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教学提纲
漏缆安装指导书

漏缆安装指导书一、前言漏缆,作为一种特殊的通信线缆,在特定的通信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漏缆能够正常、高效地工作,正确的安装方法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漏缆安装的流程、要点及注意事项,旨在为安装人员提供清晰、准确的操作指南。
二、漏缆简介漏缆是一种开槽的同轴电缆,通过在电缆外导体上开槽,使得电磁场能够从槽口辐射出来,从而实现信号的覆盖和传输。
漏缆具有信号覆盖均匀、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矿井等狭长封闭空间的通信系统中。
三、安装前准备1、工具和材料准备安装漏缆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1)扳手、螺丝刀、钳子等常用工具。
(2)吊线夹、固定夹具、膨胀螺栓等安装配件。
(3)漏缆本身,确保其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查外观有无损伤。
2、现场勘查在安装前,需要对安装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包括:(1)确定漏缆的敷设路径,避免与其他线缆、管道等发生冲突。
(2)测量安装距离,计算所需漏缆的长度,并预留一定的余量。
(3)检查安装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符合漏缆的工作要求。
3、人员培训安装人员应熟悉漏缆的性能、安装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经过相关培训后方可进行安装作业。
四、安装步骤1、固定支撑件根据勘查确定的安装位置,使用膨胀螺栓等固定件安装吊线夹或固定夹具等支撑件,确保其牢固可靠。
2、敷设漏缆(1)将漏缆从起始端开始,沿着支撑件逐步敷设,注意保持漏缆的平直,避免扭曲、弯折。
(2)在敷设过程中,每隔一定距离使用固定夹具将漏缆固定在支撑件上,固定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连接接头(1)如果漏缆需要连接,应使用专用的接头,并按照接头的安装说明进行操作。
(2)确保接头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以减少信号损耗。
4、接地处理为了保证漏缆的正常工作和安全,需要进行接地处理。
将漏缆的外导体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
5、标识和标签在安装完成后,应对漏缆进行标识和标签,注明漏缆的型号、规格、起点和终点等信息,以便日后维护和管理。
02.漏缆安装技术交底书

02.漏缆安装技术交底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技术交底书ZT11DWJL11-03现场清除掉所有垃圾或者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
4.施工现场工具材料必须摆放整齐,保证现场施工场地整洁、干净、工完料清。
5.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饭盒、塑料袋等生活废品要当日下班时带出工地,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抛扔。
四、施工部位心圩车辆段出入段线、出入场线、科园大道站至平良立交站23个区间。
五、施工流程及工艺标准1.安装漏缆卡具(1)在设计图纸规定标高的隧道壁安装膨胀螺栓,膨胀螺栓间距1.0m,在同一高度上成一条直线。
(2)在膨胀螺栓上固定漏缆卡具。
每隔1m安装1个普通型漏缆夹具,每隔10m安装1个防火型漏缆夹具。
(3)漏缆卡具要求安装牢固,不允许发生松动、脱落现象。
(4)漏缆要穿过水管、钢管等时,此处无法将漏缆卡进卡具,所以水管1m之内不应该安装卡具。
(5)当漏缆需要跨越凹凸墙面、人防门等处时时,不能直接转弯。
此时需要用扁钢制作支架或用钢丝绳吊挂,并用钢扎带固定,在转弯处使用普通卡具进行固定,如下图所示。
2. 漏缆及馈线单盘测试(1)单盘测试:单盘漏缆主要测试环阻、绝缘电阻和耐压等特性。
终端及调相软缆测试绝缘电阻和耐压直流特性。
(2)漏泄同轴电缆单盘直流电气性能标准如下表:序号项目单位漏缆规格代号42 32 221内导体直流电阻20℃,max光滑铜管Ω/km—0.69 1.09螺旋皱纹钢管0.88 ——2外导体最大直流电阻(20℃)Ω/km0.42 0.57 1.20 3绝缘介电强度(直流,1min)V 15000 10000 100004 最小绝缘电阻MΩ·km 50003.布放漏缆(1)架好电缆盘,离地10cm后将漏缆头从缆盘上方缓缓拉出。
(2)在漏缆布放时5至7米设1人用同侧肩抬放,匀速前进,在拐弯和过人防门保证漏缆弯曲半径;当漏缆被全部展放拉出后,将漏缆理直并放置于上托架的一侧。
06_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报告

京沪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工程编号:JH/TX 006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京沪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第八工区施工项目部2010 年 6月发布 2010 年 6月实施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GSM-R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该项施工作业进行前应认真阅读并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2.2 外业技术准备该项安装作业进行前应收集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资料,包括漏缆敷设位置的确定等。
3技术要求3.1 单盘漏泄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绝缘介电强度、绝缘电阻等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指标。
3.2 漏缆的交流电气特性主要检查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3 漏缆在敷设的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规定。
3.4 连接器在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质量检查。
3.5 漏泄同轴电缆支撑杆埋设深度应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隧道内吊夹安装→隧道外支撑杆安装→漏缆敷设→漏缆连接器的安装→复测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5.1.1 漏泄同轴电缆进场质量检查按照《单盘泄漏同轴电缆测试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进场漏缆进行质量检查。
5.1.2 根据设计图纸和铁路公里标对以下内容进行复测:(1)隧道外架挂漏泄同轴电缆区段的辅助杆位置、杆距、杆高及漏泄同轴电缆长度;(2)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架挂位置、长度;(3)区间机房位置、供电方式及供电线路径路。
5.1.3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隧道内及隧道外漏缆敷设、安装的施工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5.2 隧道内吊夹安装5.2.1 画线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
若与回流线距离过近,要保持60cm 的距离。
GSM-R漏泄同轴电缆培训资料

焦作铁路电缆工厂 2010 年 3 月
目录
1、漏泄同轴电缆介绍.....................................................................................................................2 1.1、漏泄同轴电缆的发展与应用..........................................................................................2 1.2、漏泄同轴电缆构成..........................................................................................................3 1.3、漏泄电缆工作原理..........................................................................................................5 1.3.1 漏泄电缆的类型和漏泄原理...............................................................................5 1.3.1.1 耦合型漏缆........................................................................................................5 1.3.1.2 辐射型漏缆........................................................................................................5 1.3.1.3 漏泄型漏缆........................................................................................................7 1.4、漏泄电缆的性能指标......................................................................................................8 1.4.1 传输损耗...............................................................................................................8 1.4.2 耦合损耗...............................................................................................................9 1.4.3 总损耗及其变化范围.........................................................................................10 1.4.4 漏泄电缆的物理性能.........................................................................................11
无线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施工技术

在通信行业中,能在诸如地下铁道、隧道、地下街道、矿井、 高大建筑之类的限定空间中无线通信系统依然保持高质量通 信的漏泄同轴电缆已逐渐成为行业中的宠儿。笔者在通信行 业已从业多年,对无线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颇有一些研究, 特别是对该种电缆的施工技术有一些较为独到的见解,在大 量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外护套等几个部分,较之普通的射频同轴电缆,其只在外导体
208
上存在规律的辐射槽孔的差别。漏泄同轴电缆以铜管做内导 体,外部以绝缘线螺旋缠绕,其外层装有绝缘套管以固定外导 体,外导体结构呈压纹理状。
漏泄同轴电缆的类别是按其持性阻抗、绝缘外径、耦合损 耗、燃烧持性、使用频段和衰减常数来进行划分。50 和 75 是漏泄同轴电缆最佳的特性阻抗值,而漏泄同轴电缆的绝缘 外径可选的规格就比较多了,40.00mm、37.00mm、23.00mm、 17.00mm、11.50mm、9.00mm、7.25mm、4.80mm、3.70mm、 2.95mm 都是可以选择的[1]。
1 漏泄同轴电缆工作原理
1.1 无线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概念 在如今的通信、电视、广播、雷达、导航、微波中继、遥测等
行业领域中,射频电缆应用相当之广泛,基本占据了通信电缆 的主导地位,其具有作各种电子设备的机器内部连线或是相 互连接线,抑或是无线信号发射接收装置的天线馈电线的作 用。这种电缆可拆分为引导电气信号的导体、保护导体免受 外界环境侵害的护套、作为信号传输媒介的绝缘结构部分。然 而,这种射频电缆并不适合用在诸如地下铁道、隧道、地下街 道、矿井、高大建筑之类的限定空间中,因此,另一种适合用在 限定空间中的电缆——漏泄同轴电缆应运而生,这种电缆兼 具了传输线和天线的多重性能,便于构建有线通信和无限通 信相结合的通信环境,让通信台即使处于地下隧道或是矿井 之下的环境中,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移动无线通信并实现一 些自动控制操作[2]。 1.2 漏泄同轴电缆工作原理
电缆安装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电缆安装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3. 施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4. 施工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5. 施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安全技术要求1. 人员安全1.1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1.2 严格执行“两穿一戴”(穿工作服、穿工作鞋、戴安全帽)的要求。
1.3 作业面超过2米以上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1.4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禁违章作业。
2. 设备安全2.1 电缆桥架、电缆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2 电缆桥架安装前,必须检查支架、托臂等固定件是否牢固可靠。
2.3 电缆敷设过程中,严禁使用破损、老化、绝缘性能下降的电缆。
2.4 电气设备、电动工具要可靠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3. 现场安全3.1 电缆桥架安装时,其下方不应有人停留。
进入现场应戴好安全帽。
3.2 使用人字梯必须坚固,距梯脚40-60cm处要设拉绳,防止劈开。
3.3 使用单梯上端要绑牢,下端应有人扶持。
3.4 打眼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工作地点下方不得站人。
3.5 严格遵守施工组织设计规定,不准违章作业,在吊物下严禁站人或行走。
4. 防火、防爆4.1 电缆敷设过程中,严禁使用明火。
4.2 敷设在竖井内和安装不同防火区的桥架,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墙措施。
4.3 电缆桥架、电缆等材料应远离火源,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应急处置1. 电缆敷设过程中,如发现电缆破损、老化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敷设,及时更换。
2. 如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现场急救,并立即上报。
3. 如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立即上报。
五、交底记录1. 交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2. 交底人:____________________3. 接收人:____________________六、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安全施工。
铁路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铁路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施工。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施工前根据设计图和铁路公里标对下列内容进行复测:(1)隧道外架挂漏泄同轴电缆区段的电杆位置、杆距、杆高及漏泄同轴电缆长度;(2)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架挂位置、长度;(3)区间机房位置、供电方式及供电线路径路。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隧道二衬施工验收结束,隧道壁具备打眼条件,满足施工队伍进场施工需要。
夏核漏缆位置与通信图纸设计位置是否…致;根据轨顶标高复核漏缆吊挂高度。
3. 技术要求3.1漏泄同轴电缆到达现场后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2漏泄同轴电缆单盘直流电气特性符合表3.2的规定。
交流电气特性主要检查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注:漏泄同轴电缆规格代号:42绝缘层标称外径42mm,对英寸:1-5/8英寸;32——绝缘层标称外径32mm,对英寸:1-1/4英寸;22——绝缘层标称外径22mm,对英寸:7/8英寸。
3.3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支架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3.4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吊挂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吊挂高度距轨面4.5m。
3.5隧道外漏泄同轴电缆架设方式采用H型钢柱支撑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
承力索采用7X <1>2.6mm的镀锌钢绞线。
3.6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可靠、牢固,装配后接头外部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
(6)漏泄同轴电缆与其他线经同支架安装时,尽可能避免交叉。
如无法避免时,注意将漏泄同轴电缆布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漏泄同轴电缆的信号覆盖。
最新4-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

4-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通信工程编号:CRSC-TX-004 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单位: 兰新铁路甘青段系统集成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使用范围适用于兰新铁路隧道漏缆敷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业内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3 技术要求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1.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2.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8~1.5m;4.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1.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2.电力牵引供电区段隧道内LCX吊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LCX与回流线、接地母线在同侧吊挂时,其距离应不小于0.6m。
与吸上线交越时,LCX外应加套厚0.8mm,长0.5m的聚乙烯塑料护套防护;3.敷设隧道内LCX宜采用机械施工。
当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宜为5-7m,应避免LCX拖地;4.LCX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
LCX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5.LCX与其他线缆同支架安装时,尽可能避免交叉。
如无法避免时,应将LCX布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LCX的信号辐射。
3.3 隧道外LCX支柱安装要求1.单独立杆路架设时,支柱之间距离、隧道口及设备房屋处距第一根支柱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与柱顶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0.3m;2.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埋设深度、方式应符合标准要求;3.采用支柱安装时,其钢丝承力索宜采用7×Φ2.2mm镀锌钢绞线;4.LCX与接触网同杆架设时,应确认接触网支柱上预留安装LCX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第 1 页
共 16 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设计文件图号
工程部位隧道漏泄同轴电缆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一、说明
适用于通信系统隧道漏缆敷设施工。
二、施工准备
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3.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三、技术要求
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
1.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
2.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
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8~1.5m;
4.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
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
1.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
电气特性检验报告。
3) 直流特性检验
用直流电桥测试漏缆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用耐压表测试绝缘介电强度,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漏缆最小绝缘电阻,测试数值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形成测试记录。
测试完毕,切除漏缆、射频缆开剥部分,用热缩帽缩封漏缆、射频缆两端。
技术人员用油漆在合格的缆盘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缆线型号、测试长度、自编号。
将缆线端头固定在缆盘上,对缆盘外包装进行恢复。
5.2 隧道内漏缆卡具安装
1.画线
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距钢轨面的高度应为4.5m。
画线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
不得已在同侧时,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
画出的线保持与轨面平行。
2.钻孔
孔应打在所画线上,孔距宜为1m;距隧道口最里侧垂直引下线2米处打第一个眼孔,钻孔的直径及孔深应满足设计及卡具安装要求,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用吹灰器清除干净孔内粉尘。
隧道内无衬砌面时,可采用钢丝承力索或者角钢支架吊挂电缆方式;钢丝绳宜采用7×φ2.2mm,固定支架的膨胀螺丝应采用与夹具同一厂家产品。
3.卡具安装
隧道内卡具安装要牢固,注意卡具的方向性,并采用特制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紧固后的普通高速吊夹孔深满足卡具安装要求,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卡具安装示意图
5.3隧道外漏缆吊挂件安装
1.支撑杆安装
隧道口光纤直放站机房至隧道壁上漏泄电缆之间的馈线采用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
机房旁边立7米馈线引入电杆,隧道壁上设拉板。
隧道壁终端座式样
隧道内外连接示意图
注意:所有支撑件的安装高度必须保证漏缆架设后高度满足设计要求。
2.承力索安装
漏泄同轴电缆的承力索采用7×φ2.2mm镀锌钢绞线,与支撑件和终端座固定时电气绝缘或连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承力索上漏缆扎带前应加300kg±30kg的张紧力,保证吊挂后漏泄同轴电缆垂度保持在20°C时±0.15--0.2m范围内。
5.4 漏缆敷设
1.漏缆运输
漏缆运输作业时应使用吊车或叉车,当使用跳板时应小心装卸,严禁将漏缆从车上直接推落到地。
滚动缆盘时,必须顺盘绕(箭头)方向,并只能做50m以内短距离滚动,当滚动距离大于50m时应使用运输工具。
漏缆运输时,应将缆盘固定牢固,不得歪斜和平放。
根据径路上障碍情况、敷设方法、支盘条件以及缆盘的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卸盘地点。
2.漏缆展放
敷设漏缆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不超过5-7m,以免漏缆拖地。
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在高速铁路施工时,漏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漏缆过轨时应该换接阻抗相同的射频电缆。
漏泄同轴电缆规格代号序号项目
42 32 22
1 最小弯曲半径(单次弯曲)mm 600 400 240
2 最小弯曲半径(多次弯曲)mm 1020 760 500
3.隧道内吊挂
隧道内漏缆固定在卡具中。
注意漏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应向着墙体(即安放于卡具凹槽内)。
隧道内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图:
1.泄露电缆
2.自锁缆卡
3.固定座(用于高
度定位)
隧道内漏缆吊挂固定示意图
在洞室设备处,引下位置应距离洞室壁50cm。
引下时用φ50金属软管防护,经电力槽道穿越排水沟至通信槽道。
隧道内漏缆沟槽防护示意图
漏缆在隧道内的布放示意图
4.隧道外吊挂
敷设漏缆前,确保钢丝承力索加300kg±30kg的张紧力,保证吊挂后漏缆垂直度应保持在20℃时±150-200mm范围内。
漏缆固定采用黑色扎带。
将黑色扎带绕过泄缆,一端穿过扎带端头槽口;将黑色扎带抽紧,并使扎带端头凹面紧贴泄缆表面;抽紧后将扎带绕过钢索,并穿入卡槽;抽紧后将扎带绕过钢索,并穿入卡槽。
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外漏缆固定示意图
隧道外漏缆吊挂示意图
5.5 漏缆连接
1.漏缆连接头制作
1)连接准备
根据漏缆敷设记录找到接续点,将需要成端的漏缆从卡具上卸下3~5m,垂下的漏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
进行场地平整,并设工作台。
2)漏缆端头制备
⑴将需要装接头的漏缆理直500mm,在工作台上。
⑵用锯把破损、污染及封头粘连部分的漏缆锯断,锯时应保持抛弃的那段在下方,并保证切面平整。
⑶用锉刀或斜口钳将内导体铜管做好倒角,然后用毛刷或钢丝刷将内导体铜管内的铜屑清理干净,最后用毛刷将切面处的铜屑清除干净。
⑷用尺量出接头说明书规定尺寸的外护套,然后环切并将外护套剥离。
剥外护套时不能伤到外导体,如果发现已伤及外导体,务必重新锯断并将外导体表面打磨平整。
⑸切除包裹线及塑料薄膜。
⑹用安全刀为漏缆内导体清除毛刺,用锉刀为漏缆外导体清除毛刺。
2.泄漏同轴电缆避雷器安装
1)泄漏同轴电缆从隧道内接引至隧道外或基站、直放站时应安装避雷器
2)避雷器地线采用50MM2塑料铜线。
3)避雷线采用钢管防护用卡子固定。
避雷器安装示意图
3.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安装
连接器安装应包括固定连接器、阻抗转换连接器、DC模块、功率分配器及终端匹配负载;
1) 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安装工艺要求:
⑴固定接头应保持原电缆结构开槽间距不变。
⑵接头应保证电特性指标,对于驻波比过大、阻值过大、绝缘不良、衰耗偏大的接头应锯断重接。
2) 连接器装配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装接情况,并轻敲连接器,看万用表有否变化,判断装配接触质量。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判断装接质量。
检查各零部件螺栓是否旋紧。
3) 连接器装配后接头外部应进行防护。
4) 连接器应可靠地固定在隧道、承力索或H型钢柱上。
5) 每段漏缆之间跳线应绕圈,跳线长度1米。
隧道内漏缆连接安装示意图
4.漏泄同轴电缆接地安装
1) 剥离漏缆护皮57mm,剥离部分两端各预留约2
2) 将剥离区域的外导体用接地夹夹紧;
3) 用橡胶带将接地引线与馈线护皮缠紧;
4) 用橡胶带将馈线由底端向顶端缠绕,形成卵石状效果;
5) 用宽胶带由底端至顶端以半宽度交迭缠绕,再以相反方向缠绕,来回三或五次(保证最后一次为由下至上缠绕),每次两端延长约25mm。
6) 漏泄同轴电缆接地使用安德鲁专用产品,漏泄同轴电缆接地的位置按以下原则布置安装:
⑴隧道内外漏缆接头处在隧道侧设置
⑵漏缆接入基站或直放站时在漏缆侧设置
⑶接地线接地连接到下端共用接地端子
5.6 电气特性测试
1.每一漏缆连接头制作完毕,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不应短路,轻敲接头,万用表应无变化。
2.漏缆成段连接后,在漏缆终端安装终端阻抗,在漏缆始端用驻波比测试仪测量驻波比,不应大于1.5。
如果超过1.5是,需进行障碍测试,找出故障点,处理后重新测试,直至合格。
用驻信号源、功率计测试检验传输衰耗符合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
作业人员配备
职务人数
交底记录表。