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分解

3.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制作时,一般是把石英或
燧石质的石板加工出尖和刃来,其中两刃一尖最为多见。在我国最典型的是三棱 器
4. 铸造方法:熔铸法:使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铜器,并体现出青 铜材料的特点。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 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
失蜡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 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 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 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新石器时代
中国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 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 区: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 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 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 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彩陶时代时间 4。特点:造型质朴优美,具有独特鲜明强烈的艺术风格。器物上的图案线条流畅, 结构分布紧密,适合器物的形态。
5.材料与制作方法: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但陶瓷还未干时,用某种 工具,例如:木片,卵石等把陶柸的表里打磨平滑,并且用赤铁矿和氧化锰作为黑 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一层陶衣,已 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的 美丽图案,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色彩风格。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中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织锦等各种艺术品和设计形式。
这些艺术品和设计形式,既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是最为显著的艺术设计形式。
最早的陶器以黑色为主色调,简单朴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器的形态和装饰也不断进化,出现了红陶、彩陶、刻纹陶等多种品类。
这些陶器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有器型复杂精致、装饰华丽的宫廷用品,也有朴素实用的农具和饮食用具。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又一重要形式。
青铜器的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形态多样,是古代中国人民掌握金属工艺的杰作。
青铜器主要包括钟、鼎、尊、爵等器型,它们的设计既符合功能需求,又追求美感。
青铜器的装饰主要是各种纹饰图案,有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和生活场景等多种题材,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
玉器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玉器作为一种文化瑰宝,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和权力的象征。
玉器的设计形式精美细腻,常见的有玉璧、玉器、玉雕等。
玉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器型的创新和纹饰的精湛。
比如玉璧的设计独特,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等;玉雕的设计精美,可以雕刻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主题。
织锦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的又一亮点。
织锦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杰作,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织锦的设计主要是各种花鸟虫鱼的图案,以及寓意吉祥如福寿绵长的吉祥纹饰。
织锦的色彩鲜艳,图案繁复,手工精细,成为古代中国人民衣着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设计风格。
这些艺术品和设计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追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设计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艺术设计史 全套课件

唐三彩
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 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 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 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 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 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 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 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
自原始社会以来至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产品和设计,即过去 所谓的工艺美术类产品,如陶瓷、染织、青铜器、玉器、家 具等等。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
工业革命以来所设计的产品或设计品类,包括书籍、包装、 广告等的平面设计、室内外的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工业产品 设计、服装染织品设计等。
.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陶器艺术设计 瓷器艺术设计 青铜器设计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
.
黑陶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 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 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 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 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是继彩陶之后, 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
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 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据放射性碳素 断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说是中国悠久文明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艺术设计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和作品,这些都为中国的艺术设计传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石器、陶器等工艺品来装饰生活,中国的艺术设计起源于这个时期。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这些青铜器既是实用工具,也是极富装饰性的艺术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此时期,典型的艺术设计符号如龙、凤、鸟兽纹等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代表符号。
随后,汉代、唐代等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的唐三彩,这种彩绘陶器釉色鲜艳,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经历了起伏。
唐宋两代,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开始备受推崇,而著名的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开始逐渐发展,元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奇迹,其纹饰优美,色彩鲜艳,带有浓重的中国风格。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更是成为中国瓷器艺术的代表,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文人画家如唐伯虎、文征明等都是当时的艺术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现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
著名的国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都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领军人物,他们开创了新的艺术设计风格,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工艺美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著名的景泰蓝、金漆工艺、刺绣等传统工艺更是在这一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亮点。
而到了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更是蓬勃发展。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我国古代建筑历经千年,积淀了丰富的艺术设计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布局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一、均衡和谐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追求均衡和谐,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都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建筑的屋顶呈斜面,屋檐下垂,檐角向上翘等设计都是为了体现均衡和谐的美感。
另外,在建筑的布局上,也讲究均衡和谐,建筑的主体和辅助部分要协调搭配,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融合天地人我国古代建筑把天地人三者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建筑的屋顶设计上常常采用斗拱结构,同时在檐口处加入飞檐和翘角等装饰,这些设计既可以加固屋顶结构,又能使建筑更加美观,同时也代表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天地的融合。
三、注重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不仅在建筑的外观上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就连墙壁、门窗以及地面都有精美的装饰。
这些装饰以花鸟、人物和传统纹样为主题,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建筑的结构部分,也常常加入一些装饰性的构件,比如斗拱的雕刻和建筑梁柱的彩绘等,使建筑更加华丽和美观。
四、注重空间的利用我国古代建筑对空间的利用非常注重,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建筑内外的景观和布局都能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深远感,形成了一种开阔、宁静的空间氛围。
建筑内部的装饰和摆设也是考究的,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使人在建筑中游走时能感受到空间的美感和变化。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在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通过建筑的构件、装饰和图案等来传达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建筑上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图案和雕刻,同时也会运用传统的典故和神话故事来进行装饰,使建筑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体现在均衡和谐、天地人融合、装饰注重、空间利用和传统文化体现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
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
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 纹饰而著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比拟,其烧 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 史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惟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 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轨制的完备 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
青铜器
•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 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 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 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 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 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 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 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 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 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 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 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人面鱼纹彩陶盘
• 这是半坡类型彩陶盆, 以简洁的点线面构成关 系,勾画出了完整的构 图形式。用斜线破面, 用直线进行分割,使得 画面疏密对比关系活现 于眼前。
• 庙底沟彩陶 •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 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 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 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 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陶器
•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 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 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
→ 化成天下
→
以文教化
俗常以文字、文学、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 ——梁漱溟
为文化,乃是狭义的。……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 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 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唐代陶瓷
隋唐时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长足发展的时期,唐代瓷器造型总的倾向是浑圆饱满, 不论是大件器物还是日常的小件器物都不例外,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小中见大,精 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事实上,北方地区邢窑以白瓷著称,南方地区则以烧制青瓷出名。至于陶器方面, 其烧制的工艺和艺术水平集中体现于唐三彩雕塑艺术的成熟与气魄,堪称中国古代 文化艺术篇章中耀眼的一页。
青瓷(越窑)
越窑瓷器的装饰方法,有刻画、画花、印花、堆贴等种类。 越窑瓷器的壶多为嘴短,有把手或大耳;杯则用小环耳作把,或有高足。很多都受 外来工艺文化的显著影响。如青釉凤头龙柄壶,造型别致,装饰繁缛,这都反映了 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的陶瓷工艺面貌。
பைடு நூலகம்
白瓷(邢窑)
宋代:平静淡雅朴素清秀的审美追求
宋代 崇尚风雅,追求逸情,强调自然情趣和意境,艺术风格朴素、清秀、闲逸。
明代:自由、健康、活泼的成熟风貌和浓重生活 气息
明代 风格既不同于宋的纤巧工细,又不同于元的粗犷豪放,而有质朴敦厚的特色 。
清代:保守、艳俗、做作、繁琐、软弱无力的病 态美
中国不同历史时代的审美观
商代:神秘肃穆、庄严凝重的美
商代早期 承袭了原始社会牧歌式的淳朴风格,造型简洁规整,纹饰趋向沉重 商代中后期
对自然世界的畏惧与神秘,使得器物更多体现祭祀颂功的功利,风格凝重华丽、 神秘狞厉
西周:理性与次序的美
西周早期 凝重反复、承袭商风 西周中后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设计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设计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中,并通过造物具体设计人们的物质生活方 式,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器 物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某种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即在具体的人的层面得到体现。 所以说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受着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无法脱离 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 统文化,不但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青铜器的繁荣的时期——春秋战国
春秋前期青铜器并没太突出的变化,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旧制,晚期青铜器制作上有 了很大提高,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出现了新工艺,品种发生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新工艺,如失蜡法、模印法、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 铸镶法等。 此时青铜器在日用杂器上得到很大发展,如镜、带钩、灯、炉车饰等。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主要有砍伐器、尖状器、刮削器等。主要是打制石器,做工相 当粗糙。
新石器时代
而新石器时代则是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了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石磨 盘等各种工具,并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传绳,以提高实用价值。
在石器时代,人们在获得原料后采取的加工工艺 主要有两种:第一、打制工艺,第二、磨制工艺
从“神话”向“人化”回归的西周青铜器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多从商王朝所获青铜工人也从商所俘,所制器物沿袭旧制或受商 影响,西周后期,逐渐形成时代风格,青铜铸造工艺和装饰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 展。周代青铜器制作目的: 1.多数是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器。 2.歌颂周王的美德。 3.对贵族功绩的赏赐。一方面抬高贵族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说明他们的统治是由 于祖先的余荫。如同商代一样,西周的青铜器中也存在大量的动物式人兽结合的造 型现象。
从造型上看原始彩陶外形轮廓普遍圆浑饱满,很少有挺拔刚劲的折线,器身大小比例符 合实用要求。从纹样上看,原始人已懂的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来塑造身边的事物,如植物 纹、动物纹、人物纹、几何纹等。同时彩陶纹饰也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规 律的认识和掌握:对比法、双关法、视点布局法。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 5 21 世纪, 世纪,止于公元前 ,始于公元前 黄河流域 分别有炊煮器、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 商、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 。
纹饰简朴、活泼舒展
春秋战国:推崇精巧富丽的繁饰之美
春秋战国 青铜器类与组合关系都发生新的变化,制作目的更加追求实用,分体铸造及焊 接技术都有了更大进步
秦汉:宏大统一的气势美
秦汉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反映在工艺美术上则是它的统一性和巨大性,体现了当 时开放、奔放的社会情态,艺术风格表现着一种张扬、流动的气息。
彩陶时代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利用火改变事物化学性质的第一次创举。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制 陶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就器型来看,有碗、壶、钵、罐、盆等。就装饰看, 有刻画、泥条堆贴,拍印、雕塑等手法,早期的陶器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功能上的实 用,而且考虑到了装饰及造型上的美观,其中最突出的是彩陶和黑陶。
魏晋南北朝:旷达风流而不羁的精神寄托
魏晋南北朝 人生苦旅使宗教艺术成为崇拜者寄托幽思的凭借,艺术作品弥补了前代抒情性 和叙事性的缺乏,体现了当时外来文化与士大夫文化的相互影响。
唐代:繁荣华丽多元化的审美追求
唐代 社会开放、极富活力和创造力,作品充溢着富贵、丰硕和华丽的氛围,艺术风 格讲究法度,装饰风格趋向规范和严谨。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 动物居多。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 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 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 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 "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 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 解差异使得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文化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打制工艺是最原始的方法,工艺较简单, 操作也较方便,磨制工艺是将石器表面 磨光,并磨出刃部,又把石材磨制成形, 这种,这在石器制作上是一种进步。
原始先民在石器制作造型手法上,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形式的发现和创造,体 现 了人类最初的艺术思维活动和朴素的审美观念,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石器造型符合人体尺度,逐渐倾向于小型化、合体化、装饰化。
邢瓷有“类银类雪”之称,釉白而微闪淡青。器形光素大方,不施纹饰。瓶口多广 口短颈,壶为短嘴,此外还有白瓷烛台、葵形盒等。器底多如璧形的宽圆圈,被称 为“玉璧底”。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它主要是 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 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 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在器皿上构成花朵、半点或几 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唐三彩。虽称为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 三种色釉。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孙浩钧 201405118
中国艺术设计具备的特征:
1.因地制宜 2.因才施艺 3.实用唯美 4.多样统一 5.象征寓意 6.等级差异 7.交流与融合
何谓文化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战国《易· 贲卦· 象传》
铁器时代
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战国时期铁质工具的出现标志着铁器时代到来, 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铁器坚硬、 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 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 产上广泛使用铁器。铁矿石由竖炉熔炼,得到铁水后直接用陶范铸造。早期的铸铁 都是高碳低硅的白口铁,性脆硬,易断裂。为使铸铁能制作生产工具,战国前期发 明了韧性铸铁,战国中期以后,铸铁器逐步取代铜、木、石、蚌器,成为主要的生 产工具,出土实物有犁铧、铲、镰、锄、斧、锛、凿等。
清代 腐朽的意识形态束缚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创造力,总体的艺术风格没有突破的一 直下滑,呈现没落颓废的特色 。
石器时代
石器是史前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石器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发展的测量器,也是 人类造型能力发展的指示物。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这时因为 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可以石头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时代主要分为两个时代:
二、形式 感的应用,石器制作和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固定形式进步到固定形式,从不整 齐进步到整齐, 从不对称进步到对称的演变过程, 人类由此总结出对称、 均衡、 圆满、 次序等美的规律,并应用到形的创造上成为形式美的法则。如石农具、石矛、石箭头
三、实用和审美的统一,实用性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石器的装饰是适应 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合目的性器物上的装饰不能影响 其使用效果,两者的统一才能 更好的表现石器的美,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如钻孔石器工具锛、铲、石网 坠、石纺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