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寓言故事课外阅读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普罗米修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普罗米修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普罗米修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
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个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

•能够理解并总结寓言故事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教学内容
•《普罗米修斯》的寓言故事。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运用情感理解、归纳总结故事内容。

4.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入寓言故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故事
•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跟读,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道德意义。

第三步: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蕴含的道德观念,每组学生分享心得。

第四步: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共同创作一个具有道德意义的小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五步:课堂总结
•教师对故事进行总结,强调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并进行反馈。

二、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故事《普罗米修斯》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和小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然而,反思发现教学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 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 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可以增加互动元素,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深化对故事道德意义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普罗米修斯》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情感与道德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未来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课堂互动与参与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寓言两则》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3k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寓言两则》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3k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3 寓言两则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更多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3.认识“滥、竽、郭、腮、腔、雅、彻、械”等 8 个生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等 10 个字。

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活用这两个成语。

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件。

3.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颐和园的简介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 年,1764 年建成,面积290 公顷(4400 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 年被焚毁,1866 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 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 年再次修复,2005~2006 年对佛香阁景区和长廊进行修复。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 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汇总5篇

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汇总5篇

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汇总5篇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学*,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它的几种构成方式,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培养学生运用歇后语进行说话的能力,体会运用歇后语的妙处。

3.通过学*,激发学生学*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积累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惯。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法:诵读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歇后语。

学生准备:1、收集健康有益的歇后语,将常用的歇后语整理出来。

2、写有半部分歇后语的纸条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师讲故事。

2、你发现老师今天讲的故事与往常的有什么不同?(生运用了好多歇后语)3、出示故事中的歇后语集体朗读。

二、学*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只说出前半截,用前半截来表示意思,而“歇”去或“隐”去后半截,就可以领悟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称它为“歇后语”。

过渡:我们学过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说出歇后语。

如:(课件出示)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学生读记这些歇后语。

(一)歇后语的三种构成形式:一类是故事,一类是比喻,一类是谐音双关。

1、故事类: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学生举例说几个歇后语2、比喻类:又分为喻事类和喻物类两种。

(1)喻事类:直接用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

(2)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22课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2课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2.《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微解读:与杞人交友《杞人忧天》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至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这则寓言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一直以来,这是本则寓言的“确定价值"。

作者运用夸张、荒诞的手法,将杞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人们总是站在一种优越感的角度,用嘲讽的态度鄙视着他。

然而,杞人真的就是这么一个不堪之人吗?杞人能思考到别人毫不关注的事,这是不是思维的敏锐和超前?杞人活在当下,却牵挂着未来的世界,这是不是忧患意识?朋友一番开导后,杞人并没有陷入忧虑之中无法自拔,而是“舍然大喜”,这是不是性格中的信赖与豁达?甚至有点可爱?散文家周国平先生的《杞人是一位哲学家》说:杞人并非庸人,而是哲学家。

因为,当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的时候,他的眼光却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灭的道理。

天,按常理不会毁灭,但常识是真理吗?哲学就是一门突破常识的科学。

(当然周国平先生只是站在文学的角度而不是科学的角度)。

本微课将用现代的眼光来评判、分析杞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微设计: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列子,战国时道家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郑国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列子》一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御风"的故事:相传他修道九年之后,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字词。

2、同桌释疑。

3、全班释疑。

教师引导难点字词:奈何:为何,为什么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样●口语运用:你奈我若何?●拓展: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4、学生熟读课文,点1生复述课文。

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通用17篇)

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通用17篇)

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通用17篇)四班级语文《井底之蛙》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熟悉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一个好玩的寓言故事,(指)——井底之蛙(读课题),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抽生说谁和谁做了什么)——青蛙和鳖在说自己的欢乐,青蛙最终转变了自己的看法。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朗读)(1)找句子生活在浅井中的小青蛙对现在的生活是相当满足的,由于它认为自己住的地方是世界上最舒适的,于是它就对来自东海的鳖——夸耀(板书),它在夸耀什么呢?是的,“生活在这里真愉快!”你觉得该怎么读这句话?——夸耀,自满读。

“这里”指的是——井里,再来读一读“我生活在井里真愉快!”生活在井里还能这么自信地说愉快呀,默读课文的第一段,边读边勾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青蛙的真愉快?(生读勾,师巡察,动笔勾画、批注,“真不错,许多孩子都会自己勾画重点语句了,并且还把重点词语都做了标注,这样就更清晰啦!”)“兴奋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适呀,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呢?——尽情,什么是“尽情”,读出你的感受,这样体会一下“我生活在这里真愉快,兴奋时……”“疲乏了……”可以在井壁窟窿里面安稳休息,从这个句子你感到了什么?——青蛙的满意与沉醉(我发现你还加入了自己的神态了呢,不错)。

“跳进井水中……”哪儿写到在井水中的愉快——绵软舒适,在稀泥里可以有绵软舒适的感觉,像踩在了棉花上一样。

“环顾……”没有谁能像我愉快,谁都比不上我的愉快,这种愉快是世界上谁都比不上的,所以当环顾四周的时候,小青蛙完全沉醉在这口井中了“而且,我独占一口井……”独占一口水井,那简直是井中之王呀,你能感受到此时的小青蛙是怎样的心情呢?——傲慢,知足感跃然纸上。

四年级寓言故事课外阅读公开课

四年级寓言故事课外阅读公开课

小故事大道理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2、运用恰当的方法阅读寓言故事,体会寓言的精妙之处,并从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3.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感受古代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世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用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自读课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抢答游戏:(请同学们看图,然后快速举手,可千万不要说出口,答对的同学有奖)2、刚才我们看到的词语都是什么?(对都是成语,也是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有深刻的意义)这样的故事叫寓言。

二、引入寓言寓言是什么?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里,这种文学样式就叫寓言。

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陀罗雪维支(俄)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其实除了同学们所知道的世界上还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呢!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克雷洛夫寓言》。

二、初步了解书籍1、简介《克雷洛夫寓言》的内容及作者。

《克雷洛夫寓言》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

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

其中《蜜蜂和苍蝇》《鹰和蜜蜂》(《狮子和蚊子》)。

(《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狗鱼》、《农夫和绵羊》、《农夫与河》、《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作者:伊·安·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

克雷洛夫的作品丰富了俄罗斯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称他是当时“最富有人民性的诗人”。

三、指导读好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一)同读一个故事,分享读书方法。

寓言四则优质公开课课件

寓言四则优质公开课课件

寓言四则优质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寓言四则,包括《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和《竭泽而渔》。

这四则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熟记四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 能够通过故事中的例子,学会理解和运用成语。

3. 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四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寓言故事动画,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理解四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 课堂讲解:讲解四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坏事。

2. 守株待兔:侥幸心理,难成功。

3. 亡羊补牢:及时反省,免更大损失。

4. 竭泽而渔: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答案: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能侥幸心理,要努力奋斗;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及时反省,避免更大的损失;竭泽而渔告诉我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考虑长远打算。

2. 作业题目:请用成语造句。

答案:他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锲而不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四则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更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寓言故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公开课课件

纪 昌 学 射
❖这个寓言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要求
1、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 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 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
2、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 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 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2.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纪昌是一个勤奋而一丝不苟,有毅力 和恒心,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人。
你认为纪昌取得成功的 原因是什么?
1.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2.要有认真虚心的学 习态度及决心、毅力 和恒心
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道理?
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 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 先练眼力。
结果
百发百中的射 箭能手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
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 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
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 像车轮一样。
纪昌向飞卫学( 射箭 ),飞卫首先让他 ( 用眼睛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 ),接 着让他(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然后开始( 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最后 纪( 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盯着他看了 看,心想:_他_实__在_太__讨__厌_了__!_有__病_我__自__然_会__治_, _用_不__着_他__啰_嗦__!_便一句话也不再说了。扁鹊 连忙退了出去。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
桓公:固执、傲慢、自以为是。
扁鹊治病
学了这则寓言我们知道了要防微杜渐,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
自读自悟
1、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2、运用恰当的方法阅读寓言故事,体会寓言的精妙之处,并从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3.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感受古代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世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用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自读课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抢答游戏:(请同学们看图,然后快速举手,可千万不要说出口,答对的同学有奖)
2、刚才我们看到的词语都是什么?(对都是成语,也是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有深刻的意义)这样的故事叫寓言。

二、引入寓言
寓言是什么?
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里,这种文学样式就叫寓言。

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陀罗雪维支(俄)
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其实除了同学们所知道的世界上还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呢!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克雷洛夫寓言》。

二、初步了解书籍
1、简介《克雷洛夫寓言》的内容及作者。

《克雷洛夫寓言》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

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

其中《蜜蜂和苍蝇》《鹰和蜜蜂》(《狮子和蚊子》)。

(《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狗鱼》、《农夫和绵羊》、《农夫与河》、《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作者:伊·安·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

克雷洛夫的作品丰富了俄罗斯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称他是当时“最富有人民性的诗人”。

三、指导读好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一)同读一个故事,分享读书方法。

1、据我调查发现,咱们同学们大部分都已经读到90页了,不过在看书之前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考尔德)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推荐129页的《蜻蜓和蚂蚁》
夏天阳光明媚,美丽的蜻蜓忘情地穿梭于林树和草丛之间,
那种阳光明媚,绿草为家,无忧无虑,不愁吃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冬天的田野里一片荒凉,好日子过完了,随之而来的是寒冷和饥饿,蜻蜓再也没有兴趣唱歌跳舞了,它整天满面愁容、闷闷不乐。

有一天,它爬到蚂蚁跟前说:“帮帮我吧,朋友!请你给我些吃的,让我进来暖和暖和
身子,暂借你的窝避寒过冬,春天一到我就走。


“朋友,我真的弄不懂,整整一个夏天你都在干什么?”蚂蚁严肃地说。

“夏天我干了很多事情啊!我整天整天在青草丛中,小树林里,歌唱跳舞、玩耍游戏,过得很充实啊”
“那么你……”
“我当时满不在乎,毫无顾忌,痛快地玩了一个夏天。


“哦,原来如此。

你的歌声多么悦耳动听,你的舞姿多么美丽动人呀!现在你仍然可以去尽情地唱歌跳舞呀!”
蜻蜓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3、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你从语文课内学到哪些读书方法?
(1、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摘好词妙句。

2、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板书:写感受) 4、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读书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看一看。

寓言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B、大部分寓言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C、寓言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说明;
D、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

(二)、运用课内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过渡:学了好方法,我们还要懂得运用。

现在就让我们带上这些好方法,来完成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这则寓言故事的读书笔记吧。

说说我的阅读收获:(1)、好词
(2)、好句(有什么体会)
(3)、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由故事展开想到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说一说。

2、学生自主阅读。

完成阅读卡
3、、汇报交流,学生结合所做的积累卡汇报读书所得。

四、小结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克雷洛夫寓言》,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更聪明、更智慧。

再给同学们推荐一个《拉·封丹寓言》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让读书成为习惯,(板书:读书要成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潜心阅读《克雷洛夫寓言》,让我们一起把书里蕴含的故事读得更深,更精,更细。

2、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希望同学们爱上阅读
(书山有路书香使人醉,学海无涯读书志更明。

让书籍引领我们成长,让知识为我们导航。

愿我们一生与好书为伴,体会乐趣,收获智慧。


五、板书设计
小故事大道理
摘好词妙句。

写感受
读书要成习惯
课外阅读记录卡
学生姓名:班级:
1. 读完时间:
2.读物名称:字数:字
3.出版社:
4.作者:
2. 读物的类别:
3. 这份读物的主要内容:
4. 阅读完这份读物,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5.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几个生字词,分别是:
6. 这份读物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优美句段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