深远感,形成了一种开阔、宁静的空间氛围。
建筑内部的装饰和摆设也是考究的,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使人在建筑中游走时能感受到空间的美感和变化。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在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通过建筑的构件、装饰和图案等来传达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建筑上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图案和雕刻,同时也会运用传统的典故和神话故事来进行装饰,使建筑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体现在均衡和谐、天地人融合、装饰注重、空间利用和传统文化体现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
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
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旧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 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 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 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 ,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往往是这种情况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期一个重要设计是陶器的出现和应用。这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标志。
秦汉 宏大统一的气势美
魏晋南北朝 旷达风流而不羁的精神寄托
唐代 繁荣华丽多元化的审美追求
宋代 平静淡雅朴素清秀的审美追求
明代 自由、健康、活泼的成熟风 貌和浓重生活气息
明式园林
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空间的相对有限,从忘情山水之 间到营造一览众山,造园成为人们就近亲近自然的设计。中 国明代北方与南方的园林,风格各异,但基本功能一致。这 些功能通过各种材料纹理的铺地,一往复的回廊,变化的花 窗,曲折的桥路,墙的阻隔,树的屏障,门套门的纵深,檐 接檐的重叠,让人停宕、流连、徘徊,坐卧自然的怀抱。
清代
保守、艳俗、做作、繁琐、软弱无力的病态 美
谢谢观看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商代 神秘肃穆、庄严凝重的美
西周 理性与次序的美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在装饰设计出现了错金银技术、错石工艺 、 鎏金技术
春秋战国开始的冶铁生产,对于兵器设计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楚国在当时作为冶铁生产的大国,一度称霸于诸侯列国。因此,在战国楚 墓中就有许多的铁制兵器。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典籍《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 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 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考工记》是春秋末年 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反映了春秋时期及以前许多艺术设计制作中的重要 成果,也是先秦文明的灿烂篇章。专门讲述“百工”的职务工作,这是先秦 漫长历史中的艺术设计思想形成的最初结晶。《考工记》是一部春秋战国的 艺术设计制作标准的书籍,分为上下两部分,开篇即将“国有六职,百工与 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辩民器,谓之百工”。意义:《考工 记》中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而艺术设计的思想亦 为人们重视。而《考工记》对设计职业的要求,可以看出,先秦时期设计文 化已进入一种艺术的层面。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 纹饰而著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比拟,其烧 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 史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惟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 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轨制的完备 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
青铜器
•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 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 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 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 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 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 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 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 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 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 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 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人面鱼纹彩陶盘
• 这是半坡类型彩陶盆, 以简洁的点线面构成关 系,勾画出了完整的构 图形式。用斜线破面, 用直线进行分割,使得 画面疏密对比关系活现 于眼前。
• 庙底沟彩陶 •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 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 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 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 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陶器
•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 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 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中国的艺术设计历史悠久丰富,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物、器物、建筑以及传统工艺品。
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设计风格。
在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陶瓷、玉器、青铜器等的制作上。
其中,陶瓷器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的瓷器之都”。
在古代的东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工艺也十分发达,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
随着汉唐文化的繁荣,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黄金时期。
在唐代,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的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多以笔墨之美取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
同时,唐代的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等人也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篇章,对后代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以后,中国的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元代的瓷器、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的青花瓷、景德镇瓷等瓷器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绘画领域,元代的画家马远、文征明等人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绘画风格,为后来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代的瓷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进一步完善,成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代表之一、明代的景泰蓝、素三彩等瓷器工艺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也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同时,明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张大千等人也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代在继承和发展明代传统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紫砂壶等工艺精湛,被誉为“千年瓷都”。
同时,清代的绘画以国画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国际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在建筑、服装、家具、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马纹银壶
青铜之礼
——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
在古代的工艺品中,石玉、 漆器也鲜明地显示中国早期的 艺术设计状况,可以看到从新 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视实用和审 美相统一的艺术设计思想,亦 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 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 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图腾之变
歇山
攒尖顶——郭如亭
攒尖顶——故宫中和殿
十字顶——故宫角楼
万字顶
二是在族群建筑的艺术处理中创 造了非常实用的主次结构和前后呼应 结构。
三是在室内装饰上,根据人们的 起居习惯,从家具设计到庭院布置、 陈设安置,都体现了等级观念和文化 氛围。
中国的古建筑要合天时、地利、 人和,在世界的建筑营造艺术中有着 独特的风格。
中国早期的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营造设计和手 工艺制品的设计上。
营造设计:罗哲文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将之归纳为以 下几个特点
一是单座建筑的艺术处理,利用木构件的组合、各 构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这到建 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创造了庑殿、歇山、悬 山、攒尖、圆顶、十字脊、单坡、万字脊等屋顶样式;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 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 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
歇山式建筑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 筑形式。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气势非凡,它既有庑 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论帝王宫阙、王公府邸、城垣敌 楼、坛壝寺庙、古典园林及商埠铺面等各类建筑,都大量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 就连古今最有名的复合式建筑,诸如黄鹤楼、滕王阁、故宫角楼等,也都是以歇山 为主要形式组合而成的,足见歇山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4.长凳
即为一种小条凳,是一件民间日用品,二人并坐 而得名
5.椅
可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
除圈椅、 交椅外,有 扶手的均为 靠背椅。
· 扶手椅
可分为三种 -玫瑰椅 -四出头官帽椅 -圆椅。
四
圈
出
头
椅
官
帽
椅
二、桌案类
• 炕桌、炕几、炕案 • 香几 • 酒桌、半桌 • 方桌 • 条桌、条几、条案 • 书桌、书案、画桌、画案 • 其它桌案
明式家具的分类
明式家具按使用途径可以分为五大类: • (一)椅凳类 • (二)桌案类 • (三)床榻类 • (四)柜架类 • (五)其它类
(1)杌 凳
一.椅凳类
2.坐 墩
三线秀墩
五开光秀墩
3.交杌
俗称“马扎”,是古 代的胡床,它自东汉从西 域传入中土后,流传甚广, 基本形式为8条直木构成
此时期家具的特点:丰满华丽(唐)
四、成熟鼎盛时期(宋元、明、清)
宋代家具是我国起居方式由席地跪坐 转变到垂足而坐的确立时期,也是高形家 具的形成阶段。
宋代家具装饰的最大特点:融构造与 构件于一整体之中。 宋代家具表现出的特点:典雅柔美Leabharlann 中国家具发展经历由简陋而繁美,
重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演进过程。至 明代,家具制作技艺在继承宋代小木 工工艺上日臻成熟,家具表现出结构 严谨、线条简洁流畅、做工精湛、用 料考究、造型典雅隽秀和尺寸与比例 科学合理等特点,形成举世闻名的 “明式家具”风格。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源远 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 造了极其光辉夺目的艺术作 品,并在整个人类设计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不仅对日本、东 南亚各国,而且对西方近代设 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不少 的设计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 长河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 命力流向今天的生活,其中所 蕴含的丰富优秀的设计思想 更是值得现代人借鉴。
书案 书桌 画桌 画案
这是四种比较宽而大的长方形家具,与条 桌、条案相比,在宽度上要增加不少。画桌、 画案为便于起来画画,是用于绘画的,都没有 抽屉,其为桌形结构的为画桌,为案形结构的 为画案。书桌、书案则都有抽屉,也依其结构 分别为书桌和书案。它们的结构、造型往往与 条桌、条案相同,在宽度上要稍大一些。
三、床榻类
•榻 • 罗汉床 • 架子床
• 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为榻。 • 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为罗汉床 • 有柱有床顶的床
四、柜架类
• 架格(它的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 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
• 亮格柜(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藏 两种功能)
中 中
国
国 古
代
古 漆
器
代 :
东
漆 方
的
器 神
秘
中国古家具发展概况
一、萌芽发生时期 史前、夏商、西周。该时期家具的特点:神秘威严(商周)
二、成长壮大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
秦汉时期家具的特点:写实精炼
三、发展普及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此时期延续了秦汉时期以床榻为起居中心 的方式,此时各种家具的种类更多,此时期由 于受佛教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起居方式开 始向垂足而坐过渡。唐代是我国高低型家具并 行发展时期,当时人们的起居习性呈现席地而 坐、伸足平座、侧身斜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 存的景象。唐末是中国家具形式由过渡至形成 的重要时期,之后垂足而坐成为人们起居的主 要形式和习惯。
陶瓷工艺(陶瓷) 金属工艺(青铜器) 雕塑工艺(画像石和画像砖、玉石) 织绣工艺(织锦和刺绣) 漆器工艺(漆器)
觚
觯
角 爵
罍 斝
尊
瓿
盉
卣
壶
鸟兽尊
兕觥
方彝
鹤莲方壶
龙凤鹿方案
龙形座 虎噬鹿形座
鸟兽壶
宴 乐 攻 战 壶
连 盏 树 形 灯
铜镜 长信宫灯
博山炉 (汉代)
炕桌 炕几 炕案
香 几
酒桌 半桌
这两种形制较小的 长方形桌案,常用于酒 宴之上。洒桌上边缘多 起阳线一条,名叫拦水 线,半桌半桌约相当于 半张八仙桌的大小,又 叫接桌,一张八仙桌不 够用的时候,就加一个 半桌。
方桌
方桌大致可分 为“八仙”、“六 仙”、和“四仙” 三种
条桌 条几 条案
案面两端平齐的叫“平头案”,两端高起的叫 “翘头案”。可分为琴几、炕几、方几、茶几、架 几案、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