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黏土小组教案

合集下载

粘土创意大班教案

粘土创意大班教案

粘土创意大班教案教案标题:粘土创意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粘土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2.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粘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粘土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利用粘土创作不同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1. 粘土材料:各种颜色的粘土、切割工具、模具等。

2. 教具:投影仪或白板、幻灯片或图片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粘土创作指导书、示范作品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示范作品展示粘土创作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粘土创作的可能性和意义。

探究:1. 介绍粘土的基本知识,如材料特性、保存方法等。

2. 示范粘土的基本塑造技巧,如揉捏、搓圆、压平等。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基本技巧,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拓展: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主题的粘土作品,如动物、植物、建筑等。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创作符合主题的作品。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

展示: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进步。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粘土创作,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利用粘土创作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剧场表演。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3. 进行小组或班级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粘土创作比赛或展览,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2. 鼓励学生利用粘土创作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如制作地理模型、历史场景等。

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粘土社团教案

粘土社团教案

粘土社团教案以下是一个关于粘土社团的教案,旨在通过手工艺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技能。

这个教案主要适用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

## 粘土社团教案:创意陶艺手工###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2. 提升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和技能。

3. 通过团队协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 材料准备:1. 不同颜色的空气干燥粘土2. 制作陶艺所需的工具:刀、擀面杖、雕刻工具等3. 手工艺术用的涂料和刷子4. 一些可以用于装饰的小饰品### 课程安排:#### 第一堂课:认识粘土1. 介绍粘土:简要介绍粘土的种类和用途。

2. 安全操作:强调在使用刀具和工具时的安全操作规范。

3. 示范技巧:示范基本的搓揉、捏、擀平等基本粘土技巧。

4. 练习时间:学生动手操练基本技能。

#### 第二堂课:制作小动物1. 主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制作小动物。

2. 示范:示范如何用基本的粘土技巧制作小动物的形状。

3. 学生动手:学生根据示范尝试制作自己的小动物。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彼此的作品,讨论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困难。

#### 第三堂课:创作个性化陶艺1. 主题介绍:鼓励学生通过自由创作表达个性。

2. 激发灵感:展示一些陶艺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自由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制作个性化陶艺。

4. 互动展示:学生互相展示并解释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

#### 第四堂课:装饰与涂色1. 介绍装饰:讲解不同的装饰方法,如雕刻、刻画等。

2. 学生操作:学生使用工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装饰。

3. 涂色:学生使用手工艺术用的颜料对陶艺进行涂色。

4. 展示作品:学生展示完成的作品,并分享装饰和涂色的设计理念。

#### 第五堂课:团队合作项目1. 介绍团队项目:启动一个小组项目,鼓励学生协作制作一个大型的陶艺作品。

2. 分工合作: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制作一个主题相关的陶艺作品。

3. 讨论与完善:学生讨论并完善整体作品的设计和形象。

初中粘土社团活动教案

初中粘土社团活动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粘土社团活动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粘土的基本特性,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粘土的基本特性及制作方法。

2. 创意粘土作品的制作。

3. 团队协作完成粘土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粘土的基本特性,如可塑性、粘性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粘土制作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对粘土制作的兴趣。

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粘土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揉、搓、压、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掌握基本制作方法。

三、创意粘土作品制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意主题,如“动植物世界”、“建筑风光”等。

2.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粘土制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四、团队协作完成粘土作品(10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品。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完成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团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3. 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技能掌握、团队协作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粘土制作的兴趣和爱好。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增强。

大班超轻粘土小组作品教案

大班超轻粘土小组作品教案

大班超轻粘土小组作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超轻粘土创意指导》教材第四章“小组合作,共创大作”部分,详细内容涉及超轻粘土的基本技法,颜色搭配,以及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主题作品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超轻粘土的基本塑形技巧和颜色搭配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超轻粘土的基本塑形技巧和颜色搭配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沟通,协作完成一个有主题、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轻粘土、色彩盘、调色刀、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套超轻粘土、色彩盘、调色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大班超轻粘土作品,引发学生兴趣,进入课堂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超轻粘土的基本塑形技巧、颜色搭配原则,以及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20分钟):a. 小组讨论,确定作品主题和分工。

b. 学生按照分工,运用所学的塑形技巧和颜色搭配,进行创作。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帮助。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a. 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超轻粘土基本塑形技巧2. 颜色搭配原则3. 小组合作方法与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超轻粘土作品,主题自定。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品具有创意,颜色搭配合理,体现团队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超轻粘土的塑形技巧,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2. 小组合作的作品创作与评价。

3.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操作环节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发展。

创意小屋粘土教案

创意小屋粘土教案

创意小屋粘土教案教案标题:创意小屋粘土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2.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1. 理解创意小屋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使用粘土进行手工制作;3. 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创造多样化的小屋设计;4. 学习如何合作与分享创意。

教学准备:1. 粘土材料(不同颜色的粘土、刀具、模具等);2. 创意小屋的图片或模型作为参考;3. 小组合作的桌面和座位。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展示创意小屋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创意小屋的概念和特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讲解和示范(10分钟)1. 介绍使用粘土进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揉捏、搓圆、压扁等;2. 示范如何使用不同形状的模具和刀具进行粘土的切割和雕刻;3. 示范如何运用不同颜色的粘土进行创意小屋的设计。

步骤三:小组合作制作(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2.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制作小屋的不同部分,如墙壁、屋顶、窗户等;3.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创意和技巧;4. 教师在小组中巡视,提供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创意小屋;2. 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经验;3.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所学的技巧和经验;2.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并提出改进的建议;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其他创意小屋,如动物小屋、植物小屋等;2. 引导学生运用粘土以外的材料进行小屋的制作,如纸板、木材等;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工艺品市场,拓展他们的创意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2. 评价学生的创意和设计能力;3.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和改进。

粘土创意手工课程教案

粘土创意手工课程教案

粘土创意手工课程教案教案标题:粘土创意手工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2. 提高学生的手工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4. 通过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粘土进行基础造型;2. 学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粘土进行细节装饰;3. 学会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粘土创作;4. 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教学准备:1. 粘土材料(各种颜色和质地的粘土);2. 创意工具(刀、剪刀、模具等);3. 参考资料(关于粘土创意手工的书籍、图片或视频);4.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展示一些粘土创意手工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粘土创作的兴趣;3. 与学生讨论粘土的特点和用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粘土的经验和想法。

主体活动:1. 第一步:基础造型a. 向学生展示基础造型的技巧和步骤,如球状、圆柱状、长方体等;b. 让学生跟随示范,使用粘土进行基础造型练习;c.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造型,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2. 第二步:细节装饰a. 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不同颜色的粘土进行细节装饰,如眼睛、嘴巴、花纹等;b.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粘土进行细节装饰,创作自己的作品;c. 鼓励学生在装饰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3. 第三步:工具和材料的运用a. 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粘土工具和材料,如刀、剪刀、模具等;b.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进行粘土创作,发挥创意;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心得和体会。

4. 第四步:作品展示和评价a.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b. 鼓励学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提出对课程的改进意见;3. 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制作礼物或装饰物。

超轻粘土课程教案

超轻粘土课程教案

超轻粘土课程教案篇一:创意黏土小组教案创意黏土小组第一课: 神奇的超轻黏土第二课: 我的书房我做主第三课:大家来当“ 泥人张”(一)第四课:大家来当“ 泥人张”(二) 第五课: 面具设计师第六课: 春天来了第七课: 果园大丰收第八课: 动物总动员之小鸡快跑第九课: 动物总动员之欢乐森林第十课:海洋探险------奇特的深海鱼第十一课: 海洋探险------欢乐潜水艇第十二课: 舌尖上的中国----------馋嘴小吃第十三课: 舌尖上的中国---------面点大师第十四课: 茶韵飘香------茶器具的制作第十五课: 中国印中国结,我的中国心第十六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节的礼物创意超轻黏土制作神奇的超轻黏土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的兴趣.2、认知目标:了解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手捏法、泥条法.3、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 教学准备:1、教具:范例(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 超轻黏土原料2、学具:超轻黏土、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材料的特殊点:学生通过对炫彩弹性小球以及花篮的赏玩,发现小球有较好的弹性,这是以前用橡皮泥制作小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还能发现,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东西很轻,比用橡皮泥制作同样体积的物品要轻很多.二对材料的特点进行体验活动 1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1) 感知材料有很好的色彩调和作用只用红黄兰白黑五种基本色,就可以调出你想要的其他颜色学生尝试进行调制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尝试制作有渐变效果的超轻黏土.比一比,谁的效果好 2) 超轻黏土造型方法的介绍媒体演示方法:手捏法。

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泥条法。

即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保留形态的泥条。

大学生创意手工粘土教案

大学生创意手工粘土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粘土的基本特性,掌握粘土的基本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粘土的基本特性及制作方法。

2. 创意手工粘土的制作。

教学难点:1. 创意手工粘土的设计与制作。

2. 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

教学准备:1. 粘土、模具、工具、颜料等材料。

2. 教室布置:展示区、作品展示墙、讨论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粘土的基本特性及在我国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粘土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粘土制作方法1. 教师演示粘土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揉、搓、捏、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巧。

三、创意手工粘土设计1. 教师讲解创意手工粘土的设计原则,如色彩搭配、形状设计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创意手工粘土作品。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创意手工粘土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作品展示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创意手工粘土作品。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二、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强调粘土制作技巧和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拓展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粘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家居装饰、礼品制作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创意方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粘土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评价学生设计的创意手工粘土作品,关注其色彩搭配、形状设计等方面。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关注其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粘土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教学环境安全。

2. 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意黏土小组第一课: 神奇的超轻黏土第二课: 我的书房我做主第三课: 大家来当“ 泥人张”(一)第四课: 大家来当“ 泥人张”(二)第五课: 面具设计师第六课: 春天来了第七课: 果园大丰收第八课: 动物总动员之小鸡快跑第九课: 动物总动员之欢乐森林第十课: 海洋探险------奇特的深海鱼第十一课: 海洋探险------欢乐潜水艇第十二课: 舌尖上的中国----------馋嘴小吃第十三课: 舌尖上的中国---------面点大师第十四课: 茶韵飘香------茶器具的制作第十五课: 中国印中国结,我的中国心第十六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节的礼物创意超轻黏土制作神奇的超轻黏土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的兴趣.2、认知目标:了解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手捏法、泥条法.3、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教学准备:1、教具:范例(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 超轻黏土原料2、学具:超轻黏土、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材料的特殊点:学生通过对炫彩弹性小球以及花篮的赏玩,发现小球有较好的弹性,这是以前用橡皮泥制作小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还能发现,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东西很轻,比用橡皮泥制作同样体积的物品要轻很多.二对材料的特点进行体验活动1 制作炫彩弹性小球1) 感知材料有很好的色彩调和作用只用红黄兰白黑五种基本色,就可以调出你想要的其他颜色学生尝试进行调制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尝试制作有渐变效果的超轻黏土.比一比,谁的效果好2) 超轻黏土造型方法的介绍媒体演示方法:手捏法。

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泥条法。

即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保留形态的泥条。

.泥板法。

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挖空法: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

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3) 利用各种技法进行:拉、捏、搓、卷、压、插、接、贴,制作炫彩弹性小球比一比,谁制作的小球在外观色彩方面效果好4)利用.泥条法制作小花篮,可以用单股条泥来制作,也可以利用双股泥条来制作比一比,谁制作的小花篮在造型上更有创意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制作制作主题有两点,可以选择一个:创意球球笔:在小球的两端进行钻孔,一端连上一小段圆珠笔笔芯(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芯,)装有笔芯的一头可以插入另一个小球没有笔芯的一端,这样用5至6个小球笔,可以拼接成一支可以随时更换颜色的拼插笔即时贴布告小花篮小花篮可以放置即时贴,也可将提醒帖粘在小花篮上,成为提示板.四延伸同学们回家可以思考:用今天所学的超轻黏土制作方法还可以制作哪些好玩又有实用性的物品.创意超轻黏土制作我的书房我做主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书房里的笔筒等学习用品,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1.认知目标:学习用泥椎拍打制作泥板并卷曲成泥筒的技能。

2.实践目标: 会用泥条、泥球、印、刻等技能,大胆装饰笔筒,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活动准备:1.笔筒范例若干2.泥、泥工板、泥槌、泥刀等,辅助材料(花片、回形针等)活动过程:一课件出示各种笔筒1 有序的观察笔筒,说说笔筒的构造2 领略不同风格笔筒的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二示范笔筒的制作方法方法一:1)取块超轻黏土放板中,那起泥槌轻轻拍,来来回回有序拍,拍的匀来拍的平.2)然后拿起泥工刀,划出方方小泥板,卷卷卷,卷出一个泥筒来,3)小心把它连接好,捏一捏,摸摸平,最后再把底儿做,泥筒装在底板上,记着还要连接好.4)可是笔筒还不漂亮,怎样使它更漂亮呢?启发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

方法二:利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笔筒,这种方法能使笔筒的底部和笔筒主体浑然一体.三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制作教师在巡视时提醒学生轻轻地、向两边拍打泥。

指导学生进行泥板连接。

鼓励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大胆装饰。

四活动评价请学生讲述自己的制作方法,参观同伴的作品,评选喜欢的笔筒。

五拓展活动思考:在书房还有哪些用品可以利用超轻黏土来制作? 学生可以制作重要事件提醒板以及配套的有趣的磁铁:1)选择一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铁片,在铁片的四周用超轻黏土包裹,并进行装饰,这样,一块提示板就制成了.或者用厚的卡纸制作提示板,可以用超轻黏土进行装饰.2)利用超轻黏土制作出小巧的造型,大约一元银币大小,然后在作品后面黏上吸铁石,或大号回形针.3)如果用铁片制作提示板,那么配套的固定夹就是吸铁石,如果用厚的卡纸制作提示板,配套的就是大号回形针制作的固定夹.创意超轻黏土制作大家来当泥人张(一)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人物泥塑造型欣赏制作课。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传统和现代泥塑娃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人物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捕捉人物简单动态造型及表情的主要特征,学习揉、搓、捏、压、挖、堆塑、用综合材料等泥塑的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2.认知目标: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3 .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学生的准备:各种辅助材料及超轻黏土.教学过程一感受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1 课件出示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特别是关于泥人张的故事2 师出示一块超轻黏土,以及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超轻黏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二学生分小组,探索如何制作泥娃娃1 分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2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3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4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教师归纳。

5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6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7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

三评价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四 .拓展学习:刚才我们制作的是可爱的泥娃娃,如何制作慈祥的老爷爷老奶奶造型呢?学生探讨,发现面部周围以及添加老花眼镜拐杖可以让老爷爷老奶奶的造型生动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玩偶造型.创意超轻黏土制作大家来当泥人张(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认知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实践目标: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教学准备(学生)超轻黏土(红、黄、蓝、黑、白色)一套。

(教师)超轻黏土一套,课件,超轻黏土实物,超轻黏土人物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本堂课制作重点1.课件展示、欣赏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夸张的艺术手法及审美特征。

(1)课件播放“长江七号”影片主角“七仔”的各种夸张表情,感受夸张的风趣性、幽默性。

(2)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

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

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

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

(3)揭示课题《夸张的脸》二观察、探究(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

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

明星漫画头像。

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三制作表情夸张的面部1) 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

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

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

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

学习橡皮泥表现人脸作品技法:色彩变化,如红加黄加白变色。

形变化,团、搓等,用添加组合方法泥塑成型,强调立体感。

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3) 学生大胆独立尝试,用超轻黏土漫塑人脸创作活动。

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

学生独立尝试。

四作品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面具设计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欣赏,学生了解三星堆以及中国民俗中的面具,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2、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分析,学生了解喜怒哀乐带给人面部五官的变化,并能初步运用泥塑造型的方法(捏、抹)进行面具制作;3、实践目标:通过尝试制作,学生能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一张有情感特征的面具;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 教师出示“喜怒哀乐”的提示,要求学生分组模仿四种表情,并分析五官变化。

2、出示夸张的人物面部图片。

教师介绍:这种把五官无限夸大来进行一种表情表现的方式,叫做夸张。

板书:夸张。

3、出示三星堆人物面具图片,介绍:它们并不是外星人,它们来自四川的三星堆考古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古人们把人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张张各具特色的面具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