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的加减法运算PPT

合集下载

2020版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2课件: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020版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2课件: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由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可得
uuur uuur DA=EA
EuuDur=1
uuur CA
1
uuur BD
22

1
uuur AC
1
uuur BD=
1
uuur uuur (AC+BD).
22
2
所以
DuuAu对r 应的复数为-
(61+8i-4+6i)=-1-7i.
2
所以向量 DuuAu对r 应的复数为-1-7i.
【方法技巧】 1.复数加减运算法则的记忆 (1)复数的实部与实部相加减,虚部与虚部相加减. (2)把i看作一个字母,类比多项式加减中的合并同类 项.
2.复数加减运算的关注点 (1)在进行复数减法运算时要注意格式,两复数相减所 得结果依然是一个复数,其对应的实部与虚部分别是 两复数的实部与虚部的差.注意中间用“+”号,如 z1=a+bi,z2=c+di,z1-z2=(a-c)+(b-d)i,而不是z1-z2 =(a-c)-(b-d)i.
复数的差z1-z2与


向量 OuuZuur1+
uuuur OZ2
=
uuur OZ
应 的坐标对应
向量 OuuZuur1- OuuZuu=r2 Zuu2uZur1的 坐标对应
【自我检测】 1.思维辨析(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复数的加法不满足结合律. ( ) (2)复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只适用于两个复数相 加. ( )
(2)
uuur CA
表示的复数.
世纪金榜导学号
【解题探究】1.典例1中z1,z2,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 可以构成一个什么图形? 提示:由z=z1-z2及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知,构成的是 一个三角形.

复数的四则运算(2个课时)(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复数的四则运算(2个课时)(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i2021 i45051 (i4 )505 i i
2i 5 5
55
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集内的解
x2 2x 1 0在复数集内的解: 析 : (2)2 4 1 (1) 8 0, 配方得(x 1)2 2 ( 2 )2
x 1 2, x 1 2.
求根公式: x 2 8 1 2
②若 b2 4ac 0, 方程系数化为1得x2 b x c 0,
aa
配方得(x
b )2 2a
b2 4ac 4a2
[(b2 4ac)] 4a2
[(b2 4ac)]i2 4a2
x b 2a
(b2 4ac) i, x
b
2a
2a
b2 4ac i b 2a
b2 4ac i 2a
(1)z 1; (2)z i; (3)z (2 i) 复数加减法→对应向量加减法
(1)记OZ1 (1,0),则z 1对应的向量是OZ OZ1 OA1.
(2)记OZ2 (0,1),则z i对应的向量是OZ OZ2 Z2Z.
(3)记OZ3 (2,1),则z (2 i)对应的向量是OZ OZ3 OA2.
y
y
A2
y
Z A1
Z
Z
Z2
Z3
Z1
x
x
x
[例6]复数z满足 | z i | 2,求复数z对应的点Z在复平面内的轨迹. 析 : 设i对应的点Z1(0,1).
| z 1|| OZ OZ1 | | Z1Z | 2
即Z与Z1(0,1)的距离为2. 点Z的轨迹是以(0,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
[变1]复数z满足| z i | 1 3i,求复数z对应的点Z 在复平面内的轨迹. 析 : 即 | z i | 2. (同上)

2020版高中数学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5.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课件北师大版选修2_2

2020版高中数学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5.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课件北师大版选修2_2

【解析】(1)因为A,C对应的复数分别为3+2i,-2+4i, 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 OA与OC 表示的复数分别为3+ 2i,-2+4i. ①因为 AO=-OA,所以 AO 表示的复数为-3-2i.
②因为 CA=OA-OC, 所以 CA表示的复数为(3+2i)-(-2+4i)=5-2i. ③因为 OB=OA+所O以C, 表示O的B 复数为(3+2i)+ (-2+4i)=1+6i.
即(x,y)-(1,2)= (-1,-2)-(-2,1), (x-1,y-2)=(1,-3),
所以
x y
1 1解, 得
2 3,
x 2, y 1.
故点D对应的复数为2-i. 若BC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则AC B同D,理, 得点D对应的复数为-4-3i. 若AB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则CA B同D,理, 得点D对应的复数为5i.
所以|z|i+z= x2+y2 i+x+yi= x+( x2+y2+y)i
=1+3i,所以
x=1,
x2 y
2+y=3
所以z=1+ 4 i.
3
答案:1+ 4 i
3
x=1,
解得
y=
4 3
,
2.原式=4i+(1-3i)=1+i.
【内化·悟】 1.若z1=a+bi,z2=c+di,则z1±z2如何计算? 提示:根据复数运算法则:z1±z2=(a±c)+(b±d)i.
【思维·引】1.复数z=a+b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向量为 OZ =(a,b).
2.利用向量相等或对称性,求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

复数的乘、除法运算及几何意义 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复数的乘、除法运算及几何意义 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1) x2 2 0; (2) ax2 bx c 0,其中a, b, c R,且a 0, b2 4ac 0.
课堂练习 教材P80练习
1. 计算: (1)(7 6i)(3i);(2)(3 4i)(2 3i);(3)(1 2i)(3 4i)(2 i). 2. 计算:
(1)( 3 2 i) ( 3 2 i) ;(2)(1 i)2;(3)i(2 i)(1 2i).
化简后就可得到上面的结果.这与作根式除法时的处理是很类似的.
2
PART TWO
例题精讲
例3: 计算(1-2i)(3+4i)(-2+i). 解析: (1-2i)(3+4i)(-2+i)=(11-2i)(-2+i)=-20+15i. 例4:计算(1) (2+3i)(2-3i); (2) (1+i)2. 解析: (1)(2+3i)(2-3i)=22-(3i)=4-(-9)=13.
= (ac-bd)+(ad+bc)i. 即 (a+bi)(c+di)= (ac-bd)+(ad+bc)i 注意:两个复数的积是一个确定的复数.
知识点一 复数的乘法运算
问题1 规定了复数乘法运算法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复数的积是个什么数?它的值唯一确定吗? (2)当 z1 ,z2 都是实数时,与实数乘法法则一致吗? (3)运算中的实质是什么?类似于实数的哪种运算方法?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且唯一确定, 运算中与实数的乘法法则保持一致,类似于两个多项式相乘
知识点一 复数的乘法运算
问题2 复数的加法满足实数运算中的运算律,那么,复数的乘法是 否满足实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呢?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第二册同步课件:7.2.1 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第二册同步课件:7.2.1 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
A. 5
B.5
C.2 5
D.10
【解析】选B.依题意知,AC 对应的复数为(-4-3i)-(-1+i)=-3-4i,因此i)-(3i+1)+(2-2i)的结果为
()
A.5-3i
B.3+5i
C.7-8i
D.7-2i
【解析】选C.(6-3i)-(3i+1)+(2-2i)=(6-1+2)+(-3-3-2)i=7-8i.
2.设z1=3-4i,z2=-2+3i,则z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
对任意z1,z2,z3∈C,有 ①交换律:z1+z2=_z_2+_z_1_. ②结合律:(z1+z2)+z3=z1+(z2+z3).
【思考】 若复数z1,z2满足z1-z2>0,能否认为z1>z2? 提示:不能,如2+i-i>0,但2+i与i不能比较大小.
2.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1)如图所示,设复数z1=a+bi,z2=c+di(a,b,c,d∈R)对应的向量分别为OZ1
【思路导引】(1)根据点O,A,C的坐标,应用求向量坐标的方法求出 AO,BC ,CA 的坐标,然后转化为复数.
(2)根据复数与向量的关系,利用向量法求向量 OB的坐标.
【解题策略】 用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解题的技巧
(1)形转化为数:利用几何意义可以把几何图形的变换转化成复数运算去处理. (2)数转化为形:对于一些复数运算也可以给予几何解释,使复数作为工具运用 于几何之中.
相加得虚部.
(3) ×.复数的加减法满足结合律.

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PPT

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PPT
3.2.1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 及其几何意义
1.
有序实数对(a,b)
一一对应
复数z=a+bi
直角坐标系中的点Z(a,b)
(数)
(形)
一一对应 向量 OZ
一一对应
2.复数与其相对应的向量的模相等,即: 对应平面向量OZ 的模|OZ |,即复数 z=a+bi在复
平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
(5). z 1
点( x, y)到点(0,1)的距离
练习:
1.若复数z满足z 1 z 1 ,求z 1的最小值。
z 1 min 1
2.若z1 1, z2 2,求z1 z2 的最值。
z1 z2 max 3, z1 z2 min 1
y
(x, y)
B
y
2
1
A
(1,0) o (1,0) x
1.复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1)运算法则:设复数z1=a+bi,z2=c+di,
那么:z1+z2=(a+c)+(b+d)i; z1-z2=(a-c)+(b-d)i.
即:两个复数相加(减)就是实部与 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
(2)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即对任何z1,z2,z3∈C,有
所以
| z | = a2 b2
问题: 复数的模为一实数。则复数的模可以
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那么,复数本身是否也可以进行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呢?
1.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即:
z1+z2=?
z1-z2=?
2.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3.特别的:z1 z2 的几何意义。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的取值范围是[0,2].
二、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1.复数的加法可以按向量的加法法则进行, 即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两个复数的差z1-z2(即OZ1-OZ2)与连结 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设复数z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Z1、Z2, 则Z1、Z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d=|z1-z2|. (2)以复数p的对应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 |z-p|=r.
故z+3-4i的对应点的轨迹是以3-4i的对应点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
三、小结:
1.复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是复数集中最基本的运算, 可结合多项式运算记忆法则,运算过程中应善于利用 共轭复数及模的概念与性质,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2.复数的模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是复数问题几何化的 保证,必须熟练把握. 3.复数轨迹问题的求法有二: (1)设轨迹上任一点,对应的复数为z=x+yi(x,y∈R),把 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中的求轨迹问题. (2)直接建立轨迹上的点Z对应的复数z的方程,据方程 所呈现的几何特征给出轨迹形状.
(3)以复数z1、z2的对应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方程为:|z-z1|=|z-z2|.
(4)方程|z-z1|+|z-z2|=2a,当|z1-z2|<2a时表示以z1、z2 的对应点为焦点,2a为长轴长的椭圆; 若|z1-z2|=2a,则以z1、z2的对应点为端点的线段. (5)方程|z-z1|-|z-z2|= 2a,当|z1-z2|>2a时表示以z1、 z2的对应点为焦点,2a为实轴长的双曲线.若|z1-z2| =2a,则表示两条射线. 4.复数模的两个重要性质:
4.根据复数差及模的几何意义可知,两复数差的模即为 其在复平面内对应的两点间距离,所以解析几何中,凡 是用距离定义的曲线,其方程都可用复数的形式来表 示,如圆、椭圆、双曲线、线段及其垂直平分线等.

12.2第1课时复数的加减与乘法运算-【最新版】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12.2第1课时复数的加减与乘法运算-【最新版】苏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探 究
(3)已知复数 z 满足|z|+z=1+3i,求 z.
时 分






·
返 首 页
17
·








·


新 知
(1)1+i [13+12i+(2-i)-43-32i=13+2-34+12-1+23i
素 养

作 探
=1+i.]
课 时








返 首 页
·
18
·



(2)[解] 法一:设 z=x+yi(x,y∈R),
提 素


①复数的乘法法则




设 z1=a+bi,z2=c+di(a,b,c,d∈R),

时 分
释 疑
z1z2=(a+bi)(c+di)=_(_a_c_-_b_d_)_+__(a_d_+__b_c_)_i ______.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
8
·





②乘法运算律



·
探 新
对于任意 z1,z2,z3∈C,有

复数仍是它本身.
返 首 页
·
10
·





思考: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的乘法有何不同?



·


新第1课时 复数的加减与乘法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 错误
性质:若z为纯虚数,则z z 若z1, 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 z2 R
2020/4/5
7
例:根据下列条件,求复数z : z | z | 2 i
法一:设z a bi(a, b R) a bi | a bi | 2 i即a bi a2 b2 2 i
a
a2 b2 2
2020/4/5
1
复数的加法运算:
如果两个复数z1 a bi,z2 c di(a, b, c, d R) 则定义:z1 z2 (a c) (b d )i 容易验证:z1 z2 z2 z1 (z1 z2) z3 z1 (z2z3 )
复数的加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即两个复数的和对应两个向量的和, z1
符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z1 z2 z2
2020/4/5
2
例:已知实数a, x, y满足a2 (2 i)a 2xy (x y)i 0, 求点(x, y)的轨迹 原式 a2 2a 2 xy (a x y)i 0
a2 2a 2xy 0
ax y0 由第二式得:a y x代入第一式,得: ( y x)2 2( y x) 2xy 0
2020/4/5
9
例 : 已 知 关 于x的 方 程x2 (2 i) x 4ab (2a b)i 0
(a, b R) (1)当 方 程 有 实 根 时 , 求 点(a, b)的 轨 迹 方 程 (2) 求 实 根 的 范 围
(1)设实根为x,则x2 2x 4ab 0 (1) x 2a b 0 (2)
2. | z || z |
3.z1 z2 z1 z2 4. || z1 | | z2 ||| z1 z2 || z1 | | z2 |
2020/4/5
5
例:求证:一个复数z a bi(a, b R)是实数的充要 条件是z z 充分性 设复数z a bi(a,



示Z1
Z

2

z1
z1 z2
即| z1 z2 || (a c) (b d )i |
z2
(a c)2 (b d )2
2020/4/5
4
共轭复数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 则称为共轭复数 即:z a bi, z a bi(a, b R)互为共轭复数 性 质 :1.互 为 共 轭 复 数 所 对 应 的点 关 于 实 轴 对 称
即a bi a bi b 0 复 数z是 实 数 必要性
设复数z a bi(a, b R)是实数,则b 0 a bi a bi z z z z是复数z为实数的充要条件
2020/4/5
6
例:判断对错: (1)z z z为 纯 虚 数 (2)z1 z2 R z1,z2互 为 共 轭 复 数
把x b 2a代入(1)式得:(b 2a)2 2(b 2a) 4ab 0
整理得:(2a 1)2 (b 1)2 2
(2)把b x 2a代入(1)式得:x2 2x 4a( x 2a) 0 整理成关于a的方程得:8a2 4ax x2 2x 0
16x2 4 8 ( x2 2x) 0 x [4,0]
(1)z所对应的点表示以(0,2)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z所对应的点表示以(0,2)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2)表示以(1,0), (1,0)为焦点,4为长轴的椭圆
(3)表示以(5,0), (5,0)为焦点,8为实轴长的双曲线左支
(4)表示以(2,0), (0,-2)为端点的线段的中垂线
2020/4/5
12
r
2、如果复数z对应着复平面上的点Z(x,y), 一些常用曲线的复数形式的方程为:
(1)方程 z z0 r 表示以z0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2)方程 z z1 z z2 表示线段Z1Z2的垂直平分线;
(3)方程 z z1 z z2 2a (2a Z1Z2 ) 表示以Z1、Z2为焦点,2a为长轴的椭圆;
例:若复数z满足 | z 3 4i | 1,则z所对应点的集合是 什么图形?
表示以(3,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2020/4/5
11
例:满足下列条件的复数z对应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1) | z 2i | 1 (3) | z 5 | | z 5 | 8
(2) | z 1 | | z 1 | 4 (4) | z 2 || z 2i |
x, y互为共轭复数 x y, xy R
( x y)2 4 x y 2
3
xy
6
xy 2
Re( x) 1
且xy | x |2 Im(x) | x |2 (Re(x))2 1
x 1 i, y 1 i或x 1 i, y 1 i 或x 1 i, y 1 i或x 1 i, y 1 i
整理得:( x 1)2 ( y 1)2 2
轨迹是以(1,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2020/4/5
3
复数的减法运算:
如果两个复数z1 a bi,z2 c di(a, b, c, d R)
则定义:z1 z2 (a c) (b d )i
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 z1 z2 | 表 示 两 点Z1,Z2
b 1
法二:z 2 | z | i
a
3 4
b 1
z 3 i 4
| z |2 (2 | z |) 2 1 4 4 | z | | z |2 1
4 | z | 5 | z | 5
4
z 2 | z | i 3 i
2020/4/5
4
8
例:已知x, y互为共轭复数,且(x y)2 3xyi 4 6i, 求x, y
2020/4/5
10
例 : 若 复 数z对 应 点A, 说 出 下 列 复 数 模 的 几何 意 义 : (1) | z 1 | (2) | z 2 i | (3) | z 2i | (4) | z 1 i | (1)表示A到点(1,0)的距离 (2)表示A到点(2,1)的距离 (3)表示A到点(0,2)的距离 (4)表示A到点(1,1)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