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中秋咏月诗三首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中秋咏月诗三首练习苏教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积累运用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填人名)。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 ___代人。

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 _____。

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3.________(填作者)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从时代来看,是一首现代诗。

4.默写。

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

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________?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

⑤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

⑥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________。

5.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

7.注音。

宫阙()绮户()8.解释。

①达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13课《中秋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苏教版七上)(附答案)

第13课《中秋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苏教版七上)(附答案)

《中秋咏月诗三首》检测题基础题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6分)(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8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2)不知秋思落谁家()(3)把酒问青天()(4)低绮户()(5)乘风归去()(6)弄清影()(7)何似在人间()(8)千里共婵娟()3.翻译句子。

(6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6分)(1)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2)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3)________,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

5.默写。

(10分)(1)《十五夜望月》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调歌头》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0分)(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2)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

()(3)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4)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积累运用
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填人名)。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
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

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
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

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3.________(填作者)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从时代来看,是一首现代诗。

4.默写。

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

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________?
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

⑤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

⑥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________。

5.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九篇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习题精选第九篇

按课文原文填空。①,君子好逑。(《关雎》)②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③不应有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④,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⑥《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形容船行之快的诗句是,。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
【解析】:
苏轼,______代杰出的______家,号______。他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湖南岳阳楼对联)
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押韵的字写出来。
【答案】:
【解析】:
请根据具体情境,按照要求拟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告示。
发言者台上讲,手机下面响。很好的会场气氛,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破坏了。(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委婉地表达)
【答案】:
【解析】:
《十五夜望月》中用他人对月相思来暗写自己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同步训练])
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同步测控TONG BU CE KONG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树栖鸦()低绮户()宫阙()婵娟()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欢饮达旦()
(3)把酒问青天()
(4)高处不胜寒()
3 默写。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3)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4)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______________
4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 连线题。

请把下面的民俗节日的时间和风俗习惯用横线连起来。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练习题八十四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练习题八十四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三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练习题八
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阕作者说自己“无眠”,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
A、过节太兴奋了
B、过节喝酒喝多了
C、思念弟弟
D、月光太美了,不想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偶)
B、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反问)
C、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反问)
D、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子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

(排比)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哪个字用得好( )
A、落
B、望
C、湿
D、栖
【答案】:
【解析】:
第4题【多选题】
读诗《十五夜望月》,选出下列属于该诗所写景物的是( )
A、地
B、树
C、鸦
D、露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感情。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

【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5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5 苏教版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内阅读】(一)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冢?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无声”二字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词前的小序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6.诗人为什么给思念赋予一个“圆”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谁能把月饼咽下”中的“咽”字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五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五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我的思念是圆的》中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的时代,都表达了( )之情。

A、相思B、赏月的欣喜之情C、过节的兴奋之情D、对亲人的祝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以下四句诗,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尽相同,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C、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苏轼______遥问天上宫阙______何事长______向别时圆?低绮______户chánjuān______起舞弄______人间清影。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

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咏月诗三首》检测题
基础题
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6分)
(1)栖息()(2)咽下()(3)婵娟()
(4)宫阙()(5)绮户()(6)琼楼()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8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2)不知秋思落谁家()
(3)把酒问青天()
(4)低绮户()
(5)乘风归去()
(6)弄清影()
(7)何似在人间()
(8)千里共婵娟()
3.翻译句子。

(6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6分)
(1)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2)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3)________,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

5.默写。

(10分)
(1)《十五夜望月》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上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0分)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
(2)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

()
(3)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4)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
(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7.《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的第二节,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
8.请简要写出你读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体会。

(8分)
综合题
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是否怀有“秋思”?
2.“我的思念是圆的”,此处的“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qī(2)yàn(3)chán (4)què(5)qǐ(6)qióng
2.(1)庭院中(2)秋天的情思,诗中指怀人的思绪(3)端,拿(4)雕花的窗户(5)驾(6)玩弄,欣赏(7)哪像是,怎比上(8)借指美好的月光
3.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4.(1)仲初;唐(2)苏轼;东坡居士,宋(3)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5.略
6.(1)比喻(2)排比(3)设问(4)反问(5)对偶
7.采用对比的手法,把“团聚的人家”与“骨肉被分割”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对团圆的渴望。

8.略(注意:答题时不能仅仅理解对子由的怀念,要突出词人的开阔的胸襟和由己及人,对天下千百万离人的祝愿。


综合题
1.诗人自己,作为“望月”者之一,究竟是否怀有“秋思”,诗里没有明说。

从全诗的情调口吻来体味,诗人好像是既属望月者的行列,又跳出一般望月者之外,以第三者口吻抒感。

这样写更增加了含蓄不尽、摇曳生姿的风调,显得更富遐想了。

2.此处的“圆”即团圆、团聚的意思。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亲人团聚之情。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团圆”的意思,即可评为“优”。

良、中、下:参照“优”等标准酌情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