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双关的定义及用法,“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
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华南虎》,引出作者牛汉。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补充:诗坛硬汉,“牛汉就是时代浪涛中的坚强者,是当代不平静诗坛的硬汉。
”2、字词酷似红薯掺和马鬃磨蹭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泪水盈眶脊背哄堂大笑三、整体探究,回答问题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人物关系。
2、概括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分析人物形象。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1、人物是“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和“弄不成”。
2、人物形象: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老师:厚道糊涂;二黄毛:性耿木讷。
3、“我”的第一本国文课本。
四、关键句理解,探究主旨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明确:荒寒:生活艰苦沉重、物质精神贫困快乐和梦幻: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明确:这本国语课本是“我”求知的第一本书,也指这一本书中包含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这是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当时的苦难,不能忘记苦难中的快乐和温情。
3、“我的第一本书”中的“本”如何理解?修辞手法:双关概念:课时练P12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情)我失骄杨君失柳。
丽声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第二级B3 The Hen in the Den 教学设计

-What happened?
2.带着问题独立阅读故事。
-Do you think the hen will go to thepen?
-What will the hen do in thepen?
-What’s in the nest?
-How many eggs are there?
《丽声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第二级)
The Hen in the Den教学设计
外研社培训师但清瑶
一、教学目标
•掌握押韵音-en。
•能够听辨、认读、识别以-en结尾的单词。
•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朗读故事并理解大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押韵音-en。
•能够听辨、认读、识别以-en结尾的单词。
三、教学用具
•绘本
•课件
四、
Step 1热身
1.情境导入
提问建议:
-What is the boyholding?
-What’s inside thebasket?
-Whoseeggs?
-What is the girldoing?
-Where do they geteggs?
-Where do we geteggs?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音素意识和听辩音素的能力,加强练习押韵音
-en。同时,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Have you ever got eggs from thenest?
-Blend /e/ and /n/(音+形)
2.给出四幅图片并说出对应的单词,让学生辨音,将不含有-en发音的单词图片找出来。(音+义)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记叙文的写作和写作顺序。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激活生活,感悟课文的父子深情,同学深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内心的复杂的,了解那苦难的生活。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品评重点语句,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方法1.阅读法2.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还记得你看过的第一本书吗?(一般来说不记得了,如果有记得的,就和他一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2.但是我们现当代著名诗人——牛汉(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确深深的记得自己所读的第一本书。
(请同学翻开课本,一起齐读课文上的方框里文字)二.新授:1.为什么作者会对第一本书那么念念不忘呢?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有一个什么样的动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三遍,思考课后的)2.给生字词正音。
幽(yōu)默凄(qī )惨(cǎn)奥(ào)秘(mì)翻(fān)来覆(fù)去磨磨蹭(cèng)蹭3.“我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4.“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用白纸帮我们补好内容又装订好送给我和乔元贞。
)5.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念念不忘这本书?(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再作总结:里面饱含着父子之情——父亲对我学习的关心,对我朋友的同情,帮我补写课本并装订好送我和我的同学,带我去崔家庄小学念……;也饱含着同学之爱——把自己的书分半本给乔元贞;还有作者难以忘怀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难得的童趣。
)6.你读了作者的故事觉得辛酸,想笑却笑不出来,很沉重吗?为什么?(生活太苦了,条件太差了,作者那时的生活太可怜了。
巧抓教学线索,高效利用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I 【 教 学 设 计 】 l
责任编辑 梅 香
巧抓教学线索 , 高效利用课文
《 我 的 第 一本 书》 教 学设 计
曼 塞
【 教学创意 】
《 我 的第一本书》是著名诗人牛汉 的一篇 回忆 童年 生 活的散文 。作 者结合 童年生活抒 发 了 自己的人生感
明确 : ( 1 ) 第3 节 中, 父亲很 少 回家 , 但一 回家就关
心“ 我” 的成 绩 . 让人很感动 。 ( 2 ) 第 3节 中 , 当得知 “ 我” 考 了第 二 名 时 , 父 亲“ 摸 摸我额 头上的 ‘ 马鬃 ” ’ 并“ 欣慰 地夸奖 ” , 让 人 感 受 到 父 亲对“ 我” 的 疼爱 。 ( 3 ) 第 4节 中 “ 父 亲 深深地 叹 着气 ” 看 出 父 亲 的 善
( 2 ) 分 角 色 展 示 朗 读 。要 求 : 其 他 同学 认 真 听 读 , 进
行点评 。
( 3 ) 同学点评 。 要求 : 联系语境点评父 亲的朗读 。 教
师适 时 引导 对 “ 愁苦 ” “ 深 深 叹气 ” 的 品析 。 如果学生点评不顺的话 , 教 师 可 示 范 用 生 气 的语 气 朗读 来 制造 矛 盾 , 引起学生争论 。
3 . 一起 品读第 3 、 4 、 5 、 8节 , 进行 第二 个 阅读活 动 。
( 投影 ) 阅读 课 文第 3 —8 节, 联 系相 关 语 句 , 体会 父 亲 哪 些 方 面 让人 感 动 。
这种 教学创意 , 既提高 了阅读教学 的效率 , 高 效地
利 用 了课 堂 , 又 教 给 了学 生 阅读 的 方 法 , 培 养 了 良好 的 阅读习惯 。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1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__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__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能力目标: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 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方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篇第1篇示例:《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教育书籍,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寓意深刻,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我的第一本书》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对书籍的热爱。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课前导入老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有没有自己的故事?你梦想中的书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阅读故事老师可以给学生分发《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书,让他们自行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及内涵。
学生也可以自行发挥想象,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课时:故事分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主题和寓意,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课时:创作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编写自己的第一本书。
可以让学生在班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老师可以对这一次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进行反思。
可以询问学生对《我的第一本书》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未来的阅读和创作充满信心。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可以成为学生们阅读和创作的启蒙之作,帮助他们培养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更加热爱阅读,更加热爱创作,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未来人才。
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 (4)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撰写第一本书的基本步骤和要素;2.学会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培养创造力和写作能力;4.分享并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展示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白板或黑板•图书馆或网络资源•黑色或彩色纸张•彩色笔和铅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你有没有想过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你对写书有什么期待或想法?2.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著名作家的第一本书,并带领学生讨论这些书籍的特点和作者作品的成长历程。
3. 探索(1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撰写第一本书的基本步骤和要素,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以下是学生可能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选择一个主题或故事?•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如何塑造生动的角色?•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来增强阅读体验?4. 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故事,开始撰写自己的第一本书的大纲。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如何设定故事的起承转合。
•建议学生为角色塑造背景故事、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
•鼓励学生使用形象的语言和动词来描述场景和行为。
5. 呈现(20分钟)每个小组将他们的故事大纲呈现给全班,并请其他同学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以积极的方式给予建议,例如:肯定作品的亮点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和问题。
6.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撰写自己的第一本书。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作品。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和反馈,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大纲。
•学生在家完成故事的第一章节的写作。
笔记要求学生需要在Markdown文本中记录他们的教案笔记。
以下是一个示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撰写第一本书的基本步骤和要素- 学会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培养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分享并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准备- 展示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白板或黑板- 图书馆或网络资源- 黑色或彩色纸张- 彩色笔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习兴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内容,体会独特的思想情感;2、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3、增加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重难点: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课文感知】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简介《死魂灵》。
(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识记重点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四、拓展与延伸1、阅读训练:⑴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⑶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⑷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
哈尔滨市95中学肖冰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
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孩子求学艰辛及人们在艰辛生活面前表现出来的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全文,合作探究学习,引发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用心感悟生活中的人间真情,努力学习,学会感恩。
2、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3、教学方法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诗人,在严酷而荒诞的年代里,他清醒地感觉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神圣的历史职责。
他的诗更多地带有反抗现实而义无返顾地奔赴“革命”理想的特点。
时代的苦难使它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独特的感悟,让他产生了创作的激情。
作者追忆《我的第一书》时,以口语化的语言、幽默的笔调把苦难的生活渲染得充满温情,把恶劣条件下的学习写得趣味横生。
在荒寒的背景下,不尽是辛酸,也有着抹不去的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
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
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使学生领悟到作者童年时期的苦与乐,才
算达到了语文教学上的最佳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为目的,按概括课文把握内容——品味探究——拓展延伸的步骤进行。
4、学法指导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
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
(二)概括课文把握内容
先请大家看一组漫画,这是德国卜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中发生的故事。
(多媒体显示)
牛汉在谈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时,他这样说;“这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为什么牛汉说他的故事酷似这组漫画还很难笑起来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那些事?
明确:“父亲”:考书问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
“我”:裁书送书爱书赠书转学带书(三)品味探究
1、在这些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父子之间同学之间也可以是人狗情趣和苦难的生活。
2、课文中有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难以忘怀的情感,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并快速勾画出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明确:“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
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
小结:“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作者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承载了父亲的爱,它是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修补而成的;
它承载了同学的期望和友谊,元贞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他该多少羡
慕作者;它更承载了童年的苦难生活。
作者觉得正是这一本书改变了
自己的人生命运,因而永志难忘。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说说“我的第一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参考示例:第一盒蜡笔、第一封信、第一份满分试卷、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第一次钓鱼-----
(五)作业
把“我的第一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将课堂上的思路整理清晰,形成文字,写在作文本上。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诗人牛汉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这第一本书的魅力,书中承载了
太多的故事,正如心灵的鸡汤一样滋润着作者,也滋润了我们。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字的书等待我们去欣赏、去体味。
同学们,就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情!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爱吧!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改后编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这是牛汉先生的一篇随笔,学生对文章感情的把握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以这一点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文章中提到的漫画利用多媒体充分的展示给学生们,使之与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开始与文本对话,在体察情感中,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苦难与人生的思考,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中,激活学生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使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没想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那么的默契,能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畅谈了在艰苦的年代中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种一生难忘的友谊,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
本节课我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利用课堂学习,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体会了文章中人物的感情。
我认为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促进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堂课,算是一种尝试!
·作者简介·
肖冰,200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团委书记,市职业道德先进个人,计算机中级。
2006年3月作为唯一一名语文教师参加“松北区新课程教学引领课”,教学风格高雅独特、深受领导、专家的好评。
2006年7月代表黑龙江省远赴西安参加“全国中学‘拓荒者杯’语文教师教学风采展示课”获一等奖,并被长春师范学院聘为兼职语文教研员。
[点评]
肖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很用心,是一堂很规范的语文课,本节课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地位,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
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是比较客观实际的。
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设置合理,重点把握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可操作性强。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课要追求“三动”境界(动听、动情、动心)。
教得有兴趣才动听,教得有感染力才动情,动听动情才会动心。
所以,肖老师的课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语文课就要这么生动一点,鲜活一点。
松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刘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