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
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5.坚持求实原则。以现有开办专业为基础,以办学条件为前提,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宗旨,以我校学生基本素质为特征,实事求是地办好电子信息、电气类专业群。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以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重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要求,坚持开门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扎实做好系部专业建设。子信息类专业群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力争使电气及机电专业成为院级或省级重点专业,其中一些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水平、实习各实训条件、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处处我省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成一批在电子、电气、信息行业真正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动态原则。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计划及时修订,知识体系即时补充,教师培养同步跟进。
2.坚持开放原则。课程体系开放,努力作到与社会接轨。知识体系开放,努力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开放,努力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六)义务教育研究79.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研究84.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革新的研究85.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91.义务教育有效性教学的途径、策略、模式、方法研究98.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1、漯河市的教育背景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个区,总人口252万人。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55所,在校生49.2万人,专任教师2.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漯河市的义务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7年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普九”验收,成为全省率先完成“普九”任务的省辖市。
2007年12月,我市代表河南省接受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受到检查组和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探索。
2、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
新课程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反映了教育转型的时代需要,即(1)课程政策的转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2)课程结构、教学规范及评价制度的转型:综合化、对话中心、拓展学习空间;(3)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对话、不断互动,教材的多元化、优选化和规范化。
由此,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期待,其中,“概念重建”就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1)重建“学习”和“学力”的概念;(2)重建“课程”与“教学”的概念;(3)重建“教师”与“学校”的概念。
同时,教师要明确课程构成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全国425项)

国家一般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 国家一般 美国智库影响政府教育决策研究——兼论中国 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建设路径
国家一般 教育管办评分离治理的政府角色研究 北京市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典型案例研 究 高等教育推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 国家一般 较研究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教育政策证据问题研究 国家一般 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管理评估研究 国家一般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评估与学校社会工作介 入模式研究
附件: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EA150072 BEA150073 BEA150074 BHA150075 BHA150076 BHA150077 BHA150078 BHA150079 BHA150080 BHA150081 BHA150082 BHA150083 BHA150084 BHA150085 BHA150086 BIA150087 BIA150088 BIA150089 BIA150090 BIA150091 BIA150092 BIA150093 BIA150094 BIA150095 国家一般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国家一般 微观权力视角下大学生危机行为过程控制研究 国家一般 中国传统蒙学的德育思想研究 国家一般 基于创新生成的中小学生音乐核心素质培养研 究 郑洁 储琰 冯文全 戴娱 田良臣 罗生全 李帆 纪德奎 但菲 刘磊 李广平 唐丽芳 唐智松 张增田 王雁 孙泽厚 李胜会 李志峰 宋伟 张伟 陈建安 王国平 冉富强 汪锋 重庆邮电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西南大学 中国教育报刊社 天津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全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历程与评价-最新年文档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历程与评价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全面发展。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颁布,我国教师发展逐步从学术研究中的理论辩争上升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并进入组织机构的规范化发展阶段[1] ,一些高校开始建设自己的教师发展中心。
那么,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如何?已经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还存在和遇到了哪些问题与障碍?本研究以30 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相关数据和经验分析为基础,深刻剖析与评价我国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现状,藉此尝试对以上这些问题做出解答,并附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对我国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美国的哈佛大学于1810 年创立的大学教师带薪休假和长期聘任制度,可谓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古老的、有组织的教师发展形式[2] ,密西根大学则在1962 年成立了第一个关注教师发展的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
此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也开始设立教师发展项目,建立了专门的教师发展管理和组织机构如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
1976年,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协会组织一一高等教育专业和组织发展协会(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简称POD也宣告成立。
[3]由此,教师发展已经成为大学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策略性手段。
[4] 我国的高校教师发展实践实际上早已有之,主要表现为教师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进修等,但一直没有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直到2011 年前后,在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高校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我国部分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力求把以前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2 年,教育部批准建立了30 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名单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附件
“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名单
1.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2.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3.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4567891011121314151617.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8.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19.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20.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1.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精心整理
22.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3.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4.西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5.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6.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27.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精心整理。
“十二五”期间学院事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二、“十二五”期间学院事业发展的形势分析“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战略机遇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考察,实事求是地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
1、“十二五”期间是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建设教育强省的区域目标为我院发展提供了有利前提。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新增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良好的政策机遇必将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也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良机和充分的政策保障。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我院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岸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我省确立的“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和南京都市圈的加快建设,必将带动整个江苏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院地处南京市“重点发展区域”的栖霞,作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而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必然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院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我院事业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主动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谋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3)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和选择为我院改革发展和办学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加,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和选择将更加强烈和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7月30日)一、建设目标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指示精神,根据《南开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2011-2015)》,学校整合各类培训机构和职能,成立“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该中心按照全方位、全过程、规范化、国际化标准进行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南开教师的“黄埔军校”,并走在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前列。
中心将围绕质量、特色两大主题,按照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质量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全面实施“公能”特色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划,围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工队伍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中心以造就一支以德为先、公能兼济的教师队伍为方向,以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高质量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教学的发展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形成具有南开特色的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估、整合优质资源和服务区域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
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公能素质教育打造公能兼备的教师队伍。
要树立“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和锻炼出来的”的理念和全员发展的共识,将综合素质提升与教学技能开发从教师个人任务层面提升到学校的组织工作层面。
为达此目的,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汇集教学英才、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发展手段、打造教学精英、追求教学卓越。
为建设好教师发展中心并使其切实发挥好作用,要设立目标明确的教师发展工作制度和政策,完善运转高效的教师发展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设置为全体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提供卓越服务的发展项目。
中心工作的宗旨是为教师的“公能”素质发展服务,为实施“公能”特色素质教育服务。
中心“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完善的以师德、师风为核心的教师操行培训与评价体系;形成先进的旨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技术技能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形成开放的适应南开特色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教学咨询服务体系;形成旨在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改革研究体系;形成动态的、教与学互动的追求教学卓越的质量评估体系;形成汇聚国内外、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共享机制;形成面向天津、带动环渤海区域,促进区域教师教学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区域服务体系。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学校层面建设有利于教学交流、教学研究和教师相互合作、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教学评价、咨询服务等工作,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职业精神、师德修养、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从而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中心将开展全员、全过程、多方面、多样化的培训,努力建设公能兼备、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统筹规划、设计和组织教师与员工培训,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资源和咨询,开展与教师发展相关的研究,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中心工作要体现南开特色,紧扣教育纲要的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和南开公能特色素质教育和“公能兼备”教师队伍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服务教师素质发展这个根本任务,注意以教学能力发展作为重要载体,注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多模式国际化。
二、建设内容1. 形成面向教师素质提升的教育培训能力,形成有效进行教师基本素养尤其是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的能力。
面向新进教师和研究生助教开展校史、校训教育;开展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和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
把以德为先、公能兼济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位。
强化学术道德和教学与研究规范在教师培训中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①国内外形势与国家政策;②校史、校情、校规;③教育理念、理论、法规和政策;④教学理论和基本教学技能、教育技术、软硬件设计、教学研究能力和方法;⑤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⑥学术诚信、规范和伦理;⑦职业精神与师德修养、勤廉从教;⑧健身审美及心理调节;⑨国际、校际、层际人际交流与表达等多个方面。
2.形成针对不同层次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的教育培训能力,面向全员、突出重点、分层培训,在全校范围内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重点提升基础课程教师、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1)教师入职期项目新教师教学生涯开始时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其身份的转变并适应新的环境。
关于教师入职期项目,主要有“新教师研习营”、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假期研讨会”、“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教学咨询室”、“学术活动周”、“教师发展促进日”、“教师发展论坛”、“外籍教师座谈会”、“专题研讨班和午餐会”、“观摩课堂与实验”,以及履职知识与能力测试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新教师获得在本校教学和科研领域的生存技能和发展技能。
(2)教师职中期项目教师的职中期发展项目针对有经验的教师,目的是从教学、研究、管理、个人与职业四个方面保证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为处于职中期的教师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专业发展项目。
对此,中心开展年度师生互动成果分享与报告,并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与分享经验;同时,开展校外(包括海外)实习、调研等项目。
(3)校外导师及教学助理项目组织实施专业学位校外导师的培训工作和教学助理人员,例如博士生助教人员的培训。
(4)教师技术职务晋升培训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
(5)专项培训。
主要包括:——面向教师开展外语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国际交往与交流能力,使其具有直接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能力;——开展个性化培训。
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培训计划。
——开展面向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继续做好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
3.形成为教师进行高水平教学咨询服务的能力。
面向全体教师,以新进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为重点,突出公共基础课教师开展教学咨询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1)调研国外著名大学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最新进展,跟踪985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设有研究生院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为学校的教学及其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2)通过课堂观摩、教学咨询等为师生的教学提供服务;(3)为有需要的教师量身定做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满足教师的需要和特殊要求;(4)为学校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提供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咨询服务;(5)为中国教师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
4.形成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
通过经验交流和各类专项培训,通过组织开展教学公开课和示范课等方式,向全校教师传播和推广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平台,开发制作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素材,为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主要内容包括:(1)开展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师发展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2)与有关单位合作,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开展“学情调查”;(3)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对教师发展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并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4)规划教学研讨营,着重教学创意、更新和设计多元教学之新知与能力的研究,中心的开发人员不仅是教学技术专家,也是教学评价与诊断专家,全面为教师的教学更新服务。
5.形成开展多样化教学质量评估的能力。
6.形成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的能力——汇聚国内外、校内外教学名师,集成教学名师的教学经验,形成共享平台;集成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好国内外名牌课程的数据库,为教师教学提供服务。
——充分发挥国家级和天津市级教学名师的示范与传帮带的作用,建设好教学名师经验共享网络平台,定期开展“订单式”答疑辅导活动。
——建设好教师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经验,提供多样化教师教学咨询服务。
7.形成为区域的教师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面向天津及周边地区地方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使本中心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教学培训的示范和辐射中心。
——面向环渤海区域,服务区域教师教学发展,使本区域的教学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源。
——继续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高校公共基础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1)促进区域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提供优质教师教育与培训,组织区域内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2)开展全国高校基础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3)收集和传播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4)开发教师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网站”、“教师发展数据库”和“教师发展资料库”,提供信息服务,使之成为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
教师发展中心将统一规划各单位已经开展的培训工作,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继续做好已有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
三、重要举措1.加强组织领导。
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为学校的教学与学术服务机构,由学校分管校长负责组织与领导,学校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学术交流处、工会、实验室设备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参与。
2.加强顶层设计。
编制《南开大学师德师风培训计划》,强调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注重学风和学术规范建设;注重服务态度、质量和效率。
制定并实施《南开大学教师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计划》,探索全员全周期多样化的培训制度和方法,不断提高各类教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专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继续实施南开教学与科研同等对待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南开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文化建设。
3.加强平台建设。
进一步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教学名师资源数据库、精品课程资源数据库。
建设教师培训的硬件支撑平台,如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
搭建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建设。
继续做好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沙龙;开展好南开大学年度教学工作研讨会,鼓励广大教师自觉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南开教育论丛》的平台作用,及时反映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研究成果和新经验。
积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和有效做法,推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模式创新。
4.加强海外合作。
借助南开大学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有重点地与密西根大学等开展教师发展服务与支持的合作;开展专项(面向学科和专业)的国际教学研讨会。
(2011年,我校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今日逻辑教学国际研讨会”。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印度等国家和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共3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国外进行专门教学培训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