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的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图3-6汉 绿釉罐)
(图3-7汉 灰陶骆驼)
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 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 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1)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 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 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 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 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 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 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 (2)汉砖。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 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四 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 中似乎已经懂得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 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 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最近陆 续出土的狻为考古学者重视。
第一节 陶瓷设计
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陶瓷的 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它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紧密相连的。 首先是夏商周朝、秦汉、隋唐时期的陶瓷文化,隋朝虽然短,但是在陶器烧 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花烧制,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 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贴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然后就是唐朝的陶瓷文化,唐代是跨入真正瓷器的时代。元朝时期的陶瓷文 化,瓷业较宋代衰弱,然而这个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 瓷大量流行,白瓷成为瓷器主流,釉色白里泛青,带动了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 取得很高的成就。到了明代,又进入了另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 为主,而明代以白瓷为主的是青花和五彩瓷,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 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 红焰烧天”。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制瓷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 然原料,宫廷督陶官的管理,帝王的爱好和提倡,使得清初瓷器制作技术高超, 装饰精细华美,成就卓著,是悠包括跪坐。可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前代,距今已3700 年。商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反映出当时家具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 从现在的青铜器中我们着到有商代切肉的“俎”和放酒用的“禁”。推测 当时在室内地上铺席,人们坐于席上而使用这些家具。 2秦汉时期 西周以后从春秋到战国直至秦灭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 权的封建帝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是奴隶社会走向封 建社会的变革时期,奴隶的解放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工艺技术亦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春秋时期还出现了著名匠师鲁班,相传他发明了钻刨、 曲尺和墨斗等。人们的室内生活,仍保持席地跪坐的习惯,但家具的制造 和种类已有很大发展。家具的使用以床为中心,还出现了漆绘的几、案、 凭靠类家具。如河南信阳出地的漆俎、周围绕以阑干的大床等,不仅有彩 绘龙凤纹、云纹、涡纹等,还有在木面上雕刻的木几。它反映了当时家具 制作及髹漆技术的水平已相当高超。(图3-22)

中国古代设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古代设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古代设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古代设计有许多优秀作品,以下列举其中几个代表:
1. 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宫,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建筑设计风格宏伟庄严,以黄色琉璃瓦覆盖的朱红墙体、雕刻精美的门楼和宫殿,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设计美学。

2. 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造型设计多样,有神话传说、人物、动物等图案,以及华丽的纹饰和浮雕装饰,展示了古代中国的艺术风格和意象。

3. 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是中国古代织锦的代表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闻名。

花样年华在纹样设计上精细细腻,富有表现力和动感,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4. 瓷器:中国古代瓷器是世界上著名的工艺品,其精美的造型、优雅的线条和漂亮的花纹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中,汝窑、哥窑、青花瓷、景德镇瓷等都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

5. 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与园艺的结合体,以其精巧的设计和优美的景观而著称。

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都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代表,其设计概念注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展示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优秀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思维和技艺水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我国古代建筑历经千年,积淀了丰富的艺术设计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布局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一、均衡和谐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追求均衡和谐,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都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建筑的屋顶呈斜面,屋檐下垂,檐角向上翘等设计都是为了体现均衡和谐的美感。

另外,在建筑的布局上,也讲究均衡和谐,建筑的主体和辅助部分要协调搭配,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融合天地人我国古代建筑把天地人三者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建筑的屋顶设计上常常采用斗拱结构,同时在檐口处加入飞檐和翘角等装饰,这些设计既可以加固屋顶结构,又能使建筑更加美观,同时也代表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天地的融合。

三、注重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不仅在建筑的外观上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就连墙壁、门窗以及地面都有精美的装饰。

这些装饰以花鸟、人物和传统纹样为主题,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建筑的结构部分,也常常加入一些装饰性的构件,比如斗拱的雕刻和建筑梁柱的彩绘等,使建筑更加华丽和美观。

四、注重空间的利用我国古代建筑对空间的利用非常注重,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建筑内外的景观和布局都能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深远感,形成了一种开阔、宁静的空间氛围。

建筑内部的装饰和摆设也是考究的,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使人在建筑中游走时能感受到空间的美感和变化。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在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通过建筑的构件、装饰和图案等来传达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建筑上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图案和雕刻,同时也会运用传统的典故和神话故事来进行装饰,使建筑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体现在均衡和谐、天地人融合、装饰注重、空间利用和传统文化体现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 纹饰而著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比拟,其烧 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 史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惟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 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轨制的完备 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
青铜器
•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 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 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 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 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 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 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 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 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 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 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 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人面鱼纹彩陶盘
• 这是半坡类型彩陶盆, 以简洁的点线面构成关 系,勾画出了完整的构 图形式。用斜线破面, 用直线进行分割,使得 画面疏密对比关系活现 于眼前。
• 庙底沟彩陶 •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 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 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 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 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陶器
•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 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 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

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

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艺术设计一直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原始艺术到现代的高科技设计,艺术设计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时代特征。

1. 原始艺术设计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00万年前,那时人类还处于野蛮状态,生活在山谷和洞穴中,为求生存而不断创造和利用工具。

这些工具也就成为了最早的艺术品。

原始艺术设计主要以动物为主题,又以自然材料为素材,例如兽骨、石头等。

这些艺术品不仅是为了装饰,更为了传承文化和信仰。

2. 古代艺术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演变,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从原始到古代的转变。

古代艺术设计主要以宗教、政治和战争为主题。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壁画、中国的宫廷建筑和陶瓷等等。

古代艺术设计除了体现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历史文化,也展现了人类文明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

3.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设计标志着人类艺术设计发展的新篇章。

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人文主义”和解剖学,并提倡几何学和比例衡量。

这些元素被应用于雕塑、绘画和建筑设计中,体现出艺术设计和科学的联系。

很多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欣赏和研究。

4. 工业革命前的艺术设计工业革命前的艺术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艺术设计制造过程中使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术。

艺术设计不再是传统的手工业,开始使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

这也引起了艺术设计中人工与机械的冲突,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

5. 现代艺术设计20世纪后,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进程。

现代艺术设计更加强调视觉效果和有意识的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追求高效、多样和现代感,更注重人文关怀和环保理念。

现代艺术设计的激进和创新成为当今艺术设计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致力于创新和突破。

总结: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反应和刻画出不同时期的文化文明、生产技术和审美趋向。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

三、床榻类
• 榻 • 罗汉床 • 架子床
• 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为榻。 • 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为罗汉 床 • 有柱有床顶的床
四、柜架类
• 架格(它的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
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
• 亮格柜(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
藏两种功能)
• 圆角柜(在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成圆角) •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
• 补服
•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
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
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形
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 影。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 或“补褂”。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 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
素纱蝉衣绢地云纹绣袜带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缦地刺绣龙纹边饰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长寿明光锦东汉锦上织有吉语长寿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品长乐明光锦东汉锦上夹织吉语长乐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鱼蛙纹锦东汉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品万世如意锦实袷袍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龟背海棠花织品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菱纹阳字锦袜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束综提花织机丝织品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现存辽宁博物馆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现存辽宁博物馆丝织品宋缂丝秋山诗意南宋缂丝翠羽秋荷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蛱蝶山茶花和莲塘乳鸭图是现存宋代缂丝中的杰出精品
炕桌 炕几 炕案
香 几
酒桌 半桌
这两种形制较小的 长方形桌案,常用于酒 宴之上。洒桌上边缘多 起阳线一条,名叫拦水 线,半桌半桌约相当于 半张八仙桌的大小,又 叫接桌,一张八仙桌不 够用的时候,就加一个 半桌。

中国古代手工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艺术的特点中国古代手工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中国古代手工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中国古代手工艺术的特点。

1. 崇尚自然与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手工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崇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特别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代艺术家尊崇自然界的规律和形态,力图在手工艺品中体现出自然的美。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创造出绝妙的手工艺品,使观赏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

2. 追求精湛的工艺技术:中国古代手工艺术追求工艺的精湛和技术的高超。

古代手工艺师傅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掌握了独特的工艺技法,并将其传承下来。

他们运用各种材料,如陶瓷、织锦、玉石等,经过反复琢磨和加工,制作出精细、细腻、独特的手工艺品。

3. 注重寓意与象征:中国古代手工艺品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古代艺术家通过手工艺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展现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和陶瓷作品中常常出现龙、凤、麒麟等神兽,象征着吉祥、权威和祥瑞。

这些象征物体的运用,使得手工艺品更具有文化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4. 精细的装饰和创新的设计:中国古代手工艺品注重细节,追求精致和精确。

手工艺师傅们常常使用精美的装饰物和精湛的刻划技巧来装饰手工艺品,使其更加美观和独特。

古代手工艺品在设计上非常创新,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

5. 传统与地域特色的结合:中国古代手工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烙印。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手工艺品各具特色,体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比如,四川的巴蜀石雕,山东的毛公鼎铸造等,都是中国古代手工艺术的瑰宝。

6. 手工艺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中国古代手工艺品不仅具备艺术性,更注重其实用性。

古代手工艺师傅们制作的各类器物,如陶瓷器、织锦、木雕等,都是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

这种功能性与美学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得古代手工艺品成为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PPT课件

清代 保守、艳俗、做作、繁琐、软弱无力的病态美
谢 谢 观 看
环境5班
中国艺术设计具备的特征:
1.因地制宜 2.因才施艺 3.实用唯美 4.多样统一 5.象征寓意 6.等级差异 7.交流与融合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设计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设计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中,并通过造物具体设计人们的 物质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 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某种生活方式中得到 体现,即在具体的人的层面得到体现。所以说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 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受着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 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 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不但无时不刻地影响
春秋战国 推崇精巧富丽的繁饰之美
秦汉时期
秦代最为人熟知的设计就是兵马俑,其造型设计特点, 以写实为主,按照真人大小,一丝不苟,环环相扣,精 准地再现了秦王朝的政治军事的现实。如对一个武士俑 的发式、甲衣、靴式等等都有细致的刻画,一方面反映 了工匠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秦王朝的设计文化成 就。 在出土兵马俑的同时,还出土了秦代的马车。 追求速度是人的原始本能之一,本于拓展的心灵。“舟楫之力”最初是为了到达彼岸而 克服水障碍的设计。而“轮”车,最初只是实现重物挪移的产物,当成为载人工具时, 随之完成了空间拓展。 出土的按照实物缩小一般的铜马车,有三千多个零部件,个个都精工细作,力求真实, 反映出当时真实的设计水平,速度、安全、平稳、舒适,这些今天轿车的设计目标,均 有很好的处理。无论是车轮的形态、车辐数量的设计,还是马驾辕的“胸带系驾法”等 科技,在当时的世界是无可匹敌的,无人可追及的。铜马车不仅是马车的模型,同时体 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在自然中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认识并将功能物质化、器具化。 河北满城汉代中山王刘胜妻墓中出土了一件鎏金的长信宫灯,造型是一宫女跽坐手持灯 具,左手托底盘,而右臂的衣袖与灯体连结,中间空洞而封闭,利用虹吸的物理原理, 将灯油的烟气,排放到在身体中贮存的水里,使烟气得到自然净化。在灯具部分,利用 灯罩旋钮的开合,调节灯光的亮度,使灯光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人工照明达到了高超 的设计水平。整个宫灯是一种构思精妙、意味浓郁的艺术设计作品,其设计思想超越了 时空,亦是难得的超凡脱俗的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器
•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 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 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 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 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 瓷窑系。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
• 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黄河在其流 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 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 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 黑陶烧制中能产生 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
• 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 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 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 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然后给黑陶作品安 装耳、环、鼻、腿等配件。
•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 烧造。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 重要地位。
• 唐代的陶瓷业,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陶瓷的产量 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整个制瓷业技术的提高和改 进,出现了大量瓷窑,而在所有的窑口中,以南方烧制青 瓷的越窑(今浙江余姚)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最受人们 推崇,大体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的青瓷和邢 窑的白瓷代表了当时瓷制品的最高水平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
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半坡
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
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
记录。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
存的纹饰组合形式。
马家窑文化
• 在甘肃发现最多、分布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石 器时代中晚期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早在20世纪20年 代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
• 马家窑的彩陶多为红陶,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彩绘 幅面很大,许多泥质细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绘有花纹,还 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
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
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人面鱼纹彩陶盘
• 这是半坡类型彩陶盆, 以简洁的点线面构成关 系,勾画出了完整的构 图形式。用斜线破面, 用直线进行分割,使得 画面疏密对比关系活现
于眼前。
• 庙底沟彩陶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必须分类加以区别,主要 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 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
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半坡彩陶的遗址,在河流
的岸边,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
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黑陶
• 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 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 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 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 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陶器
•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 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 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 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 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 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 装饰手法。
• 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 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 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
•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 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 “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 初停烧,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
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
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
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 庙底沟类型彩陶盆纹饰, 是以曲线弧形面纹重构 组合,配以点线的构成 关系,形成的单元纹饰 形式。在此图中,点和 弧型纹都是以面的形式 出现的。点代表太阳, 弧型纹象征着月亮,表 述着日月轮回、交替往 复、互为对应、互为依
•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 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 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 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 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 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 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 动物、植物、诗文等。
青铜器
•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 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 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 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 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 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 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 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 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 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 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 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 纹饰而著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比拟,其烧 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 史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惟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 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轨制的完备 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